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思考:大脑超载时代的思考学》章节试读

出版日期:2016-9
ISBN:9787510845602
作者:[美] 特奥·康普诺利
页数:248页

《慢思考:大脑超载时代的思考学》的笔记-全书精华笔记 - 全书精华笔记

书摘部分
关于大脑与深度思考
人的大脑拥有三套负责认知、决策的脑系统,分别是反射脑、思考脑和存储脑。反射脑快而原始,它自发而无意识地处理问题。思考脑慢而成熟,它会消耗大量能量,而且很容易疲劳。还有时刻等待空闲的存储脑,它负责存储信息和激发创意。
史蒂夫·乔布斯在评价Mac电脑时说:“等你真正理解了这个问题,你会想出很多复杂的解决方案,因为它确实错综复杂。大多数人止步于此。但有少数人会继续在午夜里冥思苦想,最终理解问题背后的深层规律,找出简洁优雅的方案。
做的事情并不在于多,而在于把一件事做到极致,而在追求极致的过程中享受这种愉悦感。
第一,彻底离线——抽出固定的不受打扰的时间,来完成专注的工作和对话。
史蒂芬·金也为我们做了很好的榜样。记得在《写作这回事:创作生涯回忆录》一书中,他这样形容自己的工作:“我的日程安排得很清晰——上午用来处理新事务,比如撰写文章;下午用来打盹和写信;晚上用来读书、和家人一起玩,做些紧急修改。基本上,上午是我最重要的写作时间。”关起门来不受打扰地写作,一天
4个小时或许比史蒂芬·金的描述更让你感到惊讶,但无人可以否定他的成就,他是我们这个时代最成功、最高产的作家。
在当今世界,纯粹的“无脑”劳动正在消失。在某种程度上,我们每个人都是脑力劳动者,我们的成功也取决于脑力劳动的质量。
如果有人要求你去做某件事,你应该思考一下这件事需要花费你多少时间,然后订下规则:永远不要直接把任务放进“待办”列表,而应该立即检查日志,找出什么时候有时间,然后把这个任务填进去。如果暂时没有整块的时间,你应该拒绝这个任务,或者协调一下,推迟一些不重要的任务,或者将它交给别人去做。零敲碎打的工作方式不但会降低你的效率,而且很可能无法达成让各方满意的结果,受害最深的也是你自己。(更多解决方案请见本书第三部分。)
关于睡眠与休息
对脑力劳动者来说,休息并不是浪费时间,而是为下一个任务补充能量、打磨斧头(想一想存储脑的工作机制吧)
习惯的形成让我们变得更快、更高效,于是思考脑可以腾出来考虑别的事情、学习新的习惯。一般而言,我们每天在无意识状态下做出的行为和决策有好几百件。如果没有这些习惯,我们的大脑必将不堪重负,无法正常工作。所以我们每一个人都由一大堆习惯组成,我们是刻板印象的造物,时时刻刻总在重复和复制过去的自己。
定时放空大脑,什么也不想,什么都不做,对保持智力生产力和创意来说,这样的放松至关重要。因此,很多人眼中“浪费的时间”反而是存储脑的“工作时间”。在工作坊里,他曾提出“西氏3B创意时刻”:小憩(break)、洗澡(bath)和睡眠(bed)。
睡眠期间是富有创意的存储脑的黄金时段。听起来或许太疯狂,但是要维持最佳的思考能力,充足的睡眠真的不可或缺!
托马斯·弗里德曼(Thomas L.Frledman)将互联互通、无所不在的现代社会描述为“扁平世界”。复杂的世界也考验着思考脑的极限,它必须整理、归纳时时刻刻都在增加的大量信息。
关于深度阅读/深度对话/深度思考 VS 碎片阅读/
如果带着一颗“碎片化的扁平脑子”,任由一维(扁平)的反射脑束缚(扁平化)思考脑,放任外界干扰持续不断地切割你的注意力,你就无法在这个复杂的“扁平世界”里很好地发展。
深入阅读是思考不可或缺的前提. 深入细致的阅读是思考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安静、从容、不受打扰地阅读一本书、一篇文章或一份备忘录,这样的精读与我们在电脑或手机屏幕上浮光掠影地浏览完全就不是一回事
但精读和这样的浏览完全不同。互联网上不同的观点之间没有明确的联系,很少引发深入、广泛、具有前瞻性的思考。
“真正的对话”是谈话的第三个层面,从这里开始,谈话中会牵涉到感情,无论是你的还是别人的。在真正的对话中,你们会综合彼此看法,创造出新的意义,并由此建立更稳固的关系。能够发起并引导真正的对话,这是智商和情商的重要元素
“真正的对话”是谈话的第三个层面,从这里开始,谈话中会牵涉到感情,无论是你的还是别人的。在真正的对话中,你们会综合彼此看法,创造出新的意义,并由此建立更稳固的关系。能够发起并引导真正的对话,这是智商和情商的重要元素. 只有通过真正的对话,你才能深入地认识、理解一个人和他的想法。
有四种因素会让生活中的“普通”场景充满危险。这四种因素分别是:随时在线、多任务并行、负面压力和睡眠不足。
快思考是一种原始、被动的方式,过于简单,流于表面。快速对话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快”和“对话”本身就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
锁链一: 随时在线
在资讯丰富的世界里,信息的充沛意味着其他东西的匮乏:信息会消耗资源,这些资源会随着信息的极大丰富转而成为稀缺物品。我们进一步探寻,信息消耗的是什么资源?答案显而易见:接收者的注意力。 ——赫伯特·西蒙(Herbert Simon,1916*01),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
碎片信息通过活跃的反射脑源源不断地涌入,挤占了思考脑的空间。一旦思考脑被抑制,你就很难进行深入、广泛、超前的思考。
而若是你任由自己陷入被动应激模式,时时刻刻紧盯着电子邮件和屏幕,那就完全不可能做出像样的准备
锁链二: 并行处理
但如果并行的只有2个项目,那么产出的确有所增加,这可能是因为当一个项目变得很无聊或是暂时卡壳的时候,转而处理另一个项目的确能带来收益。但若是任务数量达到3个以上,表现就急剧下降。
锁链三: 低水平压力
随时在线还会削弱你的恢复能力,如果你分不清工作和生活的界限,情况就更加糟糕。
若是它们长期处于较高的水平,就会损伤我们的身体,带来慢性高血压、肌肉紧张、心率过快、高凝血水平等问题,还会抑制免疫系统。
