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文学主潮(第二版)

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10
ISBN:9787301231302
作者:陈晓明
页数:602页

内容概要

陈晓明,男,1959年2月生,福建人。1990年获文学博士学位。曾在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研究所工作十多年,2003起在北京大学中文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当代先锋派文学和后现代文学理论等。出版有《无边的挑战》、《不死的纯文学》、《德里达的底线》等10多部著作,发表论文评论300多篇。曾获首届“华语传媒文学大将”年度评论家将项,2007年获鲁迅文学奖理论评论奖等奖项。担任中国文艺理论学会副会长等职。

书籍目录

绪论现代性与中国当代文学主潮
一中国当代文学史的分期
二当代文学史的性质和叙述观念
三寻求必要的理论参照体系
四现代性与“历史化”
第一章新文学的方向与范例
一启蒙运动与革命文学
二革命文艺方向的确立与主体的建构
三解放区文艺创建的美学范例
四革命文学的本质与生活细节问题
第二章建国初的文学建制与运动
一第一次文代会及文学的革命建制化
二建国初的文学批判运动
三现实主义理论源流及其对胡风的斗争
四现实主义理论中国化的可能
第三章农村阶级斗争的文学图谱
一农民作为当代文学主体的地位
二赵树理的创作:在观念与本真的生活之间
三历史地与经验地把握乡土中国
第四章革命历史叙事的兴起
一重写革命历史的现实依据与现代性动机
二革命历史的重现:宏大场景与英雄传奇
三历史化的叙事与文学的品性
第五章“双百”方针及其对文学的影响
一“双百”方针的背景与形成
二可能的突破:文学观念与美学的论争
三现实批判性:反官僚主义的文学
四情感的多样性:小说中隐含的人性描写
五具体化的革命史及其个体化
第六章集体想象中的超我表达
一超我的颂歌:时代的代言人
二在自我与时代之间:困境中的自由
三小我的表达,有限的情感流露
四新民歌运动:艺术的祛魅
第七章“十七年”的话剧、散文与儿童文学
一突显时代精神的话剧创作
二风云变幻中的散文创作
三时代夹缝中的儿童文学
第八章“文革”时期的文学
一“文革”的发生与政治化的文学
二红卫兵文学与《朝霞》
三“文革”时期的地下文学
第九章“文革”后的伤痕文学及其反思性
一伤痕的展示:拨乱反正后的历史反思
二伤痕的确认:修复历史及其主体
三王蒙的寸草心:对“文革”后的独特反思
四伤痕的深化:人性论与人道主义
第十章朦胧诗开启的精神向度
一“地下”的状况与《今天》的诞生
二“三个崛起”与对现实的“回答”
三朦胧的明朗化:从自我到历史/时代
四“归来的诗人”群体
第十一章历史选择中的改革文学与知青文学
一时代主体的塑造:开拓者家族
二现实的期望:改革攻坚战
三知青文学:归来的迷惘
四时代的精神镜像:超越的理想主义
第十二章应对西方潮流的现代派与寻根派
一现代主义兴起的历史背景
二现代主义的引介与争论
三现代主义在叙事文学方面的表现
四寻根文学的源起及其代表作
第十三章先锋派的形式变革及其后现代性
一变革的前行者:莫言、残雪、马原
二先锋派的简要历史寻踪
三90年代:先锋派的转向与撤退
四先锋小说的后现代性
第十四章历史祛魅时期的新写实与晚生代
一王朔的出场与90年代初的文学语境
二新写实:原生态与认同生活现实
三晚生代与当下生活的奇观性
第十五章女性主义写作表征的文化与美学意向
一历史叙事中的女性经验
二自我内在化的女性话语
三时尚前卫的女性写作
第十六章转向语词与叙事的第三代诗人
一第三代诗人的创作流变
二90年代中国诗人在海外的创作
三90年代以来的女性主义诗歌
第十七章新时期以来的话剧、散文与儿童文学
一新时期以来的话剧:现实、实验与小剧场
二新时期以来的散文:个人叙述与宏大历史
三新时期儿童文学:从传统的回归到
现代性的延续
第十八章多元分化与“后文学”时代的到来
一多元分化格局与个人化写作
二自在写作的边缘空间
三80后与网络写作
第十九章乡土叙事的转型与汉语文学的可能性
一传统复活与审美的重建
二现实主义的多样性与历史小说
三本色倔强的乡土叙事
四新世纪乡土叙事的“晚郁”气象
五莫言与汉语文学的坚实道路
后记

