旦角

出版社:刘嗣 百花文艺出版社(天津)有限公司 (2013-04出版)
ISBN:9787530662793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旦”就是“旦” 国剧生、旦、净、丑四大类角色之中,唯一代表剧中女性的就是旦角;也就是国剧舞台上的妞儿。不管是老妞儿、小妞儿,统属旦角之类。现在一般人闲谈,提到“旦”字,便都能意会到是指女性而言。那自然是受了戏剧的影响。因为“旦”字和女性本是毫无关系的;如无戏剧的旦角,也没研究过”语学”,很难联想在一起的。但是,戏剧中旦角是如何来的呢,说法却多得很;比较通俗而有点道理的,说是宋代女乐上场,都将乐器等物放置篮中担之而出,号日“花担”。谐音变为“花旦”。省文便以一“旦”字成为剧中扮演女性角色的名称。此说似很接近;但仍不无疑问,盖与其他生、净、丑的名称由来未能融洽也。另一说法是和唐伯虎、文徵明等人有明代“四公子”之称的祝枝山,在他的《枝山猥谈》中所论断。祝的意思是不以那些牵强附会的理由为然。直截了当地指出生、旦、净等名称,都是金元时代的市语。文中:“生即男子,旦曰妆旦色,净日净儿……即其土音,何义理之有?” 作者很赞成祝老先生那种说法。莫看唐、祝等辈游戏人间,玩世自放,他们在文学艺术上的不朽杰作,和独到不凡的见解,实是值得后人宝爱重视的。“旦”就是“旦”,等于“癌”就叫“癌”一样。没什么义理。“旦”的代表戏中女性,和“帅”的形容男子风度翩翩,是一样不必费心去推断它的义理的。市语土音,必欲探讨其来源,作者固非语学专家,恐看官亦未必有此雅兴。时间宝贵,还是听我讲两段有关“旦”、“帅”的小事体吧! 由“旦”的小事体谈到“帅”的被误用 数年前一位将军出国赴美公干,为沟通中西文化,拟将我国剧艺术就便介绍友邦人士欣赏,嘱作者代为制作录音带一卷携往国外。当即精选生、旦、净、丑戏各一段;并编写解说词稿,由一小姐译成英语录音。译至净、丑等名称时,便无法翻译;以“旦”来说,是代表戏中女性的名词,如何用英语来译?想了半天也没有适当的字句;最后还是作者主张干脆音译,再加以解释说明,尚可勉强通顺。经电某将军认为此法甚好,就决定这样制成了。由此可见“旦”是没有义理的市语土音,无法意译的。至于研究“净”角的翻译时,两人还几次失笑。如“净”角又叫“大面”,“净”既无法意译,以“大面”翻译也好;结果成了“BigFace”——好大的脸!怎能不令人发笑?如以“花脸”意译,试了几次也笑了几次,怎样都不像话。也只好音译加以说明,反倒不致使外邦人士误解。足证不仅“净”是金元市语,即连“大面”、“花脸”等名称,也是简要的称谓,皆非标准名词也。 有一次一位从未看过国剧的女同事,忽然高兴非要随我同去“艺术馆”看戏。演的什么戏已经忘记,只记得有一个花脸出场,她指着台上问我:“他是唱什么旦的?”引得四面邻座都大笑起来,原来她把“旦”字当作“角”字讲了!她本意是问他唱什么“角”的,故而问出这样可笑的话来。但她虽然对国剧常识如此缺乏,居然还能知道“旦”的名词,也算难得。至于错误的原因,是在“旦”的字面上找不出意义来;如有不知“旦”是代表戏中女性角名的人,问一声:“花脸是唱什么‘旦’的?”又何足为怪呢?这是亲身经历有关“旦”名的一个小笑话。记出博看官一粲。

