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剧的诞生

出版社:北岳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4-05
ISBN:9787537825412
作者:尼采
页数:374页

章节摘录

  一位能支配自己的艺术家,即使他本无此意,他也会征服所有其他艺术家。只有对于他,这些被征服者,他的朋友和信徒们,才不会重新成为危险和羁绊;反之,性格怯懦的人一味依赖朋友,往往因为朋友而丧失自己的自由。最令人惊奇的是,我们看到瓦格纳一生久久避开任何党派嫌疑,可是在他的艺术的每个阶段上,又总有一个信徒团体结成,仿佛是为了日后可以载人这个阶段的史册。他总是在它们中间穿过,不让自己受到牵累。他的道路本来就过于漫长,没有一个人能够从一开始就如此轻松地与他结伴同行。他的道路又何其崎岖陡峭,最忠诚的同伴有时也不免喘不过气来。几乎在瓦格纳一生的所有时期,他的朋友仍都喜欢把他变成教条;他的敌人同样如此,尽管是出于不同的理由。他的艺术家品格的纯洁性只要稍许少受一些判决,他就可以早得多成为判决现代艺术状况和音乐状况的主人。他现在终于也成为这样的主人了,然而是在一种更高的意义上:各个艺术领域中所发生的一切,都不由自主地感到自己置身在他的艺术和他的艺术家品格的审判席之前。他征服了最不肯就范的人们,那些有才华的音乐家无不心悦诚服地听他的音乐,搜集他的音乐,承认它们比自己和其他人的音乐更值得一听。有些无论如何要露一手的人,直接同这种令他们折服的内在魅力较量,他们把自己圈在旧日音乐家的范围内,焦躁地努力着,宁愿靠舒伯特或亨德尔①、而不是靠瓦格纳来实现他们的“独立性”。然而徒劳!因为他们是在反对他们的良知,他们作为艺术家变得更加卑微渺小了;他们不得不容忍坏的伙伴和朋友,从而败坏了自己的品格。而在做出这一切牺牲之后,结局竟是——也许在梦中——他们侧耳倾听瓦格纳。这些对手实在叫人可怜,当他们失去自己时,他们以为失去了很多,在这一点上他们是弄错了。瓦格纳现在显然不怎么关心音乐家们从今以后是否按他的方式作曲,以及一般来说他们是否作曲。他的确在尽其所能地消除这一种不幸的信念:似乎现在必须在他身旁重新结集一个作曲家学派。就他对于音乐家们的直接影响而言,他想教给他们一种伟大的表演艺术;在他看来,艺术发展正处于这样一个时刻,在这个时刻,做一名表演和执行的熟练大师这一良好愿望,要比样样都自己动手的愿望有价值得多。因为在目前所达到的艺术阶段上,这样做有着灾难性的后果,人们尽其可能地复制伟大,在日常的使用中糟踏天才的方法和艺术技巧,结果是使真正的伟大变得浅薄。在艺术中,好东西倘若是通过摹仿最好的东西产生的,它就是多余而有害的。瓦格纳的目的和方法是一个整体,要觉察这一点,除了艺术的诚实之外别无所需;记取他的方法并用于截然不同的渺小的目的,这就是不诚实。  所以,瓦格纳拒绝再与一批以瓦格纳方式作曲的音乐家为伍,他异常恳切地向一切有才赋的人提出新的任务:和他一起探索戏剧表演风格的规律。这一最深刻的需要推动着他,他要为他的艺术奠定一种风格的传统,他的作品借此可以以纯正的形态代代相传,传到其作者正是为之创作的未来。  瓦格纳有一种难以满足的冲动,渴望传达与这种风格的奠定、也就是与他的艺术的流传有关的一切。他的作品,用叔本华的话来说,乃是他的生命的神圣珍藏和真正果实,以此而成为人类的财富。把它们留给一个有更好判断力的后世,达成了他的高于其他一切目的的目的,为此他宁愿头戴荆冠,这荆冠总有一天会化作桂冠。他如此坚决地专心致志于安全保存他的作品,恰如昆虫在其最后的形态中专心致志于安全保存自己的卵,预先为它永远不能亲自见到的幼虫操劳:它把卵产在它确知幼虫将来能存活和觅食的地方。然后放心地死去。  这个高于其他一切目的的目的推动他不断从事新的发明;他在同最令人厌恶的时代的搏斗中愈是清楚地感到,这个时代所听信的是最恶劣的意志,他就愈是从他非凡的传达能力的泉源中汲取发明的灵感。但是,甚至这个时代也渐渐开始向他的不倦探索和坚韧追求让步了,开始倾听他了。只要远处出现一个或大或小的机会,得以举例说明他的思想,瓦格纳就决不放过。他深入每种情势中斟酌他的思想,使之通过哪怕最起码的化身来说话。只要有一颗稍能感受的心灵向他开启,他就在其中播下他的种子。哪里有冷静的观察者耸一耸肩,他就在那里立下心愿;他成百次地梦想有朝一日在这样的观察者面前维护自己的权利。如果说智者与活人的来往基本上限于只想通过他们来增添自己的知识财富,那么,艺术家和他的同时代人似乎不可能有什么来往,他并非靠他们来使自己的艺术永垂不朽。人们爱他,只是爱他的艺术的不朽,同样,他也只知道一种针对他的仇恨,即那种会中断他的艺术通往未来之桥梁的仇恨。瓦格纳教过的学生,听过他教诲、看过他示范的单个音乐家和演员,他指挥过的大小乐队,目睹过他的严肃活动的各城市,怀着敬爱之心支持过他的计划的王公命妇,他暂时作为其艺术的判官和不安良心所隶属的各欧洲国家,都渐渐对他的思想,对他对于未来成就的不懈追求发出了反响。这些反响传到他这里时常常已被歪曲,混乱不堪,但是占优势的回声终究是同他向世界发出的占优势的强音相一致的。不用多久,就不可能再对他听而不闻或加以曲解了。现在已经响起这回声,现代人的艺术殿堂为之震颤。只要他的灵魂的气息吹进这些花园,里面的一切枯枝败叶就随风飘摇。而以比这震颤更雄辩的方式说话的是一种普遍的人心惶惶,谁也说不准瓦格纳的影响又会在什么地方突然爆发出来。他与那种把艺术的幸福与任何别种幸福或不幸割裂开来考察的立场完全格格不入,只要现代精神仍在何处孕育着危险,他的敏锐而不信任的眼光就在何处也看出艺术的危险。

