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音创作观念论

出版社: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0-6
ISBN:9787810048859
作者:付程
页数:401页

章节摘录

书摘    例如,齐越在播送《县委书记的榜样——焦裕禄》之前,曾在山西五台县农村参加社教运动,与当地干部、农民同吃、同住、同学习、同劳动。他深切地感到,农村是多么需要一个带领农民改变农村面貌的有胆有识的带头人啊。正是由于在社会实践中形成了这样的观念和实际感受,在拿到《焦裕禄》的稿件之后,随着内容的展开,“一种蕴积内心的强烈播讲愿望在胸中奔涌,一年前农村生活的体验,穆青同志的报告,帮助我很快就沉浸在通讯描写的情境中,想焦裕禄所想,急焦裕禄所急,流着热泪,几乎是一气呵成录完长达70分钟的通讯。”①因此,齐越在谈到他的创作体会时说:“播音员依据稿件进行播音再创作也需要经常深入火热的生活。一个播音员如果没有生活的体验和感受,缺少对现实生活的真情实感,只简单地把文字变为声音,无论如何也不可能把稿件的精神实质,人物的内心世界揭示出来的”。②    还比如,夏青经常播送毛泽东同志的文章,播得很自如、准确,连毛主席的风格也能清晰地体现出来,颇具权威性。这是与他多次见到毛主席并聆听毛主席讲话分不开的。有一次,夏青在中南海听毛主席对中央委员的讲话,谈辨别风向问题。毛主席说话调子并不很高,讲话善用典故,把重大的政治问题讲得生动、形象、风趣、自然,让人容易接受。夏青感到,这对他播好毛主席的文章启发很大。因此,他再播毛主席的文章,在深入学习和领会精神实质和文章背景,力求播得准确、庄重的同时,还争取做到鲜明、生动、幽默风趣、大度、自然,做到“轻松自如地说明一大道理”③。    苏轼曾经说过:“求物之妙,如系风捕影,能使是物了然于心者,盖千万人而不一遇也”④。播音感受的中层感入,既是“表层感触”具体形象感受,逻辑感受的综合和深化,又是创作主体观念、经验双重积淀的文化心理结构作用的结果,在“心理场”知觉层次上,主体的文化心理结构既为感受提供“参照”,又为感受导向,它是创作主体心理空间的强大的内驱力,是使播音员、主持人在稿件文字所代表的现实生活面前始终保持一种高敏感性和高亲近性的必要条件。有了这个“内驱力”和必要条件,播音员就能克服时间的无可逆转和空间的难以逾越对于有限感官的障碍,从而形成一种形似“空无一有”,实则“涵盖万有”(司空图《诗品》)的广阔的“心理场”。在观念和经验双重积淀的文化心理结构的观照下,播音创作主体的感受被导向了最终的知觉位置——“知觉点”,即稿件、话题和节目内容的精神实质、整体意蕴。此时,稿件内容的结构、主题、背景、目的、重点、基调已豁然于胸,局部的具体感受已开始进入全篇统摄整合的整体感受,创作的“心理期待”已开始酝酿形成。至此,播音创作主体完成了由“物理场”向“心理场”的超越。                                第四节  深层感悟的审美场                                        ——独特感受的价值选择    一、审美体验——播音感受对心理场的超越    播音创作主体“心理场”的建立,并不意味着感受的终结,因为“艺术感觉的进程总是以它自身不断建构起来的载体走向审美自由度”。①尽管播音创作主体在“心理场”知觉层次超越了物理时间和空间,使文字所反映的外在世界达到一定程度的心理化“破译”,并以此建构了相对稳定的心理知觉模型,然而,对于“知觉点”的导向选择又使得主体再一次获得建构审美知觉模型(“审美场”知觉)的内驱力,从而使播音感受进入了审美层次。