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洋大劫杀

出版日期:2016-8
ISBN:9787506091127
作者:郭国松
页数:252页

内容概要

郭国松,著名法律报道记者,历任南方周末高级记者、中国周刊助理总编辑、法治周末执行总编辑、21世纪传媒法律与新闻研究中心主任、首席研究员,现任21世纪传媒影视部总制片人,著有长篇小说《天在看》等。

书籍目录

第一章
1. 陌生的航程
“鲁荣渔2682”号载着33名船员踏上前往南太平洋的陌生航程……
2. 真假合同埋下的血腥杀戮
在船员们签下那份真假难辨的合同时,一场残暴的杀戮注定无法避免。
3. 赌桌上输掉黑土地,一无所有后出海打鱼
60多亩黑得流油的土地,在赌桌上输掉了。一无所有的姜晓龙在每年45000元保底收入的诱惑下,上了“鲁荣渔2682”号。
4. 南大洋诱人的渔场
一条鱿鱼200斤,中国渔船不远万里前往南大洋捕鱼。谁会关注这些穷苦船员的命运?
5. 165条香烟
渔船两年不靠岸,劳累,孤独,寂寞,165条香烟就是船员刘贵夺全部的精神寄托。
6. 保底收入暗含的“22条军规”
没有鱼的时候每年保底收入45000元,有鱼就按产量提成,俨然现实版的“22条军规”。
第二章
7. 劫船计划正在秘密进行
刘贵夺和包德与部分船员秘密串联,准备武力劫船,回国跟公司打官司。
8. “船长要是不同意,就把刀架在他脖子上”
经过半个月的准备,暴力劫船行动即将开始,船长李承权却浑然不觉。
9. “不能等了,今天晚上必须动手”
刘贵夺和包德率领船员兵分两路,一路冲进船长室控制船长,一路把守楼梯。
10. “没想弄死他,怪他自己找死”
伙食长夏琦勇持刀闯进驾驶室,试图解救船长,被乱刀杀死后抛入海中。他成了船上第一个被杀者。
第三章
11. 秘鲁海岸警卫队搜救“鲁荣渔2682”号
中国海上搜救中心协调秘鲁海岸警卫队出动飞机搜救,而“鲁荣渔2682”号已经驶离现场200海里。
12. “没事,就说掉海里失踪了”
船上逐渐恢复了平静,船员们说起夏琦勇被杀,也是轻描淡写:“没事,就说掉海里失踪了,船长回去报一下就完事。”
13. 海盗船
“鲁荣渔2682”号即将进入西太平洋时,突然遇到了一艘疑似海盗船,刘贵夺惊出一身冷汗。
14. 九把新刀与刘贵夺的“指挥刀”
包德指挥几名船员加工了九把更锋利的新刀,刘贵夺的“指挥刀”与众不同。
第四章
15. 有人密报,大车要造反
穿过夏威夷海域,行程过半,刘贵夺突然得到情报:大车秘密串通多名船员准备造反,夺回渔船控制权。
16. “杀这么多人,我有点害怕”
刘贵夺决定杀死大车兄弟和二副共六人,有些船员害怕,刘贵夺说:“喝点酒壮壮胆。”
17. 太平洋上的“夜半歌声”
“我和你吻别/在无人的街……”深更半夜,在太平洋深处一艘血光四溅的渔船上,突然传出震耳欲聋的歌声,像魔鬼发出的狞笑。
18. “早让你加入,你不加入,现在知道害怕了”
12人间瞬间变成了人间地狱,个别船员目睹杀人场景,吓得魂飞魄散。刘贵夺冷笑着说:“你是我兄弟,不会动你的。”
19. “砍完之后看刀上有没有血”
一群“刽子手”对杀人过程的回忆,他们要让刀子上沾血,以便向刘贵夺证明杀过人。
20. “刘贵夺把事交给我办,我就得积极表现”
刘贵夺命令冯兴艳带着几名船员杀人,他在舵楼观察。冯兴艳动手时有些犹豫,但一想到“这是刘贵夺安排我干的事,我不好好表现的话,自己就有危险”。
21. 目睹杀人场景的大学生失踪
船上唯一的大专毕业生马玉超当晚目睹了12人间的血腥场景,在极度的恐惧中,他选择了跳海。
第五章
22. “再扔人的时候,叫上我们俩”
要么手上沾血杀人,要么等着被杀。面对残酷的环境,人性的底线荡然无存,一部分船员答应以“投名状”的方式加入杀人团伙。
23. “与其被杀死,还不如自己上吊”
死亡的阴影笼罩着“鲁荣渔2682”号。大副悄悄地写了一个纸条递给船长李承权:“很害怕,我先走,与其被杀死,还不如自己上吊。”
24. 船长被“招安”
刘贵夺一番威逼,将船长李承权“招安”,打算带着一部分手上沾血的船员偷渡日本。
第六章
25. 黄金波告密引发的内讧
包德秘密串通内蒙古籍船员黄金波,计划杀掉刘贵夺;黄金波口头上答应后,转身向刘贵夺告密;刘贵夺决定先下手为强。
26. 连环计诱杀包德
刘贵夺惧怕包德的势力,不敢正面血拼,便设了一个连环计,先解除包德的武装,再逼着船长杀了包德。
27. “你有没有跟包德一起造反”
包德被杀后,刘贵夺对“包德系”人员展开地毯式围剿。
28. “他说杀谁,我们就杀谁”
刘贵夺是这艘船上绝对的老大,他说谁死,谁就得死。他出生在一个寻常的家庭,父母都是本分的农民,那么,他极端嗜血的基因是从哪里来的呢?
第七章
29. 大副带着三名船员乘坐木筏逃离渔船
就在渔船逐渐靠近日本时,船底阀门被打开,海水涌进船舱,大管轮失踪,船长发出求救信号。混乱中,大副带着三名船员乘坐自制的木筏逃离渔船。
30. 最后的杀戮:宋老五被捆绑后沉海
木筏被海流漂回渔船,大副等三人跳海,下落不明;船员宋国春被拉上船,刘贵夺和李承权逼迫最后两名手上未沾血的项立山、段志芳,将其捆绑后沉海。
第八章
31. “现在就剩下11个人了”
接到求救信号后,中国渔政执法船星夜赶赴现场的途中,与李承权通话,问及船上33人的情况时,李承权说:“现在就剩下11个人了。”
32. “我想知道他们为什么杀人”
尘埃落定时,有船员家属愤怒地质问:“案子审完了,我去威海找法官,我想知道他们为什么杀人,杀人的目的是什么?”
后 记
附 录

