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思考

出版社:锦绣文章出版社
ISBN:9787545214024
作者:许凯

内容概要

许凯,现任国际金融报总编辑助理,总编室主任。国际金融观察者,社会问题研究者,资深财经媒体人。

作者简介

本书可贵之处在于作者以财经记者独特的思维,审视中国崛起与转型的真谛,揭示了未来中国改革与突围的艰辛,每位关注中国命运的人都应认真阅读与思索。
——陆红军
国际金融中心协会主席、上海国际金融学院院长


财经是枯燥的,但财经记者笔下的财经往往会生动起来。如此,诸如思考中国经济与政治改革、思考中国经济的某些畸形结构和改造路径等等沉重的东西就变得轻松起来,简洁起来,生动起来。这首先是本书的一大看点。
——侯宁
独立财经观察家、职业投资人


从杂沓的新闻事件中回溯历史,也观察未来;当然,更重要的却是拷问现实,这是本书成就自身价值的路径方法。作为一个资深财媒人,基于对这种“后危机”时代繁芜信息“碎片”研读,所寻找出的答案应该是“靠谱”的。
又因为,来自世界经济实践的鲜活细节,依据具备统计学价值的若干行进集纳,这叠厚厚的文稿所描摹的全球生产运作行为充满感知和理性。
——张俊才
《国际金融报》副总编辑

“要善于观大势、谋大事。事物都是不断发展、相互联系的,只有眼界非常宽阔,正确认识和积极顺应中国和世界发展大势,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党和国家面临的大事,才能把握工作主动权,跟上时代前进步伐,推动事业顺利发展。”

《大国思考: 解读后危机时代的经济大势》一书是资深财经媒体人、《国际金融报》总编辑助理、编委、总编室主任许凯的新著。本书将中国经济放在大历史背景、全球工业化格局的图景中做出分析,解剖了美国以及欧洲经济危机的根源及其未来发展,把脉中国经济发展中所涉及的热点问题,为读者一一做出具体的、详实的解答,为未来几年的经济走势导航,是各界人士和广大读者了解国际国内经济问题的参考读物,建议纳入各地干部群众理论学习推荐书目。