前言

  尼采(1844—1900)是德国著名哲学家、诗人。他在美学上的成就主要不在学理的探讨,而在以美学解决人生的根本问题,提倡一种审美的人生态度。他的美学是一种广义美学,实际上是一种人生哲学。他自己曾谈到,传统的美学只是接受者的美学,而他要建立给予者即艺术家的美学。事实上,尼采的美学尽管不太受专治美学史的学者重视,对于艺术家却有极大的魅力,影响了一大批作家、艺术家的人生观及其作品的思想内容。在这方面,别的美学理论恐难与之匹敌。  下面,试对尼采美学中若干基本问题略作说明。  一、日神与酒神  尼采的第一部著作《悲剧的诞生》可说是他的哲学的诞生地。在这部著作中,尼采用日神阿波罗和酒神狄奥尼索斯的象征来说明艺术的起源、本质和功用乃至人生的意义。弄清这两个象征的确切含义,乃是理解尼采全部美学和哲学的前提。  希腊艺术历来引起美学家们的极大兴趣。在尼采之前,德国启蒙运动的代表人物歌德、席勒、文克尔曼均以人与自然、感性与理性的和谐来说明希腊艺术繁荣的原因。尼采一反传统,认为希腊艺术的繁荣不是源于希腊人内心的和谐,反倒是源于他们内心的痛苦和冲突,因为过于看清人生的悲剧性质,所以产生日神和酒神两种艺术冲动,要用艺术来拯救人生。

书籍目录

悲剧的诞生
作为教育家的叔本华(节录)
瓦格纳在拜洛伊特
出自艺术家和作家的灵魂
朝霞(节录)
快乐的科学(节录)
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节录)
自我批判的尝试
瓦格纳事件
偶像的黄昏(节录)
看哪,这人(节录)
作为艺术的强力意志

