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你看懂唐太宗与贞观政要

出版社:当代世界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7-1
ISBN:9787509001394
作者:高谈文化
页数:211页

章节摘录

政体《政体》篇可看作是《君道》篇的补充,两者构成对“贞观之治”政绩的概要说明。这一篇所列内容,除补充说明诸如坚守直道、灭私徇公、日慎一日、虽休勿休、正词直谏、裨益政教、惟欲清净、改革旧弊、从谏如流等君臣应当遵守的准则以外,着重说明唐太宗能够实现“贞观之治”,很重要的一点是信用了魏征及其提出的当行帝道王道的意见,即“圣哲施化,上下同心,人应如响,不疾而速,期月而可,信不为难,三年成功,犹谓其晚”这样一种大胆、坚决、有所作为的主张,驳斥了封德彝等守旧派认为“人渐浇讹,不及纯朴”的错误观点,因而仅在两三年时间里,就达到了“关中丰熟,咸自归乡”,“商旅野次,无复盗贼,囹圄常空,马牛布野,外户不闭”的古昔未有的繁荣景象。唐太宗对出现的“贞观之治”,也认为在很大程度上要归功于魏征:“惟魏征劝我,既从其言,不过数载,遂得华夏安宁,远戎宾服”,“朕虽无美质,为公(指魏征)所切磋,使朕功业至此,公亦足为良工尔。”本篇十四章,这里选译七章。贞观初,太宗谓萧曰:“朕少好弓矢,自谓能尽其妙。近得良弓十数,以示弓工,乃曰:‘皆非良材也。’朕问其故,工曰:‘木心不正,则脉理皆邪,弓虽刚劲而遣箭不直,非良弓也。’朕始悟焉。朕以弧矢定四方,用弓多矣,而犹不得其理。况朕有天下之日浅,得为理①之意固未及于弓,弓犹失之,而况于理乎?”自是诏京官五品以上②,更宿中书内省③。每召见,皆赐坐与语,询访外事,务知百姓利害、政教得失焉。【译文】贞观初年,唐太宗对萧说:“我年轻时喜爱弓箭,自以为已能尽知它的奥妙。最近得到十几把好弓,给制弓的工匠看,他却说:‘都不是好材料。’我问其中原因,工匠说:‘制造弓的木料心子不正,以致纹理都歪斜,做成的弓虽然很刚劲,但射出去的箭不直,所以不是好弓。’我这才醒悟。我凭弓箭平定四方,用过的弓算够多的了,却还不懂得其中的道理,更何况我君临天下的时间还不长,所懂得治理的方法,本还不如用弓,弓尚且看不准,况且是治理天下?”从此就下诏叫京官五品以上,到中书内省轮流值宿,每当召见,都赐坐交谈,询问外边的事情,力求知道对百姓哪些有利、哪些有害,政治教化哪些成功、哪些不行。贞观元年,太宗谓黄门侍郎①王曰:“中书所出诏敕,颇有意见不同,或兼错失而相正以否。②元置中书、门下,本拟相防过误,人之意见,每或不同,有所是非,本为公事。或有护己之短,忌闻其失,有是有非,衔③以为怨;或有苟避私隙,相惜颜面,知非政事,遂即施行。难违一官之小情,顿失万人④之大弊。此实亡国之政,卿辈特须在意防也。隋日内外庶官,政以依违,而致祸乱,人多不能深思此理。当时皆谓祸不及身,面从背言,不以为患;后至大乱一起,家国俱丧,虽有脱身之人,纵不遭刑戮,皆辛苦仅免,甚为时论所贬黜。卿等特须灭私徇⑤公,坚守直道,庶事相启沃,勿上下雷同也。”【译文】贞观元年,唐太宗对黄门侍郎王说:“中书省所草拟颁发出的文告命令,门下省颇有不同看法,有时还发现错误,有没有指出纠正?本来设置中书省、门下省,原是为了相互防止发生过错失误。人的意见,常有不同,有正确的也有反对的,追根溯源都是为了公事。但有的人对自已护短,不愿听到指出自己的过失,人家有所是非,就在心里暗自怨恨;有的为了避免和人家搞坏关系,互相顾惜面子,明明知道不属政事的范围,仍马上施行。这种迁就一个官员的私情,可以立刻成为万民的大害,实在是亡国之政,你们特别需要注意防范。隋朝时候内外大小百官,办理政事没有主见,而酿成祸乱,人们多不能仔细想想其中的道理。当时那些人都以为灾祸不会落到自己身上,当面说好话,背后搬弄是非,总认为没有什么;到后来大乱一起,家和国统统丢失,即使有脱身的人,没有遭到刑戮,吃尽苦头仅免一死,还会受到世人的舆论谴责。你们身为大臣特别应该灭除私情,秉公办事,坚守正道,凡事互相启发帮助,不要上下一个腔调。”贞观五年,太宗谓侍臣曰:“治国与养病无异也。病人觉愈,弥须将护,若有触犯,必至殒命。治国亦然。天下稍安,尤须兢慎,若便骄逸,必至丧败。今天下安危,系之于朕,故日慎一日,虽休勿休①。然耳目股肱②,寄于卿辈,既义均一体,宜协力同心,事有不安,可极言无隐。倘群臣相疑,不能备尽肝隔,实为国之大害也!”【译文】贞观五年,唐太宗对侍从的大臣们说:“治理国家和养病没有什么不同,病人感觉好起来,就格外需要将息调护,如果触犯禁忌,就会导致死亡。治理国家也是这样,天下稍微安定的时候,尤其需要兢兢业业,谨慎小心,如果就此骄奢放纵,必然弄到衰乱覆亡。如今天下安危,责任都落在我的身上,所以我一天比一天谨慎,即使做好了也不自夸。至于起耳目手足作用的,就寄托于你们了,既然君臣是一个整体,就理当协力同心,发现事情做得不稳妥的,要尽量把意见讲出来,不要有什么保留。倘若君臣互相猜疑,不能讲真心话,实在是国家的大害啊!”