间歇性的压力才是健康的压力。间隔期应该足够长、足够频繁,好让体内的压力激素逐渐消退,让身体得到放松
要预防、治愈这些小毛病,办法只有一个——定期离开屏幕!
最后我们再来谈谈眯眼。你应该彻底避免眯眼看东西,因为它会增加眼睛承受的压力。
锁链四: 缺乏睡眠
电脑屏幕发射的蓝光甚至比正午的太阳还多。因此,近距离紧盯平面显示器、平板电脑或智能手机会抑制褪黑素的分泌,影响你的生物钟。
为什么我们难以离线
其中50%~95%的邮件是完全无关的(荒野上的草丛),但是当然,他们不想错过任何一封来自老板或客户的有用邮件(异动的树枝)
关闭提醒新邮件、新消息的一切声音和图标。
互动交流能增加幸福感,孤立、消费性的网络活动却会增强孤独感,降低归属感和幸福感。
从根本上说,脸书用户的动机有三种:(1)窥视他人生活;(2)为自己创造一个有特色的身份;(3)满足内心的自恋倾向。”
不断检查社交媒体比检查邮箱更糟糕,因为它会带来额外的问题:社交媒体会催生“身份焦虑”,让你感觉更加孤独、悲惨。而所谓的“身份焦虑”,基本上就是“嫉妒”的学术委婉说法。考虑到人人都只会发布生活中有趣、正面的东西,你会感觉自己的生活不如别人的丰富,所以你对生活的满意度会下降。千真万确,你越沉迷于脸书,那么你在现实中的真实朋友就越少,与人相处的时间也越少,而且你会越发相信,谁都比你过得幸福。如果你能在不同的情况下见到大量真人,你就会以更加真实的角度看待他们的生活。所以你会一直寻找下去,形成恶性循环:你越频繁地查看脸书,就越无法满足,感觉越不快乐、越孤独;于是你就更需要小小的兴奋感,因此你更加频繁地检查脸书,变得更加不快乐……
屈从于消费性的现代通信技术,这无法增加你的产出,只会摧毁你的智力表现。一旦你明白了这一点,那么你的智力表现和生产力就有可能得到提高。
解锁方法一: 彻底离线
最重要的办法是彻底离线——抽出固定的不受打扰的时间,来完成专注的工作和对话。
每天只检查两次邮箱,手机永远留在车里,而且定期躲到附近的办公室享受一段不受打扰的时光
热衷于多任务并行的人都无法正确认识这一点:离开他们,世界依然如常运转。
离线的具体方法
首先,请找出一天中你的思考脑表现最好的时间段
第二个收效极大的方案是,在周日的晚上抽出20分钟彻底离线,用于计划一周的工作,确定最重要的任务是哪些,安排在什么时间去做,并确保每一天都有充足的安静时间。
每天请抽出10分钟来安排第二天的事情,时间不应晚于睡前一小时。
长按四秒钟,它就会进入保护大脑模式,
是阅读艰深的文本,请把它打印出来,在老式的纸张上阅读,而且要彻底离线。
解锁方法二: 批量处理
合理安排任务的基本原则非常简单:尽一切可能减少切换次数。
接下来要决定在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有意识地根据重要程度筛选所有干扰,结果你会少做很多不重要的事情,工作效率也会大幅提高。
引入系统化的批量处理,要大幅提高智力生产力,这是最重要的方法,尤其是在非常规性的工作中
(1)一次完成一个任务,或者相对完整的一部分,拒绝所有干扰
(2)把密切相关的任务划分到同一批次
(3)把不相关的任务、邮件和琐事丢到一个批次里
(4)准备好在家里处理的批次
(6)每次批量处理结束后,好好休息一下
如何面对邮箱难题
①关掉收件箱的所有提醒,无论是图标还是声音
②别把收件箱当成待办事项表。
③别让任何可能浪费时间的东西进入你的收件箱。
(6)不要每封邮件都回
解锁方法三: 恢复正常的睡眠模式
设定两个就寝闹钟
你应该设定1号就寝闹钟,提醒你至少提前1小时(最好提前1.5~2小时)彻底离线,而2号闹钟则设在睡前1小时,好提醒你开始睡前流程。
每天在同样的时间就寝、起床,包括周末。
如果你需要在周末补觉,请提前一会儿上床,而不是晚起,这样对睡眠模式和生物钟的干扰更小
为了恢复健康睡眠,你应该保证自己的床只用于睡觉和性行为。
最好不要用手机当闹钟,也不要把手机放在床边,甚至根本别把它拿进卧室。
睡前喝一杯 “喝杯热牛奶”
请勿在睡前6~8小时内摄入任何刺激性饮料
白天尽量多动动。如果疲劳的只有你的大脑
睡前2~3小时内请勿锻炼,让身体有时间代谢
在床边放一个笔记本,记下所有好主意和可能有的忧虑。买一支带LED灯的笔,以免吵醒你的伴侣。
如果晚上保证正常的睡眠, 白天是不需要小睡和打盹的. 小睡切勿超过20分钟. 如果不想小睡就不用小睡.
解锁方法四: 正确面对压力
对耐压能力有重大影响的基本态度包括:是否将挑战看作成长发展的机会,遇到重大事件时的基本感觉,对工作和家庭角色的投入程度,是否拥有明确的优先级和清晰、现实的目标。
古罗马人早就知道这一点——“mens sana in corpore sano”,意思是说“健全的精神寓于健全的身体”
正确的做法: 拒绝香烟,注意体重,健康饮食,保持良好的睡眠,不依赖兴奋剂、咖啡因或镇静剂,对工作满意,保持良好的幽默感,懂得并实践优秀的放松技巧,控制酒精摄入,注意计划截止日期。
因为间歇性的压力才是健康的压力,所以你应该培养或恢复定期休息的习惯,恢复身体和精神能量。
要解决随时在线、多任务并行、缺乏休息和低水平压力,每个人的情况都不相同,难易程度也因人而异。
解锁方法五: 培养正确的习惯
“ABC分析”是最简单的,而且非常有效。这三个字母分别代表前因(Antecedent)、行为(Behavior)、后果(Consequence),有时候这三部分也被称为“诱因(Trigger)、行为/习惯(Behavior/Habit)、奖励(Reward)”。
这些方法也可以帮助你改掉其他束缚大脑的习惯。如果你有睡眠问题,那么你的卧室应该只用于睡觉(和性爱),其他事情统统都不在卧室里做,当然包括工作。
如果你想改变某个行为的后果或奖励,那么可能应该使用强大的普雷马克原理。
定义: 如果某个低频/不太愿意做的行为后面总是紧跟着一个高频想做的行为,那么前一个行为出现的概率也会升高。
千万不要低估“提醒”的效果。每次我建议人们善用提醒,大家总是觉得这个法子很傻
或者设一个新的屏保图案,隐晦地传达信号:“你真的没有更好的事可做了?
任何计划要取得成功,90%取决于落实和跟进。

