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记忆,1966

出版日期:2015-1
ISBN:9787203088960
作者:【法】索朗日·布朗,【释】杨浪
页数:198页

内容概要

摄影者:
索朗日•布朗(Solange Brand),法国著名摄影家。“文革”期间在法国驻华大使馆任职,并藉由这样的机缘拍摄了数目繁多的文革时代中国影像。这些图片最后集结成书,反响巨大,已有法文、日文等版本。
释图者:
杨浪,著名媒体人。上世纪80年代起先后在《中国青年报》、《三联生活周刊》、《中国青年》杂志、《财经时报》、《财经》杂志任高级职务。1999年杨浪参与中国证券市场研究设计中心《财经时报》的创办,同年任《财经时报》总编辑,主持《财经时报》全面编辑业务。2001年7月任中国证券研究设计中心(联办)媒体事业部副总经理。2002年5月任《证券市场周刊》主编。2010年8月,受聘出任海航集团海航新华文化(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兼海航集团艺术总监。

书籍目录

序 小索的图片会说话/ I
北京记忆/ 1
南京记忆/ 145
苏州记忆/ 163
大同记忆/ 179

作者简介

1965年到1968年,二十来岁的法国姑娘索朗日•布朗来到中国驻法国大使馆,作为工作人员,她穿行于北京、大同、南京、苏州等地,抓取了一系列那段特殊年代里的瞬间,街区拐角、无名小街、一张张大字报、以及日常的活动都没有逃出摄像师的镜头。
当然,索朗日拍摄更多的是那些民间景象,那些动作、表情、服装、房屋、道路,少有政治表述,但这些却清晰地传达了中国特殊历史环境以及中国人独有的困境。
虽然照片会说话,但这是对内行人来说的,相对于一般读者,照片里折射出来的信息毕竟有限,也限制了对照片的理解,好在这本书有一位熟谙那个年代的人做照片解读,这人便是著名媒体人杨浪,在他的解读下,每一幅照片都活了起来,所透露出来的巨大信息量足以复原那个特殊年代里的每一个场景,也因此,本书更有价值。


