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异乡的窗口,守望

出版日期:2016-12
ISBN:9787542656813
作者:夏榆
页数:368页

内容概要

夏榆,作家、资深文化记者。多次访问海内外思想、文化、政治精英,报道大量具有公共意义的人文事件,成为记录时代变迁和社会转型的文本见证。应邀访问瑞典、挪威、波兰、德国,自2005年起,多次报道“诺贝尔奖颁奖盛典”。著有长篇小说《我的独立消失在雾中》《我的神明长眠不醒》《黑暗纪》;随笔集《黑暗的声音》《白天遇见黑暗》等。获《人民文学》散文奖、新浪潮奖、在场主义散文奖提名奖、中国报人散文奖。

书籍目录

【站在世界的维度】
阿尔• 戈尔:全球性的紧急状态 / 3
伦德斯诺德:和平是暴力的缺席 / 17
希拉克:当我从政治抽身时,还有艺术在那里 / 25
吕克• 巴雷:我经常被认成是那个影子写手 / 33
【诺贝尔文学时间】
略萨:我的国家不是叫我生气,就是让我伤心 / 43
奥尔罕• 帕慕克:我喜欢排山倒海的忧伤 / 49
大江健三郎:“用粪弄脏自己巢的鸟” / 67
哈罗德• 品特:当你不能写作时,就被放逐了/ 73
斯图尔• 阿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趣味 / 79
埃斯普马克:鲁迅拒绝了我们 / 86
【最需要思考的是对人的解放】
克里玛:我再没必要为任何悲惨的制度烦恼了/ 101
顾彬:我们最需要思考的是对人的解放 / 117
阿多尼斯:作为公共知识分子的诗人 / 128
阿摩司• 奥兹:爱与黑暗的故事 / 144
马丁• 瓦尔泽:制造政治雷阵雨的作家 / 154
特罗亚诺夫:世界很大,拯救遍地 / 163
哈瓦那的魔幻现实:经典作家古巴时光 / 174
【不止是回忆,也是永久的创伤】
黑夜的遗产:寻访奥斯维辛集中营遗址 / 187
伊戈尔• 施瓦茨:睡着是梦,醒着是梦,噩梦 / 203
不止是回忆,也是永久的创伤——马德里“3 • 11”七年祭 / 211
伊斯兰作家的爱与痛:我的故事就是中东的故事 / 223
阿尔伯特• 伦敦奖:关注世界的伤口 / 233
【在东亚的天空下】
平山郁夫:核时代的救赎 / 243
矶崎新:未来城市是废墟 / 252
竹内好的鲁迅 / 260
日本的秘密与耻辱:华人眼中的日本文化 / 266
李泳禧:“韩国鲁迅”的鲁迅 / 274
在东亚的天空下 / 285
【评估世界的尺度】
纪念苏珊• 桑塔格 / 291
离乡的米沃什 / 299
德里达:我很难对一致性感到激动 / 314
现在我们不要说任何关于玫瑰的事:告别埃科 / 326
“红色的切”:世纪偶像制造 / 342

作者简介

▲ 全球知识分子的不安之书,展示多向度的声音和视域
▲ 分享希拉克、戈尔、帕慕克、阿多尼斯、埃科、桑塔格等人的智慧
▲ 记录世界的伤口和动荡,每一种体悟都值得关注
▲ 站在世界的维度,思考人的解放
本书为汇聚国际政治、文化、思想精英的访谈集,所涉主题聚焦当代生活,钩沉 往昔历史,省察社会现实,彰显公共关怀。作者系资深文化记者,在其十年的职业记者生涯遍访享有广泛影响力的知识分子,探究他们的生命旅程,倾听他们对世界的独立观察和个人之思,重现他们对重大公共问题的自由发言。本书记录时代风云,呈现社会变迁,是一部集结世界各界精英的洞见之书。
当巨大而有震撼力的真相使人感到不安的时候,整个社会都会努力试图把它遗忘。——阿尔•戈尔
抱怨不等于批判。抱怨只是絮絮叨叨,有气无力。抱怨也不算政治。我认为作为作家,美好之处不是帮人们抱怨,而是让抱怨之人阅读并理解他们抱怨的原因。——帕慕克
作家应该与政治尽量保持距离。更远的距离。文学和政治是两个完全不同的领域,政治注重的是目标的实现,文学最看重的是人。——伊凡•克里玛
以色列是这样的国家,即使有火山爆发,人们依然可以在侍弄花草。——阿摩司•奥兹


