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券分析》书评

当前位置:首页 > 金融投资 > > 证券分析

出版社:海南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4-1
ISBN:9787806455883
作者:本杰明·格雷厄姆,戴维·多德
页数:784页

以后应该看的书

总的来说看得很吃力也许在更多的了解证券,并且进行了相关的实质性的活动之后再来看这本书回事不错的选择半途而废了

不适合纯外行看

我看了四分之一,看不下去了,里面很多专业名词都不懂得,大篇幅的介绍了债券的投资,可能与作者当时的投资氛围有关。所以我感觉不太适合纯外行没有金融会计基础的人读。不过也能从这四分之一中反映出作者的一些投资思想,第一就是投资的安全边际,第二就是要理性的分析要投资的产品,另外有一点就是,无论债券收益多么高,无论担保多么充足,如果公司经营出现恶化,都不足以保证投资的本金和利息的偿付安全。我换了开始读格雷厄姆的《聪明的投资者》。

每读一遍,都有新的收获。

这已经是第三遍阅读了,《证券分析》是适用于专业投资者,比较枯涩,第一遍阅读完全没感觉,第二遍读,老格说好,自己看看觉得也不错;今年是第三遍则有种眼前豁然开朗的感觉,自己也开始可以判断什么是好、一般、不好。期待下一次更深的理解。

不建议初学者阅读!

《证券分析》是投资领域一本重要的经典,被誉为价值投资的鼻祖级书籍。做为初学者,笔者并不建议阅读。在市场中,首先要学会生存,识别市场的趋势,掌握基本的操作技巧,选择投资时机往往比投资标的更加重要。首先,你必须精通经典的技术分析,以适应市场的水性;在市场中游刃有余后,开始重点考虑企业的价值。初学者以价值投资为基础,往往在变幻莫测的市场中深受重伤,最终放弃价值投资。

经典加现状

理性投资的基石,那些在争论市场是否有效的人,通货膨胀会不断侵蚀着他们的财富,而马上运用价值价格的投资者,一生将受益匪浅,财富也许会超出自己预期收益很多倍。 实际一些,如果是真正的价值投资者,现在银行肯定会在考虑范围之内,而且考虑问题应该是5成还是7成仓位买银行。 若干年后,银行股带来的收益会超过现在大部分人的想象。 股指到没到底部我不敢说,毕竟沪深300的平均PE只有5.5倍,创业板平均PE近100倍,深证市场平均PE35倍,这样的业绩分化在中国股市历史上真是绝无仅有。 但是银行股,我想说,在2011年业绩大幅增长的情况下,第二年,经济学家竟然会认为他会大幅倒退,甚至破产,想想中国银行业的历史,现在的不良率绝对是历史低点,现在的息差跟以前相比也是历史高位,即使下降,会破产吗? 股价总是在两个极端很长时间,人们也会渐渐习惯便宜的银行,昂贵的创业板,当每个人习以为常时,大级别的财富转换便开始了。

超级智慧的一本书

我看的是英文1934年原版的,电驴有下载写的太好了,这人能有这等智慧,看完感觉不光是投资,做人的哲学都发生了些许改变

对股票分析而言,相当于电影《教父2》在黑道系列电影的地位

对股票分析而言,相当于电影《教父2》在黑道系列电影的中的地位,有人称教父三系列是黑道电影难以逾越的坎。那么,这本书就是难以再复制的经典!

读本杰明・格雷厄姆《证券分析》

p9 市场不是一台根据证券的内在品质而精确地、客观地记录其价值的计量器,而是汇集了无数人部分处于理性,部分处于感性的选择的投票机。(内在价值因素与市场价格的关系图标中的每个因素都可以建模)p12 在投机中,分析仅仅起到辅助的作用,而不是指导的作用。只有在运气的作用相对不重要的领域,才有可能由证券分析家发出权威的声音,并对其分析的结果承担责任。要用保险的分析方法来分析投资组合。对于技术分析的缺点的分析值得警觉。里面的结论对现在同样成立,即你必须比别人聪明,足够隐蔽才能取胜。

观感

格雷厄姆算是证券分析界大师,初学者读起来有点难度,建议看原版,翻译始终与原版有些出入~!!

从价值的角度看待投资

格雷厄姆绝对是证券分析史上举足轻重的大师,曾经在华尔街摸爬滚打多年的他总结出的是亘古不变的不败法则:跟着价值走,用财务分析的方法来看待手中的股票。现在对于股票的分析大多建立在不完善的有待于改进的技术分析的层面,大多数人像受惊的兔子,力图从走势图中读出微小的走势变化,然后领先他人一步,往往天不遂人愿。格雷厄姆则让你能立于不败之地,所谓不败,并非是大赚其钱,而是让你有机会获得稳定的收益、良好的前景以及很好的抗风险性。这本书绝对值得一读!!

经典的力量可以永远

如果你不相信价值投资,这本书说的事情简直是莫名其妙.如果你不相信理性可以战胜市场,高抛低吸同样也是人生的乐趣.如果你不相信分析决定价值,注定了脑袋决定口袋.非理性的中国人每天都在做着同样的傻事.他们会为买一张打折机票而或比三家,网站,电话,亲戚,朋友无所不用,只为那百把元.但在考虑买航空股票的时候,做决定所花的时间不会超过10分钟,往往是股票软件上一个起落,就全仓买入.也许股价上一角的涨跌就可以上海北京来去几回,他们根本不去考虑南航空姐身上的衣服要一万元,东航的老总新近被抓.当问他们为什么这样做,总是得到这样的回答,股市象赌场,后面的潜台词就是,总有50%的运气在.所谓的证券分析对他们而言太复杂,无法理解,脑袋不够用.非理性的人命运都是相同.理性的证券投资如果有五个原则的话一.保本二.止损三.不预测四.不盲从五.不熟不做那么在中国,按照这个标准,80%的股市投资者都可以排除理性投资者之外.每个领域都有个20/80法则,如果只有20%的人可以赚钱,那一定是市场上20%的理性.证券投资不是赌博,一家一当都放在其中,慎远追终,切记,切记!

