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旵国学讲堂

出版社:陕西师范大学出版总社有限公司
出版日期:2013-4
ISBN:9787561369227
作者:殷旵
页数:351页

章节摘录

版权页:   插图:   这里真的是讲杂然相陈吗?实际上是讲后面一句话:“贵贱位矣。” “位”字很重要。这个“贵”“贱”,不能从狭义上去理解,狭义理解“贵”和“贱”是不对的,不能把“贵”当作是好的一面, “贱”是坏的一面,不是。真正在具体事物中,在生活中,不能这样绝对地去分出这两者,而要从一个客观的角度去看待“贵” “贱”。特别是想做预测的,想做物理研究的,或者是想做一些事业的,要把“贵” “贱”像小孩子看电视剧似的,分出哪个是坏蛋,哪个是好人,那就显得太浅薄了,那就会使我们的研究,使我们的事业,使我们在人际关系的处理上出现很多误区、误差。原因是什么呢?万事万物原本无贵贱,就像月亮那样。苏东坡讲:“月有阴晴圆缺。”事实上,它有阴晴圆缺吗?它本无圆缺。有贵贱吗?月亮本无贵贱。你是人,我也是人,你在这一方面有专长,我在那一方面比你强。你小布什做总统,过日子提心吊胆;我做一个老百姓,在大街上自由来往,是不是这么回事? 有一次,我们在甘肃野林关(甘南藏族自治州),县长带着我们到藏民家里去。走进一个藏民家里,那个房子很小,我们看得很好奇。四部越野车停下来,先看那个门。当时有“中华狂草第一龙”之称的书法家王国文先生和敦煌研究院的副院长刘会林先生也一起下了车。珍泉跟香港文汇报的记者郭圣君一起进了屋,我们三人则在外面看那个门。什么门?藤编的,摇摇晃晃的,既不挡风,也挡不住盗贼,挡什么?它什么都不挡。回想我们城里人,过得舒服吗?幸福吗?防盗门之外,还要保安。想想,谁过得自在?他们过得自在。我们喝的水是自来水,他们房子门前就有一条小河,潺潺流水,从草原上流下,那真是地球的奶汁啊。喝一口,甘美清凉,一直甜到心里,真是一点儿污染都没有。所以,当时我写《初访野林关》,殷鉴要我加一句“那也是一种福分”,我马上把这一句写进去了。的确,这也是一种福分! 对幸福、享福,我们要有新的理解。如果你真正想在《易经》上有突破,你的观点、你的认知就一定要超脱世俗。超脱世俗,你就是高人。超出有多高,得道就有多高。高,不是地位高,不是金钱高,而是你的认知、你的思维、你的眼光高人一筹,你把这个当作一种福分,就得道了。

