靓剑

出版社:东方出版中心
出版日期:2013-3
ISBN:9787547305645
作者:桂兴华
页数:255页

章节摘录

宛南六村    我在那里住了整整7年。骑自行车的7年。    回想起1991年9月1日,市文化局调配分给我的这套二居室终于踩到了我脚下,我首先记住的是现成的电话线和长长的金鱼缸。我退掉已经渐渐使我喘不过气来的7层楼,换来了这块前后有葱绿树丛的平地。    第一次看房时,我就被吸引了。这排靠近双峰路,面向天钥桥路八万人体育场的老式公房,虽然还是1980年的“宝钢式”——底楼竟无天井!但地段极佳。房后面就是宛平中学。搬来那天正值开学的日子,电铃声经常大作,仿佛是在提醒我:生活每天在向我上课了。    原先的户主是上海油雕院的陈先生,很和善的一位老者。    我第一次见他,他身后的窗外是密密的树叶投下的浓荫。他的儿子在双峰路口开了家小小的伙食店。我搬到这里的第一顿午饭,就是在他店里吃的。海燕后来把小店交给了哥哥,自己出了国,几年后回沪,与我聊起来依然离不开市场经济、社会热点。    一楼共有三户人家。左边的那家户主在证券交易所工作。右边的那家有对小夫妻,男的外貌酷似刘德华,开着一辆漂亮的墨绿色中巴。楼组长是位胖阿姨。胖阿姨包饺子有一手绝活,一揿一转一捏,一大堆饺子就成了,我们一家都尝过她的手艺。我家的灯管、电表坏了,是胖阿姨的大儿子包修,爬上爬下不厌其烦。    搬来后的第二天,妻子突然看见李老师从楼上下来,招呼过后,才知道她就住在三楼。她是妻中学时的英语老师,师生相遇,格外亲热。妻知道了:李老师夫妇俩年过七旬,还无儿无女。什么原因呢?后来她对我女儿说:她的老爱人是国际上有名的细菌学家,但却差一点被打成“右派”,他患了精神分裂症。为了不让自己的孩子有这方面的遗传,她决定不生孩子;了。    我女儿对李老师非常敬佩。有一次,为了帮她配一种特殊的圆珠笔芯,女儿骑着自行车跑了大半个上海。李老师则精心辅导女儿的英语,使女儿高考的英语成绩近乎满分。    双峰路很短,是41路终点站:路口的标志是陈先生的作品:一座题为“和平”的艺术雕像。对面的菜场很有名,早晚的露天摊头也排得很长。“中山苑”则像颗明珠,镶在湿嗒嗒的黄鳝摊和半夜忙着卸蔬菜的黄鱼车之间。入夜,隐隐可见曲墙里面那些浅黄色的路灯与墨绿的树荫争辉。贫富的巨大差距,我就是在这片白墙外感受到的。    记得房屋装修时,铺地板的木条是海燕留下的,我用的那些墙纸、瓷砖、涂料、大理石,则是首次在宜山路上学会了挑选,价格与型号我均是粗粗一览。    我在这条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晚风同行的小路上,曾经遇到过两位以前的女同事。一位是编辑,正在菜摊上挑肥拣瘦。见了面,我就向她请教电脑知识。我那台286电脑常出故障,她夫妇俩就在电话那头指挥我怎么扫除故障。另一位是具有作家气质的知名主持人,正匆匆上班,戴了顶别致的帽子,衣饰讲究。而路对面,住着我的.一位多年的诗友,一级警官。他来我这个宛南六村的家只有一次,是为了给他负责的《大墙内外》组稿。    双峰路一拐,就到了龙华烈士陵园。在那里,,我曾与它的设计者邢同和大师长谈过。记得那时,我是踩着那辆艳红的自行车来来回回采访的。    女儿,则把苦斗后的兴奋留在宛南六村了。其中的原因,就是由于她最终考取了理想中的大学。她把全部的时间豁了出来。离高考只有3个月了,我还陪着女儿在商城后面的高级教师家里补习数学。借来的参考书白天就全在她的小床上,临睡觉时,才把书搬下来。    每年的大年夜下午,我们一家三口要去书城买书,一进店门就分兵三路、,妻爱选择小说和毛线编织书,我当然是买心爱的诗集,女儿则抱着厚厚的《张爱玲全集》、《三毛全集》直至后来的《茨威格全集》。当午夜的鞭炮铺天盖地响起,我们却捧着自己爱看的书吃“年夜饭”。    那时没有书房,《跨世纪的毛泽东》和《邓小平之歌》却是在那里完稿的。    1998年,我以14万元的价格把它卖掉了,就是为了添一问能把藏书展开的书房。没有书房真苦啊!门后面那只从延安买回来的红布做的大信插,早已被报纸杂志胀破了。女儿每天睡觉总是被床边高高垒起的书吓得提心吊胆,生怕颤巍巍的书架会突然倒下来。34英寸的长虹彩电离沙发只有一步远,友人见此场景总是连连摇头,催我赶快想办法买房。    我在下乡当知青睡在茅草屋里时,就有这个“奢望”。1979年底回到上海后,我这副被过沉的稻把压弯的脊背,该扛起的东西实在太多。不富裕的诗人,只能从房价便宜的闵行区里找个据点。九星建材市场旁边的新村被我相中了!因为只有2.000元一个平方。我本想只买下一套作书房,可妻子硬要买两套,说分开两处不方便,于是举家而迁。我只得把宛南六村的房子抛掉。P198-200

