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祖统纪校注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2-11
ISBN:9787532566082
作者:志磐
页数:853页

书籍目录

卷1-4,釋迦牟尼佛本紀
卷5,西土二十四祖紀
卷6-7,東土九祖紀
卷8,興道下八祖紀
卷9-10,諸祖旁出世家
卷11-21,諸師列傳
卷22,諸師雜傳
卷23,未詳承嗣傳
卷24,歷代傳教表
卷25,佛祖世繫表
卷26,山家教典志
卷27-29,淨土立教志
卷30,諸宗立教志
卷31,三世出興志
卷32-33,世界名體志
卷34,法門光顯志
卷35-49,法運通塞志
卷50-51,名文光教志
卷52-55歷代會要志

作者简介

《佛祖统纪》是南宋著名佛教史家、天台宗僧人志磐所撰的一部纪传体佛教通史。《佛祖统纪》把纪传体、编年体成功地融于一炉,还采用了宋代袁枢新创的纪事本末体这一修史法撰写《历代会要志》,将佛教的制度及历代兴废故实逐项详述,以补救纪传、编年二体的不足。志磐借着叙述佛教的历史巧妙地将佛教尤其是天台宗的教理寓于其中,为这部佛教史籍注入活的灵魂,形成至为全面系统的佛教史观。无论其组织规模的创制、修史体例的运用,还是佛教史观的自觉表达,《佛祖统纪》都堪称中国佛教史学史上一部里程碑式的佛教史巨著。

图书封面


 佛祖统纪校注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2条)

