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的哲学

出版社: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8
ISBN:9787504355669
作者:麦子
页数:145页

内容概要

《微的哲学》是诗人、画家、“微” 先锋摇滚乐队主唱麦子,在历经了十余年苦难生活后,逐渐形成的对世界本相的新认知,是跨千年以来,继老子、苏格拉底、克里希那穆提等先觉们的阐述之后,又一部醒世的哲学著作。
麦子这本书的可贵之处在于,它首次提出了一种全新的“微”的本相学,使得这部著作将如同空气一般重要而又容易被忽视的简单朴素的事物,重新让人们意识到它的深远意义,从而从根本上帮助人类找回“本我”回归“真心”。
与平庸的哲学思想不同,作者以全观万物的视角,还原了“微”所给予人类及万物的本质关怀;用童话诗一般的语言,向读者循序渐进地阐明:温暖即“微”的道理。
品读这本书会让我们在喧嚣的世界里找到内心的宁静;让我们在漫长的人生旅途中学会如何汲取并传递温暖;洗涤心灵,净化灵魂;如何从内心的苦苦挣扎中得以自救……
不要抱怨这个世界的冷酷,从知悟生命、拥抱自己及温暖他人开始,这个世界就会像你围坐在冬日的火炉旁一样——越来越温暖!
可想而知,中国乃至整个世界的物质化倾向,以及后汶川时代的到来,将使《微的哲学》这本书的意义显得更为重大而深刻。它无疑将成为人类灵魂史上的一部巨献,以启迪世人广泛的良知与“微”的本能,正如其封底的红色烛光所事先警示于世人的真理——
“当人类觉察到‘微’的时候,‘微’便在行动——传递温暖、爱、纯真;驱散孤独、恐惧、不幸……”

作者简介

形势与政策,ISBN:9787504355669,作者:


 微的哲学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3条)

  •     “微”的化境与画境如何赏析麦子的新作《微的哲学》《微的哲学》终于出版。从1997年麦子组建“微”乐队,再到2003年“微”的思想在麦子脑子里着床,到今天她顺利剖腹产分娩(其间动过几次胎气),中间倾注了麦子太多太多的心血,也饱含了朋友们的殷切期待,“微”哲学作为一个理论,一个麦子的骨肉,开始行使她神圣的责任了,所有善意的灵魂将就此得以正名。作为朋友,我们亲眼见证了麦子作为一个母亲的艰辛,所以现在只有祝福他——一切安好,母女平安。正如人类只有“发现”,而不可能“发明”一样,麦子,他窥视到了“微”这个天大的公开秘密,是伤疤和苦难让他发现了“微”,感受到了“微”,他不敢独享,不敢怠慢,决定把它加以整理,公布于众。我以为“微”的哲学是一种意会的哲学,语言只是一个必要的注解而已。你说她通俗易懂,对,因为她就在那里静悄悄存在着,一刻都没有离开过,从有万物以来;你说她晦涩深奥,对,因为她实在太博大,需要用一颗善意并且清澈的心才能感知得到。“微”哲学是麦子对生他养他的父母,大地,以及他生活至今所感知到的一切所回报的拳拳赤子之心,这是一种无上的敬畏,这种敬畏在书里是万物对万物的态度,是“朋友见面时心里说一声‘你好’”,如此解释“微”之于麦子应该是最言简意赅的。下面,我将在这里对《微的哲学》从思想和读本两个方面加以剖析——“微”的哲学首先是善意的哲学,这种善意简直就像宗教的终极教义,“微”的思想里面有两个关键词:“温暖”和“无痕”(相对于“有痕”),他们是相悖的关系,读者可以从这两个反义词里领会“微”的含义。“微”里面有人本,但是却不是马斯洛的人本主义;“微”里面有存在,但是又不是萨特的存在主义……“微”是所有善良的主义,但是她又不是主义,因为“主义”二字对她来说太冷冰冰,太干巴巴,太“有痕”,太不“温暖”。关于“温暖”文中有这样一些类似棒喝的叱问:“生存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体温,为什么没有温暖?”“所有的人,不管你在干什么,你活着都是想得到‘温暖’,那么,你为什么不给别人以‘温暖’?”……这些振聋发聩的提问让我们对“温暖”重新警醒。 “温暖”二字就像一把钥匙,或者就像一个引信,只有先理解了她,我们才能理解“微”,她是通向子宫的通道,是通往天堂的阶梯,是去往香格里拉的唯一之路,是享受豁然的前提,“‘微’、‘温暖’——它们是一体的诗意”。“温暖”是“微”的形状,是“微”的性状,是“微”的气味,是“微”的状态,是“微”的质感,是“微”的色彩,是“微”的绰号,是“微”的职责,是披在“微”身上的小棉袄,是“微”留给万物的印象,是万物善意存在的一个铁的见证。关于“有痕”,举两个例子,佛教里有“身”“口”“意”三种恶业,这些恶业其实就是人类的“有痕”存在,人类去除了这些“有痕”就会“温暖”,也就展现了“微”的“无痕”本相;基督教里让人时刻懂得忏悔,让人时刻注意到自己身上的罪,也就是时刻注意到自己的“有痕”。这些例子无不在证明,世间万物本来是“无痕”的,是人类一些原欲在不加任何管制的情况下衍生出来的,就像人的身体本来是干净的,是健康的,是“无痕”的,一不留神,有了病症,开始“有痕”,于是西医用“杀毒”来让身体回到“无痕”;中医用“解毒”来让身体回到“无痕”,这一杀一解都是温暖的,让人达到“微”。我们很容易能明白身体的“有痕”和“无痕”,我们想尽办法把我们的身体变得“无痕”的目的,却是为了能让世界变得更加“有痕”:战争、恐怖主义、环境污染、犯罪……等等浩如烟海,这些都让我们离“无痕”很遥远,更别提“温暖”,更别提“微”。一场汶川大地震让我们瞬间失去了那么多的兄弟姐妹,我们接下来用行动让灾难变得“温暖”和“无痕”,但是如果我们过度悲伤就会让自己的心灵和逝者的心灵开始“有痕”,我们唯有用温暖的祈祷来让逝者放心的飞向极乐世界,飞向另一个“微”的世界,让一切回到“无痕”。所以,“无痕”是万物最初也是最佳的状态,就是“微”。当明白“温暖”和“无痕”的真谛之后,我们就懂得自重和自谦,就懂得尊重万物,就懂得自身的渺小和自然的伟大,这是达到“微”之化境的第一步,真正的和谐状态,天人合一的理想境界,所谓“人法地,地法天”直到“法自然”,也就是这个道理。当今天我们看到物质文明最终的虚妄真相,开始意识到“软实力”的重要性之后,“微”之哲学将是一个最好的范本。我一直喜欢麦子诗化的语言,不讨巧而且绝对新颖,他可以不用吹灰之力就发明一些词语、短句直至格言之类,让你在惊讶的时候忍俊不禁。我最早接触麦子的文字是他的短诗,那是一种鬼才的智慧,因为思考方式的独立,所以会剑走偏锋;而麦子的长诗却幽暗深邃,绵延肃穆。再后来我拜读了麦子的长篇小说《流浪的麦子》,平心而论,麦子那种灵光乍现的才华并不适合驾驭一个缜密的长篇小说,所以读《流浪的麦子》时你无法享受像其诗歌一样的酣畅淋漓(当然这和麦子在创作时精神状态的不稳定有关系,我亲眼见证了麦子如何忍着内心的剧痛用痉挛的身体完成了它,时间是7年),而读这本《“微”的哲学》不会了,你会陷入麦子童话般的意象王国里,是的,把道理告诉别人有N种方式,干嘛不取最干净的那一瓢饮?童真最干净,所以书里的语言和意境就是童真。《微的哲学》作为一个文学读本是对话体,也是童话体同时也是思辨体的小说。麦子是从一位诗人变成一个“哲学好手”的,所以麦子的语言风格向来微观中见宏观,宏观中又有微观,“可以九天揽月”可以“渗入核内”。