重放的鲜花

出版社:上海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1979
ISBN:SH10078-3087
作者:刘宾雁,宗璞,流沙河,方之,王蒙,陆文夫,流沙河,丰村,邓友梅
页数:425页

作者简介

简介:《重放的鲜花》是一部多人作品合集。1956年至1957年上半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政策给中国当代文学带来勃勃生机,出现了一批眼光敏锐、关注社会问题的青年作家和诗人,产生了一些张扬个性的诗歌和一批揭露社会弊端的特写和小说。不久,“反右”斗争扩大化,这些青年作家遭到严厉的批判,他们的作品被彻底否定,打成“反党反社会主义的大毒草。”二十多年后的1979年,上海文艺出版社从这些被封杀多年的作品中选取了流沙河、刘宾雁、耿简、邓友梅等十七位作者的曾在社会上有过较大影响的篇章,编辑为《重放的鲜花》出版。
目录:
一、在桥梁工地上
二、爬在旗杆上的人
三、本报内部消息
四、本报内部消息(续篇)
五、在悬崖上
六、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
七、小巷深处
八、平原的颂歌
九、太阳的家乡
十、沉默
十一、草木篇
十二、科长
十三、寒夜的别离
十四、西苑草
十五、被围困的农庄主席
十六、入党
十七、杨妇道
十八、改选
十九、红豆
二十、美丽


 重放的鲜花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条)

  •     说来惭愧,以前就想看看这本书,却拖到现在。在不得不看的时候,熬夜读完。知识分子有一种傻劲和冲劲,这可能也是这个群体之所以存在至今的原因。“干预生活”的幌子,最后却拂倒了一批尴尬人。无论是林震、黄佳英,还是曾刚,都有从“质疑者”变成“嫌疑人”的危险。在权力语境相对松动的境况下,知识分子的价值认同的失范,有了一定的缓解。“百花”小说中的各类型知识分子在工作和生活中,不是被动地从工农群众当中得到改造的可能,而是主动反省自身,寻求对时代主题的质询。百花时期小说的知识分子形象建构中,存在这样一个悖论:从内部来看,知识分子的中心意识得以觉醒,但从外部来看,知识分子却陷入了边缘化的境地。中国50年代的“百花文学”,也受到苏联文学界革新派的理论、创作的直接影响。“写真实”、反对“无冲突论”等口号、主张,激发了作家对揭露矛盾问题题材的小说创作的热情,但外因只是发挥了一定程度的效用。在敢于质疑和批判的知识分子形象背后,仍有个人与集体、分裂与团结的矛盾,使得知识分子身上所承载的个人主义、自由主义、“小资产阶级情调”,成为被规训的矛头所向。虽然百花时期小说中仍依循着现实主义的写作路子,但知识分子的形象与40年代相比,虽然并不完全摆脱了被改造者的角色,但在规训步伐稍微松弛的境况下,知识分子从一个被动的、旁观的改造者,逐渐转变成主动观察、发现并提出问题的主动成长的形象,他们的“知识”促使他们向质疑和批判者形象暂时回归。
  •     前几日在古旧书店三楼以五元的价格抢购得旧书《重放的鲜花》一本。上海文艺出版社,一九七九年十一月第二版。有九成新,而且无污痕。不由得赞赏自己的慧眼识珠。因为当年爱好刘宾雁的缘故,在图书馆里借来看了一看。没想到真能买到,实属意外。算来这本集子已经快30年了。鲜花-毒草这样的二元对立的实质其实是一元化的价值判断。更何况这些原本被打为毒草的作品,劫后重聚,其最终目的仍旧只是想证明它们是鲜花而不是毒草。而鲜花是什么呢?是不是歌功颂德粉饰太平的社会主义文学?非此即彼的思维定式直接宣判了这些或力在提出问题暴露问题从而呼吁解决问题的文学通讯是不顾现实、只抓阴暗面的“阳谋文艺”,狠批力图突破人性的禁区,披着左倾外套、涂上左的保护色而小写人情味、人性要求的小说是歌颂小资情调。与文学创作实际相比,鲜花-毒草理论的最大贡献反而是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文学批评范式。这样的范式滥觞于《讲话》与整风文艺,形成发展迅速,类似黄庭坚“点铁成金”的诗歌创作主张,使得初学者也“有章可循”,让广大的“贫下中农”和“工人阶级”也能够迅速掌握文艺批评的不二法门,手执批判知识分子反动文学文艺思想观的利器。文学批判与鉴赏也成为了阶级斗争的要津。于是乎风生水起,天昏地暗,众多大家在鲜花-毒草的二元辩证法中被反复遴选,无立锥之地,纷纷被挑落马下。作品文本已然不是被考察关注的对象,社会背景及创作心态、时机巧合成了衡量作品成就及鉴定性质的重要因素。当代文学大概是一种说来惭愧的文学。刨开新时期文学和所谓后新时期文学不论,从讲话以来,到文革结束,这样一段文学历程的考察会让人觉得灰心丧气。尤其是在观赏了《重放的鲜花》这样的集子之后。不能否认,《鲜花》集中的篇什题材涉及面广,有的涉及到社会阴暗面和政府官僚主义的批判,题材的因素可能会给人造成主观印象,先入为主,具有“加分”的效应。(就我个人的经验而言,我特别偏爱苦难题材的叙述,尤其是以持不同政/见者的姿态叙述苦难题材,我往往会忽略掉这些作品的艺术性,而沉溺于其中的叙述和幻想不能自拔。诚如有论者提出,章诒和《往事并不如烟》中对聂绀弩妻子周颖的描写有些不堪,我同时认为其《伶人往事》中对新艳秋的评价过低,描写过于主观,但是我同时承认我喜欢这样的读题材)纯粹就各个文本个体而言,再重置当今的环境下阅读,我的兴趣更多地停留在了对这些作品的文学史的价值的体味上。文本的艺术特性很少能有打动人心的力量。这些“文学”作品的,间接排除了这些作品作为史料的研究价值,而大虚假小真实的文风又直接冲击了这些作品的艺术性,使其文学价值遭到了怀疑——解决的方法其实很简单,承认它们的价值,尤其是承认其文学史的价值。刘宾雁的报告文学有没有鲁迅风,方之的《杨妇道》是不是一个翻写的《锻炼锻炼》,而宗璞的《红豆》是否也接承了革命+恋爱格式?这些假设有些大胆,只供私人幻想。
  •     三十二开平装本全一册,上海文艺出版社一九七九年五月初版十万册,内收小说、报告文学二十篇,其中刘宾雁《在桥梁工地上》《本报内部消息》及其续篇、王蒙的《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陆文夫的《小巷深处》和邓友梅的《在悬崖上》等即收入此册,所收是否名篇,文学史自当有论,然此书出版于一九七九年这个特殊年头,当别具另一种意味也,书名以《重放的鲜花》冠之,意味此等“鲜花”曾经开放且亦凋零过,如今却是蓬草逢春、花开二度矣。此册为刘宾雁题签本,题曰:“晓天 李茹同志:作为对于一次被葬送的历史良机的纪念 刘宾雁 79.9”,更是意味深长。 此书书衣也颇佳。乍暖还寒季节,茫茫原野和空旷的苍穹被风雪弥漫了,仅以黑白两色着调;而吸引观者眼球的,乃是覆盖着将化未化积雪的肥沃土地上,正有一株勃勃生机的香草鲜花,倔强地顶突出来,香草鲜花被高度意象化并着以粉红和金黄色调,与整个背景形成鲜明对比,象征着无限的生机和希望。此书装帧为方昉,余所知甚少,未识其乃为何人,但他的名字却是应该牢记于心的。 此书于十年前得之于报国寺旧书摊。