前言

自2002年登台演讲《易经》以来,一直受邀在北大、清华、复旦等高校,以及移动、上气、美国埃森哲等企业专题演讲《易经》。录音整理成书稿后,又先后在甘肃文化出版社和当代世界出版社出版了《易经的智慧·经部》、《易经的智慧·传部》(初出版名《易经大传新解》)、《在北大讲易经》和《老子为道》等。每次发行都是由畅销转常销,近年来又一度脱销。今年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经过市场调研,决定再版。再版之际,又是一次与读者直接对话的机会。说些什么呢?还是说说老生常谈的《易经》预测吧。    《易经》,以原创的符号(爻)和图形(卦)为正本,以文字(卦辞、爻辞和传辞)为副本,是一套完整的符号系统,承载了中华民族原创的思维体系。预测,则是这一思维体系的特色。    如何预测?是运用《易经》原理进行多维度立体预测,还是借用一些占、卜、筮等技法做些平面预测?    其实,世俗流传的占卜技法,都源于《易经》原创思维体系,原本也是多维度、立体的。但是,一旦偏离了《易经》原理,就只剩下扁窄的平面维度了。这里,我想以“奇门遁甲”为例,谈谈我对《易经》预测思维体系的初步理解。    “奇门遁甲”初创时的理论依据,或日原创的灵感,显然是源于乾卦“用九,见群龙无首”。    何谓群龙?乾卦的“六爻之动”显示的是“六龙”:潜龙、见龙(或日田龙)、乾龙(或日勤龙)、或龙、飞龙(或日天龙,与田龙对应)、亢龙等。奇门遁甲,则以十天干为群龙,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条龙。然而,十条龙只设计了九个龙宫:乙、丙、丁三宫为“三奇”,戊、己、庚、辛、壬、癸六宫为“六仪”。甲,本为十天干之首,却无同定的宫,只能借助于九宫隐遁其形。《说文解字》日:“龙,能幽、能明,能细、能巨,能短、能长。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潜渊。”——或跃、或渊,故无固定之宫。    更巧的是,九个龙宫,只有八个门,这八门即代表人事的开门、休门、生门、伤门、杜门、景门、死门、惊门等。这叫十龙、九宫、八门。“甲”在九宫中遁来遁去,时遇奇门,也常遇无门。这种“无门”,又像禅宗中的“无门关”,找不到门时,像铜墙铁壁;找到了门时,悄然进了门、过了关,却全然不觉。比如,学生解一道数学难题,无解时茫然无门;突然间恍然大悟,有解了,难题解开了。思路人了门,进了关,回头再看,又似乎仍是无门、无关。门在哪里?在悟中,在恍然大悟之间,故日“奇门”。    “见群龙无首。”见,有可见之义,又有显示之义。恍然大悟之间即为一“见”之间。善遁者能悟,能悟者才能“见”。用目见吗?用主观之“目”,观察客观之“木”,木、目为“相”。这只是事物表象,外部形象,初步印象——此时见木只是木,见相只是相;再观、多观,便能从复杂的“相”中抽象出某种理来。此时见木不是木,见相不是相;如果再给“相”装一个“心”字软件呢?奇了,心中有相便能“想”。于是可以想象、思辨、推理——此时,见木还是木,见相还是相。恍然大悟了,“见群龙无首”了。    哦!原来要用“心”观。《心经》开篇日:“观自在。”观照自己的心在不在,自主的心在,清净自然;自主的心不在,茫然了,浮躁了,甚至失落、失望了。失掉的是什么?是自主的我。能在日常生活“观自在”者是菩萨,菩萨是觉者,名觉有情(菩提萨陲)。觉者时时都在预中,不用测。因为世俗之人畏果,而菩萨畏因。    《说文解字》曰:“觉(覺),寤也。从兄,學省聲。一日发也。”寤,悟也。一觉醒寤,眼睛睁开便能见,见而能发现、发觉。门在哪里?找到首了吗?《易》日:“百姓日用而不知。”日常生活中,瞑目而睡叫睡觉,醒时叫觉寤、觉醒,睁眼发觉了才能觉悟。觉从何处来?从遁中来。人睡时在遁,醒来也在遁。机遇良缘时得一奇门——左右逢“缘”,人生得意;遇到困惑、困难时,又觉无门——处处碰壁,甚至失望、绝望。