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斯林的葬礼》书评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1
ISBN:9787020072583
作者:霍达
页数:578页

离心离德

整本书不长,三天的时间就把它读完了。如果不是有意把时间错开的话,情节也没有那么复杂,很多事情仅凭猜测也已经能够料到结局是怎样的了。书里人物不多,然而总体来说还是两类人,加上一个加在中间的人。一面是璧,另一面是玉。花发同枝,其色不同,有同样的起点,却可以错乎千里。在这一端的心灵里装满了所有对现实世界的描述和准则,而在另一端则努力地探究自己的内心终于是要什么。摆在他们面前的都不仅仅是学识和文化上的差异,而是在认为怎么才算活着如何才是幸福这样的价值观上的不同。都不需要通过侯掌柜来刻画韩太太的性格:冷漠,贪财。这也只是表面罢了,如果认定手里攥着的有多少东西才是价值的话,那么性情好些坏些其实也没有太多区别。而那些读着简爱成长起来的男女们,他们的心虽则相通,可是真的能够得他们想要的东西么。日子在平庸的生活里磨着,渴望的那一份感受经得起责任和世情的冲击么。新月是走的太早,把感情截断在了最美的时候。如果日后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在一起的时候,他们还会那么相信爱情么。是不是又要说,其实我们年轻的时候还真的不懂爱情,没有意识到它的责任,不懂得有要不到的,不懂得付出没有止境甚至也没有意义。我们要的仅仅是一份尊重而已,是将心比心,是不把任何其它现实中的东西凌驾在这份心意之上,是不把这份尊重当做自己的财产,和炫耀的资本,是在最大的相互认同面前无法再把同样的热情给予另一个人。时代在变革,种种思维碰撞激荡。如果没有五四没有西风东渐,那么璧儿玉儿原本就该是同样的人,最多不过是在中国主流文化中的上下层次区别而已,谈不上什么基本价值观和道德观的不同。如今也是一样,世界变得越来越大,人和人的距离变得越来越远,心安放在此处,发现周围全无共鸣,于是也只能一个人独自觞咏。显然,对于人物,我是有倾向性的,我认为认同我的价值才能为我的存在赋予价值。我没有指责任何一种生存方式,他们的存在都有他们的理由。可是我会坚守我的理想,即便它显得过于难于得到。这本书的其余则没有太多可看,史料和背景知识通过人物之口叙述出来的时候毫无个人特色,仿佛都是在背书,虽则了解一下总是好的,但是特色全无,读上去也觉得没什么味道。

半年后记忆中的《葬礼》...依旧感慨

读完全书,只感到一阵凄凉,悲叹着书中人物的命运,感慨,只剩感慨而已。不知从何说起,对书中人物有同情,有无奈,有心疼,有理解,也有厌恶。而恰恰我厌恶的却是冰玉,那个众人眼中思想开放,真正把握了自己命运的冰玉!讨厌!真的很讨厌!我曾经很自私的将这所有的悲剧都归罪于冰玉,归罪于她的自私,自私的追求自己所谓的幸福,从来都不曾想过自己的幸福是要牺牲多少人的幸福才得到的!其实她可以很幸福,无数次的机会都可以让她很幸福,可她偏偏固执的选择伤害自己的姐姐只为自己自私的爱情!韩子奇于璧儿之间或许不曾有过爱情,可是在最艰难的岁月里他们并肩走过,一起支撑起了韩家,支撑起了他们所谓的理想,他们之间更多的是亲人间的那种血浓于水,没有热情似火,却彼此依赖,不可缺少。就这样很平静的下去,所有的人都会简单都会快乐,不好吗?可是你,为了自己自私的爱情,背叛了姐姐,背叛了安逸的生活,自私的只想着自己的幸福,自私的以为爱了就是对的,爱情就是一切!我依然坚持是冰玉的自私造就了这一系列的悲剧,父辈的悲剧以及新月他们的悲剧!反而对于那个破坏了孩子们的幸福的韩太太,我却恨不起来。虽然每次看到到因为她的愚蠢,孩子们一次次与幸福失之交臂,可是总觉得这是一个可怜的角色,怎么都恨不起来。其实正是这个愚蠢的女人或许才是全书中最为悲剧的人物。对于韩子奇,璧儿是真的爱了,很深很深的爱着,即使她知道了丈夫心爱的女人是自己妹妹,却依然爱着,无可救药的爱着。她没有冰玉的幸运,她没有开放的思想,正因为如此,丈夫于妹妹的相爱,才更让他痛苦,因为于她这根本就是罪恶,极大的罪恶,那都是自己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啊!而她也只是一个典型的中国式家庭主妇而已,因为爱,所以想要所有亲爱的人都按照她所认为的最好的方式生活着,每看到她愚蠢的行为时,我都在感慨,璧儿这样一个聪慧的女子,读了书会怎样?又一个冰玉?或许这样结局便会改写了吧....韩子奇,很让我失望了的一个人物,但是,很真实,真的很真实,因为在我的生活中,我有遇到和他相似的人物,我不知道怎样去评价他,唯一一个,我觉得悲剧只来源于自身的人物,无论他人的命运怎样的改变,或许他的人生依然如此,不会改变。对于他,我没有丝毫的同情,只有感慨命运...

