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乌苏里的莽林中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02
ISBN:9787020049592
作者:(苏)阿尔谢尼耶夫
页数:227页

内容概要

阿尔谢尼耶夫(1872―1930) 苏联远东考察家、地理学家、民族学家和作家。在沙俄时代是沙俄军官、俄国地理学会会员、俄国东方学会会员,曾担任哈巴罗夫斯克(伯力)博物馆馆长,俄国地理学会阿穆尔(黑龙江)分会会长。他开创了俄国文艺科普地方志流派的先河,曾发表六十余部作品,其中,最为著名的就是《在乌苏里的莽林中》。

书籍目录

译者前言
第一章出发
第二章在海湾
第三章第一次行军
第四章在深山里
第五章山洪
第六章回到海滨
第七章漫游小克马
第八章大克马
第九章李淳宾
第十章可怕的发现
第十一章渡河遇险
第十二章捕貂的朝鲜人
第十三章瀑布
第十四章艰苦的路程
第十五章库松河下游
第十六章索伦人
第十七章外乌苏里地区的心脏
第十八章遗言
第十九章海把头归来
第二十章越过锡霍特山脉
第二十一章冬天的节日
第二十二章老虎的袭击
第二十三章旅行结束
第二十四章德尔苏之死
附录
动物索引

作者简介

弗·克 阿尔谢尼耶夫考察西伯利亚原始森林时,遇到了一位赫哲族猎人德尔苏·乌扎拉,请他做向导。流浪猎人乌扎拉譬觉灵敏 对山林无比熟悉 能嗅到动物的气息。辨别人和动物的足迹等等。他凭借高超的生存本领,数度帮助阿尔谢尼耶夫和他的队伍渡过难关,多次救了阿尔谢尼耶夫等人性命。两个男人在森林探险中结下了深厚的友谊。5年以后,阿尔谢尼耶夫把德尔苏带到生活无虞的城市居住。可老猎人处处与现代化的社会发生冲突。最后,属于大自然的德尔苏·乌扎拉返回莽林中,不幸死于盗贼之手。
本书是对一个善良朴实平凡的人的终极关怀,是一曲普通人的生命的挽歌。
本书是苏联地理学家阿尔谢尼耶夫于二十世纪初在乌苏里地区考察后写出的地理考察报告,也是一部堪与《瓦尔登湖》相媲美的绿色文学经典,全书分为《乌苏里山区历险记》(原名《乌苏里地区之行》)和《德尔苏·乌扎拉》两部分。日本电影大师黑泽明根据该书改编的电影 《德尔苏·乌扎拉》引起国际影坛轰动,获得1975年奥斯卡最佳外语片奖。


 在乌苏里的莽林中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4条)

