纷争的年代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0
ISBN:9787549543649
作者:刘擎
页数:264页

内容概要

刘擎,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政治学博士。现任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华东师范大学世界政治研究中心主任。主要研究领域为西方思想史,政治哲学与国际政治理论。

书籍目录

西方知识界重要事件综述(2003-2012)
2003年
国际著名学者发出反战呼吁
施特劳斯学派与美国右翼势力
美国著名知识分子杂志《党派评论》停刊
伽达默尔传记引起争论
爱德华•萨义德去世
罗伯特•默顿去世
2004年
电影《华氏911》的政治风暴
反对“弱智化”的文化战争
围剿乔姆斯基
法国知识界讨论民族的认同危机
亨廷顿新作引发争论
沃尔夫对布鲁姆的指控
电影纪录片《多瑙河》追忆海德格尔
第二届克鲁格人文科学终身成就奖颁布
2004年的告别:逝去的作家与哲人
结语
2005年
萨特百年诞辰纪念
安德森批评“自由左翼”的国际政治理论
新教皇对理性与宗教的看法引起争议
西方公共知识分子评选
保罗•利科去世
女性主义风潮再起
言论自由与“政治正确”
美国主流报刊开展阶级问题讨论
英国历史学家大卫•欧文在奥地利被捕
2005年辞世的文化界著名人物
2006年
拉美政局与左翼思潮的复兴
纪念阿伦特百年诞辰
福山再度成为焦点人物
漫画引发的文化战争
国际知识界声援贾汉贝格鲁
反击对施特劳斯的妖魔化
英国“思想战役”开辟新的公共空间
格拉斯迟到的自白
余英时教授荣获克鲁格奖
2006年辞世的学者与作家
2007年
欧盟50年:纪念与沉思
宗教与政治:神学灵光的再现
委内瑞拉政局引发的讨论
“大屠杀工业”与学术自由
《齐泽克国际学刊》创刊
泰勒与德沃金分别获得学术大奖
2007年辞世的学者与作家
2008年
金融危机下的新“终结论”
奥巴马的意义
自由市场与道德腐败
1968激进运动:40周年的纪念与反思
数码时代的文化愚昧
关于《犹大福音》的争论
2008年人文学科重要奖项
2008年辞世的学者与作家
2009年
柏林墙:20年后的纪念与思考
新资本主义还是新世界?
备受瞩目的中国模式
达尔文进化论:在争议与误解中传播普及
“气候门”事件与怀疑派的声音
海德格尔与纳粹主义:旧问题新争论
保守主义的衰落与思想多样性的危机
美国著名大学的开放课程
2009年人文与社会学科重要奖项
2009年辞世的学者和作家
2010年
维基泄密:喧哗中的辩论
《经济学人》刊登中国特别报道
道德与理性:跨学科的对话
重新思考社会主义
《流浪者》引发文化争论
新视野下的罗尔斯研究
2010年人文与社会学科重要奖项
2010年辞世的学者和作家
2011年
“阿拉伯之春”:第四波民主化?
占领运动:另一种民主化浪潮
2011年:觉醒的时刻与开放的未来
欧盟危机与哈贝马斯的宪政方案
苏联解体的道德根源
哈维尔的遗产
帕菲特的哲学巨著问世
明星学者弗格森引发争议
2011年人文社科领域的获奖者与辞世者
2012年
新利维坦:国家资本主义的崛起
美国衰落论的迷思
科学与人文的再次交战
欧洲危机的政治根源
马克思主义的再兴起
“阿拉伯觉醒”之后
探索国家失败的新著引起反响
2012年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获奖者与辞世者
第二部分 当代西方著名政治理论家访谈
现代民主与公民政治──桑德尔教授访谈录
对自由主义的历史反思──贝拉米教授访谈录
现代性的内部张力──马克•里拉教授访谈
我们可以从德国政治文化学习什么──米勒教授访谈录
附录 欧美学人剪影
萨义德轶事
德里达引发的争议
桑塔格之于我们这个时代
考拉克夫斯基与克鲁格奖
领略罗蒂
麦金农与美国的反色情运动
卡斯特教授的风格
告别亨廷顿

