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伽梵歌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日期:2010-04
ISBN:9787100065016
作者:[古印度] 毗耶娑
页数:164页

章节摘录

  这份财富是我的,  那份也将成为我的。(13)  “我杀死了这个敌人,  我还要杀死别的敌人,  我是主宰者,享受者,  成功者,强大者,幸福者。(14)  “我是富有者,高贵者,  还有谁能够和我相比?  我祭祀,我布施,我快乐。”  愚昧无知的人这样说。(15)  思想颠倒混乱,  陷入愚痴之网,  执著欲望和享受,  坠入污秽的地狱。(16)  只顾自己,冥顽不化,  依仗富有而疯狂傲慢,  他们虚伪地举行祭祀,  徒有其名,不合仪轨。(17)  他们执著自私、暴力、  骄傲、欲望和愤怒,  仇视居于自己和别人。  身体中的我,满怀忌妒。(18)  注:“我”指黑天。黑天作为至高自我,居于一切人的身体中。  这些卑劣的恶人,  残酷粗暴的仇视者,  我不断把他们投入  魔性子宫,轮回不休。(19)  这些愚昧的人进入  魔性子宫,生而又生;  他们到达不了我这里,  只能永远堕落沉沦。(20)  欲望、愤怒和贪婪,  是导致自我毁灭,  通向地狱的三重门,  应该摒弃这三者。(21)  避开这三座黑暗之门,  所作所为有利自我,  这样的人,阿周那啊!  就能达到至高目标。(22)  无视经典中的规定,  从事行动随心所欲,  不能获得成功和幸福。

作者简介

《薄伽梵歌》是印度古代史诗《摩诃婆罗多》(MahabharaIa)中的一部宗教哲学诗。因此,在阅读《薄伽梵歌》之前,先要了解一下《摩诃婆罗多》。《摩诃婆罗多》的成书年代约在公元前四世纪至公元四世纪,历时八百年。它以口头方式创作和传诵,不断扩充内容,层层累积而成,最后定型的篇幅达到"十万颂"(每颂一般为三十二个音节),译成汉语约四百万字。
《摩诃婆罗多》全诗共分十八篇,以印度列国纷争时代的社会为背景,叙述了婆罗多族两支后裔俱卢族和般度族争夺王位继承权的斗争。
象城的持国和般度是两兄弟。持国天生眼瞎,因而由般度继承王位。持国生有百子,长子难敌。般度生有五子,长子坚战。这便是伟大的婆罗多族的两支后裔,前者称为俱卢族,后者称为般度族。不久,般度死去,由持国摄政。坚战成年后,理应继承父亲的王位。但难敌不答应,企图霸占王位,纠纷从此开始。

图书封面


 薄伽梵歌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条)

  •     ――――――关于本书――――――――――――《薄伽梵歌》是印度教的经典,被喻为印度的“圣经”,它收载在印度两大梵文史诗之一《摩诃婆罗多》(另一部是《罗摩衍那》)中第六篇《毗湿摩篇》(Bhisma-Parva)中的第23–40章,共700节。《摩诃婆罗多》共18篇,10万颂,译成汉字约四百万字。“摩诃婆罗多”意思是“伟大的婆罗多王后裔”,摩诃(Maha)是伟大的意思,讲述的据说是创立印度王国的婆罗多王后裔的故事。婆罗多属于印度四种姓中的刹帝利。摩诃婆罗多族的两支后裔因王位的争夺而引发战争,毗湿摩是双方共同的伯祖。薄伽梵歌的字面意思是“主之歌”或“神之歌”,这里的主或者神就是“黑天”,也即是印度古代神话中的大神毗湿奴的化身。传统说法认为《摩诃婆罗多》的作者为毗耶娑。在《薄伽梵歌》中,毗耶娑赐给交战一方的御者全胜以天眼,使他可以了解另外一方即阿周那与黑天的对话,此对话即《薄伽梵歌》的主要内容。毗耶娑传说是古代印度的一位仙人,《薄伽梵歌》中交战的双方也被认为是他的后代,他是以孙子们的战争事迹为题材,创作了史诗摩诃婆罗多,并让弟子们将诗篇传扬于世。