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身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出版日期:1980-1
ISBN:SH10071-268
作者:韩丁(William Hinton)
页数:718页

内容概要

韩丁,原名威廉·辛顿(Willam Hinton),美国宾夕法尼亚州雷丁镇人。1948年,执教于北方大学的韩丁,以观察员身份随同学校土改工作队首次来到山西省潞城县张庄村(今属长治市郊区东厂镇)亲历半年土改,深入考察,写出了著名的《翻身——中国一个村庄的革命纪实》一书。自此,韩丁视张庄为“第二故乡”,常有往来,同张庄人建立了极其深厚的感情。

作者简介

【目录】
引子  1
第一部 种下仇恨
一、张庄  17
二、太阳会从西边出来吗?  26
三、吃苦  39
四、三根支柱  50
五、天主教  64
六、鬼子来啦!  77
七、汉奸  82
八、变革的种子  92
九、报应  107
第二部 太阳从西边出来了——清算之年
十、走哪一条路?  115
十一、打狗腿子  119
十二、抓首恶分子  131
十三、刨掉腐朽的封建老根  143
十四、下一个是王来顺  156
十五、斗争果实  166
十六、半边天  178
十七、地主搞破坏活动  183
十八、建党  190
十九、是农民还是工人?  202
二十、内部和外部的矛盾  212
二十一、全面战争——退却  224
二十二、组织生产  238
二十三、滥用权力  251
二十四、横行霸道的王雨来  262
第三部 访贫问苦
二十五、大围棋盘  275
二十六、进村  283
二十七、工作队  293
二十八、有功劳的分一份,没功劳的也分一份  305
二十九、自报公议  312
三十、富人、穷人、乞丐、小偷  318
三十一、革命热  329
三十二、兄弟之间  341
三十三、道路是曲折的  349
三十四、地头戏剧  360
第四部 谁来教育教育者?
三十五、过关会上的交锋  369
三十六、村长低下了头  385
三十七、“我不敢说全讲完了”  396
三十八、日日夜夜  408
三十九、总结  420
四十、潞城道上  428
四十一、龙殿  435
四十二、贫穷至上  442
四十三、通过斗争达到团结  454
四十四、等我分到地时  464
四十五、团结真正的朋友以攻击真正的敌人  469
第五部 复查
四十六、出狱  491
四十七、两头不见太阳  501
四十八、重新划阶级成份  509
四十九、太慢了!  519
五十、谁敢掌握第二次过关会?  524
五十一、年轻媳妇打头阵  533
五十二、教堂里的过关会  541
五十三、成份升级  556
第六部 彻底的重新估计
五十四、胜利前夕  561
五十五、我们想当上帝呀!  572
五十六、是谁的过错?  580
第七部 解疙瘩
五十七、遭灾  599
五十八、革命的锤炼  607
五十九、互助  618
六十、村人民代表大会  626
六十一、最后的决定  641
六十二、半夜袭击  645
六十三、胡雪贞想不通  656
六十四、退回“非法占有的果实”  663
六十五、拘捕和退赔  677
六十六、“自报公议”交公粮  696
六十七、再见吧,张庄!  705


 翻身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7条)

