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中天中华史:三国纪》书评

出版日期:2014-10-1
ISBN:9787533940342
作者:易中天
页数:225页

三国纪:缺失的三十年

确为不一样的三国,不光简单的讲述三国历程,也对三国皆亡归晋做出自己的分析解释,以司马氏代表的士大夫集团战胜了非士大夫集团的蜀魏吴三国,士大夫与寒族的战争,这样的观点,还是蛮有意思的。最后看时间表,却让我有一些疑惑。如作者所说,207年刘备三顾茅庐请诸葛亮出山,或者说两人一拍即合,经过了一段时间的蜜月期,此后赤壁大战得胜,刘备终于熬出了头,再以荆州为跳板夺取了益州,一直到刘备兵败夷陵,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诸葛亮都是退居二线的。而刘备死后,诸葛亮掌权,再到五丈原病死,也才十年多一点点的时间。只十年的时间,这让我很震惊,总感觉孔明做了很多事,但没想到只十年而已。更让我疑惑的,此后蜀国还存活了三十年之久,也就是说刘禅不过让权十年给孔明而已,此后三十年,刘禅都做了些什么?非愚庸之君的话,三十年的时间都做了什么呢?还有,孔明的继承人姜维,在这三十年里又做了什么啊?也可以说,在我许多年里熟识的三国历史中,一下子多出了一个三十年的空缺。印象中总以为是诸葛亮死后没多少年蜀国也跟着亡的,现在看来,这里头大有文章啊。另外,蜀魏吴三位大佬,总让我想起日本战国的那三位大佬,信长像曹操,挟天子以令诸侯,等等性格也有点像,不说全像,只是有点相似;而家康像孙权,总是后发制人,游刃有余;猴子虽然跟刘备的形象不太配,但那狡猾劲有点像。16.4.8

江山依旧在!

宦官,外威都没了,在中央,对皇权产生压力只能来自士族。可又适逢皇帝尚小,各地连年灾情,黄巾作乱,董卓入洛阳得不到大部分士族的支持,各地士族摇身而成军阀,占据一方。 天下合久必分,魏以官渡之战平定北方,吴以赤壁之战确立南北界线,蜀以夷陵之战断定三国。曹操的可爱,刘备的坚忍,孙权的背负,周瑜的大气,孔明的神妖,郭嘉的机算,关张的熊虎,陆逊的胆魄,仲达的大局......难以数尽的人物,难以确定的时人感受。 天下分久必合,冥冥中,士大夫阶层作为新时代的人回来了,并取替上一代英雄的接班人。 这就是三国的故事,一个历史的转折点。

