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合之众》章节试读

出版日期:2015-6
ISBN:9787533941969
作者:[法]居斯塔夫·勒庞
页数:228页

《乌合之众》的笔记-第98页 - 卷二第三章 群体领袖及其说服方式

在人类拥有的所有力量当中,信仰的力量永远是最强大的,《圣经》里说它有排山倒海的力量,这是有道理的。给人信仰,就是给他增添力量。

《乌合之众》的笔记-第40页 - 卷一 群体的心理 第二章 群体的感情与道德

群体特征的详细分析:
① 群体的冲动、多变与易怒——
能使群情激愤的东西很多,群体总是服从它们,然后行动起来。这里说明了一个点,就是群体是很容易被煽动,承诺其利益、未来、共同目标,批判一种价值观、道德观,就很容易让一群人为之振奋,为之冲动行事。——群体无意识
② 群体易受暗示、多变和轻信——群体总是游走于无意识的边缘,很容易受暗示的影响,它像那些对理智没有反应的人那样,感情粗暴,缺乏批评精神,只能极其轻信。
有一个关键词:“集体幻觉”。
集体幻觉如何造成:一是群体处于观望和期待状态;二是群体受到暗示,暗示通过传染让所有人都接受了。在类似的情况下,暗示的出发点永远是某个人由于记忆或多或少有点模糊而造成幻觉,这种原始的幻觉得到确认后传播开去。如果第一个观察者过于轻信……往往就足以引起别人的联想。这种联想可能会成为某种同感的核心,瓦解大家的理解力,麻痹质疑的能力。而那个观察者所见的,不再是物体本身,而是在自己头脑中被唤起的形象。……最后的结论是:集体观察是错误率最高的,它往往只是某个人的幻觉,通过传染,暗示给别人。
③ 群体感情的夸大化和简单化——
首先,由于分不清细微的区别,群体是笼统地来看待事物的,看不到事物之间的过渡状态。
其次,由于缺乏责任感,群体的感情会更加暴烈,尤其在异质性群体当中。群体的人数越多,便越是肯定自己不会遭到惩罚(法不责众),也由于人数众多,会一时感到自己无比强大(如勇敢、忠诚、崇高的道德等等)。
④ 群体的褊狭、专横和保守——
群体对什么是错什么是对旗帜鲜明,而且对自己的力量有清楚的认识,所以显得既专横又褊狭。个人可以容忍矛盾和争论,群体却绝不允许。
群体屈从于权威……群体随时准备推翻弱者的统治,而顺从地臣服于强大的专制。如果专制的力量断断续续,总是服从于极端感情的群体也会忽冷忽热,不是无法无天,就是卑躬屈膝。……群体的反抗和破坏,爆发的时间总是非常短暂。他们受无意识的统治太严重,所以也就太容易受到古老世袭制的影响,不可能不保守。……事实上,他们(群体)跟原始人一样,相当保守,对传统的尊重和崇拜是无条件的,本能地害怕所有会改变他们真正生存状况的新事物。这种恐惧是发自内心深处的。这里想到一个案例,太平天国运动。
⑤ 群体的道德——
不道德:残忍与破坏的本能是与生俱来的,它蛰伏在我们每个人身上。……一旦加入了某个群体,就可以不负责任了,也就是说可以肯定自己不会受到惩罚了。这时,他便完全随心所欲了。这是群体不道德的一面,书中例举了巴士底狱典狱长德罗内被杀作为典型案例(P136)、以及九月惨案(1792年)、圣巴托罗戮大屠杀(1572年)等。(P136)群体的罪行往往都是受强烈的暗示犯下的,参加犯罪的个人相信这样做是正确的,并且是在服从某种义务,这就完全不是普通意义上的犯罪了。
道德:历史可以提供无数类似十字军东征和九三年志愿者的例子。只有集体主义者才能如此无私、忠诚。多少群体为了信仰、主张和他们一知半解的字眼而英勇就义。……对群体来说,个人利益很少能成为主要动机。关于群体道德这一面,我想到最近的事,就是9月3日大阅兵,群体的荣誉感、自豪感、忠诚感都被发挥到极致。于是,无所作为的人就成了被攻击的对象,那这是道德还是不道德呢?
最后的最后,Ps一下,本书例举了太多法国大革命时期的案例,对历史不熟悉,注解又在文末,每次都要翻来翻去,看起来颇费劲。这点差评。