殊不知,无门之处有奇门,只要人生信念中时时主动,积极地“遁”,就能“觉”和“悟”,只要自主、自尊、自信的“我”在做主,人生处处有“奇门”。有门、无门、奇门,都在日常生活中,只是“百姓日用而不知”而已。    《易经》预测的目的就是为了变“不知”为能知、可知、已知。知,才能明白。人生要明明白白,不要糊里糊涂。明白人是命的主人,叫慧命。孔子日:“不知命,无以为君子。”又说自己“五十而知天命”。何为天命?孔子为乾卦写的象辞日:“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这一句又是诠释“九三”爻的“君子终日乾乾,夕惕若厉,无咎”。    何谓君子?“自强不息”者为君子。如何做到自强不息?效法天,“天行健”。何谓天行健?古诗十九首中有《击壤歌》云:“日出而作,日人而息。凿井而饮,耕田而食。”换一个角度来读:“日日凿耕,出人井田,作息饮食。”每天日出日人,这叫“天行健”;“日日凿耕,出入井田”,这叫“君子以自强不息”,也叫“君子终日乾乾”。“天行健”是天命,“自强不息”是人命。不知天命,无以知人命;不知人命,无以为君子。为人君子,则能自强不息,自强不息者,醒时能发觉、觉悟,睡时也叫睡觉,也能觉寤、觉醒。时时在觉中,时时在遁中,时时居龙宫,时时有奇门。在哪一宫、哪一门,其实并不重要,“见群龙无首”者吉,何为吉?“时乘六龙以御天”,何为“时乘”?“君子终日乾乾,与时偕行。”    时者,时候——根据物候判断时机;时事——根据事态把握时机。机者,几也。“几”的本义为几案。古人坐与卧都在床榻之上,榻上摆一几案。长者凭几而坐,谨慎议事。晚辈远远地立于榻下,总觉得长辈们神神秘秘,一定有很多机密。《易·系辞传》日:“唯几也,故能成天下之务。”“知几其神乎!……几者,动之微,吉之先见(现)者也。君子见几而作……”几在时中,时在日出日人中。根据日出日人适时作息,生生不息之谓易,息息相关,息息都有“几”,几几都是门,门门见群龙,自己就是群龙中的一条龙。“奇门遁甲”的九宫格局中,宫宫有龙。龙是谁?龙是自己,又是众人。占卜、预测,不能做局外人,而要做局内的龙,要随时定位,明白自己此时此刻是哪条龙。    《系辞传》开篇日:“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陈,贵贱位矣。”此十六字讲的是“定位”二字。天地,是自然中的天地;乾坤,寓意人之天地:以人身而言,首为天,腹为地。故乾卦以首为象,坤卦以腹为象;从人伦上讲,父为天,母为地。故乾卦代表父,坤卦代表母。知天命者,就能找到天地间的人生定位。知几者,就能找到群龙中“自我”这条龙,并能明白自己何时为何龙——这叫“时乘六龙以御天”。天,指天地。天地为时空,人生各个阶段的时空定位就是知几、知命。既知己命,又知天命。何为奇门?如何遁甲?“见群龙无首”,“时乘六龙”。“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读到这里,如有所感悟,请再读《易经的智慧》,《经部》讲的是原始符号的思维原理;《传部》讲的是孔子“知几”“知命”的哲学思辨;《在北大讲易经》描述了“自强不息”之“几”,自主管理之“几”;《老子为道》,则围绕“日益”“日损”和“无为而无不为”讲述“百姓日用”的“几”。    “奇门遁甲”的玩法易学,可预测却是智者见智,仁者见仁。预测的依据是《易经》的原理。《易经》的原理还告诉我们一件事——阴阳平衡(奇门遁甲分阳遁和阴遁)。阳是对生活、社会、家人、众人的满腔热情(热情即热能);阴是理性、理智和谨慎。这也是预测的基本素质。《易》为道德者预、为君子预。这也是我几十年来最刻骨铭心的体验。    谨以此序言,与广大热心于《易经》的读者共同体验,共同讨论,恳望指正!借此,再次向这几本书的老读者敬致谢忱!    殷品    2012年9月于北京中轴线的后花园循礼府云本书屋

