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不懂电影

出版日期:2014-8
ISBN:9787511016480
作者:毛尖
页数:300页

内容概要

毛尖,浙江宁波人。毕业于华东师范大学,获学士、硕士学位。2002年,获香港科技大学文学博士学位,现任教于华东师范大学,并在《苹果日报》、《南方周末》写专栏。著有《非常罪,非常美》、《当世界向右的时候》、《慢慢微笑》、《没有你不行、有你也不行》、《乱来》、《这些年》、《有一只老虎在浴室》、《例外》、《一直不松手》,等等作品。

书籍目录

序:说毛尖   俞晓群
第一辑
3生逢乱世
7岁月里的板蓝根
12毒战
16都是面粉
20幸福!咋不幸福
24都是骗子
29凶手是
33最后一分钟营救
37轮到上流社会出场
41八九年的老女人和切糕
45给姐烧个哥
49低级和趣味
53合不拢嘴和合不拢腿
56不虚此生
60外婆的芋饺
第二辑
67王家卫的杯子
72我们不懂电影
76一九四二没有老虎
80一百个陆川
85有时候想看他一眼
88听风
91这是艺术片?
95禁止导演拍老婆
99陈强向谢晋道歉
103无父的时代
107汤唯遇上帝国大厦
111看金像奖
115副导演
119被解救的尹雪艳
第三辑
125英剧和美剧
129最受欢迎的男人
133毁三观的“波吉亚”
137向英剧学什么
141唐顿的钱
145貂蝉女儿和神一样的机器
149猛女难当
153天大的秘密
157不要穿成这样就死了
161因为叔叔想
165家政妇三田
第四辑
171能接受的和不能接受的
175甄嬛传
179墙上的玩具枪
183面带猪相,心头燎亮
187夫妻相
191抗日不用奇侠
194千金方
198如果他正好来电话
202《浮沉》之浮
206杀任警官
210只有编剧相信
214没见过
218何日君不来
222“中国版”
226大姐夫二姐夫
230赵氏孤儿变形记
第五辑
237我们见过你咪咪
242邦女郎
247离,还是不离
252费城故事多
256卖书不会伤害任何人
261相遇
267蛇
274影像“地道战”

作者简介

《我们不懂电影》,当代著名影评人毛尖最新的电影评论结集。
毛尖,中国知名的影评人,她的文字幽默得体,风趣犀利。
本书共收录了毛尖的最新影评文章六十多篇,评论了包括大热的《泰囧》《不二神探》《甄嬛传》《唐顿庄园》《北京遇上西雅图》等给大众留下深刻印象的影视作品。这本书命名为《我们不懂电影》,其实作者恰恰要告诉读者的是如何欣赏电影,告诉你怎么样才能懂电影。
沪上作家小宝曾说,毛尖是华人中“第一个看过一万部欧美经典影片的最年轻的女教授”。她在报纸专栏上用文化批评的方式写电影,在文学杂志上用随笔杂感的方式写电影,在评论刊物上用半论文的方式写电影。有人说她的文字带着“小资情调”,她多用诙谐的文字解读电影细节,内容有趣。


 我们不懂电影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8条)