  •     评论有附图,可以参见http://www.douban.com/note/196657420/表格格式实在不知道该怎么调了,在编辑界面调好了发布又乱了,同请参见上面链接。《翻身》上面有一个潞城县张庄在土改前各阶级的人口数及土地占有情况的表,摘录如下:户数 比例 人口 比例 所占土地(亩)比例 人均土地(亩)地主 7 2.8 39 4 680 12.1 17.4富农 5 2 27 2.7 303 5.4 11.2中农 81 32.2 395 40 2532.6 45.3 6.4贫农 138 55 462 46.8 1386.4 24.8 3雇农 19 7.6 59 6 - - -佃农 1 0.4 5 0.5 - - -团体 - - - - 686.2 12.3 -合计 251 100 987 100 5588.2 100 这个表格让我产生了好奇。地主人均占有土地为17.4亩,而中农人均占有土地为6.4亩,贫农人均也占有3亩土地,似乎各阶级之间的分化并不严重。当然直观的感受不能说明问题,一般形容土地、收入等分配的均等情况,用的是基尼系数的概念。于是我按照表中列的数据,画出了该地土地分配的洛仑兹曲线见下。根据excel拟合的曲线(根据比较,选用二次曲线),并由定积分计算得出的图中蓝色曲线与x坐标轴之间部分的面积为0.2777。考虑到拟合的曲线与平滑曲线所围的面积有所差异,又按点绘出折线图,根据梯形面积公式进行计算,求出的图中蓝色折线与x坐标轴之间部分的面积为0.3001。综合考虑二者的情形,对两种方法计算出的面积求得平均值为0.2889。因此根据基尼系数的定义,潞城县张庄的土地分配基尼系数应为(0.5-0.2889)/0.5=0.4222。就是说,潞城县张庄土改前的土地分配基尼系数约为0.4222。根据逻辑,土地分配的基尼系数一般地大于收入分配的基尼系数。(地主的从土地上获得的收入只是土地全部产出的一部分,即作为地租上交的那部分;中农、贫农可以获得自己所有的土地上的全部产出;而同时,共占人口比例8%的雇农和佃农完全没有土地,但他们不可能完全没有收入)。当然,书中对张庄的贫富分化有着详细的进一步说明:地主和富农往往掌握着各种公职,有一定中饱私囊的机会,并且通过高利贷进一步聚敛财富。如果与当前我国的基尼系数进行对比,张庄的贫富分化也显得不是那么大。只是由于当时确实整体生产力太低,加上全国战乱不断,底层人民的生活水平才如此不堪。如果不论其手段和正当性,土改当时确实可以说帮助了这些没地的农民翻了身,不过后续我们也看到了,土地还没在农民的手里捂热,就被重新收回,至今还没有还给他们。
  •     作为土改的支持者,在书中列出了不少的数字,应被认为是支持中国共产党的土改政策的。笔者就这些数字试图公正分析如下,文中所引用的页码基于该书北京出版社1980年10月第一版版本。    地点:山西省潞城县张庄村:200多户,1000多人,6000多亩地,人均约6亩。    发生在张庄的事件:1945年8月,张庄由八路军控制。1946年1月,中国共产党领导清算运动与反奸运动,成立农会,主要针对汉奸和国民党,斗地主富农,分割他们的财产。1946年4月,张庄成立中国共产党党支部。在内战前夕,即1946年5月4日,改变双减(减租减息)方针,在尚未实行土改的地区,针对地主,号召进行土改,对已经土改的地区,则作为正式的批文认可已进行的土改。1947年春:开展洗脸擦黑运动,整顿党员。1948年3月,随着内战的进行,实行《土地法大纲》,针对地主富农进行土改。1948年4月,整党。1948年6月毛泽东晋绥讲话,根据讲话精神,当地展开反对”左“倾行为的运动。    1. 财产的基尼系数    由于韩丁只提供了完整的土地在不同社会阶层的分布(P694),笔者根据基尼系数,计算出土改前土地分配的基尼系数为0.41(将团体所掌握的土地排除在外)。    同时,土改前,地主富农占总人口7%,拥有33%的牲口;中农占总人口40%,拥有66%的牲口;贫农与雇农占总人口53%,拥有5%的牲口(P28,注意,牲口之和超100%)。同理算出牲口的基尼系数为0.52。由于全村牲口约54头,每头牲口,由韩丁估价为100美元,而每英亩地(约6亩)估价为200美元(P164),所以认为家庭财产中土地的比重约比牲口高10倍。同时,牲口是仅次于土地的主要财产(P30)。    除了土地,牲口,富裕家庭的财产还包括房屋和酒坊等,并掌握公共土地。但由于书中没有给出详细资料而无法计算基尼系数。但仍然可见当时的贫富差距。    此外,张庄首富雇佣长工2名,7月工期的酒坊工人2名,短工几名。常年雇佣两个小孩。地位仅次于首富的地主雇长工2名,羊倌2名,3名酒坊工人与2名账房先生,手紧时雇几名短工。可见当时地主,富农的雇工人数明显少于10人。    