  •     目錄如上,現在當然可以電子檢索,但單行本仍有好處。引一段呂澂的話:《佛祖統記》,乃以天台為中心,記述佛祖傳授之迹者。撰者費十年歲月而成,故極其浩瀚。所準據之材料為曇遷之《宗源錄》及宗鑑之《釋門正統》。但加以編纂,訂正甚多。依其敘說,體例一本史書,分本紀、世家、列傳、載記、諸志。先從佛傳敘起,次及天台列祖傳記著作目錄等,皆極詳盡。而全篇內容或特敘淨土教史,或略說諸宗概史,又或汎論一般佛教,蘊蓄之富,頗復可觀,尤以其中《法運通塞志》十五卷,為甚重要。自佛陀降生之歲(從舊傳為周昭王二十六年)至宋代寧宗端平三年,皆以編年體裁詳記史實。至於《歷代會要志》四卷,類集古今,實攻學極佳之資料。凡研究我國佛教史者所必讀也。……總之,研究我國佛教史最要參考書為《佛祖統記》。但其記事至南宋理宗為止,若以《通載》、《稽古略》等後出之籍補之,可以得始終之大概矣。(《佛教研究法》,94-95頁)附注:呂先生的書,分藏經、佛傳、教史、教理四部,前三部據深浦正文《仏教研究法》(1923)之說。這也可以代表早期日本學者的看法。版本問題,點校者提到的西脇常記,文章見http://book.douban.com/subject/5940480/第五。此文有中譯本,見《哲學門》第15輯。附:佛祖統紀通例 (原文有注,今刪去)○釋本紀釋迦如來最初得佛之後,大悲利物,未來不息。以故果後示權,數數出世。莫可以三際求其始終。況於十方國土,唱生唱滅,處處不同。豈當於此南洲一方,畢其能事?然今所錄,但於此方。特舉垂教之要會,而通之則十方不離當處,三世秖在一心。尚何有所異同者哉!今約如來在凡因行至今出興為大法王,明本迹,敘聖源,列大小八相,分頓漸二始,經歷五時,鋪陳一化。作《教主釋迦牟尼佛本紀》四卷。自大迦葉下至師子尊者,皆能仰承佛記,傳弘大法。謂之金口祖承,依《付法藏》,作《西土二十四祖紀》一卷。自北齊始開龍樹之道,至於天台大弘《法華》,章安集為論疏,荊溪製記申明,稟承教觀,實居震旦。是謂今師祖承,作《東土九祖紀》二卷。自邃法師嗣荊溪之業,師師相承。歷晚唐五代,暨我本朝,教法散而復合。仰惟四明法智,用能中興天台一家教觀之道,同功列祖。作《興道法師下八祖紀》一卷。上稽釋迦示生之日,下距法智息化之年,一佛二十九祖,起周昭王二十六年甲寅,至宋仁宗天聖六年戊辰,合二千二年。通為《本紀》,以繫正統,如世帝王正寶位而傳大業。○釋世家自南岳旁出,照禪師下至慈雲諸師,皆傳教明宗,分鐙照世。與正統諸祖,相為輝映,作《諸祖世家》二卷。○釋列傳自四明諸嗣最顯著者十餘師,子孫有繼者唯廣智、神照。南屏三家為光。盛守家法,禦外侮,人能弘道,作《諸師列傳》十一卷。背宗破祖,失其宗緒者三數人,作《雜傳》一卷。有功教門,事遠失記者,作《未詳承嗣傳》一卷。○釋表考諸祖之授受,敘弈世之稟承,欲觀千古,必審今日。為明北齊下至法智,述正統之有來,作《歷代傳教表》。為明釋迦、列祖下至今時諸師,示傳鐙之無盡,作《佛祖世繫表》共二卷。○釋志並陳文藻,交贊佛乘,各出義章,發揮祖業。斯固法門之盛烈,作《山家教典志》一卷。人理教行,具足成就。由五濁以登九品者,唯念佛三昧之道為能爾。末代機宜,始自廬阜,作《淨土立教志》三卷。達磨、賢首、慈恩、灌頂、南山諸師,皆一代之偉,特雖共明此道,而各專一門。區別群宗,作《諸宗立教志》一卷。觀千佛紹隆,則知無盡之鐙;即一洲縱廣,則識無邊之土。為隘俗無聞者,作《三世出興志》、《三界名體志》,凡三卷。香鐙供養之具,禮誦歌唄之容。是蓋緣因加行之正轍。為但理之人,成就佛事,作《法門光顯志》一卷。大法東流,聖賢繼世,所以住持三寶,不令斷絕。然歷年既久,或興或廢,此蓋世事無常之變,於此道何成何虧邪?考古及今,具列行事,用見法運通塞之相。至若儒宗道流,世間之教,雖隨時而抑揚,而其事迹,莫不昭然可訓可戒。作《法運通塞志》十五卷。法運通塞,事變紜紜,繫于編年,莫明始末。為通練古今欲求類知者,作《歷代會要志》四卷。