时势下,理想主义者的奋斗与破灭

《三国纪》,由易中天先生出品,共分六章三十一节,从何进犯难、董卓祸起、袁绍登坛、曹操执刀、孙刘暧昧、三足鼎立、勾心斗角、尽归于晋,娓娓道来,言辞顺滑,着笔圆润。逗弄处,余音回转;纛风起,群雄逐鹿;正色地,难免心涩;妙笔生,直冲要害。用词娴熟,框架圆满,大事件与大人物共舞于三国,主次得当,光辉齐迸。更有难得之处,是为原滋原味,谱写三国篇章,叫阅者心生“原来如此”之还原感。全文上下,在说两事:其一,寒族法家顺时起事,于纷乱之际,揭竿而起,逐鹿中原。此一战,出现众多风云人物,何进董卓,曹操袁绍,孙权刘备,这些在《三国演义》里脸谱化、刻版化的角色,在易中天先生的重新诠释下,有了更多的解读,从神、鬼、魔的祭坛上落下,还原人的本性。既然为人,自然有好有歹,正反相合。是故,才有七情六欲,活得真实。但还有另一共性,残缺不得,此为寒族法家。期间,最为代表者,当属曹操与诸葛。出身卑微(诸葛亮纵躬耕南阳,其丈人当属名士,他的出身自也不低。),是为寒族,意欲以法家执政,共享内政太平,经军充裕,进而打破三分之势,图谋天下。这在军阀当道、乐崩礼坏的战乱之际,可谓困难以极。人人尽皆朝不保夕,哪还有规矩可言。当是时,有的是利益切割,生死抢夺。局面相当的不乐观。但以此为代表的二人,还是梦想有转圜的一天,并为此而努力终生。这一切,是理想主义者为新秩序建立前的梦想之旅。其二,庶族儒家才是真正的时势。英雄造时势,不过台上小丑,纵然千般演技,到末了,不过贻笑于历史洪流。时势造英雄,不过提线木偶,历史仿若天道,天眼洞开,指点南北,划分东西,英雄辈出,不过是循规蹈矩,勾画山河。而显然,庶族儒家,便是三国时势。一将功成万骨枯,时势的崭露头角,同样需要鲜血和尸体铺垫。是故,才有三国数十年战乱。这一战争,目的是打破旧秩序,摸索新规矩,从而合并入庶族儒家的汪洋。既如此,那之前的诸般争夺,如宦官专政、外戚干权,自不过是编排好的样板戏,在三国九州的大舞台上,开启序幕之篇。及至旧制度难能为续,便是军阀争霸的时代到了。从原始说法来看,要征服一个人,要么说服,要么打服。而要征服多方军阀,数以万计的兵士,说服显然不能成事。那么,唯一能做的,就是开启战争,打到服帖。也正是因此目的,才有群雄并起,鏖战九州的战祸。及到晋朝挥鞭,一统天下,靠的不过是武力而已。而这一切的暴力行径,做的不过是将不可扶持的东汉秩序,尽数摧毁,从这废墟之上,顺应时势,重新建立以庶族儒家为根本的新秩序。这才是真正的时势。纵观这纷纭数十年,桃园结义,三国归晋,寒族法家的辗转纷争,不过惊梦一场,凭空于历史画卷勾勒色彩,荡漾在时间长河,涟漪渐至终末。小子不才,冒然留此言语,万望方家切莫挥斥方遒,以寒其心。萧牧梵二〇一四年十二月十五日

中华的三国

华夏因有三国,而诞其演义,因其演义而留下千年之忠义,保下中华繁华之智慧。故而,有华之土,既有三国,有三国之地,就有龙的传人。十多年前,曾偶览易先生散文的我,未记住“易中有天”,他却在多年以后,单凭那部《品三国》竟使国人对其念念不忘。可谓:三国成就中天,中天成就易三国。如果取《品三国》与《三国纪》进行比较,不难看出,两书一脉相承。前者似大树枝繁叶茂,后者如树之躯干,精辟老练。在《品三国》中,作者并不只是简单解读那段被神话的历史,更多的是提出自己的假设,并予以推演、论证其猜想,再将其独到之结论拿与诸君分享。其亦师亦友的讲述,并非“当年明月”的“口水说史”(《明朝那些事儿》书评如下:http://book.douban.com/review/7378260/),亦非袁腾飞的以正题言题外(《这个历史挺靠谱》),可见易先生文学涵养与其功力。与前二者相较,《三国纪》则更是易先生对这段历史背后的缘由地展现。历史上的风云儿们,并不是西方个人英雄主义的体现,而更多的是不同政治集团的集中表现。一个英雄的失败,不是个人智谋、武勇的得失,而是一个集团所向往的愿景被更符合此时代的精神所取代。为此,官渡、赤壁、夷陵、合肥之战的胜负是历史的必然,而不是人为的偶然。汹涌无比的历史之潮汐是人类也不得抗拒的来自大自然的神秘力量。那么宿命论即可成为真命题否?非也。在作者看来,刘备集团的出现与壮大可谓一次历史的意外之举,而在我看来,在小说中被符号化为“人和”的蜀汉政权正是人类凭借有限的智慧与力量来对抗那来自于上天的神力。即为反潮流的集中体现。他的成功确实导致了他的失败,因为“人和”是可贵之物,却又难以控制。为何千百年来都要崇尚“人和”,正是因为吾等缺乏“人和”却又想包揽“人和”之故。那么,既然如此难以掌控,便可将蜀汉摒弃,让自己的身心交由曹魏或司马家族,享尽魏晋风度了吧?非也。是人在推动历史,还是历史推动人类,尚未可知,而施展自我抱负虽极有可能带有悲情色彩并径直走向悲剧的深渊,可这被视为“愚蠢”的行径,却又让人生充满华美——不单是他们的,还有我们的——拒之,鸡毛蒜皮度日,若行之,神采奕奕,波澜壮阔。如细讲来,却成为“人为何而活”的话题,在此不表。作者似乎想抹去深入人心的“尊刘贬曹”的文学影响,对刘备其人颇有微词,我却不敢苟同,即“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乎,子非吾安知吾不知鱼之乐乎?”至此,吾辈亦不多言。谈起书本装帧,可看出作者对书写整套中华史的决心,用心之处随处可觉。书籍开本、纸张选用,色彩安排,内页布局,文字大小(对此点,个人认为略显松弛)等,特别是扉一、扉二的处理,更让我大开眼界,大家可去书店自行查阅,不多言。只觉这睿智却又有趣的处理手法是电子书无法企及的。“三国,不该这样被人瞩目。”作者言。“中华千年智慧,不该这样被西方百年知识灭种。”吾言。