前言

追求力度的散文诗    谢冕    散文诗的个性曾被长期地误解,人们认定它的归宿只能是优美的风景或温柔的情思。久而久之,散文诗真的成为一种特殊的文体。以至于人们要寻找某种甜丝丝或轻飘飘的东西时,便去找散文诗。人们似乎要给散文诗以永久的居住地。那便是那些浅淡的田园山水所给予的诗意的表现。散文诗的现状令人失望。这主要是这个领域缺乏有力的和有效的理论冲击。幸好有不少关心散文诗命运的人不满于这种现状和这种观念。人们开始用创作的实绩来反抗这种“作茧自缚”的命运。    理论的缺乏并不意味着实践的缺乏。不少作者正在努力改变此种不理想的状况。桂兴华的散文诗之所以值得注意,是由于他给自己确立了一个目标。他立志于写城市,并以此传达出他的散文诗观。他的创作实践表明:在他的观念中,散文诗绝不是一种点缀或摆设,它是有用的,倔强的。桂兴华相当重视散文诗对于实际的社会生活的关切。他用这一文体,体现了都市生活的热烈和丰富:外滩的情侣、一条温暖的标语、比火势更急的“急驰的救火车”、舞蹈中落落大方的“蓝裙子”,乃至于极其平凡的为一位过路儿童而急刹车的早班车,他的散文诗都报以热爱和感激。他不光看到美好,而且也看到丑恶。他的关切的目光没有放过生活中的阴云和黑暗:拘留所门口亲属的叹息,罪犯作案的“带着笔套的刮刀”、城市阴暗角落里腐蚀灵魂的一切……桂兴华的散文诗创作体现了他的散文诗观的核心,即它对现实生活的使命。他的创作实践,对他的散文诗观是有力的推进。    桂兴华针对目前散文诗坛偏重于写自然,反映社会风貌较少的状况,为自己确立了突破的目标。他说过:他要以自己的努力,为男子汉的硬派散文诗冲开一条路。的确,散文诗不能都是,也不能总是温柔缱绻的柔弱女子,散文诗应当不排斥男子汉的闯入。事实上,桂兴华以“死死地盯住严峻的现实生活”的不懈努力,以期有助于对散文诗单一构成的改变。他的工作无疑是有成效的。他的专注的努力,让我们从散文诗中看到了沸腾而繁复的都市景观。对他的工作价值的估量,应从他延伸和拓展了散文诗的领域而充分得到肯定。    桂兴华努力通过都市生活散文诗的创作,改变散文诗的软性化。他试图从此加强散文诗的硬度。他此种祈愿产生于对散文诗总体趋势的忧虑,这是一种敏锐的先觉。桂兴华把这种努力专注于题材的转换和更新,有时候对散文诗内在力度的反复锤炼还注意不够。散文诗硬度的加强,与题材有关,但不仅于此,意象的创造,语言的选择,内涵的精深,情绪的升华……都有助于目标的接近。    桂兴华的散文诗,不仅在展现都市生活各个层面作出了贡献,而且在以自我参与的意识显示城市居民的多种心态方面,有引人注目的成就。当他触及都市生活的各种材料,他一般不作纯粹旁观的描述,他使自己置身其中,融个人的情感经历于他人的情节。处处是在写他,而处处竟似在写我。《泪,不仅仅为了裴晓芸》,这一篇糅合着今天和过去、现实的屏幕与历史的回忆的散文诗中,泪水的确不仅为剧中人,而且是为自己和自己熟知的友人而流的。    《观书法大赛》,从纷扬的书法展品幻觉般引出“大字报”的联想,喜剧气氛中让人感到痛苦,而联想却是来自自身的体验。《选择》也有很好的视点,由普通的家庭生活场景出发,引出哲理的升华。他的长处在于“我”的参与。“由自己的选择来决定女儿的选择,是二等父亲”,此处有轻婉的自责,自然,不造作,又饶有兴趣。    桂兴华说过:他追求散文诗的力度。他承认轻飘飘是一种美,但他确认还有另外一种美——刚健,挺拔,男性气质!增加力度的关键,在于确认“有比描绘更重要的沉思”。    沉思显示力度,桂兴华作品中几乎到处可见这种沉思的灵感。《潮涨潮落间》很深刻。首先自剖:“有时真想等待潮落之后在漫步中拾取现成的彩贝”,接着是相当精彩的一句:“但是,已拾不到哗哗的潮声了。”——是对前述的批判性否定。既然领略不到海的远阔和深湛,就只有投身巨浪。接着是沉思的声音:“即使被巨浪刷了下来,也有一种带着海腥味的特殊的骄傲。”这是力的追求。    追求几乎是无止境的。那么,留给桂兴华的天地,也将是无边无际的。    写于1988年5月3日,赴上海开会前夕,北京大学。发表于1988年8月安徽《诗歌报》头版头条。    2012年4月9日晚,谢冕在湖州的“江南之春”首届南太湖诗会上重读此文后,说:“一个字也不用改,散文诗的现状20多年后,还是这样。”