前言

茫茫人海,渺渺乾坤,天下事有多少!要谈天下事,将从何谈起,又谈何容易。若干年来在白纸上也写了不少黑字,著作等“身”虽然谈不到,著作等“脚”总还差不多,竟不知那些灵感都是哪里来的。而今天一管在握,却为了难。临时现找灵感,也没见过灵感是什么样子,向何处去找?可巧朱西宁兄来串门子,要为他主编的《新文艺》月刊,写点“国剧”的东西。面对这位小说家,真不敢不答应他;怕的是被他写入了小说,那还了得!于是便无条件地应承下来,另外还对他大大地感谢一番;因为他总算给我带来了灵感。这灵感还是真灵!国剧本来是天下事的缩影,无不包容,谈国剧不也就等于谈天下事嘛。那么就从“国剧角色和人物”下笔吧!‘    我们都知道,戏剧除了“傀儡戏”和“影戏”是以木偶和皮纸作演员,由人在幕后操纵表演以外,凡属正规戏剧都是由人扮演登台的,国剧当然也不例外。但是国剧在“剧中人”和“饰演人”之间,有一种角色分类的妙用,使其调配有度,胜任裕如,表演精彩,确实称得上是科学的方法。这种角色分类,是根据剧艺专长来分析研定的;过去分得细腻而庞多,到今天只有四大类就可以概括全般了,这就是人所共知的生、旦、净、丑。    生、旦、净、丑,在装扮上、动作上、声调上截然不同,所谓的唱、念、做、打,各有它独具的声色和严格的划分,因此每种角色,都是需要多年工力才能学好的。不像电影,刚考取的新人,就能拍片子。可见国剧角色培养训练之不易。所以国剧的剧本,给每个剧中人安排由哪类角色担任,也是极重要的部分。往往一个佳本,只因一个角色安排的失当,错用了专长,而使全剧减色甚至遭致失败,都说不定。    国剧的表演,既是以“象征的意境,歌舞的方式”为原则,所以身段、做派、表情,便不似写实的话剧、电影那样单纯,唱腔、念白,便不似时代歌曲那样容易。要当一个够水准的国剧演员,没有七八上十年的磨练,是不成的;而他在开蒙学戏的时候,把基本功夫打好,很快地就要有个角色的专长分类,是学生(须生、小生、武生),学旦(正旦、花旦、武旦、老旦),学净(铜锤、架子、武净),学丑(文丑、武丑)。学成之后,便按照所学的门类,饰演剧本所赋予剧中人的角色。比方《武家坡》的薛平贵,须由须生担任,胡少安是须生,便由胡少安去薛平贵;王宝钏须由正旦担任,张正芳是正旦,便由张正芳去王宝钏。这跟机关的专长任职一样,“饰演人”具有的专长和“剧中人”编制的专长相同,自必有场好戏可看。否则以生演丑,以旦演净,不仅演员不会,会也绝对唱不好!果真那样唱戏,等于栖鱼于树,纵鸟于泉,简直地作践演员,虐待观众了。我们看有些“反串戏”就是故意错用专长,以难得如此而取悦观众,号召观众的。偶一为之,主要在凑趣,谈不上什么艺术价值;皆因国剧需要上台表演,无法“在职训练”的呀!    早年的人们,心眼儿比较死,智慧好像也不如后辈们的灵巧,对角色分类特别繁多不要紧,而且学这类的不能唱他类的戏,也不准许唱他类的戏,逾越就叫“抢行”,是不荣誉的。照分类上看,有点培养“专才”的意思。如今时代进步,人也一天比一天聪明,可以胜任演技相近的多类角色;再加上所演的戏,由于迭增新本愈积愈多,因此有的“剧中人”反因角色分类太杂,限制太严,发生了困难。比方《玉堂春》会审的苏三,唱工极繁重,应该由青衣(正旦)担任,但是服装没有水袖,又好像应该由花旦扮演。可是老规矩,青衣不能演花旦戏,花旦不能唱青衣戏,那么这位苏三姑娘,要由谁来唱才对呢?这不是反而麻烦了吗?也就由于这两个原因,慢慢地角色分类简化,艺域扩大,限制从宽,只分生、旦、净、丑四大类。在此四大类之中,任凭演员兼而唱之;意思是说只要你有本事,大可神仙一把抓,无所谓“抢行”。拿旦角徐露来说,她可以唱正旦戏《二进宫》,花旦戏《荀灌娘》,刀马戏《穆柯寨》,武旦戏《盗仙草》,便可不受限制地演出,只要唱得好,还是更荣誉;就怕你不会,只有干着急。照目前的角色分类上看,是有点鼓励“通才”的意思。似此脱去早年对演员才艺施展的束缚,不能不说是一大进步。    本套书就依照现行国剧角色分类的生旦净丑,谈一谈个中的人物和掌故,供看官茶余酒后的消遣;但是国剧创业迄今,早逾百年,梨园子弟,何止数万?作者见闻固属不广,若娓娓道来,也得穷年累月。欲求话不多而脉络分明,文不长而读者乐看,故此在执笔时,先画个圈子:在这个圈子里所谈的人物,是成名而有事迹可述的伶人;时间是截至迁台以前的一段时期;性别则只限男性。至于票友、坤伶、名气虽大而无事可述的男伶,以及现在本省的所有人物,除必要时引叙一二,本书是不作详论的;原因是作者将一一另作专题报告。换言之,也就是在本书所画的圈子以外,准备再另画圈子,自然不在本圈子之中兜圈子了!

