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妙的尘埃》书评

出版日期:2015-8-1
ISBN:9787108052717
作者:[美] 汉娜·霍姆斯
页数:304页

小身材,不容小觑

无论是否爱好科学,2013年的雾霾一定让你记住了“PM2.5”这个热词。直径小于2.5微米的颗粒物,仅是头发丝直径的1/40,却人人自危全副武装。雾霾最严重的时候,中药、口罩都卖到断货,天气预报的PM2.5指数成为每天最受人瞩目的数字。其实,小身材大威力的物质在我们周围还有很多。科普作家汉娜·霍姆斯的《奇妙的尘埃》像是一台触手可及的显微镜,带我们了解这些无处不在、不容小觑的尘埃。朝夕相处,我们与它们的亲密程度要比我们想象的更甚,它们可能就是我们的一部分,也可能危及我们的健康。显微镜下,肉眼看不到的世界何等壮观,但细细观之,又难免哀人生之多艰。工业化的污染改变了气候,微粒漂洋过海,散布于空气中,没有地区可以独善其身。我们或许知道,有些特殊工种会导致职业病,如煤矿工人、石棉工人、生物实验员,因长期吸入的微粒引发肺部疾病,可是鲜少留意,他们的家人也常有患病之虞。间接的接触防不胜防,户外的花粉、孢子容易诱发过敏,细菌、病毒悄悄沾染在衣物上。进门先洗手是幼儿园小朋友受到的第一份训诫,那么我们“纤尘不染”的房间是否就是安全的庇护所呢?霍姆斯的显微镜一扫,结果出人意表。房间地毯上的微尘是绝大多数吸尘器清理不干净的、空气净化器只是障人耳目的“伪”清洁用品、厨房的烹饪颗粒诱发疾病、潮湿的浴室是病菌滋生的温床,还有新家具里的甲醛、塑料百叶窗老化释放的铅、婴儿爽身粉、不完全燃烧的香薰蜡烛、衣服上抖落的皮屑粉尘,都威胁着我们的健康。不过科学研究的目的自然不是耸人听闻,令人举步维艰。虽然我们生活的环境不可能无尘,却可以改善环境中的微粒组成。小到限制某些物品的使用、居室的合理布局、低碳出行,大到工业建设的国际公约、气候的人工调控、疾病的防治,相对宜居的环境仍然可待。值得一提的是,人类和尘埃的化敌为友大有前景。随着对微观物质研究的深入,一些广受关注却难以攻克的问题,或能藉此得到解答。譬如发病率逐年攀升的哮喘,控制空气中的过敏原就要求助于微观手段。还有些科学家认为,过于干净的生活环境是哮喘的一大诱因,甚至尝试喷洒尘埃微粒来治疗这一顽疾。成也尘埃,败也尘埃。人类要与尘埃和谐相处,先要知己知彼,才能让它们的潜力为我们所用。不妨换个视角观察我们细小的伙伴们,想一想每天都有一颗新鲜的星际尘埃掉落在你的车顶上,是否可以暂扫PM2.5的阴霾?——乙未年读汉娜·霍姆斯《奇妙的尘埃》

