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易代3

出版社: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12
ISBN:9787304059903
作者:吕向辉
页数:240页

章节摘录

魏忠贤要依靠外臣方能控制朝廷,而外臣要依靠魏忠贤方能人阁拜相。双方一拍即合,顾秉谦、魏广微等大臣如愿以偿。    尤为无耻的是顾秉谦,他此时已经七十一岁,但名利之心甚炽。为得魏忠贤的青睐,甚至想拜比他小十八岁的魏忠贤为父,只是担心魏忠贤不喜欢“白须儿”,才让自己的孙子认了魏忠贤做干爷爷。    魏广微因性格“阴险狡猾”,为吏部尚书赵南星所摒弃。魏广微父亲的别号是建泉,赵南星与魏父为好友,故而以世伯的身份称“建泉无子”。魏广微为赵南星排挤,便转人魏忠贤旗下。    曾在“移宫”案中立下奇功的杨涟按捺不住,上疏弹劾魏忠贤二十四条大罪。首辅叶向高不忍与魏忠贤决裂,要缓图而行。叶向高两头不讨好,只得辞职回乡。    顾秉谦得任首辅,他向魏忠贤通消息,在封套上大书“内阁家报”。魏忠贤得以完全操控政局,排除异己,屡兴大狱。    魏忠贤唯一忌惮的是手握兵权的督师孙承宗,于是便处心积虑地想要解除这一威胁。    自古宦官专权,都要与外廷相表里方能如意。最早成为魏忠贤在朝堂耳目的是兵科给事中霍维华。霍维华是东光人,与魏忠贤算是同乡;他的内弟是宫中太监陆盖臣。由于陆盖臣的关系,霍维华尽知宫中底细,他很清楚魏忠贤将会有所成就。故此上奏折弹劾司礼监太监王安。致使魏忠贤得以矫诏。王安是魏忠贤的座主,可惜现在已成为魏忠贤掌权的障碍,故而魏忠贤必欲除之而后快。霍维华为魏忠贤立下首功一件。    另两位可以和霍维华比肩的是刑部员外郎徐大化和刑科给事中孙杰。但是由于当时魏忠贤的力量还不足以袒护同党,结果这三位被鄙视他们的人排挤出京师,落职闲住。直到天启四年,魏忠贤的权势可以笼罩一时之际,霍维华、徐大化、孙杰才纷纷回到朝廷,接受魏忠贤的酬庸,在短短几年内,都做到了尚书的高位。    魏忠贤刚刚与外廷建立起来的线还没有发挥作用,就被掐断了。因为朝臣鉴于前代王振、刘瑾等宦官篡权,为防微杜渐,弹劾魏忠贤的奏疏很多。尤其是御史周宗建,直言魏忠贤“目不识一丁”,且蛊惑皇上,“其为隐祸,可胜言哉”。魏忠贤的地位岌岌可危。    为了对付周宗建,魏忠贤启用了郭巩。郭巩就是当年和姚宗文等人一起因攻击熊廷弼而落职的御史,现在他凭借魏忠贤的关系得以回朝,自然是对其感恩戴德,以图厚报。郭巩做了攻击周宗建的急先锋。    郭巩旧事重提,将熊廷弼祭出来作为“杀手锏”。郭巩将推荐熊廷弼为经略归结到周宗建的头上,而熊廷弼失掉广宁则周宗建亦有不可推卸的责任。郭巩这样做一举两得,既可以报一己之仇,又得以报答魏忠贤的私恩。这是熊廷弼遭关押一年多之后,被人们重新从记忆中拾取。至此,熊廷弼成为魏忠贤攻击敌人的工具,熊廷弼的生死已经与广宁无关。魏忠贤要将其最终的价值榨尽之后才给他一个痛快。    周宗建自然要反击。两人几个回合下来之后,牵扯的人越来越多,这样做,终究难以了局,而且胜败未定。魏忠贤很清楚,如果没有外廷诸臣与自己呼应,他便很难在朝中呼风唤雨,白己在宫中的位置也会如同风雨中飘摇的小舟。    魏忠贤到底是“吉人天相”,朝中又有两个人来帮他。这两个人,一个是魏广微,一个是顾秉谦。魏广微时任南京礼部侍郎,顾秉谦为礼部尚书,这两人功利心极强,一心想着“大拜”,成为大学士人内阁。但他们想通过廷推的正常方式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当时朝野对二人的评价极坏:魏广微“阴险狡猾”,顾秉谦“庸劣无耻”。吏部尚书赵南星很鄙视他们,而吏部是执行廷推的主要部门。    顾秉谦将自己的孙子带到魏忠贤面前,让孙子叩头认他做干爷爷。并且解释唯恐魏忠贤不喜欢“白须儿”,否则自己便会拜倒在其膝下。六卿之一的礼部尚书如此刻意结纳,魏忠贤自然是喜不自胜。    魏广微是赵南星好朋友魏允贞的儿子。赵南星时任吏部尚书,掌官员铨选之权。魏允贞卒于天启初年,史称其“清操绝俗”。赵南星谈及魏广微则日“建泉无子”。“建泉”是魏允贞的别号。这样的考语,魏广微是难以忍受的。也由此证明,赵南星是靠不住的;只有魏忠贤是“终南捷径”。    魏忠贤自然是非常高兴,如此,经过一番运作,魏广微和顾秉谦得以进入内阁。    魏广微似乎可以导之以正,观其后来受刑部尚书崔景荣手书即谏止对杨涟等人的追赃可知。奈何赵南星对其如弃敝屣,不仅日“建泉无子”,又三拒其于府门之外,导致魏广微死心塌地地追随魏忠贤,成为阉党在内阁的代理人。有了两个内阁成员为自己出力,魏忠贤的势力越来越大。天启四年六月,魏忠贤遭遇了一场政治危机。渡过这次危机之后,魏忠贤脱胎换骨,成为大明朝的第一号人物。P2-5