而播音感受只有完成从“物理场”感觉到“心理场”知觉再进入到“审美场”知觉的进程,才算达到了它的全部系统性。    播音感受的审美场,体现为创作主体对客观事物和文字语言刺激的主动应激和对稿件、话题和节目内容的深层感悟。这时的感受已带有审美的性质,升华成一种审美的体验。“审美体验是人类各种体验形式的最高层次,它表达了全部人类经验形式的终极经验。所有的人类艺术,都只能诞生于审美体验之中。”①对于播音创作主体来说,审美体验意味着他对自身局限和生活表象(稿件文字反映的)的不断超越。播音员、主持人在审美体验活动中,决不是被动地接受或简单地反映客观现实和稿件文字,而是带着某种强烈的主动意识,通过自己独特的方式去进行体验,从而将稿件反映的现实客体及其价值主体化、人格化、情感化。王朝闻在区别感觉与体验的不同性质时说:“如果说感觉、直觉、印象、记忆这些心理现象主要是指主体在接受客观对象给予他的刺激和影响,那么,体验和联想、想象、揣测、判断等心理现象一样,则主要是指主体在主动地掌握客观对象的刺激和影响。”②与感觉相比,体验具有更大的主动性。因此,播音创作活动中的感受,也绝不仅仅是创作主体接受文字符号的刺激并简单地反映这种刺激的活动。而当播音员、主持人以审美体验的态度来展开他的艺术感觉,那么,这种感受活动就被赋予播音员、主持人的主观能动性,而这种在审美体验中所产生的主观能动性,能够使得播音员、主持人的感受活动呈现出一种主动性。这种主动性驱使播音创作主体在接受客观现实和稿件文字刺激形成具体感受的基础上又主动地感受客观现实和稿件内容的意、理、情、趣、蕴。火热的现实生活,模范人物的先进事迹,深刻的人生哲理。感动着主体,激励着主体,警醒着主体。这时“播音员所面临的便是按自己的经验和社会价值的需要,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以党的方针政策作指导,从而作出对稿件内容的判断,鲜明地站在党的立场上,肯定所是,否定所非,赞颂真、善、美,抨击假、恶、丑,做到立场坚定,旗帜鲜明”①。在这里,具体感受已深化为整体感受,整体感受已明显地带有创作主体个体独特性的特点。独特的体验和感受产生的对稿件内容鲜明的态度和真挚情感,激荡着内心,形成一触即发,一吐为快的创作应激状态。    二、独特感受——播音感受的最高形式    独特感受是播音感受系统中最高层次的感受。“具体感受与整体感受中,都以稿件为依据,但不可避免地掺和着播音员个人的感知、认识、修养,那完全吻合稿件要求的,便可以称为播音员的独特感受”。②独特感受是播音员对稿件内容深层意蕴的一种独到的审美认识、发现和感悟能力,同时,独特感受又是独特的有声语言表达的内在依据。每一个具有鲜明创作个性的播音员、主持人,一对稿件内容以及稿件所反映的现实世界都有一种不同于他人的独特的感受力。    例如,夏青在1976年9月毛主席逝世后播出《告全党全国人民书》。他当时的感受是“自己的亲人去世了”。他把毛主席既看成是“自己的亲人”,又看成是“中华民族值得骄傲的儿子”,“儿子死了,作为母亲的人民来悼念他!”③基于这样独特的感受,夏青播出《告全党全国人民书》既是沉痛悼念的,又是坚定不移,化悲痛为力量的,催人泪下,感人至深!而这个独特的感受,只属于夏青一人!《假如党员都像她》这篇通讯歌颂了烈属翠莲大娘精诚报国、无私奉献的感人事迹,林如的感受是,彭大娘是一个默默奉献的人,没把自己看得多了不起。基于这种认识和感受,林如在表达上多采用内收的语势,  “用平凡表达不平凡”,给人以内在的力量,使播音沁人心脾,感人肺腑。播音员在播音创作中“要珍视自己的独特感受,在这方面完全允许创造性地去探索、发挥,而没有必要强求一律”①。    ……

