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代《清明上河图》——城市与建筑

出版日期:2014-6
ISBN:9787560853609
作者:刘涤宇
页数:408页

内容概要

刘涤宇,博士,一级注册建筑师。山东沂南人,1972年生于黑龙江省甘南县。1994年毕业于大连理工大学建筑系,获学士学位。2003与2012年先后获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建筑学硕士、工学博士学位。1998年起以“南萧亭”的笔名参与网络建筑讨论至今,产生广泛、积极的影响。博士在读期间潜心研究历代《清明上河图》中的城市与建筑信息,在学术杂志发表相关文章多篇,获得很高评价。现任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博士后研究人员。

书籍目录

0 引言 《清明上河图》研究现状
0.1 研究内容及意义
0.2 历代《清明上河图》与中国古代城市史文献综述
....0.2.1 相关图像研究素材
....0.2.2 历代相关文字资料
....0.2.3《清明上河图》相关研究现状
....0.2.4 中国古代城市史研究现状
0.3 本书拟解答的几个基本问题
0.4 研究版本的选择
0.5 研究方法
....0.5.1 图像志和图像学
....0.5.2 比较城市史
....0.5.3 建筑人类学
0.6 研究基本框架
上篇 历代《清明上河图》与图像城市史的比较研究
第1章 城市史的图像关联
1.1历代版本通览
1.2 城市形态的图像系统
....1.2.1 图像系统的分类
....1.2.2 图像中的模块化母题
....1.2.3 图像系统的传承脉络
....1.2.4 B类与C类版本的形态关联
....1.2.5 黄念本的市井场景与石渠宝笈三编本图像的流传线索
1.3历代版本的图像城市史基础特征
....1.3.1 石渠宝笈三编本
....1.3.2 坊间诸版本
....1.3.3 清中叶宫廷诸仿本
....1.3.4 图像再现的真实度辨析
本章小结
第2章 城市形态比较
2.1 “唐宋城市变革”与历代《清明上河图》的相关城市信息
....2.1.1有关“唐宋城市变革”研究的文献综述
....2.1.2“唐宋城市变革”前中国城市街头文化的早期形态
....2.1.3各版本《清明上河图》与夜禁制度
....2.1.4 结论
2.2 运河与市井形态
....2.2.1作为基础设施的运河
....2.2.2基础设施与市井形态的方向性特征
....2.2.3 各版本近郊运河岸线与市井形态的关系
....2.2.4 城墙内市井空间与河流和水体的关系
....2.2.5 各版本图像与文献中相关内容的比较
....2.2.6 小结
2.3街道与街坊——市井及其空间形态
....2.3.1市井的空间领域的界定
....2.3.2市肆诸业态空间界面及生活场景特征
....2.3.3街道空间与其他空间之间的界面形态
....2.3.4街坊的边界形态及其生长特征
....2.3.5小结:中国古代城市特殊的店面化过程及结果
2.4市井空间与街道场景的关系
....2.4.1街头场景分析
....2.4.2桥头场景分析
....2.4.3城门外场景分析
....2.4.4空间场景中的女性角色
2.5 城市形态差异和演进背后
....2.5.1物质因素
....2.5.2人口因素
....2.5.3制度和技术因素
....2.5.4价值观念和消费风尚
本章小结
下篇 历代《清明上河图》中建筑形态的比较研究
第3章 城池与地标的形态特征
3.1 历代《清明上河图》的城墙和城门形态比较
....3.1.1城墙的平面形态
....3.1.2城墙的修筑技术
....3.1.3 各版本的城门与城门楼
....3.1.4 城墙与城门形态变迁的背后
3.2城市中的区域性地标
....3.2.1彩楼欢门
....3.2.2望火楼
本章小结
第4章 典型建筑的形态特征
4.1市井普通房屋与店铺的比较
....4.1.1 比较的内容和版本的选择
....4.1.2 屋顶形式
....4.1.3 屋面材料
....4.1.4 屋面细节
....4.1.5 斗栱形制与使用范围
....4.1.6门窗棂条花格
....4.1.7 小结
4.2虹桥的形态特征
....4.2.1 石渠宝笈三编本的虹桥形态
....4.2.2 清明易简图的虹桥辨异
....4.2.3 其他版本砖石拱桥的虹桥形态
4.3从勾栏到戏园
....4.3.1宋元之际勾栏相关史料
....4.3.2勾栏建筑布局的一些基本问题
....4.3.3瓦子与“唐宋城市变革”后集中市肆空间的转型
....4.3.4明清戏园及其与宋元勾栏建筑的比较
....4.3.5结论
4.4乡野戏台形式和布局的比较研究
....4.4.1春台戏与各版本中的乡野戏台
....4.4.2各版本乡野戏台的位置与做法
....4.4.3各版本乡野戏台的观演模式
....4.4.4结论
4.5 北宋金明池及历代相关图像流变探讨
....4.5.1北宋东京的金明池及其中的市井形态
....4.5.2元代金明池题材绘画的图像信息
....4.5.3各版本《清明上河图》中的金明池
....4.5.4结论
本章小结
第5章 历代《清明上河图》相关的图像中国古代城市史问题
5.1图像中的城市与建筑研究方法
....5.1.1基于关联和比较的图像城市史方法和城市形态研究框架
....5.1.2 图像中的建筑研究
5.2 本书主要研究成果
....5.2.1 历代《清明上河图》图像源流
....5.2.2 城市史和城市形态比较
....5.2.3 建筑形态研究
5.3本书研究内容的进一步扩展方向
附录 本书相关《清明上河图》主要版本一览
A类版本:石渠宝笈三编本
B1类版本:清明易简图
B2类版本:辽宁省博物馆明仿本
C类通行版本:白云堂本
C类通行版本:辽宁省博物馆仇英款本
C’类版本: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乙本
D类版本:清院本
E类版本:黄念本
图片索引
表格索引
参考文献
致谢