如果你阅读够仔细的话,你能从麦子与万物的对话中体会到《大话西游》里至尊宝参悟后的语气,这是一种平等和善的语气,是放下屠刀后的轻声细语。麦子还不惜用打油诗来弱化其哲学理论的严肃性,比如:“波渺渺,柳依依,萋萋芳草碧天齐,猪耳摇,猫儿跳,奔蛇伏野芍药居”,这种弱化并不刻意,因为“温暖”是需要贯穿始终的,让人读起来轻松温暖是相当必要的,故事里每一个主角的出场都是一个童趣的乍现,同时也是一个严肃理论的开始,这种安排不仅仅是文学语言的技巧,它首先是作者心灵的聪慧,这些主角都是“微”的一个个客观存在:昆虫、兽类、石头、花朵、芭蕾舞、云朵……万物,万物本“微”,万物皆“微”,而且“星星永远像它自己而人为什么不像人?鲜花永远像它自己而人为什么不像人?”,所以故事里的“人”少到可以忽略不计。书的最后是麦子独特的简历,这个洋洋洒洒几千字的简历其实是浓缩版的《流浪的麦子》,麦子用他特有的幽默语言事无巨细,一一道来,让你从侧面窥视“微”哲学诞生的背景, “微”哲学产生的原因以及创作者背后的苦难。有人说从严格意义来讲,老庄的著作算不上哲学,我很清楚这些吹毛求疵的投机分子在想些什么,老庄的著作是哲学也可,不是哲学也罢,他们的思想在世界上已经流传了数千年,它们就像一双宽厚的大手,小心翼翼地扶持着我们中华文明尚且稚嫩的肩膀走到了今天,并且还要走下去。所以说,对于严格定位《微的哲学》到底是否是哲学也同样是一件无稽的事情,因为他所蕴含的深厚的人文价值和社会情感价值是单纯以“哲学”这个概念无法承载的,而且,“哲学”这个人类发明的词语也太过冷冰冰和干巴巴了,不够“温暖”。在物质文明光速前进,人们在人文道德上严重迷失的今天,《微的哲学》的出现有如荒漠甘泉,春夜喜雨,润物,细无声。书的封面也是对“微”之哲学的最好注解,麦子把妈妈生前仅有的一张照片做成了封面,以示对母亲的告慰,这种温暖之心溢于文本,正是“微”的直观表现。可以看到麦子为了阐述“微”的概念,心思细致到了什么程度,连在照片的纵深燃起一支“温暖”的红色烛光都会想到,用这样的观念艺术形式进一步启迪人们对于万物的“微”的尊重和对于“温暖”的祈福,在此不得不钦佩麦子对此书的良苦用心。我不得不把《苏菲的世界》与《微的哲学》相提并论,前者曾经是公认把哲学文学化的最好读本,但是它也仅仅是一个将前人哲学思想普及的书籍,里面几乎不存在一个作者首创的哲学理念。“该书是一个将学术作品通俗化的杰出范例。” 这是当年美国《新闻周刊》对《苏菲的世界》的评价,我想,《微的哲学》的面世也会让他们重复自己的这句话。最后,以《微的哲学》第七篇第七章来结束本文——“……尽量使‘微’能够赋予万类更多的温暖。只因‘微’乃生命之本,智慧之本、哲学之本、宇宙之本,它开启了人类最淳朴的诉求、最温暖的保证、最合理的安处、最本质的灵魂。只因‘微’的使命是使万物和谐、世界和睦、合一天人、诗居大地。只因‘微’的使命是使民族同融、文化同醒、生命同呼、宇宙同体。”马 上 2008年5月28日凌晨(马上:1979年生于河北涞源,曾任某后朋乐队鼓手,现为职业艺评人,实验艺术家。个人邮箱:ma-shang@126.com。)
  •     麦子总是个人物 在中国春树 北京娃娃中的 捡破烂似的赵平后革命时代的 把脑髓画出来微 水中的 呐喊等等中国的敏感在他身上显现他现在想些什么值得看看
  •     辛苦啦你们,概括的真不错,也好懂多了,转载一下。一、微哲学简介“微哲学”也称 “微学” 、“微哲”、“微宇宙哲学”,或者“微家思想”,和道家思想及儒家思想并称为中国三大哲学体系。它继承了中华五千年文化的精髓同时又弥补了它的遗缺。首次揭示了“生命本微,万物无痕”的宇宙生命学真相,从而揭示了“平等”是人类生命科学的本质伦理;“永恒”无需追求因它是万物的根本基础;“温暖”则是全人类乃至全宇宙的共同感情,而微即温暖,宇宙即微。进而定义了“微”的神性自然法则作用于人类的天然的公正性和法理性,心灵本然的纯洁与善在;定义了“微”是万物的根本状态、根本自在,是万物的存在本源以及亲情本源;定义了“微”所自然赋予人类及万物的本质关怀、天命尊严及天然理性。因此,“微哲学”是一种以全观万物的方式重新定义了宇宙本体的真理哲学,亦是一种与宇宙融鉴化合与万物相濡以沫的人类真善美价值新体系。本世纪初的2003年5月由诗人麦子顿悟后得以创立。二、微哲学产生的缘起微哲学的产生缘起应该从它的创始人麦子的坎坷经历中寻索,这是一个有使命意志的磨难人物。很多奇迹在这个人身上同时发生,有些令人难以想象,比如他写诗、写小说、画画、行为、音乐、电影等等无所不通,并且有大量的优秀作品问世,而这个人把自己所做的艺术几乎都变成了公益的事情,十几年以来,几乎没有从中得到过生活上哪怕最低的保障,甚至连别人的鼓励也不曾奢求,可以认为麦子的经历打下了深深的“微”的印记,似乎每一次经历都在昭示他做深度思考。出生于上世纪70年代陕西咸阳的年轻人麦子(1997年之前人们叫他王平超),从上初三时开始写诗,1992年还在上高三的他因为喜欢上了一位已经上班的女孩,便在连手都没牵过的情况下花钱给人家报了上学的名,拿着报名单在说服其家人让女孩跟他一起上学时双方发生口角,被其家人关进屋子找保安暴打了三小时,架出去扔在马路上,这件事在他的心里留下了灾难性的创伤。他靠写绝望的诗歌来治疗自己的痛苦,并开始主动思索一些大问题,诸如人类、世界、良知、正义……等他接触到了北大卧轨诗人海子的诗作后,便抹掉眼泪,追寻着海子的踪迹于1994年8月背着被子和吉他流浪北京,住在了圆明园画家村。在极端贫寒、被警察赶来赶去的生活状态下麦子写诗写歌画画,继续思考自己究竟是为什么来到这个世界?如果痛苦不是这个世界的真面目的话那么什么才是?坚持到1997年,麦子从圆明园村搬到摇滚树村,打算组建自己的乐队时,在北京西山的半山腰上被“微”这个字击中,他当时的感觉是这个字简直就像一个秘密的咒语,肯定蕴藏着极深的真实,就像静水深流,平静的海面下有着深不可测的海底,但是他当时还不清楚这海底的世界,他看不透,但是他隐隐约约知道他遇到了一个大秘密,也许是华夏文明五千年以来没有人揭穿过的,一个被鬼使神差不知不觉地疏忽掉的大秘密。所有的人都被它的表层意态所迷惑。古代有个词叫做“微行”,指的是皇帝便服私访,可以说“微”一直“微行于世”,没有人认出他来。“微”成为一个绝密,可能这个绝密一直在等待一个能解密它的人来,等得有些漫长,就像某些神话故事中所描述的那样,也许揭穿它的人需要为此付出代价,需要承受不幸与苦难。在乐队定名为“微”乐队之后,没过半个月麦子便突然得了场急性肺炎(之前他从没得过这种病),治愈后,过了两三个月的1997年11月,他带着乐队在杭州又得了一场急性肺炎,无钱医治拖延两周多后才接受治疗,并从此大病五年直到2002年才停止了每天喝中药。1998年4月麦子的母亲突然去世这对他是致命摧毁(如果他不组建微乐队继续找老哥出版自己的民谣专辑可能会在1997年赚到为母亲治病的钱,并能让母亲看到自己的出息,母亲也许还会健在),最终导致他精神分裂了两年。那两年麦子彻夜思念母亲,他有一种想逃离天地的狂幻,他开始思考宇宙的本质,朝着更远的地方出发。