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道尔夫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4.2
ISBN:9787020017454
作者:贡斯当,Benjamin Constant
页数:164页

内容概要

贡斯当,(1767-1830),法国作家、政论家,1802年因反对拿破仑流亡国外,1814年波旁王朝复辟后返回法国,在流亡期间写成了奠定他文学地位的中篇小说《阿道尔夫》。1815年拿破仑百日政变时期,他先逃往旺代,后又回巴黎与拿破仑合作,波旁王朝第二次复辟后成为资产阶级自由派领袖和演说家,著有《论宗教》、《宪政论》等研究著作。

作者简介

伯爵的情妇爱蕾诺尔与比她年轻十岁的阿道尔夫相爱,为了爱情她抛弃了自己的社会地位和孩子,将社会偏见、公众舆论置之度外,为了维系她和阿道尔夫的感情,她委曲求全,一再忍让,只要阿道尔夫留在她的身边。然而,这却导致了阿道尔夫对她的厌倦。她该怎么办?难道只有痛苦的死去吗?……


 阿道尔夫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你会不会因为扉页的一句话爱上一本书?“伤时间之流逝,哀自由之负累”——这是写在法国作家贡斯当的小说《阿尔道夫》扉页上的一句话。没有适逢其时法国大革命的风云激荡,没有社会面貌的鸿篇巨制,贡斯当从一个小小的“逸事”(小说的副标题和“致编辑的信”一节都用了这个词)入手,讲述的只有一个男人和女人的情爱故事,甚至整个视点都只从男主角阿尔道夫一人的角度来描述。时隔200年之后(这本书首版于1817年),一本薄薄数万字的小说,可还有它的力量和价值?贡斯当去世的时候,鉴于他所赢得的“不屈不挠的自由主义战士”的英明,政府为他举行了国葬。他最重大的一步,乃是界定了古代人理解的自由(作为积极公民参与政府治理的自由)与现在人最急需的自由(个人在自己的追求中摆脱政府干扰的自由)的相似与差异。自由,很大的一个题目,看了小说,实在忍不住要天马行空一会儿,大家就包容点,不要拍砖了。自由从来就不是可口的清粥小菜,它是重口味的鲍鱼,有些人根本就无福消受,吃了反倒会消化不良。《阿尔道夫》就是一个肠道堵塞的案例。一个出身高贵,大学毕业的青年阿尔道夫,爱上了一位伯爵的情妇、年龄比他大十余岁的爱蕾诺尔。在遭到拒绝后,继续狂热地追求,终于得偿所愿。爱蕾诺尔委身之后,报之以了更热烈的爱情,毅然抛开了自己的家庭和孩子,投入到阿尔道夫的怀抱。但不久阿尔道夫便厌倦了她的爱情。他既不能专情于爱蕾诺尔,又不能斩断情缘,担心断绝关系会给她造成伤害。阿尔道夫为此饱受困扰,爱蕾诺尔也不堪承受如此沉重的打击,郁郁而终。没有一个自由,不需要承担结果。小的自由,结果无伤大雅,自然无所谓,这样的自由嘛,就好比,你今天是穿裙子还是穿裤子上班,晚上是吃面条还是吃米饭,周末去不去公园里面逛逛。大一点的自由,比如,追求一段不为世俗所容纳的爱情,或者,认定一个政府所排斥的政见,乃至,背离整个时代和环境的三观。实际上,自由带来的困惑或者说要承担的结果有三点:第一,就是对习俗干扰的抗拒。习,俗,那是多么强大的东西,你要离开它,你知道意味着什么吗?看看高速行驶和转弯中的汽车你就明白了,一旦摆脱习或者俗这巨大的向心力,你自然会被抛出去,然后被撕裂得粉身碎骨。那,恐怕就是伤筋动骨100年,然后等下一个轮回再说的事情了。所以啦,没勇气就自觉离自由这玩意儿远一点好了。第二个困扰,是自由带来的新选择。自由这玩意儿,有点类似于我们的血管,大血管分出很多中血管,中血管又再分出很多小血管,小血管继续往下,分叉成毛细血管……,这就像一句话说的:在春天你埋下了一颗自由的种子,到秋天就会长出很~~多很~~多自由!看得你目不暇接,到那个时候,有人就会觉得过多的选择,是麻烦,是负担,是困扰,是累赘。所以,一个无情残酷的事实就是:当你要一些自由而不要另外一些时,就像从树上摘下了果实,采摘的时候,无一不引发痛苦,而那些痛苦呢,是被风吹乱的蒲公英种子,你当时也许并不知道它散落何处,直到某一天,当你看到手里的果子烂糟糟时(但果子迟早都要烂掉不是?),它就开始在你看不见得地方,生根,发芽,最后长得密密麻麻,摇曳着要占据你的心。最后,最悲催的一点到了:但凡你是一个有良心的人(没良心的除外),你就有可能在锲而不舍不懈追求自由的道路上和一个东西锲而不舍地卯上劲,那就是——责任。本来自由和责任就是一对死对头,自由,当然意味着无拘无束,而责任,则意味着限制和义务。自由有可能导致的一个问题就是,当选择的东西,被轻易背弃时,无疑会产生痛苦,这时,疑心会代替信任,将心比心会变成茫然若失,你当然可以一直无拘无束地沿着自由之路继续前行,但未来的道路上你难保不遇见一个障碍物——灵魂的拷问。这时,最大的死穴到了,你是该一脚踹飞它呢,还是放弃自由这条光辉大道?所以呢,你在期待上帝给你自由的同时,最好也期待上帝也给你了一颗善于承受苦痛的心灵。但是,人是多么复杂脆弱而善变的动物啊,当苦痛的巨浪袭来,有多少人会调转头去,回避这自由的负累?只因为我们“伤不起啊伤不起”!而我们,又会名正言顺,理所应当,毫不羞愧地将之称之为“人性”。这又是多么妥帖的逻辑! 这本小说最敏感的批评家之一,艾莉森.费尔利称其为“所有法国小说中最具无声穿透力的作品”——它静静地摆在那里,时隔两百年的光阴,依然可以无声地穿透你,穿透我,穿透所谓的人性,穿透我们脆弱、渺小、卑微、自私而又善变的灵魂。伤,时间,流逝;哀,自由,负累。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