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之行(全布面精装)》章节试读

出版日期:2016-9-1
ISBN:9787532772330
作者:E·M·福斯特 (E. M. Forster)
页数:496页

《印度之行(全布面精装)》的笔记-第310页 - 第二十六章

“那她应该到哪儿去呢?我们真是永远都别想摆脱掉她啦!”因为哈米杜拉从来就没喜欢过奎斯蒂德小姐。如果她在法庭上表现得激动不已、精神崩溃、捶胸顿足、呼天抢地,她倒是也许能唤起他的想象和宽宏大量了——这两者在他身上都不缺乏。可她非但没有能抚慰他那东方人的心灵,反而泼了一盆冷水,结果使他很难相信她是真诚的,以他的观点来看,她也确实算不上真诚。因为她的行为是建基于冷冰冰的正义和诚实之上的;她撤诉的时候,对于那些被她冤屈的印度人她并没有感觉到爱的激情。在那片凡事都苛求的国土上,除非相伴以仁慈、仁慈和更多的仁慈,除非与神同在的道本身也是神【注2】,否则真理就不是真理。而这个姑娘所作的牺牲——照西方的观念看来是如此值得赞扬——在这儿被正当地否决了,因为它虽发自内心,却并没有将她的内心包含在内。学生们给她戴上的那几个花环也就是印度所能给她的全部报答了。

《印度之行(全布面精装)》的笔记-第120页 - 第八章

高坡上官署驻地中的那场牌戏也并没有拖得比穆斯林的聚会更长。莫尔太太继续喃喃地嘟囔着“红桃十对黑桃杰克”,奎斯蒂德小姐从旁助兴,在复杂琐细的牌戏中还絮絮地穿插讲述着兜风时撞上的那头土狼,她跟罗尼的婚约,马德卡尔邦的邦主夫人,巴塔查里亚夫妇,以及这一天整个儿的概况,在它慢慢退去之际,它那毛糙、枯焦的表面也便呈现出一个清晰的轮廓,就像如果你能从月亮上远眺的话,印度本身可能呈现出来的模样。不一会儿,她们俩也便回房就寝了,而此时其他地方的人们已经从床上醒来,但这些人的情感她们无从分享,就连这些人的存在她们都无从知晓。夜,从来就不曾真正安静,也从来都不会绝对地黑暗,它慢慢磨损消逝,同其他的夜相比就只有两三阵疾风的区别,而这几阵疾风就如同从苍穹垂直地刮落下来然后又反弹回天际一般,猛烈而又强劲,却又不留下一丝清新爽洁:热季就要到了。

《印度之行(全布面精装)》的笔记-第315页 - 第二十六章

谁也没再说过什么,但这句话却让菲尔丁不寒而栗。他实在不忍心去想这位古怪而又诚实的姑娘竟要损失这么一大笔钱,而且可能同时还要失去她的未婚夫。她突然之间就这么闯进了他的意识当中。而且,这残酷无情而又冗长无比的一天已经令他心力交瘁,他丧失了他对于人际交往那一贯清醒理智的认识,感觉我们并非存在于我们自身,而只是存在于相互间的意识当中——这种观念从逻辑的角度看来纯属荒诞无稽,而且在此之前也只在他的脑海中闪现过一次,就是灾难发生的那天傍晚,他站在俱乐部的凉台上远眺马拉巴尔山脉,看到那宛若拳头和手指般的群峰逐渐膨胀起来,直到将整个夜空全都攥在了手心里的那一刻。

《印度之行(全布面精装)》的笔记-第332页 - 第二十九章

“这倒没有。到了我这把年纪,一个人就极少会觉得意外了,”他微笑道。“不管怎么说,婚姻都是太过荒谬了。它的开始和延续都只是出于非常微不足道的理由。一方面它由社会的职责所维系,另一方面还有宗教的职责来支撑,可是这两方面本身都不是婚姻,不是吗?我有很多朋友都不记得他们当初为什么结婚了,他们的妻子也并不比他们更清楚。我怀疑婚姻在大部分情况下都纯属偶然,虽然事后会给它编造出各式各样高尚的理由。在婚姻问题上我是个犬儒主义者。”

《印度之行(全布面精装)》的笔记-第240页 - 第二十章

不过,事情已然如此,就这么混过去了,为了冷静一下、重获精神上的平衡,他走到楼上的凉台待了一会儿。在那儿,首先映入他眼帘的就是马拉巴尔山。此时此地望去,远处的群山真是美不胜收;它们就是蒙萨尔瓦特山,是瓦尔哈拉殿堂,是大教堂宏伟的塔楼,里面住满圣徒和英雄,外面鲜花遍覆。什么样的歹人潜藏于其间,很快就要被恢恢法网逮个正着呢?那个向导到底是谁,已经找到了吗?那姑娘抱怨的“回声”到底是怎么回事?他不知道,不过很快就会知道了。事实胜于雄辩,真理终究会胜出。此时已是白昼的最后一抹余晖,当他凝望着马拉巴尔山的群峰之时,它们宛如一位女王,仪态万方地向他缓步走来,山色与天光刹那间融为了一体。群峰在消失的瞬间又似乎无处不在,夜晚凉爽的祝福降落人间,繁星闪烁,整个宇宙就是一座峰峦。可爱而又美妙的时刻——可马上又背过脸去、扑扇着翅膀从他面前一掠而过。他自身一无所感;就仿佛只是有人告诉过他有过这样妙不可言的时刻,而他只得信以为真一样。他心头突然间涌起一阵怀疑和不满,他不确定作为一个人他是否当真取得了确定无疑的成功。经过四十年的人生历练,他已经学会了如何掌控自己的人生,以欧洲最为先进的方式最大限度地生活得有意义,他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个性,洞察了自己的弱点,控制了自己的激情——他已经成功做到了所有这一切,却又丝毫没有变得迂腐或是世故。多么可喜可贺的成就!但就在那妙不可言的时刻跟他失之交臂的那一瞬,他突然感到他真该把所有的时间都花费到完全不同的什么上面去——他不知道那完全不同的应该是什么,也永远不会知道,永远不可能知道了,正是为此他才倍感忧伤。