超越时空的智慧

译自 《证券分析》英文版第六版绪言:超越时空的智慧 塞思.卡拉曼(Seth A. Klarman) 格雷厄姆及多德撰写的《证券分析》(Security Analysis)出版至今已七十五年,越来越多的现代价值投资者对他们深感谢意。当行走于变幻莫测、经常动荡和时时危险重重的金融市场之中,《证券分析》依然是投资者宝贵的指路明灯。证券的安全边际现今的价值投资法与格雷厄姆及多德的时代并无二致,都是以低于证券或资产价值的价格购入,如众所周知的用五十美分的价格购买价值一美元的资产。价格超值的证券提供了安全边际,即为各种错误、失算、坏运气、或经济和股市逆景预留空间。虽然有人可能误以为价值投资是鉴别超值股份的机械工具,但实际上,价值投资是一种全面的投资哲学,强调作出深入基本分析的需要、追求长线的投资结果、控制风险及抵抗羊群心理。很多人涉足股市,只求赚快钱,总奢望股票价格会不顾价值而一路飙升,心态属于投机而不是投资。投机者一般都把股票视为一张可迅速买进及卖出的纸,并愚蠢地把股票与商业现实及衡量价值的标准分割开来。在市场节节上升的时候,投机方式特别盛行。尤其在市况兴奋的时候,眼见一众背弃价值投资的人迅速致富,很少人能有足够纪律,坚守严格的价值衡量标准,并继续回避风险。毕竟在牛市当中,真假天才实在不易区分。近年来,有人试图把投资的定义扩展至所有最近已经(或马上)升值的资产,包括艺术品、稀有邮票或美酒佳酿。由于这些物品没有明确的基本价值,在现在或未来亦不会产生现金流,而其价值完全取决于买家的兴致及偏好,故显然是投机而不属于投资。相较于一心想赚快钱的投机者,价值投资者反而会致力避免损失,充分表现出他们对风险的厌恶。因为对于回避风险的投资者而言,损失所造成的认知成本,远超于同等数额盈利所带来的认知收益。一旦我们积累了少许资本,赚取盈利的递增益处,往往会被亏损所带来的痛楚蚕食。想像一下,如要用掷币的方法,去决定你的资产翻倍还是一无所有,你将如何反应。几乎所有人都会避免风险而拒绝这样的赌博。对风险的厌恶,乃根深蒂固在人性之中。不过,每当市场鼓吹投机,很多无知的人又会把回避风险的问题搁于一旁。价值投资者不会视证券为投机工具,而是买入股份背后业务的部分拥有权或债权。这种心态是价值投资的关键所在。当一小部分生意以超值价出售时,我们亦不妨从假设卖掉整盘生意的角度看看,有助评估有关交易的利害。这种分析立场,可让价值投资者专注在长线投资成果,而非锱铢计较每天的买卖交易赚了多少。价格与价值偏差在格雷厄姆及多德的投资理念中,最核心及最根本的原则就是金融市场才是机会的最终创造者。市场给予的证券价格有时正确合理,有时却不然。从短期来看,市场的效率实际上非常低,令证券的价格与潜在价值之间存在极大偏差。意料不到的变化、日益增加的不确定性,以及资本流向都会加剧市场短期的波动,价格可能会因而被高估或低估。以格雷厄姆及多德的话来说:“(证券)价格自始至终都是基本的影响因素,所以股票在某一价格具有投资价值,在另一个价格却又不然。”格雷厄姆曾教导我们,视市场是一个公平的称重器,能精确有效地衡量价值的人,大部分都很易被情感带动;而那些视市场为投票机器的人,深明股市不过是个由情绪带动,比拼谁最受欢迎的赛事,反而可从容自处于正确位置,在市场情绪的极端变化中获利。虽然任何人都可以成为价值投资者,但这类投资者必备的特征,包括耐性、纪律及回避风险等,却可能是天生的。初学价值投资法时,你要么与之产生共鸣;要么少许感觉也没有;要么能够保持纪律及耐性;要么怎么也不行。如果你能和《证券分析》产生共鸣,也就是说如果你能够抵挡投机诱惑,能以静制动,也许你已有价值投资的潜质。否则,本书至少会助你了解应在什么形势下投资,使你对价值投资者们的想法有正确的评价。《证券分析》在1934年首次出版,在1940年修订时亦备受赞誉,而最杰出的成就或许便是其中不随时间流逝而褪色的训导。一代代的价值投资者受了格雷厄姆及多德的教诲,并在多变的市场环境、国家及资产类别上成功应用这些经验。作者如果泉下有知,一定颇感欣慰,因为他们亦希望自已提出的原则能够“经得起难以预知的未来考验”。受金融市场动荡考验1992年著名的价值投资公司崔帝布朗(Tweedy,Browne Company LLC)以“有效的投资之道”(What has worked in investing)为题,发表了综合四十四项研究的报告。该报告发现真正的投资之道,其实颇为简单:便宜股票(根据市账率、市盈率及股息率来衡量)的表现往往优于贵价股票,而且表现落后(超过三至五年)的股票最终会胜过近期表现良好的股票。换句话说,价值投资的确有效!据笔者了解,没有一位长期投资者会后悔坚持价值投资的理念。今天,当你阅读格雷厄姆及多德讲述他们如何走过三十年代的金融市场,他们似乎在描绘一个奇怪、陌生及古老的经济萧条时代,其中有极端的风险回避意识,以及很多闻所未闻或已经式微的企业。惟这样的探讨,远比表面看更有价值。投资者倾向假设明天的市场将与今天的差不多,多数时候确是这样,但每隔一段时间,传统的智慧将被推翻、循环论证得到解答、价格回归到均值及投机行为败露。那时候,今已非昔,大部分的投资者便不知所措。用格雷厄姆及多德的话来说:“我们一直致力提醒学生,不要过分看重表面的及暂时的现象”,这些现象是“金融世界的即时错觉及报应”,在动荡时期,价值投资者的理念更能显示出其优越性。1934年,格雷厄姆及多德目睹了过去五年间市场最风光的日子与最低迷的时间:1929年冲上顶峰、1929年10月崩围,以及其后大萧条的延绵折磨。他们于是为投资者提供了一个全天候计划,无论在任何环境,都能从数以百计甚至千计的普通股、优先股及债券中,辨认出具投资价值的证券。值得注意的是,他们的方法与现代价值投资者所运用的,实质并无二致。他们在二十及三十年代应用在美国股票及债券市场的原则,也同样适用于二十一世纪初的环球资本市场;适用于房地产及私募股权等流动性较低的资产类别,甚至适用于撰写《证券分析》时还未存在的衍生工具。抱怀疑态度作独立判断尽管投资分析必须用上财务知识,例如典型的“净营运资本”计算,但价值投资并非一个数字填图练习。我们要时刻抱持怀疑的态度,作出独立的判断。一、公司的财务报表并不能涵盖所有影响价值的要素,譬如说存货可变得一文不值、应收账款可能收不回来、部分负债有时并无记录下来,以及资产价值会被低估或高估;二、估值是一门艺术而不是科学。企业的价值取决于多项变数,我们只能在一定范围内作出评估;三、所有的投资结果在一定程度上都取决于未来,而未来是无法肯定的;因此,即使经过仔细的分析,有些投资还是未能获利。有时股价便宜是有其合理因由的,如不良的商业模式、掩藏负债、诉讼缠身或无能贪腐的管理层。投资者必须常持谨慎及谦逊的态度,明白自己永不能完全掌握一间公司的一切,但仍要努力不懈地搜寻额外讯息。最后一点,最成功的投资者会将详尽的商业研究及估值工作,与无比的自律、耐性、全面的敏感度分析、诚实的理智、多年的分析,以及投资经验相结合。令人惊讶的是,尽管信奉《证券分析》的价值投资者已达致成功七十五载,但有一群旁观者还是严重忽视甚或排斥价值投资,他们就是学术派人士。学术派人士倾向创造一些精深雅致的理论,试图用以解释真实的世界,但事实上却将之过于简单化。其中一种理论──有效市场假说(Efficient Market Hypothesis,EMH)认为,证券价格总能立即反映所有现存资讯,这种想法与格雷厄姆及多德认为基本分析具重大价值的观点全然相悖。资本定价模型(Capital Asset Pricing Model,CAPM)把风险与回报联系起来,但总是弄错了风险的波动性或系统风险系数。现代投资组合理论(Modern Portfolio Theory,MPT)赞同在建构一个最佳投资组合时,分散投资能带来好处。不过,MPT坚持高回报只能伴随着高风险而来,实际上就是否定了整个价值投资的理念,也否定了经风险调整的投资长线带来高回报的记录。价值投资者没有时间研究这些学术理论,通常都予以忽视。干预措施渐成癖上述的理论所提出的假设条件,包括持续的市场及资讯完整,低廉的交易成本甚或无交易成本,均非现实的情况。广而言之,学术界人士沉醉于他们的理论之中,以至无法接受价值投资有效的事实。数十年以来,学术界人士只接纳对其错误的理论作出微调。价值投资者需要考虑的另一重要因素是,美国联邦储备局一看到金融市场有问题,便采取干预措施,已经日渐成癖。在金融大混乱中,联储局频频下调利率,以支持证券价格及重建投资者的信心。尽管联储局官员的意图原为维持资本市场秩序,但一些基金经理却把当局的干预视为实质的投机牌照。进取的联储局策略,有时被称作格林斯平认沽期权(意即联储局一定救市,如今为贝南奇认沽期权),引发了道德风险,在价值长期高企时鼓励投机。只要价值投资者不被诱至虚假的安全感之中,只要他们坚持长线的眼光,确保自己留在市场的能力,那么联储局行动所引起的(或投资者对之预期的)市场混乱,最终可能成为机遇的来源。另一个相关的现代发展是无处不在的有线电视对股市的狂热报道,加剧大多数投资者短线炒作的倾向,激发群众对于有关金融市场的一切都尽可能(甚至有必要)有意见的看法,有别于格雷厄姆及多德所认许的耐心等待及精挑细选的方法。这些快餐的精彩评述,加强了大众的印象,以为投资是件毫不艰苦及无痛无痒的容易事。每天带头欢呼喝采的权威专家,在股市回升或创下新高时狂喜不已,在市场逆转时表示同情;给予观众留下一个印象,就是股市上涨是唯一的理性市场方向,卖出股份或隔岸观火几乎是不爱国的表现。分析工具适用任何公司格雷厄姆及多德意识到,他们无法预见未来整个投资世界的商业、经济、科技及竞争。即使投资形势注定要(而且仍然将会)经历不可预料的深远变化,但他们仍写下灵活的论述,为我们提供工具以应对。譬如说,一众企业现在销售的产品,根本是格雷厄姆及多德想像不到的东西。实际上,某些公司以至整个行业都非他们所能预想得到的。《证券分析》没有提供例子说明如何评估手机运营商、软件公司、卫星电视供应商或互联网搜寻引擎的价值。但是本书提供的分析工具,却几乎可用以评估所有公司,衡量其可买卖证券的价值,并确定是否存有安全边际。对于有关偿付债务的能力、流动性、可预见性、商业战略及风险的问题,更是跨越行业、国家及时间界限。当市场不断上扬、每个人都赚钱时,价值投资的哲学并非不可或缺。不过,由于市场没有明确的方法可以预测未来将如何变化,所以投资者仍须遵循价值投资的理论。通过广泛的基本分析及严守规则,以无尽的耐心来控制风险及减少损失,价值投资者便可以预见不错的成果,而且下跌风险有限。你可能不会迅速致富,但你会守住自己所拥有的,假如价值投资的未来与过去相似的话,你可能会慢慢富起来。如其投资策略所述的,理性投资者最多只能期望这样。从1934年第一版《证券分析》开始,广大读者已有机会接触到价值投资的每一个重要方面。很多人未能遵循此永恒的、极其简单的及几乎不会出错的投资方法,使得那些采用的人依然成功。追逐瞬间财富及希望不劳而获,是人性的弱点,亦似乎会永远伴随着我们而存在。只要人们还屈从其本性,价值投资将依然是成功长线投资的低风险好方法,就如过去七十五年以来一样。

概括能力非凡

作者也有弱点,即他对公司行业性质的分析并不像对数据的分析那样看得重要,而随后的历史发展则证明了质的因素攸关公司的长期走势,而发现他们就如同要挖开人类社会的流沙发现维系这持久竞争力的基础一样,消费者却常常眼见着顺着这些质的因素走却忽视了已袒露在沙丘上的那些黄金。市场对短期现象的过度重视天天发生,这与金融资讯的快捷性密不可分,这是一对天生的矛盾,也造成了看短势赚小钱的结果。不过总体上这位前辈的概括能力非凡,识出了股海里多数人视而不识的道理。顺便加一句,这厚厚的几本叠在书海里,不知被国内技术派忽悠惯了的小散们是否会认为这又是一本技术性的书呢?

向格雷汉姆学思考

难怪有本书书名叫做“向格雷汉姆学思考,向巴菲特学投资”,分析思考的方式非常严谨,尽管自那之后,在风险管理上已经发展了很多,但其思路值得借鉴。但也要注意此书是30年代所写,很多东西,已经不适合现在了,学习思考方式就可以了。相比之下,可能《聪明的投资者》更值得细读。