这期间内心和身体均病入膏肓的麦子,要不是他的好友丛峰和英国女友乔枫合起来,用三四年时间每天为他供药续命的话他早已离开了人世(乔枫最初和麦子认识是因为微乐队那张优秀的唱片《水》);2002年一本名叫《北京娃娃》的畅销书对麦子进行了空前的污蔑诋毁(该书的作者因为听到1999年微乐队的单曲《佛光》和看到《通俗歌曲》杂志上有一个“麦子与微”的专栏里麦子所发表的诗歌而主动找麦子做男朋友,几年之后该女孩在书商的操纵下编造故事嘲笑麦子及其家人的贫穷);这件事导致他于2002年彻底放弃了刚刚展开的音乐与艺术的大好前程,开始了在三平米潮湿的地下室写作50万字《流浪的麦子》自传体小说的工程,这一写就是7年……自传写到2003年5月的一天下午,他突然开悟,眼前豁然一亮,天地大开,万物自明,迅速写下了两万言“微哲学”初稿。随后的几年间他不断完善微哲学理论,06年5月出版了《微-流浪的麦子》20万字减缩版;08年5月出版了《微的哲学》专著。写书的七八年间麦子放弃了一切功成名就的机会,上不占片瓦下不圈寸土,甘愿贫困寂寥地度过人生中最重要的黄金时光,他清楚这件事情需要有人来做,一件公益的事情。三、微哲学主要哲学命题 (一)、微哲学宇宙观1——万物本微论非常简单的道理,人类现存所有的语言文明中,能否找到一种客观文明(而非主观臆度)像圈东西的圆圈一样把什么都圈进去或者说是包容进去的文化事实?只有她包容了万物才能谈得上将万物得以归纳,得以秩序,得以总结,得以说尽说通——想想看,人类现有文明或者说是文化中,什么文明可以从字面上就会同时包容大小两种概念?除了“微”,是不是就没有任何文明可以做到这一点了?请用客观事实反驳这样的观点,那么上面说的对不对呢?能否用三岁的孩子都能听得懂的最简单的推理来证明一下呢——可以说“微”被定义为无限小,从地球上看星星,它们要多小有多小,可其实它们无限的大,要多大有多大,对不对?可在银河系中,它们要多小有多小;可银河系在宇宙中要多小有多小;宇宙在外宇宙中要多小有多小……当然,每一个人类想象力要多大有多大,每一个人类自身要多渺小有多渺小,可母亲在儿子心中要多伟大有多伟大,儿子在他的情人的眼里要多重要有多重要,你等了五十年就是为了等回那一天的到来人类穿越着生命之微,每一个生命在无限“渺小”的同时都是“大微”的现身,真正的人类文明必将是一场宇宙文明……“微”,一个整体的圆,它包容一切阴阳万物与阴阳非万物……那么,再从字面上看的话:“微”是不是没有侵犯性?是不是很谦逊,很善良?并且能够感觉到温暖?那么“微”是所有的“善”与所有的“善在”对不对(也可以是所有的无善无恶,但绝对跟任何的“恶”毫无关系)?既然它是所有的“善”与所有的“善在” 所有的无善无恶之永恒之在,那么它亦可以指涉所有的真理或者所有的真知,所有的爱以及所有的关怀——这一切是绝对的“善在”与“恒在”,对不对?那么在这个需要公平的世界里,是不是亦可以用“微”来衡量公道,主持正义?你想象有多大的事物它必有多小;同时,你想象有多小的事物它就有多大。无限的大亦是无限的小,无限的小亦是无限的大;无限的长亦是无限的短,无限的短亦是无限的长——这就是万物之“微”——故时空万物没有大小之分,没有贵贱之别,万物平等,万物本“微”! “微”是万物与非万物所先生而在、与生俱来以及随生而去的自然共性本源,是存在于宇宙内外一切事物与非事物其之内和之外的惟一的本身与它身、本质与灵魂、特性与现象、天机与秘密、母亲与神。“微”从无到无到无数到无限到无行到无状到无为到无他到无极到无常到无我,到无意识到无可无不可到无何有之乡;从空到空到天空到宇空到宙空到空空;从秘密到机密到神秘到奥秘到玄秘;从玄玄到玄机到玄妙到玄牝到玄伏到玄武到玄学,到玄冥到玄黄到玄虚到玄混;从虚无到虚幻到虚无缥缈到虚怀若谷到虚空;从真到真经到真相到真宰到真理到真谛;从道到道路到道理到道德到道艺到道统;从生到生活到生命到生存到生育到生灵到生生;或者“微”是形象或表象或抽象或具象或对象或幻象或气象或天象或万象或物象,或现象或想像或星象或意象或征象或包罗万象;或元气或精气或灵气或真气;或一元或二元或三元或四元;或二维或三维或四维或五维;或量变或渐变或质变或聚变或瞬息万变;或唯物或唯心;或太初或太极;或儒雅或儒墨;或解构或结构;或存在或幻在;或现代或后现代;或现实或超现实;或现在或超现在;或神袛或神宇;或理性或天性;或天下或天良或天真或天意或天赖或天然或天赋,或天覆地载或天下为公或天人合一或天人感应……(二)、微哲学宇宙观2:万物无痕论万物无痕地在场于时空之间构成大自然。人类无痕的在场,无痕的在场便是温暖的行动。贪婪、欲望、虚伪、焦虑、浮躁、欺骗、愤怒、歧视、压抑、痛苦、孤独、烦恼等等,均是痕迹,是心灵的疾病,健康的心灵纯净如空,人类应该遵循微的指引向着更高的智慧进化,这些智慧包括我们最基本的真诚与友爱,这些无痕之“微”。“万物无痕地在场于时空之间”最终所抵达的亦无“在场”、亦无“时空”、 亦无“之间”,你静观一切的形态是清晰的、真纯的。真正“无痕”的人,为人正直、心胸坦荡、待人善和、平衡事理,处处公正。这样的人给人温暖和安详。他自身则神秘地在场于宇宙时空,行走如“飞”,不留“脚印”,不占有“时空”,他的“空间”是留给自然的。万物无痕便是万物本微。(三)、微哲真相观及方法论“微”是对万事万物最单纯、最本质的还原,没有任何思想,任何感情的打扰。也就是“微”不经过大脑,直通真心。“微”不是知识、不是思想、不是哲学(称做“微哲学”仅便于交流)、不是经验,仅仅是真相,万物的真相。剥去它们的世俗外壳——形态、记忆、思想、习惯等,便会抵达它们纯真的状态——“微”。“微”使一切回归到它们的本位,释放出巨大的空间。它作为万物的终极真相,一直为它们的存在作证。凡事均有“真相”,如果表现出来的“真相”和“微”不相融,那么这件事就做错了。“微”可以无限地深奥又可以无限地简单,但是它并不复杂,它将最复杂的事物亦变得通俗易懂,因此它可以处理这个世界上最复杂的事情。它很好地继承了一种多元逻辑阴阳辩证的中华黄道科学哲学体系,并在这一体系的基础上彻底完成了人类文明通过语言便彻底表达净尽这个“宇宙善体”的方方面面,并且同时做到了修渡万物,人类历史正在证明,“微”之修渡被运用至人们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各方各面成为可能。我们不仅要有一双诗的眼睛,还要保持一颗真的心灵。说到时空,我们的真心中其实是没有时空的,没有时空就等于没有等待,没有距离。“微”超越时空,这是它的奇妙之处 。“微”不存在时空概念,万物之间是零距离的,是融为一体的,没有等待与距离,只有温暖和“微”。也就是说,从一个地方到另一个地方,这之间不是距离而是温暖,这是时空的微真相。眼下的人类还远远无从达到这个境界,也许还需要千年的进化。然而“微”是没有时间的,每一秒钟的过程都是温暖,所以不存在进化。现在即是千年以后,千年以后即是现在。所以人类不要存在妄想、等待、努力,即刻回归“微”就会穿越时空。“微”就是让你穿越时空而回到生命的真相——温暖中去的。归根结底,时间和空间不是留给等待和距离的,是留给温暖的。因为等待和距离中有怀疑,有猜忌,有不信任,这一切是人类饱受苦难的根源所在。世界需要建立一门学科,就叫做“真相学”或者“本相学”。“微”是所有真相的综合,是衡量一切真相的标准。(四)、微哲学个微观“微”和“个微”是两种概念。好比“微”是人类,“个微”就是人。一个“个微”的人和另一个“个微”的人不一样;好比“微”是一切的感觉,“个微”是感觉的一种,恐怖和兴奋这两个“个微”就千差万别;好比“微”是所有的生物,“个微”是生物的一种,一头河马和一棵桃树就大相径庭等等。