  •     当我们谈论毛尖时,可以这样:“毛尖的评论犀利但不尖刻,她既不诉诸于依仗敏捷才思的插科打诨,也不无原则地取悦读者。她的笔调中性,既是叙述者,也是参与者,她对大众文化的同情与对精英主义的嘲讽,本质而言乃是出于一种知识人的责任。在当代中国知识界,她不足以构成‘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但却难得地并不依附或逢迎任何风格、阵营。”也可以这样:“哦,毛尖儿(注意此处翘舌)啊,是挺牛逼的。诶,你不觉得她特中性么,不粗糙的女汉子,不矫情的女教师,三观正得令人发指,那真是用生命参加人民群众的各种饭局。左手王家卫,右手王宝强,她的接头暗号是:‘喷丫大尾巴狼’!”我在香港期间最为倒霉的经历之一,是为返回住处取遗忘的移动硬盘而错过回京的飞机。一脸倒霉相地补交数百元之后,我只能蜷缩在机场一角的咖啡厅,琢磨如何消磨掉计划外空余的三个小时。当时书包里放着图书馆借来的《有一只老虎在浴室》,于是不抱任何希望地随手翻开。这一读险些再次连补办的航班也一并错过。也正是这种最初的阅读经验,使我在很长时间内都无法细读或慢读毛氏评论。它更像是赶早车时路边随手买来的鸡蛋灌饼,必须就着车水马龙而且你又看错闹钟,硬要细嚼慢咽,反倒索然无味。评论写手们经常沉溺于文体本身所赋予的小火慢炖的权力,以才华或趣味做幌子,兑水、掺假。而毛尖的文字当中“节奏”这一美德贯彻始终,她像是手脚麻利的家庭主妇,统治着早晨和睡前,忙而不乱地一边收拾屋子一边用眼角余光盯紧磨磨蹭蹭的老公和孩子。这节奏感来自作者本身的自律,虽然看上去,用Kimi小朋友的话说:一点都不cool。凡评论,根底在贩卖观点,再深究,此处的“观”恐怕还是价值观的“观”。所以评论界好比菜市场,这个八毛一斤,那个两块一两。大家拼的是“不落俗套”,怕的是一不小心站队挨着“官”或“民”,前者显得骨头可疑,后者显得见识可疑。像毛尖这样公然维护广电总局英明神武的,除却从官家那儿领赏的作者之外,凤毛麟角。借用前些年有些俗滥的“常识说”,她的评论只是将“人民群众喜闻乐见”改头换面。毛尖不生产意见,她只是广场、菜场大妈们的搬运工。如此定论不是为了将这本集子降格为寻常巷陌贩夫走卒的牢骚辑录,在这点上毛尖和《舌尖》倒有牵强的联系:她们都乐于隐藏行动者的化腐朽为神奇,而将功劳全数归于材质的美好。在戏剧性的观点对立以及饭局段子的闪耀下,作者的精灵古怪借面目模糊的“有人说”而被完美掩盖,以致读者们目之所至都是语言的俏皮,忘却背后书写者炮制手段的高明。毛尖的“原罪”是她有意识地窝藏了学院训练、艰深阅读和对社会的严肃思考,借壳“才女”让风月和噱头之中暗藏杀机。《我们不懂电影》更像是街头斗嘴时以退为进的策略,“你懂,你们全家都懂!”得势,还不能饶人。有混搭的价值观则必有混血的文体,“冯小刚离李安差了一百个陆川”,在活泼粗糙的口语与细致紧张的评论语言之间的狭窄缝隙中,毛尖创造了她独特的文本呈现方式。《我们不懂电影》大约是此类方式的空前集结。读者大可将其视为流行文化的编年史,从长江漂猪到《唐顿庄园》,毛才女实则以学院身份在积极回应社会议题的挑战。如果考虑到当代学术生产已为专业分工的紧身衣牢牢束缚,那么作为作者的毛尖以四不像的姿态在探索公共写作的边际方面勇气可嘉。谁家的报纸都没有草原,但懂事的野马总能丰衣足食。行文将至结尾的时刻,我专门去视频网站上搜索毛老师的动态影像。在一堆湿漉漉、绿油油的茶叶广告之间,这个思想上的女流氓和书写上的变形金刚声音沙哑地点评上海书展。音容笑貌,处处妥帖,我嫉妒这样的作者,祝她为祖国健康灌水五十年。