作者简介

现在,一如这些纷争,是历史造就的;
未来,一如这些纷争,是我们造就的。
无论东方,或是西方,真正的困难在于“我们知道自己不要什么”,却不清楚“我们想要什么”,也许,这是一个觉醒的时刻了。
自2003年起,刘擎教授应学术刊物和媒体的邀请,选出当年西方知识界的重要事件与现象,进行回顾综述和评论。这一年度报告系列工作已经持续了十年,给我们展现了西方思想的最新动态,体现了西方思想界的发展趋势。
本书的第一部分汇集了近十年来的西方思想界重要事件综述,反应出西方思想变化动态的多个方面及其更为开阔的背景,有助于把握西方思想界的趋势和状况。具有当代思想史的史料价值。第二部分,通过与四位当代著名政治理论家(桑德尔、贝拉米、里拉与米勒)的访谈,展现当代西方政治思想界最近的辩论焦点和各种立场。


 纷争的年代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6条)

  •     2003年,美国主导并获得英国支持和参与的伊拉克战争,掀起了欧洲的政治分裂,法国、德国等美国传统盟友坚决反对美英绕开联合国以莫须有的罪名开战,因而被美国领导人蔑称为“老欧洲”;而许多中东欧国家则对开战给予坚决支持,成为了所谓的“新欧洲”国家。“新欧洲”国家支持美国开战,最重要的理由当然是接近并加入北约并获得美国更大支持,但不容否认的一点原因则是,1990年代巴尔干危机期间由于国际协调和介入较为迟缓,最终未能遏制激烈地区冲突和种族屠杀的出现,这些国家在当时要么就被卷入到冲突、危机之中,要么因为毗邻冲突地带而对战乱的威胁感到恐惧,因而宁可选择支持“国际警察”以强力手段一劳永逸地解决中东问题。伊拉克战争更持续、通常被公众所忽略的一点影响是,执掌着这个世界主流知识和思想话语权的欧美知识界也发生了一场巨大的分裂。德国思想家哈贝马斯和法国哲学家德里达长期以来都存在知识论及思想倾向上的巨大分歧,却在伊战后联署了一项反战声明,欧洲多个国家的知识精英和媒体都接连响应。在多年后,以“软实力”概念创建者约瑟夫•奈为代表的美国学者不情愿地承认,伊战带来了美国软实力的严重下滑,让欧美主流知识精英开始将美国霸权真正视为对这个世界和平和发展的威胁。有意思的是,欧美反战知识精英多自称、并被“自己人”和论辩对手认为是“自由主义者”,而在当时的中国,相当一批“自由主义”学者却支持美国开战。在中国内地思想界和知识精英群体,左翼阵营堪称边缘化,“自由主义”学派和学者的定义也跟欧美同行截然不同。在欧美占据主流的、以左翼批判立场为鲜明特征的许多大家,在中国是不为人知的,因为得不到恰当、合理的引进引介。中国内地不少知识精英所推崇的,是欧美同行绝难想象的、刨除了政治哲学和自然哲学的经济学,以及简化的政治民主理论,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内地与欧美知识精英的思想和知识对话,目前很难处于同一个水平线上,至少说是整体滞后的。这也使得,中国内地无论是学界,还是官员乃至其他民众,在接触到西方知识精英的最新议题、代表性观点时,形成的理解、作出的反应常常是错位的——不仅仅在伊拉克战争问题上,就连西方学界讨论的“中国模式”,中国国内对此提法的所谓支持者和反对者,所支持的或所反对的,其实跟欧美同行的议题已经没太大关系了。华东师范大学政治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刘擎在其所著中,对2003-2012年欧美思想界的重要事件进行了梳理和评述。这本小册子也是目前国内所能找到的,对近年来西方学界思潮进行凝练描绘和客观介绍的唯一一本。尽管作者刘擎本人有特定的政治立场和知识论,但在这本书中,他对西方左翼等多个思想团体、知名学者的观点评述是不偏不倚的,因此,本书有助于中国读者在不受到错误引介和有过强偏向性引导前提下,回顾欧美思想界及政治、社会等领域内十年来的重大议题,推动相关知识、理念更新。原载于/《竞报》原作者/郑渝川
  •     说阅读定位是“闲读”,是因为刘教授在自己签名的书上就写着这两个字,两个定位极其精准的字。12月友人生日,我思前想后的礼物里只有送签名书觉得最拿得出手,遂请刘教授百忙之中抽空写字签名。看到题字后第一反应即是这个题字的高明,我没有直接告诉他是一个读西哲的朋友,他只问了是不是一个学生。这本书最根本的定位是茶余饭后的谈资,博君会心一笑,任何要从中看出些什么,想要反过来批评说没深度没水平的,其实都是不成立的。因为今年刘擎的两本书,你说是迫于市场也好,本就和学术没有那么大的关系,和“研究成果”不怎么匹配。第一部分西方综述是了解近年近况的好读物,刘教授一直不缺乏对整个人文领域的关怀和好奇。这种热情好奇是他多年来一直保持一种活力,这也是我最钦佩的地方,对于文史哲的新书,哪怕上演的话剧新拍的电影他都有兴趣,这才是身于体制内游于方外。学术的生产机制没有使得他对于人文学科的创造彻底失望,没有被僵化的他依旧怀揣着元气。因而也有了这份野心每年坚持做西方学界综述。碍于语言和渠道等问题,不知道外面世界的我们可以继续在国内闭门造车,但有人打开一扇窗给你是一股清新的空气,呼吸几口有助于健康的。