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剧的诞生》书评

当前位置:首页 > 哲学宗教 > > 悲剧的诞生

出版社:北岳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4-05
ISBN:9787537825412
作者:尼采
页数:374页

临行的殉道者怀着狂喜的幻觉面对自己的苦难

翻到绪论的第二页就开始拿起笔手抄。从小父亲便教育我,当厚积而薄发。况现在仍才疏学浅,还是莫要妄加评论罢。

我的悲伤从何而来

从来没有这样的感觉,认为自己已经和悲伤说永别了。实质上在表面看来是这样的,我已经没有悲伤的理由了,也没有时间去悲伤了。六级、考研、司考……以后还得工作赚钱疼老婆样孩子,再次还得享受生活。悲伤对于一个正常的人来说是一个奢侈品,当然包括我在内。世界如此美妙、如此多彩、怎么说也不能单用悲伤的眼光去看待,所有美好的东西对与生活积极的我来说都充满了吸引力。曾几何时我似乎说过我的好奇新比一般人都要强,对太多的东西都过于渴望了解。不认为这是什么错误,但我想了解了之后如果是不尽的悲伤,那还是闭上眼睛为好,因为那悲伤的眼神不能让你得到什么值得珍惜可以珍惜的东西,包括所谓的什么和什么以及什么和什么。以下是我暑假在家的几天写下的:自己对爱情和文学的双重爱好,但却不得不承认它们有冲突。爱情和文学都高深莫测,让人难以捉摸。但是爱情必须学会珍惜,而文学你可以去践踏,当你践踏文学没有超过道德底线没有让众人觉得有什么不合适时,你同样可以不受干涉的热爱属于你自己的文学。于是我发现了爱情和文学之间最大的差别,爱情是两个人共同拥有的而文学在你没有成名成家之前只属于你自己。我总是喜欢怀疑自己,有时候我认为自己对文学和爱情的双重喜好必有一种是假的。因为它们一个是给自己享受的,一个是给别人享受的。这样我就要对自己这两中爱好进行判断取舍,当然取舍不是我一个人的事,所以在这里免谈。如果爱情和文学必有一假的话,那只可能是爱情。因为我的性格是缺乏安全感的,于是我更不知道珍惜。所以爱情对我来说就像是别人的艺术品,是我生活中的奢侈品。而文学则不一样,他需要怀疑的态度。中国历来有很多文人都曾尝试过做一个爱情和文学双重爱好的人,但在我看来,他们无一幸免。他们都成了牺牲品,世俗的爱情的牺牲品。在这里我并没有诋毁爱情的纯洁性意思,只是说当爱情和别的东西挂钩,任何东西包括纯洁的文学,就会变质,变得一文不名。我很愚蠢但我不会再去做这方面的尝试。所以我对爱情和文学的爱好都一样的话,那只可能是一样的假。人总是善于表演,就算我很世故依然不会在表演天赋上输给任何人。我想当爱情和文学都成了我生活中的奢侈品时,我的生活将会是什么样子。我的生活不会是充满了悲伤吧?