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复观全集:中国人性论史·先秦篇

出版社:九州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4-5
ISBN:9787510825576
作者:徐复观
页数:422页

内容概要

徐复观先生,原名秉常,字佛观,后由业师熊十力改名“复观”,取义《老子》“万物并作,吾以观复”。港台新儒家领军人物之一徐先生一九〇四年二月十八日出生于湖北省浠水。家世清贫,八岁发蒙读书,幼而徇齐,长而敦敏。一九二六年参加国民革命军第七军,两年后东渡日本留学,九一八事变后,因发动抗日示威而被捕系狱,遭革除学籍。回国后投身军旅,在抗日战争期间,曾先后参与指挥娘子关战役、武汉保卫战。一九四三年,受命以军令部联络参谋名义,派驻延安,与毛泽东等中共高层有所来往,六个月后回渝,调至参谋总长办公室。一九四九年五月迁台,后去在香港创办《民主评论》半月刊,并于一九五二年担任台中省立农学院(现中兴大学)兼任教授。三年后,获东海大学聘为中文系教授,兼系主任。一九五七年被国民党开除党籍,理由是“反蒋”、“亲共”。一九六九年六月,因与梁容若之争,被迫退休。旋即移居香港,任新亚书院、新亚研究所教授,另专任《华侨日报》主笔。一九八二年四月一日病逝,享年七十九岁。

书籍目录


第一章生与性——中国人性论史的一个方法上的问题
第二章周初宗教中人文精神的跃动
一、概述
二、周初文化的系属问题
三、敬的观念之出现
四、原始宗教的转化
五、周初人文精神对人性论的妊育及其极限
第三章以礼为中心的人文世纪之出现及宗教之人文化——春秋时代(纪前七二二至纪前四八〇年)
一、周室厉幽时代宗教权威之坠落及其原因
二、礼与彝的问题
三、春秋时代是以礼为中心的人文世纪
四、宗教的人文化
五、“性”字之流行及向人性论的进展
第四章孔子在中国文化史上的地位及其性与天道
一、孔子在中国文化史上之地位
二、《论语》中两个性字的问题
三、孔子对传统宗教的态度及性与天道的融合
四、仁是融合性与天道的真实内容
第五章从命到性——《中庸》的性命思想
一、《中庸》文献的构成及其时代
二、第二十章的问题
三、《中庸》上篇思想的背景与结构
四、释中庸
五、命与性
六、性与道
七、道与教
八、释慎独
九、释中和
十、程伊川与中和思想的曲折
十一、朱元晦与中和思想的曲折
十二、下篇成篇的时代问题
十三、上下篇的关连
十四、诚与仁
十五、诚的展开
十六、诚与明
第六章从性到心——孟子以心善言性善
一、性善说是文化长期发展的结果
二、性善之性的内容的限定
三、心善是性善的根据
四、恶的来源问题
五、由心之存养扩充的工夫以尽心知性知天
六、由心善到践形
七、与告子争论之一——性善及性无善恶
八、与告子争论之二——义内义外问题
第七章阴阳观念的介入——《易传》中的性命思想
一、孑L门性命思想发展中之三派
二、《易》与《易传》
三、《乾·彖传》及《系辞》中的性命思想
四、《说卦》的性命思想
五、《易传》对《易》的原始性的宗教的转换
六、《易传》性命思想中的问题
第八章从心善向心知——荀子经验主义的人性论
一、荀子思想的经验的性格
二、天人分途
三、荀子所说的性的内容及性恶论的根据
四、由恶向善的通路——心知
五、知以后的工夫及师法的重要性
六、荀子性恶论中的问题
第九章先秦儒家思想的综合——大学之道
一、概述
二、从古代学制看《大学》的成篇时代
三、从《大学》的思想内容看它的直接来源
四、原义试探
五、朱元晦的《大学新本》问题
六、王阳明对朱元晦的争论
第十章历史的另一传承——墨子的兼爱与天志
第十一章文化新理念的开创——老子的道德思想之成立
一、老子思想的时代背景
二、道的创生过程——宇宙论
三、人向道德的回归——人生论
四、道德的政治论
第十二章老子思想的发展与落实——庄子的“心”
一、与《庄子》有关的问题
二、《庄子》重要名词疏释之一——道,天,德
三、《庄子》重要名词疏释之二——情,性,命
四、《庄子》重要名词疏释之三——形,心,精神
五、庄子对精神自由的祈向
六、思想的自由问题
七、死生的自由问题
八、政治的自由问题
第十三章道家支派及其末流的心性思想
一、道家的正宗与支派
二、杨朱及《列子》中的《杨朱》篇
三、由田骈、慎到的道与法的结合到韩非
四、《吕氏春秋》的本生贵生
五、宋锛、尹文与《管子》中的道家思想
第十四章结论——精神文化在开创时期的诸特性