一个保温的暖壶和一个不保温的暖壶都叫暖壶,生活中,前者的“个微”离“微”更近。一个“个微”的人给人的感觉如果接近于“微”,那么就证明这个人身上所具有的某种全人类气质的存在。一幅油画——一个“个微”,为什么会给你一种“微”的感觉,正是因为这幅油画的真正的艺术性。因此,作为一个”个微”,当它具备”微”的感觉的时候,它就是温暖的。而对于一个实体“个微”来说,“个微”中的“微”的状态遭到破坏,这个“个微”中便很难找到“微”的温暖感觉。但这个“个微”在别的意义上仍然保留着“微”,比如那个不保温的暖壶,它被喊做“暖壶”就已具备了“万物本微”意义上的“微”。因此,个微是万物的个体态势的总和,其中的假恶丑差属于“个”,其中的“善”与“无善恶”属于“微”。(五)、微哲学社会观:微即温暖人类社会永远有一个共同的家,这个我们的共同的家就是我们一直在说一直在强调的:“温暖”。这个世界只有两个人:一个是你,一个是别人,你要是不想对别人好,你想对谁好?所以就不要再勾心斗角了吧。善就是给予。就是天空照看着太阳黑夜照看着星星。“温暖“亦是给予。你看见一棵树静静地生长在路上,那是什么?那就是温暖,所以温暖便是微万物,温暖便是无痕。如果你总是可以从日常的“个微”中发现温暖的真相,那么真正的“微”就会被你发现。这个世界只有一个真相,那就是“温暖”。我们将它取名为“微”。“微”就是温暖,就是有分寸的爱!“微”的状态就是对万物的一种彻底的友爱、沟通、欣赏、融合。万物本身和你同血同肉。温暖是人性所要遵循的本质,这正是人类文明的基础——万物本“微”即人类文明。人们通过“微”而抵达生命的点点滴滴,这所有的细节与现在,而细节就是全部。温暖是“微”的核心,“微”比“温暖”还要广阔,不过它的剩下的广阔是为“温暖”而服务的。“微”是良知,是温暖的真相。良知就是对一切无条件地心中存爱,如同天地氤氲,万物醇化。有良知的人才是温暖的。万物的自然状态是“拥有温暖”,既然这是他们的自然状态,那么它就应该是我们最初和最终解决人类社会问题的出路!(六)、微哲学心灵观人类尚没有学会解决问题。人的心灵被各种各样的思想、宗教、文化、信仰堵死了,你要解决问题,总要听命于某种组织才会解决,人们总想依靠一种权利来解决问题。人类以此找到了一个“爱”字,上帝“爱”你们,这就是理由,就可以占据“自我”。这个字本意不错,但是因为它不通,停留在半道上,所以在运用的时候出现了问题。人类历史之所以血雨腥风,跟这个字有密切关系。这个字容易滑向疯狂,走向它的反面而成为恨。恨导致混乱与战争。而“微”的反面是一切不好的,它最大的反面就是“恶”,包括“恶”在内的一切不好的都是明摆着需要抛弃的,“恨”则是一个中性词,容易被人忽视而产生严重后果。所以凡事都得从“微”出发,从“微”出发必走向“微”。 人类从来也没有意识到仅仅只用“爱”来定义人类心灵互应的严重性,从来都是在找“爱”,忽略了自身的能量,自身的感知,自身的“爱”的存在,“爱”就是你自己,找甚?“爱”包容在“微”之中,那纯洁无私的、没有任何附加条件的的“爱”才是“微”。“爱”可以说是目的地,“微”的目的地。“爱”成为方法时不适合,“微”则是最好的处事方法,也是理想的目的地。“微”和“爱”必须同时使用,人类才有可能永久和平,用“微”的方法监督“爱”的行动。 在“爱”中,和“微”离的最近的就是“博爱”,不过“博爱”不够自谦却也外露,甚至是非不够分明并且保护不了好人又会让行坏者钻空子,亦在半道上,它缺乏“微”那样的浩然气场,大将气魄,正义感,能威震四方又神秘可敬,无所不能的大能在场。 所以,我们感知自身与宇宙万物间的真相——“微”的在场。抛弃人们愚昧地定义下的“微”的意义,认为它是“小”等等诸如此类的思想均需要抛弃。就这样几千年过去了,人类在“爱”的面罩下,从来也没有真正和睦相处过,因为他们的内心实在太狭小了,以至于只能容得下“爱”与“恨”,除此再也容不下任何,他们的文化里没有“博大”的概念,“博大”本身并不能代表博大,它不支持,仅仅只是一个形容词。于是人类一直被自身愚弄着,被“爱”欺骗着,就这样昏了头。可怜的人类,至今还没有找到自我!不但没有找到一个内心的“自我”,更没有找到一个与世间万象共通的“自我”。人类只是找到了“佛陀” 、“上帝”、“国家”、“民族”等等诸如此类的“爱”,诸如此类的“保护伞”、“界限”。为什么需要“保护伞”?是因为恐惧。恐惧什么?恐惧“爱与恨”,恐惧“自我”,因为人类没有尊严,没有标准。并且制造“界限”,这种界限只能告诉你们,你是你我是我;或者你不是你,你是基督徒,我不是我,我是一个国家里的人……让世界充满爱应改为让世界充满温暖。以“微”抵达心灵“自我”,从而抵达与自然融合之“无我”(只有找到“自我”才可能“无我”)。不仅仅因为这个字无实无虚亦有实有虚,大象无形亦水物成形,上善若水亦厚德载物,包容一切亦被一切容有。除此之外所有的词,所有的世界语言、人类文明,都没有这种神圣而浩瀚的可容性。这也是东西方文明的本质不同,西方的音与形的断层字母定性了一种断层文化,并主导世界如今走进了一种人类未知的断层歧途,以华夏汉字体千万年来本身的五行学自然科学体系所自然蕴涵的伟大文明来拯救人类文明的世纪已经到来。(七)、微哲学物学观微即永恒:微即万物之本,永恒即万物的本,更通俗的说:永恒即万物的基础,因为万物均存在于天地之间,而天地乃永恒之相,天地乃宇宙之相,因此宇宙的基础亦为永恒,微便是宇宙,微即永恒。温暖即微,因此,永恒即温暖,即天地人和睦共存,这一真理的被顿悟,将终止人类追求“永恒”的愚昧脚步,“永恒”是不用追求的,是追求不来的,是不能去追求的(任何事物一旦去追求就证明外力的存在,永恒是世间万物的物学基础,不是外物,亦非外力,而是人类及万物的微本质,人类要遵循物学永恒率,不要轻易使用外力修改永恒这一物学法则,负责就会遭到大自然的惩罚,永恒是宇宙万物自由能量因子经过亿亿亿年的自然组合自然形成的真善美微本体,只要人类做到了真善美之微,便做到了永恒,“永恒”只需要继承,便继承了天地之魄,自然之魂,人类才会一直“永恒”,否则,人类像现在这样违背天地之微,自然之微,破坏自然,破坏德善,破坏法理,人为将科学与自然分置,认为人定胜天从而为所欲为,必将走向毁灭之途。悬崖勒马,亡羊补牢尚来得及,否则人类的消失只是时间问题,因为宇宙的微永恒物学规律及万物无痕法则,会自然平衡到永恒与无痕的微状态,也就是将所有短暂的(非永恒的)痕迹“无痕”掉,人类千万不要等到自然宇宙主动将你“无痕”掉的那一天,你人类产生的痕迹也就成为天地间一个巨大肿瘤,而目前人类的内心中普遍埋下了肿瘤,迫切需要以“微”疗化,就看人类在21世纪是否能够觉醒……(八)、微哲学科学观微即万物本能,万物本能即万物能量的本在,万物能量守恒,因万物的基础是永恒,因此万物能量是守恒,宇宙总能量为零,万物本无能量,万物间的能量是通过相互的给予、欣赏、传递来获取的,万物只是一场能量的存在,万物只是一场无痕,万物只是无在,因此宇宙总能量为零。然而人类大大破坏了万物间的能量守恒,出现了贫富差距,富人豪夺能量穷人一无所获,人类族群间并且从不相互尊重、相互给予、相互欣赏、相互传递,相互温暖,人类更多的是相互不信任,相互设防,甚至相互欺骗,相互榨取。