作者简介

《悲剧的诞生》是德国现代哲学家尼采Friedrich Nietzische,1844—1900第一部较为系统的美学和哲学著作,写于1870一1871年间。从书名来看,本书是对作为文学形式之一的悲剧的探讨,但实际上包含着比较丰富的内容,阐述了作者的许多哲学思想,因而可说是他的哲学的诞生地,是一本值得重视的著作。
尼采出生于东普鲁士的萨克森省,他的家庭比较重视宗教教育。其父是一位牧师;母亲是一位虔诚的教徒,由于其父早逝,他的母亲对他有较大的影响。尼采自幼聪颖好学,但性格孤僻、敏感。他先后到波恩大学和莱比锡大学学习神学和古典文献学。在莱比锡大学获哲学博士学位后,随即应聘到巴塞尔大学任客座教授,年仅26岁。他的主要著作有《查拉图斯脱拉如是说》、《强力意志》等。《悲剧的诞生》一书的主要目的不在于对悲剧进行纯理论的探讨,而是从人生哲学的角度探讨了悲剧与人生的关系,提倡一种审美的人生态度,建立起一种悲剧人生观。
本书共25节,第1节至第15节讨论了古希腊艺术的起源、发展,悲剧的诞生,悲剧的主要特征,悲剧的灭亡等问题。第16节至第25节的主要内容是:结合近代文学艺术和文化的发展,尤其是结合近代德国艺术与社会的现实,讨论了悲剧与音乐艺术形式的关系,悲剧的再生,以及在悲剧的再生中德意志民族所起的作用等问题。
贯穿于本书的两个基本概念是日神和酒神。日神阿波罗是光明之神,在其光辉中,万物显示出美的外观;酒神则象征情欲的放纵,是一种痛苦与狂欢交织着的癫狂状态。尼采以日神和酒神象征说明古希腊艺术的起源和发展,及人生的意义。由日神产生了造型艺术,如:诗歌和雕塑,由酒神冲动产生了音乐艺术。人生处于痛苦与悲惨的状态中,日神艺术将这种状态遮掩起,使其呈现出美的外观,使人能活得下去,希腊神话就是这样产生的。酒神冲动则把人生悲惨的现实真实地揭示出来,揭示出日神艺术的根基,使个体在痛苦与消亡中回归世界的本体。
尼采认为,古希腊艺术产生于日神冲动和酒神冲动。悲剧产生于二者的结合。悲剧是不断地走向日神形象世界的酒神歌队。在悲剧中,一方面是酒神的合唱抒情,一方面是日神的舞台梦境。但酒神是悲剧的根据和基础。当古希腊悲剧作家欧里庇得斯试图将悲剧安放在日神的基础上时,悲剧就走向了灭亡。
尼采的悲剧世界观强调,只有在酒神状态中,人们才能认识到个体生命的毁灭和整体生命的坚不可摧,由此才产生出一种快感,一种形而上的慰藉。在悲剧中所体现出的人生态度是一种非科学的、非功利的人生态度。尼采对西方自苏格拉底以来的理性主义的、科学主义的和功利主义的人生观进行了猛烈的批判。认为它们是一种浅簿的乐观主义。它们只能使人类丧失其生存的基础,人类只有在悲剧的再生中才能实现自我拯救。
尼采对西方近代文化的批判有一定的积极的意义。但总的来说,从人的本能出发,视酒神状态为人生的基础,这是其反理性主义的根据,也是其强力意志学说的根据,在阅读时,应对其进行批判性的思考。

图书封面


 悲剧的诞生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3条)