《乌合之众》的笔记-第11页

群体的无意识行为取代了个体有意识的行为,这是现时代最显著的特征之一。

《乌合之众》的笔记-第74页 - 卷二第一章 群体的信念与主张的间接因素

也许,在极端的情况下,人们还是会接受我们的传统教育的种种不利之处,虽然它只制造失去社会地位的人和不满的人,但表面上接受了那么多知识,熟背了那么多课文,总能提高学生的智力水平吧!真的提高了吗?可惜没有!要在生活中取得成功,判断力、经验、创造力和性格是先决条件,而这些都不是书本能够给予的。书是供人查阅的有用的词典,一大段一大段地塞到脑子里是完全没有用的。(现在我们的教育是不是也面临着这种情况?)

《乌合之众》的笔记-第40页 - 卷一 第二章 群体的感情与道德

如果说群体常常服从低劣的本能,有时也可以作为品德高尚和道德崇高的典范。如果无私、顺从、绝对终于某种或虚或实的理想也属于美德的范畴,我们就可以说,群体常常拥有这类美德,其水平甚至连最睿智的哲学家也不一定能够达到。他们这样做也许是无意识的,但这没关系。我们不要过多地抱怨群体总是受无意识的驱使,不动脑筋。如果他们动起脑筋,考虑自己眼前的利益,也许任何文明都无法在我们这个世界上发展,人类也就不会有历史了。

《乌合之众》的笔记-第69页

需求和时间会去创造制度,只要我们有智慧放手让这两种因素产生作用。

《乌合之众》的笔记-第85页 - 卷二第二章 群体主张的直接因素

许多词的意思都这样,随着时代的不同而发生很大的变化。只有经过漫长的研究,才能懂得古人是怎么理解它们的。(中国也如此,比如“小姐”、“同志”。。。。。)

《乌合之众》的笔记-第51页

所以,影响大众想象力的不是事实本身,而是它所扩散和传播的方式。只有通过浓缩的办法-----如果可以这样说的话,事实才能造成突出的形象,让人难以忘怀。谁能影响群体的想象力,谁就掌握了驾驭他们的艺术。

《乌合之众》的笔记-第31页 - 第二章群体的情感与道德

集体观察是错误率最高的,它往往只是某个人的幻觉,通过传染,暗示给别人。

《乌合之众》的笔记-第77页 - 卷二第一章 群体的信念与主张的间接因素

他们可以先修几门普通课和综合课,以便准备好一个框架,好把将来观察到的东西放到里面。(大学里开设的综合课,看似与专业无关,原来是为了起到这样一个框架的作用,噢,原来如此!)

《乌合之众》的笔记-第73页 - 群体的信念与主张的间接因素

在阶梯的下方,教育制造了一大批无产阶级,他们不满自己的命运,随时准备反抗;阶梯的上方是我们无所事事的中产阶级,他们多疑而轻信,把国家当作神来迷信,然而又不断指责政府,总是把自己所犯的错归罪于国家,但没有当局的帮助,他们什么事都不会干。

《乌合之众》的笔记-第65页 - 卷二 第一章 群体的信念与主张的间接因素

没有传统,就没有民族的灵魂,也不可能有文明。所以,人类诞生之后的两件大事,首先是给自己构建传统,然后在它好处用尽时摧毁它。没有传统就没有文明;不消灭这些传统,社会就不会进步。

《乌合之众》的笔记-第16页 - 卷一 第一章 群体的一般特征 群体精神统一率

在集体心理中,个人的智力差异削弱了,个性也消失了。异质淹没在同质中,无意识的特点占了上风。

《乌合之众》的笔记-第51页 - 第三章群体的观念、推理和想象力

影响大众想象力的不是事实本身,而是它所扩散和传播的方式。只有通过“浓缩”的办法---如果可以这样的话,事实才能造成突出的形象,让人难以忘怀。谁能影响群体的想象力,谁就掌握了驾驭他们的艺术。

