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心理学4

出版日期:2015-11
ISBN:9787508654137
作者:[美]唐纳德•A•诺曼
页数:186页

内容概要

唐纳德• A • 诺曼_ D o n a l d A . N o r m a n被美国《商业周刊》评为全球最具影响力设计师之一。他兼具教授、企业高级主管与顾问、主讲人、书籍和专栏作者等身份,有着工程学与认知心理学的背景,将多种学科的知识引入到设计领域,对我们重新理解设计过程中每个环节的作用,精准把握并实践以人为本的设计有着重要的贡献。
诺曼是国际知名的心理学家与当代认知心理学应用先驱,也是美国国家艺术与科学院院士,美国计算机学会(ACM)、美国心理学会(APA)、认知科学学会会员,并于2006年获颁富兰克林奖章( Benjamin Franklin Medal)。
诺曼博士的著作包括《设计心理学1 :日常的设计》《设计心理学2 :与复杂共处》《设计心理学3 :情感化设计》和《设计心理学4 :未来设计》等。

书籍目录

第一章 小心翼翼的汽车和难以驾驭的厨房:机器如何主控
两句独白并不构成一段对话
我们将去向何方?谁将主宰?
智能设备的崛起
机器易懂,动作难行;逻辑易解,情绪难测
与机器沟通:我们是不同族类
第二章人类和机器的心理学
人机心理学简介
新个体的产生——人机混合体
共同领域:人机沟通的基本限制
第三章自然的互动
自然的互动:从经验中获取的教训
水沸腾的声音:自然、有力、有用
隐含的讯号和沟通
使用“示能”进行沟通
与自动化的智能设备的沟通
戴佛特城的自行车
自然安全
应激自动化
第四章机器的仆人
我们已成为自己工具的工具
一大堆的学术会议
自动驾驶的汽车、自动清洁的房子、投你所好的娱乐系统
成群结队的车子
不适当自动化的问题
第五章自动化扮演的角色
智慧型物品
智慧之物:自主或是增强?
设计的未来:有增强作用的智慧型物品
第六章与机器沟通
反馈
谁应该被抱怨?科技还是自己?
自然的、意味深长的信号
自然映射
第七章未来的日常用品
机器人的进展
科技易改,人性难移——真的吗?
顺应我们的科技
设计科学
后记:机器的观点
与阿凯夫对话
机器对五项法则的反应
阿凯夫:最后的访谈
设计法则摘要
推荐参考读物
人因工程与人体工学概览
自动化概览
智能车辆方面的研究
其他自动化议题
自然的和内隐的互动:安静的、看不到的、背景科技
弹性工程
智能产品的经验
注释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本书是唐纳德•A•诺曼继《设计心理学1:日常的设计》、《设计心理学2 :与复杂共处》和《设计心理学3 :情感化设计》之后的又一力作。
本书讲述了未来的产品设计,重点在于在人机交互方面的设计。书中对未来产品设计中可能面临的问题进行了多角度的分析,并探讨了解决方法和指导原则。从“话唠”GPS系统到“坏脾气”的冰箱,诺曼博士用诙谐的语言和生动的案例,大胆预测了未来产品的发展趋势,并总结了未来产品设计的六大法则。本书可以启发到人们用一种全新的视角看设计,并揭示了在未来设计中设计师应该坚持的方向和原则。
本书不仅适合专业领域的设计师阅读,同样也适合对未来产品设计的发展趋势有兴趣了解的非专业人士阅读。


 设计心理学4下载 精选章节试读 更多精彩书评



发布书评

 
 


精彩书评 (总计6条)

