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语音和数据通信手册

出版社:机械工业出版社
出版日期:1998-08
ISBN:9787111066521
作者:(美)Regis J.(Bud)Bates,等
页数:558页

书籍目录

目 录
译者序
前言
第1章 电信历史
1.1电话的真正发明者
1.2电信产业的发展
1.3首家电话公司的成立
1.4电信网早期的发展
1.5静音电话(Hush-a-Phone)
1.6竞争的引入
1.7分离协定
1.8资费
1.91996电信法案
1.10加拿大市场
第2章 语音特性
2.1媒介
2.2声音
2.3带宽
2.4语音
2.5其他业务
第3章 电话网络
3.1使用的连接拓扑
3.2本地回路
3.3网络等级体系(1984年以前)
3.4网络等级体系(1984年之后)
3.5公用交换网
3.6北美编号方案
3.7地区号
3.8电话局编号
3.9用户分机
3.10专用网
3.11混合网
3.12本地接入和传送区(LATA)
3.13线路连接
3.14通信的种类
3.14.1单向(单工)
3.14.2双向交替(半双工)
3.14.3双向同时(双工)或全双工
3.14.4设备
第4章 电话机
4.1电话机的功能
4.2电话机部件
4.2.1底座
4.2.2手柄
4.2.3话筒
4.2.4听筒
4.2.5接头或手柄软线
4.2.6电话机的内部
4.2.7叉簧
4.2.8拨号盘
4.2.9振铃器
4.2.10插塞尖和塞环
4.3新式电话机
4.3.1缩位拨号
4.3.2通话保持
4.3.3呼叫转移
4.3.4会议电话呼叫
4.3.5重拨
4.3.6内部扬声器
4.3.7免提拨号
4.3.8显示
第5章 模拟和数字传输
5.1引言
5.2模拟传输系统
5.3模数转换
5.4数字信号方式
5.5模拟世界中的数字数据
第6章 载波
6.1市内交换载波
6.1.1市内拨号音(单线和合用线)业务
6.1.2集中式用户交换业务
6.1.3商业业务(直接拨入和直接拨出
线路和中继线)
6.1.4住宅业务
6.1.5市内通话业务
6.1.6付款电话业务
6.1.7专用线路与直达线路
6.1.8外部交换业务
6.1.9WATS(州内,LATA区内)
6.1.10800/888业务
6.1.11查号服务
6.1.12远离分站
6.1.13局间载波的连通(等同通路)
6.2竞争性市内交换载波(CLEC)
6.3局间载波(IEC/IXC)
6.3.1长途交换业务(DDD)
6.3.2信用卡业务(通话卡业务)
6.3.3WATS业务
6.3.4800/888和900业务提供
6.3.5国际连通
6.3.6外部交换(FX)业务
6.3.7远离分站(OPX)
6.3.8接线/查号辅助
6.3.9远程呼叫发送(RCF)
6.4增值载波
6.5交替接线员业务
6.6集合体
6.7竞争性通路提供者
6.8转售商
第7章 线路与中继线
7.1引言
7.2DID
7.3DOD
7.4FX
7.5OPX
7.6直达线路
7.7WATS
7.8专用线路
7.9线路和中继线网络的说明
第8章 话务工程
8.1得到信息
8.2实现目标
8.3使用信息
8.3.1收集数据
8.3.2将数据转化为每日或每时的使
用量
8.3.3选择适当的工具
8.3.4泊松分布
8.3.5确定所需的业务等级
8.3.6爱尔朗分布
第9章 设备:专用分组交换机
9.1专用分组交换机(PBX)
9.2模拟系统
9.3数字式PBX
9.4中心局集中式用户交换机
9.5集中式用户交换机业务
9.6外围设备
第10章 按键电话系统
10.1使用按键系统的原因
10.2供应商接口
10.3按键系统市场中的关键性参与者
第11章 语音处理
11.1引言
11.2控制选择:按键音频或语音识别
11.3自动转接台
11.4对话中没有直接说明的一些要点
11.5自动通话分配器
11.6语音邮件
11.7人机对话式语音应答
第12章 计算机电话集成(CTI)
12.1其他应用程序
12.2为什么如此狂热
12.3计算机和通信的链接
12.4技术进步
12.5最终结合
12.6技术增强
12.7其他技术
12.7.1自动转接台
12.7.2集成语音识别和应答
12.7.3回复传真和传真处理
12.7.4文本转换成语音和语音转换成
文本
12.7.5光学字符识别(OCR)
12.8小结
第13章 数据通信
13.1概念
13.2结构
13.3协议
13.4传输协议(同步与异步)
