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的风景

出版日期:2015-3-20
ISBN:9787549563845
作者:林东林,梁汉昌
页数:208页

内容概要

林东林,作家、策展人、出版人,多年来游走于乡野和城市之间,寻味现代人丢失的市井生活,文笔清丽有味,说理论物明辨无碍,知人论世温情款款。主要作品有《谋国者》《身体的乡愁》《替全世界去仰望》、《情到浓时情转薄》等。现居北京。
梁汉昌,摄影家,现任广西民族文化艺术研究院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影像艺术研究室主任,中国民俗摄影协会博学会士,自从2001年以来先后在广西、云南、贵州、湖南、广东五省(区)系统开展壮族、瑶族的服饰文化遗产影像田野调查与研究。主要著作有《没有围墙的民族博物馆:广西隆林》《美丽的锦绣:壮族服饰》。

书籍目录

代序 在风景里萃取光阴/4
自序 时间记得一切/6
第一部分 故宅:建筑的本意
鼓鸣寨:依山傍水,既仁且智/10
王西庄:等待游子的旧宅/18
不孤村:是地灵,还是人杰?/24
旷野之屋:人去了,树回来/30
大丰民居:日常生活的切面/36
第二部分 遗址:时光如倒流
智城:城池载着历史而来/44
摩崖石刻:刻下来的时间/50
鼓岩书院:一种传统的遗存/54
石南海:一片不是海的海/60
霞客古渡:377年前的在路上/66
第三部分 山水:遗世而独立
三里洋渡:不只是徐霞客眷恋/72
金莲湖:一片湖,一座佛/82
大龙湖:找到山的重量/88
大明山:时间赋予一座山的传说/92
第四部分 田园:炊烟在召唤
稻田:稻香的尽头是心香/102
牛马:不只是牲畜,还是伙伴/110
甘蔗林:从土地里长出来的糖/116
油葵花海:风景坐等时令雕刻/122
田野:园为田园,歌为牧歌/128
第五部分 乡人:大地与归客
农人:在土地中寻找大地/138
唐化光:做一道能归心的茶/146
周承信:劝人以口,劝人以书/152
石兰松:摆渡到知识的彼岸/158
黄大姐:回到故土寻找土地/164
第六部分 风土:人世的延伸
渡河公:像是自渡,也像是度人/172
茶园:一切只为茶味的初相/178
湿地:另一种水的存在/184
庙宇:寺听佛音,湖看金莲/190
东红渡槽:卧波如龙,长渠如虹/196
后记 最好的风景是人/202

作者简介

风景,一个极富于诗意的词汇,但是繁盛的风景却成了大多数人眼中常见的姿态。而实际上,在这个姿态之中和之后还蕴含有诸多被人们忽略掉的时间所赋予的内容。上林的风景,因为时间打上的痕迹更值得被关注。一位作家和一位摄影师来到此地,试图用文字和影像去发掘它的人文切面,并通过这种方式 重塑上林作为一个风景之地和人文之地的时间形象。但镜头里的“人”并非都是人,还有故宅、遗址、山水、田园和风土等另一种“人的存在”,作家和摄影家目光、足迹、内心所及即为打捞时间里的“人”。
——————————————————————————————————
从2012年开始,我先后在新疆工作过三年,那三年让我开始醉心于大西北开阔、粗糙而坚韧的地理风貌,闲暇之际还做了很多以此为题材的写生。而与新疆相迥异的景象,是东林和梁汉昌先生这本人文摄影观察《时间的风景》里精巧逸致的南方地理。他们以小城上林为样本,用文字和影像的方式双重呈现时间打在地理上的痕迹,让我看到了这座小城此时和彼世的风景状态,以及通过风景的物理状态所延伸出来的“人”的状态。与我直接打量不同的是,他们是用文字和摄影作为介质去记载;而更不同的在于,他们想真正记录下来的并不是记载本身——记录“有”,而是去记载表象背后看不见的所在——记录“无”。如果说记录人皆能见的景致是一种后天本领,那么记录景致所反映的隐喻则是一种天然禀赋!
——著名艺术家、中国美术馆副馆长 张子康