《慢思考:大脑超载时代的思考学》的笔记-第52页

http://www.jianshu.com/p/ef396359418c
如何在扁平的世界深入思考-《慢思考:大脑超载时代的思考学》读感
Brainchains: Discover Your Brain, To Unleash Its Full Potential In A Hyperconnected, Multitasking World
作者:特奥·康普诺利
本书被认为是欧洲工商管理学员最受欢迎的思维课。作者特奥·康普诺力(Theo Compernolle),同时在欧洲工商管理学院、荷兰自由大学、比利时根特大学管理学院教授,多家跨国公司(如壳牌公司)的顾问。擅长将 医学 生物学(biology) 心理学(psychology)神经学(neurology)企业管理(business administration)不同领域的知识梳理整合,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向大众普及。
适读人群:
在信息技术面前,无法保持专注,一心多用,时刻在线刷屏的人群;
持续压力状态或紧张状态下的人群;
睡眠过短或者睡眠质量偏差的人群。
本书就是以教练形式来解决以上问题的干货书。
本书目标:致力于提升你的智力表现和生产力,让人脑与科技达成平衡,发挥出最佳潜能。
本书带领我们认识了我们的神奇大脑工作方式,并且通过了解,告诉我们如何在一心多用的时代,保持专注。如何善于利用三种形式分工的大脑:思考脑,反射脑,存储脑。如何面对压力提高自己的智力生产力。
不可否认,即使你今天即使是传说中的搬砖一族,也要用到大脑,纯粹的无脑劳动正在消失,某种程度上每个人都是脑力劳动者,成功也取决于脑力劳动的质量。如果我们知道了大脑的运作原理,那么信息技术可能就不会让我们
01 神奇的大脑。
即使整个万维网的所有机器硬件相加,与我们单个人的大脑相比,都显得原始而简单。我们的大脑有800亿个神经元,约10000种类型。每个神经元都比我们现在的任何服务器都要复杂。
现代脑科学已经证明:
身体脑通过三套系统影响全身。神经系统, 免疫系统,内分泌系统。这三套系统还与情绪保持着紧密的联系,情绪影响着免疫系统的反应,影响着我们的行为。
我们的大脑不仅仅连接着身体里的每一个细胞,而且在无意识状态下还通过知觉与其他人的大脑直接连接。比如当你看看见别人的手在移动,尤其是别人做的事情还是你感兴趣的事情,你大脑里的负责细胞也会点亮,比如你看忧伤的电影,自己也会不自觉伤心落泪,这类细胞被称为“镜像细胞”或者“镜像神经元”。
目前,人类基因组计划已经绘制完整。目前启动的BRAIN(通过创新神经技术研究脑科学)计划,目标是绘制出人类大脑中每一个神经元活动的完整图谱,这个计划称作“大脑活动图普计划”。此任务比载人登月和人类基因组计划还要困难千万倍。
心理学研究表明,我们拥有三套负责认知、决策的脑系统,分别是:
思考脑 负责抽象思考 也叫结果导向脑 特点是:运转速度慢 持续投入注意力 保持专注 消耗大量能 量 所以容易疲劳。想想我们每次需要长时间用脑时是不是感觉饿得快?
反射脑 只管此时此刻,应激反应 是祖先生存之道。快而原始。最古老,处理问题完全自发无意 识,情感网络也属于反射脑的一部分。比如及时躲避危险,冲动易怒等等。
存储脑 等待空闲时开始工作 为思考脑产生的想法服务的配备。思考脑的信息的分类存储。特点是 需要在休息时才能工作,比如睡眠,出门休闲等。保存方式是以联想为主。具体机制仍然 未知。研究表明,长者需要想起一件事情,不是记忆力衰退,而是数据库庞大,检索时间 长。思考脑和存储脑互为平衡,一个工作时,一个休息。可见休闲对我们多么重要。
实验证明,思考脑一次只能处理一个任务。有时我们觉得自己可以同时做好几件事,其实是在不同任务之间切换,这会带来效率问题。而且切换还会带来信息丢失。如果你确认可以同时做几件事,那么就是思考脑和反射脑合作做特定的任务,将某些常规性任务交反射脑处理,思考脑专注有意识地思考。比如:边做家务边听课程,家务可能是习惯性动作。虽然你也可以在边开车边听课程,但是要么课程听的支零破碎,要保持专注听课就下意识地车速放缓并且不需要频繁换车道,笔直开。总之,思考脑一次只能做一件事,如果老是打断,那么你也会感觉非常疲劳,而且明显延长作业时间,质量欠佳。再试试看是否能同时听两个人讲话?
知道思考脑的特点,我们可以适当改进我们的工作方式。比如:
1,在两个不同任务之间切换,需要休息五分钟以上换脑(休息就是全部停下来,而不是刷屏)避免被上一任务牵连下一任务效率。尤其是完全不同性质的任务时,比如你前面在应对客户的抱怨,下面如果没有间歇地去听孩子电话,你的情绪如何?
2,相似任务尽量安排在一起,批处理类似的任务。现在的时间管理课程也是建议根据场景来划分工作内容。外出路途中的时间任务,办公室电脑前的时间任务等等。就是为了批处理。
反射脑,帮助人类得以生存,但是也会无意识欺骗我们。让我们看看以下偏见:
锚定偏见 比如你为什么喜欢买中间价格的商品?比如:你会不会认为9*8*7*6*5*4*3*2*1得出的数字比1*2*3*4*5*6*7*8*9要大呢?其实相等对不对?
内审偏见或乐观偏见 90%的司机认为水平高于平均 ;70%管理人员认为属于顶尖的20%。
可用性偏见 大脑中会记住鲜活的事情,并高估概率。比如911之后,死于车祸的人远多于死于恐怖 袭击的人。
光环效应 高估成功人士的影响力 ,低估失败者的能力。
美丽偏见 觉得颜值高的人更善良,能力更强。
熟悉度偏见 喜欢熟悉的人和事情,这个可能和安全感有关系
从众偏见 集体性盲从
事后聪明偏见 事情发生后,评头论足,觉得自己早就料到了这个结果
怀旧偏见 觉得过往非常美丽。
赌徒偏见 认为这次一定和上次不一样。其实都是一样。
证实性偏见和选择性感知 倾向于选择自己想听到的言论
刻板印象 对特定人群有不经验证、先入为主的固定印象。
损失厌恶 失去一样东西比得到一样东西更让人揪心
结果偏见 以结果来判断决策的正确与否。其实很多时候是巧合而已。错对了。
购后偏见 买了某物,就忽略它的坏处,只看到了好处。
自我服务偏见 觉得自己成功是能力,失败是环境怪罪外界。
观察者偏见 我成功是能力,别人成功是狗屎运 我失败是外界环境,别人失败是能力不行。
欺骗偏见 时间越是仓促,决策速度越快情况下,做出不道德行为的风险就越大。
替代式诱导 对于复杂需要思考的事情自动转化为简单的问题。比如问你这次出差是否顺利?如果不想费脑思考,就会不自觉地联想去最近时间发生的事情来做结论。所以,很多服务也许过程不尽如人意,但是最后告别时非常温馨感人,你会觉得以此做为判断标准。
我们就是通过大量的练习,将行为和推理过程从有意识的思考脑转移到反射脑,变成自动完成,无意识的反射,直觉的习惯,因为思考脑需要耗费大量的能量、意志力和时间,而反射脑工作起来轻松得多。比如开车,刚学会时,总是忘记刹车和离合,熟练以后就交给反射脑来处理,开车也就不那么累了。
所以我们平时要警惕我们的直觉。要利用直觉做出良好的决策,必须满足以下条件:
# 直觉只有在相对可预测,有规律可循的环境中才有用。消防是,股票市场不是。
# 你是该领域的专家,不仅仅是经验,还有每次决策带来的及时客观的反馈。
# 你做了足够的功课,努力学习,深入阅读,认真讨论,审慎思考,对于信息和知识充分理解
# 在你跟着感觉走前,对自己的直觉有评估与质疑,并且接受考验
# 你明白,直觉容易让人盲目。看看其他专家的独特视角。
# 你知道反射脑会抄捷径 ,包括情绪上的捷径,那可能会愚弄你。
# 你知道并且坚信,主观上的判断并不完全可靠,无法反应你的直觉判断和决策真正准确率
# 你坚持只对自己真正专业的领域做出判断,而不去判断专业领域外的事情
# 你知道并接受,某些情况下,基于算法做出的决策比主观判断更好。
(以上清单是卡尼曼和克莱恩《直觉决策所需的条件》一文的基础内容,做了些口语化调节)
接下来,我们看看情绪对于我们的影响。
情绪容易受到疲惫的思考脑的影响。经过了一天,情绪容易被反射脑接收。情绪不仅仅带来不可控的生理反应,甚至能让你无意识做出一些行为。比如反应过激,行为失当。错误理解了某人意思,大打出手,等,这种是无意识的情绪在操控着我们,事后才出现有意识的情绪。如果有意识和无意识情绪结合起来,就可以想办法改变已经形成的习惯性情绪反应。比如,当你拖延时,让别人提醒你,或者自己罚自己一笔钱放在储蓄罐里。或者当你完成一件任务需要一段意志力时,可以阶段性奖励自己(ABC法则)
存储脑只有当我们放空大脑时才会整理、操控、储存、更新脑子里的信息,以便让我们从中归纳知识,得出见解。只由当外界输入越少,思考脑的需求越少,存储脑的档案管理才会越高效。所以,很多时候会玩会休息才会工作。尤其是3B:小憩(Break)、洗澡(Bath)、睡眠(Bed)。如果我们一刻不停地摆弄手机,用琐碎的小任务填满每个孔隙,那么就是在扼杀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创造力。
所以,我们要建立的观念是:信息泛滥而廉价,思考罕见而高贵。
# 深入阅读是思考不可或缺的前提。安静、从容、不被打扰地阅读一本书、一个章节、一篇文章。精读的能力,比浮光掠影地扫过手机文字,拒绝思考只是浏览填充大脑,要强太多。我们要的是抽象、分析、综合、归纳、演绎、联想和创造性的思考。
# 真正的对话 对话的三个层次:闲聊 讨论 真正的对话,牵涉到感情,综合彼此看法,创造出新的意义。并由此建立更稳固的关系。是智商和情商的重要因素。
未完,待续。