  •     如果不是因为要捐掉,真的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看。听说同名电影的盗版碟都买不到,不过也不打算看啦。有些书放在家里,根本不会看,还不如捐给图书馆,或许因为这本书,会改变一个孩子的一生,也说不定呢,嘿嘿。110803晚外公家
  •     这是一本很奇特的书,你很难找到和他相同的.如果作为一份考察报告,他有很强的可读性和趣味性.如果作为一本游记或冒险经历,又有太多的烦琐的记录.作者对中国人有着深深的成见,或许比成见这个词更严重,虽然书中作者也如实的描写了一些很友善对待他们的中国人,但大多数中国人,在书中的集体形象依然是狡诈,贪婪,残忍的.如果这本书在前苏联真的象介绍中写的有那么大的影响力,也就可以想象看过这本书的人对中国人会留下什么样的印象.处于艰难生存条件下,人们的道德水准会下降,但是似乎在那里的中国人大都是无赖,而同为外来人的俄国人却是天使,不欺负土著人,教他们饲养牲畜,帮助他们赶走中国人.人有善恶之分,但当这种区分是以国籍来区分的时候,就很难说他的客观性了.
  •     这本书需要一定的植物学和地理学基础.另外,书本的地图不太清楚,所有要凭想象去看.从网上和资料上都很难找到当地更清楚的地图.所以买这本书要慎重.简单说本书就是外国的一本散文体式科学考察日志.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大好河山啊
  •     很好看。虽说冠于堪与《瓦尔登湖》相媲美云云,但《瓦尔登湖》我却实在是不喜欢看,这本书则有趣的厉害,写植物写野兽写人写心情。
  •     德尔苏死的那章读起来很难受
  •     后半部分未读
  •     那些消失的人们和他们的生活。自然而淳朴的生活。
  •     细腻质朴天真
  •     非常喜欢
  •     这本书既像是考察报告又像是小说,科学性很强,叙事性也很强,这种书感觉比《瓦尔登湖》那种空灵的东西要好很多。作者对中国有很深的成见,中国人的形象在里面是狡猾而阴险的。事实上农耕文明对游牧民族或是狩猎民族的同化,在原文化眼里,入侵者往往是不堪的。
  •     探险日志而已,并不专事写人,却使这老猎人得以在书中存活。(细节错误有点多,还须修订。纸质不理想。配图模糊。)
  •     都是中国的故土啊, 从书里的描述中点点滴滴都看得出来。。
  •     小时候读过,忘了,只记得很好玩
  •     看这本书时N次让我觉得自己不但是个地理白痴而且生物也学得太差了…但是我依然向往着那种与自然与山林融为一体的生活。
  •     五星推荐。
  •     最初接触的考察记
  •     书的尾声是黑泽明电影版的开端,被现代化吞噬的最后一个赫哲人连尸首都难觅了~这是一曲挽歌,你以为它是为被淘汰的蛮族所作?其实也是为你自己。
  •     景物、气象描写出色,植物、地质名称陌生,但不妨碍视觉上的美丽;可以明显看出两本书的拼凑痕迹。
  •     通篇平淡中亮点不太多
  •     电影不足以表达小说对于自然的热爱。德尔苏的死也代表了土著人在现代社会中终究要终结原始封闭的生活
  •       这本书需要一定的植物学和地理学基础.另外,书本的地图不太清楚,所有要凭想象去看.从网上和资料上都很难找到当地更清楚的地图.所以买这本书要慎重.简单说本书就是外国的一本散文体式科学考察日志.
  •     一样
  •     世间再也没有德尔苏·乌扎拉了
  •     在从内蒙回来的飞机上看完了这本书,有的人生来就是大地的儿子,对自然与生命还有神明,要心怀敬畏,这样才能获得更多。
  •     “我躺在篝火旁,欣赏着繁星。德尔苏坐在我对面,谛听着夜的声音。他对这些声音十分熟悉,他知道小河在絮语着什么,风跟枯草在密谈些什么。”
  •     原始而清新的森林气息
  •        这是一本很奇特的书,你很难找到和他相同的.
      
       如果作为一份考察报告,他有很强的可读性和趣味性.如果作为一本游记或冒险经历,又有太多的烦琐的记录.
      
       作者对中国人有着深深的成见,或许比成见这个词更严重,虽然书中作者也如实的描写了一些很友善对待他们的中国人,但大多数中国人,在书中的集体形象依然是狡诈,贪婪,残忍的.如果这本书在前苏联真的象介绍中写的有那么大的影响力,也就可以想象看过这本书的人对中国人会留下什么样的印象.处于艰难生存条件下,人们的道德水准会下降,但是似乎在那里的中国人大都是无赖,而同为外来人的俄国人却是天使,不欺负土著人,教他们饲养牲畜,帮助他们赶走中国人.人有善恶之分,但当这种区分是以国籍来区分的时候,就很难说他的客观性了.
  •     有没有搞错 这么好的书 卖了7年还没有断货 99居然只卖5元 贱价清仓么 读书人都到哪里去了
  •     好
  •     好可爱的德尔苏!
  •       如果不是因为要捐掉,真的不知道什么时候才会看。听说同名电影的盗版碟都买不到,不过也不打算看啦。有些书放在家里,根本不会看,还不如捐给图书馆,或许因为这本书,会改变一个孩子的一生,也说不定呢,嘿嘿。
      
