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遥纪事

出版社: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出版日期:2014-3-1
ISBN:9787807691501
作者:王刚
页数:304页

内容概要

王刚,男,笔名秦客,陕北清涧人,长居榆林、西安两地。陕西文学院第二届签约作家,出版人。曾获《上海文学》短篇小说奖(2009年)。

书籍目录

纪事
1949年(己丑)诞生
1950年(丙寅)一岁
1951年(辛卯)两岁
1952年(壬辰)三岁
1953年(癸巳)四岁
1954年(甲午)五岁
1955年(乙未)六岁
1956年(丙申)七岁
1957年(丁酉)八岁
1958年(戊戌)九岁
1959年(己亥)十岁
1960年(庚子)十一岁
1961年(辛丑)十二岁
1962年(壬寅)十三岁
1963年(癸卯)十四岁
1964年(甲辰)十五岁
1965年(乙巳)十六岁
1966年(丙午)十七岁
1967年(丁未)十八岁
1968年(戊申)十九岁
1969年(己酉)二十岁
1970年(庚戌)二十一岁
1971年(辛亥)二十二岁
1972年(壬子)二十三岁
1973年(癸丑)二十四岁
1974年(甲寅)二十五岁
1975年(乙卯)二十六岁
1976年(丙辰)二十七岁
1977年(丁巳)二十八岁
1978年(戊午)二十九岁
1979年(己未)三十岁
1980年(庚申)三十一岁
1981年(辛酉)三十二岁
1982年(壬戌)三十三岁
1983年(癸亥)三十四岁
1984年(甲子)三十五岁
1985年(乙丑)三十六岁
1986年(丙寅)三十七岁
1987年(丁卯)三十八岁
1988年(戊辰)三十九岁
1989年(己巳)四十岁
1990年(庚午)四十一岁
1991年(辛未)四十二岁
1992年(壬申)逝世
1993—2012年逝后
路遥研究
路遥的阅读史
路遥与陕北文化
路遥作品中的陕北方言
参考文献
路遥,我的清涧老乡(代后记)
附录:新时期陕西作家名录选

作者简介

“三四岁你就看清了你在这个世界上的处境,并且明白,你要活下去,就别想指靠别人,一切都得靠自己。”
路遥,陕北现当代文学史乃至中国现当代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作家之一,本名王卫国,和很多写作者一样,是“贫穷”这个老师教导出来的。他八岁离开亲生父母被过继给大伯家,参与和见证了“文化大革命”,学生、农民、民办教师、农村通讯员、“毛泽东思想文艺宣传队”队员、工农兵学员、编辑、作家,路遥是从这个社会最底层用“比背老石头还累”的付出挣扎出来的。他最著名的作品《平凡的世界》,在一开始,也只不过不用作者包销而已。“那倒不要了,熬到现在的份儿上了,用不着了!”
路遥在这个世界上只活了四十几岁,他的每一个年头,都和普通的中国人一样,充满了“膨胀着的幸福和浓缩着的苦难”。在每一年每一月每一日的生活记录里,能看到路遥“平凡世界里的人生”。
在他不远的身后,是文学陕军的群像,有贾平凹、陈忠实、高建群;再远一些的地方,在陕北的黄土高原上站着柳青、杜鹏程;在他们的身后站着路遥的生父王玉宽、生母马芝兰、大伯王玉德,站着梁生宝、徐改霞、高加林、巧珍、德顺爷爷、孙少安、孙少平、白嘉轩、鹿子霖……站着整个中国的大历史和小人物,他们革命和生产,他们生孩子过日子,他们的生活也就是我们的生活。


 路遥纪事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9条)