《乌合之众》的笔记-第20页 - 卷一 群体的心理 第一章 群体的一般特征 群体精神统一率

群体的特征:
① 群体正在形成的最初特征——自觉的个性消失、感情与思想朝某个既定的方向发展。
② 普遍特征——个人的智力差异削弱了,个性也消失了,异质淹没在同质中,无意识的特点占了上风。
人在智力上相差很大,却会有非常相似的本能和感情。
形成普遍特征原因:
① 群体中的个人仅因人多势众,就会感到有种不可战胜的力量。
② 传染性——在群体中,任何情绪、任何行为都具有传染性。这种传染性强烈得很容易使个人为了集体利益而牺牲自己的利益。
③ 容易接受暗示——有意识的个性完全消失,也没有了意愿和分辨力。
有意识的个性消失,无意识的个性得势,感情和思想通过暗示和传染,被引到某个方向,可能立即就会把所暗示的思想变成行动,这就是群体中的个人的主要特征。……只要他属于有组织的群体中的一员,他就在文明的阶梯上倒退了好几步。……群体在智力上总是劣于独处的个人。

《乌合之众》的笔记-第17页

如同当前网络上的人们一样,在没有任何监督的前提下随意说各种言论而不用负任何责任
并且还常常表现的十分愚蠢缺乏判断力,随意跟风从众。

《乌合之众》的笔记-第57页

村中的客栈,没有一家不挂着英雄的画像。人们认为他能消除一切不平等和一切罪恶。成千上万的人为他牺牲了自己的生命。如果他的人格能勉强配得上他的名声,他在历史上还有什么地位不能占有?

《乌合之众》的笔记-第19页

群体在智力上总是劣于独处的个人。

《乌合之众》的笔记-第89页 - 卷二第二章 群体主张的直接因素

群体从来不渴望真理。面对他们不喜欢的明显事实,他们会转过身去,宁可把谬论奉为神明,只要这种谬论吸引他们。谁能让他们产生幻想,谁就能轻易地主宰他们;谁试图破灭他们的幻想,谁就将永远成为他们的敌人。

《乌合之众》的笔记-第70页

《乌合之众》的笔记-第79页

一个国家给青年人什么教育,就可知道这个国家以后会怎么样。

《乌合之众》的笔记-第56页

今天,大部分统治者都没有祭坛,但有塑像或画像。人们对他们的崇拜与过去并无二致。只有深入了解群体心理学的这一基本点,才能弄懂一点历史的哲学。对群体来说,必须有个神,否则什么都谈不上。

《乌合之众》的笔记-第16页 - 第一章群体的一般特征 群体精神统一律

在集体心理中,个人的智力差异削弱了,个性也消失了。异质淹没在同质中,无意识的特点占了上风。

《乌合之众》的笔记-第74页 - 群体的主张与信念

在极端的情况下,人们还是会接受我们的传统监狱的种种不利之处,虽然他只创造失去社会地位的任何不满的人,但表面上接受了那么多的知识,熟背了那么多课文,总能提高学生的智力水平吧,真的提高了吗?没有!要在生活中取得成功,判断力、经验、创造力和性格是先决条件.....一大段一大段塞到脑子里是没有用的。。受教育的目的本来是使人能够学得在社会立足的本领以及更高层次的完善某个学科的体系,为社会的进步做出贡献。读完这句话,自己的想法也有所改变,前文说:“学到的知识并不能在这个社会找到合适的工作,肯定会把大家变为反抗者。”在我看来,中国目前绝对不会。之所以摘录下来这句话,是想顺便告诉自己,读书不是全部,创造力、判断力也是一个人应该具有很重要的一个因素。

《乌合之众》的笔记-第88页 - 卷二 第二章 群体主张的直接因素

如果在博物馆和图书馆里,毁掉所有受宗教启发的作品;在教堂前的石板路上,推倒相关的艺术杰作,人类巨大的梦想还能剩下点什么?给人类一点希望和幻想吧,否则他们将无以为存。那是神明、英雄和诗人存在的理由。五十年来,科学好像要承担这个任务,但在人们渴望理想的心中留下了不好的印象,因为它不敢随便允诺,不会撒弥天大谎。群体从来不渴望真理。面对他们不喜欢的明显事实,他们会转过身去,宁可把谬误奉为神明,只要这种谬论吸引他们。谁能让他们产生幻想,谁就能轻易地主宰他们;谁试图破灭他们的幻想,谁就将永远成为他们的敌人。

