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思想史论

出版社:天津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3-05
ISBN:9787806880036
作者:李泽厚
页数:352页

书籍目录

内容提要
启蒙与救亡的双重变奏
一、 启蒙与救亡的相互促进
二、 救亡压倒启蒙
三、 转换性的创造
记中国现代三次学术论战
一、 二十年代科玄论战
二、 三十年代中国社会性质论战
三、 四十年代文艺民族形式论战
胡适 陈独秀 鲁迅
一、 提倡白话文与新范式
二、 革命战士
三、 提倡启蒙 超越启蒙
青年毛泽东
一、“动”、“斗”的宇宙一人生观
二、“贵我”的“道德律”
三、“通今”的经验理性
试谈马克思主义在中国
一、1918年-1927年
二、1927年-1949年
三、1949年-1976年
四、1976年-
二十世纪中国(大陆)文艺一瞥
一、 转换预告
二、 开放心灵
三、 创造模式
四、 走进农村
五、 接受模式
六、 多元取向
略论现代新儒家
一、 熊十分
二、 梁漱溟
三、 冯友兰
四、 牟宗三
漫说“西体中用”
一、“中体西用”的由来和演化
二、历史经验和“西体中用”新释
后记


 中国现代思想史论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5条)

  •     一开始是在另一本《大学人文读本——人与国家》上看到其中的一节《启蒙与救亡的双重变奏》,顿时就觉得醍醐灌顶,分析的太透彻了!“近代中国总是这样,救亡压倒了启蒙运动。”是的,甚至到现在,公民启蒙还是没有多少根本的进展,封建主义的大家长思想仍然残留在不少官僚的深层思维中。 我们现在的国家已经没有救亡的压力,在相对富足的社会环境中,为什么还不启动启蒙进程呢?我们的大部分人民,尤其是欠发达地区,依然十分愚昧,在消费主义的时代甚至可悲地利欲熏心,尊金钱利益而不尊重人的尊严。
  •     李泽厚先生应该属于实证主义吧,不论是《美的历程》,《中国思想史》,他都是站在对彼时,彼地的社会环境,现实状况,经济发展等所谓的社会存在,英语中所谓的paradigm去研究和讨论思想以及理论的产生。也就是,对于各种思想产生的环境,条件,前提,进行了更多的分析,分这点上来讲,李先生是站在偏唯物主义的立场上面的,更加确信马克思所说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这不论如何来说,在历史和现实的大多数情况下是正确的,但是,却有一点点的不完善。一个社会的发展是需要想象力的,一种超越于当前的条件,当前的环境的一种远见或者类似与理想主义的东西,它为一个社会未来的发展方向提供了一种可能性,不论到最后是否完全实现还是部分实现,亦或者是根本就没有实现。这种想象力表想在个人的身上就是人的主观能动性,一种类似于,American Dream 的追求,类似于在《论自助》提出的主管压倒客观的强大力量,如爱因斯坦所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这句话真正的含义。一如哲学家胡塞尔所言“意识的指向性即对自我的超越性”,我们先是在脑海之中,在主观的世界之中创造一个理想,目标,蓝图,追求,然后,再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实现它,或者是创造一个遥远的,在我们有生之年永远无法实现的蓝图,但是它却会吸引更多的人,丰富了社会的想象力。哲学家波普尔在其开放社会理论中也明确的提出,历史是没有规律可言的,对历史的规律的相信,就束缚了社会未来发展的想象力,减少了社会发展道路的可能性,从而路越走越窄。