作者简介

2010年12月,“鲁荣渔2682号”渔船载33名船员出海,前往秘鲁、智利海域钓鱿,其间渔船失去踪迹。出海8个月后,被中国渔政船拖带回港时,船上只剩11名船员。历时近两年的侦办和审理,11名生存船员被判杀害22名同伴。
但这并不是人性极恶的全部。在这场骇人听闻的悲剧的背后,掩藏着被人们忽视的底层小人物的命运。
这是一部和《冷血》一样震撼人心的优秀非虚构写作作品。
作者历时三年艰苦采访,试图还原这场骇人听闻的杀戮,拷问被极端、残酷的环境扭曲的人性,抵近观察底层人挣扎求生的苦难命运……


 太平洋大劫杀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这个题材得天独厚的优势就是带入感很强,不需要很好的文笔就能让你置身于小说人物的视野中,对于我来说,由于持续关注事件的,几乎每个新闻稿都看过,所以,本书并没有给我带来太多的新东西,虽是纪实小说,但对于人物刻画,至少主角,我认为多少应该鲜明一点,比如船上的人甘心服从刘贵多的理由,至今没看到令人信服的理由,在这一点上,专访段志芳的那篇有了一些线索,比如,刘贵夺会无私的帮助同伴干累活,通过小事建立感情,留下人情,本书的刘贵夺过于刻板化,法庭化,难道与审查有关?另外我一直存在疑惑,就是刘贵夺和包德第二次铲除大连管理层的行动,那个下决定的心理过程,按理说,第一次死者夏,只有姜晓龙和刘贵夺动了刀子,刘成建打了一棍,其他人并未涉及人命,怎么第二次就决定大开杀戒处死6个人呢?普遍的说法是,薄告密大连帮要造反,刘包为求自保,先下手为强,这个前提应该是他们能说服手下人杀人后可脱身的,或者形势已经火烧眉毛,别忘了,刘包收走了所有刀具,大连管理层没有丝毫优势 欢迎大家讨论
  •     “这里是公海,不说出来就没事”,“公海中国管不了,别的国家也管不了”。从杀死第一个人开始,刘贵夺就不断拿这样的话给自己也给同船的其他人宽心。“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可以任意杀人不需要负责的地方”。这是作者对于这个问题的看法,文中提了两次,很能说明问题:因为你杀人是犯罪,犯罪要负法律责任。这是一个不用动脑子就可以想明白的道理。只是问题在于,有些时候也容不得你用脑子,这就是本能存在的价值。前者是说社会性,后者是决定社会性的更为深刻的人性。电影《饥饿游戏》和《大逃杀》这样的设定,最迷人的地方在于一个极端的密闭环境和非常规的游戏规则,这里没有法律,不存在道德底线,只有近乎出于兽性本能决定的适者生存。而在现实中,大逃杀的剧本上演,同样没有法律的约束和保护,不存在道德底线,只有拿走你一名换回我一命的游戏规则。“这是一座移动的鼓岛”是对这个恶劣生存环境最好的评价,在这里探讨法律就是荒谬的。这样的环境,从被欺骗无法回国的无助,到面对死亡压力的无助,只有一个没有敬畏不知深浅的局外人才会再去探讨法律或者道德。作者走访了很多当事人的家人,不断得出同一个结论:他们缺少教育,他们没有文化,缺乏法律意识缺乏自制能力,促使这些人做出这样不走脑的行为,一步步突破底线走向深渊。合同欺诈在远洋航海捕鱼这个行业里八成早已是行规,但这样的事件却是绝无仅有的,即使是劫船也未必会形成屠杀。