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真精彩

出版社:基督教文藝出版社
出版日期:2005-1
ISBN:9789622948464
作者:余達心
页数:155页

内容概要

余達心博士1975年自美國返港,參與創立中國神學研究院,其後奉派前赴英國深造,學成回來執教;1984年任教浸會學院,全力協助該院成立宗教及哲學系,期間仍為中國神學研究院專任講師。1994年,余博士出任中國神學研究院副院長一職;2007年接任為第三任院長,至2013年榮休。
余博士鑽研教義神學多年,確信神學是生命的學問,旨在將神的道演繹為轉化生命的福音,使基督教信仰能在當代思潮、倫理及各種精神價值中,成為一股改造、重建的力量,讓神的道解人之困惑與迷失。因此,余博士致力於確立福音信仰的同時,亦無忘與文化對話,使信仰在當代文化,特別是在後現代文化並公共空間中,可以成為轉化的動力。
余博士熱衷於寫作,著有《生命真精彩》、《聆聽:上帝愛的言說》及《攀生命高峰-與偉大心靈同行》。教學寫作以外,余博士亦為資深牧者,一直參與金巴崙長老會的牧養職事。

作者简介

這書的副題是︰文學世界中的人性光芒。這副題是奇怪的,因為稍為對現代文學有所認識的人,都知道近代文學談及的,多是人性的灰暗與絕望,世界的混亂與被污染,實在少有作品如《十日談》般歌頌人性,歌頌愛。人類似乎已走過了光明的年代;人類似乎已走過了愛的年代。
本書開首先論『詩』。作者余達心說,『詩』在這個時代已經被放棄了。『詩』被放逐意味著甚麼呢?對於很多人來說,有詩沒詩壓根兒沒有所謂,但對於作者而言,『詩』的放逐意味人類心靈眼睛被矇閉。人類對詩的渴求被流行曲的歌詞所代替,可惜的是,流行曲的歌詞太過淺薄,不能深化生命,也沒有超越的視野,只有陣陣似痛非痛的哀愁。
超越的視野成為詩人的召命,又或是詩人的本質。作者認為詩人是時代的先知,只因他們都有深度的眼睛,能看見常人所看不見的,以致能寫出世界的本質,以致看見西方世界價值的崩潰。美國詩人艾略特認為,西方的文化危機歸根究底是信仰的危機,基督教人文主義失落致使西方亦陷於衰落中。
不單是文化衰落,人類的形象與個性也被扭曲了。不少近代文學作品透視了現代人的空洞,以感覺建構人的個性。作者就以卡繆的《異鄉人》中的主角為例。主角受審時,對自己殺人的行徑無動於衷,卻極其留意法庭上人的衣著,扇子的顏色等……對於他來說,肉體的感觀就是生命的全部。至於沙特,作者則以一言總結他的哲學︰存而為己 (BEING-FOR-ITSELF)。 當人以為一己為絕對的時候,他便容易陷入自我當中,至終使整個西方文化瀰漫著「自戀文化」。
假若人的形象被扭曲了,人的個性也失去了,那末還有甚麼「文學世界中的人性光芒」呢?作者認為愛能挽回這個局面。他淺淺的談了昆德拉小說中的角色,他認為昆德拉小說中的角色多是在努力重建自己,卻也同時在拆毀自己。最後呢?就像《玩笑》的主角,在小說完結時遇上自己的基督徒老朋友,同時亦唱出雷哈爾的名聖詩。就這一點線索,作者認為對昆德拉基督教的意象還可多作探討。
除了愛之外,作者能挽回西方的下塌還有希臘的悲劇,嚴格來說是一種悲劇意識。作者說,悲劇的之所以悲,因為是英雄要在兩善中擇其一,然後要視另一善為惡。把兩善對立起來,本身就是悲劇。當人選擇其中一善而棄掉另一善,就隱約知道他會被另一善所吞噬毀滅。悲劇的主角的悲在於他要在殘缺不全的世界中作選擇。他要在相信絕對美善同時,發現世界殘缺不全。不過,作者認為單有悲劇的意識是不夠的,人類要如艾略特筆下的夏利一般,敢於面對和接受自己的極限,敢於將「我執」放下,學一節自悟無知的功課。
我想,能寫出人性的光芒,能進入人心深處的作者,莫過於杜斯妥也夫斯基。作者在最後一章中討論這個俄國偉大的作家,以他的作品為悲劇照觀。他的作品除了無止境地揭示生命的悲劇性外,還展示超越的可能。在平凡的生活中,自認無知,或許就是超越生命悲劇的秘訣。讓蘇格拉底的說話作結︰「我只確知一件事,那就是我一無所知」。


 生命真精彩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