媒体关注与评论

散文诗应当不排斥男子汉的闯入。桂兴华“死死地盯住严峻的现实生活”。对他的工作价值的估量,应从他延伸和拓展了散文诗的领域而充分得到肯定。    ——谢冕    明快以及现代节奏和内涵,这是桂兴华独特的风格。    ——郭风    桂兴华的散文诗从选材、构思的新颖到处理的机智,都值得称赞。    ——耿林莽    不要以为散文诗只能飘逸纤巧,桂兴华的作品就负载了重大的主题。    ——李瑛    桂兴华的诗作,能引起我心灵的颤动。    ——泰怡

后记

“剑出鞘”    ——我的散文诗    最近,我在为自己发起的“中国散文诗无名作者征文”初选作品。不少边远地区的新手英气逼人,但另外一些作品为何被筛下?就因为“轻飘飘”,不结实,不饱满。    有的弱在思想含量上。意象陈旧,思路老套:“远航的船需要风鼓帆,才能驶向理想的彼岸。”有的内涵浅薄,那种感悟和哲理像位老太太在唠叨:“在黄昏飘散的炊烟里,我是哪一根枯枝的灵魂?”“被生活的繁重包围久了,心上就会长出愤愤不平的荒草。”    有的败在语言衣裳上。过于修饰,快感顿减。设计当代散文诗的打扮,不能老依恋那些旧材料:“我倚在岁月的肩膀,掸落一身寂寞的尘。”    散文诗不能都是、也不能总是那么温柔缱绻。都挂那种千篇一律的山水画,人们就会说:“不过是些点缀或摆设而已”。    散文诗内核的改变,为何这么难?相比诗坛,这里高手寥寥。就这么一味的“轻飘飘”下去?我一直想改变散文诗的这种软性化,对散文诗总体趋势有一种忧虑。理论又跟不上。    有的作家认为:“散文诗应该与社会现场保持距离”。而这次来稿中从细节入手的许多佳作,反证了这种观点是站不住脚的:“穿上黑色工衣真像只站立的蚂蚁。我收藏很多照片在家,每一处都由我作为封面,我收集了很多面对这照片的眼神,世界通过照片知道我们。我每天打开水龙头,第一想象很优美。打工只是急促的流水,从城市里经过,然后让世界梳洗一遍。”多有意思。再如:“世界嘈杂。锣鼓声,喇叭声,拆房声,汽车的尖叫声,报警声,钟声……还有讨价还价声,争吵声,拍卖声,喝彩声,调戏声,诅咒声……充斥着每一个日子,撞击着每一片耳膜,麻木着每一条神经。我想让世界静一点,再静一点。”    轻飘飘是一种美,但还有另外一种美——刚健,挺拔!针对散文诗坛偏重于写自然风光,较少反映社会风貌的状况,我在1988年就大声呼吁:散文诗必须加强对现实生活的关切。这是我散文诗观的核心。因此写了《老人舞会》、《事故多发地段》、《罪犯之妻》、《拘留所门口》、《冠军之跤》、《想起大字报》、《重访“毛家饭店”》等等。    谢冕先生对我“死死地盯住严峻的现实生活”的不懈努力,在当年就作了充分肯定。今年4月10日,在湖州的“江南之春”首届南太湖诗会上重提往事,他对我说:“你还得保持比描绘更重要的沉思。”    徐成淼先生也在《贵州民族学院学报》上撰文指出:“20多年前,桂兴华曾直接向劣质散文诗说‘不’!他认为‘数量不低的次货败坏了散文诗的名誉’。令人惊讶的是,此文原写于1988年,到了2007年,获中国当代优秀散文诗作品集奖的桂兴华先生,竞以此文作为获奖感言,重新予以发表!说明20多年前的旧疾,如今依然存在。可以说,很少有哪一种文体像散文诗这样据守旧垒而不思革新。它满足于无难度和无深度写作,表现出思想的平庸、笔墨的谫陋和结构的单一。散文诗如此坚定地保持着自己超稳定的面貌,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应属罕见。”    散文诗在赏心悦目的花花草草之外,难道不能翻卷更加辽阔的风云?要提倡与锐气十足的创新同行。坚决离开熟门熟路。坚决离开老腔老调。别林斯基早就说过:“诗人比任何人都更应该是自己时代的产儿。”紧紧抱着气喘吁吁的现实不放,就会关注人的命运。散文诗必须在题材上下大功夫,以诗人的目光去选择事件。由于对事件打碎、重构、浓缩、跳越,诗人的创造力就在抒情中获得了解放,想象的翅膀才能高翔。    但不是说:题材重大,就易出佳作。如《北京雨夜》,写得不理想,最后还是淘汰。因此,应该把“怎么写”放在第一位。切入点要尽量巧。素材重组了,在一棵树、一间老屋上也会“引爆”出新的火花。有学生问我:“气温突然下降到零度,你怎么反映?”我马上回答:“我还是披着一件单薄的黑风衣飘然过街。”这件黑风衣就是我的亮点。    继去年出版了反映中共党史的《金号角》以后,我的这一部有些像自传的散文诗集为何取名《靓剑》?其中一个重要因素,就是为了第二次愤然亮相:散文诗并不都在挤眉弄眼,涂脂抹粉!散文诗这个春姑娘,她的肤色、呼吸、节奏、举止,都统一于一种特有的朝气。给她穿花哨的衣服,没用。她得朴实地走在前沿,冷对各色各样的风。太华贵了,像悠闲的妇人;太先锋了,又像撒娇的模特儿。她得有自己不可磨灭的锋芒!    2012年11月5日于卜海