怎的匹敌《白鹿原》

因为看了白鹿原,发现那真是一本奇书,大家又经常拿穆斯林的葬礼和白鹿原相提并论,于是乎,我就饶有兴致地去读了穆斯林的葬礼。可是它怎么比得上白鹿原,它从哪里来白鹿原的磅礴气势和入微的描写,哪来白鹿原三代人在那段动荡的时代起起伏伏的悲壮呢?一个只喜欢讲上海话的姑娘,处处鄙视别人是外地人;一个跪地求饶的上海男孩;和一个没有私心,学习上进,样貌脱俗的新月,请问你能够更加典型一点,把帽子扣得更加明显一点吗?书里面的人物性格全有缺陷,新月的爸爸居然到了国外,别人一声玉王就酥了骨头,老妈更是不谈,班长喜欢搞政治,就连新月也在开学第一天莫名其妙为了不让别人坐她的床,私自把铺换到了上面。只有书最后写道新月的死去让人感动,但是感动完了发现,新月的死就是心脏病,而且天生的,那请问你要表达的是我们需要常做体检,防患于未然吗?反正我就不明白,怎么能把它和白鹿原比拟呢?

理解无能

虽然看到了最后,而且新月病逝的一段描写还掉了眼泪,但说实话,对这本书自始至终感觉没能入进去。一来毕竟不是穆斯林,总是隔一层,书中有对穆斯林的宣扬,并不能真正理解和接受;二是可能由于时代的关系,此书语言与我的喜好并不对路,很多描写像是诗体,刻意又生硬,读来十分别扭。情节上,以两代人的走向为转换的做法还是可以制造些悬念来抓住人心的。但人物性格又有很多不理解的地方,前后性格并不延续,多少显得有些突兀。碧玉前面明事理懂人心,后来成了“心机biao”;韩子奇前面识大体有风骨,后来搞婚外情唯唯诺诺,两边不负责。另外,作者试图用很多借口将婚外情解释得合情合理,甚至导向读者同情出轨一方。因为对原配的不喜和作者的引导,读者可能一时就遂了作者的愿望,觉得婚外情搞得对,搞得好。但是细细琢磨下来,完全是牵强附会,既不符合人物性格,也颠倒了价值观!

悲剧的一种美

这是一部催人泪下的巨作。当一个人小说看多了,见惯了书中剧情的大起大落,就不容易被书中的内容感动,但是当我读这本书的时候不经然的留下的眼泪,书中很深入的探讨的爱情。老北京的风貌,莫斯林的风俗,古玩行的规则,书中都有所体现,不可多得一部好书啊。