  •     By暖暖蓝田“对于她的文章,我私下讨论,经常会用两个词来形容:天赋与妒忌。对她而言,是天赋;对我而言,是妒忌。说到天赋,赞扬毛尖的人,顶天立地的人物,可以长长地排成一队:董桥、刘绍铭、郑树森、李欧梵、陈子善、陈村、孙甘露、小宝、唐诺、傅月庵……”看完俞晓群的《序:说毛尖》,我对毛尖已经是佩服得五体投地了,迫不及待翻开书就狼吞虎咽的读起来了。所以,未读其文,先敬其人。请原谅我的孤陋寡闻,在此之前,对于毛尖,我一无所知。当然,在此之后,对于毛尖,虽不至于顶礼膜拜,但也是敬佩有加。书名《我们不懂电影》,当然,书中不仅说到电影电视剧,也说到热点新闻热点人物。看完书,我深刻体会到“东坡之酒,赤壁之笛,嬉笑怒骂,皆成文章”的含义。开篇文章《生逢乱世》说:“多年以后,上海人准会想起2013年的春天:黄浦江上漂满了猪,鸡啊鸭啊没人敢碰,天上看不到鸽子,路上听不到鸟叫,三个作家先后死去,大学宿舍发生谋杀,然后,传来大地震的消息。”读起来仿佛有点《百年孤独》的味道,果然,紧接着,作者就说,所谓的魔幻现实主义其实也是多么平常的现实。开了个好头,第一篇文章如此吸引我,我也就有了迫不及待要连续读下去读完全书的欲望。仿佛打开一盒新品种饼干,吃了第一块,嘿,味道不错,杠杠的,然后就想一口气把剩下饼干全部吃完,以满足口腹之欲。有时候,她毫不客气的将影视剧中的烂番茄狗血桥段拎出来摆在大家面前,给各位看官一饱眼福,然后一针见血,直言不讳的表达自己的看法。《凶手是》里说:“看到我党地下工作者被奸人杀害,另外一地下工作者在他临终前赶到,我们都知道他会说:叛徒是……然后他声若游丝,然后他头一歪,然后活着的人说,老王,我们一定为你报仇。”这样的场景,连我这种看过屈指可数国产剧的人都有似曾相识的感觉。每每看到这样的场景,总是内心无比愤恨,他少说几个字不就可以了嘛!直接说出凶手名字不就行了,干嘛说加上“叛徒是”几个字!如此烂桥段在国产剧中比比皆是。比如宫斗剧或者古装苦情剧里永远有一个处处低眉顺眼时时逆来顺受,接受各方人物各种接二连三奇葩虐待打掉牙和血吞打脸也不吭不响的女包子,然后在她被虐待到一定程度的时候,男猪脚幡然醒悟,原来你忍受了这么多,原来她们这么多人一直在欺负你,然后力挺她,终于女包子从此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改头换面翻身做了当家女主人。然后她大人大量不计前嫌,不思报复之前欺负她的人,不过老天有眼,虐待她的人最终都没有什么好下场,大都不会善终。有时候,她是愤愤不平的。说到张艺谋超生这个热点新闻事件,她说:“看到美人,老百姓合不拢嘴,张艺谋合不拢腿,但有关部门,只能管我们合不拢嘴的。”有时候,她是无可奈何的。说到王全安拍的《白鹿原》,因为太爱老婆,硬是把它拍成《田小娥传》,一切围绕田小娥开展,于是呼吁广电总局禁止导演拍老婆。有时候,她也是深情款款的。说到《忠犬八公的故事》,说日本人在东京涩谷车站给阿八塑了雕像,“汹涌人潮里,它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存在,但是,当你暗夜行路,心头凉飕飕的时候,看到它,就是一种依靠。”大多数时候,她是犀利的。她说:“滕华涛的《失恋33天》就是给屌丝打打气,徐峥的《泰囧》就是给百姓逗逗乐,薛晓路的《北京遇上西雅图》就是给观众养养眼,而赵薇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就是让我们在乐过之后,追悼一下自己的青春。”好吧,《失恋33天》上映的时候, 我刚刚失恋不久,这部电影也是对当时的我起到了极大的心灵安抚作用,看来,其实我是个不折不扣的女屌丝。