河水之所以流淌,它的能量来自于万物间的相互作用力,可以说宇宙天地万物使河水流淌,并非河水脱离开天地万物自身流淌,它自身不设能量,它的能量是自然给予的,人类也一样道理,每一个人的生命是天地万物所给予的,人类的能量是天地万物所赋予的,呼吸是空气赋予的,空气是气场赋予的,气场是宇宙赋予的,宇宙是微赋予的,你不义所得的财富是一种痕迹,是过余能量,是牺牲了别人的能量得来的,天地间你的能量会感应出一个大疙瘩,这是一种积怨,这种积怨在天地间存在达一定程度,天地感应将会有一个裁决,因为万物无痕,微本能守恒。也可以说微是万物的元气,我们常说大伤元气,这种说法是非常科学的,这是微生命科学的一个很重要的方面,并非西方那一套原子科学。西方认为“原子不可分”是有问题的,东方的“微”可以无限分下去,怎么可以不可分?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观,西方的辩证在原子论这一块终止了,可以认为他们的辩证是一种人为,也就是主观辩证,而东方的“微”辩证则属于自然辩证,也就是客观辩证,可以无限辩证将宇宙万物均纳入辩证统一的微体系,也就真正诞生了哲学思辨的真理范式,也就自然打通了万物平等的真相通道,而不至于将人类的脚步限制在原子论中举步不前,这就在心理上自然形成堵塞,那么人类万物也就不可能真正融通,没有融通就没有平等。用“微”将“原子”打通过去,人类将会看到一个无垠的宇宙,一个化解一切阻塞、冲突和矛盾的契机。事实是:有人可能要说原子论是科学范畴怎么可能和人文哲学联系起来,的确西方文化将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区分开来,这是西方文化的致命缺陷,难怪西方人愚昧地认为中医只是“经验主义”,微哲学心灵观中已经指出,西方文明是一种断层文明(从罗马帝国灭亡476年到近代1500年的整个中世纪,是西方文化的断层,中国人的盲目崇洋,要么汇入基督教信仰主义要么陷入物欲主义,遗弃了生养自己的土地上的大微本在,又不能离开中原而去西方定居,于是和中原地气不接,能量失衡,元气失守,出现了诸多心灵及社会问题),西方的思维还局限在实物表浅思维的层面上,他们的人性中有一种对外侵略的劣根性,包括对自然的侵略,他们的科技目的在于征服和控制自然,他们的人文哲学无论古希腊还是近现代哲学,对世界的认识均或多或少失之偏颇,他们的理性几近于冰凉,中国人接受西方的精神奴役是危险的。中华文明从未出现过断层,从《黄帝内经》、《道德经》、《易经》、《神农本草经》等等领先西方十多个世纪下来的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的纳甲文化、阴阳学说,五行学说,道统学说等等,是一起的“微”, 这一整套科学的思维范式所形成的中国独有的文学、史学、艺术、道德、哲学、传统科技体系、科学哲学体系,真正达成了生命本微、万物无痕、温暖自在、天人合一的至高境界。这是西方文明所望尘莫及的人类至高文明,然而从鸦片战争以来,我们人为地将伟大的华夏文明割裂开来,用基督教客场文化来填补,这是逆天而行的自焚行为,务必用“微”来弥补这个被割裂开来的华夏文化断层,承上启下,传承、整理和重构华夏文明,以此帮助自己也是帮助人类走出困境。任何一个细节的脱轨,都会导致人类的迷失。再次重申,中华文明是地球上唯一延续了数千年的文明,它的文明是人类的源文明,它有着“儒释道微”等一整套完整的东方自然社会人文科学体系,遗憾的是,从洋务运动以降,中国逐渐抛弃了自己的源文明,也就抛弃了人类的源文明,导致了一个多世纪以来,人类的愚昧无知及相互残食,同样也导致了人类对自身赖以生存的自然天地毁灭性的破坏……(九)、微哲学政治观政治是上层建筑中各种权力主体作用于社会生活的结果,是人类在没有普遍认识生命真相之前从意识形态出发所产生的管理群体社会生活的权力工具。因为万物本微,所以哪里有权力哪里就有不平等,因此,政治的改良可以直接惠及到全体的普通老百姓,政治对于人类生活来说只是过渡,真正的人类社会是无政治的无痕之治。在这个过渡阶段,社会主义制度肯定是要比资本主义更合理,对老百姓好,社会主义提倡社会作为整体,社会集体拥有和控制产品、资本、土地、资产等,其管理和分配基于广大老百姓的基本利益诉求,按劳动分配非个人获利,计划经济的而非丛林法则下的市场经济那种依照各自的利益采取行动的资本主义危险模式。对于当下的人口众多的中国,最伟大的政治观就是“为人民服务”,这是一种“大微”政治,也是微哲政治观的基础。一群干部就像清教徒一样做到了“不为利己专门利人”几乎是一种宗教仪式,太伟大了,老百姓苦啊,所以中国太需要这些人了,人类也太需要这些人了,而且中国必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要不然很容易被西方资本所控制,老百姓就遭殃了。所以说“为人民服务”已经是一种宗教意义上的伟大的政治思想了,它是信仰中的信仰,大佛大微的完美境界。相比西方国家的宪政制度同样还是资本的游戏,谁有钱有势有野心并且心狠手辣才能成为候选人,进而才能成为总统,而这个总统上台后首先维护的是支持他的资本财团的利益,这也就决定了资本主义是以富豪资本家的利益为准则。总统大选,都是各大资本利益集团的作秀和恶炒,所以说西方的国家利益是他们国家的富人的利益总和,富人常常欲望膨胀,为富不仁,也就决定了西方国家不可轻易信任的历史现实主义怀疑论的正确性,所以那些鼓吹西方民主的人,还没有想通。西方政体成为丛林法则的执行人,西方国家总统宪政精英资本制度对第三世界的殖民是历史事实。一个国家的民主自由应该由这个国家的普通老百姓说了算,老百姓选谁谁就是国家首脑,由网络推举100位候选人,看谁的功勋最大通过大辩论来完成对每一位候选人的功勋的评估之后,再通过最基本的人民问卷考核及人民大众与候选人的电视辩论最终确立最高人民主仆,将总统、主席等词改为“主仆”,“主仆”每五年为一届海选一次,最多可连任两届,每一个国家公民谁都有可能成为人民主仆, “主仆”的工作是每周都务必向全国人民做电视报告,当然,人民觉得“主仆”的工作没有做好,可以在任何时候直接更换“主仆”而不必等到五年之后。过度到“微”制“主仆”社会,再由“主仆”社会过度到真正的“微”制社会——就是纯粹的“微”的社会,微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人人相互欣赏,传递能量,找不到一个“制”字,人类也找不到一个国家的概念,人类真正的没有国家了,不需要护照了,时空汇入每一个人类的灵魂成为大人类的灵魂,时空汇入每一个人类的内心供给每一个人类无穷无尽的生命能量,由宇宙直接与每一个个体生命直接接壤,进入“微”的超然神界,于是永远解决了能量争夺的人类最棘手的问题(说白了,人类所有的问题都是能量争夺的问题,认为能量不够用才争夺,认为能量不够用是因为人类的愚昧造成的,人类的愚昧是因为人类现有的哲学文化造成的),人人都想传递宇宙的“微能”给他人,就不可能为了一斤生铁,半两石油无端争夺了,所以说人类完全有望形成一个统一的“微制之邦”。“微制之邦”就是“大人类” 之邦,就是每一个“微”,也就是人人,也就是人人都享有在世界乃至宇宙范围内的基本自由民主,这才是中国乃至人类的集体的温暖的地球村的方向。