前言

唐太宗在位二十三年,在中国历史上拥有最杰出的政绩,后人以“贞观之治”来表达对唐太宗的肯定和对贞观时期太平盛世的景仰和向往。正由于他的努力与泱泱气度,才使得唐朝成为当时世界政治、经济、文化的翘楚与中心。日本与韩国古代社会的政治与经济几乎是唐朝的翻版;直到今天,世界各地有中国人聚集的地方,就会看见“唐人街”的踪影。唐太宗在中国历史上之所以受人尊崇,和他纳谏的过人气度有直接的关系,也使他和魏征成了历史上首屈一指的名君和名臣。魏征有句名言:“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这句话至今仍应该是领导者的座右铭。除了纳谏之外,唐太宗在处理种族问题上的做法值得称道,是历史上难得的民族关系融洽、各族和睦共处的黄金时期。而当时的长安,更堪称为世界性的都城,唐朝政府还因而专门设置鸿胪寺,负责接待外来的使节、僧侣、学者及商人。当时和唐朝交往密切的国家就高达七十多个,而中国的瓷器、纸张、茶叶和丝绸也因此陆续运往波斯,再传到欧洲。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便是在这个时期传到阿拉伯和印度,又通过阿拉伯传到了欧洲和非洲,对世界文明的发展有卓越的贡献。唐太宗不仅在政治、经济、外交、内政上都有重大成就,他的妻妾、子女也都有过人的功绩。长孙皇后便与明太祖的马皇后、康熙皇帝的祖母孝庄皇后,并称中国三大贤后;而文成公主与吐蕃王松赞干布和亲的事迹,更是历来人人传颂的佳话,直到今天,西藏人仍以能到大昭寺去瞻仰文成公主为一生的荣耀。《贞观政要》记录了唐太宗与臣子对谈政事的内容,涵盖面极广,是往后历朝皇帝指定太子们必须熟读的重要典籍之一,从当中我们可以观察一代帝王的胸襟与智慧、思考逻辑的清晰与决策过程的缜密,是当今许多企业家、政治家奉为圭臬的重要参考书。我们特别在各个章节当中,收录许多关于唐太宗身边的名臣、长孙皇后、文成公主以及唐太宗的小嗜好等等故事,让读者能见微知著,完整地观看唐太宗与《贞观政要》,并从中学习前人的智慧。“教你看懂”中国古典名著系列,希望能为读者开启一条通往中国古典名著之路的捷径,以浅显的文字、活泼的导引、有趣的注释与生动的补充说明,跳脱枯燥乏味的学究式说理,重新编撰成可以轻松阅读的作品。能看懂古人的文字,就能领略他们的思想脉络,了解当时社会文化的状态,找出可以学习借鉴的智慧精华。因为了解、欣赏,才能借鉴学习;因为借鉴学习,才能延伸应用;因为应用,才能承先启后,激发创作的种子。文学的魅力不应该受限于时代、语言、国界的束缚,而文体的表达方式,也不应该只能有一种诠释方法。就像我们想读世界各国的文学作品,可以借助翻译来读懂它的道理一样,中国许多优美的经典文学创作,也不应该受限于文言文的隔阂,而让现代的读者望之生畏。其实,中国文学作品的浩瀚精彩,博大精深,如果能找到更多元的入门通道,那么成千上万的精彩创作,将会是人人都喜欢阅读的最佳读物。