  •     想了解一部影片,读影评无疑是最好的方式之一,这是我在豆瓣看影评得出的结论。毛尖老师的《我们不懂电影》完全颠覆了我对影评的看法,原来影评可以这样写。她的身份也很让人羡慕,华东师大外语本科和中文硕士、香港大学博士、华东师大教授,而且还很年轻。她的文风我很喜欢,简练、犀利、一阵见血。《我们不懂电影》分为五辑,第一辑与时事热点相结合来评论中外电影,第二辑通过多部电影之间的对比来评论国内的电影,第三辑是英剧和美剧,第四辑是国内电视剧,第五辑是外国电影。英剧和美剧我追得少,书中评论的那几部基本上没看过。国内的电视剧很多我们根本不屑去看。没看过影片就来看毛尖老师的影评,多半是看不懂的。因为毛尖老师的影评跟普通的影评不一样,它最大的特点是善于总结各路影片的异曲同工之处,又能自然而然地糅杂在一起来说。影评的标题也很有意思,很多文章光看标题根本就不知道评的是哪一部片子,比如《生逢乱世》、《岁月里的板蓝根》、《都是面粉》、《都是骗子》、《凶手是》、《副导演》、《能接受的和不能接受的》。把《忠犬八公的故事》与岁月里的板蓝根联系起来。十年前SARS大家疯抢板蓝根,十年后的H7N9还是板蓝根,禽流感又是板蓝根。老百姓知道板蓝根没什么用,但大家多多少少备了点板蓝根。板蓝根没有用,但人们拥有板蓝根便可心安。阿八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等在火车站没有意义一样,但它的故事对所有听过故事的人产生了意义。“东京涩谷车站,日本人给阿八塑了雕像,汹涌人潮里,它是可以忽略不计的存在,但是,等你暗夜行路,心头凉飕飕的时候,看到它,就是一种依靠。”我也看过这部电影,却未曾深入去思考它和岁月里的板蓝根一样对我们意义重大。《凶手是》这篇不是针对一部影片的,而是评论影视剧中的“凶手是”现象。“和网友讨论电视剧中的烂番茄桥段,有一大半吐槽说,最恨的是,临死的人写下三个半字:凶,手,是,外加一撇。我马上想起《射雕英雄传》里的最大冤案。平时干脆利落的第四怪,在生命的最后一刻,拼尽力气不写凶手‘杨康’两个字,却写下四个半字:杀我者乃,加上一横一竖,随后吐血而亡。”这样的烂桥段,想必很多影视剧中都有。假期在家陪父母看了几部国产剧,其中有一部涉及到大老板被自己的女婿陷害,随着车子一起滚下山,被人发现后送到医院也是昏迷不醒的状态,好不容易有了苏醒的迹象,却是为了跟自己的女儿说“不可以想相信陈,陈……”重复了两遍也没有陈出是谁,最后还说“我手机里有,有……”有了半天也没有也有出什么东西来。然后一命呜呼了。可是想想看,没有这样的桥段,案情怎么会有悬疑,剧情又如何进展得下去呢?只是这种桥段用得太多了,大家都生厌了。同样的,毛尖老师还总结出:“反正,电视剧里最早出场的一对恋人,肯定没好结果。镜头里的女人在做针线活,一定会有‘哎哟’声。镜头里的男人一个趔趄,总能遇到女人嘴唇。男男女女没有兄妹关系,就会有人车祸有人失忆,关系和谐的时候,就会有误会,‘我再也不相信你了,不相信你了。’”还有请广电总局禁止导演拍老婆,建议一个明星多长时间之内只能演一次皇帝等等很多有意思的观点。