巴菲特猛还是范蠡猛;Be your own judge

拜夫人先前之教训:男人不懂金融证券怎么得行。赶紧找来《史记.货殖列传》拜研,读到述范蠡处,见曰“积著之理,务完物,无息币”,猛得想起昨天夫人所言:短线投资不只为钱,而在买进卖出的乐趣。心下一惊,感叹较之夫人微言,我等靡靡之音撑死不过处于门墙。文言没有学好,只得跟着张文江先生的讲记一句一句慢慢斟酌,竟也读出些许余韵来:“昔者越王勾践困于会稽之上,乃用范蠡、计然”话说越王勾践当年用猥琐的“抹脖子”战法,偷袭吴军,在人家阖闾的屁股上砍了一刀,也怪阖闾不经打,一个跳劈就这么给跳死了。阖闾的儿子夫差不愧是中华之哈姆雷特,在白发魔男伍子胥的帮助下苦心经营,一雪前耻。插一句闲话,“会稽”二字实在很有讲究。“或言禹会诸侯江南,计功而崩,因葬焉,命曰会稽。会稽者,会计也。”原来上古时候,禹哥——堂会老大——召集天下诸侯一帮小弟在风景秀丽的苏杭共襄盛举,论功行赏,坐地分赃。小弟们为社团流血卖命,禹哥自然记在心中,会而计之,是为会计。看来自古以来会计界人才辈出不是虚言,今日资本那个女中豪杰徐欣过去在PWC混,潘石屹当年在冯伦手底下帮忙收保护费时兼职管帐,最重要的是我家夫人也是会计啊!可是这个当会计累啊,天天加班,还没有加班费,禹哥就这么一瓶王老吉,一瓶红牛,一瓶王老吉,一瓶红牛的对数、写底稿、对数、写底稿,一不小心,嘎崩一下,死了。后人为了纪念这位过劳死的会计禹哥,就把他安葬的地方命名为会稽山。回头讲堪称猥琐宗师的勾践竟被人开了坦克,很窝囊的困守在会稽山上。苦胆舔舔,明目是好,天天舔不卫生;荆条上床,一开始确实野性、刺激、新鲜,折腾久了肾亏。都不是久长之计。也不知究竟是有人举荐,还是毛遂自荐,反正事实是,在家闲得蛋疼的勾践启用了范蠡。(正如凯恩斯主动写信给罗斯福,估计范蠡上赶着要为祖国作贡献的可能性大些。说来经济学家就是不如政治家坐得住,想当年刘玄德那么爱惜壮汉美男,三次上门都请不动诸葛亮,最后是租了辆Limo才把个诸葛山人硬拖拖出来。足见囤积居奇,代价而沽的最高境界)。范蠡刚一登场,便浑然一身畅销书作者点人迷津的魄力:Conventional Wisdom讲,涨潮了,赶紧备船;退潮了大路露出,赶紧备车。而我们越国人,要想复仇,就得战胜市场,战胜华尔街,以价值投资者的目光看待世界。缺啥补啥是totally不对的,旱则资舟,水则资车,物之理也。范蠡挥舞着自由市场的大旗,鼓励国民从事货物贸易,大规模传播投资理财的致富圣经,其中一条就是:积著之理,务完物,无息币。大意就是,要想财富增加积累,一要保证你从事融通的货品质量完好完备,更重要的是现金要以最小的周期进行周转,不可以停息,否则钱变成了死钱。当然有时对上古盛世虽不能往,然心向往之,觉得这句话的意思应该是:范蠡在越国搞起了共产主义,物资生产完全满足人们的需求,从此货币不再生息,没有利息这一说了。硬讲起来也有道理,另需一个框架罢了。要是有人说,经济学家没有运作真实经济体的执行力,当真是天大的冤屈。短短十年,范蠡一通manipulate,越国GDP激增。灭吴之后,据说还在中原搞了一场阅兵。当然范蠡不像小天才萨克斯,在拉美瞎猫摸了一窝死耗子之后,拦也拦不住跑去趟俄罗斯的浑水。范蠡深知自己这套东西,不过就是给国家打打短期强心剂,时间长了,药磕高了,艳照门啥啥社会问题都要出来。于是见好就收,乃乘扁舟浮于江湖(若是就着“一苇渡江”和那句不知典出何处的“人心便是江湖”来读,范蠡这境界又高了去了),改名易姓,先是在齐地自称鸱夷之皮①,后又在陶称朱公。陶朱公把操持国家经济的手腕稍作修改,牛刀小试,尽纳天下财富。更令人瞠目结舌的是,之后把玩商业的数十年中,居然三次把尽散家财,为的就是结交奇人好友,可是钱如流水般的挥霍出去,不多久又千金还复来,话说古人用“三”都是虚指,足见范蠡这生意经不是随便哪个巴菲特索罗斯可以比的。只是到了晚年,朱公退居二线,生意场上的事情交给儿孙们打理,儿孙们只知敛财不知散财,结果家产越积越多,成了天下首富。鄙人所知局促,不曾得见朱公本人作为首富接受的专访。倒是咱们山东省的另一位大企业家端沐赐,有次有人夸他说端老板,你人长得帅,钞票又多,最重要的是和各省省长都耍得好,我觉得你比你老师显德多了。端老板说,哪里哪里,我这个人没有城府,围墙太矮,平常人扫一眼就看清楚我是什么货色。老师千年道行,大多数人都不知道他后门开在哪里,所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这是《论语》里头不多见的拍孔子马屁的段落,不得不说子贡这个马屁拍得确实是好啊,如切如磋,如琢如磨的。①这个名号对后来越国命运实在是再精彩不过的一个暗示

大致不错的一本书。

作者的分析还是完全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之上,其中极强的逻辑性无论在过去还是现在都是适用的。主要是关注证券分析即证券内在价值的的分析,而对市场分析即市场价格趋势的技术分析持辩证批判的态度。

十年修得同船渡,小心驶得万年船

格雷厄姆是价值投资理论的开山鼻祖。这本书是他在大学教书的时候给本科生们使用的大学教材。既然是本科教材,自然也不会难到哪里去。整本书想告诉你的是“安全”两个字。金融市场这就像一场赌博,总有人会奋不顾身,恨不得一夜暴富。人们常说人的本性是贪婪的,这在金融的世界里表现的可谓淋漓尽致。他们可以放弃理智,放弃尊严,放弃生命,这些都不过是赌桌上的筹码。所以作者想告诉你如何保护自己,以及你的筹码。股市与其说是和对手的博弈,不如说是对人性的挑战,小不忍则乱大谋。顺带一提的是,作者的这个理论后来被巴菲特扩展了,在中国还挺流行的,成为了券商骗钱的理论基础之一。我最佩服作者的是谨慎与锐利的目光。然而谨慎是可以培养,但是眼光这种东西多半靠天赋了。

翻译太生硬

我敢说译者肯定不懂会计,不仅很多会计术语翻译错误,还有很多地方逻辑不通。翻译的不行,太生硬,有的地方只能连蒙带猜,可惜自己英文太差,没法看原版的。

让人在迷乱的市场中保持理性

现在读这本20世纪三十年代的书,就单纯的吸收知识概念来说未必是个好的读本。但是正如人们做事时常常忘记自己的初衷一样,每天待在市场中的人们也往往容易忘记那些最简单可靠的原则。这本书可以带我暂时离开市场的幻想和浮躁。

所谓价值

看完 证券分析.一个感想就是,证券市场是怎样的取决与里面参与的人是怎样的.因为这是一个纯粹的参与者之间的零和博弈.尽管里面交易的是证券,而证券背后有各种各样的协议支持.但在市场上,它的价值在于提供获利基础.某种程度上来说,金融市场是个很可怕的地方.它能够将所有东西变成可获利的.就像公司债券本身只是一种融资手段,金融市场使得它具有相当的流通性.而这种流通性本身提供了买卖可能.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买卖的发生就意味着差价的存在.有差价就有利润.所以,即使是最理智的市场,使得债券价格不会超过其固有差价的上限,那么理论上也是存在资金从一方完全流向另一方的可能性的.更不用说面对以市盈率等所谓未来价值评估的股票市场.股值本身就以及偏差了股票原有的价值,而流动性更会加剧这种偏差的扩大.因为只要有公司价值扩大/盈利的可能性存在,那么就近乎必然地将拉高市场价格.而尽管,此时的价格早已经不代表当前资产表现了.但偏偏问题就在于,这种偏离看上去又是非常合理的.因为在给定的未来时间段,如果公司利润保持在一定水平,那么折现的话,也确实能令人信服.这就显得微妙了.因为本质上,大家面对的都是各自计算出来的一个估值.它跟公司现状有关,但没有必然地关系.因此,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价格的波动在于是不是有足够令人信服的计算来反证其合理性.看上去就是"因为它要涨/跌所以它要涨/跌"的互为因果的诡异境地.它取决于有多少人信并跟近.所以,在一个多数人都"理智"地遵循一些模型的时候,那么这个市场就似乎是科学的,因为能够被相应的理论说描述预测和解释.于是,一个市场的正确观察方式取决于市场中多数人对某一刺激的同一反应.而反过来,因为市场对某一刺激会做出某一反应,于是人们也慢慢会趋向同一条件反射.这样看的话,难免会让人有些哭笑不得.因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一个市场的风格形成跟任何经济条件金融理论都无关,而只受第一批参与者的思维方式约束.当然,这只是一个方面,或者说主多方法论之一.就像该书所定义的投机行为一样,只是以市场反应作为价值衡量手段的一种方式而已.也就是说,存在着其他的价值衡量方式.比如回归债券本身.从根本上来说,这些只是着眼点不同而目标明确.从中获利.也就是说,只要有差价的存在,无论是发现还是创造,那么就有利润空间.明白了这点之后,很多事情就豁然开朗了.比如说所谓商业模式.要么是能够创造价值产生差价.要么就是能减少成本.而很多时候,这两者也并没有区别.因为人都是为价值买单.没有给人带来价值,又如何能产生转移和利润呢.剩下的,就是如何定义价值的简单问题了.

真的有人读这本股神派秘籍么

近几年的动荡一再向国人/世人证明了诸位中国股神/亚洲股神/华尔街股神在“股神”面前只是小丑而已。小巴的老师,这个名头该有多大。小巴给老格的几本书作了注释,写了导读,看来还是很在乎师传的。可是有个问题,真的有人在乎这本书么,真的有人在乎“股神派”么。如果仔细读过这个译本,应该会注意到很多数字都是错误的。那么句子的翻译问题应该也是存在的。这个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以下几点1 老格推崇优质证券,优先股,说普通股在“多数”情况下都是投机。既然如此,我们还在二级市场杀入杀出干什么。2 一再抨击了当时(大崩盘前)的一些流行观点,似乎也是我们现在的流行观点:股票越涨越安全好公司的股票什么时候买都是正确的还有诸如好的管理层(老格以为是投机者的鬼话)之类但是分析师在A股谈投资,言必称茅台(普通股),岂不是缘木求鱼?我并不是说我推崇老格,只是说他的东西和我们的生活貌似比较遥远。给我增加了更多的疑惑。不过这本书和聪明的投资者,起码让我明白了原来股神派是玩债券,优先股的。难怪小巴总是买一些奇特条款的股票/债券,做“小非”查了查国内的债券交易,貌似成交量挺小,优先股更是没法买了小金的武侠说总说什么拿到了武林秘籍就如何如何,可能大侠们都是中文系毕业的,理解力强。可惜股民我拿到了股神派的秘籍,却似乎没有下手之处。

此书的英文原版的确不错,建议大家去亚马逊买

此书是华尔街人手一册的经典之作甚至在《当幸福来敲门》的电影里里都能看到主角是在复习此书:'security analysis'

书比较专业

书比较专业,对我这样缺乏经验的业余人士看起来还是有些难度。坚持读了两遍,收获还是比较大。1 书的主要内容是教我们如何对各种各样的证券进行分析,去发现廉价证劵。从大萧条走出来的格雷厄姆是保守的,对企业盈利,资产负债等各方面的考察都相当严格。强调从一个经济周期来考察,从全方位来考察,考察的时候应该排除掉各种各样的非经常性损益。2 格雷厄姆已经意识到在证券投资中,人性是决定成败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在此之后的七十年的美国证券市场也证明了他的观点。书中也有了很好的表述:我们从市场中学到的关于人的本性的内容要比股票本性的内容要丰富的多。巨大的利润变成了惨重的亏损;新的理论在建立后又被推翻;紧接着人们喜悦而来的却是绝望;所有的一切都与历史上曾发生过的轮回石如此一致。3 书的内容思路严谨,逻辑性强。4 由于不懂财务,书中有些东西还不太明白。

