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知识分子论

出版社:河南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7年
ISBN:9787215036550
作者:余英时
页数:216页

作者简介

中国知识分子的古代传统------兼论"俳优"与"修身"
儒家"君子"的理想
反智论与中国政治传统----论儒,道,法三家政治思想的分野与汇流
"君尊臣卑"下的君权与相权
试论中国文化的重建问题
中国知识分子的创世纪
论文化超越
中国近代个人观的改变
中国知识分子的边缘化
一生为故国招魂----敬悼钱宾四师
实证与诠释
"吾尊不出如苍生何"的梁漱溟先生
陈寅恪的学术精神
试论林语堂的海外著述
我所承受的"五四"遗产


 中国知识分子论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这是我看的专门讨论中国知识分子的第一本书。依循作者论证的逻辑,将导致现代中国“无我”“无人”的状况完全归咎于孔老二奠基的儒家是有失偏颇的,儒家本来并不反智,只是后来一批儒生将儒家法家化之后才使之既占据道德制高点又具备高度执行力。愚民、反智以及灭杀人的独特性的理论依据应该来源于法家,推崇君尊臣卑、一言堂的法家,不仅使用体制内的激励体系、法律惩罚体系,还备有杀手锏武力镇压,一切为保存绝对皇权地位服务。撇开孔老二的那些道德论调,如提倡对不同人换不同面孔的恶俗礼节暂且不论,单看延续到现代中国的政治体制运行状况,崇尚野蛮的武力,禁约言论,的确该归咎到法家身上。总的来说,是儒家让我们首先失去了自我,失去了关注每一个独特的“人”的眼睛;而法家则用高度的执行力构筑了我们生活的政治铜墙,并为“无人”的社会筑牢了根基。
  •     中国知识分子的古代传统——兼论“俳优(Fools)”与“修身”1.中西知识分子异同之际2.共同的性格:以批评政治社会为职志历史侧影——西方:“俳优” 中国:“滑稽”“狂士”正面形象——士大夫、以道自任3.道与势西方:教宗对国王的加冕象征道对势的正式认可中国:师、友、臣客观:以孤独而微不足道的个人面对巨大而有组织的权势主观:提倡内心修养给“道”建立内在的保证“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儒家“君子”的理想修己以成“君子”,而后“治人”1.“君子”逐渐从身份地位的概念取得道德品质的内涵是长期演变的过程。2.孔子定义“君子”为道德的理想3.孟子以仁、荀子以礼4.中庸——刚毅进取 或 有所不为反智论与中国政治传统——论儒道法三家政治思想的分野与汇流1.认为知识学问对人生有害无益;或 轻鄙甚至敌视知识分子2.儒家主智论:知识分子参政议政、政治批评3.道家反智论: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学者无言汤武受命,不为愚”4.法家反智论:愚民政策、统一思想、尊君卑臣5.儒家法家化:叔孙通制秦仪、公孙弘曲学阿世、董仲舒春秋断狱“臣事君、子事父、妻事夫”三纲源于韩非《忠孝》、“大义灭亲”6.2300年之间,只是架漏牵补过了时日。尧舜、三王、周公、孔子所传之道,未尝一日得行与天地之间也。“君尊臣卑”下的君权与相权——“反智论与中国政治传统”余论1.韦伯“传统”“现代”二分法2.“绝对君权”与“官僚制度”3. 宰相制度变迁——相权衰落4. 私臣转化公职:宦官之祸5. 官僚制度的理性成分与反智操纵:科举 (官统)6. 官僚制度的下层压力:胥吏之害 (吏统)7. 君权的武力基础 (君统)8. 韩非的“法”未获接受——绝对权力绝对腐败试论中国文化的重建问题政治要建立在文化的基础上,即所谓“更化则可善治”世界上最坚强的精神力量既不来自某种共同的阶级意识,也不出于某一特殊的政治理想。唯有民族文化才是最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精神力量。中国文化的重建问题可以归结为中国传统的基本价值与中心观念在现代化的要求之下如何调整与转化的问题。(五四运动以来)“其道未足以为己,而其志已在于为人”1.学术和文化只有在民间才能永远不失其自由活泼的生机;并且也唯有如此,学术和文化才能显出其独立自主的精神,而不再是政治的附庸。2.学术思想方面未发生建设性的根本变化之前,政治方面是不会突然出现奇迹的。3.文化重建虽已民主与科学为当务之急,然而在之外仍然大有事在。中国知识分子的创世纪上:知识分子的传统和特性知识分子是社会的良心下:文化渊源与展望“哲学的突破”是人对于所属的现实世界的一种“超越的反省”。一个民族的中心文化价值大体是在这阶段定型的。文化价值代表每一民族在每一历史阶段的共同而普遍的信仰。西方哲学传统以解释世界为主题(马克思),但是中国思想,特别是儒家思想,是以改变世界为基调的。1.在专制传统的长期压迫之下,多数知识分子不但逐渐丧失了自信和自尊,同时滋长了自疑和自罪的潜意识。2.家长式的权威主义使中国知识分子永远盼望能出现一位伟大的政治领袖和精神导师。3.道德如果没有知识的支持尤其容易沦为政治权威的工具。中国传统社会并没有中产阶级,知识分子是防范政治权利无线泛滥的唯一压力集团。闯过了这一关,前面便是中国知识分子的创世纪!论文化的超越文化是一个相对独立的生活领域,它影响其他领域,也受其他领域的影响。“决定论”以理论的形式出现,如经济/政治决定一切,而文化——如思想、观念等——似乎只能是被决定的东西。科学是西方文化特显其超越精神之所在,然而它不是功利思想的产物,西方人“为真理而真理”的精神才是科学的真正源头。肯定文化的超越性以克服浅薄的功利意识和物质意识,是一切文明社会的共同要求。第一,这种不加分析的否定是黑格尔所说的“抽象否定”(abstract negation)而不是“具体否定”(concrete negation),只有具体否定才能完成文化超越的任务,使中国文化从传统的格局中翻出来,进入一个暂新的现代阶段。具体否定包括吸收西方文化中的某些成分和发挥中国文化中那些历久而弥新的成分,但更重要的则是培养和发掘中国本有的精神资源以为接引和吸收新资源的保证。