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开

出版日期:2016-1-1
ISBN:9787108056038
作者:淳子
页数:167页

内容概要

淳子,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上海作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文艺编辑,主要作品:《民国风雅》《她的城,张爱玲地图》《旗袍》以及影视作品《婚姻的故事》等共计500万字。曾获广电部优秀编辑奖、中国广播电视协会金笔奖、上海作家协会优秀作品奖、中央电视台《百家讲坛》优秀节目奖,以及省市级、行业协会各类奖项20多种。

书籍目录

序一 留住上海的万种风情
序二 漫卷尽是海上繁花
最后的,最后
在《孽海花》里寻找家族的密码
最坏的消息:父亲要结婚了
没有声音的花季
命运被改写的序曲
老宅,写作的原乡
亲情的怀疑
一夜绽放的蔷薇
瞬间芳华
遇见你,变得很低很低
人生没有小团圆
苍茫的日子
上海的最后证据
《金锁记》里曹七巧的家
苏青的家以及煤球炉
《倾城之恋》的舞台
择邻处,继母的家
虹桥路上的别墅和《半生缘》
尾声 她的城,上海

作者简介

人生如戏。淳子的这本《花开(张爱玲上半出)》记述了张爱玲在上海的情感人生。张爱玲是一朵海上花,她有过繁花盛开的爱情,有过朗月照人的青春;但她也像是一曲远离尘世的绝唱,有着一段如同英国大提琴家杰奎琳·杜普蕾那样的“比烟花还寂寞”的余生。而从某种意义上说,张爱玲的“上半出”可谓是她全部的真实人生。淳子评论张爱玲:“她所有的写作,她的经验就是她的青春二十四年、她的前生。她以后的书写,只是在不断地咀嚼、涂抹,反复地利用这个前生。张爱玲写作的原乡、生命的原乡是上海,甚至于可以说就是上海、她居住过的老房子。离开了上海,离开了她曾经居住过的老房子,她的生命譬如失了血。她在美国写过很多文章,但那些文章,都是她作品的稀薄影子,越写越淡了;没有了上海,她的血脉便被切断了。”


 花开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未曾想,到了三十几岁,我还在看张爱玲,和与张爱玲有关的书。初读张爱玲,忘记了是在高中还是大学时,但必定是十几年前了。那时,对《半生缘》里的“我们再也回不去了”惊为天人,感慨她如何能用这八个字道尽人间一切覆水难收。其实,凡俗如我们,哪里能体会“再也回不去了”呢。此后看了她大部分的书,小说自不必言。惊艳的,是小说之外的那些文字。在《流言》中,知道了那句广为流传的:“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虱子。”的前半句原是 “在没有人与人交接的场合,我充满了生命的欢悦。可是我一天也不能克服这种咬啮性的小烦恼”。再往前的那一段,是这样的:“生活的艺术,有一部分我不是不能领略。我懂得怎么看七月巧云,听苏格兰兵吹bagpipe(风笛),享受微风中的藤椅,吃盐水花生,欣赏雨夜的霓虹灯,从双层公共汽车上伸出手摘树顶的绿叶。”这段文字来自《天才梦》,是张爱玲18岁时的作品,回看前文才能明白,这才华横溢的少女,她感慨的,大约是人世间最难解的困扰,她为自己而活,又不能摆脱周遭的人事,这世上的喜悦原是在脱俗和凡俗之间摇摆,心思剔透如她,看得越清楚,便越烦恼。写张爱玲的书,看得不多。看过《小团圆》之后,并不很有兴趣看别人剖析她,张爱玲的一生可谓传奇,从热闹到清冷,其中况味,只有她自己写得出来,她在《小团圆里》写自己,下笔凌厉如刀。再看别人的文字,若非仰视,总难免同情。而这些感情之于她实在是不必要的,人生之于她既不是用来热爱,也不是用来看破的,为之臆测,岂不过分。《花开:张爱玲上半出》在豆瓣全无评论,是第一次我需要通过ISBN号来找出的一本书。偶然在以出版社为关键词搜索时,看到这本书,大概因为封面不是常见的照片,所以随手买了下来。书的封面上写着“克勒门文丛”,起初有些不解,看了序言才明白,是指一系列海派都会文化作品。也想起来王安忆的《长恨歌》里,提起过“克勒”这个词。原来如此。从海派文化这个角度去看张爱玲,未见得极特别,但比起那些纠缠于其情事或者考据癖的书来说,总算是看得下去了。论作家的作品,自然不能罔顾其身居何处。不说别的,为何秋风起时总想看《四世同堂》,部分原因自然是因为纵使时过境迁,帝都的风味,仍能穿越而来,令人感同身受。上海于我是极不熟悉的所在,而张爱玲的大部分文字植根此处,她写人的时候大多极冷,写这座城时,笔触则柔和了很多。那些生长于此,消磨于此的岁月,即使留在纸上,爱恨怨愁终究是越磨越淡了,可城市留下的印迹,即使繁华的底子褪色模糊,也还是风情万种。淳子大约是怀着“时光一逝难倒回,往事只能回味”的心情来写这本书的吧,她不止一次的提到时光更迭,上海的老房子失去了身份,失去了言说的证据。在一次次的找寻中,眼看曾经张爱玲眼中的风景,一点点消失,心痛可想而知。城市与城市的气质,在字里行间看去,自不相同,于我个人的观感而言,总觉得区别于帝都的清朗世故,上海与香港的气质相近,繁花似锦,亦幻亦真。在这样的城市生活得久了,不知看人生是否更加无常,却又反过来更爱生活里美好的一切呢?看张爱玲的书,能看出鲜明的环境和时代,看她对人的冷,和对美的热爱,在她的性格因素之外,岂知不是这城市的特殊,塑造了她的不同。在淳子的书里,穿越回去往昔的上海,看张爱玲在这里长大,成名,求学,归来,结婚,分离,送别,最终决然离去。不知为何,觉得她真是拼尽了一生,不能将就也不肯将就,因为她活得比别人真实太多。1952年,张子静出差归来,去卡尔登公寓看望张爱玲,姑姑张茂渊开了门,一见张子静便道“你姐姐已经走了。” 然后把门关上,不愿意多说一句话。张子静下得楼来,站在派克街路口(黄河路),眼泪止不住地落下来。他知道,这次离别,是永别。这段故事,看了很多次,唯有这次看时,猝不及防的眼泪涌了出来,不只为张子静,也为张爱玲,常言道故土难离,不知彼时,她的心中,是否有连根拔起的感觉。张爱玲写《小团圆》,以三十岁始,三十岁终,三十二岁时,张爱玲离开上海,再不曾归来。另一个我很喜欢的女作家萧红,则在三十一岁的时候离开了人世。两个人的文风并无相像之处,人生际遇也不同。但作为女作家,却有难以忽略的相似之处。她们既有女子的细腻,又有超乎男性的坚毅。才华与容貌都很出众,从不回避男女之情,也不肯为男女之情所累。两个人的文字中,都能看出早年生活的影响。张爱玲笔下的声色犬马和凄清月光,萧红笔下的肃杀和生机,无不脱胎于其成长的环境。那环境滋养她们,煎熬她们,而最终所结出的果实,总不可避免的带有故土的味道。

精彩短评 (总计1条)

  •     “这是由一串地址和号码组成的张爱玲情史,即使门上小小的猫眼,也是一个桥段。”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