内容概要

桂兴华,1991年参加中国作家协会,现为上海文广集团国家一级编剧,中外散文诗学会副主席,中国散文诗研究会副会长,上海师范大学、上海电视大学、上海电影艺术学院兼职教授。    八十年代曾创作大量散文诗,出版的散文诗集有《长长的街》、《美人泉》、《新年酒吧》、《金号角》等。并同时创作了《跨世纪的毛泽东》、《邓小平之歌》、“中国豪情》、《祝福浦东》、《永远的阳光》、《青春宣言》、《智慧的种子》、《又一次起航》、《城市的心跳》、《前进I 2010》等长诗。多次入选全国重点书籍及上海市重大文艺创作项日。获得的主要奖项有:“萌芽创作荣誉奖”、中国广播文艺一等奖、团中央“五个一工程”奖、中国散文诗90年优秀散文诗集奖等。    《靓剑》:145章散文诗,短小精悍,有力,优美。    在草根中呼吸的激情诗人,多年来有自己曲折的经历,而个人命运总与时代有关,因此能听到一个老知青记忆中的时代脚步声。    诗人视野开阔,笔触细腻,手法多样。反映了内心的波澜、情感的起伏、风景的变化,但始终以丰沛的艺术表现力,给人以温暖与积极向上的力量。