前言

明熹宗实在是明王朝皇室中的一个异数。但在一百多年前,有一位皇帝与其个性恰恰相反,那就是正德皇帝。按照辈分算下来,正德皇帝明武宗是明熹宗的高祖。    两人即位时的年龄都很小,明武宗是十五岁即位,明熹宗是十六岁即位。两人虽同称为“异类顽童”,但两人还是有所区别的。明武宗之“顽”是“顽劣不堪”;明熹宗之“顽”是“冥顽不化”。明武宗好动,其志向是做一个驰骋疆场的大将军,而且自拟封号,用这一封号时他的名字不再是朱厚照,而是大将军朱寿。相比而言,明熹宗则好静,喜欢在宫中做木匠活,据说其手艺之精即使是在能工巧匠中也能占到一席之地。    ……    张太后在宫中的尴尬可想而知,她必定又悔又恨,无脸去见死去的丈夫明孝宗。张太后的弟弟犯法当死,张太后为了求情竟然在世宗面前长跪不起,但仍不能挽回“圣心”。如果是武宗的儿子继位,贵为太皇太后的张氏,哪里会有此等屈辱。    熹宗与武宗童年的苦乐大相径庭,二人即位之后一静一动。但其共同点则至少有四个:一个是二人皆无子;再一个就是二人手下各有一个在明朝提起来响当当的大太监——魏忠贤和刘瑾;第三个便是两人的资质必定也不会错,明武宗有乃父的评点,明熹宗竟然能够成为“能工巧匠”,其资质必在中人以上;第四个相同之处便是,两人都死于“水厄”。明武宗在积水潭泛舟,失足落水,由此成疾。明熹宗则是在宫内乘船游玩,清水荷叶,衣襟飘飘,望之如神仙中人。得意之间,熹宗竟然掉入水中,他的死即肇因于此。明武宗轻捷彪悍,尚不能承受这秋水一激,何况熹宗。    明熹宗无子而有弟,他死后由他的弟弟朱由检即位,是为明思宗。明熹宗不理朝政,明思宗却是宵衣旰食,可惜他才具不足,此时明朝的形势也是大不如前。结果明思宗身死国灭。

