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社:海天
出版日期:2007-12
ISBN:9787807471530
作者:高子太级
页数:209页

章节摘录

1937年5月,商务印书馆出版过一本叫做《中华民族的人格》的小册子,这是一代出版家张元济亲手编写的。他曾应《大公报》胡政之的约稿写过《我国现在和将来教育的职责》一文,“近几十年来,设学堂,讲究新学,如今国内的大学有了几十处,造就许多新人才,做成了许多新事业,国家受了不少的益处,但是在社会上迷漫着一种骄奢、淫佚(逸)、贪污、诈伪、鄙贱、颓惰、寡廉鲜耻的风气。”他认为这是当时的教育普遍“只注重新知识,将人格扶植、德性的涵养,都放在脑后”造成的,因此他主张教育要培养“坚苦卓绝的精神,高尚廉洁的节操”。为唤醒中华民族的人格,抵御强暴,抗拒横逆,张元济从《史记》《左传》《战国策》中选取八篇故事:《公孙杵臼程婴》《伍尚》《子路》《豫让》《聂政》《荆轲》《田横》《贯高》,编成《中华民族的人格》一书。他在《编书的本意》中指出:“他们的境遇不同,地位不同,举动也不同,但是都能够表现出一种至高无上的人格。有的是为尽职,有的是为知耻,有的是为报恩,有的是为复仇,归根结果,都做到杀身成仁,孟夫子说是大丈夫,孔圣人说是志士仁人,一个个都毫无愧色。这些人都生在2000多年以前,可见得我中华民族本来的人格,是很高尚的。只要谨守着我们先民的榜样,保全着我们固有的精神,我中华民族不怕没有复兴的一日!”日本人很惧怕这本薄薄的小册子,屡次想禁绝。抗日战争胜利后,张元济曾经说过:“敌军欲亡我国,严禁此书,妄冀消灭我国人之人格。岂知消灭不了,反益发扬。欣喜之佘,书此记痛……日寇禁售此书,其用意可想而知。愿我国人无忘此耻……孔子曰杀身成仁。所谓仁者,即人格也。生命可掷而人格不可失……”2005年1月,国内翻译出版了美国学者亨廷顿的著作《我们是谁?》。亨廷顿考虑的问题是,今日的美国是否能够避免遭受昔日斯巴达、罗马等强大帝国的命运?他认为,有的社会当生存受到严重挑战时,也能够推迟其衰亡,遏制其解体。办法就是重新振作国民身份和国家特性意识,振奋国家的目标感,以及国民共有的文化价值观。亨廷顿提出:要知道我们的利益是什么,就得先知道我们是什么人。国家认同的意义真有那么重大吗?那么美国人是谁?亨廷顿给出的回答是:美国的国家认同应该由美国建国时就确立的主流文化,即盎格鲁——新教文化来确定。凡认同这套文化的,才是真正的“美国人民”。亨廷顿认为,今日美国的一个重大问题在于,美国的国家特性正面临巨大的挑战。概而言之,挑战在于美国一部分重要精英人士轻视国民身份而重视全球身份和跨国身份,一些特殊利益集团抬高人种身份、性别身份等国民层次以下的身份,而贬低国民身份。这与美国公众高度重视民族主义和爱国主义价值观的态度形成越来越大的差距。另一个重大问题是移民社会的变化对美国主流文化的冲击。原来促进移民同化的那些因素处于弱势或不复存在,同时越来越多的移民保持着双重国籍、双重国民身份和双重忠诚。最严重的是,讲西班牙语的人(主要是墨西哥裔人)在移民中居于多数,这种现象的结果是出现拉美裔化的趋势,美国变成双语言、双文化的社会。这种“文明冲突”有可能撕裂美国。亨廷顿在他撰写的《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一书中,引用了一个世界文明的谱系图,其中现在世界上存在的各大文明谱系与文明定性都非常清楚,如埃及文明与美索不达米亚文明产生了地中海文明与迦南文明,发展到现在形成了明确的西方文明、东正教文明与伊斯兰文明;古印度文明发展到现在形成了印度文明;中国古代形成中国文明,而这一中国文明发展到现在已不知其文明的明确性质,即现在的中国文明既不是传统的中国文明,又不是现在的西方文明,只好以一个“?”来描绘现在中国文明的状况。