后记

我谈“国剧角色和人物”没有什么动机,是我的朋友朱西宁硬掐头皮写出来的。千百年后若有人作考据,请勿劳清神瞎猜,作者已一语道破。哈!哈!    本来我想大而化之地说一说,便算交了差,不知西宁兄是不是套弄我,说是接到无数读者给他来信,很喜欢看这篇东西;而且希望说得再详尽一点,看着才过瘾。消息传来,不禁大惊。第一惊的是寡闻谬论,笨笔涩文,竟然有人欣赏;第二惊的是前途茫茫的国剧,居然还受人重视。于是精神为之一振,这一振把手振得欲停不住,欲罢不能。便在《新文艺》月刊连载四十一期,亘三年零五个月之久,算来也将近四十万言;无如言多则难免语失,已经说过了,后悔也来不及了!失言的地方,惟有请各位多包涵吧!    既由“大而化之”的开始,变为“详尽一点”的后来,所以起头谈生角部分便显着简略,尤其是关于老生角色更觉草率。前后似乎不能一致,有点蛇头虎尾的样子。“黎明”既要出版专集,照理应把前文再补充补充才好,因此由头至尾再顺了一遍;哪知看过以后,觉得这样写法反而对了!缘于生角跟旦、净、丑角都有牵连,若要细说生角,势必要谈到旦、净、丑角;若把旦、净、丑角在谈生角时都谈过了,轮到谈旦、净、丑时还说什么呢?旦、净、丑角既都与生角有牵连,到谈旦、净、丑角之时再把生角连带着说上,挹此注彼,不是很好吗?不信您把全文所谈的生、旦、净、丑部分,分类挑出来比比重,还是相等的。原来看似蛇头虎尾,其实应该把虎尾切下一块来,补在蛇头上,那不跟上下一般粗的柱子一样平均吗?那么前面也就无须乎再补充,让它“外甥打灯笼——照旧(舅)”好了。    谈到国剧本身,实在濒临危险的境地。说它好吗?好像大多数人对它没兴趣,致使国剧艺人被迫拍了电影,演了电视剧。说它不好吗?嘿!电影演的也净是国剧剧本或套其故事,而大受欢迎!电视剧与电视歌剧也净是国剧剧本或套其场子,而人人爱看!甚至歌厅里也把国剧变相地加以排演,而天天满座,这是什么道理呢?为什么人家把国剧大卸八块地零卖,人皆乐此不疲;完整地出售,竟会乏人问津呢?这一定有个道理,这道理我前文中不知说了多少遍,不愿再由正面谈它,又招些人不快。如此作个假设来比喻,也许更能说明这个道理。    假如现代的人牙口没有从前好了,嚼不动硬东西,肠胃不健,也不如从前饭量大了。有十家卖猪肉的吃食店,九家小店专卖猪肝、猪肠、猪肚、猪血,虽设备略嫌简陋,但做得又烂,价钱又不贵。一家大店卖的是烤全猪,以古代传统做法标榜,门面装潢阔绰,售价以质量比较,比前者还便宜;但不零售,全猪的价钱便有些惊人。这十家店,九家小店是“买卖兴隆通四海”,一家大店是“门前冷落车马稀”。于是乎大店掌柜喟然叹日:“今之人也,饮食水准不够也!一旦水准提高,自仍趋之我店如鹜也!”类似这种情形,我们对此掌柜有何感想?就是他忘了人们的牙口已经吃不动烤猪,饭量减小也吃不了一个全猪。来他店里的食客,只是还有从前牙口和肠胃的人,这种人已不多,所以生意永远不会好,叹死也没用呀!    那么这家大店,是不是就会关门大吉呢?照我想,那位掌柜先得知道他卖的烤全猪,是人们嚼不动也吃不了,并不是人们饮食的水准降低。如果肯活动活动脑筋,把烤全猪改为烤半猪或烤……做前洗得干干净净,做时把火候加深,佐料改良,烤得又香又脆又透,在量上精简,使其物美价廉,在烤工上研究,使人能吃得动嚼得烂,这样营养丰富而又高尚的食品,我不相信没有人照顾。这就叫求新求变,变的可并不是质,仍然是猪肉,并非挂猪头卖羊肉、卖牛肉而倒了老招牌。如果那位掌柜,一直不能从恍然里钻出个大悟来,还在梦想一旦人们饮食水准提高,便仍可生意鼎盛,恐怕那家饭店必须有雄厚的财力,抱着赔本赚吆喝的决心,情愿永远不断地赔下去,才能维持门面——也不过是那个“门前冷落车马稀”的门面。否则一个饭店,卖的是人嚼不动吃不了的食品,欲想生意兴隆,利市百倍,天下能有是理乎?国剧是不是就像这家饭店?请各位想定吧!