《慢思考:大脑超载时代的思考学》的笔记-第7页

大脑的另一项优秀特质是它有惊人的容错率。我们或许会因为衰老或意外失去大量的脑细胞,但整套系统的功能却有可能完全不受影响,这是因为大脑一直在为自己编程和更新,它一刻不停地建立新的连接或修正旧的连接,大脑拥有强大的自我纠正和修复能力,尤其是在我们进入睡眠状态以后。这样的修正和恢复不仅仅存在于细胞和细胞群层面,大脑的某个部分甚至可以完全接管另一个毫不相关的部分的功能。对计算机来说,要做到这一点依然遥不可及,一个出错的晶体管就足以毁掉一整块芯片。

《慢思考:大脑超载时代的思考学》的笔记-第127页

如果缺乏足够的睡眠,就会有太多垃圾信息无法得到清理,太多碎片信息无法建立联系,有价值的东西也无法放入合适的位置。在你脑内的那座档案馆里,无数文件夹和文件四处散落,杂乱无章。那么到了第二天,需要某条信息的时候,你根本无法找到它。接下来大量重要的新信息再次涌入脑海,前一天的大部分东西就会被冲掉。

《慢思考:大脑超载时代的思考学》的笔记-第57页

我们在疲累的时候更容易做出不道德的决策,因为这时候占据主导地位的是永不疲惫的反射脑。所以,我们在早晨做出的决策总是比晚上的更有道德。

《慢思考:大脑超载时代的思考学》的笔记-第103页

要合理地安排任务,必须满足两个条件:第一:学会离线;第二,学会批量处理。

《慢思考:大脑超载时代的思考学》的笔记-第147页

http://www.jianshu.com/p/2c7f3c390927
如何在扁平的世界深入思考-《慢思考》读感2
上一篇读感,作者帮助我们分析了大脑的神奇工作原理,我们小小的一颗大脑其实远比我们所处的银河系还要复杂。所以,越是研究人脑科学,越是敬畏大脑。想想过去的一个故事,说是男人创造了这个世界上的汽车,飞机等高科技产品,但是别忘了,女人可是创造了独一无二的人类啊。从某种意义上,我非常理解母系社会的存在。至于重男轻女,真是一种奇怪的逻辑。
今天,我们要跟随作者一起深入讨论下我们如何利用自己的大脑优势,回避劣势,在信息泛滥的世界里深入思考。
首先,我们先认知下我们是如何不自觉地摧毁自己大脑的。
02 脑锁链 如何不自觉地摧毁自己的大脑
1号锁链:随时在线。 真的很可怜那些有信秒回的人,真的不是你们效率高,而是你们时间不值钱,一棵上等木材都变为了一截截短小的废材。时间切割成碎片怎么利用?要知道,决策疲劳。做出大量选择,注意力,决策能力显著下降。随时在线,还会为人际关系带来副作用。

2号锁链:多任务并行。 注意力过度活跃。造成任务总时长延长,信息丢失,扼杀创造力,无法深入阅读和真正对话。这点其实反映在QQ群,微信群处很明显,一个大群其实根本没有什么价值,无法就一个话题深入探讨,说的都是情绪和直觉。真正有意义的探讨恐怕就是志同道合的小群了。还有在办公室,你自己去有意识计算下每次被打扰的次数,恐怕一个超过40分钟的专注都达不到了。这个问题不是今天才出现的,就我感知最起码也20几年了。也不要都认为是屏幕的过错,其实过去的人没有屏幕依然有这个问题。这根本就是人性的劣根性。
3号锁链:低水平压力。压力就像是弓弦,没有弓弦的张力,何来箭射得高远?所以,压力也分正面压力和负面压力。我们都是可以忍受短期压力,但是难以忍受长期压力。过多的要求和过少的要求都会造成负面压力。我们经常会面对一个挑战时态度是兴奋愉悦的,因为得到的奖励会是对自己的肯定,成就感。即使面对这样的压力,保证休息放松的频率和质量,就能释放,甚至还能增加你的抗压能力。每个人都容易找到自己的效率曲线。随之到达顶峰后,再额外的要求就会让我们效率降低,愉悦程度打折扣。所以,压力是因人而异的。压力相对于个人而言,当你觉得自己的压力平衡被打破后,你感受到的是压力,这是一种负面压力。面对压力,我们可能会这样处理:1,欺骗自己,过度反应,2,主观解释来蒙蔽双眼。低水平压力是由于随时在线造成的,比如心率,睡眠,血压,以及头颈部,关节,肌腱等的不适,这些会进一步引起焦虑,注意力涣散。
4号锁链:睡眠不足。现代职场人恐怕每日睡眠保证7小时以上的很少了吧。有些人比如创意产业,文化产业等职场人士,生物钟已经调节成睡得晚起得也晚,如果你不是这样的生物钟,那么就是欠下睡眠债了。睡眠不足会影响我们的认知,情绪,判断决策等。这里有个误区,很多书提倡一个人不需要睡那么多,理由是保证深睡眠就好了。现代医学研究发现,浅睡眠和深睡眠一样重要。浅睡眠帮助我们消化白天的体验,尤其是构建记忆,保持情绪平衡和心理健康。而深睡眠对长期记忆的存储以及身体修复都非常重要。睡眠是依靠昼夜生物钟来调节的,睡眠也是依靠时间的长度来维持的。把那些教你如何只睡四小时就保持高效率的书扔掉吧,你的身体你最了解,何必削足适履,模仿别人?
如何解放以上锁链呢?
1号解锁秘诀:离线思考。尊重并支持那些定期离线的人。我的手机从来就是静音,消息查看定时,为了避免未接电话,用蓝牙耳机,来电震动的颈圈式耳机;重要文档打印出来,重要时间段留出大段出来高效产出,以身作则,鼓励别人不必时刻回复,统一时间回复即可,也让别人了解你不是搭架子,而是工作生活习惯。平时时不时宣扬离线好处,让老板同事都理解,这样会可控打扰次数,当然你也有更多离线方法,期待你的留言。

2号解锁秘诀:
批量处理。尽量少切换思路。一次完成一个任务或者相对完整的一部分,拒绝所有干扰;把密切相关的任务划分到同一批次;不相关的任务、琐事、邮件丢到另一批次。不需要为了整理而整理,待办事宜要么另外找时间做,要么就不做,当下只专注一件事。这里,我觉得时间管理的一些方法可以用上。比如根据场景分配任务,番茄钟,优先吃掉那只青蛙等等。
艾森豪威原理--重要的事情通常不紧急,紧急的事情通常不重要。列出矩阵--紧急而重要,占用20%左右时间;重要但不紧急,70%左右时间;紧急但不重要,不超过10%;既不重要也不紧急,不超过1%。嗯嗯,道理都明白,就是臣妾做不到啊。这种分法就是要明白生命的优先级,有些事必须亲力亲为,有些事可做可不做,有些事交给别人去做更合适,有些事不做或者拖拖也罢。
帕累托法则。也就是20/80法则。运用的原理不必那么死板,而是要提高效率,找出高价值活动来。递进原则,4%的活动产生64%的价值;三阶原则,1%的活动产生50%的价值。自己根据结果随时调整必要劳动时间,拒绝过度拟合。高效工作的结果应该是工作或事业的阶段性成功,以及享受其中的乐趣。
3号解锁秘诀:恢复正常的睡眠模式。至少需要睡足八小时。告诉自己床就是睡觉的地方,不要带手机。睡前一小时离开屏幕,每天同样的时间就寝,起床,包括周末。看屏幕带防蓝光眼镜,减少大脑以为的白天时刻,增加入眠时间;白天小睡不超过20分钟;应对倒班或者时差可能需要褪黑素或者轻剂量安眠药。
4号解锁秘诀:科学应对负面压力。合理安排任务,消除慢性压力;善待周围人,因为留给别人时间少所以在他们周围投资的时间应该越多,这些可以帮助你提高耐压能力;警觉早起警告信号,比如心脏,头痛,肌肉疼痛等,认真对待。定期休息,修复和改善自己的社会网络。对自我的要求不要太高,注意自己的管理风格,让工作变得可控可预测。使用一些高效率的APP,帮助你定时离线或者提醒自己新习惯的养成。