内容概要

吕向辉,1974年10月出生于河北省石家庄市无极县。1990年考入河北正定中学,1993年考入河北大学哲学系。1997年进入河北日报社从事新闻采编工作,现就职于河北日报报业集团总经理办公室。
在校期间,一直对历史有浓厚兴趣,阅读了大量历史书籍。工作之余,读史兴趣逐渐集中于明清两代。在新闻与历史的交错中,更多了些不同领悟。用写新闻之心发现历史之美,并为之沉醉。恰似高阳先生所说,研读历史如同老吏断案,乐在其中;步武高阳先生自称研究历史的“野翰林”,立志成为新闻行业中最好明清史旧闻“记录者”。

书籍目录

第一章      阉党乱政
第二章 金国太子
第三章 宁远血战
第四章 大汗归天
第五章 天聪皇帝
第六章 缓兵之计
第七章 征战朝鲜
第八章 宁锦之战
第九章 崇祯登基
第十章 铲除阉党
第十一章 大明督师
第十二章 兵临城下

编辑推荐

《明清易代3:关宁铁骑》是一个风云变幻、天崩地裂的大时代,万历朝宫廷权谋层出不穷,边关大将杀良冒功;努尔哈赤借势而起,终成明朝心腹大患,全书呈现了一幅气象万千、跌宕起伏的明清易代图景。

作者简介

《明清易代3:关宁铁骑》从努尔哈赤的宁远之败写起,到皇太极冒险绕过山海关深入明朝腹地,开创明清之战的新方略为止。在宁远城下,努尔哈赤遭受平生第一次挫败。守宁远者为袁崇焕,此时尚名不见经传,此役之后,袁崇焕成为明在辽西的长城。努尔哈赤不久病死,皇太极在兄长代善的力挺之下,得以继承汗位。皇太极为解决进攻朝鲜的后顾之忧,袁崇焕为筑城防敌,明清之间展开第一次议和。议和不成,宁锦之战爆发,皇太极铩羽而归。皇太极不敢再撄其锋,绕道蒙古奔袭京师。