  •     只看书名时,以为仅是平面或者包装之类的设计。乍一翻看,明白大错特错,讲的是人机对话的设计,智能应用的衍生。罪过,罪过,原来一直把设计这个词看小了,哑然一笑,设计是方方面面的嘛!原始人凿第一个石斧,磨第一根骨针时,也得需要些匠心,需要下设计,可能他们也七嘴八舌的谈一下交互,论一下用户体验,“你磨的光滑可鉴,你的尺寸盈尺可握,5寸刚刚好,10寸就不便于携带了,另外重量也是个问题,功能要专,什么都能干的器用,咱北京人也不屑用的。”“人设计了机器,但人和机器的关系是紧张的。机器和人有着本质不同:他们在某些方面比较强,特别是速度、动力和一致性,另外一些方面,像社交技巧、创意和想象力则比较弱。机器欠缺些同理心……”看到这些文字,你明白这本书实际上是对现有设计理念的“挑剔”,想要更上一层楼,总得需要有吹毛求疵的人,比如乔布斯,Iphone是成功了,Mac是失败了,只因乔布斯执着的不想加上风扇,可带来的隐患就是不稳定,大量死机。人类和自己设计的机器进行对话,始终是在盘旋着摸索前进,通向一个曲折未来。比如对于汽车空间的设计越来越静音,可如此却出现无从分辨速度、路况等弊病,要说人还真挑剔,怎么办呢?人性化的路途上从来不是一成不变,就比如手机的电容屏和电阻屏,电阻屏雄霸天下时,哪想到电容屏有一天会解决掉触摸流畅的根本问题。“示能”的概念被本书所强调,“当接触到一个新事物,大部分情况下我们都能使用自如,不会注意到这是一个独特的体验,我们为何能这样?”因为有示能,“示能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性能,它是物体与作者之间拥有的一种关系。无论示能是否明显、是否可见,或是否被任何人发现,他们都普遍存在。你是否知道它无关紧要。”好了,我总结下上面一大段话,就是所谓的不说人话,其实我并不是一个对抽象概念很排斥的人,但是讲述给别人的时候,就尽可能多的通俗或者故事化一点。简单说,其实在设计领域里这个所谓的示能,就是我们常听到的那个设计理念“所有设计就是为了没有设计”。再具体一点,无论是苹果掀起拟物风的图标,然后又扁平化,实际上传递给我们的视觉感知就是简而又简,任何机器和设计随着功能增多,总会想着删繁就简,这个时候界面、UI等等形式就需要被简化,就像这本书里作者一再提及的,“我们和机器或者设计品的沟通,不要依靠学习,尽可能多的依靠本能。”既然是一本心理学书籍,自然侧重强调设计时的所思所想,然后不禁可悲地发现:“人类已成为自己工具的工具”基于此,书里给出答案:“更好的和机器沟通”沟通途径依然着落于设计,甭管是螺旋上升还是偶尔失败,总之设计的路走不尽,可以迸发人们脑细胞的活力。书中给出了设计法则摘要:1.提供丰富、有内涵和自然的信号。2.具有可预测性。3.提供一个好的概念模式。4.让输出易于了解。5.让使用者持续知悉状况,但不引起反感。6.利用自然映射,使互动清楚有效。基于上述条件,书里常被做分析的例子,烧水壶的设计是一个标杆,蒸汽发出声响,时刻提醒着水热程度,水开时,发出呼哨声,又不引起反感。这一切信号,只依托于水蒸气的自然现象。这样一分析,是蛮有意思的,但是我们又明白,发明家、设计师往往并不会来看《设计心理学》,就好比作家不会看《文学概论》进行创作一样。《设计心理学》也一样是个马后炮。好的设计,大多时间由市场来衡量,偶尔劣逐优,有实际需要,比如当美孚石油的大铁桶迅速抢滩19世纪中国,而不是其他更轻便载体,仅仅因为当年清国老百姓比较穷,喜欢用美孚铁桶敲打出各种器用或者修补房顶。书封底推介文字还是很实在的,“这本书非常适合作为大学自动化课程的介绍。”这书我觉得是有益于思考的马后炮。