《摩诃婆罗多》原始故事则一直在民间流行,最早可以上述到公元前2000年之前,但成书时间说法不一,本书的译者黄宝生认为是公元前四世纪至公元四世纪(历时800年),百度百科上有公元前五世纪到公元前二世纪和公元前一千年到公元后四世纪两种说法,维基百科则认为是在公元3世纪到5世纪之间。本书的译者黄宝生先生早年曾师从金克木和季羡林,现在也70岁了。《薄伽梵歌》是我看过他翻译的有关印度哲学的第二本书,之前的一本是《奥义书》。―――――内容概括――――――――――――――――《薄伽梵歌》整篇的一个核心内容是黑天劝告阿周那“行动”,这里的行动特指要阿周那投入到与对手的战斗中。行动是阿周那作为刹帝利的种姓职责,而四个种姓的不同是由于原质的不同而决定的,也就是说,行动是原质的运动。特别地,黑天从不同角度反复说明“行动但不期望结果”(意即摆脱欲望)。书中还提到,其实对方已在未来被黑天消灭,无论阿周那参战与否,胜负已定,阿周那只需要根据自己的职责“做做样子”。(本书是否是后世“行动瑜伽”思想的开端?)第一章,交待背景。第二章,数论瑜伽,即原质和原人说,原质说中的重点是三性(有的地方叫三德)说,即善性、忧性、暗性。第三章,行动瑜伽,行动,行动但不执著结果。这里的行动(karma)有的地方译为“业”。第四章,黑天讲述自己尽管是一切众生之主,不生不灭,但为了维持正法,一次又一次化身下凡。(这里牵涉到了智慧瑜伽,其实全书所揭示的哲理都可以理解为智慧瑜伽)。第五章,行动是原质的运动,弃绝是不执著行动结果,而不是弃绝行动。(本章提到了“与梵同一”和“梵涅槃”,我理解是将原人的概念与吠陀经和奥义书中梵的概念统一起来。)第六章,介绍禅定这一瑜伽的修习方法。(禅定后来也称为各宗教修习的共法,其实瑜伽也可以理解为共法。)第七章,继续数论瑜伽,将原质与自我做出区分。第八~十一章,黑天讲述自己创造一切,遍及一切,超越一切,是世界之主,一切之源,并应阿周那的请求展示了自己的神圣形象——既是世界的创造者,又是世界的毁灭者。(这几章里描述的黑天跟基督教中的上帝颇有相似之处。)第十二章,虔信瑜伽,获得解脱的方便法门。第十三章,接第七章继续说明原质和自我的区别。第十四章,展开讲述原质的三性,三性的比重决定了人的不同。第十五章,黑天讲述自己是至高原人,即至高自我。第十六章,讲述人的神性和魔性,神性导致解脱,魔性导致束缚。(其实我理解神性和魔性也是原质三性相互运动的结果)。第十七章,依据善性、忧性和暗性将人的信仰分为三类,也据此将食物、祭祀、布施和苦行分为三类。第十八章,再次强调“行动但不执著结果”,同时依据数论中的原质原理确认四种种姓的职责,勉励阿周那通过智慧、行动、虔信,达到解脱。(也是前面各自的回顾和总结)。―――――――――摘抄及点评――――――――――――――第2章,P25,“不要为结果而行动,也不固执地不行动”,这一章讲述了不为目标而行动的意义,对照《道德经》中的 “有所为有所不为”,这里明确指出“凡执著于结果的行动都不可为”,而《道德经》对这一点就比较含糊,让后世困扰。第3章, P37~38 无知者行动而执着,婆罗多子孙阿周那啊!为了维持这个世界,智者行动而不执着。——智者的行动。这是道家没有到达的智慧。智者按照瑜伽行动,尽管无知者执着行动,也宁可让他们这样,不要让他们智慧崩溃。——愚者也行动,否则会崩溃一切行动无例外,由原质的性质造成,——原质决定了行动而自高自大的愚人,自以为是行动者。——愚者的行动洞悉真谛的智者知道性质和行动的区别,认为性质活动在性质中,他们不执着。——性质即原质的三性昧于原质性质的人,执着性质造成的行动,然而知识完整的人,别搅乱知识片面的人。——《道德经》第65章,“古之善为道者,非以明民,将以愚之”,误导出后世治者的“愚民政策”。第12章, P114 ——这一段说明了虔信瑜伽是一种方便法门。阿周那说有些人永远约束自己,诚心诚意崇拜你,有些人崇拜不灭和不显,谁更懂得瑜伽?吉祥薄伽梵说约束自己,思念我,怀有信仰,崇拜我,我认为这些人才是最优秀的瑜伽行者。