作者简介

陈晓明编著的《中国当代文学主潮》叙述了自1942年以来,中国当代文学主导潮流的形成及变革历程。作者以现代性视角贯穿于整个文学史考察,形成了独特的以论带史的叙述风格。本书力图阐释在20世纪,中国的现代性激进化与社会主义革命文学形成的互动关系;在政治与审美的紧张关系中去呈现中国当代文学的艰难的自我创造;揭示80年代改革开放促使中国文学广泛吸收西方现代思潮后发生的深刻变化;呈现90年代至新世纪以来的文学创新流向与多元化的错综格局。本书视野开阔,文学史意识鲜明,把握文学史主潮富有整体气势,展现出一种崭新的文学史风格。 本书在2009年第一次出版后,学术界反响良好,2011年重印了一次。2012年本书被列入北大教务处向教育部推荐的精品课程教材后,作者又做了许多修订。此为第二版。


 中国当代文学主潮(第二版)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第20页“通过建立历史‘元叙事’(mate-narration)的模式,来支配文学围绕中心主题展开实践。”“mate”当作“meta”。第239页“当时对他们有影响的书有:爱伦堡(I. Ehrenburg)的回忆录《人·岁月·生活》,塞林格(J.D.Salinger)的小说《麦田守望者》,克鲁亚克(J.Kerouac)的小说《在路上》,金斯堡(A.Dinsberg)的诗,西蒙诺夫(K.M.Simonov)的小说《生者与死者》等。”“A.Dinsberg”当作“A.Ginsberg”。第425页“安妮宝贝(1974— ),出生于浙江宁波,原名励婕,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经济系,现居北京。”根据中国作协官网(http://www.chinawriter.com.cn/zxhy/member/2597.shtml),安妮宝贝生于1973年,大专学历。第537页“韩寒后来又发表《零度以下》(2000)等一系列作品,都让人感受到少年才气,但作品并未见得特别有力度。”“《零度以下》”当作“《零下一度》”。第549页“这有些偏离革命英雄的经典形象,但总体上还是正面的象。”“正面的象”或当作“正面的形象”。

精彩短评 (总计15条)

  •     太乱
  •     陈晓明我爱你哦么么哒!!
  •     又名《中国当代文学与现代性不得不说的故事》
  •     偏向于专题式的文学史写作,但系统连贯,学术性与可读性俱佳!貌似冷静客观的叙述之下总能捕捉到陈老师的个性。
  •     虎头蛇尾。和洪本一样,精于新时期之前的理论叙述和线索贯串,而愈是靠近当下当则愈是涣散,虽然这是作者用力最勤的领域。大抵伴随着文学的去中心化和边缘化,强行统合的文学史叙述也成为难事了。写到最后甚至细大不捐泥沙俱下,价值判断完全消失,只见琳琅满目的变着法儿的夸赞了。而这种态度并不是所谓知识考古学的价值悬置,完全是给一切发生过影响的作品作事后追认和赞美了。
  •     作为教材,还是不错的。
  •     许多观念很有启发意义。配套地在听陈晓明老师在北大教授现当代文学学科的视频。很有意思。有人说《中国当代文学史》可以换个名字叫《陈晓明和他的朋友们》……
  •     虽然评价众口不齐,作为“主潮”也稍嫌阔大,不过一些价值判断以及资料性把捉都做得像史家那么回事儿,起码是一部个人意义上的思潮史。但是不能忍P464,把张枣的诗写成《何斯人》!而且对张枣一笔带过,对王家新大写特写。虽然可以理解,但是觉得遗憾。
  •     一天刷整本!!!虐心四分大课,不过晓明讲得真心不错,作为一个批评家很有态度,书写得洋洋洒洒文采和渊博满溢,哪怕是考试之前看也觉得很多享受!
  •     乡土文学与农村题材的区分印象深刻;虽说是首部以现代性为主线写就的,可但凡写当文史都会涉及到,所以并没有特别精彩;九十年代及之后有新意
  •     晓明老师赠
  •     文学史既不能是录鬼簿,亦不能是作品选讲,陈的这本书无疑有《十九世纪文学主流》的潜质,其中“现代性”的解读应无出其右。读完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其对细节的剖析,不仅能对当下理解,甚至有种以今推古想象空间。
  •     三年前第一次见到晓明哥的时候得到了签名版(暗喜)。理论的脉络比较清晰,可读性比较强,后面处理了比较新的文学现象,温和中隐含了批评,绵里藏针。
  •     想亲民又不够亲民。该评论的不评论,没什么可评论的吧,又写了不少。当代文学,其无良史乎?
  •     公无渡河,公竟渡河。狗尾续貂,于公奈何。严格意义上成熟的当代文学史点到朦胧诗为止,见猎心喜若至烂漫酕醄,便成恶境矣。题名“主潮”,一路拾掇碎浪。编辑嫌多,一顿削落仍精瘦未够。真是尴尬。其次,对郭商人的抄袭行径表现出令人费解的宽忍,鬓已霜霜却一再俯就所谓青春疼痛。真是疼痛。后人钻研先祖,或者过来人聊发当日感慨(价值分外金贵),都是合乎情理学理的。唯独长辈琢磨晚生的心思,故扮亲近,窘态毕露。对实况拿捏失衡还会滋生八零九零后被共名的忿懑。每一代的故事自有那一代去写,这才是无缝的接力。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