      110803晚外公家
  •     根本不用注意地图啦,另外网上有电子书的
  •     科考随笔,文学性略欠~
  •     人与自然就不能和谐相处?
  •     赫哲族的老猎人德尔苏·乌扎拉,是这本书的灵魂,正因为考察路上有这位信奉万物有灵的森林之子,才有了许多看似粗粝危险实在生动有趣的故事,才引发读者对于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以及生态文明的深入思考。为乌扎拉的死而痛惜。书中的亮点还有艰辛的原始森林之旅中,作者所邂逅并细致描绘的自然奇景和可爱的动植物们,以及森林居民生活,都值得一读。读完此书, 想拜读迟子建的《额尔古纳河右岸》讲鄂温克族人的,以及肖霍洛夫的《静静的顿河》讲哥萨克民族的,经典。还想起去年到哈尔滨太庙逛展览,当时就是鄂温克族和赫哲族等的民俗展,萨满教让我印象深刻。
  •     看到最后一段德尔苏进城, 分外让人感到丛林自由生活的珍贵
  •     穿梭于乌苏里地区森林雪山大海小河每一寸土地的科学考察笔记(地质状况、动植物分布、河流山川风土人情等),却比之一般科学报告多了赋予所见自然风景随处闪烁跳跃的文学美感,更因赫哲老猎人德尔苏的存在使得这次考察之旅充满了浓郁迷人的人与自然如何和谐相处的气息灵魂,更引发了现代化城市化对自古以来生活在自然丛林中那些人所带来的巨大影响变化之思考。(可惜看待某些问题民族偏见会严重)
  •     自然之歌
  •     好多有名的国外小说都看不下去,像《百年孤独》这种,我真实看了40页,一点兴趣没有就丢在一边了;而这本书绝对一看就放不下,可能跟自己喜欢户外运动有关,而恰巧这本书有大量对环境的描写,很吸引人!
  •     文笔生动活泼,对自然风物、地质地理、人文环境都有细腻的观察和描述。对赫哲族猎人德尔苏的叙述,是献给自然之子最后的挽歌。
  •     的确经典!
  •     自然之子。
  •     2005年9月 巴登符腾堡
  •     这本比上本看得有状态多了,也许是习惯了作者的叙述方式,速度,语调,用词等,总之,为之着迷。每晚睡前跟着德尔苏在密林中穿梭,宿营,过河,遇虎,捕鱼,穿越一片片火烧场和风倒木,爬上光秃秃乱石密布的山头和分水岭,放眼眺望苍茫的林海和如带的河流,夜晚仰望繁星欲坠的夜空,低垂璀璨的银河,一边赞叹真是宏伟壮丽的自然。做这样的自然之子,该有多幸福。回头看看那时候的森林多么富饶和美丽,今天,我们已经慢慢失去它们了。想看看黑泽明的同名电影。
  •     书展买 电脑前看 http://book.douban.com/review/5049113/
  •       如果你喜欢亲近自然,喜欢户外运动,请不要错过这本书。
      
      我喜欢大自然。这种对自然的热爱源于童年的生活经历。我的老家在东北的黑土地上。我的童年大部分时间都是融于自然的。
      
      离家不远的地方有一条小河,她简直就是我的游乐场,给我带来无尽的欢乐。夏天最喜欢的活动就是在河里捉鱼,洗澡;冬天最喜欢的就是划冰车,点篝火。
      
      当然除了欢乐之外,还有很多的危险和意外。这些危险也是大人们阻止我们来这里玩耍的原因。枯燥的劝说是没有办法与真实自在的花草树木相比的,好奇心会驱使你不顾一切地奔着它而去。有的时候你高兴得来,疲倦而又满足地回返;有时候你紧张地一路小跑而来,因为刚刚逃脱大人们的视线,最后却又沮丧甚至痛苦地离开。不管怎样,在每次的欢乐与痛苦之后,你从来都没有抱怨过她,对她的热爱与日俱增。
      
      我的这种喜爱之情与德尔苏·乌扎拉是相同的。因此读来特别亲切,经常畅想着自己就是他。他生来就是自然的一部分,与自然的交流甚至胜过与同类的交流。户外行走的极致应该就是这样的吧。
      
      夏天在河里都是光脚的,因为穿鞋的话,鞋容易陷在泥里,脏,容易损坏或丢失。尽情玩耍的愉悦心情,会让你忘记一切事情。几乎所有的下孩子都有过丢失鞋子或衣服的经历。回家吃过一次“巴掌肉”之后,就再也不会犯类似的错误了。每次下河之前都要把鞋,衣服安放到一个妥当的地方。
      
      丢失东西,对于我不会有什么影响。最多屁股痛几天就好了。我最害怕的就是脚受伤。河里到处隐藏着尖树枝,石头,甚至玻璃碎片。不合时宜的一次受伤就会毁掉整个美好的暑假。案发当时的疼痛总是可以忍受的,只是后来每天同伴们对着我蹒跚身影叹息,我看着他们兴高采烈地离去是一种煎熬。
      
      
  •     德尔苏,森林中的福尔摩斯。十几年后,没有了原始森林,而德尔苏,如果没有被害,又将何去何从呢,这一点来说,死亡有时候也是一种幸运。想起了飘~
  •     德尔苏认为一切事物都有灵魂,太阳、月亮、风火水,动植物石头...,都有灵魂,都是“人”,他关心森林里的所有“人”
  •     再读10遍都觉不够。
  •     外行不用关注于书中的植物动物名等等,我觉得关键在于德尔苏和其他当地民族那种于大地与自然和谐的关系,以及作者在白人中少见的平等视角
  •     本书是苏联地理学家阿尔谢尼耶夫于二十世纪初在乌苏里地区考察后写出的地理考察报告,也是一部堪与《瓦尔登湖》相媲美的绿色文学经典
  •     看完这一本,我渐渐的产生了对探秘大自然的向往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