13.5错误检测
13.6奇偶校验位/垂直冗余检测(VRC)
13.7纵向冗余检测(LRC)
13.8循环冗余检验(CRC)
13.9丛――通信信道方向
13.9.1单路(单工)
13.9.2双路可选择(半双工)
13.9.3双路同时(双工)或全双工
13.10压缩
13.11多路复用
13.11.1SDM
13.11.2FDM
13.11.3TDM
13.12代码
13.12.1ASCII
13.12.2扩展ASCII
13.12.3EBCDIC
13.12.4单代码
13.13调制
13.13.1幅度调制(AM)
13.13.2频率调制(FM)
13.13.3相位调制
13.13.4QAM
13.14设备
13.14.1DTE与DCE
13.14.2DTE的种类和举例
14.15调制解调器
第14章 T1和T载波系统
14.1T载波系统的发展
14.2模拟传输基础
14.3数字化的发展
14.4模数转换
14.5到终端用户的变动
14.6T1基础
14.6.1四线电路
14.6.2全双工
14.6.3数字式
14.6.4时分多路
14.6.5脉冲编码调制
14.6.6帧格式
14.6.7双极性格式
14.6.8字节同步传输
14.6.9信道化或非信道化
14.7帧格式
14.8双极性码
14.9字节同步
14.10信道化与非信道化
14.11数字容量
14.11.1DSO
14.11.2DS1
14.11.3DS1C
14.11.4DS2
14.11.5DS3
14.11.6DS4/NA
14.11.7DS4
14.12信令
14.13时钟(网络同步)
14.13.1位同步
14.13.2时隙
14.13.3帧同步
14.13.4潜在的同步问题
14.14性能问题
14.15D3/D4帧
14.16维护问题
14.17误码检测
14.18漏检/多检现象
14.19ESP――改进问题的一个步骤
14.20帧
14.21设施数据链路
14.22ESF的优点
14.23ESF的问题
第15章 开放系统互连模型(OSI)
15.1其他网络结构
15.2SNA
15.3SNA的组成部分
15.4SSCP
15.5物理设备
15.6逻辑设备
15.7数字网络结构(DNA)
15.8互连网协议(TCP/IP)
15.9IP
15.10TCP
第16章 Internet
16.1引言
16.2一点历史
16.3结构(谁在中心及其原因)
16.4为什么如此狂热
16.5每个人都可作为发布者
16.6商业机会
16.7垃圾
16.8Web广告
16.9Web站点
16.10协议
16.11命名标准
16.12获取访问
16.13互连网的未来
第17章Intranet
17.1引言
17.2结果
17.3结构
17.4访问网络
17.5Intranet:符合逻辑的发展
17.6它是对每个人吗
17.7全业务Intranet
17.8应用
17.9从这儿到达那儿
17.10其他问题
第18章 分组交换技术(X.25)
18.1数据通信中的问题
18.2数据通信回顾
18.3定义分组交换
18.4什么是分组交换
18.5分组交换的类比
18.6分组的概念
18.7额外开销
18.8分组格式概略
18.9分组网络
18.10用户连接
18.11分组的益处
18.12其他益处
18.13分组交换的优点
18.14分组交换的其他部件
18.15X.25编号方案
18.16X.25业务的应用
18.17其他形式的分组
第19章 局域网(LAN)
19.1什么是LAN
19.1.1高通信速度
19.1.2非常低的错误率
19.1.3地理边界
19.1.4多附加设备的媒介或单导线系统
19.2从另一个角度看LAN
19.3使用原因
19.3.1性能
19.3.2线路
19.3.3共享的资源
19.4分布系统
19.5客户机/服务器结构
19.6LAN的工作方式
19.6.1节点配置组件
19.6.2LAN节点的LAN软件
19.6.3LAN网络接口卡
19.7拓扑
19.7.1物理拓扑
19.7.2逻辑拓扑
19.7.3混合拓扑――现实世界
19.8网间互连
19.8.1中继器
19.8.2桥
19.8.3路由器
19.8.4网关
19.8.5LAN交换与非交换
第20章 以太网
20.1概念
20.1.1总线――CSMA/CD
20.1.2半双工
20.1.3带宽
20.1.4目标地址
20.1.5源地址
20.1.6长度
20.1.7数据
20.1.8CRC
20.2部件
20.2.110Base5
20.2.210Base5部分的配置
