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伯达传

出版日期:2016-7
ISBN:9787220098146
作者:叶永烈
页数:640页

内容概要

叶永烈,上海作家协会专业作家,一级作家,教授。1940年生于浙江温州。1963年毕业于北京大学。11岁起发表诗作,19岁写出第一本书,20岁时成为《十万个为什么》主要作者,21岁写出《小灵通漫游未来》。
主要著作为150万字的“红色三部曲”——《红色的起点》《历史选择了毛泽东》《毛泽东与蒋介石》,展现了从中国共产党诞生到新中国诞生的红色历程;200万字的长卷《“四人帮”兴亡》(增订版)以及《陈伯达传》,是中国十年“文革”的真实写照。《邓小平
改变中国》是关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全景式纪实长篇。《受伤的美国》是关于美国“9•11”事件这一改变世界历史进程重大事件的采访记录。此外,还有《用事实说话》《出没风波里》《历史在这里沉思》《他影响了中国:陈云全传》《中共中央一支笔—— 胡乔木》《钱学森》等。新著为长篇小说《东方华尔街》。

书籍目录


卷首语
第一章 陈伯达的晚年
1989 年9 月20 日中午,85 岁的陈伯达正在吃饭,突发心肌梗塞,头一歪,碰到墙上,从此撒手西去。作者作为陈伯达晚年唯一采访者,为您揭开陈伯达神秘的晚年生活内幕……
陈伯达之死
服刑18 年终于期满
从“第四把交椅”上摔下来
在秦城监狱过着“特殊囚犯”的生活
押上最高法庭被告席
王力呼吁假释陈伯达
陈晓农照料保外就医的父亲
我来到鲜为人知的陈伯达之家
从他的晚年之作看他的心态
迟暮的周扬关心着迟暮的陈伯达
香港记者在五年后才获知的“幕后新闻”
胡耀邦读了陈伯达晚年文稿
陈伯达评论“四人帮”
第二章 最初的人生之路
“伯达”是笔名。陈伯达的本名叫“陈声训”。上私塾的时候,老师给他改名,叫“陈建相,字尚友”。他最初喜欢写诗,甚至写小说,是一个文艺青年……
第三章 初入中共
陈伯达作为一个进步青年,23 岁时在上海加入中国共产党,被派往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回国之后,派往天津工作。人地生疏的他,刚到天津就被捕了。在狱中,他坚持说,自己名叫“王通”……
第四章 走出人生的低谷
陈伯达好不容易走出监狱,他成为中共北方局宣传部部长,发动新启蒙运动,成为颇有建树的理论家。他的名字,开始为知识界所熟悉。他还成为中共北平市委“三人领导小组”成员之一……
第五章 跃为延安“理论家”
陈伯达进入延安,引起毛泽东的注意,进而成为毛泽东的秘书。从此,他成为延安理论界的权威人士。就在这个时候,他露出“左”的面目,嗅出作家王实味的“异味”,率先进行批判……
第六章 五十年代的荣耀
作为毛泽东的秘书,陈伯达深受毛泽东的器重。他跟随毛泽东访问苏联。他负责编辑《毛泽东选集》,负责起草《关于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参与起草中共“八大”政治报告,起草诸多重要的中共中央文件,成为中共中央一支笔……
第七章 “文革”前奏
陈伯达的政治地位不断提高,他负责起草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的纲领性文件“二十三条”,负责起草“文化大革命”的纲领性文件“五一六通知”,还帮助江青起草《林彪委托江青同志召开的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
第八章 中央文革小组组长
“文革”开始了,陈伯达进入政治生涯的巅峰时期,他担任中央文革小组组长,而且成为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成为“第四号人物”。他以“中央首长”的身份,发表各种各样讲话与指示,为“文革”推波助澜……
第九章 发疯的时刻
陈伯达曾自称,“在‘文化大革命’中,我愚蠢至极,负罪很多。‘文化大革命’是一个疯狂的年代,那时候我是一个发疯的人。”确实如此,陈伯达在那“疯狂的年代”犯下许多罪行。与此同时,由于他与江青的矛盾日深,他在鼎盛中屡陷危机……
第十章 日渐失势
陈伯达日现颓势。尤其是1967 年8 月1 日出版的《红旗》杂志第12 期发表所谓“揪军内一小撮”社论,受到毛泽东尖锐批评,作为中央文革小组组长的陈伯达不得“端出”组员王力、关锋。此后不久戚本禹倒台,陈伯达也摇摇欲坠了……
第十一章 与林彪结盟
陈伯达受到毛泽东的多次批评,受到江青的排挤,他倒向了林彪,而林彪手下有黄永胜、吴法宪、李作鹏、邱会作四员大将,却没有“相”。在历史上,陈伯达与林彪并无多少联系,这时由于特殊的政治需要,彼此很快结盟……
第十二章 兵败庐山
在1970 年8 月的庐山会议上,陈伯达积极为林彪出谋划策,毛泽东把反击的目标指向陈伯达,写了批陈檄文《我的一点意见》,宣告了陈伯达政治生涯的终结。随后全国掀起“批陈整风”运动,直至1971 年9 月13 日林彪摔死于蒙古温都尔汗,于是“批陈整风”改为“批林批陈”,陈伯达被戴上“国民党反共分子、托派、叛徒、特务、修正主义分子”五顶大帽子……
尾 声 形形色色的评价
历史如同油画,近看看不清,站远了才能看清楚。陈伯达究竟是什么样的历史人物?作者罗列了形形色色关于陈伯达的评价,供您参考……
附 录
后 记