结尾:我们到底是一群怎样的人呢?
现在的我们已经不会再觉得无聊了。因为手机相伴,甚至会无手机焦虑症。我们是天生的条件动物,听见即时通信工具的响声就不由自主地刷屏;我们天生热爱眼下的满足,对待延时的信息,打开稍慢的网页缺乏耐心;我们天生容易养成习惯,比如晚睡慢慢变成习惯,低头族成为习惯;我们天生倾向于快速反应,反射基因强大于思考基因,互联网五彩缤纷的内容让我们感受新鲜刺激;我们天生对危险敏感,邮件,坏消息,烦心事,撕逼等不断刺激强化就会造成身体应激反应,这些长期慢性的提心吊胆或者不适更容易让我们生病;我们天生好奇,每天的推送不断,乐此不疲,很难戒除;我们天生热爱兴奋感,想想看睡前多么恋恋不舍关闭手机,很难想象一旦离开手机将会引起多少心理疾病,比如抑郁,沮丧,孤独等;我们天生追求确定性,如果你不能下意识运用思考脑,那么反射脑将帮助你逃避非确定性,你更喜欢那些已经形成共识,多人点赞的观点和文章,因为思考,提出批判性,建设性的辩论是件熬人费脑的体力活。我们天生需要归属感,研究表明,互动交流能增加幸福感,孤立、消费性的网络活动会增加孤独感,降低归属感和幸福感。这会进一步增强你随时在线的需求。我们也常常会被神经质的感觉驱动,比如觉得随时回应可以帮助他人,其实可能白白折腾半天,什么忙也帮不上。我们还有很多不肯离线的理由,比如自恋,显示自己的重要性,渴望被人需要的感觉,缺乏自信、希望取悦他人,极度缺爱,缺乏意志力等。我们的生活状态日益变为:频繁地翻查手机,换来一些兴奋感的东西,然后又被孤独不快掩盖,就会一直寻找下去,越无法满足,感觉越不快乐,越孤独,更加频繁地检查手机,变得更加不快乐。当我脑海里回忆起《黑镜》里的剧情时,就是在提醒自己,让工具真正成为工具,帮助我深度思考,真正交流沟通,而不是一块弊大于利的绊脚石。
本篇文章写时一小时半,期间被电话打扰一次,手机开静音,电话却是时刻铃声的,看起来还是有改善的空间,比如改变写作的时间,或者认可其中的一次打扰是短暂的放松机会,毕竟一直没有停过。

《慢思考:大脑超载时代的思考学》的笔记-第57页

我们在疲累的时候更容易做出不道德的决策,因为这时候占据主导地位的是永不疲惫的反射脑。所以,我们在早晨做出的决策总是比晚上的更有道德。

《慢思考:大脑超载时代的思考学》的笔记-第22页

惊人真相:思考脑无法同时处理多个任务。

《慢思考:大脑超载时代的思考学》的笔记-第138页

为了简化复杂的问题,我们可以说,上瘾大致分为两种。第一种叫作“鸦片类成瘾”,原型是鸦片吸食者,核心是追求愉悦的满足感。这类上瘾有时候又被称为“爱好型成瘾”“快乐型成瘾”或“愉悦型成瘾”。带来满足感的实际上是大脑分泌的鸦片类化学物。当然,直接摄入此类化学物也能带来同样的天堂般的感受。
鸦片类成瘾与我们将要描述的第二类成瘾的主要区别在于,一旦进入这种愉悦的状态,我们就会暂时停止对药物的追寻,享受满足的时刻,直至天堂般的感受逐渐消退,我们才会重新开始寻找。
第二种叫作“多巴胺类成瘾”,原型是安非他命或可卡因使用者,核心是寻求兴奋感。这类上瘾有时候又被称为“需求型成瘾”“欲望型成瘾”或“激励型成瘾”。随时在线的欲望属于多巴胺类成瘾。在日常生活中,带来兴奋感的事件和刺激都会促使大脑分泌多巴胺。但多巴胺的分泌却不会带来满足,所以对兴奋感的追求不会自动停止,你会持续不断地追求这种感觉。

《慢思考:大脑超载时代的思考学》的笔记-第126页

睡眠有点像是整理硬盘、清理碎片。但比起死板的硬盘来,我们的存储脑要有趣得多。它是活的!它负责判断哪些信息应该保留,哪些应该抛弃,它会不断整理已经进入“档案室”的信息。存储脑在神经细胞之间建立亿万新连接,同时擦除无数旧连接,结果,你的学习能力、概念思考能力和创造力都得到了提高。一整夜的好睡——无论是学习前还是学习后——都能够显著提高记忆力。

《慢思考:大脑超载时代的思考学》的笔记-第92页

你应该离线进行专注的思考,然后忘记注意力这回事,任思绪随心所欲地游荡。
也许我们的想象力真的受制于在线的时间太长了,是该离线进行思考的时候了。

《慢思考:大脑超载时代的思考学》的笔记-第17页

原始的反射脑拥有比思考脑更快的反应速度,这是由遗传决定的。数百万年前的大草原上时刻上演着生与死的争斗,我们的人类祖先正是借助这样的巨大优势得以繁衍。不过到了21 世纪的丛林里,反射脑闪电般的速度反而成了某种负累,因为这样的速度需要付出代价:我们必须经常性地停下来,给思考脑一个机会,让它去检验反射脑做出的快速决断,如果不这样做的话,反射脑一定会犯下很多荒谬的错误。

《慢思考:大脑超载时代的思考学》的笔记-第61页

我们的思考脑需要能量,而且很容易疲倦。因此,一整个白天,思考脑调节情绪的能力不断磨损衰退,结果到了晚上,永不疲惫的反射脑就占了上风,而由它掌管的侵略、焦虑之类较野蛮的情绪就变得更加明显,尤其是在睡眠不足的情况下。

《慢思考:大脑超载时代的思考学》的笔记-第19页

而等到思考脑进入惯常的休息和睡眠状态,存储脑就会抓紧机会,占据每一分空闲的处理能力,去完成自己的工作。大脑放空,没有任何特定任务需要处理的时候,存储脑才会进入最活跃的状态。

《慢思考:大脑超载时代的思考学》的笔记-第18页

近期的研究似乎已经表明,年长的人需要更多的时间从大脑的“档案室”里检索信息,这可能是因为与年轻人相比,长者的数据库更加庞大。因此,检索时间变长是正常的,可通过数学模式预测。而在此前,人们普遍认为长者检索时间变长是因为记忆力衰退。

《慢思考:大脑超载时代的思考学》的笔记-第75页

在真正的对话中,你们会综合彼此看法,创造出新的意义,并由此建立更稳固的关系。

《慢思考:大脑超载时代的思考学》的笔记-第18页

近期的研究似乎已经表明,年长的人需要更多的时间从大脑的“档案室”里检索信息,这可能是因为与年轻人相比,长者的数据库更加庞大。因此,检索时间变长是正常的,可通过数学模式预测。而在此前,人们普遍认为长者检索时间变长是因为记忆力衰退。