内容概要

殷旵,安徽太湖县人,曾先后受聘于国家宗教局宗教文化出版社(责编)和国家民委《中国民族》期刊英文版“感受中国”栏目(专栏主持)。应邀在北大、清华、复旦、人大等高校,以及海内外知名企业演讲三百多场。现为“国际易学联合会”常务理事,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学与易学专业委员会理事。《人民日报》海外版“学中文”专栏特约作者,主要著述有:《老子为道》《在北大讲易经》《易经的智慧•经部》《易经的智慧•传部》《幸福王》《中华传统文化经典丛书》。 先生演讲的理念:心量有多大,福报一定会有多大,心量是社会共修的心量,福报是社会共享的福报。

书籍目录

引子
系辞传·上
第一章
顶天立地
天与地
尊与卑
定位
贵与贱
常与裳
认识论——常
方法论——断
方与类
吉与凶
在天成象
在地成形
刚柔相摩
八卦相荡
鼓之润之
动静有常
变化规律
乾道与坤道
易知与简能
易知与易从
文与纹
中和
第二章
三古三圣三易
失得之象
忧虞之象
进退之象
昼夜之象
三极之道
居心仁厚
“居而安”的评判标准
“玩”的心态
原始的占卜
第三章
补过与改过
爻位
中和正
相应与敌应
承与乘
简单与神秘
小大与险易
与天地准
地上的天象
幽与明
报本反始
死与生
第四章
元精
游魂为变
阴阳增益
如何做到“不违”?
如何做到“不过”?
乐天知命
早上栽树晚上乘荫
一阴一阳之谓道
百姓日用之道
第五章
易的应用
有为法与无为法
“无”中生有
何谓“神”?
何谓“易”?
让正念做主
关闭杂念
怎么“配”?
何谓真善?
节约一滴水也是积德
井德与鼎德
智与礼
天地设位
何谓“存存”?
第六章
象其象
会而通
行其典礼
后言与后动
鸣鹤在阴
言应千里
君子的言行
号与笑
第七章
物薄而用重
内谦和外谦
“大人”与大众
占卜是注重过程还是结果?
法身、报身、应身
贵而无为
出户庭还是不出户庭
慎言密语
谁之过?
《易经》的先进性
第八章
跳出文字易
占卜的准备
大衍之数为什么是五十?
原始的占卜用具
占卜过程的演示
占卜中的平常心
《易经》中的数学
《易经》是解读生活的
第九章
走进易的神话
易有“四道”
通变与极数
有所为与有所不为
根据变化成其事业
第十章
如何把握天下之道?
做人要彻底
退藏于密
真不二价
睿智是境界
吃斋与吃素
自然是教科书
生活中处处是机会
第十一章
八卦是怎么形成的?
感知吉凶
富贵从哪里来?
天气变化的影响
河图、洛书的启示
天佑还是自佑?
第十二章
悟能尽意
是杯子?不是杯子?
如何“尽神”?
易与乾坤
形而上与形而下
变与通
象与爻
无为
系辞传·下
第十三章
八卦螺旋
变与动
道从观察中来
中国人的“天下”观
刚与柔
卦卦都有用九、用六
内与外
大众之情
守位
聚人
义是游戏规则
第十四章
伏羲故里
《易经》的演变过程
八卦是如何演绎出来的?
八卦的卦德
生活中的易——离卦
生活中的易——益卦
生活中的易——噬嗑卦
生活中的易——乾、坤卦
生活中的易——涣卦
生活中的易——随卦
生活中的易——豫卦
生活中的易——小过卦
生活中的易——睽卦
生活中的易——大壮卦
生活中的易——大过卦
生活中的易——夬卦
《易经》为什么得以传承?
第十五章
象思维
无所不包=万能?
阴卦与阳卦
一君二民与二君一民
殊途而同归
屈与伸
易以致用
易之盛德
第十六章
困与期待
易的主体
小惩大诫,小人之福也
积恶灭身,小人之祸也
安守自己的本位
居安不忘危
谋略与智慧
知几者
诚其意,正其心
宽容
一人行与三人行
至诚才能持久
第十七章
古老的易,不老的学问
石器时期的第一大发明
……
说卦传
序卦传
杂卦传
参考文献

编辑推荐

《殷旵国学讲堂:易经的智慧•传部(珍藏版)》编辑推荐:奥妙之理信手拈来,清亮之音回味无穷。中国周易研究会首任会长、武汉大学博导唐明邦教授,中国人民大学博导杨庆中教授联合推荐“《殷旵国学讲堂:易经的智慧•传部(珍藏版)》既追求知识的准确性,又深入浅出,让大多数读者看懂,是一种了不起的功夫。”“无愧为易学者的良师益友,足令其入《易经》门,事关功倍。”

作者简介

《殷旵国学讲堂:易经的智慧•传部(珍藏版)》讲的是孔子的知几知命的哲学思辨,通过对系辞传、说卦传、序卦传和杂卦传的详细说解并配有简约明快的图例,让每一个读者都可以从中获得智慧并将之用于自己的生活。《易经》是中国传统思想文化中自然哲学与伦理实践的根源,很多朋友对它抱有浓厚的兴趣,但周易的文字艰涩,卦符复杂,让人望而却步。作者以平常人的心态启迪读者的悟性,用通俗化不神化的语言讲解易经理论,让人们在实践中感之易经的智慧。浅显易懂的文字使《殷旵国学讲堂:易经的智慧•传部(珍藏版)》的读者对象不分年龄、职业、文化层次,更不分高低贵贱。


 殷旵国学讲堂下载



发布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