 明清易代3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这是《明清易代》的第三本,从题目可以看出,这本书中一个重要的人物便是袁崇焕。亦可以由此看出,本书仍旧延续了作者的一个重要观点,那就是明军的战斗力不弱,关键是要得其人而用之。杨镐,是用非其人,致有萨尔浒之败;袁应泰,同样是用非其人,直到丢了整个辽东。重新启用熊廷弼,但不给予事权,堂堂经略受制于巡抚王化贞。这就是明清易代有名的公案——经抚不合。有人,但用而不得其道,广宁失守,女真的兵锋甚至指到了山海关。正是从本书开始,山海关一城的得失,事关明朝的存亡。而最初的守关者,便是袁崇焕。袁崇焕在大学士孙承宗的支持下,在宁远筑城。此举非同小可,使山海关的防守有了纵深,也有了努尔哈赤的一生的第一次顿挫。作者翻遍史料,发现努尔哈赤用兵一个极大特点,那就是守势待势。从萨尔浒之战后,努尔哈赤将此发挥的淋漓尽致。作者由此断定,这并非仅仅是努尔哈赤善于运筹帷幄,而在于发挥间谍的作用。明朝边吏的动向,尽在掌握。这又不得不提到女真奉为兵书的《三国演义》,此书中在战前深入分析敌人,什么“十可胜十必败”之类的,不绝于书。如果起罗贯中老先生于地下,见异族以“拙著”亡故国,真不知如何扼腕痛惜。努尔哈赤正是看到孙承宗罢官,新任经略高第要撤守关外,才兴兵发难。孰知,竟败于名不见经传的袁崇焕之手。朝廷尽管称之为“宁远大捷”,但明军实在只是守住了而已。这又是明军的一大特点,“守住便是不弱”。从熊廷弼开始,一直到最后一任督师洪承畴,都是秉承此种方略,可惜的是朝廷为防止劳师糜饷,屡屡是红旗催战,前方统帅仓促出师,每出必败。后来,洪承畴经略西南灭掉南明,正是延续了老方法。方略毫无新意,但却能够胜败异途,实在是与朝廷支持与否有莫大的关系。书中这类对比很多,现在读起来也有些感慨莫名。本书一个最鲜明的对比便是明清分别换了皇帝。努尔哈赤死于天启六年,明熹宗则在次年暴毙。继承努尔哈赤汗位的是皇太极,继承明熹宗的则是信王朱由检。皇太极继位之前,剑拔弩张,因为努尔哈赤并没有制定继承人,他确定的是八旗共治,由八旗旗主推定候选人,如同联系会议主席。这是努尔哈赤的政治理想,但实现起来却是难之又难。与皇太极地位相等的尚有另外三大贝勒,即代善、阿敏、莽古尔泰。在代善的支持下,皇太极得以顺利继位。这又涉及到清朝的八大铁帽子王问题,因为代善的拥戴之功,清室对代善一支极为眷顾,八个铁帽子王中占了三位。这又是本书的一大特点,那就是将典章制典故逸闻穿插其中,使读者对这段历史有了较为全面或者说是立体的了解。细度这一系列,可以看出作者在行文上受高阳先生影响之深。高阳先生自称研究历史的“野翰林”,乍读其书似有繁琐之感,但读完之后,深觉收获良多。读历史,不仅仅是要了解事件的来龙去脉,更要能感受到当时的历史氛围。每一件事情的发生都不是孤立的,而是其来有自;每一件事情都要受到其他事件的影响,作者在这些方面,力图给读者一个鸟瞰历史的角度。这在无形之中,在可读性的基础上,增加了一定的深度和广度。明思宗的继位资格毫无争议,其大起波澜是在即位之后的清算阉党。由辽东到京师,由京师到辽东,作者的笔端好像具有魔力,都能搔到读者的痒处。此处如此,彼处如何呢,正在思忖之际,看将下来,下一段便是你想知道的内容。皇太极重蹈乃父的覆辙,再次受挫于宁远城下。但皇太极能够另辟捷径,转而绕开山海关,千里奔袭,突破长城的其他关隘,直逼京师。这足以证明,袁崇焕所训练的关宁铁骑,实在已成东北一隅的保障。此书以《关宁铁骑》命名,正是抓住了关键点。皇太极的千里奔袭,深入险地,如果战有所不利,很可能全军覆没。如果说努尔哈赤偷袭抚顺公然与明为敌是冒险,但尚有回旋的余地;那么皇太极简直是搏命,乃父建立的大金国很可能烟消云散。有学者称努尔哈赤是军事天才,皇太极为政治天才。这种说法极为有道理。父子二人一个极大的区别便是对待汉人的态度。努尔哈赤杀字当头,闹粮荒的时候,杀穷人是因为他们没有粮食;粮荒日甚一日,便是杀富人,因为他们有粮食。对于读书人,则是所到之处必杀无疑,因为汉人之所以逃跑,在于读书人的鼓惑。皇太极则仁慈许多,但由于乃父所杀太过,能够发挥极大作用的汉人尚不多见。如果说这种说法不尽然对,那就是皇太极所发动的骚扰明朝腹地的战役。从崇祯二年的第一次奔袭开始,女真部队便乐此不疲,成为明朝极大的隐忧。也正是这场奔袭战,使皇太极获得了意想不到的红利。本书旁征博引,纵横捭阖,在形式上也极为生动活泼,易读易解,无半点枯涩呆板,不仅条理清晰、记述准确,而且极多新颖独到、极有价值的见解,堪称一部优秀的明清易代普及读物。

精彩短评 (总计1条)

  •     唔…很喜欢这本书…嗯就这样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