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中国今天的局面正是由于“立言”者缺乏“责任伦理”(韦伯)所致,“立功”者更是如此。中国近代个人观的改变一、鲁迅所谓“礼教吃人”胡适“个人若没自由,国家也不会有自由,一个强大的国家不是由一群奴隶所能造成的”二、中国传统中的“个人”和“自我”汉举孝廉,流为虚伪,魏晋风度 (个人自我关怀远远超过大群体的意识)三、五四以来所接触的西方文化中国知识分子的边缘化一、从士大夫到知识分子刚刚从士大夫文化中转过身来的知识分子也往往脱不掉“当今天下,舍我其谁”的气概。这是典型的士大夫心态,现代知识分子决不可能有这样的想法。(40年代)闻一多、吴晗在左倾以后对“士大夫”的讥笑和辱骂具有象征的意义。这时知识分子早已放弃了对中心的幻想并且心甘情愿地居于边缘的位置了二、知识分子与政治权力北伐前后国民党和胡适以及其他自由知识分子的关系有友好变为敌对,也恰能说明知识分子在政治上的边缘化。三、中国知识分子与文化边缘这一百年来,中国知识分子一方面自动撤退到中国文化的边缘,另一方面又始终徘徊在西方文化的边缘,好像大海上迷失了的一叶孤舟,两边都考不上案。
  •     余先生大名鼎鼎,在下闻名已久,这是读他的第一本书,却发现不同见解之处茫茫多,姑妄为文以记之开篇余先生就写中国知识分子有【狂】或者【佯狂】的传统,与西方知识分子的【愚】和【佯愚】,这些都是借鉴于倡优,因为倡优的语言可以既说老实话又为君主所容忍,并举出了淳于髡和优孟的例子,继而使用司马迁报任安书中自伤自苦的句子【文史星祝,固主上所戏弄,倡优蓄之】,来证明知识分子地位之低进言之难,与倡优对知识分子行为的影响这是何其荒谬的见解余先生在书中将知识分子与士的概念等同起来,这个没什么问题,但是关于倡优与知识分子之间关系的论述毫无疑问混淆因果,首先春秋战国时期是历史上对士人最纵容最尊敬,最张扬个性鼓励棱角的时代,后人深深钟爱的魏晋与之相比就是小儿科,魏晋名士只是在私生活里纵横恣肆为所欲为,涉及政治立场与站队问题向来战战兢兢如履薄冰杜口不言,例如被干掉的嵇康张华二陆,还有举世皆赞旷达的狂士阮籍却被逼写劝进文赋,可见魏晋时期的自由酷似今日,是在君主可容忍范围内的自由,而春秋战国之时士人自由行走于各国之间,臧否人物评论君王毫无压力,孟子敢骂人【望之不似人君】却没有被跨省,鲁仲连子贡之类的人平时溜溜达达,心情好了跑出来说几句话天下形势就变了,苏秦为天子师腰佩六国相印,燕昭王想请人才还需要筑黄金台,可见士人在那个时期的被尊重,而当时的士人有的有心实现抱负于是现身朝堂,有的就打算安安心心的从事贱役了此一生,如侯嬴如白公薛公,所以淳于髡与优孟这样的人物并非是由倡优而为士人而是本来就是士人,选择了倡优的职业,然后做着倡优时,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来帮助朝政,绝对不是为了进谏而去做倡优的,至于司马迁的吐槽,我们要知道士人在那个年代的标准是出将入相,而文史在当时的意义确实不大,文就是宋玉枚乘之类的被宫廷蓄养专门写文做赋的文人,而史就是记录发生事情的抄写员编辑之类的工作,的确不受重视,但是不重视文史不代表不重视士人,士人作为一个群体,重要性在任何时代都不容忽视其次余先生论述了知识分子是如何先内圣而后外王的,继而论述修身如何流于形式,成为了虚伪矫饰的进身之阶,进而又由之转回知识分子修身时越发向内,造成【其书则经,其人则纬】的假道学这一点太重要了,说一套做一套的事情在士人堆里极为鲜明,在仁义旗帜下诲淫诲娼的远非只有睡尼姑睡儿媳妇冤枉严蕊的朱晦庵,这点我懒得展开说,例子举不完,真的怀念春秋战国时言行如一以道为立身之本的君子们,那些真的士人以其人格魅力光照千年,声名至今不朽,例如先轸,例如廉蔺然后第二篇论述的是君子与小人,提到这个不由得不提及党争,党争是中国士人没事找事自相残杀最为鲜明的行为特点,事实上党锢之祸以后,古文经学与今文经学之争已经可以上升到党争的高度,但是这种学术争端还是因为光武帝推崇谶讳之学,采用刘歆的学术思想,等到刘歆和董仲舒的学术流派矛盾不可调和的时候才爆发的,起码还属于学术论争范畴,等到中唐牛李党争,北宋新旧党争,明末东林诸党党争之时,已经完全脱离现实范畴,达到了你支持的我就反对,你反对的我就支持的对人不对事的糟糕现象,士人们狭隘的认定自己心中的道是真的,于是党同伐异,刚愎的排斥异己,尽坏国事,新旧党争中两边都有很多非常伟大的人,可是得到了最坏的结果,而东林党几乎个个是硕德大儒当世君子,仍旧免不了刚愎与党同伐异,值得苦笑的是,南明小朝廷党争现象更加炽烈,冯诠和陈名夏两个无耻的人甚至从南明朝堂一路斗到顺治年间,真的让人慨叹,是不是真的中国人都勇于内斗,喜欢没事找事呢张横渠先生的名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人人皆知,有几人真的做到,都是个个自以为是君子,认定对方是小人,彼此攻讦,最后判明胜负的已经不是谁更加正确,而是谁的势力更大更多,一群君子,以小人的手段分胜负,而更糟的是,总是会有小人趁隙而起,劣币驱逐良币,成功的摘了果子也许束缚了自由真的会束缚思想,从士人待遇越发下降开始,士人的思想也越发的狭隘,第一次读到杨慎的振臂一呼【国家养士百五十年,正为今日】的时候,我不禁掩卷苦笑,国家养你们一百五十年,就为了这点破事,这个国八成是不行了余先生对君子在道德修养上的反求诸己论述很深刻,我感觉这样的思想是心学的起源【阳明先生的书我尚未读,这里简单记录下想法,不知道对不对】,内圣外王中先内圣方能外王,而余先生认为这是一个循环的过程,我mark之,这里似乎已经进入哲学范畴,正是我的弱项而外王的过程如果遇到一个不是个人意志所能转移的客观世界时应该如何,余先生认为论语中写明这时应该【知命】,如果命【当时的客观条件】不许可,就不应该去强求了,这是后期宋明理学的开端,我读到这里很是惊骇,这不是标准的宿命论么,儒释果然一家不成?此处还是学力不到之处,希望几年后可以有深刻的认知说了些自己的疑问,但是余先生这篇关于君子的整合论述是非常全面而精彩的,引用的经典精当而能说明问题,系统而深刻,使我受益颇多关于反智论与其他几篇文章,我深深感觉学力不足,先泛泛读一读,几年之后,卷土重来