经典的力量穿越时空

我想,我和大多数人一样,都是从巴菲特了解他的老师格雷厄姆。但是,格雷厄姆也好,巴菲特也罢,都是价值投资的坚定信赖者。或许投资就是一种人生的取向和趋势,而对于价值投资的笃信和价值认定,而不是仅仅关注于K线的技术位置,恐怕是中国市场所缺乏的,也是中国股民需要补上的一课。或许我们永远都不可能真正达到这一步,但是,我绝对相信,这本书能改变我们很多的看法。我们或许不必斤斤计较去世博会的机票和旅馆费究竟能不能再降2%,但是我们必须考虑是不是还能选择东航这只股票。相信价值投资需要技术,需要科学,更需要知识,当我们拥有了知识和能力,我们或许不再会成为那些研究报告的牺牲品了。

想看

虽然没看过,但是从大家的评论中就知道是本好书,我是个女孩,将来想经济管理和国际金融,因此对这类的书都很感兴趣.好想看!by------Queen

投资入门

“现在已然衰朽者,将来可能重放异彩。现在备受青睐者,将来却可能日渐衰朽。”——《诗艺》贺拉斯说实话,当我读到扉页上引用了古罗马大诗人的这句话就深深把我吸引了。《证券分析》是我读的第一本关于投资的书。大学时候一听到“投资”和证券就觉得好像附了一圈光环,高不可攀,而正好一个朋友大三的时候就到证券公司实习。我就像他请教如果我想了解一点这个内容应该看些什么书,他推介了两本:一个是《聪明的投资者》,而另一本就是这本。前一本无需介绍,就是现在还当红的投资教父巴菲特的作品,而后一部就是他的老师格雷厄姆的专著。后来还读了一些马歇尔的《金融学原理》(还是比较通俗易懂的,但是教科书),和费雪的《怎样选择成长股》及索罗斯一些貌似很玄妙的思想《开放的社会》(据说是继承了波普的思想,主要是一个类似反射的理论,理解起来其实并不困难),但是记忆最深的还是这本《证券分析》。初初看到这本书时还真把我给难住了,好大一个部头,心想怎样才能读完。但是平实的语言、清晰的逻辑和翔实的图表很快就把我吸引住了,不知道是不是因为有点会计基础,这样的大部头并没有我想象的难读。这是我少有爱看的专业书之一,他的很多思想如对投资和投机的划分,对报表背后的真实情况的探究对我的影响超出了金融投资的范围。而这中间还有一个小花絮就是正好一次我的书包无端就在图书馆给偷了,我抱着希望找了好久还是找不回,而最让我心疼的就是里面有这本我从学校图书馆借来的《证券分析》,而且才读了不多,后来无奈在Dangdang网上买回了这本书,还不错送货上门,才赔回给图书馆。但是对一个穷学生来说也算是不小的书价,而且才看得起劲,结果就成了一个心结。后来就借了看了一个暑假才看完。毕业后每次在其他图书馆看到这本书都会想起这件事来。不过书的质量确实不咋的,书里很多错别字,还有就是图表里的数字也很多不对。生活起起伏伏,而中国的股市也经历了了历史最高峰到直线空降的过程,但是自己的投资却幸运没有太大影响。世界经济正在经历的金融危机仿佛美国1929年大萧条的历史重演,而同样源于大萧条背景成书的《证券投资》却一再提醒狂热时代的人们应该冷静审视的一些东西。智者的声音虽远,却依然能够振聋发聩。

现在倍受青睐者,日渐衰朽;现在已然衰朽者,逐渐重放异彩;