大儒高釋,有能以文字鋪張大道,為法門之標表者,是不可不略錄也。作《名文光教志》二卷。○敘古製徽宗政和間,吳興頴師始撰《宗元錄》,述天台一宗授受之事。自北齊至本朝元祐,為之圖以繫道統。於是教門宗祖始粲然有所考矣。寧宗慶元中,鎧菴吳克己,因頴《錄》增廣之,名曰《釋門正統》,未及行而亡。嘉定間,鏡菴遷法師,復取頴本及鎧菴新圖,重加詮次。增立新傳六十餘人,名《宗源錄》。理宗嘉熙初,錢唐良渚鑑法師,取吳本。放史法為《本紀》、《世家》、《列傳》、《載記》、《諸志》,仍舊名曰《釋門正統》。然鏡菴則有不立體統之失,良渚則有名位顛錯之謬。至於文繁語鄙,事緩義乖,則皆有之。而題稱《釋門》,尤為疎闊。要之草創討論,修飾潤色,非可以求備於一人也。○明今述今之所述,蓋是用《宗源錄》、《釋門正統》,參對文義,且刪且補。而復取大藏經典,教門疏記,儒宗史籍,諸家傳錄之辭。及琇師《隆興統紀》、修師《釋氏通紀》,用助援引。依史氏法,為四《佛紀》、四《祖紀》、二《世家》、十一《列傳》、一《雜傳》、一《未詳承嗣傳》、二《表》、三十《志》,成一家之全書。至若一傳之後,贊以述德。一事之下,論以釋疑。及文有援古,事有餘義,則必兼注於下。俾覽者之易領云。○用三例近世諸師立傳之法,當用三例:一曰觀行修明,二曰講訓有旨,三曰著書明宗。非此三例,濫矣。至於經理法事,旁贊教門者,又將錄之,俾後人有所懷仰。若夫搢紳名賢,儒生居士。能知此道者,非有宿熏之功,疇克至是?以故時有所取云。○釋題義佛祖者何?本教主而繫諸祖也。統紀者何?通理佛祖授受之事也。本紀者何?始釋迦終法智,一佛二十九祖,所以紀傳教之正統也。世家者何?世守家業,以輔相祖道者也。列傳者何?載歷代諸師之言行,俾有繼於祖道也。表者,所以表示傳教之有時,稟法之有緒也。志者,所以記其事也。若山家教典,若諸宗立教,若淨土往生,若世界成毀,若法門光顯,若法運通塞,若會要以通古今,若述文以光大教,皆於志有考云。○釋師名列諸師之名,考其例有八:或從國號,如北齊、高麗;或從山名,如南岳、天台;或從師號,如智者、法智;或從生地,如章安、仙城;或從寺名,如法華、天宮;或從自號,如草堂、息菴;或從郡名,如錢唐、四明;或從著書之名。如扶宗、憲章。近世多以自號行,雖稱名之不一,而所以名乎其人,則各得其實也。○息眾疑此書之作,或因舊文以刪修,或集諸文以補足,或取師友之論著,或考碑碣之撰述。不復一一注所出者,修史之法當若是也。其間關涉稍眾者,則必時時有所引證,不得已耳。又此書所用藏典教文,非儒生居士之所可易解。有能字字句句,研究其義,以所疑難,質諸沙門,則精義入神,然後可以知佛。若輕心疾讀,不究所歸,斯何益於人哉!又世之為儒者,好舉韓、歐排佛之論,而不知二公末年終合於釋氏之道。今人有能少抑盛氣,盡觀此書,反覆詳味,則知韓、歐之立言皆陽擠陰助之意也。○釋引文 ◎大藏經典《法華經》《華嚴經》《維摩經》《涅槃經》《瑞應經》《梵網經》《樓炭經》《藥王經》《普耀經》《善權經》《大權經》《賢愚經》《提謂經》《楞伽經》《大集經》《遺教經》《因果經》《無量義經》《大般若經》《付法藏經》《法滅盡經》《大方便經》《十二遊經》《佛本行經》《未曾有經》《雜寶藏經》《中本起經》《首楞嚴經》《法句喻經》《阿育王經》《八關齋經》《長阿含經》《雜阿含經》《妙法華經》《普賢行法經》《菩薩處胎經》《菩薩本行經》《優婆塞戒經》《增一阿含經》《分別功德經》《思益梵天經》《殃掘摩羅經》《淨飯泥洹經》《升忉利天經》《觀佛三昧經》《勝鬘師子經》《像法決疑經》《佛母泥洹經》《摩耶夫人經》《仁王般若經》《文殊般若經》《曇無德律》《十誦律》《四分律》《僧祇律》《彌沙塞律》《善見律》《五分律》《大智度論》《新婆沙論》《大莊嚴論》《薩婆多論》《俱舍論》《起信論》《佛道論衡》《譯經圖記》《梁高僧傳》《唐高僧傳》《宋高僧傳》《弘明集》《釋迦譜》《西域記》◎天台教文《法華文句》《妙樂》《法華妙玄》《釋籤》《心觀論》《輔行》《