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孩子立界线

出版社:民族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4-11-01
ISBN:9787105066117
作者:〔美〕克劳德,〔美〕汤森德 著,吴苏心美 译
页数:256页

书籍目录

尊重界线
问题不是问题
议序:在地如同在天
导言:为何要与孩子立界线
第一篇:孩子为何需要界线
第一章:未来就在今天
第二章:品格看起来像什么?
第三章:孩子需要有界线的父母
第二编:孩子需要知道的界线十律
第四章:这样做会有何结果/因果律
第五章:拉自己的推车/责任律
第六章:非全能也非无助/能力律

作者简介

本书所提供的原则适用于各种情况,你不需要身处危机,才能从这本书获益。你的孩子可能在家里、在学校、在人际关系上,都有配合他年龄的成熟表现:本书可帮你确定当孩子从一个年龄层进到另一个阶段、并且步向危机的人,能够持续迈向成熟。本书由三篇组成。第一篇,“孩子为何需要界线”——综览帮助孩子学习负责任的重要性。第二篇,“孩子需要知道界线十律”——讨论这十条界线法则。第三篇,“与孩子立界线的实践”——以六个步骤


 为孩子立界线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手上有一本书,《为孩子立界线》,是两个儿童教育心理学者合著的。里面有一句话说:品格即人生。这句话跟中国的俗语:性格决定命运有异曲同工之妙。只是“品格”的提法比“性格”更具有社会性暗示。书里说:“你在为人父母的时候,就是在协助创造孩子的未来。他们在早年所建立的模式(即他们的品格),将来就会活现出来。品格完全是在人际关系中形成的,不要低估你在培养孩子品格上所扮演的角色。”诚然,非常多的人在成为父母之后,努力自律,一改过去大大咧咧的行为习惯,更关注于用自身修养为孩子设立一种行为榜样,不让他们在一开始就误解了社会道德底线和人际关系处理的方式。所有的父母都不期待孩子面对无序黑暗压抑的真实生活,他们愿意至少孩子的童年是纯真的。无论是我们还是我们的父母。书里有一段描写很有意思,指存在界线模糊问题的人一直生活在一种失控的模式里:无法对那些具伤害性的人说“不”,也无法对他人伤害性的行为设限。无法对自己具破坏性的冲动说“不”。无法接受别人说“不”,也无法尊重别人所给的限制。无法忍耐等候迟来的奖赏,也无法完成目标和任务。容易受不负责任或伤害性的人引诱,然后又想要去“修理”他们。涕别人的生活负责任。很容易受人操控。在亲密关系和维持与他人亲近的关系上挣扎。无法相亲近的人坦白。无法与他人当面对质并有效解决冲突。生活经验象受害者,而非以自主的感觉过着有目标的人生。吸毒成瘾,具有强迫性的行为。生活混乱,缺乏贯彻力。仔细阅读,突然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左手莽撞右手龟缩。这样的人无法控制自己的脾气,不能忍耐别人对自己的拒绝和冷漠。情绪容易波动,易被一些别有用心者操纵而不自知。他们没有足够的能力担当冲突的调节人,而是被某些情绪引导向暴力的第一线。他们总以为自己是受害者,却忘记了施害者同受害。这样的人,不够宽容,缺乏自省能力,遇到问题就会推脱责任,认为所有的一切都是对方造成的,自己永远委屈永远受害。哪怕偶尔扪心自问,也会很快找到推脱的道路和理由,他们没有办法为自己的人生承担起责任。对比目前的生活现状显然可以发现,这样的人在我们的生活里比比皆是。最突出的大约属于网络愤青了。少有理智的对话多是无聊叫嚣。少有建设性的思考多为有罪推理的狭隘。从今年五月的网络表现开始,从媒体到个人都陷入了同样的界限混乱。所以,更多人表现出了左手莽撞右手龟缩。意气用事忿忿不平得谩骂与遇事立马龟缩一言不发表现在同一个人身上。莽撞不是勇气,龟缩不是坚韧。勇气不只是拍案而起。勇气还包括成熟的思考,勇于承担,勇于面对惨淡的现实压力以及知其不可为而为的决心。朱自清的挨饿是骨气也是勇气。闻一多的演讲是勇气也是血性。至于坚韧,我很悲哀的看到在我们这块土地上,更多的是“忍”,咬牙挨住心口上的那把刀,做着“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的决定。这算不算坚韧?仇恨教育里的仇恨忍耐算不算坚韧呢?不清楚。相对于孩子跟母亲的关系,我们的文化里总把祖国比喻成我们的母亲。既然这位伟大母亲的子女们患上了“界限模糊症”,那么作为母亲必定是难辞其咎了,行为榜样的不规范直接导致儿女们的思维混乱和行为不端。可悲也可叹。
  •     看这本书之前先看了小巫的《和孩子划清界限》,小巫的书是对这本书的提炼总结,所以这本书看起来并没有耳目一新的感觉。不过这本书还是可以看看的,建议直接看中间部分的“界限十律”就行了。每章后面一个总结,可以先看总结,再翻翻每章的例子,快得话1个小时可以看完。我想如果先看过同作者的《过犹不及》,速度可能会更快吧。大致方法是:明确界限—当触发后果时,给予同理心安慰,但坚持预订后果发生。
  •     在露露5岁的时候,我幸运地读到了这本书,书中的观念和做法给孩子认识自我,建构自我设立了坐标准则。如让孩子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让孩子管理自己的情绪,如何内化积极的行为动机等等,我真是受益匪浅!真诚地向家中有5-7岁的幼童的家长推荐此书,分享教育心得。

精彩短评 (总计13条)

