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活》章节试读

出版社:上海译文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0年6月1日
ISBN:9787532709441
作者:托尔斯泰(Толстой)
页数:386 页页

《复活》的笔记-下部三十三 - 下部三十三

聂赫留朵夫的一番言论深深伤透为刑事法庭工作的姐夫,这番言论虽然带着绝对要辩驳他人的意气在,但闪烁着人性的光辉。聂赫留朵夫也意识到自己的意气用事,这段也正说明了他思想上已经有了充分的认识,行动上需要更大进步。

《复活》的笔记-第254页

“可是怎么能用宗教的名义来破坏善的最基本要求,弄得人家妻离子散呢?……”
托波罗夫仍旧那么宽厚地微笑着,显然觉得聂赫留朵夫的话很好玩。不论聂赫留朵夫说什么,托波罗夫从国家高度看问题,总觉的他的话很偏激,很好玩。

《复活》的笔记-下部三十二 - 下部三十二

聂赫留朵夫和拉戈任斯基的一段对话令人印象深刻,神奇的是,我对拉戈任斯基的话居然有小部分是认同的。正因为我下定决心往体质内发展?不管如何,自由平等是人类永远追求的东西。

《复活》的笔记-第354页 - 29节

玛丝洛娃热然认为并竭力要自己相信,正像第二次见面时她对他说的那样,她没有原谅他,她恨他。其实她早已重新爱着他了,而且爱得那么深,凡是他要她做的,她都不由自主地去做,她戒了烟酒,不再卖弄风情,还到医院里做杂务工。她之所以这样做,就是因为这是他的愿望。每次他提出要同她结婚,她总是断然拒绝,不肯接受这样的牺牲才。这固然是由于她有一次高傲地对他说过这话,不愿再改口,但主要确实由于她知道 同她结婚,他会遭到不幸。她下定决心不接受他的牺牲,但一想到他瞧不起她,认为她还是原来那样的人,而没有看到她精神上的变化,她觉得十分委屈。他现在可能认为她在医院里做了什么丑事。这个念头比她听到最后判决服苦役的消息还要使她伤心.

《复活》的笔记-第274页

法院的唯一总之就是维持社会现状,因此它要迫害和处决那些品德高于一般水平并想提高这个水平的人,也就是所谓政治犯。

《复活》的笔记-第306页

他们受到老爷太爷的驱逐,显然觉得自己错了,立刻穿过车厢往前走,他们背上的袋子不住地撞在车座、板壁和车门上。他们的神情似乎准备走到天涯海角,坐到人家吩咐他们坐的任何<原文开始></原文结束>地方去,哪怕是坐到钉子上也行。

《复活》的笔记-第297页

只要承认天下还有比爱人之心更重要的东西,哪怕只承认一小时,或者只在某一特殊场合承认,那就没有一种损人的罪行干不出来,而在干的时候还不认为自己是在犯罪。

《复活》的笔记-第298页

他们一旦做了官,心里就渗不进爱人的感情,就象石砌的地面渗不进雨水一样。

《复活》的笔记-第265页 - 第二部三十节

最后,第五种是这样一些人,社会对他们所犯的罪要比它们对社会所犯的罪重得多。它们被社会所抛弃,经常受到压迫和诱惑,以致头脑愚钝,就想那个偷旧地毯的小伙子和聂赫留朵夫在监狱内外看到的几百名罪犯那样。他们不断受到生活的压力,以致做出那些所谓犯罪的行为来。据聂赫留朵夫观察,有好多盗贼和凶手就属于这一种。进来他同其中一部分人有过接触。至于那些道德败坏、腐化堕落的,聂赫留朵夫通过深入了解,认为也可归到这一种。然而犯罪学新派却把他们称为“犯罪型”,认为社会上存在这种人,就是刑法和惩罚必不可少的主要证据。照聂赫留朵夫来看,社会对这些人所犯的罪,其实超过他们对社会所犯的罪,不过,社会不是对他们本人犯了罪,而是以前对他们的父母和祖先犯了罪。

《复活》的笔记-下部三十五 - 下部三十五

继承者

《复活》的笔记-第226页

老将军知道这一切,这一切都是在他眼前发生的,但所有这些事情都没有触动他的良心,就象雷击和洪水等天灾造成的苦难不会触动他的良心一样。这一切都是执行以皇帝名义发布的命令的结果。这些命令都非执行不可,因此考虑这类命令的后果是完全无益的。老将军也不让自己去考虑这些事,认为军人的爱国天职不容许他考虑,免得在执行时心慈手软。