……无法想象不敢想象毋须想象……仔细想想当然不会是悲伤,因为悲伤在我的观念里已经过时。我早就发现自己是一个积极的人,悲伤会从何而来呢。计算机二级没过,我无所谓;四级可能过了可能没过,我也无所谓;以后的考试什么的会不会顺利我都无所谓。我到底在乎什么呢?什么都无所谓是不是表明什么都有所谓呢,后来发觉不是的,A≠非 ̄A。例如:我不是人才≠人才不是我。(把“才”字去掉也一样)还是有所谓,比如我怕死怕活得不开心所以一直以来玩命的追求那种感觉。在今年春夏之交的某个下午,我在一个荒田里感受到了。短暂也很永恒,如同烟花一样的爱情。了解之后应该是无尽的欢乐,爱情理应也是一样,所以我现在没有悲伤的理由了。说到现在,似乎我的悲伤是在追求爱情的过程慢慢体会到的。但事实并非这样,在悲伤中我也一直在感受着欢乐,也将是永恒的欢乐。那么,所有的悲伤都应该归结于欢乐的副产品。我真的发现了悲伤的起源了吗?如果是那我以后就不会悲伤了,因为人是有理性的,可以尽量避免悲伤,至少可以将悲伤降至最低限度。但要是没了悲伤,那欢乐的副产品将会是什么替代品呢?我又得探索,还的悲伤……但如果,我以上说的都不对,也就是说我还没有真正发现悲伤的起源,那我还得悲伤,因为我很好奇,渴望对悲伤的品质做彻底的了解。我还得继续悲伤。于是我觉得发现一点意义也没有,徒增烦恼……高中时看尼采的《悲剧的诞生》,没有弄懂,到现在还是有很多不明白。认同的只有一点:悲伤是一种矛盾引起的。至于酒神和日神这样的事物亦或称之为词语是可以替代的。尼采认为悲剧是“肯定人生的最高艺术”。但他自己也承认悲剧能给人以快感,这样悲剧就让我有所怀疑了。在我看来,悲剧要么是一切事物的起源,要么就根本不存在,只是作为一种虚拟苟存于人们的心间。悲剧很有可能只是一种假象,迷惑了所有人包括聪慧的哲学家们。能引起悲伤的只能是人的灵魂,那虚拟的灵魂,难以捉摸的灵魂,缺乏安全感的灵魂。实质上,很多人不惧怕也根本不排斥悲剧,只是害怕悲剧发生在他们身上。可能说得过于绝对,但我想我自己身上所有的悲剧,已经发生正在发生和将要发生的,都是我那脆弱的灵魂导致的。如何让我自己的灵魂强大起来才是我最大的悲剧。所有的悲伤都源于对悲伤的恐惧,但有相当多的悲剧是人所不能避免的,这也更是增加了悲剧存在于人那脆弱的灵魂的可能性。对于我来说,暑假已经是结束了。其实我给了自己太长的假期,总是对自己很松懈。今天是七夕,据说是牛郎织女相会的日子。美丽的传说总是和恐怖的历史一样让人铭记,但我依然相信这美丽的传说。相信又怎么样,我没看到星星,甚至一直也没有人告诉我哪颗星是“牛郎”哪颗是“织女”。新的学期马上就要开始了,我的为了战斗而灵魂付体了。我要是到了书签了的这句话的境界,我想我大概就没有悲伤了——“世界很远很远,我眼中只有你,我的孩子。”