而有些人崇拜不灭、不可言明、不显现,无所不在、不可思议、不变、不动和永恒,他们控制所有感官,平等看待一切,爱护一切众生利益,也到达我这里。只是思想执着不显现,他们也就更艰难,因为不显现的目标,肉身之人不易达到。把一切行动献给我,以我为至高目的,专心致志修习瑜伽,沉思我,崇拜我。这些人的思想进入我,普利塔之子啊!我很快就把他们救出生死轮回之海。P116——虔信瑜伽的四种方法(练习、沉思、智慧、弃绝成果)及其对比因为智慧胜于练习,沉思胜于智慧,弃绝成果胜于沉思,一旦弃绝,立即平静。第14章,P127~130——这一段详细介绍三性的区别及不同影响善性、优性和暗性是原质产生的性质;在身体中,它们束缚永恒不灭的自我。其中的善性纯洁,因而明亮和健康,但它执着快乐和知识,而束缚自我。优性是激动性,因执着渴望而产生,你要知道,它执着行动,而束缚自我。暗性产生于无知、蒙蔽一切自我,它放逸、懒惰和昏沉,而束缚自我。善性执着快乐,优性执着行动,暗性蒙蔽理智,执着傲慢放纵。善性压倒优性和暗性,优性压倒善性和暗性,暗性压倒善性和优性,这是三者的存在方式。在身体九门中,闪耀智慧光芒,——九门,头上七窍(两耳、两鼻、两眼)+肛门、生殖器由此可以知道,善性占据优势。如果优性占据优势,婆罗多雄牛啊!便产生贪婪、活动、行动、焦躁和渴求。如果暗性占据优势,俱卢子孙阿周那啊!便产生昏暗和停滞,还有放逸和愚痴。善性占据优势,生命解体以后,前往清净世界,与无上知者为伍。优性占优势,死去后,投生执着行动的人,暗性占优势,死去后,投生愚昧者的子宫。人们说善行的果实具有善性而纯洁,优性果实是痛苦,暗性果实是无知。善性产生智慧,优性产生贪欲,暗性产生放逸、愚昧和无知。善性之人上进,优性之人居中,暗性之人下沉,性质行为低劣。第16章,P138——是否想到存心主义?那些具有魔性的人,不知道活动和停止;纯洁、规矩和真诚,在他们身上找不到。他们宣称世界不真实,不牢靠,没有主宰,出于欲望而互相结合,此外没有别的什么。第18章P156 ——这里指出印度四种种姓的不同源于原质中三性的不同三种产生于原质,没有生物能够摆脱,这个大地上没有,天国众神中也没有。婆罗门、刹帝利、吠舍和首陀罗的行动,按照他们各自本性产生的性质加以区分。平静、自制和苦行,纯洁、宽容和正直,智慧、知识和虔诚,是婆罗门本性的行动。勇敢、威武和坚定,善于战斗,临阵不逃脱,慷慨布施,大将风度,是刹帝利本性的行动。耕种、畜牧和经商,是吠舍本性的行动;以侍侯他人为己任,是首陀罗本性的行动。P158 ——这里指出了四个种姓都应该安守本分,即便是有问题。这也是“行动瑜伽”思想的一个体现,这个思想近代传到其他国家之后对行动瑜伽的解释发生了变化,因为那里没有种姓制度。即使带有缺陷,也不应该摈弃生来注定的工作,因为一切行动都带有缺陷,宛如火焰带有烟雾。P161~162 ——是否有点基督教中“信我者得救”的意思?不修苦行,不虔诚,不愿听取,忌恨我,无论何时,你都不能把这些话告诉这些人。谁在信仰我的人中间,宣讲这个最高秘密,以我为至高崇拜对象,无疑他将到达我这里。——————体会和思考———————————————————基督教——原罪说——恐吓——大棒——竞争和战争印度教——解脱说——引诱——萝卜——妥协和宽容东西文化融合,胡萝卜+大棒。佛教与婆罗门教的最大区别是种姓制度,佛教主张众生平等,婆罗门教坚持人分贵贱(这一点有点类似中国)。佛教在印度的兴起与新教在欧洲的兴旺有得一比,两者共同之处都是在“他处”得到发展,新教离开罗马,在德国和英国发展壮大,佛教离开印度,在中国生根发芽,不同之处,新教的信徒欧洲和美国建立现代民主制度,但佛教的众生平等思想却并未进入到中国人的内心,更不要说政治制度。究其原因,我认为应该要在宗教之外去寻找,我现在能想到的最主要因素是地理位置的不同。