 中国记忆,1966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不知为什么没有摄影师的信息和照片,非常希望能够看到摄影师本人的文字和她对当年拍摄情景的记忆与描述。排版显然是重大失误,按照基本常识肯定应该把图和文字放在一起,而不是像现在这样文字放在图的背面,需要翻过来才能看到,或者也可以把字和图在一页上,以方便读者的观看。内容上看,北京的街景比例较少,人物特别是演出和游行的太多,难以全面反映当时的街道、季节、社会环境和风土人情,有些遗憾。
  •     第197页照片中的所谓“石头”明显是一座石狮子;第190页第12行的“打例”显然是“打倒”之错;第189页照片中“卖花的小女孩”手里哪里有花,最多是青菜;第185页照片中“大同市**糖果公司”清晰看出是“大同市糖业烟酒公司”,“糖”是简写;第161页照片中的所谓“发行喜讯”怎么看也像“步行华*”,“华东”?第143页照片中的所谓“举着貌似大衣的物件”应该是“反映法帝暴行的现场证物”;第137页照片中肯定的“雷诺小汽车”在第113页照片却成了“老奔驰”?第113页照片中没看到所谓“仅存的‘邮’字”,明显是“**(服)务部礼品部”……不挑了,太令人失望了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照片不错,释图挺差的,有的连图片里的字都认错了,不知道怎么搞的
  •     照片颇具历史感
  •     居然还有大同...见到一些没见过的图片...不错
  •     法左镜头里的毛左世界,图说较糟糕
  •     很珍贵的资料,图说一般,那个时候对毛的个人崇拜也是惊人………at重庆方所
  •     第三者的图片“解读”和序言都画蛇添足非常丑 拍摄者还健在全书却没她一点文字或者交待一点信息
  •     更多的是历史
  •     物以稀为贵,别无我有 成就了此书。
  •     #書友集记录# #書友集推书# 很少五星推荐一本书,还是一本相册。
  •     纪实性可以 艺术性一般
  •     法国姑娘留下的中国文革时期照片儿,看完觉得自己真幸福,既没有出生在那个荒诞时期也没有出生在现在这个被高科技冲昏了的时期,嗯,想太多了…
  •     难得的文革那一年的图像记录,看到了那个年代的疯狂口号标语,看到了红卫兵,可惜记录的图像不够多
  •     彩色的是亮点,其他也没什么得劲的。
  •     当时在方所的展示区看到,翻了一下,觉得还不错,回来就买了。因为时期比较特殊,具有一定政治敏感性,本书从生活角度去看政治。有的图片确实能看见当时的社会风貌,照片具有一定价值;有的实在是太糙了
  •     纪实不错,释图神渣。
  •     释图者的文字识别能力不怎么样。P161游行队伍中红色横幅上明明是“步行华”三字,哪有什么“发行喜讯”;P185上的招牌说看不清,但看图很明显是“大同市糖业烟酒公司”,而且P189上的类似招牌也印证了这点。太马虎。
  •     照片给人的震撼是文字难以言表的
  •     看图说话,其实翻翻图就行了,解释在我看来纯粹多余。
  •     十九岁法国姑娘用自己的镜头真实地记录了中国的1966。
  •     山雨欲來風滿樓。#2015緩緩讀#069 at 方所
  •     图片和黑体字
  •     。。。有照片看就不错了。。
  •     记实性好 艺术性不强
  •     还算可以吧。有的图片有的部分有点虚。还可以接受。每张图的后面都有一整页上面写几个字或者一段两段的来解释。感觉有点废纸张,凑页数。其实如果都是图,没有字,或者字和图在一页上,字一句话就可以。会更好些。这本书如果是五几年生人,六六年的时候已经懂事了的人,会更有感触。
  •     外国人视角下的特殊时期中国,对于了解历史弥足珍贵。
  •     三星半吧。人像照片不错。图解就算了。
  •     在图书馆看完这本书。时间有点仓促,感觉照片类型太单一,可能是因为这是一个人的作品所致。北京部分,很多都与文化大革命相关,政治意味很重。南京,苏州就看不到很重的文革氛围了。大同部分,使人一看就知道是北方老农。
  •     对照片的解读读起来真是难受…不断猜测,不断称呼作者为小索…
  •     文字是缺点,什么鬼。重庆方所阅。
  •     法国姑娘索朗日•布朗在1966年来到中国驻法国大使馆,她穿行于北京、大同、南京、苏州,拍了北京1966年国庆的游行和公园演出,拍了其它三地的街巷行人。图片和解读文字不是在一个平面上,而是在一张纸的正反面,全书都是这样,要来来回回翻动着看。
  •     @万圣
  •     首先要说配字在配图的下一页好不方便啊!最喜欢的是在苏州的一个集市上各种人们的自然神态。
  •     编写图解的人分析能力真特么强。。
  •     有个小女孩好看
  •     季风翻阅。文字部分较差。
  •     在三联书店
  •     季风书园翻完,有几幅很生活化
  •     今天随手拍的一幕,几十年几百年也会像今天看过去这样富有时代感和熟悉的陌生感吧。留下的倒是很珍贵。
  •     一般,精选十幅就好了
  •     市图借阅。
  •     文革中的北京,有个姑娘扎着个红头绳在跳舞,我似乎看到爷爷奶奶年轻的时候
  •     色彩拉近距离,你们并非怪物
  •     六十年代中国影像,还是彩色的,非常珍贵、难得
  •     厚重全彩的图片书,一个法国大使馆的姑娘在北京、南京、苏州、大同四地的摄影小集,而时间恰好定格在文革即将开始1966年上半年,记录了在风云裂变前,短暂的平和与骚动。小索姑娘的摄影水平不能同刘香成或阎雷相比,非常朴实平易,有些甚至构图较差或主题不突出,但记录了不可复制的场景,依然无可替代。
  •     索朗日“游历”北京、南京、苏州、大同诸地,在这种不经意间发掘和剪裁出平凡且生动的生活印记。1966年的中国,个人生活已然被时代命运所裹挟,山雨欲来风满楼,无论是印章还是头像,无论是旗帜还是大字报,处处显映文革的时代印迹。但可曾想,仅仅五十年,一切都恍如隔世。幸好文字和照片是凝固的艺术载体,这是私人性质的国家典藏,使寂灭的东西在时间深处得以存留,截流了生存痕迹。公共历史和个人记忆相关联,以私人叙事来补国史学之阙,让我们记住了那些时光。在年代感的画卷中又重拾记忆。
  •     图册够了,解说好啰嗦
  •     图片很珍贵,而且很多都是人物表情的近距,着实的看到了那个年代的风貌。但是排版有问题,阅读不方便。而且写的太随意,还“小索,小索”。破坏了照片的力量感。照片是五星的,但是排版和文字只能算1星。
  •     一个时代的记录。可以说是偶发性的,并不可以。最近出了很多外国人镜头里的中国啊~
  •     这本似乎随意了一些
  •     照片很好看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