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云千里万里》书评

出版社:春风文艺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4-01
ISBN:9787531326779
作者:张生
页数:420页

再读白云千里万里

第一次读《白云千里万里》似乎是去年秋天,或者前年秋天。 我的记忆力不是很好。 当时读了一周。 以我一般一天一本小说的速度,很难得。 原因很简单:舍不得。 舍不得看完。 虽然读的时候经常有压抑,忧伤,沉重的感觉,可是仍然喜欢。 前天去图书馆借书,又看到书架上的这本书,忍不住又抽出来。 去登记时,小姐姐很奇怪的问我:“你怎么又借这本?你不是看过么?” 我奇怪的问她怎么记得这么清楚。 她说:“你还书时说非常非常好看。你从来没有这样评价过一本书。” 翻开书,熟悉的情节,熟悉的字句。 可还是沉进去。 张生的文笔很细腻,现场感很强。 读他的东西,似乎象看电影一样身临其境。 书讲述的是二十年代后期,主人公伯乐在巴黎法学博士毕业后回国,到七十年代末的拨乱反正之间的经历,写尽了人生的沧桑和虚无。 伯乐和伯年的兄弟情,伯乐和谭天琴、子静的爱情,伯乐和子云的友情,等等等等,读起来让人唏嘘不已。 书的基调一直很沉,从头至尾一直很安静,很压抑,可能与伯乐自己的性格有关吧。 毕竟主人公的性格可以决定整部作品的基调。 前几天还读了张生的《地铁一号线》,感觉比《白云千里万里》差了很多。 甚至没有想到是同一个作者。 看书的介绍说这部《白云千里万里》是作者的处女作,非常佩服。 真的很喜欢这本书。 现在开始考虑如果在网上买不到的话干脆就不还了。

2003年11月读后随感

最初读到张生的《结局或者开始》的时候是在2000年,当时有惊艳之感。尽管有模仿加缪《鼠疫》的痕迹,但是能有那样细致入微、元气淋漓的叙述,当代作家中也不多见的。这几年过去了,也很少读小说了,断续接触了《西递村》、《另外一个人》几篇,都是意蕴深长、让人回味的。这次读到《白云千里万里》,依然没有让我失望。小说的叙述非常有耐心,对于细节和琐碎事物有着不厌其烦的详细描摹,在当下这样浮华的叙述语境中保持这样的不急不躁、幽雅雍容,真的很难得,是一种真正的具有传统民族风味的闲适笔调。但是闲适中却是一样苦闷而焦躁的追问。小说的主人公马伯乐就是作者的代言人,或者说作者借助叙述穿越时空的阻隔回到七十年前的境遇里。其实,时空的背景放在哪里并不重要的。伯乐对于人生意义的探询是恒久以来人类的共同主题。伯乐是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留学法国的学生,取得法学博士学位以后回到上海作了大学教授,也算是一帆风顺的。与一般同样留学的人们不同的是,他还葆有某种纯真和朴实的素质。小说前半部分大段描写伯乐最初似乎带有恋母情结色彩的对于谭天琴的迷恋,以及和同学妹妹张子静之间的瓜葛,这些都没有什么新鲜的地方。张子云、张子静兄妹和伯乐的哥哥马伯年这些人物都是类型化的形象。作者对这些带有原型色彩的母题的仿写只是想营造一种氛围,把读者带入到一种久远的、带有隔世色彩因而也就具有怀旧的境界中去。这也许只是一种写作上吸引、迎合注意力的策略。到了18节以后,小说才逐渐精彩起来,所想表达的思想和暗示才慢慢显山露水。大时代的冲击只是作为主人公人生思索与变迁的背景而存在,是构成和推进他反思的深入和迷茫的加深的必要促进剂。因而意识形态的力量就被大大地淡化了,小说所要面对的是人所共有的困境,包括生存困境、情感困境、伦理困境和形而上的存在困境。相比之下,谭天琴和王志钧等革命者的事业到居于第二位了,人首先要面临的是自身,只有自救了才能救人,这也许是为什么谭和王的事迹总是轻描淡写一笔带过的原因了,尽管他们的经历可能是轰轰烈烈、激扬澎湃的,但是他们的追求和行动在更深层次的苦难——人类亘古以来的困惑——面前,就完不成救赎的使命了。所以,小说的前段大部分对政治上的态度并没有明显的好恶区分,比如马伯乐并不认为各个马伯年枪毙王志钧是多大的错误,他们的悲剧最初的起点都是公义性的,就像黑格尔分析悲剧时所说的那样。马伯乐最后倾向于革命的事业,与其说是为了某种宏大的目标与高尚的前景,到不如是为了个人情感上的一点慰藉。在执行谭天琴的一次及其危险的任务时(谭这个时候,有利用他的嫌疑),他被捕了。只有最后在监狱里,他在法学翻译和研究的专业领域才找到自己的家园和归宿,从而也就得到了救赎,心灵上得到了渴求已久的平静。


 白云千里万里下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