作者简介

本书以历代《清明上河图》为主要研究素材,从“市井”的角度,将日常生活视角下的中国古代城市形态作为主要研究对象,以图像城市史为基本研究思路展开。本书上篇以图像城市史比较研究为中心,对中国古代城市形态微观特征,如自然要素和城市基础设施对城市形态的影响、宋代以降街道与街坊的边界形态、中国古代城市市井空间场景的特征及其基础等进行深入的探讨。下篇则在上篇基础上进一步对与具体图像有关的建筑形态进行比较研究。
本书适合广大建筑专业本、专科生及古建筑、文史工作者和爱好者阅读、收藏。


 历代《清明上河图》——城市与建筑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作为我断断续续持续了7-8年,集中写作也用了2-3年时间的一本厚厚的书,写评论时让我自己做出评价,别无选择,只能敝帚自珍。不过,本书最早是作为一篇博士论文来写的,预期的阅读者除了自己之外,主要是导师和评阅专家,写的过程中自然也照顾了我自己想要研究的课题、导师希望我通过研究解决的问题,以及评阅专家思考的角度与我自己思路的可能差距。不仅整体框架结构是在这个过程中逐渐修改和增删而成的,而且因为如此,论证也尽量事无巨细,把自己各种思路的形成过程和掌握到的各种信息和盘托出,尤其是越与传统认识有差异的地方,越不厌其烦地铺叙自己研究过程中掌握的材料和推理的过程。而现在作为公开出版的研究专著面向广大读者了,以前可能被视为优点的东西反而使读者阅读感觉不够顺畅。所以,我觉得有必要写一段文字为对这本书感兴趣的读者跳过书中的一些不得不写的内容和详细到大家可能不感兴趣的论证过程,并把我很得意但在书里只有一个三级标题甚至四级标题的内容重点推介一下。对研究素材的基本了解:0.1之前的那段内容是要读的,那是最直接的研究动机;0.2.3“《清明上河图》相关研究现状”和0.3中的第二个问题也推荐读一下(p.13)。接下来想进一步了解作为我的研究素材的各版本清明上河图的话,可以直接跳到上篇第一章中的表1-1(p.25-27),这里面对我用的各版本做了尽可能详细的介绍,适合配合表1-2(p.35)对各图像的分类来了解。然后再跳到书后的附录“本书相关的清明上河图主要版本一览”,里面对我使用最多的8个版本做了简要的介绍,并辅以8个版本的全版图像,细节可能不够清晰,但作为概貌来了解已经足够了。图像下面标注有我对各版本图像各种“模块”和“段落”的划分,划分的依据可参照1.2.2“图像中的模块化母题”(p.35-37)。关于中国古代城市,也就是上篇第2章,我重点做了3样工作:第一个是考证,尤其是对“唐宋城市变革”的考证;第二个是对城市空间微观形态的考察,这是整本书我最得意的内容,可惜困在一个二级标题下面没有足够突出,也是我现在正着力深挖的研究方向;第三个是空间形态和生活形态的关系,这个书中做的自认为成熟而充分,但进一步挖掘的潜力已然不大。对这三个方面我都想简要提一下。写之前没想到从加藤繁开始已被中外学者咀嚼过多次的“唐宋城市变革”仍有那么多值得再挖掘的东西,但深入挖掘下去,的确收获不小。2.1就是对此的再思考。考证是离不开材料的,建议感兴趣的整节读完,然后跳到4.3.3“瓦子与唐宋城市变革后集中市肆空间的转型”,这一段虽然最后游离到后面去了,但还是此考证的重要组成部分。