――――――――延伸阅读:关于辩喜――――――――――――――――――1893年,被成为“把印度瑜伽介绍到西方的第一人”的辩喜在美国芝加哥召开的世界宗教会议上发言,这被称为印度瑜伽在西方传播的开始,而《薄伽梵歌》则早在1785年就被翻译成英文,比前者早了一百多年。以下内容转载自http://www.douban.com/group/topic/2627667。辨喜对现代印度思想的一个主要贡献就是他关于四种瑜伽的教导。 智瑜伽(Jnana Yoga)的基础在于证悟,即证悟人的各种束缚是由无明引起的。无明就是不能了解事物的真正本性,不能分辨真假。获得知识要靠学习圣贤的教导,更要自己亲身去证悟所学的知识。他说自制是智瑜伽的一个必要阶段,要求摆脱自私,控制肉体、心思和感官。经过长时间的修炼,最后达到三昧阶段,瑜伽行者将会证悟到圆满的统一。 信瑜伽(Bhakti Yoga)也称为奉爱瑜伽。辨喜认为强烈的感情能够唤醒和活跃人的潜在能力,虔信的道路就是纯粹爱的道路,它所爱的对象不是有限者,而是至高者。通过虔诚信奉的几个阶段而最终达到与至高者完全合一。辨喜认为虔信道路是所有瑜伽道路中最方便、最盛行的一种。 对于业瑜伽(Karma Yoga),辩喜曾说,它是一种试图通过无私行为或善行而达到自由的体系。业瑜伽行者可以不过问什么是灵魂,也不用思考任何形而上学的理论,他的唯一目的就是实现无私,因此必须忘我地工作。一个人应当像主人,而不应当像奴隶那样工作。如果一个人允许自私或利已的考虑支配自己的行为,那么他将变成自己欲望的奴隶。一个人必须是无所求的。辩喜以崇敬的心情把佛陀视为楷模。他说:“佛陀竭尽全力地工作,而没有任何动机——既不为金钱,也不为名誉,更不是为着别的什么东西。只要一个人能做到这一点,他也会成为佛陀,并且由他身上产生出一种能够转化世界的力量。这样的人代表业瑜伽的最高典型。” 在辨喜看来,王瑜伽(raja Yoga)是通过对心灵和肉体的训练和控制而达到解脱的一种最稳妥、最直接和最迅速的方法,因此称它为“王瑜伽”。不过,辨喜认为这种方法不适用于弱者,因为它要求一个人对自己的肉体和心灵力量充满信心。 辨喜分别论述了四种瑜伽的道路,但他认为它们不是相互排斥的,而是实现同一目的的不同方式而已。他给每个人以充分的自由去选择和实践自己喜欢并适应的瑜伽道路。问题的关键在于,一个人必须具有真正的诚意和坚定的决心。因此,无论采用哪一种瑜伽道路,灵魂的能量都必须全部投入到这种瑜加中来。辨喜论教育 教育!教育!只有教育!经过很多欧洲城市的旅行,看到了即便普通人民的安乐和教育,使我想起了我们自己的穷困人民,常常流泪。什么使他们不同呢?我的回答是教育……什么是教育?教育是书本学习吗?不是,教育是多种知识传授吗?也不是……教育是人的先天的完善性的表露。 辨喜论“不反抗主义” “瑜伽师是这样一种人,他懂得不反抗是最高的理想,又懂得这不反抗是真正掌握了力量的最高表现,还懂得反抗罪恶只不过是朝向这个最高表现,即不反抗的道路中的一个步骤。在达到这个最高理想以前,反抗罪恶是人人的责任,让人去努力行动!让人去战斗!让人挺着胸战斗下去!只有当他获得反抗力量的时候,不反抗才是一种美德。” 辨喜论东方和西方 我们这个世界,由于环境的变迁和发展,在任何时候都需要一种新的调整,因为人是在精神和物质两个平面上活动,调整的浪潮也就从两个方面来。一方面是对于物质的调整,这个调整近代欧洲是主要的基地,另一方面是精神的调整,这个调整在全部世界史中亚洲一向是基地。今天,人在精神上更需要一次调整,由于不断地依赖物质,人可能已经忘记了他神圣的本性,也可能退化为纯粹赚钱的机器,所以调整是必要的。
