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十位著名经济学家批判

出版社:学林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2-6
ISBN:9787806683224
作者:梁正
页数:322页

书籍目录

一 经济学家的良知与经济学的苍白――对吴敬琏先生学术观点的质疑
二 告别“精英意识”的时代――对厉以宁先生学术观点的质疑
三 中国股市不相信监护人――对萧灼基先生学术观点的质疑
四 谁在妨碍中国人致富?――对茅于轼先生学术观点的质疑
五 新制度经济学能发现中国的出路吗?――对林毅夫先生学术观点的质疑
六 穷人没有产权、信誉和经营才能吗?――对张维迎先生学术观点的质疑
七 别给高新技术和“新经济”降温――对樊纲先生学术观点的质疑
八 “三农问题”:被理论和市场遗忘的角落――对温铁军先生学术观点的质疑
九 怎样为政府出主意?――对胡鞍钢先生学术观点的质疑
十 私产制度会不会成为中国体制变迁的目标?――对张五常先生学术观点的质疑
后记

作者简介

改革开放20年来,经济学家作国群体雄起于社会舞台,著名经济学家可以说是这个舞台上最耀眼的明星,他们被美丽的光环笼罩,鲜花簇拥,掌声四起,其社会影响力不仅限于国内,甚至远播海外。但在学术界、读书界乃至大小传媒却很少有批判他们的声音与文字,即便著名经济学爱之间的观点之争,也往往不敢指名道姓、不痛不痒。全书言语犀利,以理服人,不仅不人云亦云,而且还敢云人所云,不疑处有疑,个人见解鲜活度高。一切关注中国经济问题化解、关注中国经济学争论、关注中国经济政策走向、关注中国经济发展前景的人不妨一读。作者言明,本书仅限于学术观点的交锋,断无人身攻击的做法,文责自负。