书籍目录

出版序虚怀纳谏的唐太宗吴兢与贞观政要君道政体任贤求谏纳谏君臣鉴戒择官封建太子诸王定分尊敬师傅教戒太子诸王规谏太子仁义忠义孝友公平诚信俭约谦让仁恻慎所好慎言语杜谗邪悔过奢纵贪鄙崇儒学文史礼乐务农刑法赦令贡赋辩兴亡征伐安边行幸畋猎灾祥慎终

编辑推荐

本册为《教你看懂唐太宗与贞观政要》。中国古典作品的浩瀚精彩,博大精深,如果能找到更多元的入门通道,那么成千上万的精彩创作,将会是人人都喜欢阅读的最佳读物。“教你看懂”中国古典名著系列,以浅显的文字、活泼的导引、有趣的注释与生动的补充说明,跳脱枯燥乏味的学究式说理,重新编撰成可以轻松阅读的作品。能看懂古人的文字,就能领略他们的思想脉络,了解当时社会文化的状态,找出可以学习借鉴的智慧精华。因为了解、欣赏,才能借鉴学习;因为借鉴学习,才能延伸应用;因为应用,才能承先启后,激发创作的种子。它为读者开启一条通往中国文学之路的捷径。

作者简介

《教你看懂唐太宗与贞观政要》主要内容:发动“玄武门之变”,靠兄弟相残而取得帝位的唐太宗,如果背后没有时时刻刻鞭策他的臣子,怎能造就辉煌盛世“贞观之治”?唐太宗之所以能够成为天下霸主,创造出诸多非凡的功业,除了依靠他本身的优越才能外,最重要的是他能够知人善任、举用贤良。《贞观政要》一书的价值,除了在于它所反映的唐太宗「贞观之治」,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为我们研究唐初历史提供许多宝贵的资料以外,不论是唐太宗兼德则明、从善如流的态度,还是以魏征为首的直言谏诤精神,都足以作为今日朝野关系的模板、建设国家的圭臬。