精彩短评 (总计16条)

  •     :无
  •     2010年5月读电子书
  •     學養深厚,論述仔細,略缺驚喜。
  •     稍微过了个眼
  •     “俳优”说有些奇怪,虽然不敢苟同但是却很有趣。关于科学启蒙与文化超越以及政治与知识分子边缘化的问题,于心有戚戚然。反智论一文足可拍案。
  •     详评见书评
  •     对这样的人总是反感,站在那说话不腰疼啊??很难想象没有建国我们的现在回怎样??没有一点新意的东西。。。。一个余英时一个董桥,一个gay一个nc;仅仅是书生,仅仅是一个旁观者在那读书
  •     反智论、君权与相权以及知识分子的边缘化这三篇最佳。
  •     文字平和,叙事极有条理。看他关于红楼梦的两个世界就想,这份中正持重,有点像钱穆,看了这本书才知道余是钱穆弟子
  •     余英时老先生 很敬仰!
  •     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游于艺
  •     邸艳丽推荐的中国知识分子的创世纪确实不错。
  •     中国知识分子创世纪:上篇仿佛在回顾大二写的笔记,一读就见钱穆先生踪影;下篇,最大的感慨是中外文化融合地阐述,没有任何比附,读起来流畅。要知道,很多都是讲着中国,后来就跳进来个外来类似文化,悚人。#功力#
  •     余老比较好读的一本书
  •     年代相去已有些日子,文中提及的中国知识分子,时下也相去有些年头了
  •     跟他找不完的急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