  •     翻到绪论的第二页就开始拿起笔手抄。从小父亲便教育我,当厚积而薄发。况现在仍才疏学浅,还是莫要妄加评论罢。
  •     从来没有这样的感觉,认为自己已经和悲伤说永别了。实质上在表面看来是这样的,我已经没有悲伤的理由了,也没有时间去悲伤了。六级、考研、司考……以后还得工作赚钱疼老婆样孩子,再次还得享受生活。悲伤对于一个正常的人来说是一个奢侈品,当然包括我在内。世界如此美妙、如此多彩、怎么说也不能单用悲伤的眼光去看待,所有美好的东西对与生活积极的我来说都充满了吸引力。曾几何时我似乎说过我的好奇新比一般人都要强,对太多的东西都过于渴望了解。不认为这是什么错误,但我想了解了之后如果是不尽的悲伤,那还是闭上眼睛为好,因为那悲伤的眼神不能让你得到什么值得珍惜可以珍惜的东西,包括所谓的什么和什么以及什么和什么。以下是我暑假在家的几天写下的:自己对爱情和文学的双重爱好,但却不得不承认它们有冲突。爱情和文学都高深莫测,让人难以捉摸。但是爱情必须学会珍惜,而文学你可以去践踏,当你践踏文学没有超过道德底线没有让众人觉得有什么不合适时,你同样可以不受干涉的热爱属于你自己的文学。于是我发现了爱情和文学之间最大的差别,爱情是两个人共同拥有的而文学在你没有成名成家之前只属于你自己。我总是喜欢怀疑自己,有时候我认为自己对文学和爱情的双重喜好必有一种是假的。因为它们一个是给自己享受的,一个是给别人享受的。这样我就要对自己这两中爱好进行判断取舍,当然取舍不是我一个人的事,所以在这里免谈。如果爱情和文学必有一假的话,那只可能是爱情。因为我的性格是缺乏安全感的,于是我更不知道珍惜。所以爱情对我来说就像是别人的艺术品,是我生活中的奢侈品。而文学则不一样,他需要怀疑的态度。中国历来有很多文人都曾尝试过做一个爱情和文学双重爱好的人,但在我看来,他们无一幸免。他们都成了牺牲品,世俗的爱情的牺牲品。在这里我并没有诋毁爱情的纯洁性意思,只是说当爱情和别的东西挂钩,任何东西包括纯洁的文学,就会变质,变得一文不名。我很愚蠢但我不会再去做这方面的尝试。所以我对爱情和文学的爱好都一样的话,那只可能是一样的假。人总是善于表演,就算我很世故依然不会在表演天赋上输给任何人。我想当爱情和文学都成了我生活中的奢侈品时,我的生活将会是什么样子。我的生活不会是充满了悲伤吧?……无法想象不敢想象毋须想象……仔细想想当然不会是悲伤,因为悲伤在我的观念里已经过时。我早就发现自己是一个积极的人,悲伤会从何而来呢。计算机二级没过,我无所谓;四级可能过了可能没过,我也无所谓;以后的考试什么的会不会顺利我都无所谓。我到底在乎什么呢?什么都无所谓是不是表明什么都有所谓呢,后来发觉不是的,A≠非 ̄A。例如:我不是人才≠人才不是我。(把“才”字去掉也一样)还是有所谓,比如我怕死怕活得不开心所以一直以来玩命的追求那种感觉。在今年春夏之交的某个下午,我在一个荒田里感受到了。短暂也很永恒,如同烟花一样的爱情。了解之后应该是无尽的欢乐,爱情理应也是一样,所以我现在没有悲伤的理由了。说到现在,似乎我的悲伤是在追求爱情的过程慢慢体会到的。但事实并非这样,在悲伤中我也一直在感受着欢乐,也将是永恒的欢乐。那么,所有的悲伤都应该归结于欢乐的副产品。我真的发现了悲伤的起源了吗?如果是那我以后就不会悲伤了,因为人是有理性的,可以尽量避免悲伤,至少可以将悲伤降至最低限度。但要是没了悲伤,那欢乐的副产品将会是什么替代品呢?我又得探索,还的悲伤……但如果,我以上说的都不对,也就是说我还没有真正发现悲伤的起源,那我还得悲伤,因为我很好奇,渴望对悲伤的品质做彻底的了解。我还得继续悲伤。于是我觉得发现一点意义也没有,徒增烦恼……高中时看尼采的《悲剧的诞生》,没有弄懂,到现在还是有很多不明白。认同的只有一点:悲伤是一种矛盾引起的。至于酒神和日神这样的事物亦或称之为词语是可以替代的。尼采认为悲剧是“肯定人生的最高艺术”。但他自己也承认悲剧能给人以快感,这样悲剧就让我有所怀疑了。在我看来,悲剧要么是一切事物的起源,要么就根本不存在,只是作为一种虚拟苟存于人们的心间。悲剧很有可能只是一种假象,迷惑了所有人包括聪慧的哲学家们。能引起悲伤的只能是人的灵魂,那虚拟的灵魂,难以捉摸的灵魂,缺乏安全感的灵魂。实质上,很多人不惧怕也根本不排斥悲剧,只是害怕悲剧发生在他们身上。可能说得过于绝对,但我想我自己身上所有的悲剧,已经发生正在发生和将要发生的,都是我那脆弱的灵魂导致的。如何让我自己的灵魂强大起来才是我最大的悲剧。所有的悲伤都源于对悲伤的恐惧,但有相当多的悲剧是人所不能避免的,这也更是增加了悲剧存在于人那脆弱的灵魂的可能性。对于我来说,暑假已经是结束了。其实我给了自己太长的假期,总是对自己很松懈。今天是七夕,据说是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美丽的传说总是和恐怖的历史一样让人铭记,但我依然相信这美丽的传说。相信又怎么样,我没看到星星,甚至一直也没有人告诉我哪颗星是“牛郎”哪颗是“织女”。新的学期马上就要开始了,我的为了战斗而灵魂付体了。我要是到了书签了的这句话的境界,我想我大概就没有悲伤了——“世界很远很远,我眼中只有你,我的孩子。”