图书封面


 教你看懂唐太宗与贞观政要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经济的腾飞并不意味着社会的必然进步,现实生活中依然存在着很多矛盾,这都是由文化、政治、经济相互间的冲突所导致的。如何重塑现代市场经济状态下的中国文化,构建和谐社会?答案在中国传统文化里通过扬弃便可找到。一部部博大精深的古典名著作品为我们个体和社会提供了这方面的智慧。   然而,面对浩如烟海的古典作品,再加上文言文的隔阂,我们怎样才能寻找到更便捷的途径,更多元的入门通道,以便去亲近古典文化,接受它的滋养?   近日,由当代世界出版社与台湾高谈文化事业有限公司合作,编辑、整理的一套《古典智慧丛书•教你看懂系列》丛书,已经上市,为我们提供了一套营养全面、令人垂涎欲滴的文化大餐。这套丛书共计13个种类、15个单册,上起先秦两汉时期的《庄子》《荀子》《史记》,中含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六朝志怪小说》《世说新语》,下至隋唐宋元明清时期的《贞观政要》《唐宋传奇故事》《宋代笔记小说》《梦溪笔谈》《关汉卿杂剧》《今古奇观》《天工开物》《阅微草堂笔记》,几乎囊括了各个历史时期最具代表性的经典名著。   这是一套普及类的通俗读物,受众群主要针对中学生及中年以上国学基础薄弱而又有意于提高自身涵养的人群。它一改通常古代典籍作品留给我们的生涩难懂的印象,使读者在得到文化娱悦的同时,得到丰富的历史、文学知识,并增加了阅读的方便和趣味。它适应了在忙碌的现实生活中普通读者雅俗共赏、劳逸结合的阅读需要。读来会让人爱不释手,完全沉浸在优美的经典文字当中。   随便翻开这套书中的一本,便可看到一则则明晰晓畅、令人难忘的故事。比如《六朝志怪小说》中有一则“肝肠寸断的母猿”的故事,大致是讲有一个人进山,抓来一只小猿,拴在自家院子里;母猿追来,向着那人打自己的耳光,意在哀恳,求他放了小猿。那人不但不放,反而将小猿打死;母猿悲伤地呼喊,自己也撞死了。那人将母猿的肚子剖开,发现其肠子断裂成一寸一寸的。后来,那一家人都得了瘟疫,死光了。正如这则故事的导引所说,世人是多么的残忍,而猿母猿子的遭遇又多么让人哀愤。不过最终残忍的“凶手”还是得到了应有的报应,反映出人们的善恶观和对弱者的同情。   在补充说明中,又提到类似的“三峡中肝肠寸断的母猴”的故事,在这套丛书的《世说新语》中也可以找到相关记述。故事是说大将军桓温领兵乘船过三峡时,手下一个小兵抓了一只小猴子玩耍。母猴顺着兵船行使的方向,沿路飞奔哀号,不肯离去。最后干脆跳上船来,却不小心撞死了。船工剖开母猴的肚皮,发现其肠子都断成一寸一寸的小节。桓温知道后大怒,斥退了那个小兵。全船人都因母猴而感动不已。后来三峡中有船经过的地方就有古猿哀鸣不已。李白的七言绝句《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写的就是这个典故。   正如《六朝志怪小说》封面广告语所言:“实在而细腻的情感,令人感动万分;这是一眼灵感之泉,为人熟知的故事取材于此。”像这样精彩而又感动人心的故事在这套丛书中俯拾即是。   在结构布局方面,“教你看懂”中国古典名著丛书真正做到了简约而不空洞,既有筋骨又有血肉。以《贞观政要》为例,全书分为君道、政体、任贤、求谏等40篇内容,各篇又选取精彩的章节,配有详尽的注释和通达的译文。大体包括确定治国方针、接受历代统治中的经验教训、培养专制统治的接班人,以及精简机构、选贤任能、谦逊谨慎、尊崇儒术等许多方面的具体材料。特别值得注意的是,编撰者在许多章节中,收录了一些关于唐太宗身边的名臣、长孙皇后、文成公主以及唐太宗的小嗜好等等故事,让读者能见微知著,完整地欣赏《唐太宗与贞观政要》,并从中学习前人的智慧。许多名言至今仍有影响,如“兼听则明,偏信则暗”,已成为当今领导者的座右铭。再如,“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更是成为千古名训。   一套丛书在手,读者可以尽情品尝《今古奇观》中口感滋味不同的四十卷故事套餐,也可以随同庄子遨游于他的逍遥境界,借他的酒杯去浇除自己心中的块垒……   通观整套丛书,其每一篇作品,都采用浅显的文字、活泼的导引、有趣的注释和生动的补充说明,跳脱了枯燥乏味的学究式说理,极大地提高了可读性,使读者得以轻松愉悦地理解古人的智慧精髓。阅读古人的故事,借鉴古人的智慧,也为我们在现实中处理诸多新问题、新矛盾提供了心理慰藉和适当的调节与解决方案。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