精彩短评 (总计50条)

  •     犀利归犀利 看不大懂给娘的吐槽啊 我笨
  •     好读不俗,只是有筋有肉少点骨。里面提的国产剧我大概只看过《蜗居》哈哈哈哈哈。
  •     四星半,17年2月11日,看得高高兴兴
  •     生活与电影交相辉映感是悟出来的。
  •     感觉这本书里戾气太重,毛尖的文笔本身有种世故的味道,但这种世故并不小市民气,反而制造出一种奇异的天真。可是这本书里的世故,却有些令人讨厌。偶有火花,总体失望。
  •     聪明俏皮,也只有这些
  •     觉得这些影评有点随意诶……关键是!!!随书附赠的书签什么鬼,简直不能更丑,吓得我直接扔进垃圾桶。
  •     毛尖的文章,厉害的不是思想,而是眼光和文字,从电影到生活的桥接,是她观察眼光的独特之处,然后就是她辣味的文字,净显上海人的小聪明和小俏皮,但终究还是“小”的。看一篇感觉有味,哇,居然可以这样讲啊。看多了,发现讲来讲去居然怎么都这样啊。
  •     这是一本浅显易懂、表情丰富的书,该骂就骂,该批判就批判。
  •     绝对不值得买。当然我也是在图书馆看的,字少书贵,不如网上看段子,如果你多放几篇文章还说得过去吧,当然你说装帧好我也不说什么,买回来盖泡面不会漏气。
  •     唯一可读的就是那一点点毒舌了。
  •     毛尖老师竟然是腐的!毛尖老师竟然看国产连续剧!【两大感想
  •     52块太贵,性价比不高,这样设计和用料制作封面实属不宜,280多页可以压缩为200页,每页留白太多浪费纸张。
  •     用段子或事件去扯电影,内容差强人意,装帧过度包装。笔记:地下电影方程式,警察妓女性变态,黑灯瞎火长镜头。
  •     电影书籍第三本~
  •     懂自己就懂了一切。
  •     准4。是我喜欢的文字风格~
  •     16.12.07 03C毛尖的文字向来喜欢,恣意洒脱,狂放不羁。影评于我倒是泛泛,大约我就钟情王书亚这口的。这两年看她的影评越看越像小女子在耍性子,有点蛮不讲理,这本更是大段的国产剧,哪怕我是她的粉,也不得不说内容太过贫乏了点。
  •     装帧的钱白花了
  •     这样的定价借来翻翻就可以了。
  •      so so~
  •     作为杂志专栏是可以的,作为一本书就勉强了,基本是豆瓣热门影评的系统升级版
  •     据说海豚出版社是很注重装帧的,好像一页中的文字很少。而且书签真是亮瞎我的狗眼~~毛尖不是笔名,这是一位真性情的女子。她影评中有不少影视作品我没有欣赏过,所以不好作评论。
  •     大学瞥见毛尖的书,以为是高跟鞋钉地的女魔头或者假装不正经的老文青男人,后来知道是白衬衫戴眼镜的老师。人缺了想象就不好玩了,有些影评写俗了就应该藏着,当时拿过稿费就算了,何必集结成书??
  •     这书其实也不算差,作者名气太大,也许是我对这类个人化的影剧评论期望过高,也许是我不懂欣赏,所以领会不到妙处
  •     文笔犀利,语言幽默,不过没太表达出深层次的东西来
  •     眼光独到,文字毒辣。国产剧看的太多了吧…开头几篇感觉还挺不错,接着看下来觉得也只是段子手套路而已
  •     笑着一口气看到后面也有点疲劳了,希望多谈点电影,少聊点国产雷剧,对海豚一直没好印象,一本书签线狂脱兼过度装桢的书。
  •     前面几篇写得实在是差,完全就是应付交稿的嘛。后半部尚可,但整本书看下来也没一篇让人记住的。
  •     喜欢作者的文风,敢说且观点有趣
  •     没看过《唐顿庄园》,看了评论后准备去补啦。
  •     ………请指出哪里幽默风趣了
  •     消遣读物
  •     对于华语电影槽点太多,皆负能量;也看了不少英美剧,吐的也不少;俞晓群的序太过谄媚;只为装帧加一星罢;
  •     我怎么这么喜欢看毛尖老师讽刺那些小人呢
  •     一直在用或诙谐或嘲讽的语气在吐槽各种影视剧。而且基本都是从最近的实事切入。
  •     谁敢说懂我跟谁急
  •     同学送的,看了一些看不进去了。散文式的书,文字很犀利,但是感觉看久了很枯燥,没有持续读下去的欲望。
  •     嬉笑怒骂的3个星星。
  •     有趣的影评人
  •     感觉毛尖女士。。。可能本质上是个腐女吧
  •     书是文字的归宿,作者都想自己的文字有个好归宿,仅此而已。
  •     一向喜欢毛尖的影评,透着故乡人的硬朗干脆。在报纸看她专栏和看集书感觉不一样,当然是看专栏感觉好,一本集书看下来惊喜变成了千篇一律,又缺少时效性。
  •     这应该是毛尖我最不喜欢的一本~从《万象》 ,从青春期开始追着读的作者~ 书拿到手,装帧十分豪华,封面甚至是绒面,如若不是 红楼 三国 新华字典 准备流放百世 我实在想不出什么理由需要如此过度包装~内容还是一贯的犀利~毛尖老师的眼光角度一向独到~依然有吐的精彩绝伦的槽~而这本却像是点到为止没有画笔荡开,不淋漓精致~不尽兴~不入戏~[难过]
  •     果然影评界董桥哈哈哈
  •     宁波人毛尖,文风如宁波话,直接,精炼,过瘾
  •     三星半,非常流畅让人觉得一气呵成,蛮畅快!第一辑写的好。能莫名的将当下的热点和电影联系起来,作者也是脑洞少女啊~ 就是文字调调都在一个key上觉得嗯也就这样了,就好比一直高潮也就厌了 2016.10.10
  •     有惊喜,我想这对于当下的很多书来说已经很奢侈了!毛尖要加油啊!但海豚出版社是个什么鬼,好好的一本书怎么可以装帧这么差,这跟例外的装帧差了一万个小时代吧?!
  •     我们真的不懂电影?怀着学习的心思去看的第一本影评,启发有之,赞美有之,不认同也有之。
  •     毛尖的第一本书,语言功底机智了得。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