由上面所有的学说可见,每个人的学说都有他值得学习和正确的一面,这种正确是有着一定的前提和环境的,当然,也有其不足的一面,我们需要做的是,研究其发生的条件,成立的环境,然后再准确的认识我们现在的环境,从而达到一种“对接”和应用,学以致用,这又回到了李先生的观点之中。这些观点本身又都充满了矛盾,以实用注意为目的的话,到头来,又会制约主观世界,想象力的发展。所以,对于一个学者来说,对于一个有思想的人来说,走什么样的路线,有何种秉性,也成了由许多各种复杂的要素组成的一个集合,一种用单一的道理很难说明的东西,尽管我们都在追求者统一,消除着矛盾,通过建立在一种封闭环境的确定性,从而实现社会和科学的发展,但是,这个世界确实是复杂的,充满矛盾的。
  •     梁文道:今天我们讲到“五四”,往往指的不是一个狭义的政治性事件,不是1919年5月4号那天发生的事儿。还是一个时间跨度比较长,内容比较庞杂,然后参与的人员非常的多样化这么一个比较复杂的社会文化政治综合性的运动。那么在这个运动,我们后来90年来,不断有人提出各种各样的诠释,想去了解它到底起到什么作用,它的主题是什么,它的意义何在?然后在这些诠释里面,有一个诠释是过去20年来,比较有影响力的,它就是我们今天要介绍的这本书,《中国现代思想史论》里面提出来的,作者李泽厚先生。李先生是我们中国现代非常有名的一位哲学家,在80年代的时候,以美学跟对康德哲学的研究是名震仕林。我记得他那本《批判哲学批判》明明讲的是康德哲学,写的非常的专业,非常的技术化。但是你想想看80年代文化热那阵子,真是很奇怪,不知道为什么,每一个人都会拿着它看,你就发现那些文艺青年们,就再看不懂他也要拿来看,真不知道怎么回事。那么这本书也是1986年,87年的时候出版的。那么这里面有一篇文章,特别重要。就是今天我们要跟大家介绍的这篇文章,就是叫做“启蒙与救亡”。“启蒙与救亡”真正是李泽厚先生对于“五四”那个时期中国思想界一个动向的主题式的掌握。那么他想讲的是什么?他说新文化运动的自我意识,不是政治,而是要搞文化。它的目的是要改造国民性,是旧传统的摧毁,要把社会进步的基础放在意识形态的思想改造上面,放在民主启蒙工作上面。可是尽管他的目标看起来不是政治,我们讲“五四”前的新文化运动。但是从一开头,其中便明确包含着或暗中浅埋着政治的因素和要素。加上引陈独秀的话,这个最后“觉悟之觉悟,仍然是指向国家、社会和群体的改造和目标”。也就是在这里,我们看到虽然“五四”还有它之前新文化运动,尤其新文化运动时期,强调启蒙。但是那个时期我们知道“五四”是个爱国运动,于是就把救亡给引进来了。而这个救亡跟启蒙,是彼此纠结不清的,因为你比如说启蒙,为了什么中国人需要启蒙呢?那说不定就是为了要救亡了。所以你看这里面他就讲了,以启蒙为目标,以批判旧传统为特色的新文化运动,在适当条件下,遇上批判旧政权的政治运动的时候,两者一拍即合,彼此支援,马上就干柴烈火,一起上了。比如说这里面还说到,举一个很简单的例子,你说批评孝道,你知道那时候“五四” 有一些激进青年是怎么样?回家跟父亲说,我以后就不叫你再做父亲了,我以后就管你叫兄弟,为什么呢?因为我们都是平等的嘛。那么追求解放,要从家庭的牢笼,要从过去的那种封建思想里面解放出来,可以解放到这地步?那么这里面难免要批评孝道,对不对?好,这里边就说了,当年的知识者,抨击孝有两方面的特征,一个是启蒙性的,追求个体,从那种腐朽的大家庭里面,要冲出来,要解放出来,追求自由跟平等。可是另一方面,他们又发现这个“孝”难道不就是以前封建王朝对皇帝忠心的这个“忠”的基础吗?“孝”是 “忠”的根本嘛。因此批判“孝”,它一方面是启蒙的,但另一方面又是政治性的,是要推倒过去的,是救亡的。