《慢思考:大脑超载时代的思考学》的笔记-第166页

如果任务非常复杂,或者所属领域截然不同(例如分别属于工作和家庭),那么不受打扰地工作能够大幅提高效率,最多可达4 倍。30 分钟的专注工作比10 个不断切换的3 分钟强10 倍。
别忘了:每一次切换、每一次干扰都将损害你的产出,哪怕这些切换和干扰看似微不足道。

《慢思考:大脑超载时代的思考学》的笔记-第109页

压力的定义,当你觉得自己的压力平衡被打破的时刻,你感受到的就是压力。换言之:如果你必须做的事情和你能做的事情失去了平衡,你就会感受到负面的压力。

《慢思考:大脑超载时代的思考学》的笔记-第144页

不断检查社交媒体比检查邮箱更糟糕,因为它会带来额外的问题:社交媒体会催生“身份焦虑”,让你感觉更加孤独、悲惨。而所谓的“身份焦虑”,基本上就是“嫉妒”的学术委婉说法。考虑到人人都只会发布生活中有趣、正面的东西,你会感觉自己的生活不如别人的丰富,所以你对生活的满意度会下降。千真万确,你越沉迷于脸书,那么你在现实中的真实朋友就越少,与人相处的时间也越少,而且你会越发相信,谁都比你过得幸福。如果你能在不同的情况下见到大量真人,你就会以更加真实的角度看待他们的生活。

《慢思考:大脑超载时代的思考学》的笔记-第71页 - 如何在扁平的世界深入思考

我觉得自己最不擅长的就是深入思考,而这一章正是对症下药,让我看到了克服自身这一缺陷的方法。

《慢思考:大脑超载时代的思考学》的笔记-第15页

许多心理学研究表明,我们拥有三套负责认知、决策的脑系统,分别是“思考脑”、“反射脑”和“存储脑”。在理想情况下,这三种脑配合无间,帮助你达到最佳的智力表现,但某些时候,它们又会互相竞争。

《慢思考:大脑超载时代的思考学》的笔记-第127页

如果缺乏足够的睡眠,就会有太多垃圾信息无法得到清理,太多碎片信息无法建立联系,有价值的东西也无法放入合适的位置。在你脑内的那座档案馆里,无数文件夹和文件四处散落,杂乱无章。那么到了第二天,需要某条信息的时候,你根本无法找到它。接下来大量重要的新信息再次涌入脑海,前一天的大部分东西就会被冲掉。

《慢思考:大脑超载时代的思考学》的笔记-第166页

如果任务非常复杂,或者所属领域截然不同(例如分别属于工作和家庭),那么不受打扰地工作能够大幅提高效率,最多可达4 倍。30 分钟的专注工作比10 个不断切换的3 分钟强10 倍。
别忘了:每一次切换、每一次干扰都将损害你的产出,哪怕这些切换和干扰看似微不足道。

《慢思考:大脑超载时代的思考学》的笔记-第61页

我们的思考脑需要能量,而且很容易疲倦。因此,一整个白天,思考脑调节情绪的能力不断磨损衰退,结果到了晚上,永不疲惫的反射脑就占了上风,而由它掌管的侵略、焦虑之类较野蛮的情绪就变得更加明显,尤其是在睡眠不足的情况下。

《慢思考:大脑超载时代的思考学》的笔记-第31页

我们需要足够的放空时间,比如说在任务间隙让大脑休息,这样在新的任务开始之前,存储脑才有机会将重要的新信息整理储存起来。两个任务所处的领域越复杂、反差越大,我们需要的休息时间就越长。

《慢思考:大脑超载时代的思考学》的笔记-第95页 - 2号锁链:多任务并行

我们一直都渴望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可以一次性处理很多事情,却往往会遇到效率低的问题,其实我们的这种想法是错误的,我们最应该做的就是专注。

《慢思考:大脑超载时代的思考学》的笔记-第157页

要快速做出决断,你可以采用艾森豪威尔原理——重要的事情通常不紧急,紧急的事情通常不重要。

《慢思考:大脑超载时代的思考学》的笔记-第224页

一家律师事务所的合伙人决定改掉在开车时打电话的坏习惯,但她上车时总是忘记关掉手机。手机一响,她就会无法自控地接电话。于是,她请女儿画了一幅小画来提醒她。女儿在便签上画了一个拿着手机的粉红公主,并在旁边写道:“妈咪,请想想我们。”家里的小弟弟听说以后,也画了一幅卡通画,画里有一头可怕的恐龙正在袭击他母亲的车子。把这两幅
画贴在仪表盘上以后,她再也没忘记过关闭手机。

《慢思考:大脑超载时代的思考学》的笔记-第7页

大脑的另一项优秀特质是它有惊人的容错率。我们或许会因为衰老或意外失去大量的脑细胞,但整套系统的功能却有可能完全不受影响,这是因为大脑一直在为自己编程和更新,它一刻不停地建立新的连接或修正旧的连接,大脑拥有强大的自我纠正和修复能力,尤其是在我们进入睡眠状态以后。这样的修正和恢复不仅仅存在于细胞和细胞群层面,大脑的某个部分甚至可以完全接管另一个毫不相关的部分的功能。对计算机来说,要做到这一点依然遥不可及,一个出错的晶体管就足以毁掉一整块芯片。容错率这一点,还是让人很惊叹的~

《慢思考:大脑超载时代的思考学》的笔记-第21页 - 思考脑:一心不能二用

这一章给了我很多启示,也让我认识到自己的学习习惯出现了很多错误,受益匪浅

《慢思考:大脑超载时代的思考学》的笔记-第19页

而等到思考脑进入惯常的休息和睡眠状态,存储脑就会抓紧机会,占据每一分空闲的处理能力,去完成自己的工作。大脑放空,没有任何特定任务需要处理的时候,存储脑才会进入最活跃的状态。

《慢思考:大脑超载时代的思考学》的笔记-第91页 - 决策疲劳

一旦你决定着手戒除随时在线这个坏习惯,那么你必须将离线变成自发的、无意识的新习惯,只在特定时间在线,让这成为雷打不动的规律。
我们已经习惯了无时无刻在线的习惯了,这个习惯目前对我们的最大的损害就是关注力的下降。

《慢思考:大脑超载时代的思考学》的笔记-第5页 - 关于大脑的惊人真相

人类大脑是已知宇宙里最复杂的物体。是挺令人震惊的,虽然现代科技已经能做到很多事情了,但是对我们的大脑依然还有很多不清楚的地方。

《慢思考:大脑超载时代的思考学》的笔记-第151页

如果你的任务是阅读艰深的文本,请把它打印出来,在老式的纸张上阅读,而且要彻底离线。这还能带来另一个重要的好处,你或许已经察觉到了,在纸面上阅读,你更容易发现重要的细节或错误,而在屏幕上则更可能错过。研究表明,纸质阅读更有利于理解文本,尤其是在时间有限的情况下,纸质阅读的速度更快,也更不容易感到疲累。

《慢思考:大脑超载时代的思考学》的笔记-第5页 - 导读

基本态度的改变是所有改变的根基。如果一个人不改变基本态度,任何技巧都派不上用场,因为他自己根本就不会接受。

《慢思考:大脑超载时代的思考学》的笔记-第2页 - 导读

爱因斯坦说,并不是说我有多聪明,我只是对问题思考得更久而已。
村上春树说:没有专注力的人生,就仿佛睁着眼睛却什么都看不见。
乔布斯说,等你真正理解了这个问题,你会想出很多复杂的解决方案,因为它确实错综杂。大多数人止步于此。但有 少数人会继续在午夜里冥思苦想,最终理解问题背后的深层规律,找出简洁优雅的方案。