个性鲜明的人物一起演绎了这场悲剧

这个结局无疑是悲伤的,新月死了,韩子奇死了,另人讨厌又可怜的韩太太也死了,用穆斯林的话说,是“无常”了。梁冰玉在她60岁的时候来找新月,天星说了句,你想见的,不想见的,都不在了。主角是谁,是梁冰玉,是新月,是韩子奇,还是楚雁潮,但是最后真的就是剩下梁冰玉和楚雁潮了,他们在缅怀心爱的人。这是一部以追求自由的爱为基调的故事,发生在一个穆斯林家庭里,梁冰玉的个性同她姐姐一样,是倔强的,但是她的思想要自由的多,她比梁君璧要幸运,可以在北大念书,可以在牛津念书。每个生命都有生活的权利,都有爱的权利。她的爱也太绝对,与韩子奇在伦敦十年,回国后她看见了韩子奇懦弱的一面,让她失望的一面,她的爱情就消失了,她就可以不爱了。怎么说呢,我觉得她还是爱韩子奇的,所以把新月留下,她担心韩子奇失去她的同时也失去新月的话,会死的。但是,无论如何,一个母亲是不应该离开孩子的,没有母亲的爱的孩子是最可怜的。新月的心脏病也多少因为那缺失的母爱,韩太太是无论如何也不会像爱自己的孩子那样去爱妹妹和丈夫所生的女儿。少女的心是很敏感的,新月又不想让别人看见自己的敏感,甚至连楚雁潮也不能看见她心里最脆弱的地方。她在临死前,终于知道了自己的母亲不是那个对她冷冰冰甚至是厌恶的女人,她有自己的母亲,爱她的母亲,她是多么高兴啊,她兴奋地告诉楚雁潮,妈妈会喜欢他的,自己的妈妈。楚雁潮也是可怜的,和自己志同道合、心心相惜的新月,他爱着的新月,还这么年轻就要离开了,她梦想的翻译事业还没开始就再也没有开始的可能了,他用爱维持新月的生命。40岁的他在新月的墓前拉着《梁祝》。在新月生日的这天,她应该是幸福的吧,她应该闭着眼睛静静地聆听着这美妙的音乐,就像整个世界都在春天里一样,阳光、微风、思绪都正好!可怜的人还有天星,幸福的线被自己的母亲活生生地掐断,却又不忍心伤了善良的妻子的心,只能独自在暴雨下狂奔来宣泄所有的愤懑。他爱着妹妹,苦命的妹妹,没有母爱的妹妹,他所希望死的是自己,把生留给妹妹!可怜的人还有彦淑,被活活拉进了没有爱情的婚姻,也被韩太太操纵了的人生!可怜的人中还有韩太太,愚昧无知却又不自知,她已经不再是年轻时候的璧儿了,她给了自己太多的权利去操纵别人的人生,伤害了一个又一个人却不自知!她的心自从得知妹妹和丈夫相爱又生了一个女儿之后,就变硬了吧,她也把这个当作自己强权的理由,她出口伤人,像一把利剑一样刺得韩子奇一退再退。韩子奇,为什么要带着冰玉从国外回来呢,为什么冰玉要走的时候不一起走呢,因为玉!韩子奇因为玉得到了事业上的爱,也因为玉失去了亲人的爱,懦弱而悲哀!这个故事啊,虽然每个人都悲哀,但是每个人都曾经有过美好的时光,也值了吧,穆斯林相信每个人在母亲的肚子里是就有“命书”, 什么时候生,什么时候死,有怎样的生命轨迹都是定好了的。没有一部小说让我看得这样心潮澎湃、欲罢不能、不断地想要从蛛丝马迹里看见迷局的出口。真是一部相当好的小说!

冰心的评价是否有过誉之嫌

后半部分没有前半部分写得好。后面有很多情节让人以为在看琼瑶阿姨的言情剧。首尾衔接,整体感还是比较好的。总体上,可以增加对穆斯林的了解,但被归为“奇书”还是有待商榷的。第一次在豆瓣发书评,MD为什么老是说我字数不够,擦~