《印度之行(全布面精装)》的笔记-第155页 - 第十二章

石窟里漆黑一片。即便那些洞口开向阳光的石窟,也极少有光线能穿越狭长的隧道,透入圆形的洞室。洞里没什么好看的,你也根本什么都看不见,游客进洞后得一直等上五分钟,并且擦亮一根火柴后,才能看到点洞内的情形。一旦你擦亮一根火柴,石壁的深处也会马上升起另一团火焰,并朝着石壁的表面飘移过来,就像一个被囚禁的幽灵;那圆形洞窟内的墙壁被打磨得平滑无比,宛若镜面。这两团火焰慢慢接近,努力想融为一体,结果却只是徒然而已,因为一团火焰是在空气中燃烧,另一团却困在石头里。一面镶金嵌玉、五色斑斓的镜子将这对恋人生生分离,粉红和灰暗的美丽星光交相辉映,精美绝伦的星云,比彗星的尾巴或正午的月亮还要微弱的暗影,所有这些如霁月难逢、彩云易散般倏忽即逝的花岗岩迸发出来的生命之火,只有在这里才难得一见。拳头和手指般的岩石从越积越深的泥土中戳将出来——只有在这里泥土才终于成为它们的皮肤,比任何动物的皮毛都更加纤细,比风平浪静的水面都更加光滑,比情爱都更加美艳肉感。光芒愈加辉煌灿烂,两团火焰相互触到了,吻上了,熄灭了。洞窟内再度漆黑一片,跟所有的石窟一般无二了。

《印度之行(全布面精装)》的笔记-第334页 - 第二十九章

“可是这让我想到我们人人都必有一死;所有这些我们赖以生存的人际关系都不过只是暂时的。我过去一直觉得死是挑人的,这也是从小说里面得到的一种观念,因为总有些人物角色是要留到最后供人评说的。可是现在‘人必有一死’已经开始变得如此真切了。”
“不要让它变得真切起来,否则你自己也会死的。亦即不要耽溺于对死亡的沉思。思虑过度,我们就会被它所慑服【注1】。我也曾感受到同样的诱惑,于是不得不对其敬而远之。我还想再活上个几年呢。”
“我也是。”
自打小矮人的手握在一起 ,空气中就溢满了友谊的气息。这对男女都正处在他们才智的顶峰——通达,诚实,甚至细腻敏锐。他们说的是同样的语言,持的是同样的观点,年龄和性别的差异并不会使他们产生隔阂。然而,他们并不满足。当他们都同意“我还想再活上个几年”,或者“我不相信上帝”时,这些话语后面还伴随着一种奇妙的回响,如同宇宙已经改变了自己的位置去填补一个小小的虚空,或者仿佛他们已经从一处绝顶的高处看见了他们自己的姿态——像小矮人般在交谈,在握手,并且相互保证他们站在同样的精神立足点上。他们并不认为他们是错的,因为一旦诚实的人觉得是他们错了,他们就不会这么坚决了。群星背后对于他们来说也并非一个无限的目标,他们也并非没有探寻过。可是现在有一种渴望降临到他们身上,就像在其他场合一样;一个梦想的影子的影子笼罩在他们那明确清晰的利害考虑之上,那些从未见过的物象就像是来自另一个世界的信息。

《印度之行(全布面精装)》的笔记-第187页 - 第十四章

她竭力想继续把家书写下去,她竭力提醒自己,她只不过是个起得太早而且旅途过于劳顿的老太太,提醒自己那压在胸口、挥之不去的绝望不过是她自身的绝望,是她个人的软弱,提醒自己即便是她不幸中了暑、发了疯,除她之外的那整个世界仍旧继续转动。可是突然间,在她意识的边缘,信仰脱颖而出,就是那可怜的、渺小的、喋喋不休的基督教,而她知道所有的圣谕,从“要有光” 到“成了” ,其结果无非就是一声“嘣呣”。然后她因为面对一块远比日常经验巨大得多的领域而惊恐不已;那就是广漠无垠的宇宙,以她的智力从来就无法理解,也从来没有为她的灵魂提供丝毫的慰藉和安宁。近两个月来的情绪终于确定成型,她意识到她根本就不想给她的孩子们写信,她不想跟任何人沟通交流,甚至包括上帝。她满怀恐怖地呆坐在那里,一动也不动。当老穆罕默德•拉蒂夫走到她面前的时候,她都以为他肯定会注意到她的异样神情的。她一度心中暗想,“我大概是要生病了,”以此来安慰自己,不过她马上就放弃了这一幻想。她心如死灰,就连对阿齐兹都兴致全无,她对他说过的所有那些慈爱而又真诚的话语似乎已经不再是出自她的口,而是出自虚空。