那么然后在,但是,我们知道当时仍然很多人认为,个人的解放启蒙是最重要的,比如说他们会强调像我刚才讲的父子的关系要改变,女人要出走等等等等,就个体思想都要解放出来了。问题是个体思想解放有用吗?就像鲁迅有名的那个问号,娜拉出走之后怎么办呢?因此我们发现个体反抗没有出路。那么出路究竟在哪里呢?明显的一个答案还是要回到最激烈的政治改革上面。如果说回到激烈政治改革,那就是用李泽厚的讲法,就是救亡的主题,要救中国于灭亡这么样一个危险时机的这么一个想法,就压倒了个人启蒙,压倒了个人的解放。而在这种救亡的主题的领导下面,大家想的就是怎么样去找一个政治上的解决问题的方案,比如说一个革命的方案。那么当时曾经有很多种侯选方案,比如说一度最流行的是无政府主义。但是后来我们都知道,是马克思主义占上风,为什么呢?这里李泽厚的解释是说,是因为马克思列宁主义有个切实可行,已见成效的具体行动,就是苏联的十月革命,对不对?而且就是列宁主义是在对各种社会,党和修正主义激烈批判中产生的,它的一个主要特征就是要建党,建立一支有铁的纪律,全党服从中央,以职业革命家为核心和领导所组成的部队。因此你会觉得马克思主义似乎是一个特别的,切实的,可行的,就完全是Feasible的一个方案嘛,对不对?然后有趣的是,这个共产党成立之后,或者这套思想开始流行之后,本来很多知识分子一开始也追求自由主义式的,讲个人启蒙,个性的解放等等等等,要讲用理性怀疑一切过去的价值标准。但是当他们开始接触马克思主义,也甚至加入共产党之后呢,他们就开始反对了,或者颠覆了过去那个想法。为什么呢?李泽厚在这里讲,这种否定和批判主要都是救亡的现实要求,而不是真正学理上的一个选择。什么意思呢?就是说当时的马克思主义者,叫大家,就比较不大愿意谈个性解放,个人的自由,启蒙等等,并不是因为学理上觉得这些东西不可接受,而是因为觉得现在谈这些东西,多谈无益,这是我们过去中国一直到现在都有的一种救亡的急迫感所造成的,比如说他举出例子,在以前“戊戌变法”的时候呢,王照曾劝康有为,先办教育培养人才,在搞变法改革。康有为怎么说呢?他说局势严重来不及了。“辛亥革命”前,严复在伦敦遇到孙中山,严也劝孙中山先办教育,孙的回答就是你要等这个黄河清,还得等到什么时候?因此可见,我们这时候就知道,救亡的主题是多么的重要,多少的压倒起来。可是问题是,救亡搞出来搞了那么多年,大家就会忘记启蒙了,我们要记得这本书是80年代文化热的高峰期的时候出版的书,这里面对于文革结束,对于文革的这个印象,还是保持着那个温度,所以在这里面,李先生就说,你看,到了文革之前那段时间,或者文革时间,就在当时当以社会发展史的必然规律和马克思主义的集体主义世界观和行为规约,取代传统的旧意识形态的时候,封建主义的集体主义,却又已经改换头面悄悄渗入,否定差异、泯灭个性的平均主义,权限不清的一切都管的家长制,发号施令唯我独尊的一言堂,严格注意尊卑秩序的等级制,这些难道不就是70年前这本书所讲,70年前“五四”所要用启蒙主题去反对的东西,怎么又悄悄的回来了呢?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欲文明其精神,先自野蛮其体魄。
  •     陈教授の野望第十五弹,春の林野:李泽厚《中国现代思想史论》已读完。
  •     做学问真的不能固步自封
  •     启蒙救亡的范式究竟有多少解释力和局限已经讨论得很多了,虽然论断多论证少,书里辑录的几篇文章还是富于思想的。大概这也是为什么对李泽厚的批评久已有之,他却始终都是研究思想史绕不过去的人物吧。
  •     前半本挺好的。
  •     我不喜欢。
  •     醍醐灌顶,对于一些诸如启蒙,救亡的问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问题,胡适还是鲁迅等分析的鞭辟入里,神作,让我知道了很多!