20.2.310Base2
20.2.410Base2部分的配置
20.2.510BaseT
20.2.610Base-F(光纤)
20.2.710宽36
20.3快速以太网
20.3.1需要快速以太网的原因
20.3.2替代种类
20.3.3100BaSe-T
20.3.4Gigabit以太网
第21章 令牌环LAN
21.1令牌环
21.2IBM令牌概念
21.3初始布局
21.4遇到的问题
21.4.1断电
21.4.2断连
21.4.3常见的更改
21.5物理问题的解决办法
21.6使用的电缆类型
21.7速度
21.8媒体访问控制层
21.9帧
21.10令牌
21.11中止序列
21.12数据帧
21.13实例
第22章 基带与宽带
22.1基带和宽带概述
22.2驱使LAN决定的动机
22.2.1数据速率
22.2.2互连
22.2.3集成资源
22.2.4兼容性问题
22.2.5花费蕴含
22.2.6PBX
22.2.7基带电缆系统
22.2.8基带比宽带和PBX方法便宜
22.2.9基带是可标量的LAN业务
22.2.10基带是高效的
22.3宽带电缆系统
22.4基带与宽带
第23章 光纤分布式数据接口
23.1FDDI设计
23.2FDDI配置
23.3OSI模型上的FDDI
23.4FDDI帧
23.5同步
23.6FDDI应用
23.6.1封装桥
23.6.2转换桥
23.7MAN中的FDDI
23.8FDDI恢复
23.9FDDI一Ⅱ
23.10快速以太网
23.11以太网交换
第24章 多兆位数据交换业务
24.1SMDS
24.2局部环境
24.3SMDS中使用的技术
24.4SMDS的目标
24.5到SMDS的连通速率
24.6访问MAN
24.7IEEE802.6结构
24.8DQDB结构
24.9MAN连通装置
24.10数据处理
24.10.1分割和组合
24.10.2SMDS 数据单元
24.10.3LAN环境中的SMDS
24.11信息吞吐量
24.12SMDS上的未来业务
第25章 帧中继
25.1帧中继
25.2发展帧中继的原因
25.3帧中继的重要性
25.4帧中继和其他业务的比较
25.4.1TDM电路交换
25.4.2X.25分组交换
25.5帧中继的速度
25.6保证发送
25.7帧中继业务的优点
25.7.1增加的可用性和效率
25.7.2通过网络合并的节省
25.7.3提高了网络工作时间
25.7.4响应时间的改进
25.7.5易于修改并且快速增长
25.7.6使用的标准
25.8可利用的业务
25.8.1TCP/IP和Novel1IPX/SPX
25.8.2CCITTX.25协议
25.8.3传真(CCITTⅢ Ⅳ研究小组)
业务
25.9帧中继标准
25.10主要参与者
25.11其他
25.12LMI规格
25.13标准的内容
25.13.1基本数据流
25.13.2控制的接口信息
25.13.3内部网络
25.14语音帧中继
25.15设备
25.16国际化
25.17优点
25.18缺点
第26章 综合业务数字网
26.11SDN
26.2ISDN的定义
26.3规则制定者
26.4需要ISDN的原因
26.5ISDN的整体概念
26.5.1电报
26.5.2电话
26.5.3电传
26.5.4数据通信
26.5.5分组交换
26.5.6其他业务
26.6综合
26.7ISDN的结构
26.8物理角度
26.9逻辑角度
26.9.1电路模式业务
26.9.2分组模式业务
26.9.3应用业务
26.10结构实物
26.10.1交换载波网络
26.10.2局间交换网络
26.10.3房屋网络
26.11基本的操作特性
26.12承载业务
26.13无干扰信道能力
26.14ISDN的应用
26.15ISDN的集中式用户交换机与PBX
业务
26.16集中式用户交换机
26.17ISDN的PBX能力
26.18ISDN在纵向市场中的应用
26.19消息和帧格式
26.19.1D信道协
26.19.2D信道消息定向信令
第27章 异步传输模式
27.1ATM的引入
27.2什么是ATM
27.3宽带通信
27.4时分多路
27.4.1数字多路技术的回顾
27.4.2时分多路/脉冲编码调制
27.5数字体系
27.6SONET
27.7信元的概念
27.8信元的重要性
27.9信元大小和格式
27.9.1通用流量控制标识符
27.9.2虚路径标识符(VPI)
27.9.3虚通道标识符(VCI)
27.9.4净荷种类(PT)