《复活》的笔记-第316页

对待政治犯,往往连法律的影子都见不到……当局对付他们就像用大网捕鱼:凡是落网的统统拖到岸上,活干死……他们所以一直被关在牢里,仅仅是因为缺乏释放的理由,再说,把他们关在就近监狱里也便于提审,可以随时要他们就某个问题作证。

《复活》的笔记-第299页

如果有人提出一个心理学问题:怎样才能使我们这个时代的人,基督徒、讲人道的人、一般善良的人,干出罪孽深重的事而又不觉得自己在犯罪?那么,答案只有一个:就是必须维持现有秩序,必须让那些人当省长、典狱长、军官和警察。也就是说,第一,要让他们相信,世界上有一种工作,叫做国家公职,从事这种工作可以把人当做物品看待,不需要人与人之间的手足情谊;第二,要哪些国家公职人员结成一帮,这样无论他们对待人的后果怎样,都无须由某一个人单独承担责任。

《复活》的笔记-第103页

我们抓住这样一个偶然落到我们手里的小伙子,明明知道还有成千上万这样的人逍遥在社会上,却把他关进监--牢,使他终日无所事事,或者做些有害的无聊劳动,结交一批象他一样在生活上软弱无能因而迷途的人,然后由国--库出钱把他夹在一批腐化堕落分子中间,从莫斯科省一直流放到伊尔库茨克省。
我们不但没有采取任何措施,来消除产生这种人的环境,还一味鼓励产生这种人的机构,也就是工厂、工场、作坊、小饭馆、酒店、妓--院。我们不仅不取消这种机构,还认为它们是必不可少的,对它们进行鼓励和调节。
我们用这种方式培养出来的人不止一个,而是千百万个。然后我们逮--捕了一个,就自以为办了一件大事,保障了自己的安全,再也不用做什么事了……嘿,演这样的戏得耗费多少精力啊……他想到这座宏伟的建筑物,还有那更加宏伟的整个机构,以及由全体官--僚、文书、看守、差--役等组成的庞大的队伍。这种队伍不仅这里有,而且俄国各地都有,他们领取薪金,就是为了表演这种无聊的闹剧。要是我们用这种精力的百分之一来帮助那些被抛弃的人,那将会出现怎样的局面呢?可现在我们只把他们看作可以为我们的安宁和舒适服务的劳动力。其实,当他由于家境贫困从乡下来到城里时,只要有一个人怜悯他,周济他就好了。

《复活》的笔记-第219页

他(某官员)认为自己不仅为人十分正派,而且象骑士一般廉洁奉公。他所谓廉洁奉公,就是不在暗中接受贿赂。至于他向公家报销各种出差费、车旅费、房租,并且象奴隶般忠实执行政府指令,他都认为这是天经地义。

《复活》的笔记-第103页

“这个小伙子分明不是什么坏蛋,而是一个极其普通的人。这一点大家都很清楚。他所以落到如此地步,无非因为他处在会产生这种人的坏环境里。因此,事情很清楚,要小伙子不至于变成这种人,必须努力消灭产生这种不幸的人的环境。
“可我们是怎么办的呢?我们抓住这样一个偶然落到我们手里的小伙子,明明知道还有成千上万这样的人逍遥在社会上,却把他关进监牢,使他终日无所事事,或者做些有害的无聊劳动,结交一批像他一样在生活上软弱无能因而迷途的人,然后由国库出钱把它夹在一批腐化堕落分子中间,从莫斯科省一直流放到伊尔库茨克省。
“我们不但没有采取任何措施,来消除产生这种人的环境,还一味鼓励产生这种人的机构,也就是工厂、工场、作坊、小饭馆、酒店、妓院。我们不仅不取消这类机构,还认为它们是必不可少的,对它们进行鼓励和调节。”
“要是我们用这种精力的百分之一来帮助那些被抛弃的人,那将会出现怎样的局面呢?可现在我们只把他们看作可以为我们的安宁和舒适服务的劳动力。其实,当他们由于家境贫困从乡下来到城里时,只要有一个人怜悯他,周济他就好了。”聂赫留朵夫望着小伙子受惊的病容,暗自想着,“或者,当它进了城,在厂里做完二十小时工以后,被年纪大些的伙伴拉到小酒馆里去时,要是有人对他说:‘别去,凡尼亚,到那里去不好,’小伙子也就不会去,不会堕落,不会做什么坏事了。
“……而我们这些丰衣足食、生活富裕、受过教育的人,非但不去设法消除促使这个小伙子堕落的原因,还要惩罚他,想以此来纠正这类事情。”
当聂赫留朵夫意识到自己身体中那个圣洁的“我”已经苏醒且情绪激动的决定放弃一切去赎罪时我谨慎地并没有同他一样情绪激动,因为我不确定决定脱掉贵族的华服放弃身份地位财产的聂赫留朵夫对他未来将面对的境况有没有一个清晰理智的认识,而当读到上面这一段我感受到一股蓬勃的力量,这样的思想,即便放在今天你仍能看到它闪烁的如金子般的光芒,甚至更加感觉到它的熠熠生辉。因此我又想到,伟大的思想不分国界,不分时代,不分种族。Great mind think alike!