  •     立一家之言。
  •     依然牛逼闪闪,秒杀一切学阀
  •     好久没读到这样的好书了~讨论、研究、论点都充满学术性,文字却蕴含了澎湃的力量!我终于了解并喜欢上了那些近现代的改革者们的热血~
  •     它的优点是:对思想形式的分析很好。它的缺点是:对思想实质的分析一塌糊涂。
  •     学术凸显,思想淡出
  •     几次学术论战和毛泽东的思想渊源分析得最为到位。
  •     地摊上买的盗版.....读起来之搞笑
  •     又重温了一遍。元气淋漓,问题意识强,但论证得有点粗疏了。这大概是李泽厚的特点吧。
  •     很多年前讀的,記不清了 當時讀起來各種高大上,現在覺得李澤厚也就那樣吧~
  •     如此好的思想史论,对太祖的描写尤其出色。
  •      正如近来北大唐文明所言,三十年来对中国现代思想史的解读中无人超过李泽厚的叙事,十分赞同。李的立场无疑是自由主义的,但却是左翼自由主义,倚重的是马列理论,归宿很模糊,只是在谈人的主体性,或许这与他做过一段时间的康德有关。但书中也不免误读,尤其是对于康有为的分析,“李泽厚对康有为的肯定还是深受“五四”的影响”,对于五四,褒扬过多,反思太少,忽视了中国的政治保守主义思想根源。但对于李的“告别革命”理论的提出,虽然颇多争议,我还是赞同的。自然,不要革命,也并不是“反革命”,而是一种理性的沉淀和对于革命资源的重组与再利用,这可资为构建现代国家的一种重要资源或途径。总的而言,李泽厚仿佛与康有为存在某些共同之处,就是在他们身上都有一种古典心性与现代政治的契合的愿望,虽然不是那么明显。
  •     05.5
  •     结论不新鲜,材料不鲜活,草草写就的书。
  •     很好的一本书,民国时期的文人相当了得。
  •     彼时是“启蒙”与“救亡”之纠缠,今日是“启蒙”与“生计”之两难
  •     其实不觉得怎么样,算是看过
  •     10年5月29-30日>启蒙与救亡、鲁迅、西体中用、后记
  •     也是好早前看的了..都忘记当时读后有何感觉了...想来必是不好不坏-_-....
  •     2008年10月28-29日。
  •     经典之作。
  •     李老师作为偶像在我心中的地位依然崇高~很想开玩笑说这本书翻开来每一页都写着四个大字:实用理性!
  •     为我系统了解现代纷繁复杂的思想流派、思想内容提供了一条捷径。入门经典。
  •     文集,第一篇“启蒙与救亡的双重变奏”影响不小,其他文章也都还行。但个人不太喜欢这种写作风格的文章。
  •     觀點至今有意義了但論證缺陷大。
  •     : B261.5
  •     敏锐,尽管有些空疏
  •     1986年,李泽厚就写下,“中国当下的任务还是反封建!”放在2011年的今天,依然适用。重点看了《胡适 陈独秀 鲁迅》、《二十世纪中国大陆文学一瞥》这两章,佩服啊!果然是影响了一代年轻人的大师。著作纯属原创,牛气。
  •     思想史是最烂的史
  •     很有启发性
  •     此书主要选取辛亥革命后,使中国发生的重大思想变迁的事件、人物进行介绍。但如作者后记所说,此书流于单薄和浮泛。第一章可以读读,其余有些松散、粗略。
  •     关键概念:救亡压倒启蒙、实用理性、六代知识分子、西体中用。李泽厚:“我是写论的。史、论是很不一样的。”
  •     启蒙
  •     对1949年的讨论不够深刻,但起码脉络相当清晰,作为discography已经相当不错了
  •     启蒙和救亡的双重变奏实质上是个人伦理与集体伦理的双重变奏
  •     我个人认为现代思想史的脉络,远没有古代思想史清晰,也许是因为舶来品的各种思潮,包括马克思主义,对中国思想的冲击实在太过剧烈。
  •     文化-心理结构这个东西确实相当深刻。此书写毕20余年,该走的没走干净,该来的没来,不该来的乱来——不知道是偶然还是必然?
  •     若真中国的文艺复兴,应当是中国人自己人生态度的复兴
  •     高中时代最喜欢的几本书之一
  •     救亡压倒启蒙,秦晖先生说启蒙一直在进行,只是不停地改头换面,摇身一变。。
  •     【起始于《近代》,纲举目张于《古代》,意在《现代》。所谓“学阀”者,大抵如此。】
  •     早已成为经典的文本~
  •     源于历史,超出历史。后面的部分尤其精华,爱甚
  •     永远 的李泽厚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