《印度之行(全布面精装)》的笔记-第168页 - 第十四章

莫尔太太推起百叶窗,向车外望去。依照罗尼和阿黛拉共同的意愿将他们两人撮合到一起的是她,但她实在不能进一步向他们提出什么忠告了。她越来越强烈地感觉到(是先见之明还是可怕的梦魇?)尽管人是第一重要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却并不重要,尤其是对于婚姻问题,人们实在是过于小题大做、大惊小怪了;肉体的拥抱已经有过多少个世纪了,可是人对于人的理解仍旧没有丝毫的进步。而今天她尤其强烈地感到了这一点,强烈到它本身都似乎变成了一种关系,变成了一个人,正一心想握住她的手。

《印度之行(全布面精装)》的笔记-第390页 - 第三十六章

他并没有放弃前往迎宾馆的打算,因为他总可以询问一下那里的服务员,多知道点情况总不会有什么坏处。他取道山下那个幽暗山岬旁边的小径走去,皇家的陵寝就安置在山岬之内,跟宫殿一样,它们也都是雪白的拉毛水泥粉饰,里面的灯盏微光闪烁,然而在渐渐降临的暮色中,它们的光芒变得阴惨惨、鬼森森的。山岬间遍植参天大树,狐蝠不断地从树枝上面飞下来,掠过水面捕食时发出阵阵接吻般的声响;一整天都倒挂在树上,它们已经饥渴难耐。怡然自得的印度傍晚那特有的物候和情调加倍浓厚起来:四野蛙声一片,牛粪无时无刻不在燃烧;头顶上方有一群迟归的犀鸟,当它们在薄暮中鼓翼飞过时看起来活像是长着翅膀的骷髅。空气中有着死亡的气息,但并不令人忧伤;在命运和欲望之间已经达成和解,就连人类的内心都予以默认了。

《印度之行(全布面精装)》的笔记-第171页 - 第十四章

她说话间,左边的天空突然变成了刺目的橘红色。那颜色在一簇树林构成的图案背后悸动、集聚着,越聚越浓,却又更加明亮了,而且越来越亮,亮到简直令人难以置信,衬着苍穹从四周向着中心抽紧。她们屏息凝神,期待着奇迹的发生。可是就在那最重要的时刻,当黑夜应该死亡、白昼行将诞生之际,却什么都没有发生。那感觉就仿佛天国源泉的贞操受到了玷污。东方的朝霞衰退了,虽然光照事实上比刚才明亮了,但群山看起来却更加模糊了,而且伴随着清晨的微风,一种深深的失望如影随形、油然而生。什么?当洞房花烛已然准备就绪,新郎竟然辜负了众人的殷殷期盼,并没有在丝竹弦管声中进入洞房吗?太阳虽然升起,却并不辉煌耀目。放眼望去,他要么微微泛黄,无精打采地躲在树后,要么衬着灰暗的天空,轻抚着已经在田地里劳作的农人的身体。

《印度之行(全布面精装)》的笔记-第364页 - 第三十三章

戈德博尔查阅了一下乐谱,吩咐了鼓手一声,鼓手便打破原来的节奏,敲打出一种短促、重浊的声音,创造出一种新的节奏。这次的节奏更为激动人心,它在人们心中唤起的形象也更加清晰明了,歌手们的表情却变得呆滞和倦怠起来。他们爱所有的人类,爱整个的宇宙,他们所经历过的往事的零星片段,微不足道的细枝末节、吉光片羽,浮现了片刻之后就融入了整个宇宙的温暖之中。于是戈德博尔想起了过往的那段昌德拉布尔时光中他曾遇到的一位老妇人,虽说她对他而言并不重要。在这一情绪热烈的状态中,机缘巧合将她带进了他的脑海当中,他并没有有意去选择她,她只是碰巧出现在了那一群殷殷求恳的形象当中,雪泥鸿爪、无关紧要,而他却用他精神的力量将她带进那个能够找寻到完满无缺境界的地方。是真正的完满无缺,而非模拟重造。他的理智变得越发稀薄下去,他想起了一只忘了在哪儿见到过的黄蜂,也许是在一块石头上。他对这只黄蜂的爱也是一般无二,他同样将它带入完满的境地,他是在仿效神明的作为。那么那只黄蜂趴在上面的那块石头呢?——他能否也将其……不,他对于石头的企图是大错特错了,逻辑和意识的努力诱使他误入了歧途,他重新回到那一长条红色的地毯上,发现自己正在上面翩然起舞。上上下下,来来回回,向着圣坛前进三分之一的距离,随后再度退回,拍击着铙钹,两条短腿轻快优雅地来回移动,他的同伴们也跟着他一对对地翩然起舞。喧哗,喧哗,那只西洋化乐队演奏得更响了,祭坛上香烟缭绕,大家汗水淋漓,灯光耀眼地闪烁,香蕉树间风声飒飒,喧哗声,雷电声,举起双手时他看到腕表上的时间已经是十一点五十分,他灵魂中产生的小小震荡也似乎超然物外。人群发出的呼喊声愈发响亮。他继续舞下去。蹲坐在过道上的男孩儿和男人们还没来得及改变坐姿就被强行抬起,扔进了旁边人们的怀里。过道上就这样被清出了一条小路,一台轿子被抬了进来。

