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现代文学论丛

出版社: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12
ISBN:9787305108334
作者:胡星亮 编
页数:194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武则天》一剧的结构同样折射出史剧家创作思想上的矛盾。该剧写到第三幕武则天一连下了三道敕令,表示故事已经结束,主犯裴炎被囚禁,程务挺在军中被斩首,骆宾王、蒋仲璋、唐之奇、伪太子贤江七被生擒,将解来京。武则天已把历史账算清,婉儿已心服口服,于是感动地说:“陛下,您要保重啊,天下人都在仰望您。”实在没有必要写第四幕了,观众已经没兴趣再看下去了。可是郭老硬是写了枯燥的第四幕,结尾时武则天借题发挥,说什么“凡有益于人的,我们能够利用它、培植它、发扬它;反过来,凡是有害于人的,我们能够控制它、改变它、消灭它。这就是人定胜天啊!”武则天平息叛乱凭的是智谋和权术,凭的是封建王朝那一套道德与机制,更主要的是老百姓要和平安宁,分裂不得人心,根本不需要谈什么“人定胜天”的思想,完全是史剧家在代言,从艺术的角度来说,剧的结尾不应是为前面的事件重复和解释,人为地为人物行为画句号,好的结尾要把重要的“吃惊”留到最后。但郭沫若在《武则天》中却为了政治性的宣谕破坏了全剧结构上的整一性,这是颇为耐人寻味的。 一般来说,造成结构上“非整一性”的原因可分为主观和客观两种。在主观上当是创作主体艺术才情的不足,在客观上便是外部权威话语逆向的干预与影响,即政治理念的侵蚀。造成“十七年”历史剧许多剧作结构非整一性的原因主要来自后者。包括《胆剑篇》,李恍、朱祖贻的《甲午海战》(1960),汪钺的《岳飞》(1963)等剧,为了突出人民的力量,表现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样的理念,史剧家们不惜在原有故事或史实的基础上大量虚构和增加这样的内容,导致作品结构上前后的脱节与错位。《胆剑篇》的第一、二幕戏剧冲突尖锐集中,但到了第三、四幕,由于史剧家想突出越国人民的历史作用,对上一主题的坚持不够坚决,开始出现了游移和错位,勾践竟退至一个近乎看客的位置,苦成却成了全剧的中心人物,结构上的“非整一性”非常明显。因为作者思想上对如何正确表现古代君主和人民群众的作用,如何恰当地处理古代君主与人民群众的关系感到犹豫不决,把握不定。特别在表现勾践与苦成的关系上,史剧家似乎生怕过分强调了越王勾践个人的历史作用,转而突出地描绘了以苦成为代表的人民群众的作用。

书籍目录

【现代论坛】 论第二次“诗界革命”的发生与新诗的草创——《中国新诗史论》之一 论文学史的“个体意识”与“类意识”——百年中国文学史学科发展论析 【文学史透视】 往昔之“光”的自觉点亮——鲁迅•朝花夕拾•藤野先生 后五四时期边缘知识青年的“孤独”体验与现实主义转型 周作人1930年代谈论“国难”之偏颇 孙席珍评传 赵树理小说与农民文化本位 《秧歌》与自在的乡村空间 《马尔特手记》在华沉浮记 【文学现场】 “十七年”历史剧创作结构形态论 《古炉》的象征手法 【博士论文选粹】 “现实”的压力与辛笛诗歌的转型 中国现代文学书写中的青春象征

编辑推荐

《中国现代文学论丛(第7卷)(第2期)》由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

作者简介

《中国现代文学论丛(第7卷)(第2期)》主要收录了论第二次“诗界革命”的发生与新诗的草创;论文学史的“个体意识”与“类意识”;往昔之“光”的自觉点亮;后五四时期边缘知识青年的“孤独”体验与现实主义转型;周作人1930年代谈论“国难”之偏颇;孙席珍评传;赵树理小说与农民文化本位等内容。


 中国现代文学论丛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