  •     在自由尊重教育中,如何恰当的立界限更值得研究,不过本书从基本原理出发较多,对小孩子的针对性不足。当然作为父母是否能做一个有界限的人,对孩子的影响很大。(明确界限-让孩子承担后果-认可同情情绪-坚持原则)
  •     收获很大的一本书
  •     看了你精彩的评论,一定要买来读一读。
  •       看这本书之前先看了小巫的《和孩子划清界限》,小巫的书是对这本书的提炼总结,所以这本书看起来并没有耳目一新的感觉。不过这本书还是可以看看的,建议直接看中间部分的“界限十律”就行了。每章后面一个总结,可以先看总结,再翻翻每章的例子,快得话1个小时可以看完。我想如果先看过同作者的《过犹不及》,速度可能会更快吧。大致方法是:明确界限—当触发后果时,给予同理心安慰,但坚持预订后果发生。
  •       在露露5岁的时候,我幸运地读到了这本书,书中的观念和做法给孩子认识自我,建构自我设立了坐标准则。如让孩子对自己的行为负责,让孩子管理自己的情绪,如何内化积极的行为动机等等,我真是受益匪浅!  真诚地向家中有5-7岁的幼童的家长推荐此书,分享教育心得。
  •     有些方法很不错
  •     你的脑海要先从结果开始---这就是把事情做好的人的特点。也是好父母的特色。 给孩子自由,容许他做选择,然后照那个选择去处理后果。
  •     正在阅读和实效中,发现此效果不错。我也推荐给别的妈妈看,也同时在找原著再阅读。谢谢您的书评。
  •       
      手上有一本书,《为孩子立界线》,是两个儿童教育心理学者合著的。里面有一句话说:品格即人生。这句话跟中国的俗语:性格决定命运有异曲同工之妙。只是“品格”的提法比“性格”更具有社会性暗示。
      
      书里说:“你在为人父母的时候,就是在协助创造孩子的未来。他们在早年所建立的模式(即他们的品格),将来就会活现出来。品格完全是在人际关系中形成的,不要低估你在培养孩子品格上所扮演的角色。”
      
      诚然,非常多的人在成为父母之后,努力自律,一改过去大大咧咧的行为习惯,更关注于用自身修养为孩子设立一种行为榜样,不让他们在一开始就误解了社会道德底线和人际关系处理的方式。所有的父母都不期待孩子面对无序黑暗压抑的真实生活,他们愿意至少孩子的童年是纯真的。无论是我们还是我们的父母。
      
      书里有一段描写很有意思,指存在界线模糊问题的人一直生活在一种失控的模式里:
      
      无法对那些具伤害性的人说“不”,也无法对他人伤害性的行为设限。
      无法对自己具破坏性的冲动说“不”。
      无法接受别人说“不”,也无法尊重别人所给的限制。
      无法忍耐等候迟来的奖赏,也无法完成目标和任务。
      容易受不负责任或伤害性的人引诱,然后又想要去“修理”他们。
      涕别人的生活负责任。
      很容易受人操控。
      在亲密关系和维持与他人亲近的关系上挣扎。
      无法相亲近的人坦白。
      无法与他人当面对质并有效解决冲突。
      生活经验象受害者,而非以自主的感觉过着有目标的人生。
      吸毒成瘾,具有强迫性的行为。
      生活混乱,缺乏贯彻力。
      
      
      仔细阅读,突然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左手莽撞右手龟缩。这样的人无法控制自己的脾气,不能忍耐别人对自己的拒绝和冷漠。情绪容易波动,易被一些别有用心者操纵而不自知。他们没有足够的能力担当冲突的调节人,而是被某些情绪引导向暴力的第一线。他们总以为自己是受害者,却忘记了施害者同受害。这样的人,不够宽容,缺乏自省能力,遇到问题就会推脱责任,认为所有的一切都是对方造成的,自己永远委屈永远受害。哪怕偶尔扪心自问,也会很快找到推脱的道路和理由,他们没有办法为自己的人生承担起责任。
      
      对比目前的生活现状显然可以发现,这样的人在我们的生活里比比皆是。最突出的大约属于网络愤青了。少有理智的对话多是无聊叫嚣。少有建设性的思考多为有罪推理的狭隘。从今年五月的网络表现开始,从媒体到个人都陷入了同样的界限混乱。所以,更多人表现出了左手莽撞右手龟缩。意气用事忿忿不平得谩骂与遇事立马龟缩一言不发表现在同一个人身上。
      
      莽撞不是勇气,龟缩不是坚韧。
      
      勇气不只是拍案而起。勇气还包括成熟的思考,勇于承担,勇于面对惨淡的现实压力以及知其不可为而为的决心。朱自清的挨饿是骨气也是勇气。闻一多的演讲是勇气也是血性。至于坚韧,我很悲哀的看到在我们这块土地上,更多的是“忍”,咬牙挨住心口上的那把刀,做着“君子报仇十年不晚”的决定。这算不算坚韧?仇恨教育里的仇恨忍耐算不算坚韧呢?不清楚。
      
      相对于孩子跟母亲的关系,我们的文化里总把祖国比喻成我们的母亲。既然这位伟大母亲的子女们患上了“界限模糊症”,那么作为母亲必定是难辞其咎了,行为榜样的不规范直接导致儿女们的思维混乱和行为不端。可悲也可叹。
      
      
      
  •     太多宗教的东西,看了一半没看了,不过说的还是对的,以后有空接着看
  •     指导为人父母的我们如何在养育子女的过程中如何建立健康,安全和在爱基础上的界限,帮助孩子健康的成长。
  •     收获很多,对一些问题有了更系统的理解。推荐!
  •     Learning to be a good mother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