基本概念金融市场的4类问题:1)投机2)投资:债券与优先股投资;普通股投资3)投资银行与公众的关系4)金融中的人性因素巨额利润往往只是昙花一现。这是因为,一方面,收益与风险之间不存在数学关系,而且自我保险在投资中基本不可能,我们还要考虑到周期性风险因素。对一家好公司而言,它的优先股和它的债券一样好;对一家差公司来说,它的债券和它的优先股一样差。另一方面,证券价格逐渐敏感,市场报价对有关公司状况的任何实质性恶化都能做出迅速的反应。这种变化大大增加了以保持投资性证券的质量为目的的调换操作的难度,应提高安全边际标准以消释疑虑。投资策略:1)选择一个多样化的龙头普通股清单2)当这些公司的股票价格大大低于其过去7年平均收益的10倍时,按上面的清单购买股票3)当这些公司的股票价格大大高于其过去7年平均收益的10倍时,卖出这些股票标准和非标准证券的市场行为——一项对普通股市场表现的深入研究,得出了下列一般性的结论:1)标准证券或主要证券对其报告利润几乎总是迅速做出反应——以至于夸大年收益变化在股票市场上的影响2)知名度较低的证券的表现主要取决于市场专业人士的态度。如果对其缺乏兴趣,价格将远远滞后于其统计表现。如果该证券受到关注(这种关注或者是人为操纵,或是自然出现的),则结果可能完全相反,公司业绩的变化将最大限度地反映在其股票价格上。投资和指导的来源:1)投资者自己2)账户所在的商业银行3)一家投资银行(或承销商)4)股票交易所会员公司5)大信托公司的咨询部(收费)6)独立的搜索顾问或管理服务公司(收费)系统化管理原则和问题:调换(switching)——投资者应该每隔一段时期就对他所保有的证券进行一次检查,以认定它们是否仍然具有足够的安全性;把那些安全性出现了问题的证券调换成其他更好的证券。在进行这种调换的时候,投资者必须准备接受由于出售所持证券所带来的损失,这些损失应从投资总收益中扣除。分析基础分析的含义是指通过对现有可掌握的事实的认真研究,根据经确认的规律和正确的逻辑做出结论,这是一种科学的方法。但是在证券领域中使用分析方法时,人们遇到了严重的障碍,因为归根结底,投资并不是一门精确的科学。在法律和医学方面也是如此,因为在这些领域,个人的技巧(艺术)和机遇对成败与否都起了重要的作用。但是,在这两个领域中,专业分析不仅发挥着作用,而且可以说是不可或缺的。所以在投资领域,甚至是在投机中,很可能也是这样。直觉不应成为分析家的一种常规武器:分析家必须密切注意任何发生形势逆转的蛛丝马迹。我们要明确区分猜想或直觉和普通的合理推断。先知先觉的能力是无价的财富,但是不能指望这种能力成为分析家的一种常规武器(如果他具有这种能力的话,他就无需进行分析了)。人们只能期望分析家做出有限的预测,而这种预测来源于推理和通过理性思考所获得的经验。 证券分析的目的就是问答,或帮助回答一些非常实际的问题,一般有4个方面的主要因素:证券、价格、时间、人。证券分析的功能包括:描述、选择和评判。证券分析家主要关注3方面的资料:这张证券的具体条件、发行证券的公司和该公司所属行业。具体如下:1)向股东提供的报告(包括中期报告)2)损益账户(销售收入、净收入、折旧和耗损、利息支出、非营业收入明细、所得税、股息分配和盈余调整,这些都必须完整)3)资产负债表4)向公共机构提供的定期报告5)上市申请6)注册上市申请书与招股说明书7)各种官方报告8)统计与金融出版物9)向公司直接索取资料(造访)证券分析中质的因素与量的因素:1)分析技术与程度应受到投资特点和目的的限制2)数据的价值因企业的种类而异3)证券分析中量的因素:资本结构、收益与股息、资产与负债和营业统计4)证券分析中质的因素:业务的性质和未来的前景5)管理的因素6)未来收益的发展趋势7)趋势的实质是质的因素8)质的因素难以合理评估9)内在稳定性是主要的质的因素两种分析有两种不同的市场分析方法:一种是技术面分析,纯粹的从股票市场的历史表现中挖掘材料进行预测;另一种是基本面分析,考虑各种经济因素,如总体和特定的商业环境、货币利率、政治前景等。第一种方法所蕴含的理论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市场是自己最好的预测者”。人们通常借助于反映个股变化或市场平均变化的图表来研究市场行为。第一类市场分析的含义——为了将我们的讨论限于逻辑推理的框架,我们有意省略图表分析的主要理论,哪怕是精炼的概述。我们仅仅希望探讨其核心思想——即可以通过对过去价格波动的研究来有效地预测未来的波动——的含义。我们相信,这样的考虑将导致如下结论:1)图表分析不可能是一门科学,它在实践中不可能持久地获得成功2)它在过去并未证明自己是一种在股票市场盈利的可靠方法3)它的理论建立在不完善的逻辑或纯粹武断的基础之上4)它之所以日渐盛行是因为它比毫无章法的投机拥有一定优势,但这种优势随着图表追崇者人数增加而日益丧失不存在曾长期不断获得成功并广为人知的图表分析方法。如果有的话,它很快就会被无数人所采用。也正是这种追崇最终将葬送其功能。图表分析的貌似有用之处主要在于,它坚持正确的赌博格言,即损失应当立即止住,而利润则可以让它不断增加。这项准则通常能避免突然的巨额损失,并且偶尔能获得可观利润。因此,其最终受益可能比毫无章法的收益要高。市场人士注意到了这个优势,坚信通过进一步完善图表分析方法,一定能极大地提高其可靠性,使他们自己能不断地获利。但这个结论潜含了一个双重悖论。在这轮盘赌中许多参与者都沿用类似的方法,这种方法在任何时期都使他们的损失有限,并且偶尔使他们能获得可观的收益。但最后他们发现:零星的损失总和超过了次数不多的可观利润(事情必然会是这样,因为一段时期内的数学几率是无情的)。对股票交易者而言,同样也是这样。他们会发现,交易费用使他们损失惨重。第二个困难在于,随着图表分析方法的受宠,亏损交易的损失额趋于上升,同时利润趋于减少。这是因为,越来越多人沿用相同的方法,他们几乎同时得到买入信号,这样抢购的结果必然是这些人支付更高的平均价格。相反地,当这些人同时决定卖出——要么为减少损失要么为保障盈利——结果必然又是以较低的平均价格卖出(“止损命令”曾经是交易者的一个非常有用的技术手段,但是正是由于使用得越来越频繁,它作为一项防范措施的作用也越来越弱)。我们相信,较为聪明的图表分析追随者会承认理论上的这些不足,并且认为市场预测是一项需要才能、决断、直觉和其它个人素质的艺术。他们也会承认,不可能有实际的操作准则,以致自动遵循这项准则就能成功。第二种类型的机械预测——在探讨这一观点的重要意义之前,让我们先来看看第二种类型的机械预测。它建立在市场以外的各种因素基础上。就总体市场而言,通常的做法是建立一个代表不同经济因素的指标体系,如资金利率,货运量,钢铁产量等。同时通过观察这些指标近阶段的变化,来预测市场的即将发生的变化。这类方法中最早的同时也是非常简单的一种,是以使用中高炉所占的百分比为基础的。这种简单方法是所有机械预测方法的代表,体现在:1)从先验推理的角度看,它似乎有些道理2)过去许多年里,它一直为人们所应用,正因为如此,它颇使人信服所有这些方法的固有缺陷在于时间因素,比方说,我们很容易并且放心地预言:一段时期的高利率将会导致市场急剧的下跌,但问题是“多快?”现在并没有回答这个问题的科学方式。因此许多预测方法称为某种伪科学,它们想当然地认为,过去偶然发生过几次(或者煞费苦心地通过一系列试错而找出的)的时滞或者巧合,肯定会在将来同样地发生。因此,广义地说,通过参考机械性的指标来预测证券价格变化,同样也会象图表分析方法一样遭致反对意见。它们不是真正的科学方法,因为其推断不能令人信服,而且,进一步地说,经济领域里真正科学(也就是完全可靠)的预测在逻辑上是不可能的。和证券分析相比市场分析的劣势——最后我们回到原先的结论:市场分析是一门艺术,成功地开展下去需要有特殊的才能。证券分析同样也是一门艺术,除非分析师有能力和知识,才能获得令人满意的结果。然而,我们认为,证券分析与市场分析相比有几项优势,这使得前者对那些经过训练的聪明人士来说更能获得成功的领域。在证券分析中,首要的重点放在防范不幸事件。这种防范就是坚持“安全边际”或者保证证券价值远超于所付价格。其潜在的思想是,即使该证券并不象它表面看来那么有吸引力,投资结果仍将是令人满意的。在市场分析中没有“安全边际”,你要么对,要么错,如果你错了,你可就赔钱了。市场分析家的主要法则就是减少损失和保障利润(通过在下跌初期卖出),这导致市场交易活跃。这也意味着交易成本是影响最终结果的一个极为不利的因素。而以证券分析为基础的操作通常属于投资类型,不会带来活跃的交易。市场分析的第三个劣势在于,它本质上涉及智慧的较量。通常情况下,一个人的利润是以那些在做同样事情的其他人的损失为代价的。市场人士必然喜欢那些比较活跃的股票,它的价格变化是无数象他这种类型的人交易的必然结果。市场分析家只有在假定他比对手更聪明,或者可能运气比他们好的情况下,才有希望取得成功。相反,市场分析与其同伙之间的竞争关系并不象上面所说的那样,通常他选择购买的股票一般并不是对它的价值做了同样费力分析的某个人所卖出的。我们必须强调这一点:证券分析家关注的证券远比市场分析家关注的多。他将在这个数目不小的股票清单中,选出那些市场价格跌至远不能反映其内在价值的水平的少数股票。这些股票之所以被低估,要么是由于被人们忽视,要么是因为人们过分看重那些可能是暂时性的不利因素。市场分析看起来比证券分析容易,并且能快得多地获得其报酬。也正是因为这些原因,最终证明它可能更令人失望。在华尔街乃至其它任何地方,都不会有轻松快速赚钱的可靠途径。基于近期前景的预言——金融界所提供的分析和建议很多都是以公司近期商业前景为基础。假定前景看好,人们就应该买进股票,并寄希望于将来确实有较高利润被报告出来时,股票价格会上升到更高的水平。这点证券分析师和市场分析是相一致的。市场前景被认为是与商业前景相一致的。有这么一种理论:主要应根据即期前景来购买股票。我们认为,这未免使投机证券的选择过于简单。其不足之处在于,事实上目前的市场价格已经反映了大多数人对于其未来前景的意见,宾给钱在许多情况下市场的对未来前景比人们当时所认可的要更为看好,当某个股票因为其未来年收入有望增加而得到推荐是,就产生了双重危险——其一,对来年结果的预测可能证明是不正确的。其二,即使是正确的,很可能早就贴现(或者甚至过度贴现)在现在的价格中了。我们怀疑,分析家们是否相当成功地预测不远将来的个股市场表现,不论他的预测是以市场的技术点位为基础,还是以总体商业前景抑或是以个股的具体前景为基础。我们认为,分析家的努力限定在下述领域,将会得到更令人满意的结果:1)选择满足苛刻的安全检验标准的高级证券2)发现达到投资等级,并且其价值有可观的增值可能的高级证券3)发现那些看来以远低于其内在价值的价格出售的普通股或者投机性高级证券4)找出相关证券间存在的确定的价格背离,这种情况可能使人们有机会进行掉换、套期和套利交易价值价格拖延能给分析家带来很大的危险,因为在价格向他所发现的价值回归之前,新的决定因素有可能出现而取代旧因素。换句话说,当价格最终体现出价值时,这个价值已经发生变化了。当时用以做出判断的事实和理由都已不再适用。分析家必须尽最大可能规避这种风险,有以下3个方法:1)在不太可能发生突然变化的环境中开展工作2)挑选那些比较吸引公众兴趣的证券(这样一旦分析家有所发现,公众会有及时的反应给予响应)3)根据总体的市场状况而调整自己的工作(在商业和市场都很平稳时注重寻找被低估的证券,而当市场压力和不确定性增大时则应该谨慎行事)我们必须承认,内在价值是一个难以把握的概念。因为在证券分析过程中有3个主要障碍:1)数据不足或不准确2)未来的不确定性3)市场的非理性行为收益记录的意义:盈利能力的概念——在投资理论中,盈利能力的概念具有明确和重要的地位。它包含了对数年间实际获得收益的描述,以及认为除非出现特别情况,否则近似于此的收益在未来继续出现的合理预期。这种记录必须花月若干年份,原因是,首先持续和重复性的表现总要比昙花一现的表现更具说服力,其次较长时间的平均数有利于吸收和中和商业周期的影响。当期收益不应成为评估的主要根据——公司当期收益对普通股市场价位的影响程度要大于长期平均收益。这个事实构成了普通股价格剧烈波动的主要原因。这些价格往往(虽然不是一定)随着年景好坏所导致的收益变化而涨落不定。定量分析必须辅以定性的考虑:只有在得到对企业的定性调查结果的支持的前提下,量化的指标才是有用的。赤字是一个定性而不是定量因素。突出趋势变量的重要性的做法存在着双重危险:1)所设想的趋势可能会被证明是靠不住的2)以趋势为基础的价值估计缺乏可供遵循的计算尺度,因此很容易被夸大当平均值趋势被应用于分析收益记录时,这两个概念之间存在着根本的冲突。必须记住的是,自发的或正常的经济力量将削弱任何趋势无限延续的势头(竞争、管理规章、收益递减等等),但是阻挡持续衰落趋势的因素的力量要弱得多。投资投机投资和投机的区别:1)选择债券\选择股票2)足额支付\保证金交易3)永久持有\快速脱手4)目的是获得稳定的收入\目的是获得可观的利润5)选择安全的证券\选择有风险的证券投资是指根据详尽的分析,本金安全和满意回报有保证的操作。不符合这一标准的操作就是投机。我们反对在投机行为中过度依赖分析,原因如下:1)"投机机制"对投机者大为不利,从而抵消了分析研究所可能带来的好处。投机机制的劣势包括为交易者支付佣金和利息支出,以及买卖价差,手续费等等。最为重要的是,除非采用特定的交易技术,平均亏损总是要多出平均收益,这是一个先天趋势。而特定的交易技术又是与分析方法背道而驰的。2)投资环境中的分析因素往往处于急剧的变化之中。因此我们曾提及的风险——证券的内在价值在市场价格向其回归之前就发生了变化——在投机的条件下的危害要比在投资条件下严重得多。3)阻碍分析在投机中的成功的原因还在于,有些投机所涉及因素是不在证券分析的范围之内的。所以,可以这样认为:在投机中,分析仅仅起到辅助的作用,而不是知道的作用。只有在孕期的作用相对不那么重要的领域,才有可能。 分析的和投资的观点在范围上大体是同一的。(可分离的)认股权证/股票购买权证是一种可转让的,在一段时间里购买股票的权利,它包括如下条件:1)股票种类2)数量3)价格4)支付方式5)享有权利的期限6)反稀释协议投机部分与投资部分相分离的好处——造成附认股权证证券的额这种在相对价格上具有领先优势的主要原因在于,它们的投机部分(认股权证本身)与投资部分(剔除认股权证的债券或优先股)可以完全分离。投机者总是在寻找以小博大的机会,而认股权证恰恰具有这种与众不同的特点。证券分类习惯分类法的弊端:1)将优先股与普通股归于一类2)认为债券是安全的3)名称未能对证券加以准确描述简单地说,标准形式所代表的权利和义务应如下所述:1)债券:拥有在固定日期无条件收取固定利息和本金的权利;没有对资产或利润的进一步权利,并且在企业的管理方面没有发言权2)优先股:享有在普通股分红以前按规定股息率分红的权利;当企业解散时,享有在普通股获得任何支付之前收回规定数额投资的优先权;在企业中没有表决权。3)普通股:按比例享有企业超出债务和优先股之上的资产所有权、各项优先扣除之后的企业利润、选举董事会呈椭圆或其它事项的表决权新的分类方法:1)固定价值类证券:以优质债券或优先股为代表a.优质普通债券和优先股b.优质附权证券,但其权利价值过小,可以忽略不计c.通过担保或优先权而占有优质高级证券地位的普通股2)变动价值类高级证券,包括a.安全性较高且有获利可能的证券,以优质可转换债券为代表b.安全性不够高的证券,以劣质债券或优先股为代表3)普通股类型的证券:以普通股为代表选择固定价值类证券的4项原则:1)证券的安全性不是以特定留置权或其他合同权利来衡量的,而是以证券发行人履行所有义务的能力及其支付能力来衡量的2)对于这种能力的考察,应该更考虑到在萧条期时的情况,而不是繁荣期3)非常高的利率并不能弥补安全性的不足(舍安全而取利益得不偿失)4)挑选任何债券作为投资,都应该遵循排除性的原则,并且以法律规定的控制储蓄银行活动的具体量化指标来检验(必须采用明确的安全标准)与传统的原则及方法相比,基于上述原则的债券挑选技术有显著的不同。这些原则并不是一种创新,而是对某些观点的承认和推广,这些观点正在被越来越多的精明的、经验丰富的投资者所采用。企业财产的危险性:1)当企业经营失败时,它的资产价值也随之萎缩2)债券持有人的法定权利在行使过程中会遇到困难3)清算时的拖延及其它不良影响债券收入债券:1)利息支付有时完全是随心所欲的2)收入债券从整体上说投资等级较低3)收入债券的数量可能会增加4)收入安全边际计算(收益覆盖率)应使用对优先股所使用的方法担保债券(担保的价值完全取决于担保人的财务状况。如果担保人一无所有,那么担保本身也一文不值):1)担保证券的地位2)担保的具体条款的重要性3)连带担保和多重担保4)担保证券的价值常被低估5)租赁债务通常被忽视6)这种债务的存在使分析复杂化7)以分离的方法计算子公司的利息保障比率十分重要有担保的不动产抵押贷款和抵押债券获得完美结果的必要条件:1)抵押贷款发放的决定必须谨慎作出2)担保公司规模较大,管理完善、独立于出售抵押贷款的机构,而且业务范围不局限于不动产3)经济不处于剧烈波动期优先股优先股价格变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3个阶段:1)证券的初始发行期,这时投资者以不受证券内在价值限制的、十足的投资性发行价格购买证券2)证券缺乏投资品质的真相逐渐暴露,其价格也跌落到投机性水平。在这一时期,由于前面讨论过的原因,往往出现价格超跌的现象。3)如果证券受到与炒作普通股同样的方法的操纵,这个价格阶段就会出现。在这种背景下,为了诱使参与投机的公众在膨胀的价位下购买证券,一些重要性质的怀疑的因素(例如累计股息的规模)受到可以的渲染为了避免受到第3个价格阶段所持有的各种宣传的舞蹈,并为分析投机性高级证券提供一个总的指导思想,在此有一条“高级证券最高估价法则”:一种高级证券的内在价值不可能超过占据了该高级证券的地位的普通股所可能具有的价值。作为高品质优先股的资格:1)必须达到对一种安全债券所规定的全部标准2)它必须比这些最低标准多出一个额外的安全边际(抵消股息支付自主性的特征所带来的风险)3)对投资企业所属行业的内在稳定性的要求高于债券投资不应该将优先股完全排斥在投资性证券的大类之外,但是对其规定的如此严格的具体要求,势必使得能够完全达标的优先股数量相对较少。高品质的优先股的出现是一种罕见的现象,它通常是成熟的优先股。购买不存在在先债券的优先股,要比购买存在在先债券的优先股更合适。因为后一类的股息更容易受到不利因素的影响。有关投资的一个基本原则是:有限回报的证券的安全性,决不能主要依靠(企业)未来利润的扩张来加以保障。如果投资者相信这种扩张将会出现,他显然应该购买普通股来分享这些增加的利润;如果(这正是通常出现的情况)他不能十分肯定企业的未来繁荣,那么他就不该在没有资本增值这种补偿机会的情况下,(通过购买优先股)把资本置于可能招致的危险之中。选择优先股进行投资的技巧:1)更严格的要求(固定费用和优先股股息总和的比值越高越好)2)不能仅仅因为长期债务的存在而否定优先股作为投资性证券的资格3)建议采用完全扣除为基础的计算方法4)如果债券的安全性刚刚达标,那么优先股就不可能是高品质的普通股由于普通股是投机性因素特别密集的领域,因此对这种证券的分析往往是没有定论和令人失望的。甚至可以这样说,只要这种分析得出了看似确定的结论,那么这种结论就可能存在误导的危险。 这里主要有3个原因:1)普通股在我们的个人财务结构中具有根本的重要性,而且很多人对它报着狂热的兴趣2)普通股的所有者和购买者通常迫不及待地对它的价值有一个真切的认识3)尽管购买者的内在动机纯粹是一种冒险的贪婪,但是由于天性使然,人们总希望用堂而皇之的解释来掩盖着一丑陋的动机普通股分析的主要用途:具有积极或科学价值的分析,只存在于对一些普通股特例的研究过程中。而对普通的普通股而言,这类分析要么必须看作是一种值得怀疑的帮助做出投机判断的工具,或者可以视为一种旨在对一些无法计算,但又必须计算的价值进行估计的很不准确的方法。普通股分析的有效性受到2个变化的侵害:有形因素的不稳定性和无心因素的主导性。普通股投资的3重标准:1)适量的和准时的股息回报2)稳定而充足的收益记录3)足量的有形资产的保障以上3个因素都可以作为用直接衡量或同类股票进行比较的方式仔细考察某一证券的标准。依据其他评判标准作出的购买决策将被视作一种投机,而投机决策的形成无需严密分析的支持。然而,由于这3个标准的数据在现实中无法甚至不可能获取到。所以现在对于普通股的投资只有一条原则:普通股的价值完全取决于它的未来收益。由这条定理可以引伸出以下一些推论:1)股息率与股票价值的相关性很小2)由于资产和盈利能力之间显然没有联系,因此资产价值的大小毫无意义3)既往收益记录的意义仅仅在于,它们预示着未来收益状况可能出现的变化之所以把注意力从股息、资产价值和收益因素全部转向了收益趋势因素——即未来收益的预期变化,这种观念转变原因主要有2个:1)事实证明过去的收益记录是投资的可靠指标2)未来所提供的利润机会具有抵挡不住的诱惑力我们不能肯定过去的利润的趋势将在未来保持下去,根据趋势来判断未来的收益具有很大风险,从经济学角度,收益递减和竞争加剧法则最后将压平任何陡峭的增长曲线,从商业角度,商业周期潮起潮落,一些特殊的危险总是存在,收益曲线最为令人心动之时或许经济正面临崖峭。普通股投资的推荐原则1)投资应被视为一种组合性操作(group operation),风险分散措施是获得令人满意的平均结果的保证2)具体证券的选择应采用与固定价值投资选择所采用的定性和定量检验措施相对应的检验措施3)对比债券选择而言,更为重视对所考察证券前景的分析普通股分析中的股息因素1)股息率及其记录2)损益账户因素(盈利能力)3)资产负债表因素(资产价值)普通股的流动资产价值比账面价值更为重要,后者包括了固定价值,并且有以下特点:1)流动资产价值大体上是清算价值的一个粗略指标2)大量的普通股售价低于其流动资产价值,因此也低于大量清算中的可变现值3)这种现象本质上是不可背离的,它表明可能在下属方面出现了严重错误:1.对股市走向的判断上2.公司管理策略上3.股东对资产的态度上如果一只普通股售价长期低于其清算价值,则表明要么价格太低,要么公司该进行清算了。由上可以得出2条推论:1)面对如此低的价格,股东不由会产生怀疑:公司继续经营是否符合股东的利益2)面对如此低的价格,管理者将被迫采取适当措施,纠正市价与内在价值之间的差距,包括重新考虑其管理策略和就其继续经营的决定对股东作出坦诚解释。股东们貌似合理实则有误的假设:1)管理者比股东更了解公司,因此他们对所有事务所作出的决定应被采纳2)管理者对公司证券的售价毫无兴趣,也无责任3)如果一个股东不赞成公司的任何重大决策,他的明智做法是售出其股票管理者并非总是明智而高效的:虽然管理者几乎总是进行最优决策的最佳人选。但这并不是说他们总是会考虑或采取对股东最有利的方案。实际上人们不能欣然接受管理者做出的决策,这里有以下几个原因:1)由于他们的无能可能产生严重的错误2)经营者和股东利益存在冲突之处,这些方面包括:1.对管理者的补偿——包括工资、奖金、购股权2.公司的扩张——包括加薪权以及管理者权力和威望的膨胀3.股息的支付——利润应该留在管理者控制范围之内,还是应该分发给股东?4.股东对公司投资的连续性——企业在亏损时应该持续经营,还是将部分资产变现或者全部清算?5.股东可得的信息——控制者是否应通过拥有未传递给广大股东的信息而得到好处?纠正股票市价的各种可能措施:1)清算价值也就是股票的最低价值远远地高出市价2)股息率与清算价值保持一定的比例3)将对企业的经营作用不大的现金资本归还给股东在20世纪20年代早期,著名的发行公司向公众发行股票都遵循以下3条重要的原则:1)企业必须经营良好,并且提供足以说明以发行价购买股票的合理性的记录和财务报表2)投资银行家必须首先作为股票购买者的代表来行事,他必须与公司的管理者保持距离。其职责包括:避免客户对公司高级职员支付过多的报酬,或者避免其他对股东利益不利的政策。3)投资银行家得到的报酬必须合乎情理。它应代表公司为融资服务支付的费用。然而目前兴起的投资-信托融资,就其本质来说,就不得不违背这3条有声誉的股票发行所遵循的准则。因为投资信托是新兴企业;它们的管理者和他们的投资银行大体上是相同的;对融资和管理的报酬不得不完全由接收者决定,而缺乏公认的合理标准去监控。由于缺乏这种标准,又由于在企业和银行家之间没有保持距离型的讨价还价——这种讨价还价是极其宝贵的——所以证券购买者的利益得不到充分地保证。考虑到1928~1929在金融界流行的全面扭曲和自私自利的观点,这种状态也许是情有可原的。金字塔式结构的危害——金字塔式结构对购买证券的公众来说是有害的,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它形成并向投资者出售了大量的不安全的高级证券;2)它使控股公司的普通股在行情好的时候呈现出盈利能力快速增长的假象,并且使这些股票总是成为灾难性的疯狂投机工具;3)那些实际没有资本投资的人控制了公司的财产,这是不公平的,容易导致不负责任和不完善的管理决策;4)控股公司这种形式在繁荣时期存在某种夸大预期收入、股息回报、或者“账面价值”的情形,不仅助长了投机热情而且使市场更容易被操纵。在这四项针对公司金字塔式结构的反对意见中,前三项是在明白不过;最后一项则需要对其适当进行进一步分析,才能理解其不同的含义。