  •     《博伽梵歌》是世上最古老的瑜伽典籍,五千年前用梵文写成!讲述无限宇宙与流幻人生的终极真谛,使人获得心灵的宁静,重拾在纷繁琐乱中抉择的勇气!它帮助现代人战胜生活和工作上的各种压力,对身、心、灵全面健康。面对宏伟的宇宙创造,自我只不过是沧海一栗,平日的自大太过可笑,唯有谦卑下来,与宇宙的创造者相连才是获得平安、吉祥的根本;时而感到犹如站在喜马拉雅山之巅俯瞰世界,一切的真相尽收眼底,不禁为自己产生执著心、纷争心而感到汗颜,遗憾自己为什么浪费人生宝贵的时间去追求如昙花一现的短暂事物,而不为获得永恒而努力;时而如沐浴春风,感受神恩浩荡,赐予我们这些凡夫俗子觉悟后能超凡脱俗的知识;时而如乘船冲过惊涛骇浪后行驶在风平浪静的海面上,体会心中的污浊被洗涤后清纯的平静。     《博伽梵歌》一直在全世界被大量出版和广为阅读,并受到众多著名的科学家、哲学家、文学家、神学家、思想家、政治家,以及社会领袖和宗教人士的推崇。             “每当我陷入疑惑、失望;在地平线上看不到一线希望的曙光时;我便转向《博伽梵歌》,找出一个诗节来抚慰自己。这使我立即挣脱出巨大的痛苦,开始微笑。专注于《博伽梵歌》的人每天都能从中找到新的乐趣和意义。”   ——M.K.甘地(M.K.Gandi) ,印度著名民族领袖          “毫无疑问,《博伽梵歌》的这一版本是目前所能见到的最好的版本之一,其中充满奉爱精神。帕布帕的翻译把语言上的精确和宗教上的洞见完美地结合了起来。”   ——托马斯.霍普金斯(Thomas.Hopujinsi) ,富兰克林及马歇尔学院宗教系主任          “印度文明是世界上现存的最古老、最伟大的宗教文明。正是《博伽梵歌》奠定了这一文明的基础……目前的这一翻译和释论进一步体现了《博伽梵歌》这部不朽著作的永恒活力。我们那高度活跃而又片面的文化正面临着危机,它会因为缺乏真正的形而上意识的内在深度而自我毁灭。因为缺乏这种深度,我们在道德和政治上的主张,都不过是在夸夸其谈。在此这方面,斯瓦米-巴提维丹塔给我们西方带来了有益的启示。”   ——托马斯-莫顿(Thomas.Modun) ,天主教神学家、修士、作家           “在这一优美的译著中,圣帕布帕紧紧把握住了的奉爱精神,书中的诗节以及释论确确实实地属于圣奎师那-采坦亚的真传。采坦亚是印度史上极其重要、影响广泛的圣哲之一。”   ——J.斯蒂文森.犹大博士(Dr.J.Sdiwensen.Yoda),贝克莱神学研究协会图书馆馆长、宗教史名誉教授          “如果根据皮尔士及实用主义者们的主张:真理必然有用,那么,《博伽梵歌原义》中肯定包含了某种真理,因为那些遵从其教导的人都表现出一种快乐恬静的风范,而这恰恰是当代人在凄凉刺耳的生活中求而不得的。”   ——爱尔文.H.鲍威尔博士(Dr.J.Sdiwensen.Yoda),纽约洲立大学社会学教授          “无论读者是否熟悉印度文化,阅读《博伽梵歌原义》都会极富价值,因为它能使读者就像今天大多数印度教徒仍所理解的那样去理解《博珈梵歌》。对许多人来说,这本书将是他们与真正的印度、古老的印度及永恒的印度的第一次接触。”   ——弗兰西斯.柴尼克(Flanxisi.Cnike) ,巴黎政治学院宗教学博士          “《博伽梵歌》这本书内涵深刻、运思精巧、释文优雅……我从未见过其它任何一本著作能像《博伽梵歌》的释论那样如此权威、隽美。毫无疑问,全书连贯一致……这本书将长期在现代人的知识生活和伦理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   ——S.舒库拉(S.Sukura) ,乔治城大学语言学助教          “每天清晨,我将自己沐浴在《博伽梵歌》的智慧之中,与那触目惊心、广阔无限的哲理相比,我们现代的文明及其文献显得如此渺小和苍白。”   ——H.D.梭罗(H.D.Solo),英国著名思想家、诗人        “在西方,人们引用最多的印度文献还是《博伽梵歌》,因为它最为人们喜爱,这样一部著作的翻译不仅仅需要梵文的知识,更需要精湛的语言艺术,以及对其主题内在的深切理解。这诗歌是一曲宏伟的交响乐,在这一乐曲中能处处感受到神的存在。。。。。。。”   ——吉德斯.麦克.葛觉尔博士(Dr.Jedesi.Maikel.Gergel) ,南加利福尼亚大学荣誉哲学教授