中国的文明是“?”吗?一个国家不能没有自己的文明;文明在,国家在。一个民族不能没有人格;人格在,国家在。中华文明,中华民族的人格,无论如何沧海桑田,都将延绵不断、与时俱进、生生不息。中华民族的人格取决于中华民族的文明,中华民族的文明注定要由我们自己来诠释。黑布挂在我们的心灵之间2005年8月14日,我们——“中央和国家机关中青年干部赴美培训班”一行63人,登上了赴美国的航班。63人组成两个班,分别去芝加哥和杜克大学学习公共政策管理。作为文化部的一名代表,经过国家外国专家局严格的英语考试,我有幸搭上了去杜克大学培训的航班,为期半年。我所在的班共有31人,除我之外,一同参加培训的还有来自中央和国家机关其他部委和单位的30名45岁以下的优秀的司长和处长。按照美国人的理解,我们这批人都是“中国政府官员中的精英人士,能够对中国未来的发展起到相当大的影响”。杜克大学(Duke University)是美国一所著名的私立大学。它位于北卡罗来纳州的达勒姆市(Durham),在大西洋和阿巴拉契亚山脉之间,与郁郁葱葱的杜克林区相连。它建于1924年,2004年在美国大学中排第5名。根据国家外国专家局和杜克大学签署的合作协议,考虑到我们培训的时间只有四个半月,杜克大学为我们31个人专门开了一个班,从本校和哈佛大学等美国一些知名的高校请来教授(还有当地的议员)专门为我们讲授有关经济学、财政、税收、金融、国际贸易、国际政治、美国政治、美国文化、美国历史、环境保护、领导学等课程。此外大学还为我们安排一些实地考察和参观活动,如参观当地的市政厅,和市长进行面对面的沟通;参观当地的法院、警察局、消防局;到华盛顿访问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活动。杜克大学对我们的培训相当重视,给我们上课的教授中,云集了一批在美国学术领域有相当影响的精英教授;如给我们讲授国际政治的金得尔森教授,是当年美国副总统戈尔竞选总统时候的外事顾问,也是被美国高校中采用最多的《美国外交政策》教材的作者。同时,校方还为我们专门配备了一名类似于班主任角色的年轻教授——山姆教授。山姆教授毕业于哈佛大学,给我们讲授计量经济学课程,他对中国的经济也很有研究。按照国家外专局和杜克大学的要求,培训结束时,我们每个学生除了完成日常作业和考试外,还要结合自己的工作实际,用英文完成一篇结业论文。我当时的结业论文的题目是:Culture Motivation to China‘s Economic Growth(中国经济发展的文化动力)。同时,我还准备了一篇:Civilizationcrisis and Global security(文明危机和全球安全)。第二篇论文和杜克大学出版社也谈过出版事宜。山姆教授是我的论文指导老师。正是在这两篇论文的准备过程中,我和山姆教授开始了对话,一段相当激烈的对话。通过我和山姆教授的对话,加上我和杜克大学出版社编辑的对话以及和美国其他老师及社会各界的对话,我深深切切地感受到:在我们看似有理有序合法的双方合作当中,在我们平常看似彬彬有礼的日常交往中,有那么一块厚厚的、看不见摸不着但又实实在在存在的黑布挂在我们的心灵之间。虽然我们可以用英语来沟通交流,虽然我们可以用英语来讨论经济学上讲授的课程内容,但是我们不能用英语来进行思想和心灵上的沟通。山姆教授对我、对中国人、对中国文化有太多的不了解和误解。当我说到关于我、关于中国人和中国文化的一些好话的时候,山姆是那样地拒绝和抵制,好像我在撒一个弥天大谎;当我说到关于他、关于美国人和美国文化一些不好的话时,山姆是那么地无所谓,那么地不屑一顾,好像我在痴人说梦。于是我和山姆教授等开始了对话,有的时候是争执甚至是吵架。通过对话,我发现,山姆教授对我、对中国人、对中国文化开始有了点了解;通过对话,我对山姆教授、对美国人、对美国文化也有了更多的了解。