最令我感动的片段

梁冰玉默默地在园中徘徊。她看到离她不远的地方,有一个身材高高的中年男子久久地伫立在一棵树旁,脸色沉郁,神情凄楚。他久久地伫立着,凝视着面前的土地,一动也不动。他的手里提着一把小提琴。他的年纪,看起来不过四十多岁,头发却已经花白。他一定也是来为亲人“游坟”的,但是坟已经找不到了。也许他伫立的地方正是他的亲人的栖身之所。梁冰玉不知道女儿所在的确切位置,但她确信女儿就在这片土地之中,就在她的身边。她默默地走遍园中的每一寸土地,确信女儿一定听见了妈妈的脚步声,一定看到了妈妈那望穿了的双眼,一定听见了妈妈心中的呼唤。她从那个中年男子身边走过。那人一动不动,连看都不看她一眼,除了他面前的那一片土地,除了他心中怀念的亲人,他把世界上的一切都忘了。他听见了新月那稚嫩的然而却是抑郁的声音……“楚老师,鲁迅为什么要写《起死》?”“也许,他要唤醒沉睡的人生……”“庄子为什么要给五百年前的骷髅‘起死’?”“也许,是要他重新生活一次。人生虽然艰难,生命毕竟可贵。庄子认为人生应该像鹃鹏展翅,扶摇而上九万里,绝云气,负青天!”他听到了一声深深的叹息,来自九天之上,来自九泉之下,来自天地之间,其实只来自他的心里。梁冰玉轻轻地走过去,心里只想着自己的女儿,跟那个人一样。暮色悄悄地降临了墓地,婆挲树影渐渐和大地融合在一起,满目雄浑的黛色,满园温馨的清香。西南天际,一弯新月升起来了,虚虚的,淡淡的,朦朦胧胧,若有若无……淡淡的月光下,幽幽的树影旁,响起了轻柔徐缓的小提琴声,如泣如诉,如梦如烟。琴弓亲吻着琴弦,述说着一个流传在世界的东方、家喻户晓的故事:《梁山伯与祝英台》。梁冰玉在琴声中久久地位立,她的心被琴声征服了,揉碎了,像点点泪珠,在这片土地上洒落。天上,新月朦胧;地上,琴声缥缈;天地之间,久久地回荡着这琴声,如清泉淙淙,如絮语呢喃,如春蚕吐丝,如孤雁盘旋……

读感

这本书 我是看一遍哭一遍 总觉得结局过于悲伤 不过说实话 我憧憬楚雁潮和新月的爱情 即使 长眠地下 可是那两个心还紧紧的靠在一起 不是吗 这就是幸福 这本书对我来说可比韩子奇的那块花重金买来的玉玦可宝贝多了 每看一次感触都不一样 虽然 我现在还不能完全体味自己的人生可是 书可以让我了解那些别样的青春 别样的人生

宗教是一种束缚还是自由?

宗教在我看来,是一种信仰寄托,但同时又是一种约束。书中描述的大多是伊斯兰教的处世之道和规范问题,它充当着一种媒介,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信赖由于同一个宗教,同时回回在中国是一种特殊的存在,如同少数民族,它同时又是束缚爱情,批判道德伦理的工具。

第一个书评

写作手法是让人看着舒服的,渲染的场景代入感很强。开头很吸引人 看的过程中感觉情节会变得狗血 后面还真的违背道德伦理了竟然。恕我无法接受这种情节。不过我觉得也没什么悲剧的气氛在里面,葬礼有点神秘的色彩了,看得没有到感动要哭的程度. 可能点不一样吧。描写了不少赏玉 鉴别玉器的专业知识,作者是行家?anyway 我喜欢这种代入感很强的书,那个年代的交流,那种文化的单纯团结,那个家庭的起伏,大背景变化中 主人公却始终追求上进的精神气,我觉得写得很好啊. 为什么豆瓣上那么多人吐槽。

太多繁杂的约束

很多年前就读过茅盾文学奖的作品《穆斯林的葬礼》,记得当时还是挺震撼的,有几处细节甚至是流着眼泪看过的。但时隔多年,很多情节都已经忘记了,这次因着无奈的任务,只好寻着记忆里的故事梗概写一点曾经令我那么感动的文字。穆斯林,对我而言是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也是第一次在作者笔下认识到这样一个生活群体,他们有着很多清规戒律,有着许许多多和我们不一样的生活习俗,还有,葬礼。记得以前去海南的时候还碰巧遇到一支穆斯林出殡的队伍,可惜当时是在车上,不能对整个过程了解的像小说里那样详尽,只能趁着堵车的间隙大致看了下队伍的样式和行进过程,也算满足了一下自己的好奇心。但小说似乎只是以葬礼为依托,娓娓讲述了一个琢玉世家几代人的生活悲剧。故事主人公在琢玉事业上的成就可以用辉煌两字来形容,虽然总归也是经历了兴衰沉浮这个过程。但在生活上,他的经历是很纠结的,不仅因为他先后与姐妹俩结合并生育了孩子,还有他在道义与情意交织下的两难情结。他是懦弱的,茅盾的,与他对玉器痴迷的执着简直大相径庭。他的悲剧,除却自身的原因,主要是由当时不稳定的社会大环境造成的。但也衍生出了他女儿韩新月的悲剧根源。新月是一个努力、上进,有梦想,有追求的女孩,她有父亲、哥哥、姑姑的宠爱,她的出现体现了世间一切美好的存在,可却因为出身,自小为母亲的事情烦恼着。也因着这个事由,在她求学,生病,爱情的道路上受尽波折。她是坚强的,就算得知病入膏肓时都没有自暴自弃,依然为着自己的梦想努力着。这样一个美好的女孩,本来应该是受尽世间一切宠爱的,可是却抱着遗憾度过一生。唯一幸运的是还碰到一个那么优秀,对她又那么痴情的楚雁潮老师,让她苍白的生命里添上绚烂的一笔,虽然期间也受到了她母亲的横加阻挠。但纯真的爱情是不受民族地域限制的,虽然困难重重,来到了,就还是会生根、萌芽、成长。也许,世上很多约定俗成的东西,并不一定就符合自然规律,比如高尚的理想,纯真的爱情……本不是小说里母亲的一句不是回回不能通婚所能改变的,更何况用如今的说法,穆斯林和我们汉族本身就是一个大家庭,或许小说作者也隐约表达了这样一层意思吧。