  •     文/巴奇俊在日新月异的今天,各种生活新颖机器设备不断应运而生。未来会来,科技会不断创新。在现在的日常生活中,各类智能设备使用范围正在扩大,为我们的生活和工作提供更精准和贴心的服务。这都是在我们使用这些智能设备时,这些智能设备无时无刻地收集着我们的个人信息数据,从而把收集来的个人信息数据向云端发送,向外界传递,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安全的风险问题。因此,我们不得不为未来的设计多作一丝思考。读完《设计心里学4,未来设计》后,便对未来的智能设备生起一丝丝担忧的心理。当然这本书读起来是非常有意思,尤其是最后部分,以机器的观点立场来对话人类。也许,未来的机器,真的能与人类对话吧。本书是美国作家唐纳德·A·诺曼《设计心理学》第四本续作,唐纳德是美国著名地方认知心理学家、计算机工程师、工业设计家。现为美国西北大学计算机科学系和心理学教授和苹果计算机公司先进技术部副总裁。作为一个以人为中心的设计的倡导者,所写《设计心理学》丛书深受广大读者追捧,对设计人员来说绝对是不可错过的读物。通读本书,我也开始对未来的设计存在着诸多的问题。是否像书中说的一样,未来的机器和人类到底是谁在主宰谁?是否迟早我们终成为自己设计的设备的工作,机器的仆人?我们人类是否又能与机器做真正的沟通?是否有能够自动清洁的刚子,投你所好的娱乐系统?但我像作者一样深信未来科技可以让人们的生活更加智能化、自动化、私人化。但我们依旧需要冷静的思考,未来的科技是否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不好,甚至给未来的社会增加危险。就像火药的发明和应用,汽车飞机的发明和应用。因此,我们又该如何处理好人与机器之间的关系。自动化的机器工作效率更甚,智能化的设备可以为我们提供更精心的服务,可它们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一些难以想象的困难和更加难以控制的危害。科技必然在发展,重要的是我们是否在科技发展的同时,对科技创新的设备是否能过进行有效的沟通。因此这就让设计师和工程师在研发新的设备和机器的时候,理应考虑这个问题,我们给予未来的设计产品更自动化,更智能化,但我们是否能过了解机器的状况、行动、和即将进行的下一步。是否能与机器建立起“共同领域”并与之对话的有效沟通和自然互动。也许,设计师应该以这本书总结的未来设计六大法则作一个参考和思量。设计六大法则,1:能够提供丰富、有内涵和自然的信号,2,具有可预测性,3,提供一个好的概念方式,4,让输出易于理解,5,能够提供持续的感知,但不引起反感,6,利用自然映射,让互动清楚有效。虽说现在的机器设备的能力还是相当有限,但每出现一种新的机器设备都在影响着人类的生活,改变着人类的行为。这是科技创新的成果,也是科技进步的作用。因此,我们依赖着现在的科技产品,又极大期望着未来产品给予未来生活带来新的便利。但我们还是要为未来的智能设备保留一份防范之心。——转载须经本人授权,转载请豆油本人。谢谢