《印度之行(全布面精装)》的笔记-第139页 - 第十章

最近一个钟头内,热浪突然席卷而至,街上空无一人,就仿佛他们刚才进行那场毫无结果的谈话时,一场浩劫已经将人类全都清除干净了。阿齐兹那间平房的对面,立着一幢未曾完工的大宅,房子的主人是兄弟俩,都是占星家,一只松鼠头朝下从房顶上挂下来,肚皮抵在滚烫的脚手架上,不断抽动着一条生满疥癣的尾巴。它看来就是那幢大宅子唯一的所有者,它发出的尖叫无疑倒是与无限的空间合拍【注1】,不过除了对于其他松鼠之外,也没什么吸引力可言。更多的噪声来自一棵满是灰尘的树上,几只棕色的鸟儿【注2】吱吱嘎嘎地叫着,笨拙地四处挪动着找寻小虫子吃;另一种鸟儿,隐身在树冠当中的铜匠师傅【注3】则发出他那“乓克、乓克”的声音。万千生灵中自称为人类的极少数,其欲望和决心对于大多数生灵而言真是无足轻重。大多数印度的居住者对于印度是如何统治的也都漠不关心。在英国,那些低等动物对于英国同样毫不措意,不过在热带地区,这种冷漠麻木显得尤其显著,那个沉默无言的世界就近在咫尺、潜伏环伺,一旦人类稍一倦怠,它们就随时准备着重新掌控整个世界。这七位绅士刚才在屋内还各持己见、争执不休,等他们一旦来到室外,他们心头却都感到一个同样的重负,一个模糊的威胁,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严酷的季节已经到来。”他们都感到没办法工作了,或者即便是勉力为之,也得不到应有的报酬,得不偿失。他们都觉得车厢里已经不复原来的那般空阔,反而塞满了一种介质,挤压着他们的肉体,车厢里的坐垫灼烤着他们的裤子,眼睛感到阵阵刺痛,头巾、帽饰底下积存了豆大的热汗,然后沿着面颊噼里啪啦地滚落下来。没精打采地互致额首礼后,他们匆忙地躲到各自的平房里面,以便重新恢复那将他们区分开来的各自不同的自尊和身份。
整个城市,大部分印度地区,人类一方的同步退却也正在大规模展开,有人躲进地窖,有人退居山林,有人乘凉树荫。四月,恐怖的预兆,已近在咫尺。太阳正返回他的王国,权势煊赫,却绝无美感——那正是灾难性的特征之所在。若是还有些许美感留存下来该有多好!他那残酷的统治就可以忍受了。正因为他那过量的光热,他自己同样也未能赢得胜利;在他那肆意泛滥的黄白光照中,不仅世间万物,就连光明本身都被淹没于其间。他并非人类、鸟类或是其他恒星难以企及的朋友,他并非永恒的承诺,并非我们心头萦绕不去的永不落幕的期盼;他也只不过是造物之一种,就跟其他造物一样,所以注定不能抵达荣耀的顶点。

《印度之行(全布面精装)》的笔记-第333页 - 第二十九章

这个唐突、牵强的字眼根本无补于事。心灵感应?这算什么解释!最好还是就当没说算了,阿黛拉也正是这么做的。她也真是到了智穷才尽的地步,他也并不比她强多少。真的还有他们从未触及的世界吗?或者所有可能的一切他们全都意识到了吗?他们也说不清楚。他们只是意识到两个人的观点和态度大致上是相似的,而且因此而感到满足。也许生活本身是个谜,而并非一团乱麻;他们也说不清楚。也许那上百个大惊小怪、纷纷扰扰到令人烦不胜烦的印度其实就是一个,而由它们所映照出来的宇宙也只是一个。对此他们实在无法判断清楚。

《印度之行(全布面精装)》的笔记-第293页 - 第二十五章

奎斯蒂德小姐已经背弃了她自己的同胞。从他们身边转身离开后,她被拉进了一群小店主这个阶层的印度人当中,并被他们簇拥着朝法庭的公共出口而去。印度人街市上那种淡淡的、无以名状的气味向她袭来,那气味比伦敦的贫民窟要令人愉快一点,不过却更令人不安:一团洒过香水的棉球,塞在一个老人的耳朵里,切碎的槟榔在他那一嘴的黑牙里嚼着,各种有独特香味的香粉和香油——传统上那个香气四溢的东方,不过又跟人们的汗味儿混杂在一起,就仿佛一位伟大的君王一直深陷不光彩的丑行当中无法自拔,或者太阳的热力将大地上一切的荣光全都蒸煮、煎炒成了一锅大杂烩。他们对她根本就毫不关注。他们越过她的肩头互相握手,隔着她的身体大声喊叫——因为一旦印度人决计忽视他们的统治者,他们也就真的意识不到他们的存在了。在由她一手创造的这个宇宙中根本就没有她的一席之地,她被他们推挤到了菲尔丁身上。