韩丁没有提供张庄的财富累积时间,但在第229页,韩丁认为很少有人穷三代。    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2年中国的收入基尼系数为0.474。笔者通过其它方法估计目前长治市的收入基尼系数,结果也高于0.41(将在它文论述)。笔者认为由于财产是收入的长期累积,而农民的收入的优先投资是购买土地,因此可以估计收入的基尼系数小于财产的基尼系数。    2.因土改期间而死亡的人数(P155-P165, P231)    合计有13人被农民打死,或自杀,或由于迫害而饿死,烧死或病死,占总人口的1.3%。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王化南,王少南兄弟两家,人均占地仅6亩(当地人均约6亩),仅因为埋藏的外嫁妹妹家的2000大洋,且这2000大洋被外村收去,王少南和王化南的妻子被张庄农民打死。    3.党员的入党动机,及其党员与干部滥用权力的行为    1946年4月,张庄成立中国共产党党支部,有党员30人。1948年张庄有党员28人。根据当时当地党的分析(P421),在28人中,入党动机不纯(想当干部,想掩盖缺点,避免没收财产,不知为什么,在县里坐牢情况不明的),占党员人数的42%。    韩丁也在第18章至20章具体举例分析他们的入党动机。张天明,张贵才,张兴发,胡雪贞,作为正面的例子。但是,有两位妇女是被她们的丈夫拉进党支部,虽然没有起到积极的带头作用;另有两位(其中一位叫石秀梅)是爱上了自己的党员相好被相好拉进党内;赵春娥,作为富农的妻子,为了保护她的丈夫和小叔子不受农会的斗争,去找几个吃得开的年轻干部,同他们乱搞关系,结果被他们拉入党的;一些党员是被亲戚朋友拉入党的,这包括三人。    党员存在如下不端行为(第23章,第36章,第37章)  王满喜(民兵):人称阎王,入户抢劫,偷窃,强奸地主家的女人,打人。  申玉兴(农会生产委员会主任):强奸,诱奸,偷懒,打人。  李洪恩(民兵队长):同时搞上五六个女人,包括前述党员赵春娥;从公家仓库中拿取东西。  师福元(村长):自己也在乱搞男女关系,与党员石秀梅。  张天明(治安主任):自己也在乱搞男女关系。  张存喜(村长):做假账,贪污,打人。  小梅(西南片妇女小组组长):贪污,打人。  周增禄(民兵):打人,从仓库那东西。  才元(杂货铺管理员):搞“破鞋”。  孟福禄(支部宣传委员):有一个相好。  宽心(民兵副队长):打人,与治安主任王文则比谁的“破鞋”多。  几乎所有男女党员都有某种男女关系问题(P423)。    此外,  王雨来(农会副主席):自私,强占农民房产,逼婚,打人,抓人,强迫农民参军。  王雨来的儿子王文则(治安主任的助手,后任治安主任):打人  王喜友(副村长):损公肥私  一大群民兵(包括上述党员王满喜)轮奸敌伪时期的村维持会文书的儿媳。    作为对比,当时地主富农的主要罪行则是更多地通过手中钱财,放高利贷,逼债甚至武力逼债,投机牟利。    4.政策的变化  在前述期间,中共共产党不断调整政策,不断反复对前次的土改结果和阶级划分进行调整,同时,对党员的政策也不断变化。在张庄,从1946年1月进行第一次土改,1946年5月4日,“五四指示”后,进一步从查三代开始找“油水”。1948年4月,通过贫农团队党员干部进行整顿,其中4人被逮捕,并根据土地法大纲再次阶级成分进行调整。但1948年6月毛泽东晋绥讲话,张庄的整风工作被批评为过“左”,打击了老干部。对以前的土改进行调整与补偿,包括上文提到的王化南,王少南兄弟两家,对他们进行补偿。    伴随上述的变化,农民的态度也在发生变化,从希望分到财产,到由于感到没有财产可分而不再想参加政府的会议。纵观全书,贫穷的农民希望通过土改得到财产。