《乌合之众》的笔记-第51页 - 卷一 群体的心理 第三章 群体的观念、推理和想象力

① 群体的观念——
首先,将观念分为两类:
一是,受一时的环境影响、偶然诞生、为时不长的观念为一类,比如说对某人或某种学说的迷恋;
二是,因环境、遗传、舆论影响而极其稳定的基本观念为另一类,比如说昔日的宗教信仰,今天的民主与社会主义思想。
(我特别想把”遗传“这个词改成”传统“或者流传的观念,冯克利译本翻译的是”遗传规律“,总之不要是遗传,书中几处看下来,老是产生异议,以为是生物学上遗传的内容,实际上并不是。)
暗示给群体的不管是什么观念,其形式只有变得绝对和简单的时候才能显示出其重要性。于是它们便以形象的方式出现,只有以这种方式才能被群体所接受。……为了大众化,(观念)往往得忍受脱胎换骨的改变,尤其是设计稍微高端一点的哲学或科学思想时,大家会发现,必须作较大的修改才能慢慢地让群体所接受。这种修改要看群体属于哪个层次或哪个种族,但永远必须让观念瘦身和简化。观念正确不一定就能产生影响,哪怕是对教育程度比较高的人来说也是如此。……不过,当某种观念通过各种方式终于进入群体的大脑,它便有了不可战胜的力量,产生了人们必须忍受的一些列影响。
② 群体的推理——群体推理,层次低得只能用”类似推理“来形容……群体所使用的低级推理,是建立在组合之上的。他们所组合的观念,互相之间的类似或相承关系是表面上的……不同的东西组合起来,互相之间只能具有表面的关系,特殊情况马上成了普遍的现象,这就是群体推理的特点。
群体不会受推理的影响,群体的判断总是被强加的(群体里必然有一个群体领袖),方式是后面说的领袖起作用的方式:断言、重复和传染。
③ 群体的想象力——群体的想象力丰富而强烈,十分活跃,很容易受到影响……一件事情,最能打动群体的总是其中最美好、最富有传奇色彩的那部分……在历史上,表面上的东西比实际的东西作用要大得多,非真实的东西总是压倒真实……群体只能通过形象来思考,只有形象能给他们留下深刻印象,只有形象能让他们感到害怕或吸引他们,成为他们的行为动机。所有能打动群体想象力的东西都具有突出和清晰的形象,没有任何多余的解释,或者,只伴以某些美好或神秘的事实:一场伟大的胜利,一个不可思议的奇迹,一桩滔天的罪行,一个巨大的希望。我刚想到的一个例子:中国古代一些村落会信奉巫术,信奉巫师、信奉图腾,这种神秘而极具想象力的东西,可以让群体牺牲来成全仪式。
另外,这里有句话可以拿来验证中国古代传统封建王朝的力量。原文如下:侵略者的强权和国家的力量正是建立在大众的想象力之上的,尤其是通过影响想象力来领导群体。历史上的重大事件,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的诞生,宗教改革,法国大革命以及现在社会主义的风行,都是对群体想象力产生强烈影响直接或间接的结果。
最后,说明下影响群体想象力是形象,比如在灾难中仅公布数字是没有多大作用的,尤其是在已日渐麻木的网络群体面前。震撼他们的视频、音频、图片等媒介所传达的形象。影响大众想象力的不是事实本身,而是它所扩散和传播的方式。……事实才能造成突出的形象,让人难以忘怀。

《乌合之众》的笔记-第34页

在群体中,蠢人、白痴和妒忌者不会再感到自己平庸和无能,而是产生了一种强烈、短暂却巨大的力量。

《乌合之众》的笔记-第66页

最可怕的偶像并不在庙堂里,也不是宫殿中那些最专制的暴君。这些人一下子就可以消失,但统治我们思想的那些看不见的主人,任何反抗对他们来说都不起作用,只能用数百年时间慢慢消磨他们。

《乌合之众》的笔记-第86页 - 卷二第二章 群体主张的直接因素

词语只有变化着的、暂时的意义,它随着时代的不同和民族的不同而变化。如果我们想通过它们来影响群体,首先必须知道,它们在一个特定时期里对群体而言是什么意思,而不是过去的意思,或对精神气质不同的个人来说意味着什么。