你的悲剧,就是所有人的悲剧。

超人意志,即是悲剧的反作用力。知道恐惧,见过恐惧,了解恐惧,你才能无惧。

享受,而非忍受生活。

我首先想申明两点。其一,我是悲观主义者,但努力做最乐观的悲观主义者。其二,我是唯心主义者,但努力做最现实的唯心主义者。之所以说我是悲观主义者,首先,我觉得人生就是一场悲剧。人的生老病死都不由己。终其一声也不过是一个走向坟墓的过程。而且,在这过程中,痛苦远远多于快乐,而仅有的快乐又都是基于痛苦而产生的。这里可以举例说明一下,比如,你获得了某种成功,你为其快乐,更多的是为你的“付出有了回报”而快乐。而付出的过程势必是痛苦的。所以说,你只是在快乐“我的痛苦已经过去”这样一个过程。所以,人生就是一场悲剧,虽然有高潮有唯美,但落幕必然是悲剧。之后,为什么说要做最乐观的悲观主义者呢?既然人生是悲剧我们怎么办呢?最近在看尼采《悲剧的诞生》(周国平译),总结道,艺术是可以拯救悲剧的。或者说,艺术可以暂时拯救悲剧,但不断会有新的悲剧诞生。而艺术拯救悲剧的方式有两样。日神精神和酒神精神。日神精神通俗的来说就是,我们会做美丽的梦,但我们即使是知道那仅仅是梦,是终究会醒来的梦,我们也是要做的,因为这是我们获得快感的途径。酒神精神就是,明知道是悲剧,但我们享受表演悲剧的过程。“悲剧以其壮丽和快慰”吸引我们。说到底,我们理智的知道人性是功利的,人生是悲剧,但我们用艺术(非理性)来掩饰真理周国平的原文是“艺术比真理更有价值,为了生存,我们需要用艺术的‘谎言’去掩盖某些可怕的真理”。正如我那篇文章所说。“我爱你,只是爱你的价值和我的付出”原文见此:hi.baidu.com/downsts/blog/item/f09d881bb0dbe81c8718bf7b.html,很多人都跟我说,我觉得对,但,太寒心。是啊,我们宁愿相信戏台上双双化蝶的故事,我们宁愿相信王子和公主幸福地生活在一起。我们用自己创造的艺术的美来掩盖真相,从中获得快感。这就是日神精神的体现。是啊,如果将一切看透,人生尚有什么乐趣?就让我们做一场华丽的梦吧!其实,也正如我评价董小宛的文。《幸福只是我们的感觉》hi.baidu.com/downsts/blog/item/1cb68d00b2c5e084e950cdae.html其实,人只要自己是觉得幸福,就可以随时随地获得幸福。这也可以和尼采的“强力意志”拉上关系(呵呵,最近被YW同学灌输了不少尼采的思想,拿他来说事啦~)董小宛嫁给冒辟疆,受尽了不公正的待遇,但我相信她是幸福的。因为她做出了自己的选择。人的幸福感只是来源于自己的选择权。而且,她尽可以将冒辟疆所有的行为给套上美丽的外衣。即使对她的疏忽也可以当作孝道解释。如此,还有什么不幸福的呢?总之,如果认为自己不幸,我们总能找到不幸的理由。如果认为自己幸运,我们总能找到幸运的理由。(这是典型的唯心主义观点,也是“强力意志”的体现。)但是,在“唯心”的同时,我又是一个现实主义者。我认同普遍的价值观,因为我生活在这个社会,也是受这个社会的价值观影响所长大的。我需要通过别人的反应来确定我的行为,从而认同自己的价值。所以,我的行为永远不会过于偏离大众的价值观。我安分守己地做好大众价值所认同的事,比如,做个好学生,比如,做个好员工。也许,将来按照适当的模式结婚生子。。因为我不能不承认,符合大众的某些物质或是精神追求比较容易引发我的“幸福感”。比如别人的欣赏,比如用自己的才能换得的金钱和地位。总的来说,社会认同感是我“幸福感”的最主要来源,所以我必须学会现实。。我用美丽的“艺术”装点生活,同时也享受“听天由命感”。既然我们无法逃离生活,那我们就学会享受而非忍受它。PS 小女子初接触西哲。。一些粗陋的想法。。。不妥之处,请各位指教

评价和建议

第12至15小节超级精彩。此外17小节也不错。真知灼见尽在其中。建议喜欢尼采的朋友接触尼采时不要先看这篇最早写就的论文。强烈建议先看《查拉图斯特拉如是说》,此书之于尼采,正如《野草》之于鲁迅。全部人生哲学,尽在其中。当我们对尼采的基本思想有了大致的了解之后,比如权力意志,比如永恒轮回,再回头翻阅这本《悲剧的诞生》,感受要深刻地多。此外,《查拉图斯特拉》的译本,我看的是杨恒达的,感觉一般。听说最好的是钱春琦译的。

理想与追逐理想

悲剧的诞生是尼采最初的作品,里面还有很深的叔本华的悲观思想.希腊悲剧昙花一现的辉煌就像唐诗一样,虽然后人极力模仿,却依然一代不如一代.如果把希腊神话故事比做最高尚最本源的伊甸园,希腊人就好比被放逐的亚当(这比喻好烂...),希腊悲剧就表达的希腊人的向往.里面日神和酒神是对立又融合的人的本性,不能仅仅单纯理解为规范和放纵两个概念,因为二者最终是有交集的.尼采崇尚的是人天性中的欣赏能力,也就是即使没有获得教育也拥有的NATURE.其实中国古代的很多真正会鉴赏诗词的人跟尼采的思想很契合,例如对音韵的关注而不是辞藻.看的很肤浅,等再研究下了再来评.不过尼采真的是才华横溢,不仅仅是个狂人