内容概要

刘嗣,本名刘先礼,出生在民国八年,是年属羊,不知他不食羊肉是否与此有关。他是前北洋政府“承威将军”刘承恩第四子,陆军总长段芝贵的门婿。他的原籍本是湖北襄阳,但幼居津门,别第故都,少年裘马,裙屐风流,人称“刘四公子”,于文学、戏曲、民间艺术,都有深厚修养,更经常登台票戏为乐。获北大学士位后,即在天津创办《玲珑画报》,并先后任《风月画报》总编辑、《天风报》副刊主编。著有《双菊集》、《梨园掌故》、《平剧漫谈》等书。一九四九年迁台后,亦着力推介民族艺术。刘嗣的为人,幽默风趣,乐天知命,风月掌故,如数家珍。如果必得泄漏一点他的“隐私”,那便是好友之间,皆称他“县太爷”或“校长”。他既未做过父母官,亦未职掌校务,至于典出何处,只好请教他的好友们了。

书籍目录

前言 青衣·花衫·花旦 “旦”就是“旦” 由“旦”的小事体谈到“帅”的被误用 旦种有多少? 旦而不媚非良才也 男扮女胜过女扮女 由一旦角中心人物说起如何? “四大名旦”领衔人梅兰芳博士 梅兰芳上两代的名旦—“福”—“禄” 梅兰芳的祖父梅巧玲 同年生的两个“旦” “醉八仙”的师傅时小福 兰开并蒂 昔日梨园有“贼旦” 以“瑞春”一“宝”结束这一代 梅兰芳上一代的名旦“王半仙” 余紫云是“花衫”的开路先锋 一朵仙桂在云中 “老夫子”陈德霖 亘古一旦田际云 凤兮凤兮!何“做”之“绝” 国剧第一个十三妹是谁? 和巡抚有缘的路三宝 梅兰芳这一代的旦角老大哥 “洋人儿”琴师 “通天教主”王瑶卿也是这一代 “兰蕙齐芳”好景不常 荣蝶仙和“春阳友会” “四大名旦”之一荀慧生 “四大名旦”之一尚小云 花旦之王小翠花的台上台下 小姐身子、r头命的芙蓉草 亦有“五大名旦”之说 “斌庆”两旦徐碧云和小桂花 “四大名旦”中的晚辈程砚秋 三千金提前出师 贞静庄雅的风范 梅的两位“大”弟子 崇拜“绿牡丹”的东京一妇人 早年“打弹子经” 艺高命短的两位杰出花旦 “四大名旦”之后的“四小名旦” “四小名旦”主席李世芳 “四小名旦”的亚席毛世来 “四小名旦”的季军张君秋 “四小名旦”的殿军宋德珠 时也!命也!运也! “四小名旦”以外的小名旦 还有三个“小梅兰芳” 时代扭转了观众心理 “男不演旦”和“女却演生”问题 武旦 武旦的造型和“打出手”的功夫 只知其名的老辈武旦 民国后囊括武旦天下的阎朱郎舅 出身“富连成”和“北平戏校”的名武旦 不名而有名与是武旦而非武旦 不用“踩”而自来“跻”的武旦 老旦 观众眼中的老太太 “老”字是女性最讨厌听的 老旦的走相和扮相 老旦的坐相和唱念 老旦遭遇逆境多 老旦角色并不茂盛 “周老旦”和“谢一句” 龚云甫是老旦的谭鑫培 全能的罗福山和文亮臣 老旦有“三李” 北平坤票老旦和宝岛女生老旦 彩旦丑演后文再谈 后语

编辑推荐

《国剧角色和人物:旦角》谈京剧与梨园掌故,有三人的文章不可不读,即齐如山、丁秉链和刘嗣。前两位的著作已见于坊间,单说后者。刘嗣,本名刘先礼,一九一九年生,出身名门,北大文学士,于文学、戏益、民间艺术,都有深厚修养。十几岁即登台票戏,同台者多为名票名伶。后一直着力推介民族艺术。著有《双菊集》、《梨园掌故》、《国剧角色和人物》、《细说国剧》等书,为爱好京剧的读者入门与提高的顿佳读物。


 旦角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