《乌合之众》的笔记-第97页

远见往往会让人走向怀疑和无为。

《乌合之众》的笔记-第7页

不能跟它们在理论上空谈平等,用规章制度来领导它们,而是要研究什么东西能打动它们、吸引它们。

《乌合之众》的笔记-第26页

群体会把自己看到的最简单的事情都弄得面目全非,他们通过形象来思维,而被涉及的形象本身又涉及一系列与它没有任何逻辑关系的形象。

《乌合之众》的笔记-第20页

群体确实经常犯错,但往往也是英雄。

《乌合之众》的笔记-第58页 - 卷一 群体的心理 第四章 群体的所有信仰都采取宗教形式

宗教感情的特点:崇拜心目中的崇高者,害怕他身上所谓的神器力量,盲目地服从命令,缺乏分析这些信条的能力,只想着传播它们。所有不接受这些信条的人都有可能被当做敌人。对于看不见的上帝,对于石头或木头的偶像,对于一个英雄或是某种政治主张,他们(群体)就是抱着这种感情。群体的笃信具有宗教感情固有的特点:盲目服从,极其褊狭,渴望传播。……对群体来说,必须有个神,否则什么都谈不上。
有一句话特别好,原文如下:感情在与理智的长期搏斗中从来没有输过。

《乌合之众》的笔记-第2页

历史上的难忘事件都是人类思想不可见的变化之可见的结果。

《乌合之众》的笔记-第86页 - 卷二 第二章 群体主张的直接因素

政治家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用普通的词——至少是中性的词——换掉群体无法忍受的旧名词。词语的威力太强大了,只要好好选择,就可以给最讨厌的东西取个好名,让大家都接受。……统治者的艺术,如同律师的辩术,主要是要懂得如何遣词造句。这一艺术最难的地方之一,是在同一个社会,同样的词对不同社会阶层的人往往具有不同的意思。他们表面上用的是同样的词,说的实际上是另一种语言。

《乌合之众》的笔记-第3页

大众阶层进入了政治生活,其实是逐渐变成了统治阶级。

《乌合之众》的笔记-第2页

真正的历史大动荡不一定是最宏大、最暴烈的。唯一重要的变化,也就是引起文明更新的变化,发生在思想、观念和信仰上。

《乌合之众》的笔记-第86页

统治者的艺术,如同律师的辩术,主要是要懂得如何遣词造句。

《乌合之众》的笔记-第34页 - 第二章群体的感情与道德

在群体中,蠢人、白痴和妒忌者不会再感到自己平庸和无能,而是产生了一种强烈、短暂却巨大的力量。

《乌合之众》的笔记-第68页 - 卷二 第一章 群体的信念与主张的间接因素

制度是观念、感情和习俗的产物,并不是改变了法典就能改变观念、感情和习俗。一个民族,不能随意选择自己的制度,正如他们不能选择自己的眼睛和头发的颜色一样。制度和统治是种族的产物,远非时代的创造者,而是时代所创造的。对民族的统治不能随意乱来,而要根据他们的性格来决定。一种政治制度的形成需要几百年,而改变它也需要几百年。制度没有任何固有的品质,本身没有好坏之分。某一时期对某一民族是好的制度,对另一个民族来说未必如此。

《乌合之众》的笔记-第73页 - 卷二第一章 群体的信念与主张的间接因素

获得了知识却又找不到相应的工作,这种方式肯定会把大家变成反抗者。
要逆转这股潮流显然已为时太晚。只有经验能告诉我们犯了什么错误,那是一个民族最好的老师。

《乌合之众》的笔记-第51页 - 卷一 第三章 群体的观念、推理和想象力

影响大众想象力的不是事实本身,而是它所扩散和传播的方式。只有通过“浓缩”的办法——如果可以这样说的话,事实才能造成突出的形象,让人难以忘怀。谁能影响群体的想象力,谁就掌握了驾驭他们的艺术。