最好的口碑,最少的人看

如果对书籍阅读来一个排名:口碑值/完整的阅读过整本书的人数 来表示被阅读和口碑的偏差度这本书能排第一。

还没看完

虽然还没看完,不过感觉这本书确实值得看。我找的版本翻译太差是个大问题,很多时候都是莫名其妙。

债券投资选择原则与择偶观

“证券的安全性不是以特定留置权或其他合同权利来衡量的,而是以证券发行人履行所有义务的能力来衡量的。”这是格雷厄姆《证券分析》中谈到的债券投资选择原则的第一条。但考虑债券投资价值时,该债券背后是否有机器设备等固定资产的抵押,不重要,为什么?因为一旦企业还不起债,要拍卖这些物品的周期太长、价值损耗太大,你收回本金的可能性几乎为零,打到一折甚至更低的可能性较大。老朽认为,这一原则不仅适用于债券安全性的考虑,也适用于择偶,尤其是女子选择男子。我们缩小讨论范围,并假定女子选择男子以安全性为第一原则。那么在考虑对方的能力、职业和家产三者当中,女子应该将何者放在第一位呢?常规的看法,往往是把家产放在职业前面,把职业放在能力前面。这就相当于在选择企业债券时,将企业的固定资产放在了企业现金流的前面,将企业现金流放在了企业的行业前景和企业管理水平的前面。之所以人们会这么选择,道理很简单——家产是现值,看得见摸得着;职业是未来的价值体现,存在不确定性和贴现的问题;而能力则更是缺乏依据,难以判断。依据上述选择方式,往往也能获得一定程度的安全性。但是,也有部分人,遵循着相反的顺序。他们可能没有读过《证券分析》,但是具备敏锐的分析能力,她们首先看对方的能力,犹如看重企业的行业前景和管理水平,相信有能力的人可以创造有价值的职业;他们将职业放在家产前面,犹如相信企业现金流的安全性重于特定留置权带来的安全性。总结不同的择偶观,我们看到前类人是以牺牲客观的“安全性”来换取了更多的“确定性”。他们聪明地认为现值是判断的依据。但从身边的经验来看,虽然后类人在选择时有一定的冒险性,但往往获得了更大的“收益”。现实生活中,固定资产的贬值速度很快,现金流比固定资产对生活质量的意义更大。但是,另一个问题是,很多人的能力和职业都不足以使人放弃对家产的考虑,对待安全性不够高的情况,女子是嫁还是不嫁呢?我们可能要引入债券投资选择的第二个原则,没有好的债券不是选择坏债券的理由。这一点也帮助解释了为什么如今剩女众多。这是十分合理的选择——嫁不好宁可不嫁。