对西方人文领域全景的陌生是困扰已久的问题,这本书不会改变什么,至少企图启发我们一些。全景了解也是因人而异的,不知道外面正在发生什么,象牙塔里的一切还是会照旧的。第二部分的几篇访谈是我在书赠出之前仔细研读的,都是西方大腕级人物,且都有几本中译出版在中国被熟知的。围绕自由主义以及学人的学术历程展开,刘教授的采访都做足功课,在短小的篇幅里阅读者受益匪浅。有关学人走向纯粹学术性的自由主义预设基础的哲学论证,还是介入公共领域参与是我一直感兴趣的问题,马克里拉回答是让人满意的。其他的较为出彩的问题包括国家在道德上保持中立是否可能,为何要将自由主义从其谬误拯救,为何要重塑改造它,如何应对多元主义引发的合理分歧等等。我依旧倾向这书是个随笔,抬升到思想高度只会对此书引发不适宜的评价。其他的还请诸君自己摸索吧。
  •     如何阅读一本“不明觉厉”的书——从《纷争的年代——当代西方思想寻踪(2003-2012)》谈起  我们会读一本我们读不懂的书吗?  作为一名阅读爱好者,我相信很多人都会有和我有类似的经验:有时候我们会邂逅一本书,这本书的内容我们似乎完全不懂或者大部分不太懂,但这并不影响我们的阅读兴趣,甚至还能读的津津有味。在我不短的阅读时代里,遇到过很多这样的书。比如初中的时候玩命的读福克纳《喧哗与骚动》,一直到读完也不知道作者想说什么。再比如读研时期摸《公羊传》,而且还是个“译注”本,差点读到经脉逆行累觉不爱。不过很可惜,随着年纪渐长,这样的感觉越来越少。这么快的生活节奏,一本云山雾罩的书,谁有那闲情逸致用于谋杀时间?  当然,我们必须承认,每个人的知识背景和接受能力不尽相同,有些我们所认为的不明觉厉的书,也许对别人来说就像小学生用步步高点读机学英语一样so easy,比如我手头这本《纷争的年代——当代西方思想寻踪(2003-2012)》,就是此类。  必须要指出的是,对我个人而言,此书并不是严格意义上那种不明觉厉的读物,至少作者所提到的大部分人物、著作、事件、八卦,或多或少都有一点了解,完全不知道的只占较小比例。但我也必须强调,首先此书初版起印6000册,这不算一个激进的决定,毕竟又不是《文化苦旅》,至少,我觉得警察扫黄的时候应该不会从妓女的包包里搜出这种书吧?其次,根据作者在自序里透露,此书的相关研究受到来自官方的课题经费的资助,换句话说,此书带有学院派的那种“论著”的色彩,因此,它遇到真正的知音,应该并不是难事。  那么,现在有意思的问题来了:假设你对此书完全就是不明觉厉的感觉,但你又想好好读一读它,你应该读什么?怎么读?  此书大体上是一个拼盘结构,分为三大板块。第一部分是作者历时10年、分年撰写的“西方知识界重要事件综述”的年度报告,并且是在不同场合公开发表过的,此次结集,颇有点总结盘点的味道。第二部分是作者与若干著名西方学者的访谈录,其中有一篇还是徐贲先生的。很惭愧,四位被访谈的对象我一个也不知道。第三部分,是作者对几位西方学者或作家的侧记评论。其实这个部分很好很有趣,但作者为何把这部分作为“附录”,我反而感到不明觉厉。  从结构上看,第一部分是本书的重中之重,这是一目了然的,作者在自序中也毫不隐藏其试图“勾勒当代西方的思想图景”的初衷,事实当然也部分如作者所愿。尽管都是旧文,但对初读此书的读者而言,远看像编年体,近看像纪传体,再扒开里子看,原来是纪事本末体!每年读一篇,见到的是树木;但十年读一书,见到的可是森林哦!我相信,读此“书”的感觉一定远比隔年读“文”要有趣的多!  然而我想,当作者遇到一群抱着“不明觉厉”的感觉来读此书的读者,恐怕是会失望的。无论如何,作者试图左右所有读者的阅读方式是徒劳无功的。纪事本末体的一大特征,就是适合“随翻随读”。比如,你不妨随手翻到045页《格拉斯迟到的自白》,其作为完整的一篇,与046页《余英时教授荣获克鲁格奖》就没有半毛钱关系。而当你翻到162页,2012年去世的辛波斯卡与韩素音除了都是女性作家这一共同点,似乎也风马牛不相及。换句话说,你不妨将此书当做《论语》来读;如果你觉得太高端,当做《聊斋》也未尝不可。  而如果你是一个有着装逼的恶趣味的读者,此书同样提供了大量的谈资,足够你在一场清谈的沙龙上颠倒众生。比如,你可以耸耸肩,不经意的来一句:“知道2009年柏林墙倒塌10周年的纪念活动中那个多米诺骨牌的节目吗?1000块骨牌倒了999块,最后停在一块没有倒下的汉字石碑上,知道上面刻着什么内容吗?——陆游的《钗头凤》!”  以上的段子纯属虚构,但绝对不是戏谑,事实上,如果我们抱着愉悦的态度来阅读这本略感艰涩的书,处处都有让人惊喜的发现,比如我读到此书099页顿时傻眼。《2009年辞世的学者和作家》一文,开篇便是:“2009年10月30日,被称为‘法国思想界最后巨人’的克洛德·列维-斯特劳斯在他101岁寿辰即将到来之际因病逝世。”而在我私人的购书日记上赫然记载着:“2009.10.30,京东到书。计:《忧郁的热带》……”  好吧,我这么说,绝对没有任何想要矮化本书的价值或者摈斥作者的努力的意思。至少,我坚信,如果一个读者一边不明觉厉一边还愿意阅读,作者应该不会不高兴的。尊敬的刘擎先生,你说是也不是?