  •     书还没有读,看了《真实韩丁》和《<深翻>中文版序》(http://book.douban.com/review/1229064/),有如下想法:1、观察“中国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韩丁视角”,当然只是一个个人的视角,但这个个人视角在相关议题中可谓具有高度的典型性。用时兴行话来说,这可以说是一个“会通的视角”:韩丁出生于美国中产阶级家庭,在美国的“资产阶级教育体系”里受教育经历完整,拥有哈佛和康奈尔的学历;青年时代有美国底层及远东阅历;成年后置身“中国革命”深处,对中国内地山区农村的“社会主义改造”有深度参与和长期的观察、记录和思考,同时活跃于“中美交流”的第一线,对“革命时期”的中国高层政治运作有切身的接触和认知;毕其一生,往来于“中美两种文明”的“核心价值体系”之间,“两面作战”,努力保持了“独立自主”的社会身份和“独立思考”的知识分子本色。由此,这一视角下的智力活动成果,兼具“历史证词”的分量和“文化批判”的锋芒,区别于乌托邦梦呓和意识形态狂热,相当值得重视。2、但这仍然是一个“有限”视角,譬如手电筒的光束,照亮和“高清”了它所聚焦的点,同时使更广大的世界、包括自身,更深地沉入了黑暗。这不是“哲学困境”,只是“理知限度”,可以通过“反省”得到改善,但韩丁没有做到。这可能与他的“美国处境”有关。这一处境导致了他对“新文明”的更热切的期待,尤其是当他可以亲身参与“创造发明”这种“新文明”的时候,对“新生儿”的爱护会压倒一切。由此,我们看到,在韩丁的思考中,似乎完全缺乏政治制度层面的比较视角,一切被纳入“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的意识形态概念,为形而上学的观念体系和“必然性”所主宰,是一种典型的“爱护社会主义的草,不管资本主义的苗”思维形态。他没有意识到,或者有意识回避的,是“资本主义的苗”长成的大树为他提供了生存的保障,而“社会主义的苗”如果不曾更多地牵绊他的脚步,至多也只是妆点了他的生活。很显然的例证是,他对社会主义中国的讴歌和期待,建立于对以下事实的无视:他在他所憎恶的美国作为“叛国者”的一生,时至今日,也是完全无法在他所热爱的中国复制的。3、基于上述,韩丁视角下的中国论述中的一些“有趣”的地方,也就变得相当可疑。其一是对毛中国的高层政治的解读,毛、周、刘、邓之间的合作与对立,我看基本是不靠谱的。唯一真正有趣的信息是周对“大公无私”的“修正”。这一信息如果属实,则一方面说明周胆子够大,另方面说明他所置身的政治格局,到那时已成真正的死局。周及其属下的“外交官员”对此或有充分意识,韩丁抱怨自己的“批评意见”得不到报道,只能说明他终究只是毛中国的“外宾”。其二,是对陈永贵及“学大寨”的“现代性”的推重。有趣之处在于,这种推重一方面严重受限于“农民意识”,只从“农业经济管理”的角度思考“国家出路”及“主义前景”,另一方面,这种思考的最终指向,一种可能是不可避免地使整个国家沦为“资本主义全球分工体系”中的农产品输出国,另一种可能,就是邓复出之前的中国本身,或者今天的朝鲜。这后一种可能,不仅是经验主义的,同时也是逻辑上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封闭于整个世界体系之外,在自身资源许可的条件下维持内部平衡,直至不可持续。此外,他对刘邓路线所释放的社会能量及创造力的估价,也是严重不公平的。我想,这种不公平很大程度上可能来源于他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及服务业的无知和/或不信任。而这种不信任,可能正在成为新的“时尚思潮”。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写的很生动,但过于单向度和片面化
  •     对经纬兄的评价亦有同感,热闹。徒增了个疑问。一、“人民”这个聚合与排异的复杂观念是怎样的营建过程?二、“后革命”年代里成长起来的人要去理解“革命”年代,自己真的能找到药么?三、理解历史怎么处置道德关怀的位置,牌坊立了婊子跑了。
  •     看完了几本当代民族志,现在回看《翻身》,不论从收集素材的诚意和写作者的「在场性」而言都堪称完满。相比于那些把观察对象生搬硬套嵌入进全球模式然后以各种权力关系场域资本去解读他们的人类学家而言,韩丁一个非人类学出身的才是真的人类学家啊!