后记

我们处里加上我一共四个人,除我之外,他们分别是马老师,张老师和许老师,平均年龄33岁。虽然我是处长,但是他们三位,或是硕士生,或为在读硕士,只有我一人是学士学位,在处里地位最低。他们给我布置的主要任务是打水扫地擦桌子,顺便研究研究什么是中国文化和人类文明危机及其出路。马老师是学日语的,曾经在我驻日本大使馆文化处工作,没事喜欢给别人出脑筋急转弯的题目或者一个人作“数独”;张老师是学英语的,曾经在我驻巴基斯坦和加拿大使馆文化处工作过,在大学期间就出过诗集,同时是我的书法老师,对书法的结构有较深理解,圈内人都管他叫“张结构”;许老师是学英语的,曾经在我驻南非大使馆文化处工作,对美术和音乐的造诣较深,每天根据她的心情来给我们讲音乐,根据她的衣服颜色来给我们讲美术。我们的任务是把优秀的中国文化产品介绍到国外。每周一我们处里会开一个处务会,一般是马老师先说开会,然后张老师说,然后许老师说,然后马老师说散会。我主要是搞好服务。他们都很聪明,工作非常认真,投入。生活有品位,有追求。我为有这样的同事骄傲,我常想,中国有这样的年轻人,何愁没有希望。他们给我这本书出了很多好的建议,不仅帮助文字校对,而且为这本书的书名绞尽脑汁,最后,张老师一锤定音:文化照耀中国。虽然书名没有被采用,但我内心还是非常感谢他们。我对他们说,如果书真的能出版,我请他们吃大餐:吃门丁肉饼喝小米粥。在我的家里一共三个人,除我之外,还有我的女儿和妻子。在家里我的地位也是最低的,主要担当车夫的角色,只要不在外出差或是有事情,基本上能保证两位“领导”的用车。我喜欢在我写书的时候,有妻子和女儿的钢琴、古筝的伴奏声音陪伴;虽然她们都是初学者,但她们练琴的声音,使我的写作变得轻松愉快。奢侈的时候,女儿也可以给我一个听众点播的机会,那还是很惬意的。我喜欢女儿趴在我的肩膀上,读我写的中国文化的优秀特征。她有一次问我:“爸爸,《三字经》里面说:古六艺,今不具。我还要练琴嘛?”我说,那是在批评今人不如古人。她又说:“老爸,这可不对了,冰生于水而寒于水啊,现在的人应该比古代人强啊。”我说:“水,不是自然而然就会成冰的,它也可能成为污水。你是愿意成为冰还是成为污水啊?”她说:“谁愿意成为污水啊,多脏啊。我还是愿意成为冰。”此书的出版,我还要特别感谢纪志龙先生和于志斌先生。我们都是上个世纪60年代出生,虽然彼此相识时间不长,但是内心深处,好像都有一种弘扬光大中国文化的使命感。纪先生在出版方面有很多领导经验,他的《中华圣贤经》使我受益匪浅,他为本书的“仙人指路”,使我倍受鼓舞。于先生作为责编,我不仅要感谢他为本书付出的心血,更被他那种“日日填海,夜夜心智不灭”的精神所鼓舞。从纪先生和于先生身上,我更加坚定了自己对中国文化的判断。中国有这样一大批中年人,自当振兴。当然,还有很多为此书的出版提供过很多有益的和必要的帮助的人,我会牢记在心。我仅以此书做引玉之石,望各方大家、前辈先贤为弘扬我中华文明而共同奋斗!在我的结业论文的结尾处我写道:Good LuckGood luck to China, my great mother country.Good luck to the great Chinese people, my flesh and blood compatriots.Good luck to my dear classmates, my brothers and sisters.I have to thank my Dad and Mum for making me born Chinese that I am lucky and proud to be. I am ready to devote my body and blood to my people and to my country. 好运祝愿我伟大的祖国——母亲祖国好运祝愿我伟大的人民——骨肉同胞好运祝愿我亲爱的同学——手足兄弟好运感谢我的父母让我生为中国人,这是我的荣幸与自豪。我要把我的身体和血液贡献给我的人民和国家。最后,想说一句话:我们的生活充满阳光。