 时间的风景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对于摄影,我一直都坚信的都是,好照片在于要拍出情感的深度,而非景深。所以对于上林,最初想只以文字记录的我后来发现也许只有文字加上摄影才能足以呈现出它的全貌、细节、褶皱、纹理、表情、味道和气质时,便决定要请个摄影师。我看过梁汉昌先生的《没有围墙的民族博物馆:广西隆林》,还有幸参与编辑过他辗转两广、云贵、湖南五省区拍摄的《美丽的锦绣:壮族服饰》。前一本拍的是他生于斯的大山故乡,后一本拍的是他爱于斯的本族服饰,背后的情感深沉、有力而悠远。所以在有机会用文字和影像记录上林时,我毫不犹豫地选择了跟梁汉昌先生合作,我负责写,他负责拍,而且在还用不着写的旅途中,我还可以拍摄自己喜欢的事物。第一次来到这个遗世而独立的南方小城,我感到非常庆幸,半封闭的天然环境造就了这个并不为人所知、却置身其中无法不动情的山水人文之地。虽然原始,虽然落后,虽然山水绝美而寂寞,虽然人文荟萃而憔悴,但没有开发反而成了它最好的开发。把很多地方推向前台的时代,把它遗忘在了幕后,正是这种遗忘为它提供了缓冲和屏障。从某种角度来说,我们所想呈现的人文观察,最需要的就是这种以时代为掩体!呈现本身需要介质,可以是绘画,可以是文字,可以是影像,也可以是语言,但合适的介质却只有一两种。对于上林,我们认为最合适的介质是文字+摄影——甚至同是画面呈现的绘画也难以担当,世间无限丹青手,一片伤心画不成,画不如摄影更入精微。我们想揭开背后,想呈现意义,想表达价值,想回到真实。对,真实,我觉得人文摄影不需要太多技巧和手法,最重要的手法就是真实:不干扰,不指导,不造作,不安排,现场抓拍,直接表达——任何有安排、指导或干扰的作品都不能算是人文摄影。我们想把现实最真的一面永恒下来,在一瞬间的永恒中保留“人”与“场”的关系内涵。对于摄影来说,美和技巧固然重要,但是却难以有力,而且在很多时候并不真实。权衡之下,我们宁愿舍弃一部分美,去捕捉和加重美背后的绵长而亘古的时间概念。所以在上林我们想追逐的是时间,追逐时间所作用过的那些人、房子、风物、山水、田园和遗址,虽然被时间摩挲的痕迹有轻有重,但时间总能将那些平凡事物沉淀出意义。我们去了上林的很多乡镇、村子、田野、山峰、河流、古迹。我们发现在这片至今还充满着浓郁的农耕传统和原始自然色彩的土地上,有一种和当今蓬蓬勃勃的工商文明和都市生态完全背离的路向,如果说时代是向右的,但那里却是和时代向左的,那种向左,保留了跟当地、跟土地、跟大地的高度结合——这是时间的作用,而非时代的作用。一直在拍台湾乡土的阮义忠说:“靣对景色我总是举不起相机。偶而拍成照片,都半泄气。大自然的壮阔框成影象,气势全失。而拍人物,我总能将之表达得更有气质、深度。”而我们拍南方的这座小城上林,野心在于不但要景而且要人,还要人和景之间的事物,我们坚持把那些被时间作用过的人、事、物都当成“人”来拍,当成“时间里的人”来拍,而不是把摄影当成摄影来拍,以期呈现它们背后的或悲欢或超越悲欢。譬如在那个很像将军的山旁,稻田里有一幢已经坍塌的土坯墙面的老房子,山墙上的很多黄泥已经斑驳脱落,房顶也早已不见了踪影,房屋中长出了十几株正努力向上、高可参天的树木。我觉得这幢已经没有人住的房子,其实仍然在反映着人的状态,反映着人和居住、人和土地的状态。而且那房子里的树木其实也很像一家人,如果说在命运和时代中离散的是原来的房主一家,那么在自然和天择中坚守的可以说就是现在的树木一家。我并不为房子的破败而失落,相反我却为另一种像人一样的事物出现而欣慰。所以,介质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介质要承载的东西。对于这一点,布拉沃有一句话说得虽然非常极端,但是说得真好:“谈论摄影、绘画、雕塑是不是艺术是没有意义的。媒介本身并不是本质问题。”本质问题还是人,赋予情感,衍生意义,寻找人之为人的支撑。所以在上林,我们把一切都意象成时间里的人,记录其身上的时间斑痕,因为时间记得这一切,既记得不知从何而来的过去,也记得不知将往何方的未来!

精彩短评 (总计2条)

  •     人文 旅行 风景 历史 山水 随笔
  •     图文并茂,很喜欢。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