《慢思考:大脑超载时代的思考学》的笔记-第149页 - 1号解锁秘诀:离线思考

原来离线思考的作用这么大,在日常生活中只是单纯的以为只要不停的工作就行了,原来不是这样,我们不仅要学会工作还更要学会休息,这样才会工作得更好。

《慢思考:大脑超载时代的思考学》的笔记-第27页

你的大脑一次只能处理一个任务,强行要求它同时处理多个任务,就像是企图用一只手抛接很多个球。你的手永远只能抓住一个球,这时候其他球都在空中,有的球是无关紧要的塑料球,但有的球却是珍贵的水晶球。我们将一些重要或危险的工作比喻为水晶球,例如照顾孩子。当你同时处理多个任务的时候,某些球将不可避免地掉到地上。如果掉下来的球是最珍贵的那个,千万不要惊讶,比如说,你可能把婴儿遗忘在车子的后座上。

《慢思考:大脑超载时代的思考学》的笔记-第99页

生活中最危险、最可能危及生命的情况总是出现在我们醉心网络、多任务并行、压力较大的时候。
现在很多交通事故都是由于开车时看手机造成的,新闻里也总是报道有家长把小宝宝忘在车里的惨剧,可能和我们现代的多任务并行有很大关系吧?我们时刻都觉得时间不够用,总想在更短的时间做更多的事情。

《慢思考:大脑超载时代的思考学》的笔记-第123页

缺乏睡眠,尤其是缺乏REM睡眠,会导致快乐之类的正面情绪减少,负面情绪增加。

《慢思考:大脑超载时代的思考学》的笔记-第70页

“你为什么要一刻不停地忙着摆弄智能手机,用琐碎的小任务填满每一秒空袭,这样的做法并不明智,因为你是在扼杀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创造力。”

《慢思考:大脑超载时代的思考学》的笔记-第166页

如果任务非常复杂,或者所属领域截然不同(例如分别属于工作和家庭),那么不受打扰地工作能够大幅提高效率,最多可达4 倍。30分钟的专注工作比10个不断切换的3分钟强10 倍。
别忘了:每一次切换、每一次干扰都将损害你的产出,哪怕这些切换和干扰看似微不足道。

《慢思考:大脑超载时代的思考学》的笔记-第26页

思考脑一次只能处理一个想法及其环境。所以,我们以为自己在同时处理多个任务的时候,实际上只是不断地在任务之间切换。

《慢思考:大脑超载时代的思考学》的笔记-第13页 - 关于大脑的惊人真相

这一部分总的看起来像生理心理学,为我们大概阐述了一下大脑的生理机制,涨了很多知识。

《慢思考:大脑超载时代的思考学》的笔记-第26页

思考脑一次只能处理一个想法及其环境。所以,我们以为自己在同时处理多个任务的时候,实际上只是不断地在任务之间切换。

《慢思考:大脑超载时代的思考学》的笔记-第220页 - 如何不自觉地摧毁自己的大脑


改变思考方式,你会表现更加优秀
● 睡眠障碍,是判断抑郁症表现的一种信号。
褪黑素这种药因为娱乐圈乔任梁抑郁症过世的事情,又一次出现在大众面前。以前只知道褪黑素是人体脑部松果体分泌的激素,掌管人体的睡眠节律。一般中老年人体内褪黑素分泌不足,影响睡眠时可以适当补充褪黑素。
因为老爸有一段时间睡眠特别不好,我曾经买过给他用。但是对它的认识还是比较浅薄的。
最近补了一些抑郁症的资料,才知道它也是治疗抑郁症的药品。对抑郁症了解的越多,越发现这个世界上竟然有如此可怕的疾病,越想越后怕。
深入了解后,你会发现这并不是危言耸听,就拿轻度抑郁症来说,它伴有情绪低落、不合群、离群、躯体不适、食欲不振及睡眠障碍。
睡眠障碍,是判断抑郁症表现的一种信号。
而我的睡眠时间一向不太正常,睡眠质量不错,可是睡眠时间真的很少。有段时间经常是半夜1-2点才睡觉,早上6点多就起床了。
中途的睡眠时间也就只有5个小时左右,不会超过6个小时。
我们大部分的人都知道,长期缺少睡眠对身体有害的,但是总是出现极端的例子(如乔任梁事件)才正真重视这个问题。
我也不例外,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都认为睡觉是一项既浪费时间又没用的行为。每每到深夜了才突然察觉一天过去了,可是手上的事情并没有完成。
客户明天等着看设计稿;该写的文章才写一半;想读的书还没有开始;
深夜十一二点才正式开始电脑工作,然后可能是看书到半夜,几乎成了习惯。
由于平时睡眠不足,白天的工作效率严重受到影响,一到下午精力开始分散,注意力不集中,昏昏沉沉的,有时候情绪特别燥,有时候又觉得特别疲惫,周身乏力提不起精神来······各种问题就像多米诺骨牌反应一样,给生活和工作造成严重的影响。有段时间真觉得快要得抑郁症了。
可是我始终不知道如何去改变它,让它恢复到本来的样子。
我也想早睡早起,也想做早起的鸟儿,想吃到更多的虫子,也想成为一个在职场上有竞争能力的社会人。
最后我没想到一本书帮助我找到了答案。
慢思考
● 《慢思考》了解大脑基本工作机制
曾经尝试过很多不同的方法,终究成效甚微,甚至变得更加糟糕。美国畅销书作家特奥·康普诺利撰写的《慢思考》时,我没有想到这本会改变了我,它道出了其中原因,并且找到了相应的解决方法,在过去几周的实验中,渐渐地发现其实是可以改变的,就效果来说,起码晚上的睡眠时间变多了,其他也开始渐渐得到了改善。
在我的知识储备中,对大脑的认识一直停留在脑的生理构造,而鲜少了解我们拥有三套负责认知和决策的脑系统,分别是“思考脑”、“反应脑”和“存储脑”。而三种脑相互配合能达到最佳的智力表现,而某些时候,它们又会相互竞争。
思维导图
我们想在所处于一个信息社会,大家都习惯开着电脑,手边放着IPAD和手机等各种在线电子产品,我们工作、生活、社交过分依赖这些东西,还总会认为这些东西带给我们生活的便捷。
却没有想到这些东西会是一把双刃剑,它们也有可能会是毁坏你的思维和创造性,扰乱了你的生活,同时并没给你增加人际交往的粘度。
思考脑特征是运转的速度很慢,它需要你持续地投入注意力、保持专注,所以她会消耗大量能量,而且很容易疲劳。处理多个任务并行和串行处理任务时,正好与它的特质相违背,从而不利了它对有意识的思考、逻辑、分析、综合考虑、创造性思维、解决问题、做出预判、回顾过去以及深度思考。
图一二是我平时上班工作的状态。
图1是的工作状态。
图二则是游戏画面。
其中还电话、邮件、会议、同事之间的沟通,我早就习惯了多任务并行,或者串行,一心二用一心多用情况不要太多了。
哪怕是没有外部的干扰,对于工作中串行和多任务进行也习以为常。
有时候我会在图画到一半的时候,突然拿出IPAD来玩一下游戏,如图2般。这个游戏里设定一段时间,田里会长出庄稼,时间一到它就成熟需要我去收割。定时制造出各种面包、糖果、牛奶、衣服等,所有玩一轮下来,工作忘记做了,时间转眼又过去了。
以前一直以为是给大脑放松得,但是实际上把主要的工作时间占用了。
工作中有更多另一种状态,就是你在忙工作时候,突然需要接听客户的电话,或者同事之间的沟通,然后做完这些后才能正真回到自己的工作岗位上去,多任务串行把工作切割成不同的部分,你会发现完成的时间会用的更多。