故事结构和语言描述问题

这本书如果只看故事结构给四星是没问题的但是问题是我对霍达的语言描述和表达不是很喜欢,这也是我觉得它不够四星的原因。不知道是不是因为确实年代有些远了。但是对于80年代那个环境来说,这样直接热烈的表达感情是引人注目的。所以,挣扎之下,就四星吧·······

宗教观、爱情观、生死观

我在读这本书之前就有人向我力荐这本书,但是我听一位看过这本书的人说:写的太过悲惨,让人很压抑,读了之后如鲠在喉,想哭!由于比较忙我也就把这事搁置了起来,前几天一个朋友向我推荐这本书时,顿时像是遗落在在某个角落的种子突遇阳光、水分一样一下子就蹿上心头,我一定要好好的读一读这本书。于是去图书馆借,然而令人失望的是偌大的图书馆居然没有这样一本书,怀着失落与不甘心去问管理员,管理员的一句话更加唤起我一口气读完那本书的渴望,他说:这本书借的人太多了,被损毁了,正在修补。肯定是一本好书。。。。终于一气呵成的读完了。。。却让我欲言又止,好几次想写个读后感什么的,却不知该如何入手。终于还是决定写点什么。新月在上代人的争执与罪过中痛苦的活着,有时我就想如果韩太太对她好点,如果韩子奇不那么软弱,如果新月没有病,然而这一切的一切都只能是如果,爱情没有错,错的是那个年代,错的是战争让人性的扭曲,亦或者如果梁冰玉的初恋是个铮铮铁汉,没有出卖同胞,没有伤那颗纯洁的少女的心,以及那个家族,小说里面回民族虔诚的信仰。如果说这是一部真实的历史,那么我想我作为一个旁观者终于可以深深体会了电视剧《神话》里易小川那句话——我每天都在痛苦的眼睁睁的看着历史,然而却不能改变他。新月又是幸运的,她有一个爱她的人,虽然两人不能长相厮守,不能彼此照顾,他们的心却是相通的,他们之间爱的那么深沉、那么真挚。在那个爱情自由奇缺的年代,他们敢于冲破种种,么有像天星与小荣子一样稀里糊涂的就被判了死刑。这是纯洁的爱情,像玉一样不带任何瑕疵的。爱情里的韩子奇和梁冰玉也是幸运的,起码是在他们共同生活的那几年里,他们也爱的深沉,而且还孕育了一颗爱的结晶,这就足够了。所以爱一个人就要爱的深沉、爱的炙热、爱的没有瑕疵、爱的纯洁,像梁祝。像玉一样。。。。。宗教里的固执与种种禁忌让人望而生畏,回、汉之间那道不可逾越的鸿沟,深深地阻挡了两颗火热的心,却在最后戏剧性的发生在那个朝夕相处的韩子奇身上,我是汉人,我是汉人,韩太太那种惊慌失措的喃尼,你老糊涂了。。。人要有信仰,人需要信仰,需要精神支柱。。文化之间亦有差异,我们需要相互尊重,求同存异。。生死是每个人的一生都必须要面对的,在情节里那个悟透生死的韩子奇,玉的长河仍然奔腾不息,然而不论是玉魔,还是玉王,都是玉的奴隶,都将化为泥沙沉积无声。。。

评论穆斯林的葬礼

这本小说从总体来讲,严重脱离现实.书中的人物没有一个具有真正的穆斯林宗教境界.整个故事人物的思想境界在同一个水平,一个小市民的思维.故事牵强附会,作者根本没有经历过真正穆斯林宗教和触动灵魂的爱情.非常失望.