刘贵夺、包德、姜晓龙、夏琦勇、李承权这样的人近乎偶然地凑在一起才是决定性因素。处理最早争端时候,一个未预料的寸劲儿,没有掌握好火候都可以作为个这事件不可收拾的源头。然而在这之后,包括刘贵夺在内,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诉求,也有自己的畏惧,他们一些行为的小细节都能说明在这个互不信任,动辄就会丢掉性命的环境里每个人有多麽压抑。各种极端情绪激发出来人性的扭曲,包括刘贵夺、姜晓龙、李承权在内的这些人到了最后都已扭曲了性格。这甚至是心理问题,原本诉求根本不存在了,杀人的快感、不受约束的快感、破罐破摔、统治、巴结讨好,什么心理问题都已出现。恐怕没有哪一个接受过高等教育的人能够拍着胸脯说自己在这样一个环境里能够妥善处理抑或是独善其身,看作者的笔锋,大概他认为他可以,或者他压根没去想。《大逃杀》的观众大概不会去深究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游戏设定,如何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甚至压根没有想过这样的事情真的可能发生,因为我们都生活在文明社会,却没有想过真的会存在文明所创造的国家机器、人权概念、法律辐射不到的盲区。也没有人分辨《大逃杀》里人的善恶,因为这是一个极端特殊的环境,本能驱使下不存在善恶。作者在想方设法探讨清楚促成这件事情的原因,也许在他眼里这件事情是荒谬的,也许他也认可这是一个悲剧,但他仍然在试图分辨善恶,寻找事件的源头。他会把责任归在无良公司的合同欺诈,归在这些人不能接受良好教育,造成这样无法挽回的局面。这些原因都没有错,任何一个案件都可以找到这样的原因。但本案的触目惊心到了令人发指的地步,真正需要思考的不是那些无关痛痒的所谓原因,我们要看的是如和从杀了第一个人到杀了二十二个,如此规模的屠杀如何形成,在一个密闭空间里的以生命为代价的游戏规则才是此案的独特之处。“里面的人未必都是坏人,外面的人未必都是好人”黄金波在监狱中写下的这句话被作者如实记述在书的末尾,供人唏嘘,却也仅仅是供人唏嘘。所谓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事实上,这句话所说的问题才是最大的悲哀所在。段志芳和项立山坚守到最后,不得已杀了人。他们剥夺了一条性命,换回了自己的性命。然而如果他们选择相信法律,坚守道德,那么不但宋国春不能保住性命,他们自己也会丢掉性命。说到底,他们所做的不过是凭空拯救了两条性命而已。最大的悲哀就在于此,他们原本是受害者,原本也需要补偿和心理治疗,他们在没有法律的地方艰难适应着游戏规则寻求活下去的希望,没有做错任何事(项立山的盗窃行为不算),却因为杀了人被公正的法律判了刑。也许王鹏也是受害者,甚至李承权或者其他人也是。法律不能提供任何保护却要在事情发展到无法挽回的程度站出来追究责任,这样的判罚的确令人信服,绝对不容置疑,却也让人叹息。没有情感,没有敬畏的冷静分析。作者始终希望站在一个局外人的上帝视角看问题,得出众多符合主流价值观的结论,立场上做到了十足的政治正确,却也失去了评判这个案件的资格,这就是本书最大的问题。