《印度之行(全布面精装)》的笔记-第59页 - 第五章

他这番话确实出自真心,可她却巴不得他不要这样沾沾自喜。罗尼在谈及他处境当中的种种障碍时是多么招摇炫耀!他是如何喋喋不休、津津乐道地唠叨着什么他来印度可不是为了讨人喜欢的,而且从中获得了巨大的满足!他不禁使她想起了他在公学念书的日子。那个满怀人道主义激情的年轻人的印记已经完全褪尽,他现在说起话来俨然是个世事洞明而又怀恨在心的孩子。如果撇除了他的声音,他这番话语还是有可能让她感动的,但当她听到他讲话时那种自鸣得意的声调,当她看到那个小小的红鼻子底下那张如此沾沾自喜、能言善辩的嘴巴时,她不禁觉得、非常不合逻辑地觉得,这绝非对于印度的盖棺定论。罗尼的话语中但凡有一丝一毫的歉疚和惋惜——不是精明狡诈的代用品,而是发自内心的歉疚和惋惜之情——就会使他成为一个完全不同的人,大英帝国也会成为一种完全不同的体制。

《印度之行(全布面精装)》的笔记-第225页 - 第十九章

“哦不,再次请求您原谅。善和恶是不同的,正如它们不同的名称所暗示的那样。不过,在我个人谦卑的观点看来,它们又都是体现我主存在的不同侧面。主在其一中显现,就在其二中消隐,而显现与消隐之间的差别是巨大的,大到即便如我这等低能的头脑都能清楚地分辨。然而消隐却又暗示着显现,消隐并非不存在,也正是为此,我们才有资格有权利反复地呼唤,‘来吧,来吧,来吧,来吧。’ ”话刚说完,仿佛是为了抹去他刚才那番话语中可能包含的任何美丽庄严的成分,他马上又改口问道:“不过您当时有空参观过任何一处马拉巴尔的古迹了吗?”

《印度之行(全布面精装)》的笔记-第186页 - 第十四章

她越是仔细回想刚才的经过,就越发觉得厌恶和恐惧。回味之下,竟比当时的亲历更让她感觉难以忍受。那种极度的拥挤和难闻的恶臭她倒是可以不往心里去,但那层层叠叠的可怕回声却以某种无以名状的方式彻底动摇了她对整个生活的把控。正好在她身心俱疲的时候趁虚而入,它们仿佛是在喃喃念诵:“悲悯,虔诚,勇气——它们都存在,不过并没什么不同,淫猥和肮脏跟它们也是一回事。一切都存在,却全都毫无价值可言。”在那个地方不管你是污言秽语,还是吟诗作对,其结果都毫无二致,无非同样的反响——“盎-嘣呣”。即便有人曾以天使的话语宣讲,并为人世间所有的不幸和误会辩解——不论是过去、现在还是即将到来的,为人们所必须承受的所有苦难申诉——不论其秉持何种观点、居于怎样的地位,也不管他们是避之唯恐不及还是虚张声势、自欺欺人,其结果都绝不会有什么两样,那回声仍旧如巨蛇般降落下来,然后又返回窟顶。魔鬼都来自阴寒的北方,连他们都可以被写入众多的诗篇,但却没有人能够赋予马拉巴尔浪漫的色彩,因为它已经将“无限”和“永恒”当中的广袤无垠剥夺得一干二净,而唯有这一特质才能使它们适应人类的需要。

《印度之行(全布面精装)》的笔记-第410页 - 第三十七章

印度成为一个国家!何其光辉的顶峰!十九世纪那了无生气的姐妹一家亲最后的一位到来者!此时此刻在这个世界上蹒跚着走来在属于她的座位上就座!她唯一的同侪就是神圣罗马帝国,她也许将与危地马拉和比利时比肩而立!菲尔丁再度表示嘲笑。而阿齐兹在盛怒中左突右冲,不知该如何是好,于是叫道:“不管怎么说,一定要打倒英国人。这是肯定的。滚出去,你们这帮家伙,越快越好,依我说。我们也许会相互憎恨,可我们最恨的就是你们。如果我没办法把你们赶出去,艾哈迈德会的,卡利姆会的,哪怕需要五十年甚或五百年【注11】,我们也终将会把你们给彻底除掉,是的,我们将把每一个该死的英国人都赶到海里去,到了那时,”——他狂怒地驱马靠近他——“到了那时,”他总结道,几乎吻到了他,“你和我将成为朋友。”
“我们现在为什么就不能成为朋友?”菲尔丁道,满怀深情地握住了他的手。“这是我的愿望。也是你的愿望。”
可这并非那两匹马的愿望——它们突然间分开了;这也并非大地的愿望,它长出块块岩石,两位骑手没办法并排穿过;那些神庙,那个水池,那所监狱,那座宫殿,那些鸟儿,那堆腐肉,那幢迎宾馆,他们从岩隙间出来、俯瞰马乌时看到的这一切:这并非它们的愿望,它们以其上百种的嗓音齐声说,“不,还不是时候,”头顶上的天空则应和道,“不,并不在这里。”