《复活》的笔记-第三部第六章 - 第三部第六章

绞刑那一段把我吓坏了

《复活》的笔记-复活是指生命在死亡后再复生 - 复活是指生命在死亡后再复生

《复活》是托尔斯泰的晚期代表作。这时作家世界观已经发生激变,抛弃了上层地主贵族阶层的传统观点,用农民的眼光重新审查了各种社会现象,通过男女主人公的遭遇淋漓尽致地描绘出一幅幅沙俄社会的真实图景:草菅人命的法庭和监禁无辜百姓的牢狱;金碧辉煌的教堂和褴褛憔悴的犯人;荒芫破产的农村和豪华奢侈的京都;茫茫的西伯利亚和手铐脚镣的政治犯。托尔斯泰以最清醒的现实主义态度对当时的全套国家机器进行了激烈的抨击。
  首先,作家以人民的名义审判了“审判者”,撕下了那些高坐在审判席上的沙皇官僚、官方教士、贵旅代表们的假面具,剖析他们的肮脏灵魂。而更为深刻的审判则在聂赫留道夫的心灵中进行。他是造成卡秋莎不幸的第一个罪人。在法庭上认出卡秋莎后,“他灵魂的深处不得不感到那一次行为的残酷、懦怯、卑鄙,还感到他那闲散的、堕落的、残忍的、怠惰的全部生活也是那样。”从此开始了他的思想和生活的转折,他努力从“动物的人”向“精神的人”转化,竭力用受害者、普通老百姓的眼光重新审视他周围的一切事物。他逐步成为本阶级的审判者。作者通过他的主人公周旋于统治阶级最上层,发现原来掌握生杀大权、制定法律的人才是真正的罪魁祸首,他醒悟到“人吃人并不是从森林里开始的,而是从各部、各委员会、各政府衙门里开始的”。聂赫留道夫奔走在贫苦人民最低层,看到农民挣扎在饥饿线上,他认识到“农民贫困的主要原因是和白昼一样的明显,也就是唯一能够养活他们的土地,都被地主从他们手里夺去了”。
  聂赫留道夫是托尔斯泰式的主人公,他表达了作品的主要思想。然而,如果没有卡秋莎这个形象,人民的生活就不能充分展示,《复活》也就不会有如此深沉的感人力量。作家写到卡秋莎时,流露出那么真挚的同情和爱。少女时代,她身为地主家的养女兼使女,但却没有丝毫奴颜婢膝。她天真无邪,但幼稚无知,凭着一颗单纯的心灵,设想着美丽的世界,沉浸在欢乐的生活中。被奸污后的卡秋莎还曾有过幻想,直到风雨交加的秋夜,聂赫留道夫坐在舒适明亮的头等车厢里玩牌、谈笑,而卡秋莎在火车旁奔跑、呼喊,却得不到回音。这时,她才开始意识到他们之间隔着一道不可逾越的鸿沟,他们是属于两个世界的人。她真想纵身跳到车轮下,了此一生。胎儿的蠕动,激起了她母性的感情,但从此,她眼前失去了光明和希望,在黑暗中摸索、挣扎,“她不再相信上帝和善良”,认识到“所有关于上帝和关于善的那些话,全是欺人之谈”。
  卡秋莎·玛丝洛娃形象丰满、真实,在俄国文学史上的女性画廊中独具一格。其典型意义也是深刻的。作品正是通过卡秋莎和她的不幸遭遇,反映了“一直到最深的底层都在汹涌激荡的伟大的人民的海洋”(列宁语)。在形象体系中她与聂赫留道夫相辅相成,体现了作品的主题。如果说,在托尔斯泰的构思中没有任何规律性。物质只是“绵延”停滞或削弱的结果。复活节之夜聂赫留道夫的情欲是他堕落的开端,那么,凄风苦雨的车站一幕卡秋莎对善和上帝的怀疑与否定就是她沦落的内因。他们生活的转折都取决于对待永恒法则——上帝的真理的态度。因此,他们后来的精神复活,首先是皈依上帝,恢复对善和爱的信念。聂赫留道夫通过忏悔和赎罪,卡秋莎通过宽恕对方,恢复爱的途径。同时,现实主义大师托尔斯泰也写出了男女主人公关系中的社会因素、阶级对立,使社会的主题与伦理道德的主题紧密结合,融为一体。
精彩书摘:
有一种极其常见、极其普遍的宿命论点,认为每个人都有一成不变的本性,认为人有善良的,有凶恶的,有聪明的,有愚蠢的,有热情如火的,有冷若冰霜的,等等。其实,人往往不是这样的。
我们说一个人,可以说他善良的时候多余凶恶的时候,聪明的时候多余愚蠢的时候,热情如火的时候多余冷若冰霜的时候,或者正好相反。如果我们说一个人是善良的或者聪明的,说另一个人是凶恶的或者是愚蠢的,那就不对了。然而我们总是这样把人分类,这是不合实情的。
人好比河流,所有河里的水都一样,到处的水都一样,可是每一条河里的水都是有点地方狭窄,有的地方宽阔,有的地方湍急,有的地方平坦,有的地方清澈,有的地方浑浊,有的地方清凉,有的地方温暖。人也是这样。每一个人都具有各种各样的本性的胚芽,有的时候表现出这样一种本性,有时候表现出那一种本性,有时变的面目全非,其实还是原来那个人。