  •     对土改感兴趣的朋友必读之作。
  •     1945年,韩丁以美国战争情报处分析员身份目睹了重庆谈判,同毛泽东多次会谈。1947年,他随联合国救济总署到中国河北冀县,为解放区恢复生产培养出第一代农机人员。翌年,他以观察员身份亲历了山西张庄的土改,后创作了长篇纪实文学《翻身》。1953年,他从中国回到美国,被麦卡锡等人冠以“叛国者”罪名,遭受政治厄运。 ——百度百科 妥妥是垃圾。
  •     看到的有点晚……无法从真假,立场,深度去评价,被一种血肉丰满的历史感攫住,内心震动。#选择近现代是多么正确#
  •     终于看完了,现在期待读书会。
  •     了解韩丁是在知晓其女韩倞(Carma Hinton)之后,较之同为中国人老朋友斯诺,两人总有一根信仰的柱子顶着所观察描述的事物,更多的书生气,也更多被曲解的无奈感。二人记录下两个时代的中国,却是同一个知识分子改造社会道德理想国的兴亡历程。
  •     实地考察类做的不错!
  •     土地革命万岁
  •     718页,我终于读完了,可是怎么讲啊!
  •     作者说他在写作的过程中兼顾了社会学家、历史学家和小说家的手法,所以这部作品更像是一部关于革命的纪录片。对于土地的重新分配是当初革命的根本动力,可是又有谁真正获得了土地呢,而翻身的真正意义又在哪?
  •     对一场教科书式的群众运动的翔实纪录,不论当时看还是现在回头看,都叹为观止。难以评说,只能说党真的太了解人民了,历史的洪流泥石俱下,任你多几个文人感慨大江大海,1949还会是那个1949。
  •     这是一门课程的规定书目,在没有写出读书报告之前,我写在豆瓣上写点东西。土改对我来说太遥远,只能从老人的只言片语和书中得到一些东西,原来只是知道,土改革了地主,把土地给了农民,做到耕者有其田。但是看完《翻身》我发现,土改不仅仅是一场经济革命,更是一场政治革命,它从经济入手打破了千百年来维持农村的政治和社会统治,摧毁了封建土地的制度,改变了农村的社会形态。在其中发生了太多太多的事,从书中又对那个时代进行了一次新的思考。
  •     很真实的一本书,中国农村的革命究竟该怎么评价,或许我们真的不该做出一些价值判断,尽可能真实的还原历史,其他的,就留给后人评述吧。(好像有点逃避责任(。ì_í。))
  •     记录土地革命非常详实的书籍。
  •     第三部,访贫问苦;第六十七章,再见吧,张庄
  •     一、帮他打官司的弗里德曼是哪个?二、翻身:生产资料、现代教育与知识、男女平等、现代民主选举;三、基本与党的记叙一致,革命中曾过火,但改了云云;
  •     复杂的农村,艰苦的土改。
  •     非常好。不论学历史、政治学、哲学、社会学,都可以从中看出不少东西。
  •     这才是一个村庄里的中国。
  •     对于了解解放前农村土改运动的来龙去脉非常有知识普及价值!
