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谈往录

出版社:北京出版社
出版日期:1985-04
ISBN:9787200012989
作者:北京市政协文史资料委员会(编)
页数:569页

书籍目录

喜(富)连成科班的始末
回忆中华戏曲学校
北京国剧学会成立之缘起
孙菊仙的表演艺术及其它
陈德霖与陈少霖
余叔岩生平回亿片断
我与程砚秋
我的老师程砚秋
马连良与马派
荀慧生传略
我与金少山
学戏和演戏
附:回忆和侯喜瑞先生相处的日子
裘盛戎和他的舞台艺术
忆姜妙香
梅门弟子言慧珠
记拍摄《游园惊梦》
清朝同、光名伶“十三绝”简介
清朝管理戏曲的衙门和
梨园公会、戏班、戏园的关系
精忠庙首琐谈
由四大徽班时代开始到
解放前的京剧编演新戏概况
读《京剧前辈艺人回忆录》札记

作者简介

本书是有关京剧史料的著作,其中收录了中国最著名的科班――喜连成科班与中国最著名的戏校――中华戏校的情况,各个流派的名家如孙菊仙、余叔岩、程砚秋、荀慧生、金少山、姜妙香、言慧珠的风格特点、异闻趣事,以及一些流派的形成及特色。史料翔实准确,丰富具体,文字流畅,娓娓叙来,颇值一读。


 京剧谈往录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上大学的时候买的谈往录、续编、三编。是一部普及京剧知识及梨园掌故的书,由于撰稿人基本上都和主人公有着或近或远的关系,书中提到事情的可信度可见一斑。可能是顾及到诸位大师的形象问题,书中很少有菊坛趣事,坊间传说的段子,读起来有一些枯燥,应该是对京剧有一定了解的人才能读下去的书。
  •     吴祖光先生生前曾为张伯驹先生《红毹记梦诗注》作序,写道:“《红毹记梦诗注》另具一格,虽如信手拈来,却非游戏之作,而是一部京剧诗史。”一门艺术既称为“史”,虽不能言其已趋消亡,大概也可说已过鼎盛时期,足以让人回首叹惋了吧。    丛碧先生在《红毹记梦诗注》的结尾处,也写道:“世间万事,新陈互换,真幻休论,一艺亦有生有灭。元时不见参军戏,今亦不见元曲。今之后或亦不见昆曲乱弹。后之戏曲为何,须问后来之人。余多饶舌矣。”    丛碧先生一语成谶。2002年,袁世海的辞世,标志着“富连成”科班最后一位明星大腕的退场。从此,京剧进一步进入博物馆、音乐厅,渐渐离开大众娱乐视线之内。尽管也有文武昆乱自称红毹后人,难以再现当年的梨园盛况,却也是不争的事实。二十世纪的最后二十年里,由北京出版社陆续推出了一套四本《京剧谈往录》,如今看来,正是在那个“京剧的世纪”行将结束之时,吟起的一阕挽歌。    书中,自“喜连成”科班的成立开始写起,一篇篇短文,织就了一幅令人惊叹的锦绣华章。1901年,正是朝纲废弛,天下一片乱象的时节,受吉林富绅牛子厚之约,由程长庚早年间创办的“四喜班”受邀赴吉林演戏。一位名叫叶春善的演员,在赴吉途中感冒受寒,以致嗓哑无法登台。于是,在此期间,他便在后台担任管事(即今之剧务)。半年之后,科班同人对他的勤恳工作,无不交口称赞。这时,牛子厚也正有成立科班之意。三年后,在富绅牛子厚的资助下,由叶春善担任社长的“喜连成”科班挂牌成立了。在这位曾经与杨小楼同科学艺的演员带领下,一个时代开始了。现在,我们翻开“喜连成”(后改名为富连成)的学员名单,会发现它在过去的一个世纪里,为人们献出了怎样的艺术瑰宝:梅兰芳、周信芳、侯喜瑞、谭富英、马连良、叶盛兰、裘盛戎、袁世海……一个科班,一个戏台,为一个时代的人们营造出一个色彩缤纷如梦如幻无法复制的世界。    叶春善之子,亦即富连成后来的社长叶龙章,在这篇《喜(富)连成科班的始末》中对此有着详尽的记载。多年后,袁世海的女儿遍寻不到当年的科班名单,当她在科班成立一百年之后终于看到这份名单时说:“这是再也看不到的梨园盛世了。”    1982年2月26日,一代名士张伯驹去世了。这位当年的“四大公子”之一,一生为中华文物“长留吾土”竭尽心血的老人,在辞世前的两个月,写下了他最后一篇回忆文章,这篇文章无关风月,也没有去回忆当年走过的风雨历程,而是京剧,这门与他同时出生又同时走向衰亡的艺术。《京剧谈往录》中收录的这篇《北京国剧学会成立之缘起》,记叙了风流倜傥的丛碧公子,在京剧的鼎盛时期,亲身参与的一桩曲坛盛事。梅兰芳、余叔岩、程砚秋等一代名角悉数登场,李石曾、齐如山、陈半丁等文化名人亦参与其间,可谓盛况空前绝后。而看到梅兰芳一生中唯一一次带“髯口”登台唱戏的情景,也是这场盛事令丛碧先生毕生不能忘怀的原因之一吧。世间再无张伯驹,世间也再不能重现当年的盛况了。    时光流转,戏台上的名角们已谢场,大红的幕布徐徐合拢,虽凤冠霞帔光彩依旧,却无法重现那个年代的丰采神韵,也无法再回到那个随着水袖高高荡起,全场观众为之迷醉的时代。虽世事艰难战事频仍,京剧为离乱中的中国人保存下了那么多关于美好的记忆。现在,我们只有通过书中名角们生前或口述或撰写的一篇篇回忆文章,回到那些令人惊艳的舞台上,重温那段浸泡在胡琴声与水袖粉墨之中的岁月了。    世间万事换新陈,过眼休论幻与真。一艺有生生有灭,后来须问后来人。    不知张伯驹先生在写下上面这首诗时,心里是何样的酸楚和凄凉。为保存国宝,倾尽家财而毫无怨言的丛碧先生,看见京剧艺术的凋落,一吟三叹。早在此诗之前,他亦有“一朝天子一朝臣,舞榭歌台梦已陈”之叹,并注曰:世换景迁,不应再谈戏曲矣。亦可见戏曲艺术在他心中的位置。

精彩短评 (总计11条)

  •     翁偶虹那篇最好
  •     重读重读
  •     極好。
  •     今年夏天把整套都读过了,有些梨园轶事很有意思,但是好多东西是在其他的资料上也能够看到的
  •     也不是每一篇都有价值,有些地方还有讹误,那些“回忆xxx”“我的老师xxx”之类都充斥着溢美之词(虽然未必就过分夸张甚至夸大),当作年表看看罢了。那些自己写自己的文章倒是都很好,值得琢磨
  •     很不错的近现代京剧史料集
  •     没的说啊,第一本,因此也是最棒的。
  •     所录文章多亲闻亲历亲见,有史料价值,也有可读性。
  •     翔实,生动,真实,引人入胜。
  •     有枯燥的地方,但是很有价值
  •     实在没读得完。。。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