作者简介

凡是经历过“文革”的人,都知道陈伯达的“大名”。虽然他一再谦称自己是“小小老百姓”,当年却是仅次于毛泽东、林彪、周恩来的第四号人物,是中央文革小组的组长,号称“理论家”“中共一支笔”“中国舆论总管”。
本书是海内外关于陈伯达的唯一长篇传记,以70余万字的篇幅,记述了陈伯达85年的错综复杂的历史:身为国民党少校的他如何加入中共,他留苏与托派的关系,他的被捕和出狱,他怎样进入延安成为毛泽东的秘书,他如何跃为中共“理论家”、《红旗》总编, 他与毛泽东、江青、康生、林彪之间复杂的关系,他在“文革”中怎样由江青的同伙变为林彪的盟友……
本书作者多次直接采访了陈伯达本人,并访问了众多的知情人,查阅了大量的档案和历史资料,以准确、全面的史料和新颖独特的专访,公正、客观、生动地展现了陈伯达不寻常的一生。


 陈伯达传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叶永烈先生的这部《陈伯达传》是我接触过的有关陈伯达的书籍中,资料最为齐全的。这本书从传主的晚年切入,再追溯传主跌宕的一生。这本书最大的特点是有一种亲历感,不是那种纯粹研究者的角度,这跟作者多次亲身采访传主本人有很大的关系。陈伯达于1904年10月生于福建的一个破落的秀才之家。1924年来到上海,一边在一家小报当记者,一边进入上海大学文学系学习。在这所大学里,陈伯达受到了共产党人的熏陶,初步接受马列理论的教育。1930年底,26岁的陈伯达从苏联学成归国。32岁的陈伯达因担任中共中央北方局宣传部长,从而开始在党内开始有了一定地位。当然陈的人生转折发生在延安,被他人生中的贵人——毛泽东相中,担任了毛的政治秘书。一次偶然的机会,陈伯达引起了毛泽东的注意。那是一次由毛泽东参加的理论座谈会,讨论孙中山的思想。会上,对孙中山思想的阶级性发生了争论。一种意见说,孙中山的思想属于小资产阶级;另一种意见则认为孙中山的思想属于民族资产阶级。陈伯达运用对立统一的方法加以阐述,他提出孙中山的思想有两个两重性:既包括小资产阶级思想的两重性,又包含民族资产阶级思想的两重性。毛很认可陈的说法,把他留在了身边。从此,陈的人生发生了重大改变。很快,陈伯达在延安理论界有了名声。陈伯达一生写过很多文章,在抗战时期发表的《评〈中国之命运〉》,算是他的开山之作。后人评价,这也是陈伯达写得最好的文章。周恩来也曾赞扬陈伯达:他是“我们党的最好的理论家”。[1966年,在中共八届十一中全会上陈伯达当选为政治局常委。中央文革小组成立后,毛泽东亲自点将让他担任中央文革小组组长。这无疑是他人生的巅峰。1969年更是在中共九大上他当选中央政治局常委,排名毛泽东、林彪之后,位于康生之前。可惜好景不长,仅仅在一年后,自己的政治生命就将彻底终止,且被冠以“反共托派分子”的罪名,堕入秦城监狱。客观地说,陈伯达还是做过一些对人民有益的事情。陈伯达文革中还是起了推波助澜的坏作用。他 为毛泽东的理论引经据典作论证,用他的笔阐述并发展了极“左”路线、理论和政策,最终堕落为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主犯之一,成为历史的罪人。让人唏嘘不已。

精彩短评 (总计5条)

  •     一生钻营 跌不足惜
  •     毛刘矛盾起自“社教”“工作组”,江青圈定常委名单,天才论设国家主席之争,陈确属被利用,媚上过犹不及,而毛也无真心交班。陈晚年习作发表,是最高层要求,但想要的还是“交代材料”而非什么最新知识。
  •     读起来很溜,一周的晚上空暇看完。
  •     国庆的第五天,读完了这本六百来页的传记。在政治局常委的名单里他曾经排在周恩来后面成为“四号首长”,然而在那个疯狂的年代里又一夜陨落。那场十年的浩劫深深浸入了中国政治的骨子里,至今犹有遗风。手段还是那么的类似,还是在批斗,在整风,要整你首先孤立你,把你置于人民公敌的地步,把你推下道德的悬崖,还是扣帽子,之前是“反革命”是“走资派”是“反动学术权威”是“坏分子”是“特务”是“叛徒”,现在简单了,更生动说成“老鼠屎”“一人生病全家吃药”归根到底还是斗,还是孤立,还是让你有道德负罪感。然而这对好人有用,对坏人当然是无济于事的。最后回到这本书,用“八股”格式讲,好的方面比较客观,史料翔实,然而对大环境下人的扭曲和异化分析过浅,不足以回答“这本书和我有什么关系呢”这样的“刁难”。
  •     一介文人的巅峰与陨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