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造公與義的社會與理性空間

出版社:時報外版
出版日期:2003-9-15
ISBN:9789572822746
作者:時報文化出版企業有限公司

书籍目录

開幕
一、理性關懷 透視問題─再造社會公義 余範英
二、彰顯社會第三種力量 王汎森
三、結合知識力與社會力─為台灣找出路 余建新
目錄
貴賓致詞
一、改革司法,落實公與義 翁岳生
二、合力建立新的世界圖景 林毓生
三、制度改革─台灣重要課題 江丙坤
四、公與義的永續發展 劉兆漢
五、延伸知識份子的理想建設 林懷民
第一章 國際現實的認識
一、找回台灣經濟的活力 薛琦
二、宏觀兩岸與國際的四大趨勢 吳玉山
三、找回台灣經濟的活力:再造公與義 胡勝正
四、如何面對中國大陸的競爭 陳添枝
五、從提升經濟、深化民主找尋台灣的出路 蕭美琴
六、台灣的選擇:「自戀」或「開放」 蘇起
七、改革與開放:回應主題論述人 劉紹樑
八、Q&A
第二章 政府與政黨的社會責任
一、政府與政黨的社會責任
二、政權輪替、治理危機與國家願景 朱雲漢
三、政黨政治的困境與出路 王業立
四、領導力、執行力、公信力危機 胡忠信
五、建立憲政慣例,彌補憲法缺失─評「政黨政治的困境與出路」 沈富雄
六、對王業立教授專文的一些補充 林繼文
七、政權輪替之政府治理與政策行動危機 詹中原
八、期待權力共享的政府 鄭村棋
九、Q&A
第三章 社會資源分配的公平正義
一、社會資源分配的公平正義
二、社會資源分配的公平與正義 林萬億
三、如何擴大贏者圈以落實社會公義 朱雲鵬
四、公與義社會中資源分配問題及改進之道 林孝信
五、失業率,做為一種倫理的反省 孫大川
六、弱勢中的弱勢─原住民與失業率 孫大川
七、社會公平與正義 賴士葆
八、能夠照顧弱勢的政策才是好的政策 張晉芬
九、共生價值的轉機 詹朝立
十、Q&A
第四章 法治與人權的公義
一、法治與人權的公義
二、法制實踐的困境與診斷 顏厥安
三、司法改革與社會變遷─審判實務觀察報告與建議 張升星
四、保障人權需要釐清立法與司法的界限 李念袓
五、若未更好,何必改革 若未改革,如何更好 陳瑞仁
六、台灣法治的虛實 蘇永欽
七、從台灣法制實踐的困境到司法改革 林子儀
八、Q&A
第五章 全人教育的養成
一、全人教育的養成
二、價值變遷與個人認知之因應 洪蘭
三、「社會」教育是教改不可缺的一部分 吳英璋
四、以社區學習落實草根民主 建構台灣的公民社會 陳錦煌
五、在變遷的社會中踐行不變的價值 簡靜惠
六、全人教育的養成─當前教改內涵之檢視 陳益興
七、全人教育的養成從家庭做起 曾憲政
八、培養教育合夥人概念 曾憲政
九、Q&A
第六章 公民視野與菁英角色
一、公民視野與菁英角色
二、憲政民主的公民理念 謝世民
三、公民視野與菁英角色 南方朔
四、知識份子的知識良心 南方朔
五、讓公民穿梭在市民社會和公共領域之間 李丁讚
六、從選民文化到公民文化 范雲
七、憲政民主社會的公民理念回應 顧忠華
八、公民教育與公民意識的培養 江宜樺
九、公民 公共領域 公共行知識份子 錢永祥
十、Q&A
第七章 媒體的責任與省思
一、媒體的責任與省思
二、建構一個界線清楚的媒體與社會 姚人多
三、回應馮建三教授「提升傳播的五向思維」 翁秀琪
四、為何要媒體改革 李永得
五、媒體是永遠的反對派 王健壯
六、有慚清議的時代不再 賀德芬
七、Q&A
第八章 總結報告
一、 總結報告,展望兩岸關係和台灣的出路 倪炎元
二、培養「共識型」政治文化 朱雲漢
三、經濟、社會、倫理同步反思─為弱勢發聲 林萬億
四、突破法制困境 繼續司法改革 林子儀
五、推動終身學習─因應二十一世紀的挑戰 洪蘭
六、拋開知識份子優越感 撫平社會混亂 錢永祥
七、媒體自覺 改善媒體亂象 林聖芬
結語
一、培養公民能力 建立民間監督機制 王汎森
二、理念的堅持─公與義的落實 余範英


 再造公與義的社會與理性空間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