《印度之行(全布面精装)》的笔记-第35页 - 第三章

低头望去,一道亮光陡然出现在眼前。它既不像是水流也不像是月光,而是宛如发亮的稻垛铺展在黑暗的田野上。他告诉她们那儿有一块新的沙洲正在形成,那顶上暗沉沉乱糟糟的部分就是沙洲,从贝拿勒斯 漂流下来的死尸就从那儿经过,如果鳄鱼肯放过它们的话。“冲到昌德拉布尔来的死尸一般来说都已经残缺不全,剩不下多少了。”
“河里还有鳄鱼,多可怕!”他妈妈喃喃道。两位年轻人相视一笑;老夫人发出这种文雅的惊叹让他俩觉得挺好玩儿的,于是两人之间的融洽重新得以恢复。老夫人继续感叹道:“一条多么可怕的河流!一条多么神奇的河流!”说罢叹了口气。那亮光的形态已经开始变幻,不知是由于月影还是沙洲的移动;很快那明亮的稻垛就将消逝于无形,随之一个光环——本身也在不断变幻中——在那波光粼粼的虚空处熠熠生辉。

《印度之行(全布面精装)》的笔记-第39页 - 第三章

她去挂斗篷的时候,发现挂钩上趴着一只小黄蜂。白天的时候她已经见识过这种黄蜂或是它的近亲;它们并非英国的黄蜂,而是长着长长的黄腿,飞的时候拖在身后。也许它错把挂钩当成了树枝——印度的动物全都没有任何室内室外的概念。蝙蝠、老鼠、飞鸟、昆虫,栖息的时候根本就不分室内还是室外;对它们而言,房屋也是永恒的丛林生长出的一个正常的部分,它交替地长出房屋、树木,树木、房屋。它蜷缩在挂钩上,酣睡着,平原上则传来胡狼充满渴望的狂吠和人们咚咚的击鼓声,两种声音和谐地交织在一起。
“可爱的小家伙,”莫尔太太对那只黄蜂道。它仍在酣睡,而她的话音却飘浮出去,为这个本就颇不安宁的夜晚又增添了一丝纷扰。

《印度之行(全布面精装)》的笔记-第32页 - 第三章

莫尔太太已经被俱乐部的气氛给搅得昏头涨脑,来到外边这才清醒过来。她望着那轮明月,淡黄色的月光在紫色的夜空中晕染开来。在英国,月亮显得是那么死板而又陌生;而在此地她却跟大地和所有其他的星星一起,被夜幕整个包裹在当中。一种和谐统一,与宇宙天体亲密无间、浑然融为一体的感觉突然涌上这位老妇人的心头,然后倏忽逝去,宛如清水流过水池,留下一种奇异的清新。她并非不喜欢《凯特表妹》,或是大英帝国的国歌,只不过它们的音符已然消逝、融会为一种全新的曲调,就像是鸡尾酒和雪茄烟已经融会成为无形的鲜花一般。

《印度之行(全布面精装)》的笔记-第275页 - 第二十四章

法庭里挤得满满当当,当然热得厉害。而阿黛拉头一个注意到的恰恰是所有在场的人群当中最为卑贱的那个人,而且跟这次审判可说是最没有关系的:负责拉动布屏风扇的杂役。那人几乎全身赤裸,体形异常健美,坐在中央通道尽头一个架高的平台中央,一走进法庭他就吸引住了她全副的注意,仿佛他就是这整个审判进程的主宰一样。他具有那种有时突然会在印度最下层出身的贱民当中如鲜花绽放般的力与美。当那个奇怪的种姓沦落于泥垢和尘土并被宣告为不可接触者时,大自然会突然记起她在别的地方曾塑造成功的完美的肉身,于是兴之所至将一尊神祇塑造成型——当然不会塑造得很多,只是这里一个那里一个而已,为的是向人类社会证明,所谓的种姓高低、三六九等在她眼里是何等的无足轻重。这个人无论置于何地都会引人注目;在昌德拉布尔那些瘦腿削股、胸部扁平的庸常之辈中,他宛如不朽的神祇般鹤立鸡群,然而他又是这座城市的产儿,是它的残羹剩饭滋养他长大,他也终将会在它的垃圾堆里了此一生。他韵律十足地将布屏风扇的绳索拉向自己,然后松开,将旋动的清风吹向他人,自己却一无所得,他似乎超然物外于人类的宿命,他俨然是一尊男性的命运之神、一架灵魂的簸谷机。在他对面也有个小高台,台上坐了个小个儿的助理,颇有教养,战战兢兢,勤恳认真。拉动布屏风扇的那个杂役跟眼前所有这些事情都了不相干;他几乎连自己的存在都意识不到,也根本搞不懂今天的法庭为什么比平常都要拥挤,虽然知道自己在拉动一根绳索,他甚至不明白他是在拉动一架布屏风扇。他这种超然物外中的某种东西深深触动了这位出身中产阶级的英国姑娘的心,仿佛在指责她那点苦难的褊狭小器。她凭什么德行将这满满一屋子人聚集到了一起?她那非同寻常的信念和主张,还有将这些东西神圣化了的那位狭隘的耶和华——它们有什么权利在这个世界上强占了如此重要的位置,有什么权利僭用文明的封号?莫尔太太——她环顾了一下四周,可莫尔太太早已远离此地,正在海上的客轮中;在那位老太太变得脾气暴躁、行为古怪之前,这正是那种她们可能会在漫长的航程中讨论的问题。