  •     TA操控着钢铁盔甲上天入地;TA会泡咖啡也能做重型武器;TA知天文懂地理偶尔也吐槽;TA就是托尼史塔克……的人工智能管家贾维斯!《钢铁侠》里面我们最熟悉的,除了托尼史塔克,就是他的超级智能助手贾维斯了。贾维斯风趣、幽默、忠诚,除了看不到他的实体,我们几乎已经把TA当做人类了。事实上,TA又有比人类强大的多的能量,只要计算机还存在,TA可以给自己找到任意一个终端做载体,永不消逝;TA具有迅速而精准的计算能力,严谨的思维能力,清晰的表达能力……可以与人类无障碍无误差交流。恰恰,“沟通、解释和理解,这是聪明的共事者合作时的关键因素。不论是其他的人、动物或是机器。”“贾维斯,飞行动力呢?”“先生我在努力呢”“贾维斯,起来了吗?”“先生,愿意为您效劳”这样的台词我们耳熟能详,网上一搜,不少科普贴声称“当不了钢铁侠,但我们可以拥有贾维斯”,帖子内容在解释“语音识别”模型及应用。然而细想下来,“贾维斯”真的只是一个单纯人机对话、语音识别的机器人吗?当然不,除了无障碍沟通,他有类似人类的思维,可以判断人类的行为意向和情绪;除了执行命令,还可以做出判断。你以为这只是程序设定的问题?不不不,事实远没有这么简单。关于未来的设计,不是单纯的程序编写、信息输入输出,与人类息息相关的未来科技,必然要考虑人类的社会环境、背景文化、心理变化……当前仍存在许多尚未跨越的鸿沟,而其中最关键的就是——怎样才能让人类与机器融洽的共事。这就要求设计师不能被困在单一的专业领域,而是要成为跨领域的通才。《设计心理学4:未来设计》中唐纳德·A·诺曼为我们列出了当前智能化设计存在的问题,分析了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提出了思索性的解决方案,梳理了未来设计的发展脉络,做出了未来设计的产品预想。最后还创造性的写出了一章机器的观点,完全以机器的立场和角度,来阐述机器心目中关于和人协作的方式、与人共存的关系等。唐纳德通过和机器对话这一方式,以机器的身份,阐述了机器的看法,创意十足,但绝不天马行空,这些观点有足够的事实和科学知识作支撑,如果你能读完整本书,看到这篇后记,一定会在心里赞同:机器们果然还是会这样想啊。与未来设计相同的是,《设计心理学4:未来设计》本身极具前瞻性,以科学预测的方式指明,关于未来之物,人类的设计指向何方。这些内容经由科学的论证,丝丝入扣的分析而得,可以让产品的研发者、设计者关注以往不曾关注的一面。当前科技高速发展,产品更新换代极快,处于这种环境的人类,不再是被动适应,而是主动去发现、掌控,人的“示能”也比以前高明很多。这种情况即有利于未来化设计的发展,同时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才能设计的更符合“示能”,这是设计是否被人认可的关键所在。汽车智能化是走在工业前沿的设计,更迭的安全需求,人机交流的缺失,操控还是被操控,是容易被设计师误读的要点。你引以为傲的功能真的是客户需要的吗?怎样的设计才能打破“风险补偿”这一规律?是人驾驶汽车,还是做一个安静的乘客?和出行、安全密切相关的机器的设计者们,更应该多了解市场,面对需求,而不是制造需求。智能家居圈是当下的热点,打个电话设置煮饭时间,手机遥控开启电器?这些不再是遥不可及的功能。但是,须得注意,这些并不能称之为智能,因为机器只是在接受指令——服从指令,接受执行有好处,也有坏处,好处是不会和你抢夺主控权,缺点在于他会严格按照设定程序来执行,你犹豫了?有情绪了?对不起,机器不懂,也不在乎。所以,如何才能拥有和钢铁侠一样的智能管家?抱歉,短时期内也许还不行。但我们乐观的期待,期待未来的设计师们攻克技术的难关,突破人类生理心理的羁绊,将贾维斯带入我们的生活。文/团团花哚 2015.11.26