动人心魄的书

“一个穆斯林家族,六十年间的兴衰,三代人命运的沉浮,两个发生在不同时代、有着不同内容却又交错扭结的爱情悲剧。”两根故事线,一大家子人的悲欢离合,就这样交织重叠地,从作者笔下娓娓流出。“一道门,隔着两个世界。”——一个是玉的世界,一个是月的世界。每一个人都叫人怜惜,不忍怪罪!这本书揭示的是人性的光辉和脆弱。流着泪将书看完。那悠扬的梁祝小提琴声始终萦绕于心。。。。。。

不关乎月

许多年就被推荐的书,一直没看,现在终于看完了,有点点失望,虽然很多地方的描写还蛮沁入心扉+些许感动,但就整本书,直到完结总觉欠缺些什么,似乎这本书实质的灵魂称不出这个书名,有点标题党的味道,也或许是我领悟能力太低,对于玉,对于穆斯林,对于那个动乱时期,有太多不懂。梁亦清是最幸福的,虽然无常于玉船,但那终归是他最钟爱的事情。也给了璧儿玉儿快乐的童年,完完整整小家庭的快乐与幸福。韩子奇吧,是真正的悲剧,璧儿是快乐豪爽的,而韩太太是矛盾的,在爱与恨中纠结生活。玉儿是有胆识的,追求心灵的默契,十年后的回家,对奇哥哥的失望,又让她走向了缥缈,漂泊的灵魂是否得到了最终的解脱呢?姑妈是值得尊敬的,而天星,无疑是最能忍的,目睹了一切的一切,一直保持着沉默,没有反抗也没有争取,只是希望这个家庭能平静快乐,而把一切都压在心底。淑彦是纯净的,新月是虚无的;郑晓京刻化的太强势,不像学生,罗秀竹最真实;楚雁潮是因新月而存在的,也可以说是为了增强悲感而出现的,而他和新月之间的种种描写,却是我觉得写得最糟的,段段落落,完完整整的泡沫。老候的死,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像,终得到了沉冤,也给了更深的思考...不过,这本书让我看到了穆斯林人群的真诚,这个穆斯林大家族之间的亲切,不管认识不认识的穆斯林,碰到了,就像一家人一样,真希望这样的情感处处能见...

短评字数有限

韩子奇这个人物的变化有点太大,从极强到极弱,大得有些失真。人生一辈子,性格大变是有可能的。为什么变了?命运。可怎么变的?这就让读者未可知了。欠缺了必要的交代。艺术创作:一旦失去真实,动人的能力就将削弱。我更觉得不可多要孩子了。人哪有公平的爱。他对韩新月的爱不就比天星多么?不论什么原因,愧疚也好,经历也罢,这就是事实。所以,正如钱钟书的观点,我只要一个孩子,好全心全意的爱他。正如同我父母对我的爱一样。韩新月是个极度美化的人物。我不喜欢这样的完美。林黛玉的可爱就在于她性格弱点的存在。我喜欢丰满的,真实的人物。像梁君璧这个人物就是活的。她可恨。但看到最后的真相。我顿时理解她。她有权利选择她认为正确的行为,因为她是人,一个最普通的人,她有自己的价值观和情感决定她想要决定的一切。很不喜欢梁冰玉对她和韩子奇之间爱情的那番理论。一个地道的幼稚“伪文青”。只有感情和自我,没有必要的理性素质。我承认情感的冲动性,但实在鄙视她对姐姐的无愧感。还有,作者安排她丢下新月是很牵强的情节发展需要,一个母亲,一个像她这样性格的人怎么可能呢?韩子奇需要女儿,但他毕竟有儿子、老婆,她才是真的一无所有,此时,对于一个母亲来说,女儿已然是她的生命。至于韩新月和楚雁潮的爱情,我只能说希望这世界上存在的,并且不要太少。我既无法相信爱情,也不法不相信爱情。很喜欢这个小说的结构。从两头说起,中间会和,揭开谜底。很棒!


 穆斯林的葬礼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