媒体关注与评论

序张  颂    付程同志是齐越老师的硕士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勤奋好学,热诚育人。自担任播音系主管教学的副主任以来,六年多的时间里,他全力投入教学管理,只能在不多的业余时间从事科学研究。但是,出于对事业的责任感,对理论的执着追求,他仍然坚持不懈地、点点滴滴地积累着、探索着。除了大量的教材建设中,有他的规划之功,艰苦的教学改革中,有他的谋略之力,他还写出了大量的论文。这本《播音创作观念论>,就是他近几年心血的结晶。    在这本书中,既有基础理论、主持艺术方面的精细阐述,又有人物研究、作品创优方面的深入剖析,既有播音实践的经验概括,又有专业教育的前沿认识;此外,还收进了自己的译作,介绍了值得借鉴的观点。表面上看,各题似乎独立成篇,联系起来看,全书确实珠联璧合,形成多点投射,融会于中国播音学的视域之中。    中国播音学的产生和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她经历了几次反复,受到过多种诘难。先是“播音无学”的拒斥,后是“念稿无能”的鄙薄,接着是西方偶像的挤压,再就是口语至上的冲击,还有什么“权力”与“能力”、“采编播合一”与“一专多能”、“人际交流”与“大众传播”、“个性张扬”和“群体合作”等多种观点,真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这些争论,发生在不同的层面,存在着不同的论域,产生了不同的影响,引向了不同的方向。集中到一点,就是:要不要继承优良传统?因为,这关系着民族的文化、中国的特色、传播的规律、语言的功力是否成为理论的基点?是把广播电视孤立起来,进入“另一个民族的圈子”(洪保特),按照别人的价值观念重塑自己?还是坚持真正的自己走路,逐步强化社会主义中国的播音学?历经反复,人们逐渐认识到,中国播音学是属于我们自己的,研究她,不能崇洋迷外,不能闭关自守,不能自惭形秽,也不能抱残守缺。我们的理论队伍不断扩大,涌现了许多理论骨干,付程同志就是其中的一位。    付程同志的俄语相当好,发表过不少译作。50—60年代,我国的广播电视学习借鉴了苏联的经验,虽然有过很大偏差,但那是“全盘苏化”的问题,在具体业务上,确有启迪和警示。特别是关于朗读、播音方面,无论理论还是实践,都曾经给过我们相当明确的解析,至今也还有现实意义、学术价值。本书所选,不过凤毛麟角,却可从中了解一二。    付程同志涉猎相当广泛,研究相当深入。在本书的各个单元和篇章里,我们不难发现,他总是抓住那些应该研究的重点,逐步展开,即使进入心理学、美学、教育学、鉴赏学,他也会结合语音学、语言学、新闻学、传播学、文艺学等,独陈己见,详加论述。他从不拾人牙慧、积沙成塔,也不生吞活剥、人云亦云。这正是一种严肃的学风,一种学术的勇气。在目前心态浮躁的学术氛围中,在眼下追新求异的业务研究中,尤其难能可贵。    在这本书中,我们还可以看到,作者的实践经验十分丰富,他的论点都是从实践中体味出来、总括出来的。例如感受、内在语、新闻节目、主持人节目……,包括人物、创优、教育,没有一个问题是不着边际、隔靴搔痒的。在播音学的研究中,缺少话筒前的深刻体验,缺少创作主体的独特感悟,往往会捉襟见肘、言不及义。    在这本书中,我们还会感到,作者的讲解热情而细致,毫无高不可攀的踞傲,也无高深莫测的玄奥,而是深入浅出、循循善诱,纵横捭阖、娓娓道来。说明作者的坦荡和直率,使我们觉得亲切、平和。    当然,这本书也有他的不足之处。主要是由于篇幅所限,有些问题没能够进一步展开。如关于播音语气,关于新闻的庄重性,关于播音教育的前瞻性,都可以再加以阐释,以增强论证的力度。    应该说,本书的可读性很强,学术价值相当高,在播音学的许多结节点上,又增加了丰厚的内容,特别是在创作观念上,开拓了更为深广的视界。我们确应为此感到兴奋。    在本书付梓之时,简单写了上面的话,言不尽意,聊以为序。                                                       2000年5月16日

书籍目录

序/张颂第一编  基础理论篇  播音工作的重要性和播音工作者的素养  戴着镣铐跳舞——论播音创作特征  试谈系统方法对播音发声学研究的意义  浅谈音位理论对播音的指导  论播音感受  论播音内在语  讲播作品基调的基本特点及把握  播音中的“无意隐含性对比”  播音创作表情规律探讨  论新闻播音的整体真实  播音创作中的整一美初探  论播音创作中的审美感受与价值取向第二编  主持艺术篇  认识危机迎接挑战  节目主持人进入话题和结束话题的方式与技巧  广播主持人节目语言的基本问题  广播主持人节目语言形式的规范  节目主持人的个性和语气  谁更适合主宰话筒  马尔恰诺夫和他的节目第三编人物研究篇  德高望重风范永存——深切悼念齐越老师  准确无误鲜明生动——夏青新闻播音业务思想初探  中央台的“金嗓子”——记葛兰  敬一丹谈电视节目主持人的采访第四编作品创优篇  首届中国播音与主持作品奖获奖播音作品述评  第十届全国优秀播音、主持作品获奖作品述评  播音与主持作品创优的意义原则与导向原则第五编:实践探索篇  “听众是我的良师益友”      ——北京经济广播电台缅怀齐越教授          特别专题节目(一)  关于齐越教授的两本书      ——北京经济广播电台缅怀齐越教授          特别专题节目(二)  难忘这片黑土情      ——黑龙江经济台大型直播春节特别专题节目第六编专业教育篇  如何准备和参加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入学专业考试  21世纪对播音主持艺术专业教育的要求  后记

作者简介

付程同志是齐越老师的硕士研究生,毕业后留校任教,勤奋好学,热诚育人。自担任播音系主管教学的副主任以来,六年多的时间里,他全力投入教学管理,只能在不多的业余时间从事科学研究。但是,出于对事业的责任感,对理论的执着追求,他仍然坚持不懈地、点点滴滴地积累着、探索着。除了大量的教材建设中,有他的规划之功,艰苦的教学改革中,有他的谋略之力,他还写出了大量的论文。这本《播音创作观念论>,就是他近几年心血的结晶。
在这本书中,既有基础理论、主持艺术方面的精细阐述,又有人物研究、作品创优方面的深入剖析,既有播音实践的经验概括,又有专业教育的前沿认识;此外,还收进了自己的译作,介绍了值得借鉴的观点。表面上看,各题似乎独立成篇,联系起来看,全书确实珠联璧合,形成多点投射,融会于中国播音学的视域之中。


 播音创作观念论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