只有悲剧才是永恒的

大学时候上过一学期话剧艺术欣赏。老师讲过一个理论来说明我国的话剧艺术为何落后西方那么多,几无经典。他说,话剧或者说戏剧起源于希腊,而希腊的话剧源于宗教的祭祀,人们模拟这个世界,并用血和生命去祭奠。从一开始就具有严肃和悲剧色彩。而我国有记载的戏剧源于西汉,刘邦为了讽刺手下的一名将领让两个士兵模仿那人的行为举止,自此而下都是缺少悲剧色彩和严肃的心态。悲剧的诞生中,尼采的理论也与那位老师说的颇为相似。

周国平学德语之前应该认真学学汉语

语法太牛逼了,我能不用工具书看史记,虽然这也没啥牛的但至少说明咱还能看懂中国人说话,可是我看周国平翻译的这部书竟然要用红笔做记号帮忙断句。我的语文老师虽然不是很牛的那种但也是个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老先生针对一个结构混乱的句子皱着眉头苦苦思索半天给了我一个他自己也不能确定的解释。救救中国的大师们吧!中国话都还说不好,不是认识一种语言的单词就可以出来显摆当翻译的,那样我还不如去google。说了这么多但是没说尼采,好吧,我最尊敬的文化工作者都自杀了,芥川龙之介,尼采,梵高等等,我也快被这个版本的翻译折磨变态了,嗷嗷~~~~

我头真的很疼

我尝试着在不同的地方阅读关于他的言论,甚至以他的语调口吻的形式切入主题,床上,厕所,书房,茶楼,一个人,两个人,很多人,这样的那样的男男女女老老少少,很遗憾我头疼,尤其是在床上的时候.无论是措辞,语调,术语,评论,他自己的别人加上的以及引用别人的诸如此类的东西都能让我眼睛发麻,尤其是晚上在台灯下眯着眼睛.这与我以往的感觉是不同的,其他人的书有振奋,有抑郁,有开心,有苦恼,而他只有头疼而已.仅代表个人意见,千万别和一粗人较真儿.