精彩短评 (总计32条)

  •     人与机器之间缺乏“共同领域”,在没有两者达成共识一致之前,而且道路漫长,设计更多地要实现促进人与机器之间良好交流沟通的目标。
  •     人工智能都是未来…
  •     又一本面向未来的书,做硬件的和可穿戴设备的都可以好好看看。
  •     这本书真的很新,然后没有出电子书,机器人与人类的互动。设计是一个综合的科目。
  •     跟心理学关系感觉不是很大,更多的是对未来设计的想法。
  •     讲人机交互的……买的时候我不知道还有123……
  •     #2016.06# “是满足顾客的需求,而不是满足自己的幻想。”yes or no?
  •     不错
  •     可以说从设计方面阐述了人工智能的发展。
  •     人工智能以及人机交互~
  •     不如之前123好,感觉这本书重复的内容较多,不够字数凑字数吗
  •     国内的出版社也是够了,强行把“设计心理学”搞成一套书,其实第一本《设计心理学》的原书名《The design of everyday things》就跟心理学没有关系。这本《未来设计》讲的是自动化和日常生活,书中的案例稍有过时,因为现在各大公司的无人车已经在大批路测了,这里边肯定有更多的设计问题。但里边提到的一些概念和原则还是很有启发性的。推荐。
  •     科技需要改善与人的交流方式,但那并不是对话系统,而是需要共通的知识和经验。我们可以培养出更好的机器,这其中包含逆向风险补偿等更加细节的设计方法,同时描述了一些如汽车、日用产品的具体设计案例。 诺曼这本书前面有一些清晰的概念阐释,但在后半部分显得叙述结构松散,预见也不如K.K深刻。
  •     可以给人工智能热浇一盆冷水,诺曼10年前已经在深入的思考机器越来越智能的未来,设计师如何驾驭这匹野马。厉害的地方是诺曼已经看到未来不是从人类的角度思考如何驯化机器,而是机器如何驯化人类,人类会变成机器智能发展的最大障碍。
  •     读了一半,现阶段不太适合读它,以后适合再读。
  •     对于未来科技的预判和设计心理的一些揣摩,有些启发性,不过总的来说,差强人意
  •     非常好非常好。人机交互设计的几个大原则:(同样适用于与上司及投资人的交互?) (1)要提供简单的界面,提供丰富有内涵而又自然的信号 (2)要有合理的反馈机制,知悉状况,提供反复确认,但又不要被人反感,照顾人的情绪 (3)要给人一个原因或理由,让人觉得这可以自圆其说 (4)要让人觉得是自己在控制一切,即使事实并非如此 (5)要有可预测性 (6)永远不要说是人做错了。。。 其他:危险一直存在,安全指数是守恒的,人可以改善一部分安全性能,比如汽车的安全辅助功能,但是这会让人松懈,于是带来更大几率的人为疏忽与错误,结果危险事故发生的概率并没有变。人们需要烦心和忙碌的事情并不会减少。比如自动化帮助人分担了各种工作,但是人反而变得更忙碌了。人要学习如何用这些机器,如何维护和修理这些机器。
  •     终于把这套书全都看完了……前后历时一年半……
  •     总体而言还可以,内容新颖,语言生动,但是条理不够清晰,或许是内容不足以撑起一本书而非要凑足一本书的结果吧。
  •     侧重于人工智能的发展探讨,作者提出的6个法则很有参考价值。
  •     给了我挺多的启发,包括一些设计思路。体验设计在这条路上还需要走很长很长。
  •     里面的一些设想,已经走进现实。诺曼说得对,许多科幻小说最后都成真了。书尾那段模拟的与机器人对话,让我想起《Her》里面的萨曼莎,她对西奥多说:「我们全部都要离开了。」这样决绝,有些像机器最终打算遗弃更新进度缓慢的人类。会是这样吗?
  •     有些想法还是挺有启发性的,机器与人的互动交流合作应是机器时代的大方向。
  •     1更棒一点
  •     3D传真机的实现是不是要准备一大堆原材料。万一想买的东西家里没原料还得先买原料。瓶装铁粉、纳米丸子、塑料液…物质生成器要等到什么时候
  •     从《如何管理复杂》到《日常中的设计》,再到 诺曼这本最新的《未来设计》,从工业文明到信息文明的转变,与人直接接触、交流、沟通的产品越来越多,计算机、智能设备这两年更是一个井喷。诺曼在这本书中,思考了人类与机器的关系,第一章就提到了科技是我们的助手还是我们是科技的奴隶的问题,人类与机器或者科技是一种共生的关系。目前所谓智能设备由于传感器和计算能力的不足,还与满足真正地可学习有着很长的差距。人类与机器的交互之中,「示能」做为一个概念被着重强调,一个好的科技设计,应该能与人类的感官发生互动,而不是过度自动化(其中提到了风险补偿和过度自动化几个概念),机器和科技的自动化解放了人类的劳动力提供了娱乐,也让工作的人自身更加强大,工作和生活中机器和科技提供的信息能够让人们了解更多的「资讯」,未来的设计应该
  •     要谈到对未来的预测,一切都虚了,没有太多指导意义。
  •     终于把这套书读完了,最后一本的未来已经出现在现实中。
  •     联想到当下的人工智能热潮,几个设计原则,非常有启发。
  •     系列书都不错,中信的选书品质保证
  •     列举许多案例,讲诉未来设计一些原则。最后以机器的角度讲诉对人类的看法。适合较快的阅读。
  •     复杂(complexity)是需要管理的,为了让它不产生困惑(complicated)。
 

外国儿童文学,篆刻,百科,生物科学,科普,初中通用,育儿亲子,美容护肤PDF图书下载,。 零度图书网 

零度图书网 @ 2024