地球村里人对人会彼此自然形成无微不至的关怀,一点一滴的体贴,无论大事小事,大需小需,均自然形成温暖无痕的“大微”呵护,真正的群民生命,众微为一微的万物生命信仰,人类新文明理论在东方的“微”字之中彻底显现,人类可以做到,因为文化内涵已经被发现,高度已经确立,文化一旦达到一个极高的智慧,生活接着将达到极高的平等与满足,因为人人都能量充足,不需要你争我抢,太阳每天照耀着人类,人类只需要欣赏就会充满能量,与鸟语花香的相互欣赏就会有用不完的能量,人类只需要相互帮助就会充满幸福感,就不会再追求损人利己的“幸福”,因为那种“幸福”是假象,不可能真正幸福,人类如果彼此充满欣赏,便不可能有半点强权与不尊重——真相永远是“微”人类已经接通了宇宙的能量,幸福感已经达到了最大值,每个人都有用不完的能量需要向对方传递,这个世界是多么的温暖。凡是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的怎么可能不是一家人,大家都从那么小长大成人,你有饭吃他没饭吃这太小气了,每个人心中都充满痕迹,可万物无痕啊万物无痕,这才是生命最高的幸福。多余的钱是巨大的痕迹,必须让它花在有痕的地方去——孩子不好用课桌、穷人的病和吃不饱的胃。微制之邦必是无痕之治。(十)、微哲学现实观微哲认为:人类普遍的现实观存在荒谬性。“现”是为现象,“实”是为真理,“现实”便是现象成为了真理,把真理放在后面,假象先行,真理放在后面的目的不是假象过后轮到真理坐庄,而是后面这个“实”是依附于“现”的,几乎以假乱真。因为这个世界上信仰的繁杂和无善恶标准,加之人类动物性的无节制张扬,人与人之间很多现象都是假象,或者说是主观乱象,所以假象或主观乱象成为真理的可能性很大,大家都在劝自己要“现实”点,于是大家都成了假象的制造者,这样的一种恶性循环对人类内部以及人类与自然界和睦相处均极为不利。因此微哲学迫切指出:人类的思维应该及时调整到“微”的状态中来,“微”状态就是“实现”状态,调整到“实现”的状态中来,也就是真理之“实”先行,有了真理之“实”才会有真理之中的自然现象之“现”而非主观乱象之“现”。(十一)、微学教育观一个民族一个世界,怎样对儿童倍加呵护是体现一个民族抑或全体人类脱离开思想动物属性进入有益于绝大多数人类幸福生活在这同一个星球上的“微文明时代”的重要依据,微学教育观则首先是少年儿童的教育观,世界上不同民族依据自身民族的生活习惯,文化传统,有相应不同的教育基础,这一基础是建立在共同的“微”基础之上,通俗的讲亦就是真善美的教育。充分发挥个性,充分保护与尊重每一个民族自身的“微”,每一个民族都有其自身的传统文化个性,每一个人都有其自身的天生禀赋,因材施教,方为微也。对于中华民族来说,从小应该有古琴课,毛笔书法课,纳甲文化、阴阳学说,元气学说、五行学说,宗教哲学之儒释道微等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中国的物理、数学教育均是一种西方学术教育,认为自己的民族没有科学,科学在西方,这些民族科学虚无主义观点都是要不得的,中国怎能没有逻辑数学、天文地理,中国的“人法地地法天”“格物致知”、“实事求是” “知行合一”等均是极高的科学学问,西方的原子论物质观、一维线性逻辑和外挂接触实验理论已经阻碍了人类发展的可持续性,中国科学质测之学的元气论微物质观、五元逻辑体系、立体数学推演体系和整体实验实证体系等微科学体系是一种不仅属于物理层面而且属于精神层面的人类完美科学知识体系,远要高于也远早于西方纯物理层面的知识体系。宇宙人类万物是一个微整体,西方文明恰恰将此分别对待,科学发展不受自然制约地为所欲为对待自然,导致如今人类环境的不断恶化及大规模生化武器的泛滥成灾,地球资源的日益流失等等,因此西化教育是不一定科学的教育方式,也包括到全民学英语也是值得商榷的,需要的人学,不需要的人让他在宝贵的时光中学习那种断层字母即枯燥乏味浪费精力又破坏自身本土的文化修为和生命境界。中国中医是人类迄今为止最古老最伟大的生命科学,可惜人类对此一知半解,傲慢的态度无知无畏,中国的现代人自己也在诋毁自己的祖先的伟大智慧,中医科学教育亦迫在眉睫;中国各地的民歌、杂耍、绝活、民间工艺、民间戏剧比如:皮影戏、黄梅戏、京剧、昆曲、豫剧、评剧、晋剧、粤剧、川剧、越剧、秦腔、汉剧、蒙古剧、臧剧、白剧、河北梆子、湘剧、桂剧等等都要都要倍加保护与继承,都要巧妙地融入到当地的中学教育理念中去,包括民族建筑文化,民族语言文化、民族服饰文化、民族饮食文化等等均要很好地继承发扬,中国最大的汉族抛弃了自己的民族服装和几乎抛弃了自己的民族建筑,民族茶文化,民族信仰等等,使得汉族印象变得模糊不清,是需要重新认识回来教育回来继承回来的事情。(十二)、微哲学的现在主义思想或者现在观人类本质上是以“现在者”的身份出现的——“现在者”以“灵性”为本性,而处于现在状态的“性灵”之中。““现在状态”特指含义是人与大自然相依为命的“共在状态”。作为一个现在者的存在,是因为时间的现在性存在于一个自然界的万物状态之中——也就是宇宙环境自古以来的概念之中,是没有时间的永远现在。时间是一种没有‘时间’的现在概念,是无痕的概念,是巧遇的概念。生命力通过天地间的‘微现在’而形成‘灵性’,这是艺术和生活融和的中介。人体微循环就是一个自然界,这构成了你自身‘生命自然界’的一部分,人们生活于现在,也就是生活于宇宙。也可以说,初生的婴儿是饱和了宇宙天光的纯粹的人,因为这天光,当他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他们的真心能否与宇宙的天光一直共在?他们的生命力在这天光中成熟的时候,因为被一种社会的“现在性”所影响,使这种天光慢慢减少甚至消失,只有用最初的真心以及客观的“微”去补充,人才会继续得以自身饱和在宇宙天光之中。时间指引着我们,使我们来到现在。时间仅仅只拥有现在,“现在”便是“万物之在”。时间就是现在,它从无到有从有到无,永远都在消失也永远不会消失。 “现在”是一只杯子放在桌上的准确位置而不是一只杯子存在于桌面之上。存在是一段时间,“现在”是无时间的,正如微真相观中所指出的:没有距离没有等待。现在只是一个点,在这一点上全宇宙的一切登场了,在这一点上一切都在变化之中。“现在”就是一场万物的即兴舞蹈、巧遇、沟通、神游、燃烧……人比时间还要活得准确,永远都将是如此准确。它们总是活在时间最高处的那一点上,也就是第一时间之上。这个世界根本就没有“时间”,只有“现在”。无论你现在在哪里,在干什么,所有的存在都在陪着你一起“现在”,所以不要感到孤单。“现在”将我们唤醒,吐穗开花、拔节长叶。现在即一生,现在即万物,你就是现在,你就是万物。“现在”的特点即“准现在”,是在不断地否定或者超越存在,否定或者超还自我,有着无尽的弦外之音,七和弦,画外之画,言外之意…… 现在——一瞬间拥有——整个世界。我们通过现在就此完成着自己的过去与未来;也可以说,我们通过现在就此完成着自己的死亡;甚至可以说,我们那两下心跳之间的距离就是死亡,死亡有着韵律和节奏,当我们那两下的距离渐渐拉大的时候,最后的死亡就会如期而至……现在将伴随世界与人类直至穷尽。 现在使我们出生使我们活着,并且将最终使我们死去,所以说生命只是一个现在主义的过程。现在的概念是:它是万物生与死的全过程。现在的生长、变化、衰老、死亡最终形成历史。“现在”的载体是“微”,核心是“温暖”。诉说“人”的共同愿望——“温暖”,是中国和世界上的广大平民老百姓的根本文化心理,所以“现在”是建立在“微”之上的一种平民意识形态下的生命美学的直接呈现者。(十三)、微哲学生活观或幸福观微哲认为:简单通达就是幸福。