书籍目录

题记请时间这位刺客,掂掂这些精巧的剑序谢冕:追求力度的散文诗我日记中的国家大事(1966-……)    一、苍白的脸与火红的布那年月,路名就在袖章上被抄家的那一夜绳索上的翻译默默无声大字报:纸做的手铐张老师,你还会再笑一次吗?老城厢无言鼓声中,不知谁又将被揪到嗖嗖的北风里校长的汗,每天和着屈辱在洗厕所拟丰子恺先生的《星期日纪事》在北京的一个居委会接待点是否有一本更加复杂的密电码?——听京剧《红灯记》人民路上    二、泥泞乡路天渐渐黑了,我和你勘探那口不敢出井的矿凤阳城外老郭给《南京知青之歌》作者考场上,30岁的秒针特别紧张女儿的第一声啼哭    三、踩过牛粪的解放鞋回城了回城第一夜夜归:我晃在干瘪的皮夹子里车过“上山下乡办公室”看罗中立油画《父亲》时装公司楼上的诗,小摊的馄饨整理旧照片老同学的一个眼神,就把我拉回泪,不仅仅为了裴晓芸致邓丽君一分钟:声音之灯世界就是要有些秘密信封里的那阵台风终于登陆不会凋谢的下午三点四十八分肝炎流行季节被小号吹响的某公园在没有彩灯的小路上    四、妩媚,只是件外衣淮海路上,嫩绿色的风衣公交车上:女高中生的手被什么抓住了老人舞会当起哄声打断你的愿望盲人按摩师股票交易所浮沉麻将:埋伏的战争一条甜蜜而又苦涩的弄堂泪,不能应聘——写在又一个招聘点她的早餐自助吗?罪犯之妻冠军之跤为一位外来打工者题照钥匙:终于生猛——一位打工者的话游泳池即将开张隔壁,传来一个婴儿的哭声访一位病倒的诗友剧场外的自行车在默默自语收藏大车间别追,别追,让车开过去前面,正在施工骗子来电看《相伴到黎明》看电影《杀生》还有孩子在企盼遗像总在微笑诗人之眼    五、诗是我的旅行袋红豆咖啡厅瘦扬州沈园仅仅是上阕“天下第五泉”你最适合于我——为我的一只鞋而写先生,你早!——写在鲁迅故居修复——写在萧红故居最后的轮渡为古玩市场上的一位老奶奶留影路口:雪越下越大写在“青枫绿屿”——给乾隆宠妃吉拉岳坟对面,这道铁栏西湖:春天没有尾声残荷莫干山:“主席下榻处”占领——写在保定“提香草堂”佛山:只听见雷锋在说温州:火车脱轨九寨沟年谱(五章)“万三蹄”断想——写在周庄这裹着阵阵酒香的海风啊——写在烟台山惹浪亭写在牟平(二章)杨妈妈,请你睁开眼睛!——写在杨子荣纪念馆工地日全食:光明导演的假面舞会看黄豆豆舞蹈刘翔:你那77跳,每一跳都那么孤独又听傅聪我还是慢慢红了    六、旅欧笔记马克思故居天鹅咖啡馆特丽尔古城门小镇上的魔鬼马雅可夫斯基墓前梵高博物馆巴尔扎克墓地维纳斯雕像蒙娜丽莎与谁都“等距离”艺术生命的仆人茜茜公主:1898塞纳河畔:莎士比亚书店维也纳:最后一班地铁歌德故居莫扎特故居金色外衣里的黑人酒店门口的拉客者地摊上,又见那位老太太他剩下的时间不多了——手表店老板速写“皇家花园”随想超载:一个留学生的背影    七、散文诗体影评、小说及其他印象老电影(二十四则)丰满(七章)父亲,你在慈城还好吗老西门宛南六村温和的你:张培春姑娘秦怡在“草根”中呼吸——塘桥备忘录序校园诗人的《爱情季节》汤更加浓些,料更加猛些——写给90年代出生的青年诗人们爱情诗的大气象、小细节过眼诗坛一新中国散文诗的前辈与中坚后记“剑出鞘”——我的散文诗

编辑推荐

散文诗在赏心悦目的花花草草之外,难道不能翻卷更加辽阔的风云?桂兴华所著的《靓剑(一个老知青的剖析桂兴华散文诗精选)》与锐气十足的创新同行。坚决离开熟门熟路。坚决离开老腔老调。别林斯基早就说过:“诗人比任何人都更应该是自己时代的产儿。”紧紧抱着气喘吁吁的现实不放,就会关注人的命运。散文诗必须在题材上下大功夫,以诗人的目光去选择事件。由于对事件打碎、重构、浓缩、跳越,诗人的创造力就在抒情中获得了解放,想象的翅膀才能高翔。

作者简介

桂兴华所著的《靓剑(一个老知青的剖析桂兴华散文诗精选)》中缄默,成了我每时每时的剪影。不想夸耀。不会宣扬。电不善列举。甚至在谣言中还不能争辩。街头所有的音符,都离开了我。我就不信淬不出、锻不出、磨不出,银光闪闪的剑:请看我手中的这一把把靓剑,在不时地铮铮直响!与坚硬的、柔软的对手比试。《靓剑(一个老知青的剖析桂兴华散文诗精选)》这不卷不缺的剑口,就是我全部的发言。我请时间这位刺客,掂掂这些精巧的剑。有些沉重。因为它不是装饰。


 靓剑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