书籍目录

自题小像•匹夫之勇开篇五题第一讲 以和为魂第二讲 以德为本第三讲 和平主义第四讲 爱国主义第五讲 潇洒浪漫第六讲 开放兼容第七讲 勇于创新第八讲 重义轻利第九讲 自强不息第十讲 天下为公附录跋

编辑推荐

《脉:我对山姆的回应》是一本谈中华文化核心价值观念的书。该书以纪实淡话文体形式,通过作者高子太极与山姆教授的问答内容,不仅向读者展现了文化交流中的“黑布”现象,展示了美国民众对于中国文化的不理解(甚至于曲解)和关心的问题,还昭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十大优良品质:以和为魂、以德为本、和平主义、爱国主义、浪漫主义、兼容开放、勇于创新、重义轻利、自强不息、天下为公。作者娓娓话出的不仅是理性的思想结晶,还有在我们文化积淀中的诗词文赋、史事佳话的华章韵味。

作者简介

《脉:我对山姆的回应》作者有在以色列希伯莱大学、约旦大学、美国杜克大学等学校的留学经历,是我国一名文化外交官,其足迹遍至几十个国家。作者在与不同国度、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们交往中感到:“在我们看似有理有序合法的双方合作中,在我们平常看似彬彬有礼的日常交往中,有那么一块厚厚的、看不见摸不着但又实实在在存在的黑布挂在我们的心灵之间。虽然我们可以用英语来沟通交流,虽然我们可以用英语来讨沦经济学上讲授的课程内容,但是我们不能用英语来进行思想和心灵上的沟通。”作者在与美国山姆教授的交流、交往中,由“黑布”导致的一次激烈争论,发展到十多日的对话、谈话,发展到用心讲谈、用心倾听;他们之间的“黑布”瓦解、冰释了。
《脉:我对山姆的回应》以纪实淡话文体形式,通过作者高子太极与山姆教授的问答内容,不仅向读者展现了“黑布”,展示了美国民众对于中国文化的不理解(甚至于曲解)和关心的问题,还昭示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十大优良品质:以和为魂、以德为本、和平主义、爱国主义、浪漫主义、兼容开放、勇于创新、重义轻利、自强不息、天下为公。作者娓娓话出的不仅是理性的思想结晶,还有在我们文化积淀中的诗词文赋、史事佳话的华章韵味。
如果说他国人士不了解中国文化是一种遗憾:那么可以说我们国人不了解中国文化——尤其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优良品质,便是一种悲哀。然而我们读着作者对于姆教授一个个问题的“回应”,自能感触到源自中华民族心灵深处的脉动,绵延不息:我们随着作者漫步在中国文化的时空下,不啻是走在一个魂脉相连、通向悠远的文化长廊中;我们是谁?是黄皮肤黑头发的炎黄子孙,是龙的传人,是中华文明的创造者赓续者传播者…… 是有着共同文化血脉的人。
月是故乡明,是人类共通的乡情:我们心中的遗憾被中华民族之脉化解而无形。铁肩担道义,是高子太极们的选择:中华民族之脉引振着我们的脉搏,震荡而消弥我们心中的悲哀,振奋和勃起我们心中的自豪!


 脉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