幸福是建立在通达事理的基础上,通达了,内心才会无阻,才会与自然接通能量,生活在天地之间浑然一起,人才会心情愉快。微哲学讲“境心” 生活观,“境心”是一种“微”“画境”。要达到“境心”首先由“镜心”到“净心”再到“静心”方以达“境心”;回归生命本相:无痕之地,无穷时空,无限之门,“微”乃无限之门,走进这扇门或者走出这扇门,你都会看到“无限”。人类语言中唯一通达万物的唯一的文化事实,这已经成为勿容置疑的客观真相,“微”使一切简单通达,因此,做到“微”便做到了幸福,“微”是幸福必经之“道”。“微”平视万物,和蔼可亲,它的本质修为决定了它很谦逊,很善良,当然,它在任何情况下也不会对任何事物构成任何的侵犯性,“微”是所有的“善”与所有的“善在”, 因此它指涉所有的真理或者所有的真知,所有的爱以及所有的关怀——这一切是绝对的“善在”, 可以用“微”来衡量公道,有了公道,才有建立在大多数人类意义上的幸福观。再说的简单一些就是,“微”的姿态是低于万物的,亦低于幸福,就像母亲一样,她的姿态低于儿女,以儿女的幸福为首要考虑,因此,“微”亲近一切亲近幸福,使幸福变得简单、单纯,透明而真挚。(十四)、微哲学世界文化一体观不能再这样继续乱下去了,世界大同的时候是早该到了。全球一体化,同样务必需要一种一体性文化来主持公正。需要一种全人类意义上的文化价值总纲,这一总纲或者一体性文化首先是一种宇宙源文化,其次还能包容每一个个体的个体源文化或源灵知,再次,这种一体性还能够保证其从各个方面考虑,自身都具备公正性。在人类历史中一直未曾拥有这样一种文化范式,人类“微文化”的形成为世界文明本一家的美好理想绘制了清晰而合理的蓝图。“微”肯定不仅仅是华夏民族的文明财富,儒释道的基本精神是“微”的精神,“微”在承载了华夏民族的文化精神的同时,亦承载着世界文明的文化精神。西方文明事实上已经走到尽头,各种哲学思想的出现已经无以复加,基本上都是善恶同源的本质,怎么可能成为全人类的标准。对于微学来说,它的国际通用语为汉语拼音的“Wei”,生命法理自然指明,“微Wei”本能剔除一切人类文化中的糟糠,同时本能保留一切人类文化中的温暖和善性所在,又本能将这一切与天地宇宙接应呼和。微学纯属公益哲学真知,“微Wei”本能保佑和祈福一切基督徒、佛教徒、穆斯林、非宗教信仰人民等等世界上所有持不同信仰或无信仰的人们;“微Wei”本能地提醒人类:人们通过温暖获得对彼此的理解;“微Wei”本能地告知大家从自己的信仰中保留最温存的部分,这一部分则肯定是大多数人的平等的感情。信仰上帝抑或真主抑或佛祖的人同时也可以信仰微哲学(Philosophy of Wei),这不但不会产生矛盾还会化解几大宗教信仰间的分歧,因为佛祖是微的,真主是微的,耶稣是微的,黄老是微的,因为他们都是想给予人间多一些许温暖和宽容……微哲学醒示人类:人类需要在“微”中终止那些无休止地为一个个文化标准继续杀戮下去的历史事实!这个世界有万亿个微,把他们加在一起就是一个整体的“微”——“微宇宙”。“微”凝聚天下的文化本相,使它们抹消掉隔阂与对立,以各自独特的文化品性,一起回归温暖,回归无痕,回归永恒之基,自然之本。唯有如此,人类殊途同归的精神和灵魂,衡定的公平正义的标尺,才能实践大人类意义上的真正的和平与友爱。四、微学对中国及世界的影响 (一)、对社会的影响 微学对中国社会生活的影响初步形成,它的形成方式通过启发大众个体意志的苏醒和社会参与意识的提高来完成,包括微博客在内的各类微文化现象的出现。微博客的微文化理念依照微家思想的“微即温暖”、“微即现在”等文化理论展开,随时随地以手机短信的方式发送现在主义微博,从2006年被麦子命名为“万物本微——人类微文化交流”的博客落户新浪到现在微文化时代的到来,需要微家思想对当下微时代进行理性的指导是很有必要的。写微博的人们,即一个个“个微”,所表达的“个微”思想有很多仅属于“个微”思想而非“微”思想,“微”保护着每一个“个微”的发言权,因为“微”是每一个“个微”的主体性的与生俱来的捍卫者。但不能有人身攻击,不能昧着良心说假话,即使说的不对,在群体个微中进行最直接的心灵沟通,灵魂的自由是每一个“个微”的“微”特权,每一个“个微”的人只有真诚地发言了才能形成“微”氛围;只有真诚地发言了,才能发现问题所在;只有真诚地发言了,才能参与进来;只有真诚地发言了,才能推进社会“微”进程。首先,在短短一百四五十字之内,人们需要说出自己心中最想说的话,或者现在状态下的自己的个微事件,释放最本质的自己,以传送最及时的微状态,感受最及时的微温暖。在网络上随便搜索一下就会发现,从2009年之后,微已经成为一个很流行甚至很时尚的说法,诸如微生活、微生态、微产阶级、微关注等等等等,准确地说,当这些和“微”有关的微社会文化理念真正融合了微家思想的温暖无痕理念的时候,才是真正的时尚,人们需要首先使自己的心灵时尚起来,不懂得传递温暖的人是不懂得真正的时尚的。可以说,温暖也是真正的艺术,真正的艺术亦是永恒的时尚。提高人类各个领域的生活品位需要通过生命的温暖和生命的艺术去寻找和发现感觉,需要一种独特的目光——纯粹温暖的艺术目光的定位。目前为止,微学对世界的影响还在孕育形成,尚需一批微学学人的工作介入,因微学为近几年产生的新人类哲学体系,还需大量的文本翻译、深化研究、论文撰写、举办辩论会及跨国学术交流的推动,好在它的创始人麦子先生的艺术家身份在国际上的艺术地位的奠定亦能决定微学的传扬广渡。客观地讲,为人平实善真的麦子,出生于文化圣地咸阳,汉武帝陵上长大的孩子,继承了深厚的华夏文明与秦汉大唐的文化血统,就其所创作的大量的诗歌作品、音乐作品、绘画作品、电影作品等诸方面综合权衡其艺术质量而言,麦子均已经具备了一个艺术大师的高度敏感和艺术知觉,这在人类艺术史上也是不多见的。总之,21世纪,微学迟早会深刻而全面地影响整个人类世界,因为人类不可能长期停滞于半愚昧状态而相互猜忌。(二)、对文艺的影响对音乐的影响目前主要是麦子个人作为了一种微文化主体的影响力。微乐队1999年在摩登天空3合集中的《佛光》堪称中国摇滚史上的经典单曲。两千年的唱片“微—水”出版后曾被评为中国十大摇滚唱片之一,《水》唱片是中国第一张华丽噪音唱片,属于工业迷幻和诗化噪音,华丽的吉他音墙和华丽的诗歌本体的完美结合,《水》之后至今,在华丽噪音这个摇滚乐领域至今无人超越,影响深远,波及港台及美欧地区的听众群。文学方面麦子是公认的中国摇滚诗人,他的诗歌曾被无数诗歌青年及摇滚歌迷传诵,1999年通俗歌曲杂志开辟的“麦子与微”专栏亦影响了一大批青年人的思想。他的小说《微-流浪的麦子》还有待出版,从2002年到2008年他退出大家的视线写书研究微哲学,这个时期跟他同时代的歌手大都成了腕儿上人物,比他晚起的音乐人也已名利双收,并且很多人用对他的贬低来抬高自己的优越感,与世无争的麦子在这个阶段的影响力有限,那时的麦子,吃完面疙瘩,在某个角落里,保持着一种微茫呼吸,彻夜思考微的哲学,这么多年以来的麦子低于生活甚至低于微,尽可能不去索取任何,偶然接到有人要买他的书的短信,卖几十元就可以生活很长一段时间,来北京已经十六年,在刚到北京和组乐队和写书的十二年时间里,除去房租,每年生活费是一千元出头。