读后感

易中天写的关于三国的书我看了不少,从众所周知的《品三国》到《品人录》中的曹操一章,再到现在看的《易中天中华史》的三国纪,最后他却在三国纪的后记里面说“三国,不该这样被人瞩目”。当初看《品三国》,特别希望他多讲一点诸葛亮和赵云,毕竟是三国时期最喜欢的人物,但赵云基本没怎么出现,比较遗憾,可事实上赵云甚至关羽在那个时候都不是最核心的人物,历史毕竟不是演义,也不该对他大书特书。至于诸葛亮的篇幅还是挺多的,但他的精彩却是从刘备去世才开始,而不是刘备去世前那些天花乱坠的奇谋妙计。“人们为他的‘出师未捷’唏嘘不已,对他的‘三顾乃见’羡慕有加,甚至让他穿上八卦衣,摇着鹅毛扇,从袖子里掏出锦囊妙计,并美其名曰‘智慧的象征’。诸葛亮的在天之灵,只能去咀嚼自己的孤独。”当一个人成为了一种符号,也不知是幸运还是不幸,幸运的是成为符号说明你身上有特质,别人望尘莫及,且名声大噪,影响力扩大,不幸的是符号就是符号,那不是你,当人们更多的关注这个符号的时候,却不会去明白真正的你。当单枪匹马七进七出的赵云和多智近妖未卜先知的诸葛亮在台前大放光彩的时候,历史上也可圈可点并不乏味的他们也只能被埋没在后台。倒是想起周杰伦的一句歌词“所有关于我的传说,全都不对,全部是纸屑,全部要改写。”还有点就是所谓的忠义,《三国演义》核心价值观的忠义。“忠是单方面的人身依附,义是多角度的任意解释。忠是不变的,义是多变的。结果,要么信口雌黄,周公恐惧流言日;要么弄虚作假,王莽谦恭未篡时。”道德不是虚无缥缈的东西,不是如忠义这般最终解释权归口才好的人所有(比如关羽,被罗贯中说成了演义三绝中的“义绝”,其实他在演义中做的事情义的同时也不义),而是和每个人切身利益相关的东西。如用这不靠谱的忠义作为核心价值观,最终只能是伪善,认不清是伪善的人被利用,为之赴汤蹈火还自以为做得很高尚,认清是伪善的人,不少都很难再相信善,哪怕是真善,却认为是骗人的东西,所以拥有真的经得起推敲的核心价值观是很重要的事情。这也是他反对人们如此关注三国的原因,演义中“术”的权谋风生水起,“道”的忠义却不堪一击,传术不传道则术的使用就会乱来。


 易中天中华史:三国纪下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