 中国十位著名经济学家批判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中国的经济学家,多数是从政治经济学转过来的,或者至少也有一定的政治经济学功底,所以他们在经济学的专长多数是借助统计工具直接说明问题,得出一个指向性的结论,而不是借助高等数学工具建立模型,来说明一种经济现象。换句话说,中国经济学家从思维方式里面就是为了解决问题而来的,他们关注的是方法,而不是获得方法的过程;而西方经济学家相反,他们也许仅仅为了一个猜想研究一辈子,也不管能不能得出结论。所以中国的经济理论往往是从逻辑上推理出来的,而西方的经济理论往往是计算出来的。准确地说,中国的经济学研究者多数都是经济政策学家,而不是经济学家。      八十年代的美国,里根政府执政,弗里德曼的货币学派修改了凯恩斯主义的若干基本假设,比如货币中性等,正好针对的是七十年代的滞胀现象,所以大行其道。到了九十年代,克林顿政府信奉斯蒂格利茨的信息经济学的,同时克林顿和格林斯潘共同创造了一个经济神话,于是斯蒂格利茨的著作在大学里被当作教科书来使用。08年的次贷危机发生后,看来格林斯潘的政策也是有重大缺陷的,于是斯蒂格利茨也走下神坛。      而在中国,实际上这些经济学家们也影响了这个国家几十年,他们的政策甚至比西方国家的给人们带来的影响更深刻。只是人们还没有完全意识到。      03年到04年我报考研究生时,在清华公管(03年刚从经管分出去)的胡鞍钢、北大光华的张维迎、北大经济研究中心的林毅夫之间选择了好久。当然硕士阶段的学习是没有办法报考他们的研究生的,中国的所谓学者和教授们已经完全脱离了他们的本职工作,而完全搞行政去了。不过他们的名号对一个学子的影响之大可见一斑。      《中国十位著名经济学家批判》实际上是一本科普性质的、讨巧性质的书。十位作家不约而同地进行了一番客套,之后介绍一下经济学家们的理论、观点,了事。其中批评得最厉害的是张五常,因为张五常是香港的,他的政策观点本来就和大陆的主流观点多有出入,所以想来也是最没有风险的。当然我们也理解,出本书不就是想皆大欢喜吗,何必真的骂人呢?      十人中,吴敬琏和厉以宁算是分量最重的,因为他们直接参与了给小平同志提供理论依据,来推动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上高中的时候,政治课上就时不时听老师讲到他们的名字,那时侯对他们的印象真的就是对“铁肩扛义道”的仰慕。但是十几年过去了,随着我从大学毕业,参加工作,然后有回到校园,亲身的体会到经济政策给每一个人们带来的影响,才深刻地体会到使命感和现实的结合是多么的不容易。于是对他们的感觉亲近了很多。      其余八人除了茅于轼大体上可以归为一个年龄段,他们在七十年代末八十年代初的时候才像我一样,二十几岁到三十左右,刚从学校走出来不到十年,所以没有机会参与那场变革。但是他们也有一个前辈们没有的好机会,就是中国学术界对西方理论的态度,在改革开放前后发生了一个巨大的改变。从一味抵制到盲目推崇,借着这场东风,他们纷纷在九十年代迅速崭露头角。依靠的,仅仅是“首批经济学海外学成归国人才”的头衔,而他们刚回国时做的,也不过就是把国外的理论翻译、介绍进来。尤其是胡鞍钢等,把他们称做经济学家实在是勉为其难。      要提一下的是书中没有提到的一个经济学家,杨小凯。杨小凯是中国经济学家中建模说明经济问题走得最远的一位,他的理论是国内少有的获得国际经济学界重视的研究成果,他的新兴古典经济学和超边际理论成为一个内容上反映了中国为代表的新兴经济体的新的经济现象、分析方法上又能够与西方经济学界的研究方法相接轨的一个代表性流派。      以我看来,在中国近几年来影响最大的经济流派莫过于科斯为代表的新制度经济学。因为在中国最重要的事情莫过于制定政策,而制定政策必然涉及到参照的标准,而新制度经济学学派正是用主流经济学的方法分析制度的经济学。尤其是其中的产权理论,对中国j九十年代以后的改革产生了极大的影响。用最最简单的话说,科斯的理论是主张私有化的,这就为中国的某些经济领域放开提供了最好的理论依据。      最近几年,在中国的经济学界,郎咸平、杨帆等人的名字也频频见于报端,但是他们被人关注的原因却往往是对主流经济政策的批评、或是激进的政策主张。尤其是郎咸平,就像是扮演了当年张五常的角色,仿佛什么事在他眼里都有毛病,不了解他的还以为他的眼睛有毛病。不过这样也好,兼听则明偏信则暗,中国的经济学界恰恰需要几个这样的人出来叫几声,提醒人们要关注经济学的天气变化。      对于书中一味大肆歌颂的几位经济学大家,前几年倒是被人置疑和一些利益集团相瓜葛,作为一些既得利益的发声筒来影响政府制定政策。尤其是茅于轼,对这几年争议最大的房地产、粮食等话题发表了一些与众不同的言论,引起了公众的笔伐口诛。不过最近,林毅夫当选世行副行长等事件表明,大部分的经济学家还是清白的,至少主观上还是有责任感的。

精彩短评 (总计2条)

  •     客观/主观/对事/对人////
  •     大概看了一下。吴敬琏53岁才去耶鲁,从本科读到博士,不过一个口碑100分的人是否在此花了太多的精力,另外一切基础建设好了才开始操作,那是不可能的,时机才最先。厉以宁读过南模,主张所有制改革是关键,比照国有新航,人才是关键,其实中国的领导手中资源最多,所以国家好不好,就赖那两导。一股独大的局面,就看是否再能撞上唐太宗。林毅夫出生于台湾,79年来读北大,87年耶鲁读完博士再回来!太佩服了!张五常出生于香港,同时精通书法和摄影,我觉得这很好,经济学是科学和艺术的合体,这样的人的知识结构才具备条件,可惜不喜与人论学术,还不听,不看,有点废了。。。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