他说他已经得到的够多了:宇宙天地的永恒、日月星辰的照耀、小花小草的温暖等等,“每天大自然传递给我的能量非常丰富,我需要以同样的丰富传递给别人”,这时候的他的影响是民间的潜在的,歌手田原的小说根据麦子的“微幻在”说提出“微幻”小说概念等等均是微文化对当下的潜在影响……微哲学从2009年起对中国当代艺术及中国学术界的影响尤为突出,很多以微命名的艺术展在全国各地的成功举办,并且有人撰文2010年中国当代艺术进入“微艺术时代”,“微80后”已成为新起力量,也有人开始画出和麦子的画作同类风格的“微艺术”作品。“微”感知是艺术创作者首先务必应该具备的知性,《微的哲学》进一步启发了艺术家的“天性微知”,早在08年底,《微哲》著作的全篇内容便已在网上广泛传播,中国当代艺术最火的嘿社会论坛《微哲》的点击率也已超过6000人次,评论超过百条,搜狐网文化漫谈更是将《微哲》作为置顶文献,中国学术论坛和北大学术网等学术网站将麦子作为当代哲学学人分列,《微哲》在这些专业网站上也被重点传播,其影响力是潜移默化的。一个明显的例子是《微哲》是2008年在宋庄写完的,对宋庄画家村的全面影响使他们的宋庄艺术会打出了“微服务”“微关注”等等微温暖微生活等艺术概念并进行了大力实施,收效显著,艺术家直接受益。在《微哲》问世后的短短两年内,在没有做任何大书店推广的前提下能有这般影响力也是可预见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微哲作为东方第三大哲学体系这一巨型能量体,所释放它更大的能量是其份内的事业,当然,这仅仅只限于人类良性文化建设的公益事业。五、微学经典名言摘录“微”是万物的根本状态、根本自由,是万物之于人类独立人格的本质理性和精神躯体,是其主体性的与生俱来的捍卫者,以及人的自我意志于社会生活中去获得价值认同的坚强后盾和深刻力量。 “微”承载着一切最基本的权利,最不被别的一切所冒犯的状态。“微”是万物的诗意根源。包容并宽容着一切。“微”的本性是宇宙万物得以相依共存的自然本性,是最接近善意人性以及生命意志的,最合理的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共生共存的和谐规律。 “微”是宇宙的终极自然法则。是万物与非万物所先生而在、与生俱来以及随生而去的自然共性本源!因为一种神秘的“微”,万物得以诞生。“微”是你可以感知到的,最终构成万物的美学基础及诗意规律。 宇宙通过“微”而通联的万象神喻,我们通过“微”与万物一起共知宇宙世界的存在,并相互交换能量,传递温暖。 人们通过温暖获得对彼此的理解“微”是时空的本质无痕,人们通过”微”而进入自由宇宙时代。人类理念进入“微”时代,“微”——宇宙的造物主,宇宙内外的终极真理,人类只有充分认识到这一真理,才能在世界的广义范围之内做到对生命的终极关怀。 “微”是宇宙神意的证据,是宇宙的尊严和灵魂。 一个人只有不断释放温暖才会富有。真正富有的人是有大温暖的人。当富人去帮助穷人的时候才是他们真正富有的开始。“微”是浩然之气,是磁力,是气场,是花园,是蜜蜂飞行,一路歌声,生命的真切意蕴…… 人类通过自身就可以认知宇宙,认知所有的存在,而达成快乐无痕。只因“微”是人类及宇宙间的一个共通的文化现象,它涵盖了人类及宇宙间所有文明中最温暖最人性原质。所有人类所有宇宙的“微”永远是相通的,永远是同一个“微”。也就是说,所有的万事万物其最初和最终的那一点是同一个点,我们将这一点命名为“微”。这一点是永远的宁静与纯真!不管事实如何变化,我们的这一点千万不要变,否则就会流于恶俗、迷失。就像狂涛的海洋,无论怎样咆哮,海底总是宁静无声;什么时候一旦连海底都在咆哮,那么不管你有多么强大,也很快就会干涸,因为你自己抛弃了自己,这就是为什么找不到自我是一件很可怕的事情,这亦是人类之所以无法达成永久和平的根本症候所在——找不到真正的自我——人类时常,连海底都在咆哮,自己将自己掀翻在地。微的一些主要观点通俗或者简单概括起来为宇宙观万物无痕,自然观生命本微,生命观天人合一,科学观微即永恒定律即万物本能,社会观微即温暖,政治观微即为人民服务,时空观微即现在即在感知即在,哲学观微即先知先觉(微无限小,生命心灵神经末梢先知;微无限大,宇宙体本能先觉),文艺观微即心有灵犀,现实观微即实现……但愿你没有张开翅膀,因为你已经在飞翔什么时候,从人们心中升起,才是真的升起了——太阳——遗憾的是——太阳在人们眼中升起,的同时,人们的心中乌云密布!你感受到的事物方为真实的你,你自身则是另一个在感受你的人,是另一棵感知你的树,星辰,晚霞抑或灵魂的生息……因此,感知方为真实的人类生命,你的善行越多你的生命越长久地存在于微天地之间,你的恶行越多你的生命越承受无数次的死亡——每一个感知你的人都是对你的一次处决……我们不能见死不救,“见死必救”这恰恰是“微哲”的理念之一,因为“微哲”是要维护每一个“微”的基本生存权益。“我们从无痕而来,由纯真长大,死亡伴随着每一个人,为我们打理好刚刚度过的一天。包产到户,尽职尽责,如此公允,如此亲切,打理好一生的每一天,只是为了让我们,再次,回归纯真,回归无痕……”能做到给那些贫困的人、劳苦的人,不如意的人,不如自己的人带来尊重、幸福和快慰,这是一个人人生的最高画境。也是’微’在人类学意义上所抵涉的最高画境。杜甫有诗云: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尽欢颜。“微":万象之始——灵感之源——诗人之唱——父吟之乡——在略小于“大”的宇宙中——在略大于“小”的水滴中——在“有”之无,在“内”之外……真正的“无知”者是抛弃一切知识直通真相的“知无”者,“知无”者知万物,“知无”者无所不知。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字比“微”还要善良温暖,“善”也没有“微”善良,“暖”也没有“微”温暖;同样,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字比“微”还要神秘博大,“大”也没有“微”博大,“神”也没有“微”神秘;只含有公正的良性词性——以此类推……人类数千年以来一团糟,因为人类文明还是一个半成品。当“微”被认知以后,人类文明的金字塔开始封顶,所有的人类文明,最终汇聚到一个点上,正如一座山或者一座金字塔,所有的山路或者砖石最终汇聚山巅或塔顶……人必须为尊严而活着,这种尊严是主持公平维护正义。如果你有能力替大多数人谋福利的话你不应退缩。静静地收获,就会开花结果。觉知到生命之“微”——静谧、自然、大方、从容。只因“微”乃生命之本,智慧之本、哲学之本、宇宙之本,它开启了人类最淳朴的诉求、最温暖的保证、最合理的安处、最本质的灵魂。只因“微”的使命是使万物和谐、世界和睦、合一天人、诗居大地。怀抱古琴拨动高山流水,明月千里静听儒释道微。当人类觉察到“微”的时候,“微”便在行动——传递温暖、爱、纯真;驱散孤独、恐惧、不幸……以上内容来自于麦子著作《微的哲学》、麦子微学论文集、麦子五小时录音访谈、他的微博及没有建成的微家思想网链www.weimaizi.com,整理柳浏六、巨方等

精彩短评 (总计3条)

  •     大家可能不会相信,买这本书的第一个读者是我!! 哎。。。啥子事情都可以发生的北京798
  •     一惊世骇俗的大傻逼。
  •     皱纹越深,笑容越真。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