《印度之行(全布面精装)》的笔记-第357页 - 第三十二章

埃及非常迷人——一长条绿色的地毯,在上面走来走去的有四种动物和一种人类。菲尔丁因为公事在那儿耽搁了几日。他在亚历山大港重新登船——明亮的蓝天,持续的和风,干干净净水天一色的海岸线,与孟买的错综复杂形成了鲜明的对照。接下来迎接他的是克里特岛上的山脉那白雪覆盖的狭长山脊,下一站就是威尼斯。一踏上威尼斯城的广场,那旖旎的美色就像一杯美酒直送到唇边,他简直是怀着一丝不忠之感一饮而尽。威尼斯的建筑就像克里特岛上的山脉以及埃及的田野,所处的位置全都恰到好处,样样各得其所,而在可怜的印度,每样东西却都放错了地方,件件扞格不入。身处于偶像崇拜的庙宇以及结实粗笨的峰峦之间,他已经忘记了形式之美;事实上,没有了形式,又怎么可能还有美?在一个清真寺里,形式只是在这里或是那里断断续续地偶尔一见,因此而变得游移不定甚至呆板僵硬,可是,噢,你再看看这些意大利的教堂!圣乔治教堂耸立在同名的小岛之上,给人的感觉就仿佛如果没有了它,那整个小岛都几乎不太可能从海浪中升起一样,而安康圣母教堂则扼守着运河的门户,如果没有了它,就不会有威尼斯的大运河了!昔日还是个大学生的他,就曾以圣马可大教堂那五色斑斓的毛毯将自己裹了个严严实实,而现在,呈现在他面前的却是比那马赛克镶嵌画和大理石更加珍贵的东西 ;那就是人类的杰作与托起它们的大地之间的和谐,是已经摆脱了混乱状态的文明,是以理性形态呈现的精神,同时又血肉丰盈。给他的印度朋友邮寄彩图明信片时,他不禁深切地感到他们全都无缘体会他此刻所体会到的欢欣,形式的欢欣,而正是这一点造成了他们之间严重的隔阂。他们能够看到威尼斯的宏丽奢华,却看不到它的形式,而且虽说威尼斯不是欧洲,它却是地中海式和谐的一部分。地中海堪称人类的范例。当人们离开这个美丽的湖泊后,不论是经由博斯普鲁斯海峡还是赫拉克勒斯之柱 ,他们都将走向怪诞和离奇;而南部的出口将通向最为怪异的人类经验。再度朝地中海背转身去,他乘上了北上的列车,当他看到六月竞相绽放的毛茛和雏菊时,他原以为已经永远死灭的温柔而又浪漫的奇思异想又再度在他心中绽放。

《印度之行(全布面精装)》的笔记-第267页 - 第二十四章

莫尔太太离开之后,酷热疯狂反扑,气温就像一气换了好几个挡一样骤然飙升到一百一十二度 ,就连生存本身都变成了一种煎熬,而罪行却仍旧必须得到惩罚。电风扇开足马力嗡嗡直叫,甚至噼里啪啦地发出爆裂声,水不断往屏风上泼洒,冰块叮叮当当响个不停,而在这些防护措施之外,在灰蒙蒙的天空和焦黄色的大地之间,一团团尘雾烟云还在犹犹豫豫地缓缓移动着。在欧洲,人们逃避的是寒冷,诸如巴尔德尔和珀耳塞福涅这类美丽的炉边神话才会由此而产生;可在这儿,人们竞相逃离的却是生命之源:那个背信弃义的太阳,而且没有任何一首诗歌颂扬它,因为幻灭是不可能美好的。人们渴望诗歌,尽管他们可能不承认这一点;他们期望欢乐应该是优雅美丽的,期望悲伤应该是庄严肃穆的,期望无限应该有个形式,但印度却无法向他们提供这些。每年四月的混乱和喧嚣,当暴躁和欲望就像溃疡一般蔓延开来时,就是她对于人类那秩序井然的美好向往而发的嘲弄性评论。鱼类有更强的适应能力:当水塘干涸的时候,鱼会扭动着钻进泥浆,等待着雨水洗去它们身上的泥巴,随后重获新生。而人们虽然一年到头都一直努力想跟外界和睦相处,但其结果却有时候是灾难性的。文明这架洋洋自得的机器可能会突然卡了壳,再也无法运转,成为一车无用的石头,碰上这样的时刻英国人看来就只会重蹈他们先辈的覆辙——他们的先辈们也曾怀揣重塑印度的意图来到这里,其结果却最终陷入印度的模式,被印度的尘土所掩埋。