  •     乡土社会在“经济”和“精神”上的双重“翻身”。韩丁的写作是一种完全浸润的“民族志”写作,阶级分析法的描述,全身心的记录…他的“进入”就在于思考方式的“转变”。对于“翻身”本身,毛泽东最厉害的便是放心的交给“农民”,让他们自己去斗争,让他们批评“过关”,这恰恰是看的时候我最怀疑的点,而这是否也是徐教授迷茫低沉的原因。工作队中戚云的投入、潞城显里陈书记的讲话和提问,让我觉得那个时代所有人真的把生命都投入到这场“翻身”的革命之中,与现时代的流行或被追捧的所谓“posthuman”是不同的。
  •     虽韩丁在张庄待了六个月,但他记录下了中国的一个时代
  •     很值得一看的一本書。一個老外記錄那個混亂的年代的書。
  •     写的很赞!就是有700页。。。
  •     细节翔实,不过预设观点的痕迹有些明显。
  •     好看,正是本书最危险的地方。尽管国际友人站在党的立场上,却也无意中揭开了黑历史的一角。当人带着对弱势阶层天然的同情、对未来的绝对乐观去看土改历史, 底层在革命中所表现出来的残暴和盲目只会成为点缀主流历史的戏剧性效果,并终将被正义的话语收编。作者仅根据访谈就对许多当事人内心世界进行细致的重构,使得真实性也成问题。
  •     美国中产阶级的视角看待土地改革,在资料爆炸的当今中国,很多观点已经不能让人惊艳。只是农村生活状态对于一直生活在都市中的我而言有几分新鲜。Anyway,能写这样一本书还是很赞的。
  •     其实共can党早年真是挺好的。真心好书啊,我将来要能把ethnography写的这么史诗般气势磅礴就好了。这算是追赶的目标吧呵呵
  •     因为《霸王别姬》的编剧芦苇的推荐,知道了这本书,对中国农村的观察深入骨髓,哪怕放到现在来看,中国农村的纷争现状和书中描述的并无二致,“在这里,读懂中国农村”。推荐有兴趣的了解一下作者韩丁,“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作者的女儿卡玛拍摄过一部著名的电影。
  •     本书无可争议的对纪实二字做到了最完美的诠释。异常宝贵的为后人留下了那个并不被大多数人知晓的真实可信的历史片段,为后来的我们留下了弥足珍贵的历史记录。
  •     挺久以前读的了,总之感动也比较感谢
  •     Very rich ethnography.
  •     很有趣的书,左右两派能各取所需。可能是来自“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们的对中国唯一靠谱的观察和记录。
  •     原来这本大名鼎鼎的书 是 这么回事。。。
  •     书里有很多土改过程中的细节描写,细到党员偷了个西瓜,摸了把芝麻这种都如实记录了下来。对整风整党也有了新的理解,中国一直缺乏一个独立而有力量的阶级,直接导致了枪杆子里出政权,导致国共的军事竞争是不可能有任何中间路线的。党需要集中权力,建立威望以推行政策并与敌人战
  •     11B課上節選部分,讀起來很沉重。人生準則就是這樣的顛覆的,果然是翻身。——2017年03月12日
  •     I712.55/2,闭架
  •     完美得如同一出戏剧,严丝合缝。
  •     现在党内最大的蛀虫不是那帮全民皆知的贪腐,而是数量庞大麻木不仁的基层人员!
  •     很细致。
  •     今年最后一天读的一本书!
  •     这本书的意义在于用一个外国人的视角、用记者的纪实手法记录了1947-1948的土改。划阶级、清算、复查……作者详细地描绘了张庄农民一次又一次划分阶级成分、分割现有利益(如土地、牲畜等)的情形。一边呼吁着平均主义,一边要团结最大范围内的民众,这样的矛盾也就使得划分阶级的标准一次次修正。在一次次的诉苦会中,农民走向前台,忆苦思甜中塑造了新的自我认知。在这些宣传鼓动活动中,中共也完成了对农民的意识形态的宣传和政策指令的告知任务。只有走到农民身边才能真正读懂中国的土改。
  •     真实到高能
  •     写得不错,第三方写的没人关心的微观社会
  •     这翻身何尝不是共的翻身,在国共战争的紧张时刻,共也在实验着如何土改来争取农民
  •     不知道该怎么说。。。或许是那一份真实?anyway,比官方的历史要好的多,那堆渣渣。
  •     这本和《深翻》都很有意思啊~
  •     翻过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