 大国思考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没有质量的增长是可耻的——读《大国思考:解读后危机时代的经济大势》谈儒勇这是一个矛盾与问题频现的时代,也是一个机遇与诱惑遍地的时代;这是一个转型的时代,也是一个改革的时代。用这句话描绘当下的中国,似乎比较契合。像30多年前一样,中国再次迈入改革征程。与改革相对应的词汇是困境。30多年前的中国,用官方话语描述是“国民经济到了即将崩溃的边缘”。与此同时,来自民间的改革呼声也此起彼伏,安徽小岗村就是一个最好的历史标本。官方把改革的路径界定为“政治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改革并重”,而率先获得重大突破并让中国实现崛起的是经济体制改革。30年后的今天,中国又开始遭遇来自内外的压力与风险,面临着更复杂的局面。这次从经济社会层面开始的危机,不可避免将矛头指向阻碍经济发展的政治和制度障碍。政治体制改革与破解制度性障碍,再次成为官方话语中的主流词汇。这次危机面临的形势更为复杂,解决的难度更大。与30年前不同,民间的诉求已从促增量变为再分配。所不同的是,这时的中国,已与当年不可同日而语。当年的国民经济濒临崩溃,而今的中国则是名副其实的“经济超级大国”:经济增速全球领先,即使面临危机的近几年,GDP增速仍高达7.5%以上;GDP总量已跃居全球第二,已超过传统的经济大国日本和德国;中国是全球能源和资源的需求大国,也被誉为拉动全球经济新一波复苏的引擎之一,是新兴经济体的火车头。然而,这样的经济体所面临的问题也开始凸显,中国迫切需要寻找新的突围之路。作为一位在财经领域深耕多年的财经记者,作者把思考的触角伸向这些宏观领域。尽管他的个别论述和结论还可斟酌,论述逻辑也有改进余地,但并不影响本书的参考价值。他陈述现象时的严肃与执着,直面问题时的坦率与真诚,针砭时弊时的锐利与无畏,都给我留下深刻印象。读完此书,读者会发现他总是执着于从事物的本质去分析探讨问题,并且观点鲜明,直击要害。这可能与他长期从事报刊评论写作有关。比如他谈及中国经济时,就提出“没有质量的增长是可耻的”这样的观点。在论述这一观点时,他起笔直落要害:“经济结构失衡和危机的突然来袭,让力量再平衡成为各方的期盼。如何再平衡,谁将充当再平衡中的领军者,谁能将全球经济拉进继续增长的轨道,世界在求索,达沃斯(指‘世界经济论坛’)也在求索。多番尝试、努力、争吵、辩解后,世界发现,持续增长是个难题,有价值的持续增长更是个难题”,“困扰世界的新问题是,靠短暂的刺激换来长期的坚挺的经济模式走进了死胡同。格林斯潘式的货币扩张,在延缓危机爆发的表象下,悄然疯长着的正是危机的毒瘤”。接着,从世界回到中国。他写道,“更真实的隐喻是,中国这个新兴经济体,被中外无数政客学者誉为世界可持续的引擎,更应该接受增长质量的拷问。美欧的危机,危于全球结构失衡;中国的问题,也同样难脱结构失衡这个肇因。危机收缩了外部市场,靠人力、资源、环境等的大肆消耗所维系的高增长,潜藏着极大的风险。增长仍在持续。潜伏在增长背后的风险也在淤积。风险系数越大,调控和扭转的成本就越大。大量消耗换来的增长,正在被社会结构的失衡所抵损。社会结构的失衡,又不可避免地抑制着增长。这显见的负循环,警示着增长质量的价值。”怎么办?他认为,“增长的目的更应该是为了全民福祉。或者说,与全民福祉毫无关系的增长,是无效的、徒然的、倒退的,甚至是可耻的。仍在危机中盘旋的世界,已然把目光转向有质量的增长;在带病快速增长的中国,没有理由不提高增长的质量。”倘若不改变这一经济增长现状,“增长质量差的经济体,经济格局终有一天会以‘不带你玩’的方式把你淘汰出局”。读完这短短的段落,相信读者会深切地感受到作者隐藏在文本背后的情怀。他在洋溢着热情与期望的文字背后,谈到的是几个在理论界和实务界基本形成共识的观点:其一,中国经济需要保持高速增长,但高速增长已不是中国经济的唯一目标。过去数十年,落后的中国把寻求经济增长创造国民财富作为主要目标,经济增长与社会稳定和发展,与全民福祉的提高都紧密联系在一起,甚至认为有了经济增长就必然会有这样的结果。但现实告诉我们,这一观点具有非常大的危险性,经济增长不能解决所有问题,甚至随着国际经济环境的变化和能源资源的枯竭,连经济增长都遇到了问题。要想继续保持健康的经济增长,就需要摒弃“唯增长论”,重新审视增长。其二,经济增长要与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同步和谐,要以实现全民福祉为最终目标。过去的教训是,我们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增长,却以自然环境的极大破坏为代价,植被破坏、水源污染、雾霾遍布、能源资源枯竭等,后续发展的动力明显不足;我们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增长,却以社会的和谐被破坏为代价,贫富差距拉大、公平正义受损,更严重的是民族整体精神的荒漠化正在吞噬这个民族的未来。这些问题,如果不能得到有效矫正,将不可避免地会反噬经济增长的成果。其三,改革不应也不能停止,要用改革来解决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问题。当前的突出问题是,政治体制改革已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而在这一基本判断的基础上,改革的复杂性与难度又远远超出30年前,阶层固化倾向明显,社会撕裂严重,反改革的势力更为强大。我们需要用改革来解决阻碍经济增长的障碍,更需要用改革来营造更和谐的社会氛围。但同时也需要警惕的是,当前既存在积极推动改革的正面力量,也存在误导和阻碍改革的负面力量,要广泛征求公众意见,防止改革偏离正确的轨道。或许我们真的应该警醒:没有质量的增长是可耻的。(作者系上海财经大学金融学院副教授)

精彩短评 (总计2条)

  •     诚恳,不做作,有独立思考,有担当。
  •     囫囵吞枣,读过没什么印象!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