27.9.5信元丢失优先级(CLP)
27.9.6头错误控制(HEC)
27.10.用户数据的信元格式
27.11适配层
27.12ATM标准协议
27.12.1CCITT
27.12.2速率
27.12.3ANSI
27.12.4ATM论坛
27.13设备
27.13.1桥
27.13.2路由器
27.13.3网关
27.13.4服务器
27.13.5交换机
27.13.6公共交换机
27.13.7多路复用器
27.13.8CSU/DSU
27.14LAN环境中的ATM
27.15ATM需求评价
27.16桌面应用的需求
27.17通过ATM进行LAN到LAN的
连接
27.18通过ATM进行LAN到WAN的
连接
27.19市内交换载波
27.20局间交换载波
27.21CAP和有线电视供应者
27.22CATV公司
27.23应用需求
27.24形势评估
27.24.1使网络与商业需要匹配
27.24.2将通信连入到单一的平台
27.24.3考虑LEC和IEC提供的业务
27.24.4AIM的非连接方式已经存在
27.24.5ATM的互连性
27.24.6发展趋势
第28章 蜂窝和个人通信系统
28.1无线电传输
28.2AMPS/IMTS的问题
28.3蜂窝通信
28.4满足需要
28.5电话机(移动的)设置
28.6蜂窝的得与失
28.7数字传输
28.8语音技术和应用
28.9传真技术
28.10数据传输
28.11数字蜂窝的发展
28.12个人通信业务
28.13技术
28.14PCS/PCN的概念
28.15个人通信的原因
28.16个人通信的发展
28.17PCS与蜂窝网络的比较
第29章 无线电系统
29.1无线电系统
29.2卫星
29.2.1频率
29.2.2卫星的优点
29.2.3缺点
29.3极小孔径终端(VSAT)
29.4微波
29.5微波和卫星系统的未来使用
第30章 光系统
30.1系统几何学
30.2大气条件
30.2.1吸收
30.2.2散射
30.2.3闪光
30.3位置选择
30.3.1无干扰视线
30.3.2不利的安装因素
30.4许可要求
30.5带宽容量
30.6应用
30.6.1电缆选择
30.6.2无线电选择
30.6.3红外的选择
30.6.4链接两个LAN的红外技术
30.6.5链接两个以太网LAN的红外激
光技术
30.6.6使用数字传输系统进行PBX到
PBX的连接
30.6.7高速数字数据电话业务
30.7系统能够透明地运载LAN通信吗
30.8红外系统的优点
30.9红外系统的缺点
30.10光纤兼容系统
第31章 电视会议
31.1电视会议
31.2电视会议的一般看法
31.2.1增加管理效率
31.2.2会议质量
31.2.3生活质量的改进
31.3视频系统的主要部件
31.3.1摄像机
31.3.2监视器
31.3.3声频能力
31.3.4控制系统
31.3.5编码器/解码器
31.3.6通信链路
31.4电视会议中的标准
31.5多点控制装置
31.6部件的连接
31.6.1会议室方案
31.6.2流动系统
31.6.3基于PC 的系统
第32章 电信金融
32.1引言
32.2利益
32.2.1硬利益
32.2.2软利益
32.3花费
32.3.1花费/利益计算
32.3.2寿命周期
32.4标价考虑
32.4.1做出决定的过程
32.4.2证实花费
32.4.3维护问题
32.4.4降低的价格与改进的服务
32.4.5示样计算
32.4.6最初花费
32.4.7附加花费
第33章 传真
33.1传真传输
33.2传真的种类
33.2.1GroupI传真
33.2.2GroupⅡ传真
33.2.3GroupⅢ传真
33.3打印选择
33.4传真板
33.4.1保存和发送
33.4.2直接进入PC的接收
33.4.3以后的打印
33.4.4激光或点阵打印
33.4.5作为图形或ASCII保存的文件
33.5传真的通用
33.6未来的机器
第34章 电缆系统
34.1引言
34.2双绞线
34.3同轴线
34.4光学纤维
34.5光纤的应用
34.6光纤的差异
34.7光纤的未来和冒险
缩略语

作者简介

最新语音和数据通信手册,ISBN:9787111066521,作者:(美)Regis J.(Bud)Bates,(美)Donald W.Gregory著;前导工作室译


 最新语音和数据通信手册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