《印度之行(全布面精装)》的笔记-第129页 - 第九章

这群人当中,唯有哈米杜拉对于诗歌略知一二。其余几个人的头脑都很鲁钝粗陋。然而他们都饶有兴致地倾听着诗句,这是因为文学早已是他们民族的文明所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了。比如说那位警务督察,他并不觉得阿齐兹吟诵诗歌就降低了自己的身份,他也不会像英国人那样哄然发出一阵狂笑,用以阻止美的感染和传播。他只是头脑空空地坐在那里听着,等他的各种思绪想法——大部分都卑微粗鄙——重新涌回到头脑中来的时候,它们本身也已变得愉快而又清新了。诗歌对于任何人都没有任何“好处”,但它是一个不经意的提醒,是美那神圣的唇间一缕芬芳的呼吸,是两个尘世中间的一只夜莺。它不像对于克利须那的呼唤那般直截了当,但它仍旧道出了我们的寂寥惆怅,我们的孤独无依,我们对于朋友的需要——他虽然从来不曾到来,但谁都不能完全否定他的存在。

《印度之行(全布面精装)》的笔记-第262页 - 第二十三章

就这样,莫尔太太得以尽遂其愿;她成功避开了那场审判、那场婚礼以及那个热季;她将得以尽享舒适和礼遇地返回英国,看到她另外那两个孩子。遵照她儿子的建议,并出于自己的愿望,她启程归国。不过对于从天而降的好运气,她并没有表现得兴高采烈。她已经达到了这样一种境地,她同时洞悉了宇宙间恐怖和渺小——许多老年人都具有这种幽微晦暝的双重眼光。假如这个世界并不合我们的口味,也罢,不管怎么说还有天堂、地狱和湮灭——在那闪耀着群星、燃烧着烈火、充溢着蓝色或是黑色大气的恢弘背景当中,你总归可以从那些宏大的事物当中选择其一或是其二。所有英雄主义的努力,以及所有被认为是艺术的意识形态,都假定这样的一个背景是存在的;正如所有实用主义的努力,当这个世界符合我们的品味时,便假定这个世界就是一切一样。但在这种幽微晦暝的双重眼光中,显现的却是一种精神上的混乱状态,而且找不到任何高调夸饰的言辞来描述它;我们既不能有所作为又不能克制住不去作为,我们既不能忽视又不能尊重无限性。莫尔太太就总是倾向于听天由命。她一踏上印度的土地,在她眼里一切都很美好,当她看到清水流经清真寺的圣水池,看到恒河,看到明月与所有其他的星星悬挂在幕布一样的天穹中时,这貌似就是一个美丽的目标,而且很容易就可以实现。跟整个宇宙合而为一!如此庄严而又简单。但又总是有些小小的责任首先要履行,总有某张新牌需要从正在逐渐减少的那副牌里被翻开并被出掉,而正当她磨磨蹭蹭迁延蹉跎之际,马拉巴尔已经敲响了锣声。

《印度之行(全布面精装)》的笔记-第323页 - 第二十七章

菲尔丁没再多说什么。事实终究是事实,明天一早人人就都会得知莫尔太太的死讯了。不过这却让他突然想到,只有当大家都感觉到一个人不在了,这个人才算得上真正死去。只要对他的死亡还有些误解和不确定,在某种程度上他就虽死而犹生。他自己的一段切身经历也证实了这一点。多年以前他就失去了一位重要的朋友,是个女人,她相信基督教的天堂,她向他保证在历经尘世生命的种种变迁与险阻之后,他们终究会在天堂里再度相见。菲尔丁是个彻底坦率的无神论者,不过他仍旧对他这位朋友秉持的每一个信念和观点都满怀尊重;这么做正是友谊的本质所在。有段时间他确实感觉到死者正在等着他,而当此幻觉消退以后,在他心中留下的只是一片空虚,他几乎都有一种负罪感:“这才真的是完了,”他想道,“是我给了她最后一击。”而今晚,在伯哈德老爷宅第的屋顶上,他又曾试图杀死莫尔太太;不过她还是躲过了他,而且气氛仍旧平静安宁。不一会儿,月亮升上来了——太阳升起之前的一弯惨淡的蛾眉月——要不了多久,人和牛就要开始他们那永不休止的劳作,而他曾试图干脆省去的这段仁慈的插曲也将走向它自然的煞尾。

《印度之行(全布面精装)》的笔记-第397页 - 第三十六章

“是的,你母亲是这整个世界上我最好的朋友。”他沉默了,他为自己如此深切的感激之情而大惑不解。莫尔太太这永恒的善良到底价值几何?如果以观念来衡量,几乎一钱不值。她并没有出庭为他作证,也没有到监狱去探望他,然而她却悄悄地潜入了他心灵的最深处,他一直都非常崇敬、爱慕她。“现在正值我们的雨季,印度最好的季节,”他说,这时,游行的灯火在起伏波动,就仿佛一块被风搅动的幕布上刺绣的图案。“我多希望她能看到它们,我们雨季的阵雨。现在正是皆大欢喜的时候,不论是男女老幼。他们全都在广阔的天地间尽情呼喊、快活无比,尽管我们不能跟随在他们后边;所有的水池全都满了,所以他们尽情地舞蹈,而这就是印度。真希望你不是跟公务在身的官员一起来的,那样我就可以带你去看看我的国家,可我不能这么做。也许我可以就带你出去划划船,现在就去,可以玩上短短的半个钟头。”


 印度之行(全布面精装)下载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