《乌合之众》的笔记-第89页

群体从来不渴望真理。……谁能让他们产生幻想,谁就能轻易地主宰他们;谁试图破灭他们的幻想,谁就将永远成为他们的敌人。

《乌合之众》的笔记-第32页

关于那些英雄的传说,甚至用不了几个世纪就可以被群体的想象所改变。

《乌合之众》的笔记-第14页

群体也许永远是无意识的,但这种无意识本身,可能就是它力量强大的秘密之一。

《乌合之众》的笔记-第32页

必须把史书当作是纯粹想象的产物。那是一些没有看清楚的事情,凭空想象,加上事后的诠释。

《乌合之众》的笔记-第93页 - 卷二 群体的主张与信念 第一、二章 群体的主张与信念的间接因素、直接因素

卷二这一部分主要讲述群体主张与信念影响因素,包括直接因素、间接因素,以及领袖、领袖的作用。
■ 先来整理下间接因素——种族、传统、时间、政治与社会制度、智育和德育
(这儿的翻译就是“传统”,而不是“遗传”)
① 种族
它所有的文明成分都成了种族灵魂的外在表现形式……生活环境、社会环境和各种事件就是当时的社会暗示……这一事实造成的结果是,各个国家的群体,其信念和行为都有很大的区别,受影响的方式也不一样。
② 传统传统代表着过去的观念、需求和感情。它是种族精神的综合……民族是过去形成的一个有机体,它像所有的有机体一样,只能通过一代代缓慢的遗传积累才能发生变化。
③ 时间时间积聚了过去的大量信仰与思想,在这基础上诞生了某一时期的主张。
④ 政治与社会制度制度是观念、感情和习俗的产物……制度和统治是种族的产物,是时代所创造的……需求和时间会去创造制度。一个民族,根本没有能力真正改变自己的制度。……掌握他们命运的是民族的性格,而不是政府。……民族是受其性格左右的,内在与这种性格不协调的所有制度都只能是一件借来的衣服,是暂时的伪装。
⑤ 智育和德育
这一部分,勒庞的意思是,教育并没有尽其责。教育既不能让人变得有道德,也不能让人变得幸福,它无法改变人的本性和天生的激情。……工人不想再当工人,农民不想再当农民,最典型的中产阶级认为自己的子女无法从事别的置业,除了领国家的工资当公务员。……广大的毕业生现在都在围剿职业……获得了知识却又找不到相应的工作,这种方式肯定会把大家变成反抗者。一个国家给青年人什么教育,就可知道这个国家以后会怎么样。现在的教育预示着他们将来的前途会很灰暗。教育可以让群体的头脑部分地改善或恶化,所以有必要指出,当前的制度是如何培养这种头脑的,冷漠和中性的群众如何变成了一大群心怀不满的人,随时都会听从乌托邦分子和花言巧语的家伙的暗示。这一段内容,让我想起南方系的报业,南方周末那些家伙。
■ 直接因素——
①形象、词语和套话
这三个词是影响群体心理的三个方式。形象这块上,我认为影响的是我们对群体的信任,而词语、套话则是在语言表述上影响群体心理。词语威力的大小与它们所唤起的形象密切相关,跟它本身的意思却毫无关系。有时,意思越不明确的词越能引起行动,比如“民主”、“社会主义”、“平等”、“自由”等等这些词,它们的意思非常宽泛……它们朗朗上口,确实拥有神奇的力量,好像能解决一切问题。词语综合了各种无意识的渴望和实现它们的希望。
②幻觉自文明诞生以来,群体一直在受幻觉的影响。他们把高大的殿堂、雕像和祭坛献给制造幻觉的人。无论是以前的宗教幻觉,还是今天的哲学和社会幻觉,这些至高无上的东西,历来能在我们这个世界的各种文明中找到。……社会主义今天之所以这么强大,是因为这是至今仍然活跃的唯一幻想。……群体从来不渴望真理。
③经验经验必须一代代重复才能产生若干影响,才能动摇已深入人心的某种错误。
④理性群体不会受理性的影响,只明白粗粗地拼凑起来的观念。……要说服群体,首先必须察觉到他们被激起的感情,假装与之分享,然后试着去修改它,以粗略组合的方式,唤起某些富有暗示意义的形象;必要的时候要懂得半路折回,尤其要随时猜测他们所产生的感情。像荣誉、自我牺牲、宗教信仰、光荣和爱国这类感情,不是因理性而产生的,恰恰相反,很多时候正因为没有理性,这类迄今仍为各种文明强大动力的感情才成为可能。

《乌合之众》的笔记-第45页

就观念而言,群体总是落后学者和哲学家好几代人。

《乌合之众》的笔记-第57页

无神论之所以能被群体接受,是因为它具有宗教感情的那种褊狭狂。


 乌合之众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