《复活》的笔记-第255页

他们不但不遵守宁可宽恕十个有罪的人而决不冤枉一个无辜的人这个信条,正好相反,他们宁可惩罚十个没有危险的人,以便除掉一个真正的危险分子,就象为了挖掉腐烂的皮肉,不惜把好的皮肉也一起挖掉。

《复活》的笔记-人好比河流 - 人好比河流

有一种极其常见、极其普遍的宿命论点,认为每个人都有一成不变的本性,认为人有善良的,有凶恶的,有聪明的,有愚蠢的,有热情如火的,有冷若冰霜的,等等。其实,人往往不是这样的。我们说一个人,可以说他善良的时候多余凶恶的时候,聪明的时候多余愚蠢的时候,热情如火的时候多余冷若冰霜的时候,或者正好相反。如果我们说一个人是善良的或者聪明的,说另一个人是凶恶的或者是愚蠢的,那就不对了。然而我们总是这样把人分类,这是不合实情的。人好比河流,所有河里的水都一样,到处的水都一样,可是每一条河里的水都是有点地方狭窄,有的地方宽阔,有的地方湍急,有的地方平坦,有的地方清澈,有的地方浑浊,有的地方清凉,有的地方温暖。人也是这样。每一个人都具有各种各样的本性的胚芽,有的时候表现出这样一种本性,有时候表现出那一种本性,有时变的面目全非,其实还是原来那个人。

《复活》的笔记-第一部二十六章 - 第一部二十六章

时隔多天,有一个画面又浮现出来。
卡秋莎被匆匆忙忙定了罪判了刑。聂赫留朵夫回想起过去种种,便把卡秋莎的不幸全归咎于自己。他的心里已经产生了颠覆性的变化。这种变化令他再也无法与过去其实也不怎么喜欢的生活妥协。庭审结束后,他去参加柯察金家的家宴,在餐桌上,他在心里刻薄地对同桌的伙伴进行了点评:
“聂赫留朵夫到这里来是为了散散心。平时他在这座房子里总感到很愉快,不仅因为这种豪华的气派使他觉得舒服,而且周围那种亲切奉承的气氛使他高兴。今天呢,说也奇怪,这座房子里的一切,从门房、宽阔的楼梯、鲜花、侍仆、桌上的摆设起,直到米西本人,什么都使他嫌恶。他觉得米西今天并不可爱,装腔作势,很不自然。他讨厌柯洛索夫那种妄自尊大的自由派论调,讨厌柯察金老头那种得意扬扬的好色的公牛般身材,讨厌斯拉夫派信徒卡吉琳娜的满口法国话,讨厌家庭女教师和补习教师那种拘谨的样子,尤其讨厌米西说到他时单用代词他⋯⋯聂赫留朵夫对米西的态度常常摇摆不定:有时他仿佛眯细眼睛或者在月光底下瞅她,看到了她身上的种种优点,他觉得她又娇嫩,又美丽,又聪明,又大方⋯⋯有时他仿佛在灿烂的阳光下瞧她,这样就不能不看到她身上的种种缺点。今天对他来说就是这样的日子。今天他看见她脸上的每道皱纹,看见她头发蓬乱,看见她的臂肘尖得难看,尤其是看见她大拇指上宽大的指甲,简直同她父亲的手指甲一模一样。”
最后一句“尤其是看见她大拇指上宽大的指甲,简直同她父亲的手指甲一模一样。”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用指甲盖的形状来表达厌恶,实在是挺新鲜的,让人意想不到,可是也顺理成章。托尔斯泰也算陌生化理论的半个先驱,理论来自实践,这话是不假的。


 复活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