  •     2012年春天,恩师李震教授带着纪录片《秦风》摄制组到延安拍摄,我当时正在延安工作,陪着摄制组到延安大学,爬上校园后山的文汇山,那上面便是路遥的墓。拍过镜头大队人马下山,墓前只剩下老师和我们两个学生,三个人立在墓前。老师点了支烟插在墓地前说,“咱们给老前辈鞠躬吧。”此外,2002年在母校陕西师范大学参加过路遥逝世10周年纪念活动,2012年在清涧县参加过路遥纪念馆举办的纪念活动,除过这二三次活动,我与路遥前辈再无交集。但曾经的文学青年谁没有看过《平凡的世界》呢?读《平凡的世界》,记住了孙少平、孙少安那一群活泼泼的人物,自然也会将作者路遥记在心里。这位英年早逝的作家,留给这个世界的不仅是承载二元化体制的小说,还有黄土地上厚重沉静的风物。可惜余生也晚,我读他的时候,他已经去世,成为和那黄土地一样厚重的历史。好在出版了这本《路遥纪事》——路遥同乡、青年作家王刚的新作,拿在手里一页页翻过,仿佛看到手扶犁铧的王刚将厚重如黄土的历史层层推碾。正如黄土高原是由千百年的沙尘堆叠而成,日积月累才有绵密的坚实、雨淋水冲才有坎坷的沟壑。名为“纪事”,自然少不了按照年月日详细记录路遥生活的点点滴滴,由此足见作者超乎常规的细心和难以想象的扎实。做当代文学史的难度很大,很多作家的名声听起来如雷贯耳,但细究其成长史却充满了谜团,况且路遥的整个生命正逢中国历史上最跌宕波澜的时代,起伏每一刻无不与时代密切相关。可以想见,在有限的文献资料中抽丝剥茧,在路遥的密友中遍寻访谈,又将这人物命运和跌宕时代之间联系起来,王刚不仅需要观察入微的视角,还要有洞明世事的视野。如果说时代是路遥难以逃离的命运枷锁,那么,陕北作为地域,已经成为路遥生死不离的乡愁。在《路遥与陕北文化》中,王刚结合地理、民俗、方言、民歌等陕北黄土地独有的风情元素来分析路遥作品中的细节,佐证了路遥等一批源自陕北的作家无法逃离的文化基因。这篇学术笔法写成的论文,暗示着路遥与他笔下人物一脉相承的契合,也在纸后透出王刚本人自路遥延续而来的情怀。作家似乎都无法逃离文化沿袭,特别是对自己所生存的时代和地域,以及两者背后潜藏的文化,即便假借“超越自我、超越过去”来抗争,仍然无法躲避在文字中偶有显现的点滴,更遑论整套作品风格所代表的精神。“亦步亦趋是模仿,反其道行之也是模仿”,路遥逃不开精神上的“陕北”,王刚也注定了逃不开。王刚根植于陕北的文化背景有助于他深入研究路遥的生命轨迹,也有助于他将对陕北文化现象的思考注入到研究成果之中。对文化研究者而言,选择路遥作为研究课题看似简单——他短暂的生命从时间上已经终结,他生活过的地方在空间上非常有限,见证过他成长历程的人大多健在——这都是可以触碰甚至可以深究的研究资料。然而,当将路遥放在当代文学的宏阔视野中再来品读,纷繁的资料甚至会干扰研究的客观性和准确度。所以,当王刚将路遥生前身后数十年的历史一一记录下来时,不由得引发敬佩:这是极有难度的功课啊。在当下浮躁的文化圈中,眼高手低、叉腰责问的人自称是“述而不作”,浑水摸鱼、乱戳是非的人自称是“触类旁通”,真的能静下心来扎扎实实做研究的并不多,于是王刚和他的这本《路遥纪事》就显得难能可贵,这或许就是陕北人挚挚诚诚、踏踏实实的性格。与过去研究路遥文学价值的专著不同,跳出作品本身来回顾路遥短暂的一生,这是《路遥纪事》所做的创新;路遥的生命已经远离我们二十多年,但对于路遥的研究还远没有结束,王刚所做的事情,是路遥在作家属性之外,探究他最为根本的“人之为人的属性”,这是王刚为“路遥研究”厚重课题所做的贡献。初春的陕北没有苍翠满山,但细微草芽终究兆示了春的迹象,小小一尊头像,圆圆一座石丘,在萌动的春意中也鲜活起来。王刚与他的《路遥纪事》,正在为路遥研究点燃春天的希望。(文.李想)
  •     高中时候用了几个月背着老师在上课时间偷偷的看完平凡的世界,它是我写作道路上的第一次启蒙,路遥的高度来自他的文学开拓性和对生活最真挚的情感,路遥纪事应该是至今最全面深入的一本路遥纪传,书中的陕北方言注解特别有意思。
  •     我真的好久都没有过以一路小跑式的兴奋来迎接某样东西的欣喜了,今天喜获陕北籍作家王刚兄所赠他的新书《路遥纪事》,心甚悦之。其书不仅记录路遥一生主要事迹,更收录了路遥的多封书信,且涵盖了陕军所有重要作家和文学事件,条理分明,井然有序,喜欢路遥和陕北的朋友们不妨关注一下。另,真心感谢王刚兄在书扉页的题字签名,还有那枚红印,刚才摩挲时不小心在上面留下了指痕,好心疼!

精彩短评 (总计7条)

  •     路遥的一生,是诗意的一生,传奇的一生。如果今生读完有一本书,会让我时不时想起路遥,我首推《路遥纪事》。在这本书里,我可以看到自己微不足道的影子,看到路遥高高大大的灵魂。最好的路遥,应该有最有激情的人来写。陕北王刚写了一部不一样的路遥,这也许是路遥留给后一代作家的神来意授。王刚历经万水千山,终于找到了它们,并把它们组成文,串成字,编成书,耀传后人,光复路遥精神。
  •     已约书评
  •     了解路遥的最佳读物
  •     读完后就没有什么印象了----
  •     编年记事的条条记录
  •     其實就是一本年譜,但太平常了,路遙的研究著作不少,但陳陳相因太厲害……其實這樣一位作家,有必要成立專門的研究機構嗎?
  •     很好的资料,又不仅仅是资料。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