  •     越读越觉得,甘地对于《薄伽梵歌》的阐释是一种曲解。正如季羡林一直所困惑,为何非暴力、拒种姓的甘地会推崇这样一部倡行暴力、赞誉种姓的经典。从甘地生平看,他严重缺失古典教育和传统熏陶,这不光直接导致他后期对文化的鄙夷、反感以及文化权力畏惧,而且造成对《薄伽梵歌》的持续误读。窃以为,甘地本身不是个政治主义者,他坚守的是宗教原教主义,政治只是其宗教观的延伸。苦行、禁欲、仪式(若把纺纱列为仪式)完全是宗教习轨,而非政治行为,或者仅仅可算作是政治行为艺术。又读堤亚姆进而想到,甘地眼中的暴力太过狭隘——暴力并不仅仅意味着屠戮,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绝食、禁欲、绝对苦行,亦是暴力的另一种表达。甘地有关《薄伽梵歌》的观点完全后现代,而这根本就是一部古典哲学。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行动,但不执著于行动结果。这点做起来确实难。不能用逻辑,又要用一些逻辑。真是伤脑。
  •     真的是灵修的好书,我买的是王志成翻译的版本,整个注释不宗教,薄伽梵歌是除了道德经之外,第二本让我觉得充满大智慧的书,真的,但是很多书,很多感悟还是需要机缘巧合,冥冥之中自有安排。灵修这路很难,可是为了那永恒的欢愉,总要超越自己。
  •     印度宗教哲學如何擊退諾斯替
  •     Song of the God
  •     极其优美又充满思辨
  •     比耶稣基督的自我介绍帅多了
  •     精致、纯净、美不胜收,只有原始的多神教文化才会创造出如此富有思辨与活力的形而上学体系,此一篇足以匹敌一切前苏格拉底残篇。
  •     《薄伽梵歌》里说梵天爱慕莎维德丽,目不转睛地看,她被看得不好意思转到左边去了,梵天就长出来一个脑袋往左边看,她到右边,就长出脑袋往右边看,最后长出了四个脑袋,成了四面梵天。印度教来源于民间口耳相传,诸神的源起就是这么活泼泼的,像是姑娘小伙打情骂俏的话,不小心把天机也说破了。
  •     印度教的基础,也是佛教的基础。语言简单易懂,推荐。人包含原人(灵魂),原质(本性)。原质分3性,善性,优性,恶性。人之初本性善恶由这三性搭配反应,好像化学实验:)修行为了达到梵。梵我合一。祭祀并不需要很复杂,只需要内心虔信。不弃绝行动,忠实于本分职责(这很种姓),行动但是并不执着于行动成果。
  •     【图书馆】我的关注点全在神明的梵文名字上OTZ 比起《罗摩衍那》还是缺少一些可读性的。
  •     超越一切是本质
  •     看过《摩诃婆罗多》再来看这本会容易很多(即使之前看的是电视剧也可以对背景有个基本了解)。看书时疑惑,读完后平静,与此同时理解了不少九月初旅途中未能立刻想通的所见所闻。于是看完这本就乖乖地去旁听梵语课了~~>v<
  •     连它的essay我都写了Orz
  •     神之歌,印度教重要经典,通过主神“黑天”与王子“阿朱那”的对话,阐明教义。 看了这个才知道瑜伽原义是“联系”,而不是那个拉伸运动
  •     薄伽梵(黑天)和阿周那的问答对话颂,简洁短小,翻译通俗,而蕴含的“梵”却是像我这样只拥有忧性(另有善性和暗性却不明显)的人无法参透的。“从事自己本性决定的工作,他就不会犯下什么罪过。”阿周那的原质是刹帝利性,那我嘞?当然无论原质如何都要行动起来将成果献给黑天。的确啊,各司其位,便没有那么多痛苦和欲望了。大表哥很久以前推荐的,《薄伽梵歌》,7.5分,一个非常愉悦的周末阅读体验啊。我的原质说,你再多行动一些吧。另想到,血战钢锯岭里的男主,坚持上战场不拿枪,虽然揣着的是圣经,用薄伽梵歌来说好像也说得通哦,他的原质不是刹帝利性而已啊。
  •     印度人啊真是
  •     黑天
  •     两失之人,岂不像残云而随风飘散?