精彩短评 (总计18条)

  •     做项目这本书拿在手里好几天,故事太政治了,不容易读懂。201512
  •     看了一半~
  •     1979年的选本,虽然给毒草平反了但政治性还是很强。前面几篇说理过多,现在看来文学性也不怎么样...而且当年的一些更好的作品没有选入。现在看来只有陆文夫、刘绍棠、宗璞几篇情调清新可喜,尚值得一读。
  •     第一版第一次印刷,很有纪念意义。
  •     看了之后你会发现,很多文中揭露的一些阴暗直到现在依然如此,经历了风雨的洗礼,坚挺的不止是艺术,还有那些污秽的官场潜规则
  •     小学(?)时看过,有印象的是《组织部新来的青年人》,不过看得懵懵懂懂。一转眼,中年了..
  •     一个时代的理想主义
  •     当时被批判的如今看来都是优秀作品了,也算清泉一泓
  •     十七年文学,总觉是有所保留和迟疑的创作。伤感。
  •     不仅仅是文学,还是历史。
  •     阅读十七年文学还是那么有劲
  •     挑着读的,《组织部》的体制化很有意思,令我想起《肖申克的救赎》中的老布,《小巷深处》妓女的处境与出路虽狗血却令人动容,《在悬崖上》赤裸裸一个出轨男人双重受挫后的自白,《红豆》最是哀婉,无悔是最悔。鲜花或毒草谁来评判呢,在政治挂帅的年代,每个人都会变得小心翼翼,这是文学的悲哀。
  •     “干预生活”的小说里,最真实的还是《本报内部消息》里马文元这样摇摆的人物。爱情小说里,邓邓有梅的《在悬崖上》这样背叛与忠诚的故事也很真实,通过永恒的主题透视时代背景。
  •     人物饱满细节精致,然而有的篇目在结尾纠葛全部被简单化处理了
  •     还蛮好玩的。
  •     报告文学···《本报内部消息》··后来跟熊燕老师讨论了下,才知道有多么火~~~“一旦我们放弃了思考,我们也消退着热情,我们也学会了冷漠……”
  •     有宗璞的《红豆》。
  •     文学史价值高于文学价值,在特定年代里还是算不错了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