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道德文化

出版社:湖北人民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0-04
ISBN:9787216028431
作者:黄钊等
页数:568页

书籍目录

要重视道德文化的研究(代序) 罗国杰
自序
导论
一、关于“文化”、“道德文化”概说
二、关于中国道德文化的丰富内容与基本特征
三、继承、弘扬中国优秀道德文化的意义与方法活水源头篇
第一章 中国道德文化的起源
第一节 原始氏族社会后期――中国道德文化开始萌芽
一、勤劳、勇敢、智慧道德观念的萌芽
二、团结协作、公正无私道德观念的萌芽
三、一些基本道德概念的产生
四、首领人物已产生了自觉“修德”的意识
第二节 夏、殷、西周奴隶制时代――一中国道德文化初步形成
一、夏、殷、周时代道德文化演进的社会历史条件
二、从夏殷发展到西周时代我国道德文化初步形成
第三节 春秋战国之际――中国道德文化全面走向成熟
一、中国道德文化走向成熟的社会条件
二、中国道德文化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第二章 先秦儒家道德文化体系(上)
――理论部分
第一节 先秦儒家学者关于道德起源的思考
第二节 先秦儒家学者关于道德价值的论述
第三节 先秦儒家学者关于道德规范的设计
第四节 先秦儒家学者关于德行评估的见解
第三章 先奏儒家道德文化体系(下)
―一方法部分
第一节 关于受教育者进行自我教育的方法
一、提倡学思并重
二、注重反省内求
三、奉行积善成德
四、主张慎言力行
第二节 关于教育者对被教育者进行教育的方法
一、提倡身教示范
二、重视环境陶冶
三、实行因材施教、。
四、注重塑造理想人格
第四章 先秦墨家道德文化体系
第一节 关于墨家的道德起源论
一、认为人类社会道德观念出自天之意
二、强调后天习染在人们道德形成中的重要作用
第二节 关于墨家的道德价值论
一、提出了万事莫贵于义的命题
二、提出了义为天下之良宝的命题
第三节 关于墨家的道德规范论
一、提倡兼相爱
二、主张“交相利”
三、强调“赖其力者生”
四、大力倡导“俭节”的美德
第四节关于墨家的道德评估论
一、提出了“三表”法作为评估标准
二、重视对人们行为后果的考察
三、曾提出“合其志功而观焉”的评估方法
第五节关于墨家的道德教育方法论
一“尚贤事能”一激励教育法
二、“上同而不下比”一示范教育法
一三、“尊天事鬼”―一威慑教育法
第五章先秦道家的道德文化体系
第一节关于道家的道德起源论
第二节关于道家的道德价值论
第三节关于道家的道德理想
一、提倡“不争之德”
二、主张“处柔守弱”
三、强调“知荣守辱”
四、向往“少私寡欲”
五、崇尚淳厚朴实
六、追求理想人格
第四节关于道家的道德评估理论
一、早期道家对道德评估持否定态度
二、后期道家透露了道德评估的新见解
第五节关于道家的道德教育方法论
一、关于“道法自然”的方法
二、关于“反朴归真”的方法
三、关于“绝圣弃智”的方法
四、关于“涤除玄览”的方法
第六章 先秦法家的道德文化体系
第一节 关于法家的道德起源论
第二节 关于法家的道德价值论
第三节 关于法家的道德条目论
一、关于法家独创的德目
二、关于法家借用与改造儒家的德目
第四节 关于法家的道德评估论
一、提出了考察社会后果的评估方法
二、提出了评估的客观标准
第五节 关于先秦法家德育方法论概述
一、主张“以刑促德”
二、强调“因势利导”
三、倡导“立仪自正”
四、重视“禁微邪”、“行小礼”
五、崇尚“缘理制欲”
范畴演化篇
第七章 善恶观的历史演变与现代转换
第一节 先秦时期的善恶观
一、儒家的善恶观
二、墨家的善恶观
三、道家的善恶观
四、法家的善恶观
第二节 两汉至隋唐时期的善恶观
一、两汉时期的善恶观
二、魏晋时期的善恶观
三、南北朝隋唐时期的善恶观
第三节 未至明末清初时期的善恶观
一、宋明时期的善恶观
二、明清之际启蒙思想家的善恶观
第四节 中国近代善恶观的演变与发展
一、鸦片战争时期的善恶观
二、戊戌维新时期的善恶观
三、辛亥革命时期的善恶观
四、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善恶观
第五节 善恶观的现代流变及其转换
一、科学主义的善恶观
二、人本主义的善恶观
三、马克思主义的善恶现
四、善恶观的现代转换
第八章 义利之辨的历史演进及其深远影响
第一节 先秦诸子的义利之辨
一、先秦儒家的义利观
二、先秦墨家的义利观
三、先秦道家的义利观
四、先秦法家的义利观
第二节 秦汉至隋唐时期的义利之辨
一、秦汉时期的义利观
二、魏晋至隋唐时期的义利观
第三节 宋元明清时期的义利之辨
一、宋明时期的义利观
二、明清时期的义利观
三、关于义利之辨的深远影响


 中国道德文化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