精彩短评 (总计16条)

  •     非常好!串联,底层革命,收缴武器,镇压造反,内部清洗。一艘船就是一个社会。
  •     个人意见这本书远没有那篇刷爆朋友圈的文章写得精彩。全书都透出了新闻人在对绝对事实的锱铢必较和对大热新闻分一杯羹之间的左右摇摆。“书”站在过多人的不同角度讲述,失去了“文”单一人物心理刻画的那份细腻和流畅。在刘贵夺这个核心人物处理上,“文”以赵木成(化名,原名段志芳)的角度将他描述为一个冷静克制敢想敢做充满个人魅力的恶人形象,“书”的作者则选择将他打回原形,让他变成了有小谋小勇没有远见疑心病甚重的角色。书处处站在上帝视角,企图跳出,不断探讨事件动态发展的原因,妄加评断,文则试图把读者带入到事件内部,让读者感受他的触目惊心,窒息到不敢发表任何评论。不知道纪实文学好坏的标准是什么,但论文学标准的精彩程度,这么精彩的一件事让本书讲得有些令人失望。
  •     密闭空间的杀戮,投名状般的血腥,只是还原却欠缺思辨。不能把原因归咎于当事者本身的贫穷/无知,而其背后的制度与黑幕却不愿揭开,或者说不敢触碰。
  •     没有那篇特稿好看
  •     在娓娓道来的叙述中,感受背后的寒气。冰冷的人性在潘多拉宝盒打开后便一发不可收拾。。。
  •     这种极端环境下的事件还要过多讨论道德和人性,还是太上帝了些。但作者明显也清楚底层人民的生活状态才是根源,所以不知道是否不方便写
  •     沉重,扭曲,底层太悲哀
  •     第一次读这种类别的书,感觉还行。条理算清楚,但是总感觉刘贵夺最初劫船的动机不那么明显,应该深挖一下
  •     故事本身就像一场反逻辑的电影
  •     还是作者比较有数,没敢拿这个跟《冷血》比。宣发就比较脸皮厚了。题材是好题材,写的一般。
  •     深度不够。
  •     杀来杀去都是穷人杀穷人 而他们最初的目的,无非是为了一年四万五的工资才出海
  •     我只是好奇都市人看这书抱的是什么样的心态?就好比知乎还有人头头是道地分析船上人物的心理.中国的小知识分子太有意思了,没有见过地狱,却不断想象地狱.「天亮了,大家老老实实起床搬砖!」
  •     因为我很喜欢看描写人性阴暗面的电影还有书,之前看到报道的时候,实在是震惊的不行啊,因为一直都觉得这样的事件只会存在于小说电影里,知道有人在写书,还是很期待的,现在终于出版了,必须要拜读,评价先为推荐,实在好看的话读后再改。
  •     一场惨剧,一个关于人性的好故事,可惜限于某些无可奈何的原因,作者没有给我一个满意的重现,很多场景流于表面和臆想,并没有挖掘出黑暗者本身的内在,对于关注了这个事件那么久的人来说,也许随着这本书的出版,也就彻底断绝了对挖掘真相的可能性。
  •     比时尚先生那片特稿的细节多了很多,看完起了一身鸡皮疙瘩。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