  •     不时闪现佛教的影子,也有叔本华和尼采
  •     即使没有宗教信仰也可看一看的书
  •     正念修禅 语言精妙
  •     http://www.ximalaya.com/#/sound/1621576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9p_DSJ_wbF8
  •     草草翻完,不求甚解。这类古代的哲学经典还是应该静下心来细细品味、思索。通篇感觉说得最多的还是要人们按照自身的职责去行动,不要执着于行动结果。
  •     三种瑜伽:业(行动)、智(知识)、信(虔信);数论哲学:原人、原质(善、忧、暗);行动而不执著行动成果;见众生皆在自我,皆在梵中。第十章,黑天讲述自己神圣的显现,是诗中的诗。
  •     即使带有缺陷,也不应该摒弃生来注定的工作,因为一切行动都带有缺陷,犹如火焰总是带有烟雾
  •     好喜欢这本书哦,如果不是看了2013版电视剧,不会知道这本伟大的书。我在之前并不信教,现在也在了解当中。但这本书中的很多话都是我原来的思维模式和想法,巧合的令人惊讶。《摩诃婆罗多》书好长,还在啃。而这本《薄伽梵歌》绝对值得一读再读,它提倡人们追求智慧,不为了结果而行动,灵魂不灭这点我一直都深信不疑。
  •     在眾生中看見我,在我中看見眾生,學會放下,學會原諒,學會理解
  •     纯粹的关于宇宙的思辨,中国只有《老子》,印度太多,佛教之前更有生命力,更有原生态。薄迦梵歌无疑是典范。
  •     小葵花特供,教基友做人
  •     印度教和佛教果然是兄弟,虽然说法不同,但说的是一件事
  •     黑天瑜伽班开课啦
  •     去行动是神的意志
  •     在我最孤单难过的时候救了我,即使放弃行动也无法摆脱因果轮回,都该咬牙坚持,完成自己的达摩。感觉虚无的时候,想想这一点,当时躺在床上翻着kindle,如获至宝。那之后淋了大雨,去了瑞士,那段日子感觉遥远又平静
  •     蠢人勿看
  •     Interesting
  •     ”我在每一个时代降生“ 黑天的话跟道家有很多相似之处,不一样的是途径 格调大气
  •     看的不是这个译本,悟性不高,看的似懂非懂的。
  •     我的智商不够 o(╥﹏╥)o
  •     像强制传教一样==但是内在精神上却和轴心时代的思想家们相通
  •     对对对Krishna你说什么都对
  •     感谢13版StarPlus《摩诃婆罗多》。人生中又一次万万没想到。
  •     只有了解了印度教和印度文化,你才明白什么是所谓瑜伽。如果想减少对事物的偏见,那就去了解它。
  •     作为宗教经典来讲,还是一本很好读的书。但是还是觉得是种姓制度的洗脑。
  •     讲述瑜伽哲学的诗歌体,故事。经典。
  •     大爱黑天
  •     神秘主义之外,古老的哲学思辨激发智慧和反思
  •     数论派的玩意,被我世亲、玄奘菩萨破斥多少回了,不过还是有可采之处
  •     Yada Yada Hi Dharmasya Glanirva Bhavathi Bharatha, Abhyuthanam Adharmaysya Tadatmanam Srijami Aham. Praritranaya Sadhunam Vinashaya Cha Dushkritam Dharamasansthapnaya Sambhavami Yuge-Yuge.
  •     好!
  •     这个译本文学性略逊些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