 徐复观全集:中国人性论史·先秦篇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徐复观把中国的哲学逻辑的建立起来,这句话讲的非常有道理。初看本书的时候,被书里面大量的历史考证和旁征博引引所折服,也因为没有准备而被那些严密的逻辑和推理牵着鼻子走,往往读的时候觉得都里面的字里行间分析的很清楚,自己也了解了,但一合上书又常常忘了所以然。故常常有读了后面,忘了前面的情况。翻来覆去几遍,还是努力的在脑海里建立一个大概:书首先从从文字与思想的关系、文字的局限性来论述从字义训诂当时人的思想的局限性和应该注意的事项。这应该是一个总领,总领本书接下来所有的内容。接下来是从殷朝原始的宗教开始论述人性的发展,试说个大概,即最初的时候人出于对变化无常世界的恐惧而将这种恐惧寄托于天、人格神的身上,把对自己生命的责任全部放在天上。从周开始,由于周朝本身就为殷朝的一部分,所以继承了殷朝的本质,有着人格神和祖宗神的两重体系,人格神为至高无上的,祖宗神是王的祖先,现实的王通过祖宗神而与人格神进行沟通。这两的两重体系殷周是一样的。待周取代殷之后,周发展一种新的思想,即是忧患意识,这种忧患意识同样是处于对世事无常的害怕,但此时的害怕,已将责任放到自己的身上,即周王认为,朝代的兴衰、人事的祸患,是由自己的行为引起的,但宗教毕竟还在,天、神毕竟还在,所以仍然是从神身上找原因,但此时更多的是祖宗神,而不是人格神身上找原因。祖宗神是王的祖先,王变从先王或者事后的所作所为来寻找依据。祖宗神名义上还是人格神的代理人,但实际上人格神很少参与人世的事物,由祖宗神直接参与。此事便是有意无意的将人的道德规范上映至天、神的道德规范,形式上再从神的道德规范来指导人在现实生活中的行为。宗教总是存在祭祀的,最初的礼变是从祭祀中来,祭祀时需要用到各种装祭品的器皿,称之为“丰”,由“丰”发展而开始由“礼”,礼包含了祭祀用的器皿和祭祀时的规范。而同期还有一个“彝”讲的是人世间的常理和道德规范的,当时常把礼和彝两个字合起来称为礼彝,在之后渐渐的,由一个“礼”字包含了“礼”和“彝”两部分的内容,并侧重在“彝”分布的内容接下来是“性”字,最早性字从生字出来,两个字本意相同,有从无到有的意思,但如果是同一个意思,古人何必要再造一个性,而不用生字呢,显示是有生表达不了,但有和生字息息相关的意思想要表达,于是就有了性字,就有了生来就有的意思,包括人的欲望等等。最后,由于人们开始不满足平列的各种现象之间的关系,而要进一步去寻找各种现象中的性质,也即便有了本性的含义在里面。之前人民已经把在人身上的礼上映到天身上,之后人们又把德(爱民)上印到天的本性上,至此,天就有了作为形式的“礼”,和礼的出发点的本质的德。至此,原始的宗教已经完全退去,转而变成了道德的宗教,但此时人依然是将礼、德、本性等等上印至天,然后再要求人去做。还不是处于人的本性。而孔子开始,便是努力将这些天的本性、性,下放至人身上,即人的本性是如此,而由此本性而来,人应该行礼。以上是一个大概,其中有不少可能和原书想表达的又出入,仅在这里做一个记录,以便将来看完之后进行回顾

精彩短评 (总计6条)

  •     於思想流變剖析簡明清晰,材料紮實。然以思辨測工夫,或涉武斷,大醇小疵。
  •     太监本
  •     老爷子真知灼见,行文如流水,严谨稍有活泼,活泼也是严谨的活泼,很喜欢老爷子这种写文章的风格
  •     梳理了一遍。讀起來感覺很辛苦。
  •     将先秦诸子的人性论梳理的一清二楚。
  •     常读常新。装帧一般。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