无处不在的尘埃

无处不在的尘埃文/小暴萍尘埃无处不在,它涵盖的范围非常广,包括病毒、细菌、植物花粉、真菌孢子、枯叶纤维、皮肤碎屑、工业废气、汽车尾气、PM-2.5、星际尘埃、矿石粉末等等。各门科学家都在审慎地研究尘埃:天文学通过研究星际尘埃来了解宇宙的起源、地球的形成和未来的世界。气候学研究的是人造尘埃,以及这些尘埃和自然相结合之后对气候的影响。免疫学研究的是病毒、细菌、真菌等对人体的作用和伤害。公元1054年,中国北宋一位叫杨惟德的天官在“毕”星(金牛座头部)中观察到一颗天关客星(超新星)发出光亮,且在23个白天、653个夜里都能看到它的光芒。到了1731年,望远镜已经问世一百多年,英国的一名爱好者发现了蟹状星云(1848年由罗斯伯爵命名)。直到1942年,荷兰天文学家奥尔特拿出了令人信服的论证,确认蟹状星云就是1054年被叫做天关客星的超新星爆发后形成的。超新星喷发的高温气体在低于绝对温度(727°C)的时候,就会形成星际尘埃。星尘最初就像烟雾一般大小,然后原子一颗接着一颗落在星尘上,水分子在它外面凝结成冰块,如果被紫外线击中,就会出现更大的分子。又经过了十亿年的光阴,星尘被卷入一片冰冷的星云中心促成星星的诞生。以星尘作为原料,太阳诞生了,地球诞生了,再到后来生命也诞生了。科学家制造了星尘收集器,在南极、深海和太空收集星尘,重构它们的身份(彗星尘埃、行星尘埃、银河尘埃),分析参与地球形成的化学成分,从而揭秘地球的母亲——孕育它的星云。太阳系的历史太长,有些科学家转而关注地球生物的历史。恐龙在三叠纪,繁盛于侏罗纪,绝灭于白垩纪。戈壁沙漠埋葬了白垩纪晚期许多的大型恐龙和其它的小型哺乳动物,成为世界上最大化石产地之一。从化石上来,这些恐龙神态自若,有的孵卵,有的护蛋,像是在毫不知觉的情况下就被谋杀了。沙丘专家戴维▪卢珀从沙尘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一个戈壁沙漠恐龙灭绝的理论:狂风卷起石灰岩沉积物(戈壁沙漠在五亿年前浮出海面,岩表有海底生物遗骸),雨水将它撒在近250米的沙丘表面。经年累月,石灰岩层夹杂着裹着黏土的沙粒,越积越多。沙尘的矿物质带来了植物,植物又引来了动物,恐龙就在其中。到白垩纪末期,天空下起一场大雨,大雨渗到了石灰岩层无法穿透,水位越级越高,直到沙丘支撑不住重量,轰然倒塌就像雪崩,沙子、泥土一股脑儿地把动植物都淹没了。沙尘的困扰不仅是在过去,即便是现在,火山喷射的火山灰,落在头发上会使发质变硬,吸进鼻孔会导致流鼻血。当它和露水相遇时,硫变成了酸,让房子、车子的油漆剥落。在高空,沙尘成了飞机的隐形杀手。沙尘旅行的路程超越人类的想象。从戈壁沙漠吹起的沙尘,能够横渡太平洋,抵达美国哥伦比亚,然后流经每一个州。同样的,撒哈拉沙漠的沙尘能够横渡大西洋,抵达加勒比海,然后穿过美国中西部(冬天则扫荡南美洲),带去了沙浪袭击。撒哈拉沙尘是造成加勒比海海域几种珊瑚死亡和溃疡的罪魁祸首,也是引发加勒比海居民一些疾病的主要诱因。现在,美国国家气象局会在撒哈拉沙尘入侵的时候发布空气质量警报。沙尘越小越危险,小于10微米(PM-10)的灰尘可以入侵人类的肺部。柴油煤灰就是高度致癌物,炼油厂、汽车废气也可能有致命的危险。工业产生的粉尘导致许多疾病的诞生:磨坊热、飞灰肺、石棉肺等。石英砂被广泛用于玻璃、铸造、陶瓷、冶金、建筑、化工、塑料、橡胶等工业,而接触石英粉沙的喷砂工人、铸造工人、磨碎工人等最容易死于硅肺病。长期接触棉尘、木屑、毛屑、动物颗粒等也会损害肺部,引起哮喘等疾病。研究证实,当粉尘的浓度上升,死亡率也会跟着上升。在室内,一个微生物生物链也是尘埃的一部分,从下到上分别是:真菌-尘螨/书虱-肉食螨-书蝎-跳蚤-蠹虫-蟑螂。尘埃无处不在,它就在你的书中、床边、沙发上、厨房里、地板上、浴缸中、门把上。甚至在你的整个身体周围飘满了皮肤碎屑和衣服纤维。儿童的肺部小,呼吸频率高,更容易罹患哮喘。但是,在脏兮兮的环境中长大的儿童不易得病。并且,体内越多有寄生虫的儿童越不容易对尘螨过敏。这是因为,有些尘埃能培养我们的免疫系统。医生甚至利用一些细菌释放的毒素来治疗哮喘。尽管尘埃给人类带来那么多困扰,可到头来我们还是离不开尘埃。对了,到了生命的尽头,每个人都会化作尘埃,回到物质的大循环中。后记:汉娜▪霍姆斯写的这本《奇妙的尘埃》是一本跨学科的科普书籍,因为概念较多,读得比较辛苦。总的来说,是一本不错的作品,但是我个人不大喜欢行文的逻辑,和这个译本。

《奇妙的尘埃》:最熟悉的陌生人

生活里好像有很多东西,它无处不在,以至于人们往往会忽略它的存在。可是人们总还是会记起它的存在的,尤其是当积少成多,造成后果的时候。尘埃便是如此。《奇妙的尘埃》是美国科普作家汉娜•霍姆斯的一部作品。作为一名科普作家,霍姆斯曾在美国探索频道(Discovery Channel)网站“现场报道”和“科学生活”担纲专栏,并且在美国国家公共广播电台(NPR)“地球生活”节目做过嘉宾,因而作品语言通俗流畅,富于表现力是她鲜明的特点。与此同时,她还曾前往世界各地进行科学考察,这也无疑丰富了她个人的经历与作品中的人文关怀。因而《奇妙的尘埃》是一部很好读,同时内容也很丰富的作品。霍姆斯从宏观写起,先写“尘埃”作为一种组成,在世界,乃至整个宇宙中的无处不在。接下来则是分别从宇宙空间、地表的尘埃移动、烟云等方面,细述了尘埃的存在方式与“日常生活”,进而开始介绍尘埃与人类的“相处”,对人类生活的影响。整部作品按照“上天入地”的顺序,深入浅出地整合了有关尘埃,人们应当了解的一切与应当被澄清的“误解”。尽管是让人“熟视无睹”的存在,但往往是这样的物质,会在世界上扮演着无比重要的角色。我们甚至可以说,是尘埃开启了这个世界,而这个世界的一切,最终也将归为尘埃——这多少也应和了“尘归尘,土归土”的古老观察与智慧。而作为人,一方面,尘埃因为太过渺小,不易被察觉,我们总可以很坦然地与尘埃“打交道”。可是另一方面,如果人们察觉了“尘埃”的存在,往往意味着出了状况——或是家里积尘过多,需要扫尘;或是由于灰尘在人体内部累积,导致了疾病——后果往往很严重。在作者看来,原本世界上并没有两个地方有着相同的灰尘,于是也正是由尘埃,标记了地域的不同。可随着人们的活动,尘埃的流动也变得频繁,也便有了一些有趣的,但更多的是令人忧虑的状况的发生。不合适的尘埃出现在不相宜的地方,会导致区域内其他生物的生存受到影响。好在随着人类对尘埃的了解加深,这一情况也有了被遏制的可能。世间万物总有自己的规律。这一结论套用在尘埃的故事里其实也是适用的。而尘埃或许是世间最微小,也最稳定的形式——它也是一切消亡的归宿。人们总愿意去尝试改变,但改变却也总是不恰当的——也许改变只是破坏带有修辞色彩说法。当然,去了解未知,总是激动人心的事情——对于这“最熟悉的陌生人”,也还有更多秘密等待我们去揭开呢。


 奇妙的尘埃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