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学、经学和朱子学

出版社: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日期:2013-5-10
ISBN:9787567501850
作者:史甄陶
页数:219页

内容概要

史甄陶,祖籍江苏溧阳,台湾台北市人。台湾清华大学中国文学系学士、硕士、博士。台湾清华大学及中研院中国文哲研究所博士后。现任台湾大学中国文学系助理教授。

书籍目录

导论/1第一章南宋徽州地区的朱子学/1第一节朱熹与徽州士人的交往与论学/1第二节庆元党禁之后的发展/25第二章胡一桂对朱子学的继承与发展/36第一节家学与交游/36第二节对朱熹《易》学的探讨/49第三节对朱熹《诗集传》的注释与评议/65第三章胡炳文对朱子学的继承与发展/82第一节明经书院与朱子学的传承/83第二节《中庸通》对饶鲁的批评与吸纳/99第三节《感兴诗通》与朱熹《斋居感兴》的比较研究/111第四章陈栎对朱子学的继承与发展/130第一节反思朱子学/130第二节从《四书》的版本问题论陈栎对朱熹的认识/151第三节《增广历代通略》的史学观/165第五章结论/178附录论《在兹篇》的“道”与“文”/187参考书目/205

编辑推荐

《家学经学和朱子学(以元代徽州学者胡一桂胡炳文和陈栎为中心)》由史甄陶所著,本书运用新资料开拓出新的研究视角来研究朱子学,不仅详细耙梳了如《朱程问答》、《感兴诗通》、《在兹篇》、《明经书院志》等少有人关注过的文献,还旁涉程氏宗谱中所发现的朱熹佚文。这些新资料对于进一步勾勒朱熹与徽州亲族之间的往来关系,以及元代徽州朱子学的传衍问题帮助甚大。

作者简介

朱子学之所以成为重要的文化资产,其因素不只在于大师之思想本身,也在于大师底下的许多中小型知识人物在朱子思想对下阶层人民渗透传播过程中所作的奉献。韦伯在《宗教社会学》中所提到的“观察”,似乎也适用于徽州的朱子学。本书主要关心的是元代前期朱子学在徽州地区如何被继承与发展。以当时三位徽州学者—胡一桂(1247-1315)、胡炳文(1250-1333)和陈栎(1252-1334)为主要的研究对象,讨论的重点则是环绕在“家学”、“经学”和“朱子学”三方面。本书比较接近学术史或思想史的写作方式,这种方式对探索朱子学如何下渗到民间社会的历程相当管用,因此本书的参考价值很高。 本书突破传统,运用新资料,开拓出新的研究议题来研究朱子学。一是参考、引用并详细分析了多部目前尚未有人关注过的文献,如《朱程问答》、《感兴诗通》、《在兹篇》、《明经书院志》等,甚至程氏宗谱中所发现的朱熹的佚文。这些新资料,对于进一步勾勒朱熹与徽州亲族之间的往来关系,以及元代徽州地区朱子学的传衍问题助益甚大。 二是不拘泥于传统研究框架,而关注朱子学在元代地方社会发展脉络的细节。本书紧扣徽州宗族组织的结构,关注少有人研究的“家学”议题,从新的历史视野深度探究胡一桂、胡炳文和陈栎彼此之间合作与竞争的关系,讨论他们三人如何将朱熹的著作朝经典化方向发展;将朱熹的诠释观点拓展到经学、文学和史学的领域,通过形式与内容这两个不同的层次来剖析胡一桂、胡炳文和陈栎三人的思想内容;对他们与朱熹观点之间的异同作了具体且清晰的论述,从而呈现出朱子学不同侧面的精神旨趣。


 家学、经学和朱子学下载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1条)

  •     “本书主要关心的是元代前期朱子学在徽州地区如何被继承与发展。以当时三位徽州学者—胡一桂(1247-1315)、胡炳文(1250-1333)和陈栎(1252-1334)为主要的研究对象,讨论的重点则是环绕在‘家学’、‘经学’和‘朱子学’三方面。”(导论第1页)目标乍一看是清晰的。什么是家学?作者说:“‘家学’指的是家中世代相传的学问。”(导论第3页)什么是经学?什么是朱子学?作者没有解释,似乎是不言自明的。问题在于,家学、经学、朱子学不是同一个层面上的概念,将它们并列一处是十分可疑的。朱子学贯四部:经史子集,部部出色。胡一桂、胡炳文、陈栎三人主要在经学上对朱子之说有些弘扬,偶尔涉及史学(陈栎《增广历代通略》)、集学(胡炳文《感兴诗通》)。经学与朱子学是有交叉的,但不能并列;前面还有个家学,更显得混乱了。那么作者为什么要谈家学?作者说:“徽州的社会结构主要是以宗族为主,而这三位学者的成学条件都与其家族有关,所以家学成为观察他们传衍朱子学的重要环节。”(导论第3页)胡一桂、胡炳文是父子,说有家学还凑合。那陈栎有什么家学?他的父亲陈履长是位塾师,教几位弟子读四书罢了。作者花了很大力气寻找陈家材料,最后说:“总之,从陈栎的受教经历中,可以看见家庭是他最主要的管道。虽然他的家庭已有四代没人考上科举,却仍然重视儒家的学说。”(第133页)还在为陈栎有家学做辩护!陈家重视儒学就算有家学?问题是当时读书人家都重视儒学,重视道学、佛学的很少!胡、陈二家都重视儒学,而儒学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可以包括经学与朱子学!作者肯定也意识到这些问题,可他还是这样写,为什么?该书大部分内容都是深入到各个文本中去,分析比较精密,但是整体上无法突破《四库全书总目》对诸书的评价。也就是说,作者再怎么细致分析各个文本,都无法让读者相信这些文本是非常重要的。他怎么办?那就结合社会史来写,这就是作者非要谈“家学”的原因。该书三分之一以上(二分之一以下)的内容都是谈“社会”。作者详细爬梳了不少无人问津的文献,十分费力。不幸的是,这些谈“社会”的内容基本上还是作为“历史背景”出现的,与文本分析始终“隔”着。对于文本分析来说,这些背景实在太多了,显得很累赘。总之,该书走的是学术史与社会史结合的路子(尤其以学术史为重),可无论从学术史、还是社会史来说,该书都不算重要的著作。如何将学术史与社会史较好结合起来写,倒还是一个重要的问题。

精彩短评 (总计2条)

  •     史姑娘还是不错的。视域很宽,就是有点散。
  •     各个个案探讨的重心大概可以归结为科举恢复前他们研习朱子学的动力来源(主要从家学和交游来讲),以及这些人对朱熹观点的继承与反省(尤其是修正的方面及原因)。对相关文本本身有比较深入的解读,这部分还是很值得学习的~但似乎略拘泥于论文的写法,翻来覆去总结一二三点…不够“有趣”。譬如逐节强调诸人尊朱而不泥于朱,似乎还不如专门将其不同于朱熹的观点分类表列,再做总和的分析?另外,讨论家学和交游的部分总觉得不够深入,看来并不算专擅之处。至少这些我能读懂的部分,感觉在处理材料上较为单薄。后半本读得比较潦草。//目前来说略有失望。关心的点是很有意思的,但比如“朱熹生前如何将他的学说输入徽州”,似乎只由他与程洵的书信往来做提炼,感觉尚嫌简单。涉及到经学的层面确实仍旧读不大来……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