关于中国古代城市空间的微观形态,首先2.3.1“市井的空间领域的界定”是对研究思路的一种理论化解释,表明研究的最基本依据“所有权和准入权”。其次推荐我自己认为研究最成熟的部分2.3.4“街坊的边界形态及其生长特征”,探讨街坊或街区在遇到街道的情况下如何生成其边界界面的。而2.3的其他两节,尤其是2.3.2,我个人也因为下了足够的功夫而敝帚自珍,但现在看还需要再进一步提炼。至于分析城市空间和水体关系的2.2部分,我觉得最简洁的读法是看过表2-1以后直奔2.2.5“各版本图像与文献中相关内容的比较”。而在空间形态和生活形态的关系上面,重点在2.4.1“街头场景分析”,试图探索传统街道并不规整的曲折形态对于街头生活形态的意义。后面紧挨着的几节也可以参考。下篇其实是很多小成果的合编,其中有一些我也很为此得意。这里推荐3.2.1“彩楼欢门”、3.2.2“望火楼”和4.3“从勾栏到戏园”,前者将图像与文献结合,成果已被充分引用并得到学界认同,后两者以文献研究为主。其中“望火楼”一节还进一步补充了对北宋东京城市管理结构的考证。4.5“金明池”一部分看似鸡肋,其实包含了我整本书所用的几乎所有研究方法和研究结构,尤其对于如何从图像资料中找到有效信息,第1章内容太多,也许一般读者读起来嫌啰嗦,可以用读这一章代替。其中关于北宋东京金明池中的仙桥可能是三连拱形态的假设,个人觉得是很大的发现,但因为背后没有关联着一个更有意义的问题而不适合析出单独发表,于是在2014年11月在广州做的“拷问历史图像”的演讲中将其作为最重要的例子做了重点介绍。关于与这本书相关的博士论文研究,我在论文写完后,答辩之前在新浪博客上连载了7篇,这是第一篇的链接,有兴趣可以用“下一篇”一直看下去: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6b3beb70102eis5.html最后,总结一下这本书以及其背后的多年博士阶段研究,可以看到:首先,目前一些看起来已经得到足够关注的问题,其实仔细探索,深入下去,都有很大的空白区域值得再探索;其次,我的研究找了很多切入点,打了很多井,都不同程度打出了水,是一定程度上的幸运加上艰苦努力的结果,但稍有遗憾的是,每个井的水都并不充足,针对书的引言中提出的问题,解答的力度也显不足,下一步如何继续下去仍然是一个艰苦的工作。

精彩短评 (总计5条)

  •     很棒啊 支持南萧亭老师~
  •     图像建筑学。
  •     南京。整体思路几乎是没有,但细节方面的确注意到了很多。清明上河图的确是再合适不过的中国古代城市演变的载体了。
  •     同济大学的博士论文,比较啰嗦,有些章节写得太机械化,程式化。但也终于从中了解了清明上河图的不同版本和传承。在古代城市中街道部分,丁字形凹凸部分对市井起到的作用,知道了一些。
  •     搜集了24版本清明上河图,对于唐宋城市的街头文化形态、宵禁、运河、基础设施、河岸线、街道和街坊、市井空间进行考证和对比。建筑方面,对地标、城墙、店铺、虹桥、勾栏、戏台、金明池及构造辨析形态特征。是建筑史的好资料。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