少有人走的路

1,窄门主耶酥曾经曰过,“你们要走窄门。因为引到灭亡,那门是宽的,路是大的,去的人也多。引到永生,那门是窄的,路是小的,找着的人也少。”我不信教,但是,我喜欢从包括宗教在内的一切人类文明成果中吸收营养,只要她足够有价值。巴菲特的老师格雷厄姆先生写于1934的这本书,被誉为投资者的圣经,可谓是名至实归。时至今日,这本书的价值依然不减当年。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无论经济社会发生了多大的变化,于证券市场而言,日光之下,并无新事。那些基本的投资原则,依然闪耀着动人的光芒。毫无疑问,这本书为我们指明了投资的窄门。可惜,无论理论多么深刻、实践多么成功,走这条路的人还是太少了。2,门前冷落鞍马稀写这篇评论的时候,豆瓣上的统计是264人在读,308人读过,1365人想读,同时有85个豆列收录了这本书。而现有的11条评论中,几乎都可以归入讨论而非评论。记得“藤原朝臣明宪”君曾经就这本书写过一个非常不错的评论,不知道为什么找不到了。要是一本普普通通的书籍,那么,这样的阅读量无疑是正常的。但是,对于《证券分析》这样的经典而言,这样的阅读量和评论量显然是严重偏低的。这一点,恰好证明了窄门之难走,偷懒者人众。3,投资与投机之分野投资与投机之间的分野,理解起来容易,但简单明了准确传神地说出来并不容易。所以我只好大体上列举二者之间的差异,算是抛砖引玉吧。股票在投资者眼里意味着是企业,而在投机者眼里则是一个代码。投资的出发点是企业持续的内生性增长,长期来看,这种增长或者将持续不断地带来分红,或者会持续推高股价。投机的出发点是股票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价格将上涨,从而带来明显的获利机会。投资有严格的标准,包括成长性、抵抗周期能力、相对于收益而言的价格水平、资本结构、行业前景等等,都需要一一加以仔细考察甄别。投机更注重消息、趋势,更偏向技术层面。如果将股票看做一条鱼的话,投资者只吃某些类型的鱼,一旦吃定,轻易不会改变口味。投机者不在乎吃的是什么鱼,也不在乎吃哪一段,只要能吃到就可以。从纪律性来看,二者都有严格的纪律,投资者更注重基本面,更注重严进,从源头上降低风险;而投机者更注重波动,通过止盈与止损技术控制风险。投资者承认自己无法掌握短期内的价格运行规律,投机者认为自己可以掌握短期内的价格运行规律。事实上,对于熟练掌握两种操作方式者而言,很难说哪种更值得采用。所有的操作都是因人而异常。4,为什么要走窄门我的答案是,因为我无法成功预测短期内的价格走势,所以,我无法走投机这条路。而投资虽然要做严格的功课,但如果能够找到真正的好马,如果能以合理的价格买入,长期而言收益还是不错的。5,可不可以不理财理论上而言,你完全可以认为自己没有参与理财,无论是投资还是投机。但实际上即便你没有主动参与理财,你也在被动地理财。把辛辛苦苦挣来的钱存在银行里、捏在手上、买房产,都是理财方式之一。由于复利的强大作用,时间一长,相同的初始财富,在各种不同的主动被动理财方式下,会有相当悬殊的结果。这一点,我们只要稍微计算一下就可以自己得出结论。6,风险与收益大家都认为,高风险是高收益的孪生兄弟。其实也不尽然。风险高,资金必然会要求高的收益可能,但高风险不一定必然带来高收益。对于一个纯粹的投资者而言,主要的风险有几个:贪图低价,买了不能持续创造价值的烂企业;被高收益吸引,以过高的价格买入好企业的股票;没有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全面深入的定量分析,被虚假报表所欺骗;对企业所在行业的发展前景不了解,对企业可资利用的资源和管理水平缺乏考察。如果能够认认真真地对以上因素进行较为深入的考察,那么,完全有可能出现低风险与高收益的完美匹配。7,伟大的熊市细心的市场参与者总结出一条规律:牛短熊长。对于真正的投资者而言,完全可以将这一规律理解为上帝对人类的赏赐。较长的熊市,为普通投资者以较为合理的价格买入优质资产提供了更大的可能性。8,长期有多长恋爱中的人喜欢问对方一个问题,永远有多远?投资者也会不断问自己类似的问题:长期有多长?关于这一点,可以说是仁者见人、智者见智,没有标准答案。但是,将长期绝对化并不见得合理,特别是当你持有股票的价格远远超过未来几十年可能创造的价值总和时,继续持有股票无疑是不明智的。相比之下,我更倾向于中长期这个概念,也就是一个完整的经济周期,短则5~7年,长则8~12年。9,钝感力诚然,理解投资的原则、方法十分重要,掌握定量分析方法和定性判断能力居于核心地位。然而,如果在实际操作中缺乏足够的耐心,投资就无从谈起。要之,投资者如果不能直面正常的市场起伏,那么,价值投资就会成为一句空话。为解决这一问题,我建议投资者有意识地培养点儿钝感力。最终的目的是:避免对消息反应过度,尽可能忽略短期的价格波动。10,题外话好吧,我承认,相对于所吸纳的,我最近写得实在是太多了,难免有点儿像祥林嫂。下周赴革命圣地井岗山参加体验式被教学,正好可以被迫离开网络几天,给自己一个反思的机会,也可以还大家一点儿小小的清静。如果不出意外,我将带一本《孙子兵法》前往,这本书足够有趣,尽管有点儿沉。附录:同步分享我的豆列——我们正在发财致富http://www.douban.com/doulist/83136/

格雷厄姆在1933年把钱全部亏完之后写了这本“亏钱感悟”

格雷厄姆在1933年把钱全部亏完之后写了这本“亏钱感悟”,而且以后也基本没用书上的理论挣到过钱,临死前自己也坦白“不提倡价值投资,很难超过市场平均收益”。投资机构里的屌丝分析师们都看的“经典”书,用脚想想都知道挣不了钱,不过文笔倒是不错,这估计就是他成为大师的原因了,机构里大把分析师文笔都非常好,可惜推荐的股票全是翔。 说白了就是“价值投资”还不如买指数基金,还省了大把时间。

投资美股

若是选择投资股票,倒是可以选择投资美股,市场成熟,机制规范,加上适当的分析,应该要比国内的行情赚钱,证券分析倒是可以参考,但似乎股票做得好的并不是完全参照技术分析,而是综合判断的,现在的国内市场情况复杂又特殊,导致变成烂市场,大家只能被套牢。若有兴趣投资美股的可以参阅http://jaylon-investment.com/

看完了这个,觉得自己没有这方面的天分,

但是书还是写的很好,一遍消化不了,主要看了一些股票上的章节,债券我也不打算去买,以后买的时候再看吧,里边可以学到一些企业方面的知识,需要再多看一遍,然后在实践中不断的领悟,^_^

翻译的不好

书我买了,还没有看完,或者说刚开始看!!拿起几次看都半途而费了!!翻译的不好!!说实在的!!不能说粗制滥造,但是书读起来让人很辛苦。是那种所谓直译的书,译者自己对书读过多少遍?我都要怀疑怀疑了?可惜我英文水平更要差一些,读应为速度更慢!!要不然宁可看原版!1