精彩短评 (总计26条)

  •     不让别人知道这次收藏
  •     保守,自由,左翼!简单叙事和点评,没什么严谨的论证。略微感觉作者不待见自由主义!
  •     刘老师一年一度的评论
  •     总结了2003—2012这十年间欧美思想界发生的各类重大事件,由于采取的不是长篇综述,而是新闻性的消息体,因而略为零碎,倒是正文后所附的几篇访谈挺有深度。对于想了解西方最新思想动态的读者来说,有一定参考价值。
  •     2003~2012思想界重要事件的记录与述评,很多事情发生的时候我还是小孩子呢
  •     中国人眼中的西方知识世界大事记……当流水账看看吧
  •     当代西方思想十年(2003—2012)的最佳阅读指南
  •     好书!
  •     走马观花浏览西方思潮
  •     此书延续了我对东中国正常大学老师的良好印象。
  •     周保松推荐。
  •     想知道他怎么做的!!
  •     思想界八卦。
  •     如果简报也能做成书的话
  •     随手翻翻,一些资讯和八卦。
  •     许多讨论都已经发生过了,那么如果你记得当时大家的观点,可以让现在的讨论多一点层次。
  •     一般综述书我是不打五星的,但是能感受到刘擎老师视野极开阔,逻辑又极好。后面的几篇访谈和剪影也很精彩。其实对思想史的梳理很不错了!
  •     访谈的质量很高,除了徐贲那篇真的不知所云……前面的总结就当自己入门,也还是很有意义的。
  •     额,挺骨感的。
  •     书店里简单翻了下,还算好看。主要还是零散吧,后面的几个访谈也比较简略
  •     近十年来西方思想前沿指南。
  •     西方知识分子群像,对近年来西方思想界主要任务和争议焦点有初步把握。四篇访谈非常值得一读。
  •     了解一些近些年国际学术界的争论
  •     以后会读更多的,越熟悉,越能理解。姚萱推荐。
  •     一本信息量极大的书籍,感觉是索检信息的罗列。哲学应当致力于解释世界,而不是去干预世界。改变世界要另一种思考,一种实践——政治责任介入。
  •     当下思潮纷繁,大致梳理一遍轮廓已经非常难能可贵。不过,这种文本由于有年鉴的属性,现在更适合出电子版;纸质版很容易就淹没在废纸汪洋中了。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