涅槃玄義》《觀音別行》《法界次第》《四教義》《南岳願文》《智者別傳》《二師口義》《四教義》《國清百錄》《寶雲振祖集》《四明教行錄》《天竺別集》《草菴遺事》《翻譯名義》《九祖略傳》◎釋門諸書《周書異記》《廬山集》《國清碑》《玉泉碑》《十八賢傳》《僧鏡錄》《關王祠堂記》《淨土往生傳》《法華顯應錄》《般若感驗錄》《觀音感應錄》《天人感通傳》《僧史略》《林間錄》《僧寶傳》《護法論》《景德傳燈錄》《普燈錄》《大慧武庫》《湘山野錄》《歐陽外傳》《石門文字禪》《育王舍利傳》《禪門寶訓》◎儒宗諸書《孔子家語》《論語》《禮記》《孟子》《荀子》《楊子》《史記》《西漢書》《東漢書》《三國志》《晉書》《南、北史》《唐書》《五代史》《稽古錄》《續稽古錄》《國朝會要》《皇朝類苑》《皇朝龍飛記》《本朝通鑑》《皇朝景命錄》《韓昌黎文》《柳子厚文》《白氏長慶集》《顏氏家訓》《酉陽雜俎》《宣室志》《楊文公談苑》《廣陵志》《蔡氏叢談》《錢氏洞微志》《東坡文集》《王氏小畜集》《魯直文集》《太平廣記》《東坡指掌圖》《六一居士集》《夷堅志》《洪容齋隨筆》《曾氏獨醒志》《東都事略》◎道門諸書《老子》《列子》《莊子》《老子內傳》《老君實錄》《玄妙內篇》《漢武內傳》《洞冥記》《十洲記》《雲笈七籤》《天師家傳》劉向《列仙傳》葛洪《神仙傳》《續仙傳》《集仙傳》《仙苑遺事》皇甫《高士傳》《真誥》《悟真篇》《林靈素傳》○修書諸賢元頴法師,吳興人。政和間,居智者院,撰《宗元錄》。吳克己,婺女浦江人,號鎧菴。嘉定間,撰《釋門正統》。志昭法師,鎧菴之姪,居婺女左溪,撰《釋迦譜歷代宗承圖》。景遷法師,餘姚人。受業東山廣教,號鏡菴。嘉定間,住天竺靈山,撰《宗源錄》,增多吳本六十餘傳。宗鑑法師,錢塘良渚人。嘉熙初,居仁壽張寺。續鎧菴《釋門正統》為本紀、世家、列傳、諸志、載記。○修書旁引祖琇,隆興初居龍門,撰《佛運統紀》,放《左氏》寓褒貶法,兼述篡弑、反叛、災異之事。永嘉薛洽敘《釋迦譜》云:“琇師《統紀》多附小機所見。學最上乘者,尚深病之。”德修,淳熙間居金華,撰《釋氏通紀》。其紀釋迦,則附以慈恩三時之教。一代化事,最為疎略。又以《五運圖》、《石柱銘》、《三寶錄》,言佛生皆不同,糅雜於佛紀正文。甚失撰述之體。其敘時事,與琇本互有出入,而徒取乎冗長之辭也。
  •     《 续玄怪录》有《延州妇人》条曰:昔延州有妇人,白皙颇有姿貌……年少之子,悉与之游,狎昵荐枕,一无所却。数年而殁,州人莫不悲惜……大历中,忽有胡僧自西域来,见墓,遂趺坐具,敬礼焚香……人见曰:“此一淫纵女子,人尽夫也……和尚何敬耶?”僧曰:“非檀越所知。斯乃大圣,慈悲喜舍,世俗之欲,无不狥焉,此其锁骨菩萨……不信,即启验之。”众人即开墓,视遍身之骨,钩结皆如锁状,果如僧言。云云。钱钟书《管锥编》并为此博引文献,坐实这锁骨菩萨即观世音菩萨,“或现作淫女,引诸好色者,先以欲钩牵,后令入佛智。”今观《佛祖统纪》卷四十二《法运通塞志第十七》唐宪宗条下有云:马郎妇者出陕右,初是,此地俗习骑射,蔑闻三宝之名。忽一少妇至,谓人曰:“有人一夕通《普门品者》,则吾归之。”明旦,诵彻者二十辈。复授以《般若经》,旦通犹十人。乃更授《法华经》,约三日通彻,独马氏子得通,乃具礼迎之。妇至,以疾求止它房,客未散而妇死,须臾烂坏,遂葬之。数日,有紫衣老僧至葬所,以锡拨其尸,挑金锁骨谓众曰:“此普贤圣者,悯汝辈障重,故垂方便。”即凌空而去。此条与前记显属一事,而为佛家“马赛克版”也。菩萨渡人,手段仿佛苏小妹试新郎,可发一噱。小登科之后,又不果遂前言,洞房喜事,竟成陌田丧事。菩萨诓语如此,岂能引人向佛耶?起志磬于地下,吾愿质之!

精彩短评 (总计2条)

  •     找了好久的一部书,宜慢读,宜收藏。
  •     这是天台宗的一套纪传体书籍,和景德传灯录参看。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