证券的分析选择让获利概率提高,大数定律让获利概率成为获利事实

一、证券的种类
证券的主要种类有:债券、优先股、普通股和可转债。它们的主要特点和区别如下:
债券:1.拥有在固定日期无条件收取固定利息的权利;2.拥有在固定日期无条件收回固定本金的权利;3.没有对资产或利润的进一步权利,并且在企业的管理方面没有发言权。
优先股:1.享有在普通股分红以前按规定股息率分红的权利(因此如果普通股能够分红,优先股就应该足额分红,如果普通股不能分到股息,那么董事会就有权决定优先股的分红方案);2.当企业解散时,享有在普通股获得任何支付之前收回规定数额投资的优先权; 3.在企业中没有表决权。
普通股:1.按比例享有企业超出债务和优先股之上的资产的所有权; 2.按比例享有各项优先扣除之后的所有企业利润;3.按比例享有选举董事会成员或其他事项的表决权。
可转债:1.根据转换规则,可以在规定时间按规定条件转换为普通股票的特殊企业债券;2.进行转换前,属于债券,享有债券的安全性与普通股的收益性。3.进行转换后,属于普通股,失去债券的安全性,获得普通股特点。
债券投资者=企业借款人 → 拥有获得固定本息的优先权
股票投资者=企业合伙人 → 享受所有者利润并承担主要风险
优先股投资者=有优先要求权的企业拥有者 →享受优先于普通股投资者的所有者利润并承担部分风险
可转债投资者=企业无间道↓
=转换前是企业借款人 →拥有获得固定本息的优先权
=转换后是企业合伙人 → 享受所有者利润并承担主要风险
资金要求权:债券(转换前可转债)>优先股>普通股(可转债转换后)
二、各种证券的缺陷
债券:1.抵押债券在企业破产清算时,抵押资产的价格可能随之缩水。同时,债券持有人在行使法定权利过程中可能遇到困难,清算可能有拖延;2.担保债券如果担保人一无所有,那么担保本身也一文不值。
优先股:相对债券的利息支付,优先股的股息发放没有法定强制力保证。虽然在对普通股发放任何股息之前,必须发放优先股股息,但是由于董事们有权在任何时候推迟支付普通股股息,因此优先股股东获得收益分配的权利说到底是无保证的。
普通股:1.股东在法律上有企业表决权,而在实际中实行这项权利十分困难;2.股东无法决定股息是否发放,而企业把收益留下,不发放股息,相当于以股东利益损失为代价让企业获得利益;3.股东不一定能得到企业的全部信息;4.无论企业经营如何,管理者均能享受高薪待遇。
可转债:从形式上讲,这种证券是所有证券中最具吸引力的。然而,在实际中,可转债的发行往往是对安全性不足的一种补偿。总体来看,实力雄厚的工业企业往往通过发行普通股来取得融资,而实力较弱或资本化程度较低的企业则倾向于借助发行附权证券的方式获得融资。
三、为什么要证券分析?什么是证券分析?
证券市场只能“创造”一种利益,即企业实际经营带来的收益。
短期内的所有企业,与长期内经营不善的企业,都无法给证券市场带来额外的收益。所以,购买这类证券,紧盯市场价格,希望低买高卖的投资者们。其行为类似于零和博弈,其本质涉及智慧的较量。通常情况下,一个人的利润是以那些在做同样事情的其他人的损失为代价的。
长时间,经营良好的企业能够给市场带来额外收益。如果投资者希望依靠这些企业赚取收益。那么,他就应该把“买何种证券?”、“以何价格买”的问题转变为“买哪个企业的证券”、“以何种条件购买。”此时,他所进行的证券分析,其实质是企业分析。
四、证券分析的方法与功能
证券分析即企业分析,分析家主要关注三个方面的资料:这张证券的具体条件、发行证券的公司和该公司所属行业。具体资料如下:
1.向股东提供的报告(包括中期报告)
2.损益账户(销售收入、净收入、折旧和耗损、利息支出、非营业收入明细、所得税、股息分配和盈余调整,这些都必须完整)
3.资产负债表
4.向公共机构提供的定期报告
5.上市申请
6.注册上市申请书与招股说明书
7.各种官方报告
8.统计与金融出版物
9.向公司直接索取资料(造访)
证券分析有两个主要功能:1.规范明确地描述出某一证券公司的部分重要事实;2.通过对证券部分重要事实的分析,决定是否购买、出售和持有某一证券。
五、证券分析的缺陷及应对方法
证券分析的缺陷1:数据不足或不准确,部分事实无法被量化。
对策:看重企业实质,多方面获取企业实际信息。一条重要的证券分析原则必须铭记在心:只有在得到对企业的定性调查结果的支持的前提下,量化的指标才是有用的。如果企业证券数字好看,但未来发展疑虑重重,公司管理层可信度低,应该拒绝对其投资。
证券分析的缺陷2:未来的不确定性,黑天鹅事件。
对策:坚持分散化的投资原则,并定期对持有证券进行检查。将价格大幅超过价值的证券出售,将出现长期恶化的证券换成更良好的。
证券分析的缺陷3:市场的非理性行为。
对策:坚持长期投资原则,从长远看,企业的价格回归价值是规律;采用定投策略,让价格低点成为你的价值买点,同时避免购买成本过高。
用一句话作个总结:证券分析 → 帮助投资者购买到相对风险盈利概率更高的证券
长期分散 → 大数定律 → 帮助概率成为必然事实
六、债券的投资补充
债券是一种收益有限的投资工具。因为投资者在未来的收益是有限的,所以他获得优先的要求权和明确的偿还承诺。债券,在收益有限的情况下,其核心是安全性。
债券的安全性,并不来自于优先权、承诺、抵押和担保条款,而是建立在举债公司履行金融义务的能力之上的,并且也是完全由这种能力的大小来衡量的。要考察这种能力,投资者应该更多地考虑到在萧条期的情况。
萧条期的安全根据:行业的性质或保护程度——对债券能够免受经济萧条影响的信心可能基于两种不同的原因:投资者可能认为企业的性质决定了其盈利能力不会出现大幅度萎缩,也可能是认为其安全边际指标如此之高,即使盈利能力出现萎缩亦不会有危险的结果。
因为考虑的重点是避免损失,所以正确地选择债券是一个否定的过程,要做的是排除和拒绝,而不是寻找和接受。在债券投资上,没有什么行为可以称得上是过分吹毛求疵或斤斤计较。沃特•巴吉霍特对商业银行家说的话同样适合于债券投资:“如果发现难以决定或存在疑惑,那么就否定这张证券。”
七、优先股的投资补充
优先股的股息发放没有法律强制力,因此,作为一支具有投资价值的优先股,它必须能够满足所有的对优质债券的要求,并提供一定的额外安全边际,以补偿它在合同形式方面的弱点。
八、可转换债券的投资补充
可转换债券的优点在于其可转换性,这个优点会在实行转化后消磨殆尽,因此,一般情况下,投资者不应该实施可转换债券的转化。与此同时,可转换特权一般有时间限制,有效期限更长的特权要比短期特权更有价值。
可转换债券可转换性带来的利润大小取决于两个主要的、但却完全互不相关的因素:一、这种安排的条款;二、可分享的利润的前景。
例如:A公司售价为100的利息率为6%的债券可以50的转换价格转换成股票(即:每$100面值的债券可转换为2股股票)股票售价为$30。B公司售价为100的利息率为6%的债券可以33的转换价格转换成股票(即:每$100面值的债券可转换成3股股票)股票售价为$30。
显然,B公司债券的转换权条款更吸引人,因为股票的售价只要再上涨略多于3个点,转换利润就会出现。A公司股票的售价必须上涨20个点以上,才会出现转换利润。但是,购买A公司债券却很有可能被证明是更划算的,因为当A公司股票价格翻一番或两番的同时,很有可能B公司股票的价格却驻足不前。
九、普通股的投资补充
普通股是投机性因素特别密集的领域,因此对这种证券的分析往往是没有定论和令人失望的。甚至可以这样说,适用于普通股的任何普遍规律,如果精确到某一只股票或是某一个公司,都可能因为未来的种种不确定性而被推翻。
为了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普通股投资的原则很可能与保险公司的业务操作存在着密切的相似之处:
保险商根据实际经验对所承担的每一宗风险进行衡量,并据此收取保险费。有时,分析的重点集中于所谓的“道德风险”方面,此时必须衡量一些实际统计数据以外的因素。(道德风险:例如在购买保险前,人们更小心谨慎,而在购买保险后,人们可能不那么小心翼翼,因此保险公司损失的可能性也大大增加)任何一种风险都可能造成远远超过保费收入的损失,但是平均结果却能够可靠地形成商业利润。
与此类似,普通股投资者从公司的财务报告出发,可以分析出所承担的每一宗风险性投资的完全价值。与保险商关注不可量化的道德风险相对应,投资者试图形成一个对公司未来前景的准确判断。最后,他将和保险公司一样,通过分散化,中和各项投资所面临的未来风险,并最终取得获利成果。

本杰明·格雷厄姆 有金融教父之称

本杰明·格雷厄姆 有金融教父之称 他的这本《证券分析》可以说是一部经典之作 读这样的书我们还是要静下心来 慢慢去体会作者所要传达的思想 如果你想直接从书中找到发财的公式 那你可能会失望 但是如果你想建立起正确的投资思想 那么你就慢慢的去品味吧 我想这不会另你失望的

条款不再适用很多错误,但原理仍然存在

本.格兰的证券分析,目前看来,最大的失误有三点:一在于其将‘管理’‘竞争地位’‘商誉’等等无形资产算作‘投机‘的范畴。另外,本.格兰所谓以超便宜价格购买,而不在意购买的公司质量的思想,也在实际操作中,特别是大规模收购里很难达成。这种在后来被其徒弟集团称为'拣烟头',吸一口就甩。第三,本.格兰的时代,由于会计规范,现金流量的资料很难准确获取。所以其对现金流量的分析,并不足够。这些重大错误,后来被其徒弟巴菲特和芒格等人60年代以后的实际操作中,逐步被修正(不知道是否能出现在最新版的证券分析里面)但证券分析仍然是价值分析理论的里程碑,是所有以价值导向的投资人的Bible.

不受待见的证券分析

题外话:整理《证券分析》的版本信息如下网址,供需要人士参考http://www.penddy.com/u0026quotsecurity-analysis-security-analysisu0026quot-finishing-the-version-information.html正文:作为一本在相当大程度上被认同的经典,且一直没有断货的情况下,相信其销量还是不错的,不过不知买了后真正通读的人会有多少,而读过多遍的又有多少。如果有统计的话,相信这个比例可能会令大家比较惊讶,不过纯属个人猜测,当不得准。君不见连证券分析第六版作导读的人8个人中有好几个都号称自己没有读过、读过一部分、刚刚读过这本书。为什么会这样?从个人理解看来,可能有几点原因:1.投资的圣经之名给人以误导在西方来说,圣经的普及度和发行量应该是最高的,但其内容却相对浅显易懂一些。而《证券分析》一书其实并不适合作为入门书籍,作者在序言中也专门提到了这一点。但恐怕不少人购买此书是冲着”圣经“这一说法而来,希望从中可以找到目标和真谛,一上来就阅读此书,但结果却发现障碍重重,从而束之高阁。2.内容并未紧跟时代作为”圣经“之名,其含义个人理解有一重是指其理论较为接近本质,影响较为深刻,能够跨越时空仍然保持其正确性。因此此书更适合做投资理念、投资哲学熏陶之用。纯看内容,也许不少人一看到就会觉得失去兴趣,在对分析标的进行限定、归类的基础上,本书的大部分在讲债券、优先股,一小部分在讲普通股,且其中不会给出明确的秘籍,因此相信这一点也是构成束之高阁的原因之一。3.语言障碍及文化传播作者的母语是英语,因此其传播到国内自然存在着障碍,如果不是海南出版社的介绍,恐怕本书的中文版问世还要晚几年。在摒却这个影响之外,不少人对海南版的翻译感觉相当不满,就个人感觉,海南版的翻译还是比较准确到位的,不少人感觉不好的原因一方面可能是英文理解能力较强,相对于原文来说,翻译版或多或少存在众口难调的问题,另一方面则可能是作者本身的用语较为学术化,且本身此书是一本教材,趣味性方面难免不尽如人意,所以阅读起来会更难受一些。本书的英文版一直都有在修订和重印,但中文版一直在2009年之前我们都只有1934年的版本可以选择,这一点也不能不说是一个遗憾。关于不受待见的几点个人看法就说到此,一家之言,仅供参考。另外,对于广大投资者来说,《聪明的投资者》确实是一本更适合普通股投资者阅读的书籍,其集中于普通股投资,且给出了更为系统的分析和投资方法和理念。如果在《聪明的投资者》之外,想要进一步理解格雷厄姆和多德的思想根源和看法,则可以进一步阅读《证券分析》。对一般的投资来说,精读《聪明的投资者》已经可以起到花20%的功夫解决80%甚至更多问题的功效了。


 证券分析下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