  •     超人意志,即是悲剧的反作用力。知道恐惧,见过恐惧,了解恐惧,你才能无惧。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硬着头皮去啃,还是没啃下来
  •     个体的解体是最高的痛苦。
  •     “艺术上的低能儿替自己制造一种艺术,正因为他天生没有艺术气质。由于他不能领悟音乐的酒神深度,他的音乐趣味就转变成了抒情调中理智所支配的渲染激情的绮声曼语,和对唱歌技巧的嗜好。由于他没有能力看见幻像,他就强迫机械师和布景画家为他效劳。”狠狠打脸#手动白白#
  •     日神,酒神!
  •     写得好,翻译也好
  •     拜读过一次,懵懵懂懂~还得再多看看~
  •     九年前买的书现在看起来依旧费力
  •     启蒙读物
  •     天才的悲哀,
  •     实际上全集,包括查拉斯图如是说好像也买了看过。尼采的很多话真的是绝唱。
  •     还是看不懂
  •     无力了
  •     “观看,同时超越于观看之上”
  •     害怕被影响,读了一部分
  •     读尼采好像是倒栽葱式的,本科时读的《偶像的黄昏》,上学期读的《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现在才想着读《悲剧的诞生》。强烈的唯意志主义,爆发的情绪,睿智易懂的语言,完全没有故作高深的痕迹,看的很爽!纵览下来觉得他和瓦格纳真是一对由爱生恨的好基友啊!
  •     周老师翻译
  •     动物性的快感和欲望的这些极其精妙的细微差别的混合就是审美状态。
  •     没懂=⭐️⭐️⭐️⭐️⭐️
  •     安慰自己…忘记的过程就是学习的过程…
  •     尼采是个天秤座 。 尼采哲学的主题是生命的意义问题,而他对这个问题的解答便是:靠艺术来拯救人生,赋予生命以一种审美的意义。这点和我的思路如出一辙。
  •     当年很悲剧的时候读的书,越读越感悲剧。
  •     尼采十足的怪胎,不过有的选文抒情成分是不是有点太多了。
  •     感觉看一遍并不能很好地理解尼采。
  •     大学同学有让尼采整的走火入魔的!不过他的书确实有力量!
  •     没读懂
  •     一如既往的尼采式语气
  •     冲动是魔鬼咩-_-#wok看不明白啊
  •     我多年来的最爱
  •     悲剧的诞生就是。。我要在一个星期里读完悲剧的诞生这本书于是,悲剧诞生了。= =。。。。。
  •     推荐了也没用 哲学家、艺术家和诗人绝对不会因为群众无法理解而降低自己的创作水平。
  •     日神和酒神
  •     大美不言
  •     川大的地摊买的。算是规规矩矩读的第一本
  •     老子终于看不下去了
  •     周翻译得还不好?他在国内已经是算翻尼采最地道的学者了吧:)。
  •     考试周的福利
  •     幸而我是一个乐观主义,是的我很认同尼采的观点,我也认为无论悲剧或是喜剧都会成为一种预言,一种潜意识,所以多数时候我愿意尽量往积极的方面想,尽管结局可能不如意会有落差,我亦坦然,因为我没有自卑,我已尽我所能了。
  •     悲剧中的酒神精神是对于稳定,秩序,节制的一种反叛与拒绝,它表现为僭越,凶杀和疯狂的欢乐,是人类自然性,动物性的直接体现,是意志本身的样子。悲剧是一种向自然归一的状态。
  •     就算人生是个梦,我们也要有滋有味地做好这个梦;就算人生是幕悲剧,我们也要有声有色地演完这幕悲剧。
  •     不太记得是何时读过,是最初在图书馆吧。永恒之尼采
  •     尼采!!
  •     还有四本……
  •     看不下去了啊啊啊啊啊!!
  •     高三的时候在网上瞎买的 我的哲学启蒙书
  •     有点儿意思,就一点儿。
  •     “幸福的希腊/德国民族啊!你们的酒神必定是多么伟大,如果提洛斯之神认为必须用这样的魔力来医治你们的酒神狂热!”“奇怪的异乡人,你也应当说:这个民族一定受过多少苦难,才能变得如此美丽!”
  •     hehe....周先生的软文其实一贯不错
  •     日神 酒神
  •     只有在酒神状态中,人们才能认识到个体生命的毁灭和整体生命的坚不可摧,由此才产生出一种快感,一种形而上的慰藉。在悲剧中所体现出的人生态度是一种非科学的、非功利的人生态度。尼采对西方自苏格拉底以来的理性主义的、科学主义的和功利主义的人生观进行了猛烈的批判。认为它们是一种浅簿的乐观主义。它们只能使人类丧失其生存的基础,人类只有在悲剧的再生中才能实现自我拯救。
  •     还没看完, 谁有借我看完...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