工作状态
游戏状态
● 《慢思考》如何不自觉地摧毁自己的大脑
对应书中所列举的内容,终于知道为什么工作效率越来越低,而睡眠的时间越来越少了。
①随时在线→→→信息超载→→→决策疲劳
②多任务并行→→→带来严重危险→→→最愚蠢的后果
③低水平压力→→→压力源的正负能量分解→→→无法做到正常的工作状态和休息
④睡眠不足→→→昼夜节律钟破坏→→→浅睡眠和深睡眠受到影响→→→记忆力变差
回想去小时候,那时候记忆力很好。
读一本书,很小的细节也能记得清清楚楚,能复述书中的内容,还可以当故事讲给小伙伴们听。后来渐渐长大了,发现自己的记忆力是越来越差,有时候一串数字刚记下来,转眼就忘掉,也曾经为这样的事情懊恼过,是不是真的因为年纪大了,脑部发育萎缩了?害怕继续下去,真的要得老年痴呆症(二三十岁的天天担心这个!)
更害怕工作中会出现这样的事情。
虽然一个小小失误不回产生大影响,但是我们身处商业社会中,如果有一部分人都这样的话,我们的工作生活将会一团糟。
自己有这样的担心,同时身边也见不少这样的人。
曾经遇见过这样的一位同事(身居高位),看着他工作的状态,让人觉得他就是工作疯子。
他工作的时候三台电脑同时开着的,一个看邮件,一个看资料,另一个随身的小MacBook Air。手边一个蓝莓,一个iphone。
我们经常看到他办公室的情形是这样的:面前摆着一堆电子产品,办公桌前面坐着两个同事,三个人在讨论事情,他一边在回复邮件一边加入他们的讨论。
他经常挂在嘴角的话是:我没有那么多时间给你们,我好忙的!
有一次我忍不住问他,你这样不会分散注意力吗?
他自信满满地回答说:不会啊,我觉得这样更省时间。可是我们都知道他午餐通常是别的同事出去吃饭帮他带的汉堡。也清楚有些问题是多么糟糕,如公司搬个办公室用了半年时间没有决定下来,本来开发部门要调回总公司的,可是我们的位置三个月后又三个月,依然没有动静。诸如此类的事件多不胜数,都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需要他的首肯。
不仅仅如此,我们常常在半夜或者凌晨时分,常常会收到他发过来的whatsapp信息问工作进度的问题。用过这个工具都知道,它有一项功能:当你打开信息后,它就在信息下打一个小钩钩,显示你已经看过了。
刚进来的新同事这个时候就懵逼了,这信息人家已经知道你看过了,你看过了不回,你是不是想搞事啊!可是深更半夜的信息一回谁知道会不会把半夜搞成工作状态到天明呢?
同事们不胜其烦,都想出各种办法来尽量避免在线的状态。这个同事我们都知道他睡眠时间少,不少人曾经说过他曾经是一个脾气十分温和的人。而现在已经变成了三天两头听到办公室里有争执的声音,大多数同事从办公室出来都是板着个脸出来的。他就像一个十足的神经衰弱患者,身边的人轻易不敢与他沟通。
在回头看看上面的如何不自觉地摧毁自己的大脑:随时在线、多任务并行、负面压力和睡眠不足。就像一条锁链,把他的生活陷入一种危险。
● 《慢思考》解锁秘诀
知道自己的症状和病因了,治疗就变的容易起来了。
要发挥大脑的最大潜能,最重要的办法是彻底离线---抽出固定的不受打扰的时间,来完成专注的工作和对话。
我开始尝试使用工具,给工作限制时间,什么类型的工作给自己多少时间。
在这段时间里,丢开手机、游戏、邮件以及尽量告诉身边的人,在这段时间请不要打扰我,我需要去处理很重要的事情。
这方面有人喜欢用番茄钟,手机APP上有很多这样的工具,稍微留意都能找到适合自己的。
我会选择界面好看,用起来又方便的工具。
设定固定时间后,我的工作时间已经颇有成效了。虽然它的显示依旧是不健康的,可是我知道,我的专心工作时间越来越多,离线的时间越来越短,有更多空余时间可以供给我的业余爱好和睡眠。
工作时间统计
●《慢思考》解锁秘诀:批量处理。
我们所处的现代社会基本办法彻底避免多任务并行。而且受到干扰的大部分都是与工作无关的,这个症结始终困扰着我们。
《慢思考》中提到批量处理是一个很好的方法,艾森豪威尔原理
几乎所有人都会做 To do list来管理自己日程,分清楚那些是重要的,那些是不得不做却对我们本身没有好处的事情,就会变得非常重要,艾森豪威尔原理清楚告诉我们分类很重要,影响一辈子的事情需要更多时间去处理,而一些不重要的事情我们尽量缩减时间。
•紧急而重要 要获得优秀的表现的,它们应该占用20%左右的时间,一般用于工作。(危机,截止时间的项目,重要客户的服务···)
•重要但不紧急 获得优秀的表现,他应该占用70%左右的时间(重要会议,项目计划、建立重要关系、战略发展····)主要是与生活品质有关,包括长期的规划、问题的发掘与预防、参加培训、向上级提出问题处理的建议等等事项。把80%的精力投入到该象限的工作,以使第一象限的“急”事无限变少,不再瞎“忙”。
•紧急但不重要 获得优秀的表现,应该占用不超过10% (团队共进午餐、大部分会议、干扰、电话···)
•既不重要又不紧急 获得优秀的表现,只占用不超过1%时间(社交媒体、上网、邮件、清理···)简而言之就是浪费生命,所以根本不值得花半点时间在这个象限。
荒废这个领域将使第一象限日益扩大,使我们陷入更大的压力,在危机中疲于应付。
时间管理的四象限工作法分为重要和紧迫两个维度。开始的时候我只用笔记本随手笔画着试验,后来发现它真的能提高单位工作时间的效率,后来下载手机APP高效todo(下图)自己试用过确实不错,尤其是时间四象限结合电脑桌面配合。
现在只要每天晚上睡觉前把第二天要做的事情写下来,然后第二天照着这个表去工作就可以了。它减少我对工作的焦虑感,在工作心里也有底,今天完成什么,只要做完了,那么我这一天就是成功的完美的,而且让睡觉的时候更加踏实。
艾森豪威尔原理
高效Todo
●冥想有助于解放你的大脑
《慢思考》中让我们知道大脑除了反应脑和思考脑,同时让存储脑有充分时间得到休息也是十分重要的,除了以上的行动和睡觉,其实冥想也是一种提高大脑记忆力和睡眠质量的一种方法。
现在我每天睡觉前,都会自己一个放松的时间。关闭所有的灯光,找个舒适的位置坐下来,闭上双眼,随着美妙的冥想音乐,放松,让大脑空置。虽然用的时间不多,但是它可以让我彻底地放松身心,抛却白天的烦恼,抚平情绪,保证我有用一个质量很好的睡眠。
冥想APP
这篇曾发在日志里,现在分享到这里,想和大家交流交流。注,app这东西,因人而异,找到适合自己的最重要。第一次在豆瓣发书评,有点搞不清楚状况啊==!

《慢思考:大脑超载时代的思考学》的笔记-第57页

原始的反射脑没有任何道德观念,它的本质就是自私,这是由遗传决定的。所以,一切与道德有关的问题,我们都不能信任快速、原始、无意识的反射脑。它做出的快速决策一定是自私自利的,来自荒原上人类祖先残存的生存繁衍策略。在那个残酷的环境里,荒野上的居民没有那份闲心仔细思考,去考虑自己的行为可能带来哪些社交和道德上的麻烦。

《慢思考:大脑超载时代的思考学》的笔记-第87页

如果我们随时保持在线,就无法做到定时离线深入思考,于是自然也意识不到这种处理信息的方式是完全错误的。


 慢思考:大脑超载时代的思考学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