只要你认真读过,对你的价值观产生影响

从哲学高度让人真正的看清世界。不知是作者写的好,还是翻译的好。虽然我没读过多少书,但这是我读过语言表达力度最强的一本书

人生如果没有审美,就不值得一活《悲剧的诞生》读书札记

作者尼采,最有诗意的哲学家,抑或最有哲学思辨能力的诗人。悲剧的诞生通篇在围绕两个问题展开,生命的意义和对现代文化的批判。前者体现为由精神现象而理解希腊艺术进而提出为世界和人生做审美辩护的艺术形而上学这条线索,后者体现为对苏格拉底科学乐观主义的批判这条线索。两者的终极目的在于建立一种解决方式,使本无意义的世界和人生创造出一种最有说服力的意义来。日神,可以理解为梦,世界的表象,即造型艺术。一个民族越是领悟世界痛苦的真相,就越需要用日神的外观来掩盖这个真相,美化人生,以求得在宇宙变化中夺得现象和个体生命存在的权利。与日神相对应的酒神,则可以理解为醉。 一种从“自我”中解脱出来、让任何个人意志和个人欲望保持沉默的艺术,这种艺术能使人在毁灭中遗失个体的概念,在集体的狂酔渲染中高呼“我们相信永恒的生命”。这种悲剧的魅力源于对生命的忠诚,对原始欲望和恐惧最真切的体悟和承认,悲剧里弥漫的酒神思维让人敢于直视痛苦,并在痛苦中获得快慰。梦和醉作为生活的两种状态,代表了日神和酒神的两种艺术冲动,一方面酒神作为世界的本原不断呼唤日神出场,另一方面日神又不断通过对酒神的约束把它纳入艺术的轨道。与此同时,日神提倡的适度和酒神代表的过度在长期对于中达到何解,在这种状态下悲剧得以诞生。而悲剧是怎么灭亡的呢,当苏格拉底式的科学乐观主义所喜闻乐见的逻辑力量在他们所谓的艺术中,使用理性思考取代日神的直观,用雄辩和激情取代酒神的兴奋,以欧里皮德斯认为的理解而后美的理念,其实背后站着的不是别人,而是苏格拉底。就像作者说的,他唯一能理解的诗歌是伊索寓言,并且带着微笑的将就的态度去理解。尼采对知识是不推崇的,对僵死的、机械的一切教条抱有深刻的怀疑,他不认为这些能于痛苦中拯救人类。尼采眼中的悲剧文化恰恰相反,"悲剧文化的重要标志是,智慧被移到知识的位置上,成为最高目标,它不受知识诱惑误导的欺骗,目光一动不动地盯着世界的总体形象,试图在这总体形象中,以爱的同情感把永恒的痛苦理解为自己的痛苦"。所以当时的尼采,毫不犹豫地视叔本华和康德为英雄,是挑战“隐藏在逻辑本质中的乐观主义”的屠龙者,他狂热地高呼“让我们想象一下这些屠龙者的果敢步伐,他们以高傲的鲁莽,对于所有乐观主义的懦弱教条不屑一顾,以便完全彻底‘坚定的生活’!”带着酒神思维的尼采,在悲剧中发掘出属于他的极乐世界,同时也是他的艺术观。谈尼采,恐怕不能离开艺术这个词。尼采一心想通过艺术来拯救人类,他很早就声称“只有作为审美现象,世界的生存才是有充分理由的”。尼采描述的悲剧中的歌者,既是演出的成员,更是演出的唯一真正的“观众”,他将此归纳为戏剧的原始现象:看见自己在自己面前变形,现在举手投足好像真的进入了一个身体,进入了另一个人物。这种膨胀着生命力的演出,无疑给尼采看到希望,他自己早已陶醉在这种“酒神的兴奋”中,他在悲剧里寻找到那近乎迷幻的极乐,他的审美观忽然变得简单至极,他写道:一个人只要有能力不断观看一场生动的游戏,不断在一群幽灵的包围中生活,那他就是诗人;一个人只要感觉到改变自我,有要到别人身体和灵魂中去向外说话的欲望,他就是戏剧家。因此,欧里庇得斯的“非酒神意向”式的悲剧,是无法获得尼采的认同的,这个被视为苏格拉底同盟的人将悲剧效果更换成日神式的戏剧化史诗。尼采说“真正的艺术家必然会有的一个特征,他对必然的套路几乎藏而不露,让它作为偶然事件出现”,所以他觉得欧里庇得斯戏剧中的那种一开始就在主人公自述里就昭示了全剧安排的做法是十分愚蠢的,那种在戏剧中一遇到危难就有“天神解围”的大团圆结局是多么可笑。最后我感觉全书最有价值的一句话:一个人的的价值在于给自己的经历打上永恒的痕迹。而怎么去实现,则是永远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尼采《悲剧的诞生》札记

尼采《悲剧的诞生》札记北岳文艺出版社2003年新版 2003年购于当当网或许“探究心”,只是由于人类的心受到悲观主义的威胁而试图逃避吧!探究心只是个抵制真理的堡垒吧!如果以道德的眼光来看它,那是懦弱与虚伪吧?或者以非道德的眼光来看它,那是个诡计吧?伟大的苏格拉底啊,或者这曾经是你的秘密吧?神秘的讽刺家啊,这或是你最大的讽刺吧?(P516)

掩盖

我们为什么期待胜利,只是因为我们害怕失败,我们为什么寻找快乐,只是因为我们害怕面对痛苦,我们为什么总想使自己变的丰富,只是因为我们怕堕入虚空。但世界的本质是胜利,快乐,丰富吗?我们只是在用美丽繁华的东西来掩盖本质的悲剧吧。


 悲剧的诞生下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