 在异乡的窗口,守望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似乎,想摆脱家乡在自己生命早期就动用世故人情设定出的未来,只有激烈的“叛离”一条路。故此,一念放下,千般阻碍皆无,许多话也便不再纠结,得以痛快说出。何况在传播途径愈加增多的今天,即使是在最高压的环境之下,流离之中,也尚有文字一途,方便历史打开尘封,还原时空长河里遥相呐喊呼应的人,以一个守望的姿态,一方灵魂的净土。所以,会在看到作者夏榆的名字时,联想起近似的“夏瑜”--觉得穿行在异乡,探寻一些“叛离者”的记者的问题和笔,应该也能成为疗治思想缺憾之处的“药”;所以,会在看到书中一些熟知的公众人物,如希拉克、奥尔罕• 帕慕克、阿多尼斯、伊戈尔• 施瓦茨等人在问答的较量中,展现出与大众想象不同的一面感到欣喜,认可他们时而“以怼代答”却饱含一份真诚的态度,感受多种文化交流中自有的碰撞,认定思想引领的力量仍然存在--问题仅仅被预见、被提出,也许还不足以证明这种力量,但是,多年后仍未实现的和平愿景、城市的快速兴起消弭了曾经的文化痕迹、模糊真相背后生命的起伏兴衰······无不将之一一印证;所以,会在书中一遍又一遍地看到,不单有着“知识分子”标签、且各有非同凡响的头衔的受访者,如伊凡•克里玛,即使多数自己亲身经历过翻覆战乱,思想动荡裂变,在时代潮头皆有特别的表现,却都不约而同地讲着让文学与作家远离政治--自然也包括让政治远离文学与作家、减少干预的期望;所以,会在看到被迫远离故乡、依然心无旁骛地用文字提出如何改造故国的人,也想起我们曾经熟知的另一堆名字,想起他们勇敢地走向更接近现代社会的窗口的付出,想起他们为了自由的发声,甘愿仅仅占据异乡的一个小小窗口自我流放,想起他们试图通过自己站立着的窗口告诉异国人,自己的国家和自己的想法,以及他们也许正在慢慢散佚的文字······本书虽是采访集,但由于采访对象广泛,整理出的问题切中要点、连续性强(明显是采访前做足了功课),所以一问一答间不显呆板,反而有种毫不拖泥带水的简洁畅快。而且上至能严肃地探讨亲身经历拉丁美洲革命过程的深刻主题,下至类似花边新闻的诸如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奖推介所否存在“黑幕”,都精彩的各有千秋。尤其是被称为“韩国鲁迅”的李泳禧等韩国知识分子以鲁迅为精神导师,曾在严苛的社会文化环境中坚持对东西方文化冲突融合进行研究的章节,更是值得对此同样心存疑问的国人一看,或可从中找寻一二文化未来走向的脉络。浮躁的时代,伟大的灵魂固是辉光不朽,而“偏处异乡”的经历却总是惹出一份盼人能解语的痴狂。唯有读罢这个个凝炼文字的人,方可发得出些许微茫的呼应,值得那些“叛离”的人在窗口,继续默默守望。

精彩短评 (总计9条)

  •     这位记者的提问非常有功力,谈得很深很细,不是浮光掠影的那种。是灵魂的交流,我看到了一种默契
  •     这本书应该说颠覆了我对世界的原本认知,本来我以为的外面世界,应该是更加色彩鲜亮一些的,但在这本书里,我看到了世界的另一种面貌,在很多角落里,有着更深刻的痛苦,伤痕,对立,无法和解……当然还有乐观和努力。这是给我们的一种新视角,我很喜欢。
  •     读后会想作者希望守望的是什么,读来满是焦虑感,总有那些必须要被反复提起的灾难,也有那些因为记录而永远不会被人遗忘的作者。
  •     知识分子的良心
  •     有识之见
  •     一本思想者发出的 声音,单是这些重量级的名字,就能勾起阅读欲望,当他们在这里发声,他们都说些了什么?
  •     人生苦短,要走到更远的旷野去,有光芒指引会更坚定吧!帕慕克、克里玛、阿多尼斯、奥兹、瓦尔泽、米沃什……点点光源,值得守望。
  •     很不错。知识分子对当今社会的思考对过往战争的反思。
  •     “当巨大而有震撼力的真相使人感到不安的时候,整个社会都会努力试图把它遗忘。“这句话令人久久难忘。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